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儿垂钓翻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内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1]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听故事身心体验
在古诗文中采用听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效果非常好。它可以使孩子们更好更快的入情入境。例如,《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课标版第五册)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开头:(老师充满激情地)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顿时精神饱满)有一个蓬着头发的小男孩,拿着钓鱼竿来到了小河边,他想学习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他的个子实在是太小太小了,四周的草儿几乎把他的身子都盖住了。他可不管这么多,眼睛盯着鱼竿一动也不动的,他多认真!(这时加上老师的体态语言,学生已完全进入角色了)。(老师用急切的语气说)这时,有一个过路的人经过这里,看见了他,想去问个路。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老师加动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师略作停顿,让学生参与故事的编撰、创作,适时给以鼓励)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这小男孩可爱吗?(学生再次参与讨论,使小男孩的形象在小朋友的头脑中鲜活和丰富起来。)这极富意趣的情境被唐朝的诗人胡令能看见了,就用诗的形式把它写了下来,题目是《小儿垂钓》……这时,学生已经进入了非常积极的状态,后面的教学就会显得非常的轻松。与传统的释题、释词、释句模式比起来,效果可想而知。比较一下,至少有以下几点不同:
1.目标定位不同
新课改明确打破了三维目标的排列,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体验作为首要目标。而传统的讲解法,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目标定在这首诗上。因此,不知不觉中,老师就开始逐字讲解了。故事教学法,要达到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考虑最多的是这样教,学生喜不喜欢。老师们考虑得最多的是课程目标是否合理。因此,在课堂上着力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对字词的落实表面看来没有前一方法明确,但长远来看,效果要好得多。教师们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明显感到,孩子们想学的古诗,在开始阶段很多成份是被古诗中的故事、意趣吸引了。
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体验有着天壤之别。
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大困难就在于文字,老师在教学古诗文时首先想到的是要替学生扫除文字的难关,总会有意无意地去关注字词的意思讲解,学生首先感觉到的是“难”,“弄不清楚”,待基本弄懂,兴致就全无了,再通过其他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必须另起炉灶。而且,老师讲多了,学生对诗的理解更多的是“共性”的东西。其实,古诗文本身,就已经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描写的意境,在不同的人,同一个人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它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同学们用心去读,不断地感悟。
现在用故事引入法,学生随着老师的描述,他们不自觉地跟自己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发挥想象,建构起诗的意境。这时同学们头脑中出现的意境也许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又有何妨?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朗读等手段去再次体验、建构。学习过程中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地讲解,不必去担心怎样翻译成现代文,同学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背古诗文,知道个“大概”,不必作精确的口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心理是开放的,没有任何压力。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渐渐理解,慢慢感受。有些学生不能理解的诗句,就留着让时间来帮助他们理解。
3.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不同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是“教”和“学”的关系问题。传统观念中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在古诗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小儿是什么意思?”“垂钓是什么意思”的一连串问题,及“恐就是恐怕,畏就是害怕,惊就是惊吓,恐畏鱼惊就是恐怕鱼受到惊吓”的小结。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与新课标精神暗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不断地交往,积极地互动着。随着一声“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好吗”,学生迅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小男孩连忙摆摆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又马上进入创作状态。“他是怕那人的声音太大,把鱼吓跑了。”“这时肯定是他看到有条鱼游过来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境,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创作。老师的“同学们真聪明啊,他是怕鱼逃走才不理他的”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我问:“这小男孩可爱吗?”,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心中时时装着的是学生。老师始终是在跟学生交谈,交谈中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引入法”教学古诗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老师是不应该受考试的束缚的。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宗旨,重在引导学生去体验,重在让学生朗读、感受古诗文的整体美、节奏美。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不同,故事引入法才真正显示出了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方面的特殊功用。
一、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明确目标,注重效果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即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过分地依赖课本,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形式多样,富有新意
生本理念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中就要充分结合小学生顽皮的特点,要注意形式的丰富多变和内容的新颖有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3.提高质量,把握重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玩耍是他们的天性,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厌倦和不耐烦的态度,所以,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注重质量,精益求精,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突出学习的重点,切忌量大,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二、作业设计追求的策略
1.引导自主学习的作业设计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束缚,教师布置的作业十分单一和陈旧,大多是抄写或者背诵,这样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弊病。生本理念的根本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意在克服应试教育中的种种不足和缺点。因此,在生本理念的引导之下,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要分析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学生个性,有益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兴趣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自己(下转第74页)(上接第72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好奇性和渴望性。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具有引导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本文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并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渗透感情交流的作业设计
学习过程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作业的设计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很多问题,学生的情感会和作业产生共鸣或者抵触。鉴于此,我们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尽可能设计渗透情感的交流性作业。生本理念要求我们对学生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引导,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体现生本理念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在讲解完《》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作业: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观看电影《》并写出自己的观后感。这个课后作业可以引起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在观看电影和观后感的写作之中,学生的爱国情感会得到升华,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和情感升华是通过自己的体会和思想总结得出的,这种记忆和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同时也是生本理念的直观体现。
3.注重“三重结合”的作业设计
作业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三个部分,但是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常会忽略课前作业和课中作业,这样就会造成作业体系不完整,无法收到实际效果,更无法体现语文作业的生本理念。要想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生本理念就必须注重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的有效结合。譬如,我们在进行《三顾茅庐》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文章背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课文中的人物特点,课后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的内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再如,对于《长城和运河》的作业设计我们可以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讲解资料的查询结果,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全面掌握文章的相关内容。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体现生本理念。
4.提倡分层设置的作业设计
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篇都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诵读积累上。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我们要利用儿童时期的记忆力,要求学生多背点经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那么,如何使儿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饶有兴趣地诵读与积累更多的古诗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辅助教学:
一、巧用绘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寇准的《咏华山》,引导学生诵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一句,简笔画勾出—— 一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的华山;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一边在华山之上添画太阳,一边在华山山腰画上朵朵白云。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学生读起来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江南》《独坐敬亭山》《敕勒歌》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背诵起来,大脑中不由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避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借助故事
八九岁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而在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咏华山》《锄禾》《悯农》《江上渔者》等等。
三、再现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学《锄禾》一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农民劳动时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垃圾桶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个学生在田间放风筝,踩坏麦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将这样两个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无需太多时间,学生既能很快熟记古诗,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浪淘沙》时,用课件展示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腾不息的黄河,这样气势磅礴的画面会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给心灵带来震撼。在朗读指导中,这样的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对学生准确感受、记忆古诗非常有帮助。
四、问题引领
不管懂不懂,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 。紧接着采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来快速地理解。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我们引导学生用读诗文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反复诵读。问:“蓬头稚子”干什么?答:蓬头稚子“学垂纶”。问:“谁”侧坐莓苔草映身?答:“蓬头稚子”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时谁“遥招手”?谁“怕得鱼惊不应人”?再如《登鹳雀楼》,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学生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看到此情此景,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图,让学生熟读自悟一些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学生能很快掌握古诗大意,从而快速记忆。
五、趣味读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古诗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是在读的方式上,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配乐读,或加手势表演读,或范读领读,或齐读默读,或个别朗读背诵, 或提问征答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重音用“ .”,延长用“-”等。比如旧版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春晓》,旋律优美,便于吟唱。学完这首歌,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将别的古诗也拿来唱,唱得不亦乐乎。
六、等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