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心理自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自我范文第1篇

排除消极的想法强调积极的思维就能做到这点。积极思维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肯定暗示语。这样的暗示语语气强硬,以第一人称暗示。暗示语的内容第一是你还不具备但想发展的特点,第二是你想改善的技术,第三是你想达到的成绩和目标。每次睡觉前阅读、记忆和复习这些暗示语说服自己的内心深处。暗示语可以改变简单的生活习惯,也可给将要参赛的射手创造一种成功的心理定势。

写出肯定暗示语极简单。以下的内容是我为自己曾创造的积极思维的暗示语。许多人的暗示语侧重有所不同。但我们认为肯定的语气要加强。这些暗示语对于大多数射手很有可能带有普遍性。但也不要用别人的。要创造自己的肯定暗示语。

1、我喜欢射击,它可使我结识新朋友和到处旅游观光。

2、记住其他射手的姓名对于我来说很重要。

3、我是乐观的,在任何时候射击都寻求积极的思维。

4、我能容易的对付比赛压力。因为我准备得很充分。

5、打慢射我只记10环。

6、我的决赛很拿手,在有压力情况下打出好成绩才是我的特点。

7、射击时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8、我有智慧和能力实现我的愿望。

9、我有信心、有能力学到新技术。

10、我喜欢进行身体训练,保持强健的体魄。所有射手应创造自己技术方面正确的、有力的暗示语。把每条分别写在一张卡片上,装进兜里以便使用。

用表象方法练习肯定暗示语,这实际在做心理重复、纠正错误动作,自我表象暗示语时应表象正确的。下面是标准的准备过程及表象过程。与之不同的是,美国少年奥林匹克训练教学计划的表象内容还增加了肯定暗示语和处理射击不顺利时的应急方案。

要想打好,用表象能收到好效果。首先是身体放松。应学会很快体察影响动作的紧张情绪。然后用放松方法消除紧张。要想成为一名冠军。你必须选择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赛前和赛中遇到问题时快速用上它。

把放松技术和你写的肯定暗示语结合起来,按下面的程序一步步进行。许多世界冠军已证明这一程序是有效的。

1、找一个可以集中注意力的安静地点进行身心放松。

2、姿势要放松,可以是坐姿、仰卧、也可以是站立姿势。头自然向前倾,肩部放松,腿部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

3、“”,闭上眼睛,在心理表象一个三角形。从左下角开始,沿着三角形的边滑动。慢慢吸气,心里默念:“深深地,深深地。”表象你自己乘飞机向上滑行,在顶角屏气停顿三秒钟。再慢慢呼气,边向另一边下滑边心理默念:“放松――放松。”当到达右下角时,稍停顿,放松,再次表象到左下角。有意识地命令自己放松。重复以上过程2―3分钟或直到感觉紧张完全离开了身体,这一放松过程能快速消除紧张情绪。

4、做完呼吸练习后,集中注意力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放松全身,从头到脚要放松。颈部常是紧张之源,对射击影响很大,要特别注意放松,教练员可在教学计划里安排运动员训练课上做几次。

5、放松程序做完后。双目仍闭。表象自己正站在一段阶梯上,一级一级慢慢地往下走,停顿一会儿,默念这样的话:(下到第一级和第二级时)“我感到越来越温暖,越来越沉重。”(下到第三级)“我越来越放松了。”(第四级)“我完全放松了。(第五级)”“我身心感到非常平静。(第六级)”“我完完全全地放松了。”(第七级)“我可以集中注意力了。”到达阶梯是最低层表象自己接近一潭清水或在一个寂静的山顶。不管在哪儿都要放松,不要有睡意,以放松。

6、现在到了表象和练习肯定暗示语的时候。读每张卡片。然后闭上双眼,表象暗示语30秒钟。在练习的开始。你得与自己一遍遍地默念暗示语。每次训练课大约用10张卡片,练习暗示语后,表象几次在本文表象里谈到的适合自己应急方案。

心理自我范文第2篇

在越来越重视传统与经典的今天,我们更希望从历史中寻找一些借鉴和方向,帮助大学生从古代唐宋文人那里找寻自己“志”同“道”合的成长榜样,从而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取长补短,趋利避害,更有益的指导现实的生活。

一、CSMP性格系统

CSMP性格系统把性格分为以下四种:能力型(Cholerio)、活跃型(Sanguine)、完善型(Melancholy)、平稳型(Phlegmatic),简称CSMP。

(一)能力型(C 型)

能力型性格的人对要达成的目标充满动力和信心,面对困难时不畏艰辛勇于挑战。

能力型性格的人为人坦诚、爽快,做事讲求效率。我们习惯上把典型能力型的人称为工作狂,这种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和完成任务。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物质各方面的完善,能力型性格的人贡献是最大的,他们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工作。能力型的人最大的财富是,他有这样的能力以及配合其天赋的组织能力,完成了比其他任何人还要多的任务。

(二)活跃型(S 型)

活跃型性格的人既外向、又乐观,对人特别热情,善于交新朋友。这种人是聚会的灵魂,最大的特点是健谈!他们懂得创造,想象力丰富。活跃型的人脑海当中总是充满了新点子。他们能从任何事情中发掘出兴奋,然后在绘声绘色地描述中,尽情回味其中的乐趣。

(三)完善型(M型)

完善型性格的人天生追求完美,长于逻辑、理性和抽象思维。他们非常擅长对文字、数字等抽象事物进行推理分析。完善型性格的思维具有相对的静态连续性,他们是最好的策划者和分析者;同时,他们的思维非常严谨,对事物要求非常严格。当认同某件事情或目标时,完善型性格的人会说:“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

