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企业会计制度

新企业会计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一、审慎性原则在资产减值准备中的运用

新会计制度在旧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了4项准备,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可收回的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如:2003年末宏远公司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发现由于技术陈旧,生产设备A预计可收回金额为8万元,而此时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万元,所以该公司应确认固定资产减值。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0,000

这样固定资产减值大于固定资产折旧而在会计报表中未反映的减值额在新企业会计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同时将该部分减值额计入营业外支出,使得虚增的资产和损益都得到了真实的反映。新会计制度同时规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以及应当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特别是按单项计提防止了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走形式,缩小了企业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来调节利润的空间。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会计核算制度根据会计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在近期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关联方无形资产交易来达到转移资产或增加收益等情形下,该项规定的出台相当必要。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规定了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预期不会恢复;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发生了减值的情形。例如:2003年末宏远公司发现其拥有的账面价值为40万元的无形资产B发生了减值损失,此时估计无形资产B可收回金额为30万元。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0,000

由于无形资产较大一部分系新技术、新发明等更新周期较快的技术产品,其更新周期相对其他实物资产来说更短一些,无形资产入账时估计的摊销年限较难准确,因此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就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无形资产计提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不仅夯实了资产,而且也防止了利润的虚增。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与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除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运用“投资收益—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科目核算外,其他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都较为相似,不再赘述。

二、审慎性原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确认中的运用

新会计制度对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专门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给予了严格的界定。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时,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开始资本化:(1)为购建固定资产的资产支出已经发生;(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可见长期以来不少企业把以购建固定资产的名义借入的款项不进行固定资产购建,而将发生的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情形将会得到控制,同时将这部分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对真实反映企业当期会计利润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宏远公司于2003年1月1日为建造固定资产从银行专门借入款项1000万元,当日开始计息,这样在2003年1月1日,即应当认为借款费用已经发生。

同时新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的各部分分别完工(指每一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下同),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继续建造过程中可供使用,并且为使该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实质上已经完成,则这部分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再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如果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其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不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成本,将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直至购建重新开始。部分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防止了不少企业账面上的在建工程长期不结转而往里面塞入各类费用的现象。为了避免企业在借款费用的处理上调节利润,新会计制度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开始时间、资本化率、资本化的期间等各方面都给予了严格的界定。

三、审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中的运用

新制度较之旧会计制度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上变动较大,最主要体现在对债务重组损益的处理。旧会计制度规定,债务重组收益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计入当期损益;而新会计制度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如果是债务重组损失,则通过“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为了防止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来获取利润,新企业会计制度基本是按照“债务重组无收益”的原则来核算债务重组的。

同时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将债务划转出去或者确实无法偿付债务直接计入资本公积,而在旧会计制度下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无论是债务重组收益还是确实无法支付的债务在新会计制度下都计入“资本公积”,不再计入企业的损益,使企业的会计利润更接近真实,利润时谨慎性更强。

四、审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确认中的运用

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同时对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主要运用“预计负债”科目。

对处理或有事项发生的费用主要是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来核算;对或有事项的赔偿金额主要是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可见新会计制度对或有事项的确认非常谨慎,即使确认也将其合理的计量后计入损益。

对或有资产的披露新会计制度就更是如此,新会计制度规定: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产生的财务,还应当作相应披露。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或有资产披露时,企业应当特别谨慎,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

例如:宏远公司欠新星公司货款100万元。按合同规定宏远公司应于2003年10月10日前付清货款,但是宏远公司未按期付款。为此,新星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2003年12月10日,一审判决宏远公司应向新星公司全额支付货款,并支付利息3万元;此外,还应承担诉讼费1万元。宏远公司不服,提起反诉。截止2003年12月31日该诉讼尚在审理中。宏远公司应作以下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10,000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会计制度;问题;政策建议

一、石油企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概述

石油企业在我国的经济部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其担负着向其他经济部门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以及能源的责任。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使其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但是目前全球的能源紧缺、石油的价格不断攀升,石油生产的成本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石油企业要如何做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是其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为此,石油企业应该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节约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石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概述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1.我国石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概述

石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制定会计记录方式、会计方法、核查制度、措施等。正确了解会计制度的作用,这对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着现实的意义。石油企业制定其内部会计制度,既要考虑到提高其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实现其生产经营目标,又要兼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我国的经济秩序。

2.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存在问题

(1)我国石油企业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方面:一方面,有些石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不完善问题。企业的内部并未建立起三权分立(决算、执行和监督相互分开,各司其职)的机制。企业内部存在职责不清、、不各司其职、越权办事等现象,这导致石油企业的资产和资金调度的决策存在失误的风险,不利于我国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有些石油企业并未具体详细地规定其部门经理人员可掌控的业务费用,这使得有些部门经理花钱时出现挥霍浪费的现象。某些石油企业在其材料的采购、财产的管理、产品的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上监控不到位,以及对于这些经济往来监察不严格,这不仅仅造成了我国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还使得本身单位的效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

