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患者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患者安全范文第1篇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而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常需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治疗,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院内转运危重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2]。尤是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 病人[3]。为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现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综述如下。

1 转运前的准备

1.1 正确评估病情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转运前或是转运中都要进行风险评估[4]。重症患者的转运可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又必须进行诊断或治疗时,由主管医生随同,并做好充分准备[5]。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6]。同时应把转运中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7]。

1.2 接收科室准备

决定转运后,在转运前10 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代需要的特殊准备(如氧气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硬板床、微量注射泵),急诊患者优先检查等。电话通知应急电梯在规定时间地点内待命转运患者,以缩短时间,降低意外发生率[4]。

1.3 专职转运的医护小组

在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抢救室医生、护士及护工等人员组成[8]。苏丽[9]报道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因个别医护人员不熟悉患者病情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转运途中出现的题,因此对参与转运的护理人员应有具体严格要求。卢勇[3]等报道院内转运的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转运小组负责,运行3 年成功转运各类危重患者194 例次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仅为2.58%,成功率为97.42%。潘绍山[10]等指出定期持续培训,提高转运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所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危重患者由护生护送等)。

1.4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1.4.1 病人的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并进行转运前预处理,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11]。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患者配合[12]。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13]。如转运前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解决支气管及喉头痉挛;有舌后坠者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躁动患者明确病因,采用止痛、导尿、降压、镇静等方法,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车。用留置针建立1 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失血患者建立2 条以上18 号以上静脉留置通路[14]。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清空尿袋。[5]

1.4.2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准备

保证转运时各种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是保证转运成功的重要因素[15]。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根据具体情况携带抢救药品或便携式呼吸机[5]。对于严重缺氧者,可携带氧气袋及呼吸气囊,必要时用小氧气筒供氧,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16]。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备好气管插管盒,相应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洛贝林、利多卡因等,以便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给药抢救治疗[8]。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安静配合治疗和护理。

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1 搬运手法正确

如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伤员,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17]。转运时拉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16]。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过床,推车要平稳,避免剧烈震荡,上下坡时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探讨黄华(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215400)医院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而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常需到其他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诊断、治疗,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致使患者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极高。院内转运危重的患者有比平常高9.6%死亡率的危险[1]。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2]。尤是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 病人[3]。为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现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综述如下。

1 转运前的准备

1.1 正确评估病情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其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转运前或是转运中都要进行风险评估[4]。重症患者的转运可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

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又必须进行诊断或治疗时,由主管医生随同,并做好充分准备[5]。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6]。同时应把转运中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7]。

1.2 接收科室准备

决定转运后,在转运前10 分钟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代需要的特殊准备(如氧气设备,呼吸机、监护仪、硬板床、微量注射泵),急诊患者优先检查等。电话通知应急电梯在规定时间地点内待命转运患者,以缩短时间,降低意外发生率[4]。

1.3 专职转运的医护小组

在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抢救室医生、护士及护工等人员组成[8]。苏丽[9]报道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因个别医护人员不熟悉患者病情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转运途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对参与转运的护理人员应有具体严格要求。卢勇[3]等报道院内转运的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职转运小组负责,运行3 年成功转运各类危重患者194 例次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仅为2.58%,成功率为97.42%。

潘绍山[10]等指出定期持续培训,提高转运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更新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观念,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防范由于法制观念不强所造成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危重患者由护生护送等)。

1.4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

1.4.1 病人的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并进行转运前预处理,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11]。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患者配合[12]。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13]。如转运前清除气道内分泌物,解决支气管及喉头痉挛;有舌后坠者可放置口咽通气管;呕吐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躁动患者明确病因,采用止痛、导尿、降压、镇静等方法,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车。用留置针建立1 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失血患者建立2 条以上18 号以上静脉留置通路[14]。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清空尿袋。[5]

1.4.2 仪器设备及急救药品的准备

保证转运时各种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是保证转运成功的重要因素[15]。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根据具体情况携带抢救药品或便携式呼吸机[5]。对于严重缺氧者,可携带氧气袋及呼吸气囊,必要时用小氧气筒供氧,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16]。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备好气管插管盒,相应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洛贝林、利多卡因等,以便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给药抢救治疗[8]。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安静配合治疗和护理。

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1 搬运手法正确

如遇有脊柱、脊髓损伤或疑似损伤伤员,不可随意搬运或扭曲其脊柱部,搬运时顺应伤病员脊柱或躯干轴线,滚身移至硬担架上,一般为仰卧位,有铲式担架搬运则更为理想[17]。转运时拉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16]。保持安全舒适的转运,过床,推车要平稳,避免剧烈震荡,上下坡时保护头部[12]。转运时直接用抢救车转运,让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在后,下肢在前。

