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犯错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回放”与“定格”法
“回放”法是指教师将学生错误的动作和技术重新模仿和演示,并配以简明点评的一种直观的“纠错”方法。教师在“示错”之后,再做正确的示范,有时的“错”可以慢动作回放,有时的“错”可以故意夸大,这样通过差异的刺激和正误的对比,学生可以知晓自己所做动作的形象,能及时发现自己动作的错误,进而进行自我修正。“回放”法多用于武术的套路、广播操等教学的纠错,也适用于一些田径和球类一些技术教学。例如:武术组合拳中的“弹腿”动作,学生的易犯错误:以髋关节为支点,随意向前上踢出且没有迅速收小腿;纠错:1. 指出套路中错误的“弹踢”动作,并“回放”两次;2. 做正确的示范:提膝、以膝关节为支点、以脚尖为力点快速踢出并迅速收小腿,提示:提膝、弹、收,慢动作示范;3. 学生进行正误对比,自我分析、练习和体会;4. 集体统一练习,结合套路练习。注意:教学时“示错”的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会适得其反。
“定格”法指学生在做易错的某动作或某一技术环节时听指令或预先要求突然制动、由教师进行评价的一种纠错方法。此法不仅可用于一些“亮相”、“造型”的纠错,还可用于技术动作的改进和纠错。例1:双杠的分腿坐――骑进――分腿坐,由于腿弯没有“夹紧”杠,易导致“趴”杠、动作难以完成的错误,纠错:可以在“骑”时“定格”,检查双腿是否绷直且“夹紧”杠。例2: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会有出手角度过小、下肢腰背没用力等易犯错误,其纠错的切入点就是:最后用力前的“超越器械”,可持球助跑或上步,至投掷线前做:发力前的反弓的“定格”。
二、 “标志”与“限制”法
“标志”与“限制”法是将器材或物品作为标志物或限制物,通过它们来控制运动方向和范围,并人工地输送正确的运动感觉信息,从而达到“纠错”和“控错”的目的。它们多用于:支撑跳跃、器械体操、田径和球类等技术的“纠错”。例1:横箱侧腾越和斜向助跑直角腾越,在横箱的侧上方的适宜高度吊一排球为标志物,可纠正双腿侧摆高度低或前上摆不够不成“直角”的错误,也能有效纠正“侧腾越”的“屈髋”。例2:在投掷者的前上方拉一根长绳,可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出手角度。例3:针对蹲距势起跑后身体过早抬起的错误,教师或者体育骨干在起跑者身后,持一竹竿前伸,听指令后与起跑者一同跑进,通过稍高与头部的竹竿限制其过早抬上体。例4:在排球的“一抛一垫”时,垫球者会出现始终紧抱双手移动的错误,可在其脚外侧放置一只排球,先手触地面的球后再移动取位垫击抛来的排球。例5:篮球的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可利用立起的小垫子,既是障碍物又是限制物,对球的弹起的高度给以限制――低于垫子的高度,同时要求:换手接球后加速超过小垫子,还可利用墙,可限制和纠正单手肩上投篮的肘关节外展的错误技术等等。
三、 “强制”与“帮助”法
“强制”法是指教师直接操纵学生的身体强制进行练习、以体验完成正确动作的肌肉运动感觉的一种纠错方法。例1: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在接球、缓冲、再传的技术环节易出现脱节,教师可站在学生体后握住其前臂,强制其做:伸臂迎球、收至腹前、从胸前伸臂传出,重复连贯练习数次,可有效消除错误。例2:排球的侧面下手发球,身体的协调用力出现偏差,难以发球过网,可“手把手”强制其做:腿屈、一手抛球、蹬转同时一手挥臂,数次后逐渐加快挥臂速度。还有武术中手臂比较复杂的动作路线,仅靠示范个别学生难以掌握,也可采用此法。注意:在实施“强制”时切忌简单粗暴,同时注意对异性角色的慎用。
“记住做作业!”