(2)我国的石油企业审计独立性不够。审计工作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石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过程。鉴于此,审计应该站在第三者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对石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其地位毋庸置疑应该是独立于会计部门的。但是目前,单一厂长模式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审计中实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不独立,存在诸多弊端。

(3)我国石油企业的内部会计不够重视“事前预防”。会计制度的设立是为了适应企业内在的需要,它的生存以及发展关键是它能够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的生产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中,石油企业的会计制度确是忽略了“预防”这一职能,而是对于“纠正”这一职能强调过多。

(4)我国石油企业员工缺乏成本意识。鉴于原来石油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源是国家的拨款,盈亏都有国有资产支撑,这就导致了石油企业内部对于各项成本的具体支出费用监控不严格,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石油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都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进行成本额的控制,从而来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石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石油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完善我国石油企业的基础会计工作

一方面,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三权分立机制,各司其职。除此之外,对企业内部相关经理人员的花费以及其他支出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事前审批和事后审核相结合,杜绝浪费挥霍的现象,以确保企业的资产不外流。

2.建立企业内部的独立审核机制

以我国的石油企业现存的稽核、审计以及纪律部门作为基础,建立直接归属于董事会的并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通过内部的常规稽核、离任审计、举报、审查企业会计报表等方式,对被审计的部门进行独立审计,从而保证企业内部的财务透明。

3.建立以“防”为主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一方面,在石油企业一线的“销”过程中加入相互牵制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控制防线。相关职员在从事相关业务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自己的业务处理权限以及其要承担的相关责任,对于一般的业务以及那些和客户直接接触的业务,都要经过事前的复核,重要的业务要确保实行双人负责制,杜绝个人单独处理相关业务;除此之外,要建立事后的监督制度,可在会计部门建立相关的责任部门,挑选据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将监督过程以及结果向财务部门负责人进行直接反应。

4.培养石油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

对我国的石油企业的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向他们普及会计、财务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成本意识。同时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对在工作过程中对原材料的使用做到节约的员工进行一定嘉奖,对于铺张浪费,毫无成本、节约意识的员工进行一定惩罚。

参考文献:

[1]汤丽梅:浅谈我国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11(9),80.

[2]李朝新:浅谈当前形势下我国石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财经界,2009(11),138-140.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

2009年开始,国务院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结合机构改革,根据文件精神要求,全国广电事业单位要在2010年完成转企目标的实现,目的就是广电事业要面向市场进行转企和重组,目前这一目标在全国已经基本达成,湖北省大部分市、州已完成网络公司分离,局台合一的改革。我局已由2009年6月完成局台合一,全称为咸宁市广播电视台,内设广告中心、新闻中心、技术播控中心、后勤中心、财务中心等五大中心,以及网络发展公司、广讯公司两个公司和一个局机关。实现一个法人,统一管理财务。整合后的咸宁市广播电视台,在运作过程中加强了内部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后的咸宁市广播电视台,已经实行对外几块牌子、对内一套班子、联合办公,统一管理财务。加强了财务中心的力量,由以前一个领导四个会计的小科室,壮大成为十四人的财务中心,并且对现有人员进行重新分工,制定新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基本实行初步的内部成本核算,每个月末及时统计各中心收支情况,并进行财务分析,报送至各领导各中心,对全台的创收和费用支出进行分析对比,对大额支出项目进行重点分析,让台领导及时掌握资产状况和资金情况,以便及时提供决策信息。对宣传中心、技术播控中心、两个公司实行责利统一、费用包干、质量考核(主要指标收视率和创收率等)、超支不补、结余分成的管理办法。对广告中心实行责任人抵押上岗的办法,直接与创收相结合,提点分成制与工资挂钩,并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成本费用,超收分成,实行经济指标责任制。局机关、后勤中心、财务中心实行成本包干制度和岗位工资制度。全新的工资考核体系积极调动了全台上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比以往更加强化了会计、财务、审计的工作。

