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弟子规手抄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传统文化进校园,重视教育内涵发展的理性探索
早在2011年3月,我校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部署,校长亲自制定了 “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及考核评比办法,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希望通过学习文化经典《弟子规》、《三字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使学生的人格、智慧、责任感,自制力等全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进校园,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举措
2011年3月初,我校召开“传统文化进校园”动员大会,以深刻的道理和生动的事例说明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全校师生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来贯彻落实好此项工作,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之后,为了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广泛深入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师生德育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1、晨读、自习、课前、课间、路上、回家随时诵读“经典”,使“国学经典”教育无时不在。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黑板报、手抄报、小广播、国旗下的讲话、测试、演讲、故事会、诵读比赛、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班会、家长会使“传统文化”教育无事不在。
四年来,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的红领巾小广播时间,小播音员们充分解读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精品的内涵、讲述经典传统美德故事,向学生们渗透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们在聆听中巩固了知识,受到了熏陶。
2011年上半年少先队先后两次组织《弟子规》全文背诵比赛。第一次采用齐背,第二次采用接龙背、单个背的形式,3―6年级学生并进行了笔答测试,逐个检查验收了各班级学生的背诵情况,并以故事会的形式,广泛推广《弟子规》崇尚的思想。对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了表奖,并评出了学背《弟子规》典型人物。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每逢这天,我们少先队都热烈而隆重地举行“庆六一”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精心演绎了他们自己编排的小节目,其中每班都展示体现感恩报恩、《弟子规》学习践行方面内容的节目。
2012年3月,我校家长学校正式开课,开课这天,所有家长汇集学校,和老师、孩子共同上了一课。孩子们向老师家长汇报了学习成果,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解决了教育难点和迷惑,知道了教育孩子不能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孩子的传统美德教育,国家需要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
我校还要求各班在班队课组织学习“国学经典”。也许是新的学习内容还未完全适应,也许是学习得不够深入,也许是学生害羞不敢于表达,一开始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探讨,发表看法,慢慢地,大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并敢于拿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通过各班学生的班级分享活动,不仅有利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且对班级的良好班风建设有莫大的帮助。
3、校园文化、兴趣小组、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体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育无处不在。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在2011年3月刚开始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时候,全镇小学各教学班的墙壁上就张贴了《弟子规》、《百孝篇》张贴画。给教师、学生发放了免费读本,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光盘。随后各班又布置了竞赛台,每天放学后听取学生汇报,班主任及时与家长、学生核实,每周评比一次,评比结果在竞赛台展示,每月评出一名行为规范生,发喜报并奖励。每名学生的《弟子规》践行档案与《弟子规》竞赛台一同都要上墙。2012年上半年在教室走廊墙壁、教室后墙“学习园地”两侧悬挂了中华传统文化之名人名言,以此规范师生的行为。
2012年3月,我校在继续践行《弟子规》的同时,又印发了《三字经》读本,按经典诵读之“《三字经》诵读”的活动方案,各种系列活动也在按步就班地进行着。为体会父母辛劳,学会感恩,推进学生素质教育,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我校《弟子规》教育寓各个学科当中。4月12日上午,我校喜迎省、市、县品德与生活(社会)专家领导莅临我校对 “寓德于教”工作检查指导。省专家对两节公开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两节公开课都符合教学品性,教学模式、方式,符合课改理念要求,能利用图表、图片,目标达成的很好,课程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教学范围预设与生成和谐。”
四年级《品社》课老师结合教材开展了以“感恩父母心,怀蛋在行动”为主题感恩教育活动。活动结束时,同学们向大家朗读了自己在为期一周的“怀蛋”行动中所记录下的――“怀蛋心得”。同学们这样记录着:通过这次行动,我知道了,母亲十月怀胎,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把我们生下来,又用乳汁把我们喂养大,并无微不至的呵护培养我们成长,母爱无疆……
