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人文章

感人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感人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感人文章范文第1篇

公蚊子吸了一口草汁,轻轻地推了推赌气僵立的母蚊子,柔声地哄道: “亲爱的,你就喝一口吧,你一整天不吃不喝的,我真担心……”

母蚊子鄙夷地看了一眼沾满露水的草叶,不高兴地说:“这么淡而无味的东西,叫我怎么吃得下去?你天天说天天说的,不嫌烦吗?”

“你是存心要和人类作对么?”公蚊子焦虑地看着她,“你不知道人类准备了多少种东西来对付我们,那种气味,我闻着就头晕脑胀,你万一……”

“你是个懦夫,知道吗?”母蚊子冷冷地看着他。然后振翅,从他身边飞走了。

公蚊子忧心忡忡地看着人们的窗户里透出的灯光。他知道她在里面。不知道为什么,今晚他有一种特别不好的预感,这使得他停在叶片上的身躯不断地发着抖。

他好想看到她,知道她安全,虽然他无法遏抑住她吸食人血的野心。他突然悲凉地意识到,仅仅这一点,也许就会把他们两个都毁了。

露水更重了,他觉得冷,可是她仍然没有出来。他想到他们的前生,不是两只蚊子,而是两只企鹅。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整天愉快地迈着优雅从容的绅士步。那时,他是一只最优秀的企鹅。深深地爱着她。像所有准备求婚的企鹅一样,他千辛万苦地奔波着,去寻找石子。他长途地跋涉,丢下一块又一块不太满意的石子,摔得头破血流时,他终于找到了一枚最精美最光洁的,他觉得只有这一枚,才配得上她。可是,她和另一只企鹅结婚了。那个他,跟在后面捡,把他扔的都捡起来,送了她。粗糙的,不完美的石子,但是很多,堆得满满的。他伤心地退出了,但是追随她,到了这一世,甘心陪她,做一只蚊子。

他被一种揪心的等待煎熬着,拼了失去生命的危险,往人类的窗里飞去。果然看到了她,正伏在人的胳膊上,埋头吸着,青色的翅膀在轻轻地颤着。而他恐惧地发现,左臂动也不动的“人”正悄悄地抬起了右手…… “快—躲开啊!~~~~”他撕心裂肺地大喊,可是来不及了,她痛楚地蜷成一团,掉到地上去了。他飞近她,跪在一团血污的她身边,泪如雨下。她吃力地睁着眼睛望着他,静静地,也流下泪来,“可惜啊,真可惜……”“你把我们两个都葬送了……”他试图扶起浑身冒血的她,“为什么,你总是不肯听我的劝?”

“我知道……可是我没有办法……因为,因为我怀了你的孩子……它需要营养……草汁不够,我必须吸血……我知道我会死,但是你会继续活下去,人类不会伤你的,因为你没有冒犯他们……”她霎了霎濒死的眼睛,微笑着说:“其实生了孩子,我也就会殚精竭虑而死,但这是我们做母亲的责任……就算是拼了千千万万人的唾骂,也要为后代提供最好的东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为什么?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我知道你疼我,如果我告诉你,你会替我去做的,那么这会儿死的就是你了……我舍不得。呵……如果可以为你生一个孩子,我也就没有遗憾了……我上辈子欠了你的,这辈子想还,结果欠了你更多……上辈子,我们是企鹅。其实我一直爱你,可是我却嫁了他……因为他送了我好多石子,你知道吗?我们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石子做窝孵卵,我们的后代在出壳之前就会被冰层冻死……你送我的那一枚石子,好美,晶莹剔透的,可是那是爱情,单纯的爱情支撑不了长久的婚姻和对儿女的责任……我没有嫁你,你恨不恨我?”

他拼命摇头,泣不成声。“是我不好,我没有保护你,给不了你需要的一切,让你受这样的罪……下辈子,我们做螳螂好吗?在新婚之夜,你吃了我,为我生孩子……死在你的腹中,我一定会很幸福的……” “不,不,我们还是做两只蝉吧,好吗?天天喝着露水,快乐地唱着歌……小心,小心,……”笑容迅速地从她脸上抽走,她大大地喘着气,泪水成股成股地流下,“快走,人来了……”

感人文章范文第2篇

一、创设“人文”情境,彰显人文色彩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艺术即情感。”在教学中,我常凭借情感来渲染氛围,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在学习《荔枝》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歌等,激起学生对母亲的无限崇敬之情,上课时,我先讲述了《生命的姿势》这个动人故事,当讲到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母亲每给孩子喂一次奶生命就会受到威胁,但母亲却一次次地给孩子喂奶,直到她变成冰雕时,同学们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充满激情地学习课文,随后纷纷朗诵了赞颂母爱的感人诗歌,还用一句话表达了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爱的伟大”的人文魅力,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荡气回肠的“人文”情境之中,显现出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二、活化教学环节,渗透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点燃学生情感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1.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诵读,从而引起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共鸣。

2.角色体验

小学生喜欢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受到人文教育。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表演请罪一部分,学生经过想象和表演,体会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和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从中受到了教育。