“记住……
这是我妈妈的格言‘记住——’。放学后,我一进家门,妈妈的格言又冲着我喊了:“晚饭后,记住做好作业!”我不耐烦的打断了她的话:“哆哆嗦嗦的,像个老太婆。”我悄悄地抬起头瞟了妈妈一眼,觉得自己刚才太冒失了,转身进了房间。妈妈那惊鄂的模样、怀疑的目光不停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知道自己犯了错,我真不该这样对妈妈说话,我知道妈妈只是关心我而已,而我却这样对妈妈说话。但是,我没有勇气推开门,对妈妈说声:“对不起。”晚上,我躺在床上,妈妈那惊鄂的模样、怀疑的目光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了。“妈妈,我知错了。你会不会原谅我?我以后还可以听你的格言吗?你会生我的气吗?我越想越难过,枕巾不知不觉湿了。这时,我听见一阵轻轻的叹息。那叹息,肯定是妈妈的!妈妈,你是不是怪我伤了你的心?你是不是怨你付出的心血?一阵凉风吹来。啊!凉风,请你把我妈妈对我的生气吹散,请你把妈妈的叹息吹走。第二天早晨,妈妈不冷不热地招呼我。我再也听不到妈妈的格言了。平时,我觉得妈妈的“记住——!”十分讨厌。而今天听不到妈妈亲口说的“记住——!”我心中反而有些失落感,心里空空的。妈妈,我想再次听到你的格言,听到你的再三叮嘱。人们常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的爱;母亲是世界上最和蔼、最亲切的人。我想再次得到你的爱。在课堂上,我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只希望早点见到你,早点得到你的原谅。放学了,我急匆匆地跑回家。看到正在干活的妈妈,满头大汗,我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扑到妈妈的怀里痛声大哭:“妈妈,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吧!“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脸上出现了欣慰的笑容。
妈妈,我喜欢你的格言,更喜欢你!你给了我的支持;给了我鼓励;给了我全世界最伟大、再纯洁的母爱。我希望永远得到你的爱。
记得那次我们家刚刚安装了电话,看着电话的样子,我觉得十分的新奇,我也想跟妈妈一样,拿着话筒和别人打电话,可是我的好朋友家里都还没有安装电话,于是我也就没有对象让我给她打电话。
一天中午,趁着妈妈去睡家了,我按捺不住自己好奇的心理,拿起话筒,随便在键盘上按了几个字母,然后电话竟然通了。然而这是我却拿着话筒有些蒙圈,不知道下边该怎么办才好。几秒钟过去了,电话那头有一个陌生的女声,她问:“你好,你是哪位?”我的心里扑通扑通乱跳,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在慌乱之中赶紧把电话给挂断了。
本想着事情就这么结束了,但是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分钟,又有个电话打进来了,正巧妈妈醒了过来上厕所,路过电话旁边顺手就结了:“喂?”“哦哦,没有,我没打电话给您”“额,可能是我们家孩子调皮按错了吧”“不好意思啊,给您添麻烦了”......
作者向哥大的教育研究生播放带去的国内教学录像,从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看,这些教学录像自然是精品。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组织严密、启发学生准确、内容道出流畅、学生接受得快。可这样的教学哥大的研究生不认同,一位研究生直言: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法犯错误,因为老师不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她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里不断地犯错误,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一个人要真正掌握一样知识或一种技能,就必须犯一点错误。对这种教育理念,作者认为是我们中国大陆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忽视的。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是处处设防,以尽可能避免学生犯错误,我们的教材也是“好心”地避免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走弯路,在许多留给学生的作业中都引导学生怎么想,怎么解题。作者认为,学校本身就应当成为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校园里不让孩子出错,他们只好留到社会上犯错误了。
这使我很受启发,我认为,给学生一些犯错误的机会的教育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锻炼他的学习研究能力,即哥大那位研究生所注重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大脑会调动以往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经验来尝试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是重要的思维锻炼过程,尝试失败了思维能力也是得到了锻炼。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好心地”暗示、引导,表面看来让学生少走了弯路,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独力思考的机会,这对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显然是不利的。