2013年4月25日,市、县关工委主任等领导在县教育局局长、教育局关工委主任的陪同下,来我校就“国学经典进校园活动”进行了调研指导。领导们首先视察了一所村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看了二年级学生的国学经典积累本、手抄报等等。村小二年级老师为领导们上了一节《三字经》经典诵读汇报课。领导们在操场上观看了我们中心校全体师生的集体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诵读小组为领导们献上了几个精心编排的小节目,声情并茂的表演感动了各级领导。市关工委主任赞扬我校国学经典教育抓的出色,支持到位,能在诵读的基础上抓践行,国学经典诵读常态化,生活中能拿出典型,教育身边人,说身边的事。县关工委主任称赞说:“贵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显现出了经典诵读对孩子能力培养的作用,也注重了经典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发展、性情修养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我校经典诵读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排练。2012年11月11日上午,驻我县境内的一所福利院里欢腾着一片歌声和笑语,诵读小组的同学正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和老人们有力的掌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了一屋爱的暖流。这次活动校长亲自带队,主抓德育工作的书记、工会主席及相关老师携60名少先队员赶赴现场,节目历时两小时。县电视台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活动通过少先队员有声有色的节目表演,给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带去了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小朋友们的爱心。达到了歌颂祖国歌颂党,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的活动目的。
2014年3月5日是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纪念日。为了让“雷锋”这个闪烁着无限光辉的名字像一座丰碑镌刻在每位少先队员的心底,激励他们用行动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拉拉河镇中心校领导了解到敬老院的老人们年龄大,体质弱,行动上不方便,接受外界新事物少,有一种寂寞和孤独感,3月5日上午,学校组织同学们协同团县委领导来到敬老院,开展“学雷锋、献爱心、关爱老人”慰问演出活动。同学们精彩的文艺表演,给爷爷奶奶们带去了温暖和快乐。本次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品质,同时同学们以实际行动,体验到“关心别人,快乐自己”的深刻含义。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敬老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传统文化进校园,收获施教内涵发展的累累果实
自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后,同学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的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在班级,学生们更加注意集体团结,注重班级荣誉,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
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师生关系更为和谐。据教师反映:自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后,课前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认真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传统美德”教育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校坚持以德治校的方向,把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现代教育相整合,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创造经典人生,目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机构。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组员由教导处、政教处、团支部、大队部和教师代表组成。专门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各班分别由班主任和校本科任教师负责指导诵读。
二、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更好地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1.利用文化走廊宣传国学经典。为了使经典诵读收到实效,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育人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了诵读活动阵地,建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展板”,我们在四号楼的三个楼层的走廊里建设了几十个国学专版,精选了《弟子规》和《三字经》部分内容,让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感受到润物无声的国学经典文化熏陶。
2.利用班级板报宣传国学经典。全校每个班级利用班级后面的黑板做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学经典板报,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文化氛围。
3.利用学生手抄报宣传国学经典。学生手抄报的内容有国学、古诗词经典名句,传统美德格言、图画、剪纸等,有的班级把它悬挂在班级的墙壁上,可谓是校园处处是教室,学生处处可诵读。这样,不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诵读经典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方便了学生的诵读和记忆。
三、开发校本教材,使特色项目课程化
2007年,我校的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及各年级骨干教师在工作之余,齐心协作,查阅了大量经典古诗文,选编了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校本教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读本》,在选材过程中,我们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年段编写的原则,编写了这套校本教材。2007年10月,正式编印完成,投入使用。
这套教材共分为三册:上、中、下,每册均分为诵读和选读两部分。上册和中册主要以古诗诵读精选为主,供一至三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主要以经典古诗词、文言文为主,还选编《四大名著》《论语》等经典篇章,供四至六年级学生使用。两册的选读部分为《弟子规》《增广贤文》《三字经》等内容。每册的诵读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选读部分内容以了解为主、理解记忆为辅。
2012年,根据师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又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大幅度改进和二次印刷,现在的教材内容更精确、更完整、实用性更强。
四、建章立制、落实载体、丰富形式、真抓实干