(四)平稳型(P型)

平稳型性格的人随和、冷静、自律、有耐心、个性低调、不干预别人、不侵害他人。平稳型性格的人一生就是对别人不严格要求,对自己也不怎么苛求。宁愿自己接受现状,也不愿去改变。虽然平稳型的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激情,但他们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是非常稳重的人。

二、各性格唐宋文人代表

(一)能力型诗人代表――骆宾王

骆宾王(640-684),字观光,“初唐四杰”之一。他出生在唐朝崛起的时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虽家境贫寒,但七岁能诗,号称“神童”。他的诗《咏鹅》可谓家喻户晓,不仅体现出他年少时就善于观察事物,更能体现他真切的一面。此外,他还曾久戍边疆,写过不少边塞诗。其诗之豪情壮志,见闻亲切是众人所能感受到的。

骆宾王品行高尚,才华洋溢,但也命途多舛,仕途坎坷。武则天当政时期,骆宾王曾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情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出狱后,被贬为临海县丞,弃官游广棱,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在骆宾王的身上,“性格决定命运”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不顾生死上书讽刺武则天当政,野史记载在《本事诗》中有关于他的事迹,都表现出他的一生是不畏艰辛、张扬个性的一生。

作为典型的能力型性格的人,他对一定要达成的目标充满动力和信心,不畏强权敢于谏言,不惧权贵,志存高远。面对因此带来的困难时,仍然勇于攀登高不可攀的顶峰。

针对当代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现象,骆宾王的志存高远、勇于挑战的精神尤其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借鉴。人生不可无追求,追求不可无坚持。争做有理想,有奋斗,有坚持的新时代青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努力的目标。

(二)活跃型诗人代表――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在此时期,唐诗的发展进入中唐,在诗歌创作低潮之后,再次掀起创作高峰。作为一代名流,刘禹锡始终保持了独树一帜的创作品格,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及修养和不断的实践尝试,赢得了“诗豪”与“国手”的美誉。从刘禹锡现存的诗作及他传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位济世能人的禀赋,虽一生坎坷,但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并且可以体会到一位勇于实践探索,寻求真理,力求成为中唐期的中流砥柱的刘梦得形象。

从刘禹锡现存的诗中,我们能够觅得一位充满睿智的,向上的形象,其诗风豪爽,极富气势,给人一种发奋崛起,不甘堕落,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刘遭遇贬谪与革新失败之后,他始终不曾自暴自弃不曾绝望失志,始终保持着战斗的状态,始终充满催人奋起,激人向上的力量,永远充满着生命活力和不怕苦累挫折的乐观精神,永远怀揣一份“真心”。

刘禹锡在他的诗中树立了一个正道直行、守志有恒、自强不息的人格典范,给后代人以莫大的激励与鞭策。他属于活跃型性格的人。这种性格的人倾心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永远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富有想象力,乐观向上,是这四类性格中最吸引人魅力的。

当代大学生中不乏像刘禹锡这样的活跃型性格的人,青春阳光,积极向上,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但是活跃型性格的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坚持己见。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性格的人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多多站在大局和他人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三)完善型文人代表――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家之一。从小就随父宦游南北各地,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步入仕途之后,面临宋朝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大力推行改革,立志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策划实施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问世。这些作品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严谨,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既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词、造句、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被后人称为“王荆公体”(严羽 《沧浪诗话》)。

作为完善型性格的文人代表,王安石行文讲究条理,善于分析,做人做事对己要求都很严格,对当代大学生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养成一丝不苟的行为习惯有很大的益处。但与此同时,过于追求完美主义,过于严苛的要求自己,反而容易让自己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活在紧张忧郁的生活中。所以,对于那些追求完美的大学生来说,要学会适当地给自己减压,放松自己,享受生活的轻松与快乐。

(四)平稳型词人代表――李煜

李煜(937-978),或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山隐士、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一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简述了李煜的君王生涯崎岖而忐忑,也许他的一生并不适合当一位一统中华的帝君。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并无心为王,却命不由己。原本幽静隐逸的生活豁然被打乱,被历史强行推上政治舞台。而他卓绝的才智却仅限于艺术上的天分,于政治上毫无建树,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上天设定他只能是一个悲哀的君主,一个压抑的文人。于是将其归为平稳型性格,此类性格的人胆小而细心,喜平静处事而略显悲观。

五代十国,群雄并起,攻城略地,战火纷飞。时势造英雄,横空出世一位雄才伟略的赵匡胤,陆续的荡平四围各国,随即一统天下。而等待在李煜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亡国。这是必然的趋势,无论做何努力,都不能将南唐的命运苟延残喘到几日。对此,性格平淡似无追求的他只能将自己蜷缩于翠轩楼台之上,惘然对月长叹:“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而又因一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如何不泪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国家的覆亡,他肝肠寸断,愧对先祖,然而却不曾掩饰自己的悲伤,亦体现了他的真性情。

这类性格的人若是太过内向而软弱无为,或许将使他的一生黯淡而以悲剧结尾。怪不得李煜的懦弱无能,只道是生不逢时,生作君王世家。

当代大学生中像李煜这种平稳型性格的人不在少数。这种性格的人个性低调、随和、不干预别人、不侵害他人,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是非常稳重的人。但平淡中似乎缺少了活跃型性格的人的激情,容易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闭症等心理疾病。应当走出自我的圈子,勇敢的尝试一些生活的新鲜事物,做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人。