我市广播电视虽然是事业单位,共有职工七百多人,只有60多人为财政差额拨款,其余六百人的开支全靠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几乎雷同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前的电视台、楚天声屏报、电台现整合成一个宣传中心,就是节目和广告时段,卖的也是产品,其本质也是在搞经营。但广播电视执行的却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电视节目进行成本核算,也不以利润指标进行考核。至使资产管理和使用效率低下,相互代付费用严重,不能真实反映事业收支状况和公司盈亏,不利于绩效考核和管理,使内部控制目标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来发挥作用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十一条指出: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第四条指出: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负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基本规范将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内部环境来建设,并赋予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之责,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实施财务、会计、审计的整合,通过内部控制系统与财务、会计与审计嵌入公司治理和管理。我台虽然设置了绩效考核办,但该科室与财务中心脱节,所反映情况不真实。应该按照公司的架构配备财务人员,设立总会计师,由总会计师和分管财务工作负责人成立内部审计小组,结合绩效考核办和财务中心,打破会计与业务隔离的状况,共同完成内部控制体系。健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我台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保障我台生存和壮大至关重要。因为单位性质决定我台是党组书记、局长、总台台长一肩挑,决策权、执行权高度集中。所以要建立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组织控制体系,围绕法人治理结构、组织结构、部分职责分工三个层面构建内部控制组织控制体系。

二、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管理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管理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台领导和财务人员应尽快学习掌握企业会计、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优化财务人员配置,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强化财务管理。要引入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思路,以全新的理财观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进行理财,树立起自主筹资、自我约束观念、资金成本和时间价值观念、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观念、偿债观念等,从而形成增加销售、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要尽快建立网络会计,实施财务信息共享,以节约整个单位内部财务资源为基点,充分实现单位内部整体目标管理。通过对单位提供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使整个单位财务实现信息化管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用的单机版财务软件,已不能适应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节目制作、IC卡管理系统与自动化播出、新闻采编、办公自动化和广告管理信息相互联通,不仅使成本核算管理的重点由单纯的会计核算转移到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参与经营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将网络会计运用到单位成本管理当中,应遵循科学严谨、程序规范、使用可靠、相互监督的原则。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控制信息流程,更加精确实时的掌握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准确地进行市场预测和决策。同时,对不同的计算机操作人员赋予不同的访问操作权限。网络技术以节约整个单位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单位内部全面及时的管理为目标,融入财务管理思维方式,按照财务处理方法,划分七个子系统,集广告、财务、编播、信息维护、综合查询、人事管理、客户管理于一体,通过对单位提供网络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使单位实现管理信息化。

三、建立成本意识,加强核算和控制

多年来,广电系统作为宣传部门,大众把它作为社会公益单位,因此广电行业至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比如: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的确定、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分析与考核等,都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方法。长期以来,成本信息失真,核算不实。作为重装备、高消耗的电视行业,会计核算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消耗、损坏和材料的损耗,不计提坏账损失,致使成本核算不真实,与市场经营运作模式有巨大的矛盾,而且极大的影响了广电事业的发展。首先成本核算原则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计算的基础,成本的计算必须以有效的票据为依据,登记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按核算对象、项目费用和部门进行核算,合理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对不能分清对象的,先按部门归集,然后再按一定的标准计入各成本对象。最为合理的是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电视节目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它能够从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将成本分解、细化并进行系统的核算和控制,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将每一作业分摊到具体的成本核算对象中去。财务中心可以用数学方法将间接成本分摊到各个利润部门,采用交互分配再用多重动因分摊的办法来实现对成本的精确控制。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构成项目必须全面,否则财务报表不准确,业绩反映不真实。节目制作成本主要由直接制作成本和间接制作成本构成。直接制作成本控制包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设备损耗等;间接制作成本控制包括技术维护费用、品牌策划、包装宣传费等。根据市场情况,对电视市场需求和观众收视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最终确定成本分摊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成本分摊情况进行调整,全面有效的控制节目制作成本。要将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事后管理转变为全过程控制,首先前期控制要制定各种成本管理制度及各项费用开支实施细则,对每次活动作好预算,使责任成本中心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事中控制,在节目制作、播出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要严格把好财务关,发现实际工作中有偏差行为,及时向管理决策层反馈,达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成本核算为管理服务。最后是事后控制,利用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与实际发生费用对比,计算出成本差异,分析其差异,为以后成本核算积累经验,做到财务管理始终贯穿整个管理过程。

四、虽然财务统一办公,但还是存在分块管理的现象

各中心有各中心的出纳、会计,全部对外单独进行核算和管理,比如固定资产没有实现统一的调配、使用,不能发挥资产的最大价值。资金虽然可以调剂使用,但各部门间相互拆借资金、材料,而且相互代付费用严重,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事业收支,更不利于绩效考核管理。应该尽快将以前机构、账户予以注销,统一银行账号,所有收入统一调控,对外统一呼号,实现真正的局台合一。资金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广电部门其资金来源非常有限,所以要灵活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加强往来款项核对,以堵塞资漏洞。对广电单位而言,应收账款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广告收入欠款和个人拖欠公款长期不还现现象,但是由于沿用以往的事业会计制度,不计提坏账准备,所以坏账的风险会更大,应充分认识此现象的严重性,定期组织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对拖欠公款情况进行彻底、全面的清理,保证资金的安全,加大催收力度,及时收回陈欠款项,限期收回个人借款,增加收入,加速资金周转。