为了将国学经典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1)定时间,每天早上7:30-7:50为全校经典诵读时间,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并且将校本课每周一课时纳入课时当中,(在我们的课表中有体现各位领导可以查看),从时间上予以保障;(2)定人员,每堂课有校本教师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3)定内容,以校本教材为主,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予以保障;(4)提供经费,提供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刚派出四位教师去上海学习)从经费上予以保障;(5)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五、经过广大教师的长期努力,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从2007年以来,我校的经典古诗文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机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引发着学校由内而外的变化,对学校儒雅风气的形成、学校文化的重建、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比赛引导,经典诵读走进校园
为提高广大师生对经典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引导大家诵读经典,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比赛活动:中小学生普通话美文朗诵比赛;“走向世界的青岛”普通话诗文朗诵、演讲、小品大赛;“2008百年奥运・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等比赛,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以中小学师生为对象;“庆祝建国60周年―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以《弟子归》《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老子》等为主要内容,参赛对象发展为全体学生;教师技能大练兵经典诵读比赛,诵读面扩展到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普通话大赛”,参赛形式为教师集体,诵读面为全体教师。
一系列比赛引导着广大师生去读经典、背经典、研究经典,经典诵读从学生到老师,从个体到集体,从一个点发展到一个面,一步步走进了校园。
二.特色引领,经典诵读走进师生
知其形容易,关键要会其意。为使经典诵读走进师生,我们提出将经典诵读与书香校园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建经典诵读特色示范校,推动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一)利用传统节日举行不同内容的诵读比赛,以比赛推动活动开展。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诵读比赛、端午节背古诗比赛,国庆节爱国主义朗诵比赛、纪念胜利60周年朗诵比赛,推普周朗诵比赛等。
(二)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每天固定早读或午读时间诵读10――20分钟。
(三)规定了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百家姓》《论语》《弟子规》等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必读篇目。
(四)充分认识到环境氛围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创设经典诵读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墙壁绘制经典古诗词等内容,既美化环境又创设了经典诵读的浓厚氛围。
(五)结合规范汉字书写开展写经典的活动。在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练习时将经典纳入书写范围,形成写经典的氛围。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读书有感征文、“品经典悟人生手抄报”、古诗词配画、古诗阅读卡、经典故事我来画、“经典古诗文名句默写积累”、“经典名句内容知多少知识竞赛等。形成经典诵、写、讲的热潮。
三.科研引路,经典诵读走进课堂
(一)召开全市经典诵读经验交流现场会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经典诵读特色交流。灰埠小学的一听、二看、三抄、四赛,突出经典诵读与日常生活结合;实验小学的“三竞赛”、“六评比”,突出经典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双语学校的“状元之赛”“榜眼之赛”“探花之赛”,突出经典诵读评价机制;厦门路小学的班级自查评比会、全校互评互比会、年终总结表彰会三个会,突出经典诵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大泽山小学的“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特色教育模式,突出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疃小学的研读《弟子规》,探索学生自主化管理的模式,则凸显了经典诵读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特色交流为全市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点和着眼点,使学有目标、做有方向,经典诵读得以扎实开展。
(二)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如何开发经典诵读资源,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引导教师将自己在工作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做法、解决问题的对策、面临的困惑进行交流,智慧共享。
课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经典诵读观摩课、学生经典诵读成果展示课、学生经典诵读艺术成果展示、教师经典诵读经验沙龙、学校经典诵读情况交流及下一段工作要求。
近年来,__镇中心小学以“书香德育,和谐共舞”为主题,让学生在书香的浸润中实现道德品质的主动建构。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以汇报:
环境是育人的隐性课堂。会“说话” 的校园,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过程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漫步__镇中心小学,你会感受到校园处处皆文化、处处皆育人、处处皆亮点。
亮点一,丰富多彩的“廊道文化”。两栋教学楼,一层一主题。前一楼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的经典诗画,教育孩子做一名品德高洁、志趣高雅之人;后一楼的炎帝文化,旨在让孩子们了解炎帝伟绩,传承炎帝精神;还有二楼古代圣贤的故事,三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四楼唐诗宋词的赏析,无不对学生的知识面、书卷气、好品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亮点二,回归自然的“阅读吧”。吧室以绿色为主色调,配以生动、活泼的设计,散发出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理念,与我校的“本真教育”、__的“生态教育”不谋而合。
亮点三,感恩教育的“国耀大道”。这条刷黑大道是昔日的__学子杜国耀先生捐建的。“拳拳赤子心,悠悠教育情”,这条大道已经成为我校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知恩感恩教育的一个主阵地。
亮点四,曲径通幽的“紫藤书廊”。书廊上方的彩色卡片,有孩子们自己写上去的读书感悟或人生理想;书廊左边的好书介绍,右边的名人名言,都引领、激励着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校园。