三、激发创新精神,展示人文之美

感人文章范文第3篇

一、创新教学手段,夯实知识基础

1. 引导自读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教文言文时,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课文,课上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文,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目的: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只有在课堂上坚持让学生自读,让他们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直接去感知课文,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也证明如此。《过秦论》一文,学生通过自读,大体能熟知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也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能逐步养成自读的习惯,学会自读的方法。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基本上扫清字词障碍,而且还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因此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增强了主动求知的信心,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到会学文言文。

2. 坚持师生互动,突出主导作用

在自读过后,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如果有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时的点拨。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转换教师角色,教师应由高高在上转为平等参与,同时又进行积极指导,从而起到主导作用。

3. 探究注重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过去,由于搞“满堂灌”,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而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任务很繁重,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教师停止了滔滔不绝地讲解的做法,给学生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探究,从而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感受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感人文章范文第4篇

1 走进教材——感受美

新教材中的许多文章充满了人文关怀,凝聚着智慧豪情,富有审美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验先人们血脉中洋溢的绵绵情怀,领略泱泱中华的博大精深。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除了会引起学生丰富独特的联想,还会让他们产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美的审美感受。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学生欣赏领略了山清水碧的壮丽;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使学生有鹤飞充天的美妙意境;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又使学生充满豪情壮志。教师对于这些优美诗文的教学,应该在语言文字的审美上引导突破,点拨学生在心灵深处顿悟美。

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教材,其包含的人文内容,就是一道道独特而瑰丽的美的风景。儒家学说中的民本思想、仁爱思想、忧患意识,屈原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陶渊明的超然物外、淡泊明志,杜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博怀,陆游的爱国情怀,鲁迅的爱憎分明。还有许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怀,如对亲人的思念,对真善美的独到追求,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对事业的矢志执着,都能让学生的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

2 诵读教材——体验美

心理学家认为:“诵读”的读书方法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在诵读状态下的人脑的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各部分会趋向活跃,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会逐渐趋向有序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育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言为心声”。优美的朗诵往往能够调动朗读者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帮助朗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读者头脑里形成立体的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当然,教师在诵读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长短等方面的变化,适当的诵读技巧,准确充分地表情达意。

3 品味词句——理解美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必须强化对语言的分析和品味。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文中词句进行仔细推敲,甚至咬文嚼字,才能使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

有幸听过钱梦龙老师的许多节课,真切感受到钱梦龙老师引导学生“深挖”词句的功夫。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和学生品味《“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首先,他和学生一起理清情节,赏析文中精彩场面的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如此使学生感知到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海难场面,成功塑造了一个舍身救人、感人至深的英雄船长——哈威尔。接着,这位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文章在叙事写人中进行精辟的议论的写法。那位教师把学习的自给了学生,让学生重新阅读文本,自我寻找、自我品味。有个学生找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并且谈了自己的理解:当时情况十分危急,船受到严重损坏,人们惊恐万分,在非常危急混乱的情况下,船长忘记了自己,是很可以理解的。另一位同学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哈威尔船长是始终镇定自若的,这可以从他指挥时声音的简短有力,20分钟救援工作的井然有序,船浸没时“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的坚定自如等方面可见他一开始就作出了“与心爱的轮船共存亡”的抉择。如此品味辨析,人物形象会更加清晰,对作品的理解就更有效度,学生的审美素养自然会有效得到提高。

4 想象拓展——创造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诱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浮想联翩。

感人文章范文第5篇

一、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课文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亲情……。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要注重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语文教学要充分展示语文课文中的显性情感因素。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形象是生动的感情力量的负荷者。”如教学散文《囚绿记》一文时,可抓住末段中的“绿友”一词分析环境与人物特点,让学生“品尝”顽强品质之美。《小巷深处》那善良朴实的养母,通过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学习,使学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品位,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七年级课文《小巷深处》是篇闪烁着人文精神的优秀文章。课文刻画了一位善良、任劳任怨,有着拳拳爱心的母亲形象。她收养了一个被丢弃的女孩,含辛茹苦地哺育孩子成长,却不料,长大后的女儿却虚荣忘恩,嫌弃疏远瞎眼母亲和小巷深处贫寒的家。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女儿,付出母爱,在无私的母爱的感召下,女儿终于回到了母亲身边……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对养母形象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母亲形象入手,体味情感,得到精神上的熏陶。在圈划写母爱的句段的基础上,请学生深情朗读、仔细品味,体会母爱伟大感人,理解文中母亲的高尚品质;而后请学生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生活经历谈体会,受到教育。这样,从对文本人物关注、学习,感受到文本人物情感,再到联系自己生活,思想认识上得到了提高,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人文精神,使学生能自然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感情氛围,领略课文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二、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高尔基曾提出过“文学即人学”的命题,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时,将受到“弗受”“不屑”的人格尊严的影响,将语文教育融入人格培养之中,这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育的重要要求。凡是语文教师都知晓屈原忧愁幽思,忧国忧民,可与日月争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甘为孺子牛”等许多名人志士高尚的人格,但如何将这些名人志士的健全人格让学生也受到熏陶呢?笔者认为,要善于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学生创造性人格的重要内涵之一,它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等。如在教学《邓稼先》一文时,通过了解百年屈辱的历史,拔动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邓稼先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的精神,以此为契机,学习邓稼先为人忠正,为国忘我的民族精神。在文章最后,激发学生情感,请学生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写一封公开信,表明中国青年对战争的立场,表达中国青年对和平的呼吁,这样一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三、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应兼顾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感人文章范文第6篇