心理自我范文第3篇

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自我意识一、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内涵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其自我意识能力较低,欠缺心理自助的有效技巧方式以及意向。实施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为教育人员依据幼儿现实状况,遵循其核心特征,有目的引导教育幼儿就自身心理以及态度情绪实施初级自我调节以及帮扶的教育过程。其在唤醒幼儿自助心理意识,辅助幼儿学会有效简便的自助技巧,锻炼心理自助技能与意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以及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秉承身心并重的理念,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培养教育,为当前学前教育创新改革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不但是对常规教育内容的扩充与延伸,同时体现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对提升教育质量,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核心价值发挥了显著作用。

通过实践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当前在幼儿园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通常认为,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即是要教师尤其注重自身态度,采用合理的言语以及表达方式,预防对幼儿形成不良伤害。教师应尽可能的关注幼儿爱好兴趣,创建民主、文明、和谐、放松的班级环境,辅助幼儿形成持久的愉快心态,并将其消极情绪有效的化解。当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还应注重符合幼儿持续形成的独立需求,不应给予他们过度的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只能影响幼儿发展主体性,令其产生被动依附心理。

为避免上述状况,应科学开展启蒙教育,将心理自助作为核心,将幼儿至于当事人地位,为其提供更多的自主锻炼、独立创造机遇,进而展现幼儿主体性,提升心理健康综合教育质量。

二、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为确保生命质量的核心前提,童年重要的一项生命指标即为快乐。然而,通过实践调查我们却发现,生活在当前社会中的幼儿并非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快乐无忧地生活。这是由于家长们对幼儿寄予过高的希望,进而令幼儿面临了来自各方的较大压力。同时,伙伴之间较易引发矛盾纠纷,在集体教育背景下,渗透的隐性以及显性规则也会令幼儿感到不快乐。另外,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其形成的自我意识以及内心需求不断增多,进而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导致幼儿通常存在紧张、忧虑、愤怒、嫉妒、担忧等负面心理情绪。该类问题的形成因素与体验程度同年龄水平呈现出正比例关系。由此不难看出,提升幼儿成长质量需要教育者真正的关心幼儿呈现出的情绪、心态以及心理倾向,并快速地形成有效排解。

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则可令教师不但注重幼儿心理发展以及情绪变化,还可尽早的引导启发幼儿借助良好的自我调节形成合理排解,并构建初级心理自助管理意识,掌握必要的自助方式。

心理自助属于心理保健任务之中的基础内容,幼儿应对压力的能力、幽默、快乐的生活、自信、自强的心理保健策略则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执行方能实现。幼儿是人生成长的基础时期,其受到的教育培养将会对终身发展产生作用。因此,开展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可为幼儿后续健康向上的生活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令其发展为可自觉维护健康心理、排解压力、应对矛盾问题的过硬心理素质,进而真正提升生命质量水平。

三、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科学途径

1.三位一体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

为优化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效果,应基于三位一体的科学路径,首先令幼儿形成良好的认知意识,而后通过亲身经历令其明确具体的自助过程,并进行自助尝试。最终通过体验令幼儿明确,不良心理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自助形成的积极效应。上述三位一体的教育路径,可谓相辅相成、互为基础,通过交融开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践阶段中,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生活现状,应用生动直观、易懂有效的手段令幼儿明确不良情绪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应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令幼儿形象具体的了解,心情不佳、不积极向上,便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过于紧张便无法真正的表达内心想法、进而影响最终成绩。应引导辅助幼儿在内心之中形成对不良情绪态度的初级否定,进而产生积极排解压力的自助倾向。

2.引入有效自助启蒙方式,开展专项辅导训练

开展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应科学应用思维专项方式、替代活动手段、自我暗示、呼唤角色、设想以及倾诉方式等,通过通俗化、简单易学的培养教育引导幼儿开展主动的自助尝试。例如,引导幼儿通过做游戏、想欢乐的事情、告诉自己、与老师交谈,想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等方式,形成心理自助良好意识,并掌握常用实践方式。

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通过随机引导,体现真实性、可操作性,营造贴近自然的状态。就幼儿心理状况、存在的情绪问题展开启蒙教育。应联系实际,利用幼儿形成的生活经验,赢得其内心感受体验,并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幼儿真实经历,方能努力的进行自助,产生良好效应,形成真正的领悟。另外,教师应开展专项辅导训练,有意识设计体现普遍教育意义的环节内容,映射共性问题。应开展体现生活情境的教育活动,通过心理自助意识以及实践技能的集中强化练习,实现既定目标。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自制力不强的特征,可在班级组织开展集体过生日的温馨活动,并创设等待的有关情境,令幼儿在等一等的尝试努力之中明确抵御诱惑力自身所需作出的尝试。

3.做好家长培训,实施互动教育

幼儿对家长较为依恋,为此教师应基于父母对幼儿情绪状况可快速了解的特点,掌握亲子聚合性优势,对家长进行良好培训,发挥家长在自助启蒙培养中的综合作用优势。

应与家长保持持久的沟通,实现积极互动交流,明确幼儿存在的负面情绪以及展现的心理状态,通过全面配合研究形成的成因,令自助启蒙教育体现良好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再者,可利用口头交流、组织讲座、宣传、举办沙龙等模式对家长形成合理的引导,令其掌握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的基础技巧方式,给予教师全面配合以及支持,进而通过互动教育,优化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综合效果。

四、结语

总之,为激发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综合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只有针对幼儿心理自助启蒙教育内涵、重要意义作用,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工作策略,方能真正锻炼提升幼儿心理自助意识以及实践技能,令其以一颗阳光向上的心态学习发展,提升生命质量,获取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华丽.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J\].早期教育,2009,(07).