五、树立正确、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我台要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理念,即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使总台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先进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系统管理、战略管理、权力规制管理,具有全面约束控制的能力。预算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对整个电视台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对总台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是总台按照既定目标行事,从而有效地实现总台发展战略目标。所以,总台应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上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全面预算的执行者,也是全面以预算管理制度的被考核者。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贯彻“以人为本,关注预算道德”的理念,让员工从价值观念上减少预算松弛的做法。当然,解决预算松弛的根本途径还必须针对全面预算制定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和过分强调本频道(中心)利益等根源性问题。此方法可以解决总台每年制订各频道广告创收指标这一难道,总台再也没有必要为了挖掘频道的广告创收潜力而煞费苦心,因为频道年初自报收入过高或过低都将自身不利,也就自动自觉追求效益最大化。

六、适度负债,实现财务杠杆效益

负债经营也是寻求发展的手段之一,不仅可以缓解总台自有资金异常紧确的矛盾,而且能够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但是事业单位在利用负债进行资金筹集时,必须遵循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低于相应资金投放使用所带来收益的原则。

广播影视产业要加快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一步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唯一途径。立足于发展。广播电视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部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整个环节,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企业成本,加强资金管理,合理利用资金,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传威.电视台成本核算探讨与实践[J].传播与制作,2005(12).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会计制度;选择

财政部于2001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考虑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总说明中进行了如下规定,小企业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并且对于两种会计制度小企业只能选择其一执行。这无疑给小企业带来了会计制度的选择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并不存在什么优劣之分。《企业会计制度》相对复杂。需要较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与税收法规存在较大差异;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相对简单,会计人员无需太多的职业判断,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并且尽量与税法相衔接。最重要的是,《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企业,这些企业外部存在着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他们需要企业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信息,以便其进行科学的投资或信贷决策。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较高。而《小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为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企业,再加上小企业普遍的两权重合的治理结构以及向外部融资的困难程度。这意味着企业外部较少有投资者、债权人这样的利益相关者。自然地,对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较低。两者的这一差异成为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因素

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大类。

(一)外部因素

1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会计的影响较多地反映在筹资、投资以及现金管理等方面。资本市场活跃,意味着企业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得其生存和发展的资金来源,于是有关筹资、投资等会计业务会随之增多。同时,资本市场也需要会计所提供的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资金供应者的决策需求。因此,是否面临活跃的资本市场。将影响小企业在两种会计制度之间的选择。

2 税收因素。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对所得税费用的确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此外,是否与税法相协调,也将影响小企业的选择。

3 利益相关者因素。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莫过于政府以及投资者和债权人。是否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是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内部因素

1 企业的治理结构。各种组织形式的小企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只有一个或几个业主。业主可能聘请经理人员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但更多情况下是由业主直接管理企业。这两种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有着不同的影响。

2 企业的融资渠道。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渠道。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外部融资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融通资金,也可以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吸收资金。在不同的融资渠道下,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是不同的。

3 企业的会计目标。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所有者(多数情况下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二是税务部门;三是以银行为主的债权人。与上述三方面会计信息使用者相对应,小企业的会计目标存在三种导向:以所有者为导向、以税收为导向和以债权人为导向。在不同的目标导向下,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有所不同。

4 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在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对会计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选择时,还应从成长性角度考虑自身的发展状况。

5 企业原来执行的会计制度。在《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以前。我国的小企业分别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原行业会计制度。原来所执行的会计制度对于现在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6 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小企业在选择会计制度时,必须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选择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会计制度。

7 企业的会计力量。企业的会计力量是指企业的会计机构状况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显然。会计机构健全与否、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小企业对会计制度的权变选择及有效性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存在着诸多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可能会同时发挥作用、共同施加影响,这就说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问题没有一个确定而惟一的答案。对于这一问题,只能运用权变理论来解释,依靠权变思维来回答。权变思想的精髓在于“权衡利弊,随机应变”,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中来。意味着小企业应当权衡各种内、外影响因素,选择适合自已的会计制度。虽然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因素很多,但不同因素对小企业的选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小企业在进行权变选择时应当权衡各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重点考虑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各种因素发生冲突的时候。