给学生一些犯错误的机会的另一方面教育意义是提高学生自身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负面影响的免疫力。这是本书作者所强调的。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讲,社会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也非常多,他只有亲历这些复杂才能学会如何应对这些复杂,很多时候只有亲自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这种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也同样适用。回想几年来对女儿的教育,这方面是忽略了。很多时候想让女儿多掌握些知识,就直接告诉她方法和结论,很少考虑让女儿自己去寻找方法;尤其在生活经验方面,更是急切地想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体会尽量往女儿头脑里塞,希望直接化成女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我这样做的结果也是不给女儿犯错误的机会,也是在无形中扼制女儿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提高。现在女儿的学习成绩很好,但这成绩不代表她的学习能力也同样强,因为这其中有我们当父母的劳动,如果我们不时时关心她的学习、不经常给予指导,她的学习成绩还会这样好吗?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那个更重要?同样,不让孩子接触社会上的事情、只让孩子不受外界干扰地静心学习和让孩子适当了解社会的光怪陆离、了解其中的道道和可能的危害,那种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答案是清楚的。
亲爱的小叶女士:
收到你的辞呈,感觉突然间重新面对了二十岁左右的自己,铁骨铮铮,不可一世,剑拔弩张,说一不二。
你说你喜欢自由,喜欢自我选择成长的方式。我表示认同。公司里的气氛紧张,我一直想营造一个活泼洒脱的空间,却没有成功,这是我的疏忽。
我想告诉你,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我的私生活。
私事与公事有时候会重叠在一起,密不可分,这需要有良好的判断力。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将公司作为恋爱的场所。当时的老板并没有批评我。他的默认竟然刺激了我的变本加厉,我开始无所事事地让爱情触及了公司的所有时间。那一年岁末,我的工资回到了“出厂设置”状态。这让我明白,自己的错误要自己埋单。
我记得自己刚上班时,认为公司负我,自己是绝对的失落者,跳了几回槽、失了几回意、甚至还为此丢掉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后,我明白了: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夜里,我们要学会当一只猫头鹰,拨开黑暗,寻找自己的立锥之地,我们需要有才能,有抱负,有理想。但也不要让工作成为你生活的全部,不要忘掉自己的业余爱好,说不定哪一天它会成为生命天空里的砥柱中流。
你说你讨厌上司,在你的眼里,上司不解人情,吹毛求疵。你与我之间的关系格格不入,你经常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你不知道我的压力,我却知道你的心情。我有时候会骂人,我却总在告诫自己要学会收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每天都会有应接不暇的工作等待着你我,我们的位置不同,但灵魂却是平等的。我第一次看到你哭鼻子时,心中郁闷难受,我好想走过去,但是我不能,因为这儿是公司,是职场,是一座沉闷的“医院”,每一个职场人都有病,心病带动了身病,我们要学会解压,在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学会调适自己的眼球与生活。
如果我经过你的眼前,不苟言笑,请看着我的眼睛,它可以告诉你,我对你的期待,对你的容忍,对你的感动与爱。
你比我小了十余岁,正是犯错误的好年纪。错误不可怕,只是我们要学会选择犯错误的方式。
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么你埋单,要么有人替你埋单。在这样一个狭窄沉闷的公司里,你不觉得我们学了许多东西吗?批评让我们学会了忍受,磨难让我们学会了执著,哭泣让我们学会了自信。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是人生天平上不可或缺的法砝,只不过发生在不同的地点罢了。
1、足球脚内侧传地滚球的易犯错误:人球距离掌握不好,支撑腿太靠前或太靠后。
2、踢球腿外展角度不够,脚踝关节没有适度紧张,脚尖没上翘。
3、击球力度、时机掌握不好,击球点不正确,影响击球效果。
4、身体姿势不正确,重心没有下降或是太过后仰。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历史辩证法;一分为二;引导;犯错
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潜意识地运用了历史辩证法来进行教学;在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中,更是需要把一分为二的历史辩证法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在此,我就如何用历史辩证法来引导犯错误的班长这个实例,与各位同行探讨。
又是带高一,这次带的班级是1217班。新班级果真充满着新挑战。例如,本班班长问题。据同学反映,班长有带啤酒回学校,上课睡觉等等不良行为。得知这些消息,我大吃一惊,一时间不知所措。略微冷静后,脑海里浮现出两种选择:一是直接找班长质问、批评,然后撤去其班长职务;二是把此事当成一种挑战,想办法去引导他走上正轨。最后,我选择了后一种。细想,如果执行前一种,那班长就等于是在学校被判了“死刑”。同学、老师等将其抛弃,把他推向另一种极端。想想极其可怕。正值花样年华的一个学生,若是就这么“毁”了,他以后该如何是好?