我读了加拿大作家西顿写的书《狼》中的感人文章《春田狐》,这是写狐狸一家发生在艾伦达尔森林中的故事。我读着读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下来。

故事讲述了在艾伦达尔森林中的母狐狸维克森一家的经历:她有三只小狐狸,有的被狗弄死,有的被人们用锄头拍死;第四只小狐狸却幸运地存活下来,母狐狸见到这一幕幕绝望的场景,心里悲痛欲绝。第四只小狐狸成了她唯一的亲人,可是她为了让最后这个孩子获得自由,她给小狐狸吃了有毒的鸡,小狐狸死了。母狐狸维克森也吃了有毒的东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是啊!母狐狸维克森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几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小狐狸送来食物,这就是母爱。母爱是大爱无疆的,可她迫不得已让自己的孩子吃有毒的东西,因为她为了给小狐狸获得自由。同时她也向这个充满悲伤的世界告别。

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不环保。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遭到人们的大型攻击、猎杀,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生物链损害,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等问题。

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爱护大自然和动物,保持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使人类长久地生活下去,更好地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感人文章范文第7篇

一.营造学习环境,创建和谐之美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动态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提出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课堂上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新知的过程中,感悟到语文的魅力。

二.掌握自主学习技巧,感悟文章之美

阅读教学的中心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基础的工程是培养理解能力。这里的理解首先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由于文章各异,阅读目的与重点不同,因而具体步骤便有所区别。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阅读中的疑难点。自主阅读的关键还在于找准中心句或关键句,提高概括能力,它是我们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阅读技巧,才会在深情地凝视中发现文中浇铸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并用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悟生活,以美的眼光去寻觅生活中的美。

三.激发学生想象,塑造意境之美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用精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和景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比如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可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赖欣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等方面感知形象。然后从学生感知的这些形象引发开去,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这样,教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陶醉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之中。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写作之美

在进行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时,我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感人故事、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自己的母爱故事以及动物世界中的舐犊情深的故事等。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把握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摘录文章中精彩片断,感悟母爱的永恒和真谛。搜集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以及歌颂母爱的歌曲。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利用假日拿起照相机走向街头、公园等场所捕捉母爱的感人镜头。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捕捉感恩母亲的镜头,还让学生对母亲进行采访录像,母亲以另一种方式吐露自己的心声等。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能,他们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利用一起可以利用的资源。然后,我将学生们搜集的材料、捕捉的照片、采访的录像制作成课件,在课上进行展示。课上,同学们讲述母亲的故事,介绍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配乐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展示捕捉到的母爱的照片,无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尤其在讲到自己母亲的故事时,同学们感受更加真切,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在这次活动后的有关“母爱”的作文中,许多学生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他们的作文都流露出真情实感,对母爱有了新的感悟。有位同学的作文结尾写到:“母爱是什么?母爱是那火红的太阳,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给予我们清凉和舒爽;母爱是一丝清风,带给我们秋天般的凉爽;母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浪花,梦里梦外,给儿女以爱的滋养……

这次写作,有的文章朴实无华,有的生动形象,都包含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写作的激情之美。

感人文章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教育;实施;开展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任何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读者一定的心灵震撼或情感关怀外,往往还能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元素。这其中包括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1.语言美。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也是读者走进阅读情境的重要途径。文学巨匠高尔基曾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语言对于作品艺术力与表现力的影响可见一斑。

2.音乐美。音乐被称为心灵的语言。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一些诗词进行配乐,并以多媒体CAI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诗词意境中获得音乐美感,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以陶冶。

3.绘画美。文章写作讲究用词推敲,对于场景描写更应注重诗情画意。透过文字描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和变迁,更能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二、指导学生鉴赏形象美

毋庸置疑,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作者创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或反面人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平民角色,在他们的身上总能折射出某种思想和情感,或高大,或卑劣,或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鉴赏、评价这些作品的形象同样能够启迪学生心灵。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王熙凤,表面热情似火,内心却阴险狡诈,令人过目难忘。阅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存在于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存在于抽象的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鉴赏美,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情感,积累人物写作经验。

三、带领学生体验情感美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灵体验,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作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文章总是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动读者,陶冶人的心灵,从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民族英雄都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慷慨激昂的诗词佳句。如,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近代革命家秋瑾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诗词无不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在净化读者心灵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

总之,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因素,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在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与知识视野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让美育教育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裴秀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教苑荟萃,2011(22).

[2]杨庚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创新学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