心理自我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4-0008-04

一、 问题提出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发展关键期,青少年生理上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必然带来心理面貌的不稳定。自我意识在不断觉醒,他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并且尝试更加独立地处理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体通过自我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境、社会比较等多种途径获得的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等方面比较稳定的认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控制着一个人对环境意义的知觉,并且高度决定着个人对于环境的反应。一切外部影响力量通过自我概念这个中介进行内化,并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外显的应对问题的方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与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探索,寻找90后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增进对他们的了解,探索中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不同侧重点,以期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厦门某中学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段各一个班,其中高二、高三为理科班,对6个班共322位学生进行施测,其中,男生117人,女生148人,独生子女家庭195,非独生子女家庭70人。回收问卷289张,有效问卷265张。

2.工具

(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的中文修订版本,共70道题,在五点量表上作答,包含自我概念的两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十个因子,即结构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综合状况:自我总分、自我批评。前九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在61例样本1829个罗夏测验反应中,11个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变量总的α系数为0.7217。61例样本的70道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的α系数为0.8781。

(2)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该量表共62道题,分为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解决问题六个因子。该量表为自陈式评定量表,评定的时间范围是指受测者近两年来的情况,每个条目有“是”“否”两个选项。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3.施测及数据处理

研究者在科任老师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内收回问卷。收回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在个人电脑上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分析

1.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1)自我概念的综合状况-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为了掌握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总体状况,对自我概念的总体自我因子进行不同年级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自我在六个年级呈现上下起伏的波动发展趋势,年级间不存在显著差异(F=1.401,P0.05)。但进一步的对比检验发现,毕业班学生总体自我水平要高于其他年段,如初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初二学生,高三学生的总体自我发展水平明显优于高二学生。(见图1)

图1 总体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变化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年级差异

自我概念各因子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自我概念中,内容维度上的两个因子: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综合状况的自我批评因子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F=2.424,*P0.05;F=4.989,***P0.001;F=2.491,*P0.05)。(见表1)

(3)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心理自我,是指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分析表明,心理自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从缓慢增加到迅速攀升,不论在初中或是高中,心理自我在不同年段的发展速度显现出明显的差别。尤其是高中,在对心理自我的进一步检验比较中发现,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在心理自我上的差异各自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见图2)经历了成长中各种历练的高三学生,面对高考这一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心理自我的发展达到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最高水平,他们开始学会用一种更加成熟的观点和态度来思考他们自己,并摩拳擦掌准备好应对人生的新挑战。

图2 心理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4)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家庭自我这一因子考察的是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在对家庭自我的多重分析中发现,初二和初三、高一和高三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中学阶段家庭自我发展水平的最低点出现在初二。(见下页图3)初二是中学生逆反行为的高发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逐渐成长起来的独立意识常常引发剧烈的家庭冲突,充满动荡和叛逆的初中不仅仅是考验家长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对于中学生们来说,他们之前形成的对父母的认同和对家庭的归属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定位,充满了混乱和矛盾。

教育者尤其是父母需要更加冷静地看清中学生各种问题行为下真实的内心需求,通过更好的亲子沟通来促进中学生们的成长。进入高中以后,家庭矛盾逐渐减少,中学生们开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开始尝试主动地接纳家庭,为家庭做出贡献。这样的行为本身让中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价值和作用的提升,家庭自我开始呈现稳步上升的状态。

(5)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水平

自我批评是自我概念的综合因子。初二和高一分别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顶峰。初二年级的学生常常采取固执、强硬的方式激烈地与外界对抗,其内心的压力也相应地增大。他们在教育规条和自我评价的夹缝中逐一审视着关于自我的定位,新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也随之产生。同样处在高自我批评水平的高一,在重新面对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敏感度也迅速增强,对自我的要求和现实中的状况产生种种冲突,也导致高一学生在自我批评上显著高于高二和高三的学生。高一以后,学生自我批评的水平逐步下降,高三是整个中学阶段的最低谷,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优于其他各年段。(见图4)

图3 家庭自我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图4 自我批评在不同年级的发展趋势

2.自我概念各因子的性别差异

为了检验中学生在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对自我概念的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在自我概念内容维度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在结构维度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以上提到的各因子的发展状况均优于女生,与国内以往的研究较为一致。这与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以及与女生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更加敏感有关。(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我概念(M±SD)及其差异

*P<0.05 **P<0.01 ***P<0.001

3. 自我概念各因子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自我概念各因子在独生子女(n=195)和非独生子女(n=70)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现今的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数量有限,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并不因为是否是独生子女而有明显的改变。很多独生子女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开始寻找自身在同伴团体中的位置,形成和促进了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弥补了同伴缺失的不足。

4.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为了明确学生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别对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由此来考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学生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了道德伦理自我和自责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幻想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退避之间、道德伦理自我和合理化之间、自我认同和求助之间、自我满意和幻想之间、自我满意和退避之间、自我满意和合理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以外,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各因子和应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四、讨论