在对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最具影响的三个外部因素――资本市场、政府税收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中,由于资本市场属于企业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其发达程度是企业所无从选择的。另外资本市场与利益相关者因素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外部是否存在利益相关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此不妨将资本市场与利益相关者两个因素加以归并。而在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税收两个影响因素中。小企业应重点考虑利益相关者因素。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作为企业的资源提供者,其存在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会计和税收的目的根本不同,会计不会也不必与税收完全趋同。允许会计与税收的适当分离是必要的。因此,对于小企业来说,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需要比满足政府的税收需要更为重要。

在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内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当属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融资渠道。而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两权分离亦或两权重合,资金来源是依靠内部积累亦或银行贷款。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存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另外。内部因素中的企业会计目标,归根到底也与利益相关者和政府税收因素相重合。其他的内部因素,如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原来执行的会计制度,则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选择影响较小,可以次要考虑。再者,内部因素中的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会计力量属于两个可以克服的因素。比如,当重要因素决定小企业应选择《小企业会计制度》,而企业的生产经营又较为复杂时,尽管《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某些例外经济业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由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存在,并不影响企

业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需对复杂经济活动按照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即可。同样地,当重要因素决定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而企业的会计力量又较为薄弱、无力操作时。由于企业可以按照规定委托中介机构记账。或者招聘高素质会计人员、健全会计机构,因此并不影响企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总之,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会计力量两个因素可以放在最后予以考虑。

根据以上的分析,尽管影响小企业进行会计制度选择的因素众多,但通过归并,最终小企业可以对三个因素――是否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的发展状况(即成长性)如何以及企业原来执行的是何种会计制度进行权变分析。按照上述三个因素,可以将小企业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好,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以上三个因素的状态都指向该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1、《企业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2、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更有利于企业从外部融通资金,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先选择《小企业会计制度》,当成长为大企业时再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无疑存在着制度转换成本。3、企业原来执行的就是《企业会计制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制度转换成本,应继续执行。同时,受到制度的“路径依赖”性的影响,企业也会具有选择《企业会计制度》的惯性。

(二)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好,原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由于企业原执行的是行业会计制度,现在无论其选择《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小企业会计制度》,都存在着制度转换问题,而其他两个因素如前所述都指向《企业会计制度》,因此该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

(三)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差,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由于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为了更好地满足为其提供有用会计信息的需要,该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况且企业原来执行的就是《企业会计制度》,无需进行制度转换。同时,通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债权人。能够帮助企业更多地融通外部资金,也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差,原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无论选择何种会计制度,都存在着制度转换问题。重要的是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该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如前所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也有利于企业未来的成长。

(五)不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好。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尽管不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但企业较好的成长性、较大的发展空间决定了该小企业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况且其原来执行的就是《企业会计制度》。

(六)不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好,原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无论选择何种会计制度,都存在着制度转换问题。重要的是企业成长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尽管不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该小企业也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

(七)不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差,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尽管不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且企业的成长性较差。但由于其原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因此为了避免制度转换成本。该小企业仍应选择《企业会计制度》。

(八)不存在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成长性较差,原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由于不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成长性又较差。并且直接跨越到难度较大的《企业会计制度》会带来高的制度转换成本,因此该小企业应选择《小企业会计制度》。

综上所述,考虑到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是否存在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是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选择时应考虑的首要因素。企业的成长性是次一级考虑因素,企业原执行的会计制度则是再次一级考虑因素。总之。小企业对会计制度权变选择的有效性就在于灵活,小企业应在对各种影响因素仔细权衡的基础之上,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角度选择适宜的会计制度。

三、新会计准则实施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选择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核算原则 科目 资产现价 计提准备

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现了会计核算与市场价值的统一

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又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目前,国家大型企业《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停用,中小型企业两种制度并存。因为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量的60%,上缴国税占全国税收金额的50%,全国有2/3的就业岗位在中小型企业,65%的专利、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开发都在中小型企业。因此中小型企业对会计制度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

《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设置更趋合理,会计核算依据更注重与市场变化的一致性。在科目设置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重于法律形式,《企业会计制度》则重于经济交易实质。例如: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按《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入“递延资产”科目,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取消了这一科目,改为“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科目设置更趋合理。

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是由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决定的,而这个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在于它符合了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譬如:企业在筹建时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可否认有部分属于资产,也有一部分不属于资产。如果按着《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列“递延资产”科目使资产数额虚升,使本应该在会计当期摊销的费用当作资产长期分摊。因此,将这类经济交易划为资产有失公允,而《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就做了这样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由此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更注重符合市场经济交易的实质。

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中期的设置,使会计报表及时地反映投资的市场价值的变化,使企业决策者能更好的管理过程预期