学校还有随处可见的德育牌匾,如校门口的激励语、花坛中的精致小品、寝室里的温馨提示、运动场旁的励志文化等,集美观性、教育性与发展性为一体,于细小处见智慧,平凡中显人文。
如何将书香德育这一活动由虚做实?我们紧紧围绕着“书香满园、体艺绽彩”这一特色发展思路,丰富书香德育的文化载体,开展了“一园二阵三吧四队五经典”的系列活动,以特色引领书香。
一园:“书香园”校园广播。美文赏析、经典品读、故事荟萃,日复一日地为孩子们做着道德的洗礼和生命的美容。
两阵:太极扇方阵、经典诵读方阵。一文一武,既继承传统文化,又陶冶学生性情。
三吧:阅读吧、手艺吧、乐韵吧。三个吧室动静相合,孩子们在这里养成了静思默想的习惯,训练了大胆创新的思维,形成了团结合作的品质。
四队:花样毽球队、活力棒操队、太极球队、贴画队。四个校队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飞扬自信的良好舞台。
五经典:背经典、诵经典、唱经典、画经典、舞经典。同样的经典美文,在这里却有不一样的精彩。“背经典”腹有诗书气自华,“诵经典”胸藏文墨虚若谷,“唱经典”此曲只应天上有,“画经典”诗情画意写春秋,“舞经典”一舞诗意溢四方。这些喜闻乐见的演绎形式,让孩子们觉得经典再也不枯燥了,经典书籍中蕴含着的真、善、美成为学生人格发展的又一个标杆。
除此之外,学校先后汇编了《诗海拾贝》《新三字经》《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走进经典》等绘本,每学期开展手抄报、课本剧、书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诗歌朗诵竞赛等书香活动,使得学生们在书香德育中成人成才,和谐发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书香德育,浸润的不只是学生的品行,而是阳光普照,书香四溢,德满校园,很好地诠释了我校的校训“德艺双馨,知行合一”。
实例一,教师读书沙龙会上的感动。每月初,我会结合教师的实际需要,为每位老师送出一本书,月底进行读书沙龙活动。曾记得患病的朱老师在沙龙中有感而发,泣不成声,引发了全体教师对同事的无限关爱和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实例二,《弟子规》带来的惊喜。古语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弟子规》1080个字,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我校自开展“诵读《弟子规》,养成好习惯”活动之后,很多家长反映,以前呼唤孩子时,没个三五遍是不会回应的,现在孩子上下学居然会主动与父母问好了;以前那些爱占小便宜、不讲卫生、说话不文明的现象都减少了许多。《弟子规》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惊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37-01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文明礼貌、喜欢读书、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学生,是长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中小学阶段抓起,这是当今城乡中小学校德育的大课题。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在校学生近4万人,分布在140多所中小学校,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根据县情区域,我县学校分为九种类型:学前教育部分―乡镇小学―乡镇中学―城区小学―城区初级中学―城乡高级中学―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特殊学校等。乡镇中小学校学生,有一部分是寄宿制学生;有一部分是走读生。有些学生早晚生活在父母身边,有些学生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少年儿童。这些学生受到区域不同的人情风俗、语言行为习惯的影响,养成了不同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城区的中小学生处在文化生活丰富的环境,见识面比较广,受到不同媒体影响,包括网吧、游戏厅、黄色书刊等负面的影响,导致是非观念比较模糊,违法违纪行为屡见不鲜。为此,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正面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学校德育工作注意因校制宜
学校层次不同,学生个性有别,校园环境各异,为此,环江教育局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时,注意因校制宜。比如,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将城区三所中小学作为学习力行《弟子规》示范点。其中,县一小以“学习《弟子规》,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德育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和实验;县一中以“城区学校‘问题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德育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不断转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家长们反映,学生比原来有礼貌了,能够体贴别人、主动关心他人,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分担家务。
三、学校德育工作确保落到实处
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环江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题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把全县有代表性的12所中小学校列为子课题实验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启动。各学校围绕主课题,结合本校实际,申报子课题,作为校本德育研究课题。比如,东兴镇初级中学申报子课题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成因调查及对策”,这所距县城比较远的乡镇初级中学,通过一段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效果,使学生辍学率不断下降。下南中心校坐落在毛南主体民族聚居的地方,全校住校生300多人,该校申报的子课题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力求促使学生养成自理能力,包括洗衣服、叠被子、洗漱、梳整头发等,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成为全县的示范学校。
从2011年5月份以来,环江各中小学校以孝敬父母、尊重教师、关心他人、刻苦学习为德育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活动16场次,参加感恩活动人数约1.8万人次,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城区学校的一些学生家长赞扬说:“孩子学会讲礼貌了,从学校回来会向父母鞠躬施礼,我们很欣慰。”
环江教育局以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为平台,激励学生们养成读书习惯。2012年全县有3.5万余人参加全国青少年第九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县组委会收到优秀征文稿件150篇、优秀绘画作品140幅;有37位优秀选手获得县级读书活动与讲故事暨演讲比赛大奖。有些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包括经典诵读比赛、感恩征文比赛、手抄报以及黑板报比赛等,培养中小学生读书习惯。