1.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研究表明,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显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其中初中阶段的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及各因子的发展一般呈现高―低―高的模式。初二是整个初中阶段自我概念发展最低谷的时期。初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学生逐渐开始了他们对于自我的探索,但探索的过程却充满了曲折。他们通过努力获得的自我肯定却因为现实的挫折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不成熟的观念和处事方式所引发的各种冲突又再一次地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危机。教育者应当重视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并且为其提供有效的应对现实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他们的支持者和同伴与中学生一起度过这个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中学生的自我概念一般需要经历一个从重新建构到稳步上升的阶段,在高三达到一个最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状态。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比初一年级更加脆弱,原本他们已经构建起的自我概念体系重新被打破,他们不得不再一次寻找用以认识自我的凭借。由于他们经过初中阶段已经具备关于自我概念构建的经验和更为成熟的思维,所以如果加以恰当地引导,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稳定地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的内容维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仅仅在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批评上存在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比如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上并没有存在差异,处于比较平稳的发展水平。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在对自我概念发展的性别差异检验中,男生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上的表现均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方面, 男生比女生思想更为开放, 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上更容易形成积极的认识。在学业方面,男生对将来在学业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为乐观,而多数女生对学业所持的观点态度与之恰恰相反。这些都导致不同的性别效应的形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男生因为各种外显的行为更容易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较之乖巧懂事的女生,男生往往被认为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基于自我概念的性别研究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教育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尤其针对女生, 培养她们乐观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给她们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她们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2.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关系

在应对方式的不同因子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比较成熟的应对方式,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他三个属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自我概念的自我认同因子和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呈现负相关。中学生越是认可自己的现状,要求改变的动力就越少,相应解决问题和求助的行为就出现得越少。相反,自我认同度越低,那么中学生就会尝试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去改善现状。因此在自我概念的教育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发展的现状和成因,接纳自身的现状,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促进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自我概念中除了自我认同以外的其他因子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及求助两个因子呈现正相关。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几个因子大都呈负相关。因此,在关于自我概念的发展状况和不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自我概念水平越高,积极应对方式越可能出现。自我概念水平越低,积极应对方式出现的可能性越小。

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自我概念与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首先,自我概念是启动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观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提升。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采取行动去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其次,自我概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与外界的环境,能够有效地为学生选择适当的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学生自我概念的教育的加强有利于促进学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生活的挑战。

五、结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自我概念在整个中学阶段呈现波动式的曲折发展,初二与高一是发展过程中两个明显的转折点,自我概念水平直线下降,而后又逐渐回升,高三时到达中学阶段的最佳水平。教育者应当注重在这些关键年段开展自我概念发展教育,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水平。

中学阶段女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低于男生,教育者应当重视对女生的积极自我概念的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和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教育应该通过自我概念教育来促进学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中学生自我概念教育应当做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长处,积极表扬和鼓励,增强中学生的成功体验;帮助中学生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认识自我;教会中学生通过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建平.自我概念研究述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73~74.

[2]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 (1) :32~36.

[3]黄希庭, 余华, 郑勇.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2000,(1):1~5.

[4]李秋玲, 汪萍. 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4):22~23.

心理自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90后”高职生 自我意识 完善方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含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自己对自然等关系的意识。[1]“90后”高职生正处在“心理延缓偿付期”,注意力转至内部世界,关注自我,自我明显分化,自我矛盾冲突加剧[2]。“90后”高职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决定了其在学习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取向。本阶段的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个阶段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矛盾最突出的时期,也是转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根据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a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南通纺院在崇謇楼上晚自修的大一新生423名,发放“二十问测验”423份,收回有效问卷411份,(其中,男生257份,女生154份。)收回率97.16%,发放“现实的我、理想的我、他人眼中的我”问卷共423份,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回收率95.04%。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二十问”法。首先,要求被试将纸笔准备好,然后让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每20秒回答并写出一个“我是谁?”,一共20个20秒,即20项回答。说明:(1)严格按照20秒时间测验,20秒中无法完成的项目,不再进行;(2)某几个想不出来的情况可以不写;(3)问卷不记名,请被试重视并认真作答。

二、测验结果分析

(一)自我意识内容完整性

表1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回答个数统计表

自我意识主要包含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三个部分。因此,从学生回答中是否涉及生理、社会与心理自我角度可以分析自我意识内容的完整度。表1显示,83位同学没有提到生理自我,占总样本的20.19%;31位同学没有提到社会自我,占总样本的7.54%;所有同学都提到了心理自我。另外,114位同学有一项自我没有提到,占总样本的27.74%。这表明,有27.74%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是不够完整的。

表2 “二十问”测验自我意识内容关注统计表

(说明:因有81位学生有两个自我关注所占比例相同,在计数时两次计入,故上表的总人数比样本总数多81人,百分比数之和也就超出了100%。)

从学生所回答的项目中三个自我各自所占的比例分析个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同时又从整体上分析学生群体更关注哪一个自我[3]。由此,分别计算个体三个自我回答的个数占其回答总数的百分比,哪一项百分比高,便认为该学生更关心哪一个自我。若发现有两个自我的百分比一样,就视为该生同时关注这两个自我,并相应计数。由表2可知7.3%的学生比较关注生理自我,表现为较注意锻炼身体,关注身材变化,关注自身的疾病,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等;40.39%的大学生较关注社会自我,表现为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所了解,能够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或认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72.02%的大学生比较关注心理自我,表现为对心理健康较为关注或心理发展较成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学生比较关注心理健康,对自我角色、义务或职责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社会规范行动,或者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自我悦纳程度