经过了几天的思考,我决定从为人处世、管理能力等方面去引导他,以轻松的谈话方式进行,帮助他走上正轨。这些引导是否有效果,那就有待日后观察与研究了。
晚自修,跟班长进行了长谈,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悔恨的泪水直往下流。我想,这些泪水就只是代表了他的悔恨之意吗?也许并非如此简单。这想法在两日后得到了证实,不仅是悔恨之泪。
两天后的自修下课,班长恭敬地递给我一封书信,工工整整地写了四页的信。从信里得知,他初中二年级时,因禁不起同学的诱惑,逃课去网吧通宵。此事让当时的班主任知晓,当即被狠批一顿,还说了一些侮辱性的话,并且撤去“班长”一职,全校无人不知此事。从此以后,他便自暴自弃,成绩也下滑得厉害,对自己更是缺乏信心。
相比而言,我面对他犯错误这件事是往积极方面去处理,维护他的尊严、呵护他的自信。对于这些做法,班长感受到我这个班主任对他的期望与爱护,更多的是对他的信任,相信他定能改过自新,重拾学习和生活的自信。看到他的进步,看到同学们越来越好学的样子,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是啊,为人师者,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向积极方面发展。所以啊,做班主任,更多时候需要三思而后行。
通过这件事情,我感悟到了以下几点:
一、换个心态是教育犯错误学生的前提
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妨先冷静一下,让自己换一种心态。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学生是被允许犯错误的人。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由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发生一些违纪现象是正常的。
“谅解也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二、换个角度是教育犯错误学生的关键
我想学生犯错误很多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控能力差、对自己要求低等等单纯的品行问题,而是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导致的。所以,我们班主任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问题。近年来,学校留守学生、单亲孩子越来越多,作为教师,你都知道你班上有哪些孩子是这种情况呢?当他们出现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长。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唯一办法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沟通,用爱赢得爱,用真情来感染学生,如果你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学生,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也会从内心尊敬你,就会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信任你、尊重你,就会愿意接受你的批评和教育,这样我们做起工作来才会更有针对性,收到好的效果。
三、换个方式是教育犯错误学生的核心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妨换个方式,先按捺住心中的不悦或怒火,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听一听学生怎样说,无论是诉苦还是狡辩,班主任都可以对此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理解。在比较和谐的气氛下,师生双方可以就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他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会怎么样处理这件事。在彼此有来有往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得出经验教训。换个方式,也可以不直接和学生发生正面的交锋,而是通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效果。比如,在班级管理中,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在学习上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现象,我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订了一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1、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联系不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初中数学知识代数方面主要是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函数等方面的知识,几何知识则是平面图形,这些知识在运算、推理和证明等方面都与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没有多大关系。加之统计与概率这部分知识概念多,记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思想容易开小差,对课堂上老师所教知识掌握不好,出错率也随之变高。比如学生在解决有关加权平均数的问题时就会按求平均数的方法去求、不会算方差等等。
2、统计与概率中的概念多,定义接近,学生容易混淆。
在初中阶段有关统计与概率的三个章节中提及的概念近二十个,定义又相近,如:总体和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频数和频率、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概率和频率等等,学生要记下这些概念又要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确实不易,再因为第一点分析中的因素,学生会将一些概念混淆,导致在做相关题目时出错。比如:在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总是分不清什么是频率、什么是概率。
3、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在平时考试或中考中所占分值不多,教师不够重视
在我所在的学校,凡有统计与概率有关章节的学期,期末考试时,相关知识所占分值为3%~5%。中考时,也差不多是这个比重(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课程2011年国培贵州省初中数学培训中,綦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到过)。所以老师们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多是轻描淡写,匆匆上完就进入本册教材的复习,这也给学生一个误导:这些知识不重要,学得好不好没关系。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这些有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考试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会做更好,不会做的题分数本不多,不会做也罢,也就不再深入思考了。
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教参书上明确指出的: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等之外,我个人认为还要注重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端正教学态度,不能轻视统计与概率相关知识
正人必先正己,教师一定要先端正教学态度,本着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围绕三维目标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对有关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不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只有教师重视这些知识,才会用心去教;这样学生也会重视这些知识,才用心去学。
2、将抽象概念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前文提到,初中阶段的统计和概率中涉及概念达二十个左右,这些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概念形象化,用动画展示,激发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加深对这些概念的印象从而强化记忆效果。
3、改注入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多数教师可能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复习引入、分析讲解问题、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被动接受。本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样“老生常谈”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概念,更是使学生提不起学习,造成教学效果不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顺利完成有关统计和概率的教学目标。
4、细解相近概念,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