书香,陶冶人的心灵,赋予读者智慧,点燃理想的火花。书香校园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打造学校品牌、创设特色学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纵观我国当前农村小学读书现状,很多学校对于读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学生来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正处于读书的黄金时光。“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因此,应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培养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学生。
一、创设育人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书声琅琅及欢歌笑语体现了一所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反映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海洋。读书氛围的营造首先应该从校园环境的创设着手。我们在校门外悬挂了醒目标语:“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辉煌”“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等。在校园内,开辟“书香校园文化墙”“绿茵书吧”等,在教学楼的每一个楼层,都推出一个读书主题:“弟子规图解”“唐诗配画”“读书名言”等;在学生宿舍推出“书香寝室”活动,在楼层、宿舍墙壁等空白处张贴赏读内容,比如“儿童名著介绍”“儿童经典影视对白”等;在餐厅张贴有关惜福、感恩的宣传图片,让学生随时随地能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氛围、书香之气。
二、鼓励师生阅读,共同演绎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氛围,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书香校园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其“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渊博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基于此,学校应通过多种有效策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给教师买书、赠书活动,激发教师的阅读兴趣。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要从管理入手,尽可能减少教师的事务性工作,给教师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开展读书沙龙、读后感评比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聘请名师来学校做读书专题讲座……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教师喜欢阅读、丰富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只有教师不断“充电”,才能具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才能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多角度、多层次去解读、鉴赏作品,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师生共同演绎书香校园的精彩。
三、重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设置
目前,农村小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除了基本的教科书外,与阅读相关的课程比较缺乏。农村书香校园的构建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设置。首先,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阅读指导计划,结合各年级教材单元主题、学生阅读兴趣、认知特点等规定阅读内容。低年级学生应该着重选择图文并茂的图书,中年级学生可着重选择小人书,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采用主题阅读的形式。其次,要提升阅读指导课的有效性,阅读指导课的形式应丰富多彩,每一种形式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要想使阅读指导课开展得优质高效,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开展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通过交流、探究,提炼出最具价值的阅读指导教学形式;其二,采取公开课形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公开示范授课,让其他教师进行观摩、总结,由此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提升教学水平。
四、开展读书活动,接受书香洗礼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精神境界的提升,智慧的获取与阅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构建书香校园、让学生接受书香洗礼的根本途径。有效的读书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1)晨读。早晨课前,可以以国学经典为阅读内容,编写系统的阅读教材,安排学生每日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读书手抄报比赛。这是一项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策略,学生为了编辑出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版式活泼的手抄报,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由此,扩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下一些精彩的章句,写下一些自己的感受等,提升了阅读质量。(3)读书比赛。读书比赛是富有激励性的促进阅读的方式,学习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内容灵活、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让学校师生在读书比赛活动中展示自己,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从而实现以赛促读、读有所得的目标。(4)亲子共读。利用家长会、QQ群、家访等方式给家长介绍一些阅读书目、阅读技巧、阅读习惯养成方法等,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认识到陪伴孩子阅读的重要性,能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并交流心得。
一、优化校园氛围,体验国学