2.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转运中,护士应全程陪同,始终站在患者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如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途中重点观察瞳孔的变化[18-19]及对光反射,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外伤及骨折出血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患者有无休克发生,结合简单易行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以大致了解患者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如患者脉率、脉搏强度、肢端末梢温度及毛细血管的再循环时间等;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定时进行简短对话以判断意识的改变,意识障碍患者通过随身携带手电筒随时了解瞳孔变化[5]。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20]。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8]

3 做好交接管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给氧,监护、管道、生命体征的详细交接班,交接班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包括患者转运前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初步诊断、各管道在位情况、液体出入量、双方交接人员签名等[5]。刘领君[21]通过交接登记本在急诊科转运患者中的应用,表明了职责,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规范护理记录,提高了医院举证能力,对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意义[4]。

4 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有明显增加趋势,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维持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减轻伤残率,除了急诊抢救室给予的急救措施外,如何安全地转运急救危重病人,越来越成为急救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院内转运的安全,必须提高安全风险意识,对病人做认真的评估,做好院内安全转运前准备,转运前并发症的预防,转运过程的监护及记录等,使病人安全地到达专科进一步治疗,挽救生命[22]。

参考文献

[1] DayMW.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ill:The Northwest MedStar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5,17(2):183-190.

[2] Johnson K Ground critical care transport A lifesavingintervention[J]. CritCareNurse,2006,26(1):80.

[3] 卢勇,苏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5,25(6):457-458.

[4] 王传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0,21.

[5] 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运用.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May ,2008,23(9):22-23.

[6] 李莉.急诊危重患儿院内安全转运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126.

[7] 苏家琼.急诊危重患者就诊和护送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0):891-893.

[8] 曹军晔,李天雅.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6):66.

[9] 苏丽.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08,5(7):103-104.

[10]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51.

[11]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急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9-1471.

[12]黄珍柳.院内转运患者的安全护理及防范措施.吉林医学,2008,29(27):1791.

[13]张桂萍,李丽.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7(9):153-154.

[14]庄一渝,虞雪琴.ICU 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10

[15]韩谨琪,何晴.危重患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660-661.

[16]罗世杏,肖淑宁.院内患者转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微创医学,2006,3:488.

[17]张凤莲.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隐患及对策.Intermal M edicine China Dcc 2009,4(6):960-961.

[18]金立芳.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45-446.

[19]赵玉兰.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7):525-527.

[20]肖烨,吴永清,将德玉,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0):954.

患者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科住院患者;安全护理;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6-02

骨科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存在着很多的护理安全问题,这些护理安全会直接影响到对患者所开展的护理效果,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本文主要对骨科患者发生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开展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100例患者的相关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其中2007年100例患者没有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策略,2012年100例患者实施了护理安全策略。对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和意外伤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 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和护理人员有关的不安全因素 骨科护理中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一些护理人员将大量的精力和实践都投入到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中,忽视了对患者应该开展的健康教育,从而导致患者对于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不足。另外一些护理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缺乏主动性,护理技术操作不够成熟,比如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对骨折患者的搬动不当所引发的二次损伤。这些问题是骨科护理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安全问题,对患者会造成比较大的威胁。

22 和环境设备有关的不安全因素 在临床护理中一些医院因为没有安装床栏而经常会发生患者坠床的事件,或者是厕所内缺少必要的警示标志和防滑处理而导致患者发生跌倒,这些都是在骨科护理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另外医院不适合的灯管以及医院物品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定点放置也是环境设备中造成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23 和患者有关的一些不安全因素 一部分患者因为不遵从医护人员的护理指导,比如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些脊柱骨折的患者应该绝对进行卧床休息,但是却执意要下床入厕。这些来自患者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并发症和突发事件也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方面。

3 加强护理安全的措施分析

31 对护理人员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安全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可以使得全体人员从思想上强化安全意识,更好地了解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与作用,更加牢固地树立起安全观念,对自身的护理行为继续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护士长平时可以组织护士开展小组学习,对媒体上所报道的各类护理安全纠纷开展讨论,更好地对自身的护理工作进行警示。在工作中要对患者所不满意的地方进行必要的改进,对护理安全中的各种因素做好正确的评估,确立需要开展重点护理的高危人群,以便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对护理的应急能力和操作技术开展培训 医院要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制定一系列的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然后组织护士开展学习,通过提问、考试、讨论等一些方式对护士的应急能力进行提升。对于刚参加的新护士在上岗之前要做好骨科护理的专门培训,在进行排班的过程中也要进行新老搭配,以老护士带新护士,确保每一位护士都可以独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最终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安全开展。