《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会计中期的概念,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没有中期的概念,核算和报表只反映初始投资成本,不反映现市值的变化,投资者往往只能在报表的附注中了解市值的变化。因不是规范的要求,附注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的反映市场的价格,投资者无法根据会计报表的数据做好过程控制,因此,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会计制度》设置了会计中期,作为一项规范要求,中期报表必须准确反映投资市场现值,把期末关口前移可有效的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使决策者能更好的做好过程管理。

三、《企业会计制度》的计提准备制,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市场的变化而更科学

1.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使会计报表反映了短期投资值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投资者完成投资后其资产随着市场的价格的起伏或增值或减值。《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只做初始成本的反映,不反映市场的变化。因此,会计报表与市场脱节,是计划经济思维的产物。《企业会计制度》以计提投资跌价准备金的方式反映了这一市场变化,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当单列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项目按照减去其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中期和期末的会计报表及时反映了市场的变化的曲线,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2.新增委托贷款科目及利息的计提减值准备,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结果。

根据我国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委托贷款是其中之一。在会计核算上《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委托贷款的内容,并规定企业的委托贷款应视同短期投资进行核算。但是,委托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计入损益;企业按期计提的利息到付息期不能收回的,应当停止计提利息,并冲回原已计提的利息。期末企业的委托贷款应按资产减值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冲减资产反映净值,该科目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企业会计制度》完善了计提坏账准备的外延,更符合市场经济化的实际,使坏帐处理更加科学。

企业的坏账按原有的会计制度,只限于应收款范畴。随着经济市场化的深入,企业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收取了预付款后无能力供货成为经常发生的事。预付款回收无望也成为坏账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制度》根据市场这一现实将这类应付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列入计提坏账准备范围。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帐款可以计提坏帐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原来的按制度规定计提变为企业可以自行确定,确定的方法为按照以往经验及债务单位的财务状况,并在坏账核算上取消了直接转销法。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改变,使企业坏帐得以及时处理而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净值。

4.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规定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在市场中的真实性。

企业存货在流动资产及全部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值的准确反映直接关系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只反映其初始成本,不反映其发生的毁损、陈旧或跌价减值。《企业会计制度》则对存货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减值作了反映。它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按照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会计报表及时的反映了存货在市场中的现值。

5.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反映了投资回收效果。

为了使投资者了解投资的回收效果和真实价值,根据投资回收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增加了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会计制度》对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对于购建固定资产借款发生利息的资本化,《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交付前可化为资产,之后即为费用。但是对经常遇到的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资本化暂停都没有明确规定,为会计核算带来混乱。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企业会计制度》制定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准确分摊计算方法,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且连续中断时间超过3个月(含3个月),就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直至购建重新开始,这样就使购建固定资产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更完善。

五、《企业会计制度》避免了债权人豁免债务的核算给企业信息失实提供的口实。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如何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高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建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法规体系的需要,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加速与国际会计的接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该制度的颁布是对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重要补充,标志着以《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制度体系的基本形成。但毕竟该制度刚开始实施,其利弊尚需要实践的检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弥补。因此,近年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现有相关制度的比较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大体一致,实质上,二者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制定依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五个方面。而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会计制度总体设计、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等四个方面。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1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推进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又一重要举措。在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进行总结,认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具有精简通俗与规范化相结合、借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注重会计处理的可操作性,做到与税法要求相互协调等特点。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

企业会计制度主要维护所有者利益,而税收制度主要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二者出发点不一样,势必在对企业的经济事项处理上有所差别。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小企业会计制度》与我国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更加协调,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方面的差异;在成本费用的确认和扣除方面的差异;在收入(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差异.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征及优越性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统筹兼顾,解释详尽。这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小企业发生的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等特殊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作了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全面指导。二是以附录的形式,分别对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应收股息、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待转资产价值等小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如何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了逐一举例,详细介绍,为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做了具体的指导。三是为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正确理解账面余额及账面价值,《小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两者的定义;第四,注重实效,切合实际。在遵循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小企业自身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会计核算要求。

针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认为主要体现在:

(1)确定了会计主体。《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本制度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这就明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主体。

(2)明确了会计目标。小企业的会计目标应当以满足其主管税务部门、内部管理者以及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需求为主,以纳税为导向,更多地考虑税务管理的需要,注意会计与税收的协调,适当减少纳税调整。

(3)会计制度可以选择和转换。《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接照本制度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在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也不是“从一而终”,当企业发展变化符合该制度有关规定时,可以进行相应的制度转换。这不仅体现了灵活性,而且从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完善《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实施中的若干建议与对策

完善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保证现代小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等措施是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除了实施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基本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鼓励推动小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会计所需的信息、设置合理的会计岗位等措施之外,还要不断探索、寻求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新方法、新对策,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会计制度。