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着重彰显国学经典,多元的视觉与心理体验,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1.百米古诗词长廊。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能够激发学生传承民族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获得成功的情感。充分挖掘学校围墙平面资源,以底蕴厚重、持久耐用的黑色大理石为原材料,采用了便于学生阅读的楷、宋、隶、行四种书写体进行刻制。学校领导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尝试雕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建起了百米中华诗词长廊。精选了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中46首,其中五言诗30首,七言诗16首。清晨和课间,学生驻足诗词前朗读、欣赏,“润物细无声”,激发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兴趣。
2.国学经典走廊。为引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文化,感悟华夏文脉,学校根据各楼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儒家学派为主,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为重点内容,每楼层一个主题,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国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一楼设计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的《三字经》《弟子规》两个蒙学内容。二楼主题是早期儒家最具代表性的“四书”,基于“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认知考虑,让学生从小就能触摸到国学文化的精髓,为他们今后成长做好铺垫。三楼主题是儒家的“五经”,精选了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濡染学生践行忠信、义理。四楼设计了诸子百家的经典名著,以名片、名言的形式一一做以介绍,实现了文化经典与视觉空间艺术的有机结合。
3.“国学园地”宣传板。为营造更为浓厚的国学经典诵读氛围,学校成立了“国学园地”板报宣传小组,组织设计了图文并茂、生动丰富的华夏文明、经典诵读、笔墨春秋、国粹天空四个板块,每月一期展示在一楼最为显著的位置。“国学园地”的开辟,使学生在上下楼举手投足间,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知识和深厚哲理,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4.国学经典阅读专栏。为了弘扬国学经典,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激励学生阅读,各个班级开辟了“国学经典阅读专栏”。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根据年段学习诵读的不同内容,或抄写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名句,或给古诗词配画,或自编经典诗文手抄报……虽然学生的笔墨稚嫩,但主题鲜明,构思精巧,色彩鲜艳,充分地展现了他们在国学经典教育学习中的收获。锻炼了学生抄写、材料收集、排版、美工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优化阅读途径,感悟国学
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校构建了国学诵读校本课、经典晨读、课前诵读、自主诵读四个基本阅读途径,感悟高尚的民族精神和做人的道理,在情感升华的过程中传承国学。
1.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选拔有一定编辑能力和国学素养的教师组成编委会,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本课程开发方案,开发了一至五年级5本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每个年级的经典诵读内容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古诗部分,收集了本年级教材以外的又与教材相关联的经典诗词;二是经典诵读部分,按照各年级学生的需求及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分别安排了《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四书”“五经”《陋室铭》《少年中国说》等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每一册分上、下两学期,古诗和国学经典各为15课,共30学时内容。各册读本主要由课题、古诗文、 注释、译文和赏析、背景几个板块组成。国学经典诵读读本由各年级语文教师任课,并纳入课表和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诵读、探究、交流,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2.国学经典晨读。学校安排每周一至周五早7:10-7:30的晨读,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由班主任和学生“小老师”组织进行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读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配乐吟诵,学生自主选择。经过实践,学生的记忆能力显著提升,国学经典的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优美的节律、丰富的经典文化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晨读中的“古诗配画交流”更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感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3.课前诵读。即在课前候课的时间里,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和表演。候课时间较短,因此主要内容为古诗词。日常化的诵读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记忆,通过“熟知、想象、升华”这一感悟过程,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培养健全人格。
4.自主诵读。学校建立电子图书网络系统,实现“国学图书班班通”,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查阅。30个教学班均设立了图书角。容纳了学校集中配备、自编国学欣赏、学生自备交流三方面的图书。让国学读物走近学生身边,拓宽经典阅读范围,增厚学生国学知识的积淀。每每课间都会看到这样一幕:几个学生围在一起,埋头看同一本书;有的学生被一些段落的精彩描写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其他学生慢慢围上去聆听、讨论,有的学生将自己所学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深刻地感悟在点点滴滴中生成,促进了个体感悟到整体感悟拓展。
三、优化活动延伸,传承国学
1.国学文化节。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展示、经典古诗文歌曲表演、古诗配画比赛、古典诗词书法展览、国学经典专栏评比、国学经典手抄报评选、古诗词知识竞赛等活动。以赛激趣,以赛促读。活动中学生诵国学、唱国学、书国学、画国学,多姿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是精神的洗礼、灵魂的超越、人性的回归和情感的升华。