33 对医院的住院环境加强管理 医院要为骨科患者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对于那些有一定的意识障碍、小儿患者或者是老年患者应当加固床栏。病房的灯光应当调节柔和,保持医院病房卫生间的干燥和整洁,以更好地方便患者行走。将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和急救药品正确摆放,在比较光滑的地面设置防滑垫等。

34 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宣讲座 医院的责任护士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反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以便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在护理中,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在病情得到稳定之后可以起床活动时应当先静坐几分钟,患者没有发生头晕等不适应症的时候再进行站立。对于经常会使用到的手腕识别带、床旁呼叫仪的使用要给患者讲解清楚,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5 讨 论

骨科患者因为自身肢体的平衡能力比较差,加上卧床的时间比较久,所以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对于骨科住院患者开展安全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细致的重要工作。护理安全伴随着开展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这和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患者自身的配合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严格地把好护理安全的质量关,注重护理的细节,掌握安全护理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提升对患者护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本组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安全护理对策之后,患者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升。说明针对骨科住院患者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薛焕芬护理细节安全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21期

[2] 王纪云骨科住院病人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护理安全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2期

[3] 任水清,蔡立芳,万燕影响住院病人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20期

患者安全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186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其中有104例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年龄69-93岁,平均(75.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93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9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①环境因素。护理人员需要保证走廊和病房中具有良好的光线,及时将灯打开,如果灯有损坏,就需要立即报修。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清除地面水渍,将防滑垫铺设在卫生间等处,及时清除走廊以及病房中的障碍物,整齐摆放物品,尽量少摆放坚硬锐利的物品[2]。②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予以帮助,促使其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对其言语训练、手脚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感知功能进行加强,对患者反应能力进行加强。如果患者长时间卧床,就需要帮助其翻身,白天通常为每两个小时3到4次,夜晚为每两个小时1到2次,其目的在于预防患者形成压疮[3]。严格配发口服药,做到督服到口,防止老年人因记忆力下降而服错药,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③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对巡视患者的力度需要进行加强,重视与老年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反复进行健康教育,将疾病的发展、发生原因及转归告诉患者,针对患者负面的情绪,对其进行疏导[4]。④护理人员因素。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以及业务知识学习进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增强。⑤医源性因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用药原则,对药物药性配伍和应用进行加强,使得误用药物的情况减少,避免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5]。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我院自制问卷,以老年患者胃肠道反应、身体功能障碍、摔倒、心理障碍、误伤等事件发生情况为依据,评价安全管理效果,100分为满分。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安全管理效果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93例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89.9±7.8)分,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1)分;93例参照组患者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为(72.3±9.6)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9.9±9.6)分。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56例,比较满意37例,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参照组93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2例,比较满意50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88.2%。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有了越来越高的护理质量要求。在实施护理工作的时候,患者没有出现超出法律法规范围的机体、心理功能、结构方面的死亡、缺陷、障碍以及损害等就叫做护理安全[6]。此次研究的患者为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其生理功能远不如年轻人,在事件发展、发生的过程中敏感性也明显下降,在住院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碰伤、摔倒等风险事件。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能够使得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降低,还能够使得护患纠纷的出现减少[7]。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100%)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88.2%)(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对安全问题发生几率进行降低,对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提升,从而对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姜萍 雷红英 杨薇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保健中心三病区

参考文献

[1]杨剑云,伍梅珍,刘永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54-155.

[2]潘丽云,李秀梅,苏雪芬,等.老年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疗,2015,35(22):191-193.

[3]安秀娟.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3):232-233.[4]魏然.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骨科患者中的应用及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8):109,111.

[5]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23-25.

患者安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多。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使他们抵御侵害的能力下降,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我科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了患者住院安全,对避免纠纷、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总结如下。

1安全护理评估

重视在职人员培训,使每个护士增强患者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加强对老年病人高危因素的评估,了解病人的视力、记忆力、活动能力等,熟悉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及规律,掌握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护理。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安全方面的宣教工作,使其意识到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配合护理人员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2安全护理措施

2.1防止跌倒坠床对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应加强护理措施,病室桌椅摆放整齐、位置合理、相对固定;病区地面平坦,无障碍物并保持清洁、干燥,防积水;走廊病室有地灯,用于夜间照明;患者在病区走动时建议穿防滑鞋,行动不便的有专人陪护;口服降压药、性低血压、夜尿多的病人给予便盆、尿壶使用;床边设有护栏,及时护挡,加强巡视,以防坠床摔伤,必要时有家属或护工陪护。