四、《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以来,对促进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其中的一些潜在阻碍因素也日益暴露出来。(1)部分会计处理方法欠妥、脱离企业实际,现金流量表的选择编制不利于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支持。(2)管理费用范围与所得税法不一致,增加企业负担。(3)应付税款法加重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4)简化会计处理后,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业绩,影响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五、结论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制度转换 小企业会计制度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国家为规范会计核算制度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但这些会计制度大都是针对大中型企业的特点制定的,不能完全满足数量众多、规模较小、多元化经营的小型企业的需要。财政部针对小企业的上述特点,为了统一核算标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于2004年4月27日,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我国目前的小企业中,除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企业以外,以及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以外(附注一),执行的是原行业会计制度和所有企业都必须执行的7项具体会计准则。那么《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后,如果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就要面临会计制度转换的问题。

一、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程度对制度转换的影响

我们从新旧制度的比较中能得知: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还是很紧密的,从新制度中看出来为了适应会计制度转换的要求,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框架、基本思路等方面体现了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因此,小企业会计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报表种类格式等与一般企业基本相同。同时这也说明了会计制度是可以转换的。

二、会计制度转换的性质和具体程序

(一)会计制度转换的性质

会计制度转换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因此,对需要变更(调账)的会计事项,应明确是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还是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比如,一般对于资产价值的调整的要采取追溯调整法,而收益项目的调整采用未来适用法。

(二)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各个账户科目的调整

新制度合并了4个一级科目,减少了25个一级科目,所以转换过程中,要在核实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实账户的基础上,根据新旧会计制度的科目设置及其核算内容,分析其异同,并作分类调整:

1.新旧会计制度科目名称与核算内容相同的,可将其余额直接过人,无需进行调整,如“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2.新旧会计制度中的科目名称不同但核算内容完全相同的,由旧科目余额转入相应新科目的期初余额,如行业会计制度的“在途材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在途物资”等。

3.新旧会计制度中的科目名称不同而且核算内容也不相同的,应逐一确认新旧会计制度中的科目对应关系,将旧制度下的科目余额合并或分解后,正确过人相对应科目的期初余额,如“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为“应收股息”;“原材料”和“包装物”合并为“材料”;将“劳务成本”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将“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并人“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

4.新会计制度中被简化掉的科目账户要按新的规定把他们调牵,如旧制度规定企业期末按实际情况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八项内容。《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三项内容。所以在转换过程中要将其他几项准备调空并将余额一次转入相关规定科目。

5.新会计制度中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增加的科目账户只需设置,没有往年余额的转入程序。

(三)会计制度转换过程中会计报表的调整

《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必须编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必须编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可根据需要编制。从基本报表项目角度看新制度的基本财务报表项目减少了9个。

1.资产负债表

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删减了一定的项目,所以企业在会计制度转换的当午,各月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一栏,应根据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栏内各项目所列金额数,按照当年新执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填列。

2.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当年各月的发生数及截至本月的当年累计数,其前11个月利润表的填制均按新会计制度设置的账簿记录填制即可,最后一个月,由于制度转换上年利润表中的某些项目名称、内容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内容不一致,则应对上午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内容、数字按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以便互相对比,根据调整数填入12月份利润表的“上年累计数”的相应项目中。

3.现金流量表

根据制度规定,小企业也可以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如果企业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由于制度转换上年现金流量表中的某些项目名称、内容与本年度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名称、内容也有不一致的,则应对上年度现金流量表项目的名称、内容、数字按本年度现金流量表的项目名称、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然后填列到本年现金流量表的上午数的相应项目中。

三、会计制度转化过程的问题及对策

(一)《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简化来的,但是转换时可不是简单的,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可能由于转换过程没有把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周全,直接就完全照搬过来,硬套进去,就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使企业的账目一塌糊涂;还有,就是虽然《小企业会计制度》是简化的,可以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方便,但是我们从另外的角度看,太简化了就会能使其仅仅具备簿记的功能,甚至有的账目也会核算不清,所以会计的决策管理功能就会丧失,会计的潜在功能就发挥不出来了;还有就是企业现在是不是真的需要进行制度转换,也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比如如果企业将来要发行股票或债券,但是现在转换了制度,在发行股票债券时又要转回来(附注二),那么这就造成了浪费。转换过程中还有好多类似问题。

(二)制度转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既要按规定做好新旧转换,又要考虑会计制度选择,同时还要考虑自身的制度建设

为了做好制度转换工作,小企业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内涵和方法,详细分析不同的会计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以便从会计管理角度正确选择会计制度,并为适应会计制度而改进相应的管理工作,如加强预算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与利用等。