表3 “二十问”测验否定回答个数统计表

从学生否定倾向的回答占回答总数的比例分析学生的自我肯定感,即悦纳自我的程度[4]。假如全部是肯定自己的,那么便认为自我悦纳程度较高;假如肯定自己与否定自己的主观判断都有一定的个数,那么可解释为对自己的认识较客观;假如主观判断基本上或全部是否定自己的,可以解释为自我悦纳不良。由表3可看出35.77%学生自我肯定感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其中3.65%的学生完全肯定自己,过分悦纳自我,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自我陶醉的倾向,表现为自负、自尊心太强,不容易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而固执己见。60.5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我的认识较客观。80%以上否定数目的学生为零,这说明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我否定感,即没有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

(三)自我意识理想感

表4 “二十问”测验关于理想自我个数统计表

通过学生关于“将来的我”和“现在的我”的回答比例可以分析学生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回答中,若没有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则可以解释为该生的现实感比较强,但也有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假如在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有1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有一定的理想或生活目标;如果回答中提到自己将来的事情等于或超过3个以上,那么可以解释为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表4显示,有22.22%的大学生理想自我较强,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空想,而显得不合实际;35.19%的学生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48.15%的学生现实感较强,但也可能在生活中缺乏目标,而显得缺乏前进的动力。总体而言,南通纺院的学子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纺院大部分学生十分关注心理自我,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成熟;对自我角色、义务等比较了解,能按照社会规范行动并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但部分学生对生理自我关注较低,不注意身体锻炼、不关注自身疾病。学生越是关注心理自我就越会有更多的心理困惑,这提示了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该加强体育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22.22%的学生理想自我较强,有空想的倾向。而且调查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较大的比例远远大于差距较小的比例,这也显示了大学生过于理想化,显得有些不切实际。部分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他人眼中的我”。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不完善的。学院相关部门、心理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朋辈辅导员等都有责任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一)引导“90后”高职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为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会为实现理想自我而不懈努力。[5]

参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地接受别人的看法,冷静分析他人的评价,保持认知上的准确性。

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我。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如果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就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

通过自我比较认识自我。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及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认识自我。因此,既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又要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不要一味地跟自己过不去,从自己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比较,从比较中认识自我。

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认识自我。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记忆单词的速度、准确性、持久性评价自己的记忆品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6]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是否悦纳自己是能否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它涉及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

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积极而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培养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长处要充分发挥,对自己的短处要正确对待,既不能护短,又不能因某些短处而灰心。

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要勇于面对,认真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认可自己的能力,树立再来一次的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鼓励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

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为,积极改造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它实际上是一个合理确立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的过程,即一个主动改变现实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7]。

确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自我。在自我认识、自我认可的基础上,按社会需要和个人的特点确立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学生要积极探索人生,理解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人生坐标,从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地完善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不能固守自我,能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明确行动目标,坚持不懈,才能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认真进行自我探究,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统一。大学生在认真探索人生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积极的自我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在获取自我统一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和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然后与现实自我相对照,最后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缩小差距,最终获得统一。[8]

注释:

[1]Nezlek,J.B.Day-to-day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If-awareness,daily events,and anxiety[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70(2):24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411-413.

[3]邓选梅.大学生自我意识检测及对策分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84-87.

[4]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64-66.

[5][7]孙世民,陈选华.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5):310-311.

心理自我范文第6篇

因此,本文提出“一二三”模式,即一理念――心理自助理念,二培训――培训学生骨干、培训辅导员班主任,三结合――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相结合、班主任与辅导员相结合,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咨询体系。

一、“一理念”

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模式,完善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自助的实质是通过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主动寻求自我帮助、自我发展的方法,有效促进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保持身心的和谐状态,促进自身发展(李笑燃、钟建军、陈中永,2008)。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个体发生心理问题时,均表现为“先求诸己,后求诸人”的倾向,大部分人在觉知到自身心理困扰时,一般都先依靠自我力量采取策略,做解决问题的尝试,实施心理自助,只有当个体认为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时候,才会考虑寻求他助的方式,即个体在寻求他助式的心理健康维护方式之前,更多地会先选择自助式的维护方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自助意识尤为必要,以此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与成长中的主体作用。

基于心理自助理念,构架大学生心理自助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以下5个子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心理健康信念系统、心理自助方法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学校及心理老师支持的网络资源系统。构建该系统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1)优化学校心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2)运用各种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技术手段,把心理学理论和生动的实践体验、操作、探讨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成长,认识自我、管理情绪、体验情感、应对压力与挫折、掌握沟通技巧、处理交友和恋爱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3)召开相关的专题讲座,如大学生适应心理讲座、恋爱讲座、就业心理讲座、人际交往心理讲座等。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统,提高心理自助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时有效地运用专业的心理自助方法,让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

二、“二”培训

培训心理委员,进行朋辈心理咨询。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将辐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形成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监控体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每一个大学生。据调查显示,同学们认为班里的心理委员是自己的同学,是同龄人,与教师相比,没有距离感,能够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会更愿意找心理委员倾诉问题。同时,心理委员是班委会的一员,为教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桥梁的作用,提供身边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的信息,为及时发现与预防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与完善心理委员的培训。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可采取定期定专题培训,一学期举行三次及以上的次数的培训,其专题可以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与途径。通过系列的培训,明确心理委员工作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与班主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他们长期与大学生打交道,工作内容涉及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相对其他专任教师来说,他们更接近大学生,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供有力条件。然而,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多数是由刚毕业生的青年教师担任,也并非为心理学专业背景。因此,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展开心理培训,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掌握心理咨询方法与基本的心理问题诊断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情况并进行反馈。通过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一重要队伍的作用,配合专职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三结合”

