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秋节手抄报素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府文化;通草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42-02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而学校本身就是当地文化的产物。从地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呼应学生与时代的发展需求,这既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思路。学校地处广州市越秀区,这里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商都之核心。如何用厚重的广府文化滋养学生,引领学生在传承广府文化中成长,学校在探索中不断思考。

一、以通草学堂为阵地,在学习中感受广府文化魅力

广府文化即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中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生于斯长于斯,学生对广府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学校与社区、少年宫等建立合作关系,领着学生走进千年商都,了解广府文化,寻找自身的根脉。在广州博物馆,学生“巧遇”了通草水彩画(下简称“通草画”)这一广府艺术瑰宝,其艳丽的色彩和极具旧广州风情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学生。学校慧眼独具,顺势创设了“通草学堂”,引领师生在创作学习中感受经典民间艺术的魅力。

通草,又名通脱木,其茎髓颜色洁白,有丝绒般的质感。清末广府艺人将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片后代替纸张,运用西方的绘画原理和水彩颜料,制作成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的外销画。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成为展示广府文化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家”,诉说着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旧广州风俗文化和民生百态的点滴。在历经百年荣耀后,因其易断、不易保存及绘画的局限,通草画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直到英国人伊凡将外销的通草水彩画藏品带回中国送给广州博物馆,它才再次出现在广州人眼前。通草画跌宕起伏的演变历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再现通草画辉煌,传承与弘扬广府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学校邀请广州博物馆程存洁馆长和越秀区少年宫杜宏安老师走进通草学堂,与师生一起鉴赏清代通草画作,研磨绘画技巧。清代通草绘画素材包罗万象,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烈,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既融合了西方绘画原理,又富于广州本土风情,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广府民间民俗生活画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引领,精心设计,耐心示范,对学生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点拨,针对水彩的浓淡层次及渲染,帮助学生学会专心、细心、用心;并从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在通草学堂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生不断感受着广府文化的魅力,从“我不行”到“我能行”,不断增强学习通草画技艺的自信。

二、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在生活中传承广府文化特色

在新形势下,广府文化的传承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寻找适切的载体,引领师生在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精髓,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根植民俗民生,可谓传统文化传承的天然载体。学校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了“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探索之旅,引领师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广府文化特色,唤醒学生身为广府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肩负起传承广府文化的使命。

根据学生实际,学校选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这六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挖掘节日内涵,开展系列活动。节日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出墙报、学习园地展示、手抄报展示、班级网页资料上传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校特聘广州博物馆程馆长、民俗专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副主席、青年美协梁副主席等为德育辅导员,并请他们为学生做讲座,“老广州的历史传说”“广府人如何过传统节日”……让学生真切感受老广府人的传统节日情结,初步感悟如何传承传统节日。之后,结合节日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尊重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春节”主题传统节日活动,一、二年级突出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收集各种奇趣“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好吃的食物;三、四年级鼓励学生尝试设计特色“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习俗;五、六年级则让学生尝试创作、书写春联,用画笔或相机记录春节的美好一刻,并图文并茂地创作自己的《春节喜庆篇》。

多姿多彩的体验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通草画创作素材,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赛龙舟》《中秋赏月》《迎新春》《闹元宵》……孩子用创意画作展示了自己眼中广府人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等生活场景,表达着自己对广府文化的理解。

三、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在创新中擦亮“品味广府”品牌

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走向广袤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并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基于这一思考,通草学堂走出校门,开展创新性的社区实践,借助更高、更广的社会平台,弘扬广府文化。

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与“三・二九”纪念馆、都府社区、广州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协约,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草学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定期举办绘画、画展和画作义卖等慈善活动,并在社区广场设立创意通草画体验摊位,让社区居民体验通草画的魅力。在“广东红领巾・幸福传万家”――“广东红领巾基金”2013年春节公开募集活动中,通草学堂的小画师们历时一周,创作了33幅形态各异的“福”字,拼成大型通草“福”字组画,募得3000元善款。通草学堂的学子们向社区居民传播着广府民间艺术,更传递着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中华美德。

中秋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2篇

那么,我们如何构建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着手:

一、创造有英语气息的校园和班级文化环境

要创造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我们可以先从物质文化方面入手。比如可以张贴各场所的标识,教师办公室门牌可以增加门牌:Teachers’office,各个教室可以用Class_ Grade_标示,除了门牌,我们还可以在图书馆里张贴“Be quiet”“Please don’t shout.”等标语,这些都是英语课本上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英语环境中用英语思维,而不是通过将英语翻译成中文死记硬背,这就是Think in English。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

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我们应设一块英语园地。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展示角,将一些英语格言警句或者日常生活用语张贴在上面,还可以张贴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国外的一些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努力营造英语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即Teach English through English,让学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英语环境下的训练,学生就能渐渐熟悉英语,这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无穷兴趣。比如在教Chinese New Year这个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可以让学生回忆并调查春节有哪些习俗,上课之前可以将教室布置得和过节一样,比如贴窗花、春联等,创设与春节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讨论过节都做了哪些事,比如get red packets,eat dumplings,have a big dinner等,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喜爱,也能很好地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三)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生活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提前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能用英语交流,学会英语。

1.让音乐走进课堂。

音乐能够活跃人的思维,让人感觉轻松。英语儿歌以它欢快、简单的旋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小学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英文歌曲不仅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记忆。

2.让游戏活跃课堂。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产生乐趣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且符合“乐学”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性的、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游戏,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

3.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教具巧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使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比如在教学long,short这两个单词时,可以让学生拿出笔比较一下:Which is long? Which is short?这样,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融进了课堂。

4.模拟生活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表演欲望给孩子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通过绘声绘色的语言,把课文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内外作业生活化

教师在布置课内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的统一,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而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除了我们经常做的一些练习册以外,其实还是有很多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的。比如以下一些作业:

(一)听一听。

语言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听”是“输入”的过程,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所以“听”是第一要务。除了课内播放的录音外,教师们还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回家听读课文录音。另外,听儿童英语广播,或者看英语动画,欣赏儿童英语歌曲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说一说。

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放学后把自己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和家长们一起读一读、演一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孩子们和父母有更多的沟通,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那么亲子共读就不是什么难事,可见这种作业的可取性。

(三)找一找。

教材上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所学的知识。比如回家的路上,可以发现许多我们接触过的单词,如银行,每个银行都有英文标示,农业银行会标注: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里面就有bank和China这两个单词;商店的门上经常会看到标有Open(正在营业)或者Closed(暂停营业),这些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英语,只要细心一点就不难发现。所以,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让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英文广告、标牌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

(四)写一写。

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起学生写作能力培养不容易,其实只要在平时多关注学生写的训练,让学生平时积累语言素材,写作就不是什么难事。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两三年的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写一段话来强化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如小学六年级学生学完上册第三单元“Holiday fun”之后,可以让学生试着回忆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或者中秋节,然后用已经学过的词句写一些自己的假日。与此同时,老师可以将优秀作品放在教室的展示栏中展出,有了这样难得的机会,学生一定会把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并加以创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让课外活动生活化

语言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还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学习。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时间。

(一)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学生都喜欢过节,教师可以利用节日、生日,开展一些英语主题活动。比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贺卡送给妈妈;同学的生日可以赠送礼物,唱英文生日歌;圣诞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Christmas tree等装扮教室,跟大家一起唱圣诞英文歌,让学生在圣诞的氛围中真正了解圣诞,并学会相关的知识点。愚人节、万圣节等这些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用英语庆祝节日,更好地体现语言的交流作用。

(二)举办小型的英语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