2.国学广播。学校创办“国韵馨香”校园国学广播站。为学生构建传承国学体验交流平台。开辟了“古诗仿写”“阅读心得”“我说诗文”“经典故事”“经典歌曲”专栏。全校学生可以自主地把自己阅读国学的成果以自己喜欢方式在广播中分享给全校学生,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
3.国学大学堂。为进一步拓宽国学教育渠道,让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学生心中生根,逐步实现知识学问的积累、文化品位提升、道德品质的提高。学校开设“国学大学堂”。选拔了6位具有较高国学修养、对国学教育认识深刻、富有工作热情的教师组建了国学讲师团。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围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采用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讲解、互动交流、观看视频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授课,两周一课时,为国学传承、学生成长构建新的平台。
4.特色学习活动。根据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拓展国学教育,对学生全面健康和谐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中国画、书法、对联、茶艺、乒乓球、传统礼仪、中华诗意、武术等学习小组。选派有专业素质、有专业特长,具有任课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全校学生打破年级制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自主选择课程参加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自主学习国学的空间得以拓展。
四、优化生活实践,和谐成长
一、 充足的读书时间,创设读赏平台
1.每天一诵:利用早读反复诵读古诗、课内外文章的精彩片段。
2.每天一记:记一首诗或一句名言警句。
3.每天一“小”读:利用中午1:15~1:30的时间自主读书,阅读的书籍包括科技、历史、名著、传记等方面,由语文教师进行读赏指导。
4.每周五一“大”读:每周五晚自习阅读各班图书角的书籍,或观看《弟子规》《论语》等百家讲坛节目。
5.每天一“小”写:用“我手写我感”写一写摘抄或读书心得,字数不在多少,重在真情流露。
6.每月一“大”写:写一个月的读书收获,形式不限:如读后感、人物评论、阅读心卡、手抄报……
7.每语文课一演 :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配音、唱诗、演讲等活动展示。
8.每周一“小”展。
9.每月一“大”展。
10.每假期一“共读”。
我们每个假期都开展“亲子共读,快乐成长”主题读书活动。这是我们2012年暑假设计的读书活动方案:
①利用假期时间开展“亲子共读,快乐成长”读书活动,要求读2~3本书,每天摘抄好词美句佳段,同时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写成读后感或书评,不少于800字。
②开学初学校拟进行:我读我诵:诗词、美文朗诵比赛;我读我记:读书笔记、卡片展评;我读我编:手抄报展评;我读我演:课本剧、童话剧展演活动。
二、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提升读赏能力
(一)课内的朗读赏析活动
课内的朗读赏析活动,我们常以比赛、表演等合作形式进行展示,既培养学生的读赏能力,又大大调动学生的热情。以下是3种课堂展示的方案:
1.配音表演:
通过“选、编、练、演、评”5步,我们成功地培养出一批小配音能手、小编剧。由班级实力派学生整理改编剧本,分配角色,潜能派成员可选择台词较简单的内容表演,能模仿原声,体现原作特点即可。实力派可在原声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编。同时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如下内容:初一年级可以给小品、动画片配音;初二年级可以给新闻、动物世界配音;初三年级可以给天气预报、经典电影配音。学生尝试通过不同语气、语调、感情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体会文学艺术作品与新闻播报的差异,培养语感,提升表演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诗词我来唱
学生可自选诗词,自配曲调演唱。实力派学生可以选择稍长的诗词,并进行诗歌创编,通过歌声传达自己对诗词的独到见解。潜能派学生可选择绝句等短诗演唱,能体现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
3.课前3分钟演讲
学生除了以教材必读书目为内容进行展示外,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专题演讲。初一学年可以以寓言、哲理故事、科普作品、感恩为内容展示;初二学年可以以自然、历史类作品为内容展示;初三学年可以以议论文、哲理散文为内容展示。在演讲接近尾声时,要有自己的感悟。
(二)课外的朗读赏析活动
为使各个学段的学生对朗读赏析产生浓厚兴趣,都重视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加深体验与领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读书展示活动,具体分为三类、三阶段:
1.三类:
(1)宣传类:各学年按学期计划进行读书笔记、图书推荐卡、“快乐读书”手抄报展、读书方法放送、名著精彩片段播报、优秀读后感作品集展,由“冰凌花”小记者团对这些活动进行采访并。
(2)表演类:“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展演、讲故事比赛、情境表演、配音比赛、朗读比赛、导游员、解说员评选、人物评说、演讲等。
(3)综合类:包括:“走进传统节日”口才大赛、舞台剧表演赛、讲故事擂台赛、名著片段赏析交流会、师生诵诗会、“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读书节等。
2.三阶段:
我们将三类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初一:以“推荐方法、快乐读书”为主题,结合具体作品教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摘录、批注、美读、默读、仿写、赏析等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推荐作品多以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生动、趣味性强为主,同时细化小组分工,包括组长、读赏指导员、活动策划员、笔记监督员,教师进行角色指导,培养学生读赏兴趣。
初二:以“我会读、我会演”为主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速读、精读、美读,同时以强组带弱组,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初三:以“读书交流、综合展现”为主题,通过诵、写、评、演等方式综合展现读书成果,培养朗读、赏析表达、表演等方面的专长人才,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现、内涵得以提升。
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方法引领与实用训练相结合,注重了朗读赏析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出由简到繁的过程,力求使学生的读赏能力由梯度式向纵深化发展。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