(一)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结合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缺的状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临强大的工作压力,为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将班主任、辅导员等纳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队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划与实施方案的设计,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库,开设并教授心理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动态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兼职工作人员,主要承担学生心理动态的掌握,兼任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大学生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通过专、兼和聘的方式,有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形成专兼职心理咨询队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结合贫困生资助体系,发挥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尤为重视贫困生大学生的资助,逐步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资助体系。然而,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依然存在困境(段俊磊、肖迪、唐润葆,2011)。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存在问题有,一是过于物质资助,而淡化精神资助;二是资助形式以经济救济为主,助困机制单一,在贫困生中容易滋长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这极大影响资助工作的实施效果。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贫困生资助系统,完善其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要彰显贫困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采取多项教育举措,通过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团体游戏等形式,克服依赖心理和惰性思维,培养贫困生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掌握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受助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消费,真正把资助款用在实处;第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主体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主动关怀学生,将学生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另外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帮助贫困生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身心理特点,能自我疏导不良情绪。

心理自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专生;自我意识;吸烟;饮酒;恋爱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在生源、社会认可度等各方面都和公办高校有所差异,民办院校在很多方面相对不占优势。这些外在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大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存在正相关。在社会转型期,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进行研究,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教育改革,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从而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文章以国内某民办高职院校大一专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现状进行研究。

一、研究对象、方法及工具

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向某民办高职院校大一专科生300人发放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287份。使用SPSS11.5软件包录入数据并做统计分析。

研究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1]。它包含70个项目,共10个因子。其中有5个内容维度,即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3个结构维度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2个综合维度指自我概念总分和自我批评。前9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自我批评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

二、研究结果

(一)人口学因素对自我意识各维度的影响

研究从性别、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关系等4个人口学因素着手,考察自我意识各维度的得分差异。一般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父母关系两个变量的主效果均达到显著,其Wilks’值分别为.927和.849(p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男生在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总分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F=4.172,p

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在社会自我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明显低于城镇学生(p

(二)吸烟、饮酒行为与自我意识各维度的相关

将被试的吸烟和饮酒行为按频率分别分为三组。其中,从不吸烟者230人,偶尔吸烟者42人,经常吸烟者15人。从不饮酒者86人,偶尔饮酒者190人,经常饮酒者11人。一般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饮酒变量主要效果之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结果达到显著,其Wilks’值为.896(p

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知、自我行动和自我概念总分6个方面,从不吸烟者得分显著高于偶尔吸烟者(p

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自我认知、自我满意、自我行动和自我概念总分6个方面,从不饮酒者得分显著高于偶尔饮酒者(p

(三)恋爱行为与自我意识各维度的相关

研究从被试的恋爱次数、初恋年龄和每次恋爱平均持续时间3个方面考量个体的恋爱行为。将被试按曾经的恋爱次数分组,其中恋爱0次者占30.6%,共88人;曾经恋爱1-2次者占47.2%,共135人;恋爱3-10次者占22.2%,共64人。将199名有恋爱经历的被试按初恋年龄分组,10-15岁组占28.6%,共57人;16-17岁组占47.3%,共94人;18-20岁组占24.1%,共48人。按每次恋爱的平均持续时间将182名有效被试分组,恋爱平均持续3个月以内的占32.4%,共59人;4-13个月的占72%,共72人;14-72个月的占28%,共51人。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恋爱次数组在自我意识7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家庭自我、自我行动4个维度上,从未恋爱和恋爱1-2次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恋爱3-10次者(p

对有恋爱经历的群体的自我意识得分进行一般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恋爱1-2次的被试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和心理自我3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恋爱3-10次的被试(p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人口学因素对自我意识各维度得分的影响

在性别因素对自我意识得分的影响方面,本研究的结果和以往研究类似[2],认为男大学生在若干方面的自我意识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可以理解为,同龄的女孩比男孩的自我意识更明确,道德感、家庭感和成熟度更高。因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学生的焦虑和迷茫普遍存在[3]。但是,因为社会对男性的事业成就持有更高期待,所以,男孩对未来的焦虑似乎更明显。当事业发展不顺利时,女孩可以将家庭当作一个最终的退路,而男孩则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这提示我们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要警惕过高的成就压力给男孩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根据其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倾向因材施教[4],避免提出不切合其自身条件的过高目标,造成其自我认知的混乱、自我满意度不良以及自我控制的迷茫。

传统观念认为,独生子女往往感受到更多来自父母的关注,因此,可能比非独生子女有更强的自我意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研究结果显示两个组群的自我意识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当今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结果。人们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越来越大,独立和自主的精神经过家庭和学校教育渗透进个体的思想,同时,市场经济也促成了人们自我意识的提升。

相较于独生子女情况、性别和出生地3个因素,父母关系情况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发育影响最为显著。与以往的研究相似,父母关系好的个体自我意识明显更加健全。而父母关系一般但未离婚的被试在很多方面得分要显著较低。家庭关系是个体认识世界的最初窗口,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来源。和谐的父母关系使个体放松而愉悦,在潜意识层面传递出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满意,有利于个体成就自己。现实生活中,很多关系并不好的夫妻会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而选择不离婚。数据表明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完整不等于美满。儿童需要的是美满的家庭环境,这不是仅仅完整就能达到的。实际上,很多完整的家庭充满了争吵或冷战,孩子因此而缺乏安全感,或者在父母之间无所适从。这直接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造成自我混乱,影响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而离婚家庭中,如果父母依然能够持续对孩子付出关注和爱,并且对离婚事件进行合理解释,孩子的自我意识亦能得到很好地成长。