2.站在企业成长角度,合理选择会计制度

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成长成中型企业或大型企业的,最好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预计在较长时间内规模不会有较大变化的,可以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

3.建立详细的适合本企业的内部分析报告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还是针对企业对外报告的成本效益而进行的制度简化,但简化的做法可能对企业内部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企业应建立比较详细的内部分析报告制度,为企业管理提供详实的分析材料和改进建议。

新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区别;共通性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会计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更加的科学化、准确化和精细化,促使会计核算内容更加丰富,会计核算对于企业、机构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2]。随着会计的在企业和机构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有更多的人热衷于对会计的教学、实务的研究等等,目前关于会计学的理论实例分析都比较完善和丰富,但是大多都研究企业会计制度,而忽视高校会计制度。本文就针对企业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的区别和共通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内容如下。

一、会计规范体系

西方将非盈利组织会计和盈利组织会计纳入会计理论,但是西方国家的国情与我国国情相差甚远,因此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将预算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纳入会计体系中,而在2004年,我国就已经提出了会计体系构成框架,预算会计体系是以预算管理为重点的工作,能对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情况进行管理,而高校会计制度虽然也是属于我国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从经营目标和管理方式等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会计体系大相径庭。

二、企业会计制度与高校会计制度的内部差异

尽管企业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都属于我国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存在差异,总的来说,高校会计制度的多样性低于企业会计制度,两者主要在会计科目、会计要素及会计核算基础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差异如下。

(一)会计科目的差异

探究企业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的差异,一项重点研究问题为两者会计科目的不同。会计科目是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和经济业务的内容,对会计要素中的每项内容进行核算的项目,高校一级会计科目只有38个,而企业一级会计科目有85个,两者在一级会计科目的比较上,企业一级会计科目较多,由此可见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的完善和细分,更能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活动,通过一级会计科目的比较我们也能看出两者的科目设置也存在很大差异,企业会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的复杂和精细。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自身规定的制度为基础,如果核算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关制度,可以适当的增减和结合,需要对每一项内容设置项目编号,这是为了方便进行下一步工作,对项目编号不得随意编改。企业会计科目主要是由负债类、成本类、权益类、损益类及资产类组成,从本质上讲两者的经济业务是大致相同,经济业务包括:银行存款、无形资产、应交税金、应付票据等等。企业会计中的科目高校会计制度不会涉及,目的和方向不同,因此会计科目也会不同。

(二)会计要素的不同

高校会计的要素包括:净资产、负债、支出、收入和资产,而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负债、支出、收入和资产与高校会计制度具有共通性外,还增加了费用和权益两方面。就组成要素来讲,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3-4]。高校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关于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因为针对于高校而言,最核心的内容为净资产,而高校的净资产由高校的财政制度决定,我国国内大部分高校的资金大多都由政府部分拨款,所有不会有与转让权相关的问题,并且高校的性质并不是经营场所,高校的存在是为国家提供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高校会计制度不会涉及“费用”,因此不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会出现债券问题。

(三)会计核算基础的不同

具有关系到企业财务成果和业绩的影响因素是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支出、收入及费用的确定标准,需结合整体会计基础、财务报告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会计基础的作用。高校的会计核算制度在通常情况下采取收付实现制,但是涉及到经营性的业务在核算方面需要进行权责发生制。企业核算制度要以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报告、计量进行会计确认。两者都需采取各自独立的核算制度,费用的计量基础。高校黏度预算会严重制约其财务支出,而会计核算时对资金的收入、使用及剩余,采取收付实现制是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的基础,高校使用收付现实制能有效发挥资金流转的作用。

三、企业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制度的共通性

企业会计制度与高校会计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企业会计制度更加切合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会计制度具有借鉴意义[5]。企业会计制度的最新准则有效推进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我国高校教育由于资金大多来自于政府拨款,所以到多以社会效益为主,所以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的收付实现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不单单是由政府拨款,而是更加多元化的财务核算环境。影响高校会计制度的其中一个表现为资产折旧,目前高校的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还是按照账面原值核算,未涉及折旧,因此没有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这就会造成高校的固定基金不实际、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也不实际,这就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特别是高校在后勤方面进行社会化改革,其中要求有偿使用固定资产,因此用于有偿使用的租金又可以弥补固定资产中的开支,如果高校会计制度忽视这一环节,将会造成高校资产严重流失,缺乏对人才的培养资金而造成人才的流失,通过借鉴企业的会计制度对高校自身的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能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小杰,雷振海.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75-78.

[2]许迪辉.高校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J].商业会计,2016,(18):96-97,98.

[3]乔铭千.高校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8):101-102.

[4]乔铭千.高校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