(二)吸烟、饮酒行为对自我意识的影响

吸烟与饮酒属于两种不同个性倾向的行为。吸烟者更倾向于喜欢内省,饮酒者更倾向于喜欢外交。大学生没有踏入工作,所以基本没有必须吸烟或饮酒的场合。偶尔吸烟或饮酒或许是一种自我尝试,经常吸烟或饮酒者往往有更深层的原因。

大一学生青春期刚刚结束,人格尚未成熟完善。一部分人吸烟是为了伪装成熟或者自我麻醉,表现出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另一部分人则属于真正的内省者。前者的自我意识是不成熟的,这种外在的模仿是盲目的,是自我认知不明确或缺乏自我控制力的表现,但不是自我否定的结果。后者具有内省的习惯,往往自我认知更到位,坚持自己,拒绝盲目从众。所以,经常吸烟而从不饮酒者自我满意度最高。大学生吸烟往往不是工作需要,偶尔吸烟者,可能更多属于随波逐流的一类,这或许可以解释其在几个维度上得分显著较低[5]。从不吸烟者,能够认同学生角色,遵从学生的道德规范,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形象比较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目标,所以,其自我意识若干维度得分显著较高。

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可能是一种社交的渴望,也可能是借酒消愁的尝试。前者或许偶尔饮酒,但一定不是经常为之。后者频率可能更高,和一部分经常吸烟的被试一样,属于对自身无法控制不良情绪的承认。所以,从不饮酒者更能明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自我满意度更高,自我行动更贴合现实。

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儿童的吸烟或饮酒倾向加以注意和控制,要引导其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内心的压力,寻找和确立人生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奋斗,最终找到真正的自信和对抗压力的勇气。

(三)恋爱行为对自我意识的影响

本研究的被试年龄大约在17-20岁。研究认为,在这个年龄段从未恋爱和恋爱1-2次的大学生群体,其自我意识若干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恋爱3-10次的被试。对有恋爱经历的被试进行考察发现,初恋年龄在10-17岁的被试社会自我得分显著高于18-20岁者。

爱情是唯一可以与亲情相抗衡的亲密关系。个体从亲情中获得了足够多的爱和关注,那么他往往没有足够的内驱力在青春期打破早恋禁忌,至少他会有选择有节制地恋爱。因为他有较明确的自我认知,能够自我肯定,不会因过于迷茫而必须在爱情这种亲密关系中寻找自己或者疗伤。否则,个体会极其渴望爱情又恐惧亲密相处。恋爱3-10次的大学生倾向于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这与其早期生活环境有关,是造成频繁恋爱的重要原因。恋爱次数多往往意味着每次恋爱时间不长,这投射出了其内心对亲密关系的趋避冲突。从未恋爱过以及恋爱1-2次的个体,更遵从学生道德,这映射出了其潜意识相对较少存在压抑。

从学校教育的阶段来划分,10-17岁属于小学中后期至中学时期;从儿童身心发展来说,处在青春期前后。在这个年龄阶段,主流教育不提倡学生恋爱。违背了主流教育要求的学生往往没有很重视学校学习,所以空出了大量时间用来接触社会和模仿成年人,于是有了恋爱行为。而18-20岁初恋组可能在这个阶段更加遵从学生规范,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对于自己的社会定位这个问题非常陌生和单纯,思考的比较晚,社会自我的得分自然更低。

这个研究结果当然不是为了鼓励早恋,但它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某些因素的缺失给出了提示。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重视儿童的认知发展之外,还要关注其社会化。教育者有时候会在书本教育和社会化之间发现矛盾,为了维护书本的权威而放弃社会化教育,这或许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不利于长远发展。一个优秀的教育者,能够做到书本教育和社会现象的有机结合,可以在现实基础上理解书本知识,并在书本知识指导下成为社会人。不会将书本知识的理解理想化和单一化,也不会将现实世界庸俗化和复杂化。在对儿童进行恋爱教育时,既不会盲目将其理解为肮脏的绝对禁忌,又不会绝对开放,而是持一种理性的科学的认知态度,使得儿童能够把握合理尺度,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8,(增刊):83-104.

[2] 赖文龙.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J].心理科学,2009,(2):

495-497.

[3] 闫志英,周述刚.浅谈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偏

差及其调试[J].社会心理科学,2002,(4):34-37.

[4] 杨锡田,时建朴.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大学生自我意识

培养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5):35-37.

心理自我范文第8篇

因此,自我发现、心理自救,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心理障碍出现前的征兆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在提醒我们,心理状态开始出现小问题了。比如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感情、对婚姻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以及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反而对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有所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等等。

心理自救的三步曲

首先要自己去发现压力源头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分为三步进行排解。

第一步,从生活细节出发,工作一天后,要懂得适当解压放松的办法,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吃块巧克力、听音乐、跑步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周末的时候,可以打打球,或者去郊区、游乐园玩玩,给心情放个假。

第二步,从自身出发,改善做事效率,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阅读,来减轻自己对未来的恐惧,让心灵保持年轻状态。

第三步,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比较金钱,健康、爱其实更重要,当内心有所追求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恐惧。

心理自救小办法

1 学点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譬如练习瑜伽、太极拳、听听音乐、打球等等,都会让人放松下来。

2 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

3 自我良性暗示,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经历,想一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单位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人恐怕还不如我呢!

4 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

5 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学会说“不”和表达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