2.2防止烫伤老年病人感觉反应迟钝,容易发生烫伤,因此要协助患者倒开水,调节洗澡水温度;使用热水袋需加一层布袋,水温不得超过50℃,;长期卧床患者皮肤角质层薄,温水擦身时,水温不可过高;使用理疗时,应仔细听取患者主诉,调节好温度,以防烫伤。

2.3饮食护理患者进食时嘱其注意力集中,切勿进食时讲话。能自理的患者,应鼓励细嚼慢咽;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重者,应协助患者进食。每勺食物量不宜太多,进食速度不宜过快,不可训斥患者也不可催促,进食后指导患者保持坐位30min以上,并协助患者漱口,卧床患者进食后不要立即进行翻身、叩背、口咽检查、吸痰等刺激恶心、呕吐等反胃的操作,以防止因食物反流而造成误吸。

2.4防止误用药老年病人常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常年反复用药,并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同时,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视力减退,易错服、漏服、多服、少服。因此护士要注意用药安全,采取形象的、反复的方法帮助患者记忆,按时发药,并亲自照顾服下。内服与外用药要分开,标记清晰,做好用药指导,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2.5痴呆病人的护理痴呆病人智力明显下降,定向障碍,行为紊乱,应有专人看管,外出有人陪同,佩戴手腕带,腕带上注明病人信息,防止病人走失,保证安全。

3小结

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减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打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细致的人性化管理和护理人员的防范措施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患者安全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2010年4―11月246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明确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要做好转运前的评估、准备工作,以及急救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加强相关科室的协调,提高护送人员的责任心,以确保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经急诊急救、复苏、早期处理后,转送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仍然有存在许多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心搏骤停、脑疝形成等,患者随时会出现各种病情变化而危及生命。因此,本院为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制订了相应的流程,使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持续监护和生命支持。本院急诊科2010年4―11月接诊246 例危重患者,现将其院内转运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6例,其中男160例,女86例;其中外科疾病如颅脑外伤、血气胸、多发骨折、严重多发伤、大面积烧伤、全身多处刀砍伤等124例,内科疾病如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上消化道出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电击伤等91例,儿科疾病如高热惊厥、支气管哮喘、溺水等25例,妇产科疾病如产后大出血、宫外孕等6例。

1.2危重患者转运流程医生开出检查医嘱或住院证家属至急诊收费处付费或办理住院手续通知相关科室有急诊病人,如检查要优先以减少等待时间,收住入院,确诊床位,并告知需准备的物品向病人和家属解释转运的目的转运前评估病人病情,各管道妥善固定,准备好转运物品:急救箱、监护仪、呼吸皮囊、氧气枕、微泵等烦躁不安病人会影响检查及转运的安全,通知医生根据病情予以镇静或用约束用具等处理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危重病人由护士、医生共同陪同平车转运时必须拉上两侧护栏,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安全进行检查护送回急诊科或其他相关科室。

1.3结果本组246例急诊危重患者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及部门,在护送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意外,尽管护送途中,使患者发生了病情变化,但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均转危为安。

2讨论

2.1危重患者外出转运观念更新 危重患者的救治生命链中,一些小型医院的院内外出转运缺乏规范,往往被忽略。危重患者的转运由护理员进行护送,而造成了一定的后果。一但该环节操作不当,不但影响危重病人的诊断及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既影响病人救治,又恶化医患关系还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因此我院危重患者的转运均为护士或医生陪同,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的意外。

2.2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风险评估 大部分人认为急诊科仅是转运站的角色,简单处理后马上送专科治疗或辅助检查。其实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尤其是急诊科转运风险更大,甚至大于ICU的病人[1]。原因是急诊科的危重病人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时效性更大,因此无论是医生的需要或要面对家属,无论是转运前或是转运中更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患者能否安全护送到达目的地,我们要求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特别重要,一般要求血压在80/60mmHg以上,SpO2在85%以上,有自主心律,心率60~120次/min,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安全的通气通路,水电解质及酸碱基本平衡。如达不到上述要求,可在急救抢救室予以纠正并观察,需紧急手术者在急诊手术室进行。转运前还应评估危重症患者在转运中可能发生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窒息、心搏呼吸骤停、休克以及管道脱开、输液中断等护理意外,做好相应对策和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设备。转运风险较大的病情主要涉及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的病人,必要时应和专科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对途中出现生命体征的明显变化,对症处理无效时要立刻终止转运。

2.3转运人员要求如何保证患者途中的安全以及相关的急救,搬运工作对每位医护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负责转运的护士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还要有准确的判断力,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2]。护送的护士还应熟知途中的路程、所需时间。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要求医生、护士共同护送。

3护理

3.1转运前准备

3.1.1转运前患者的准备经成功抢救后,需等病情稳定再行转运。意识清醒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给予心理安慰,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昏迷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痰液多者应先吸净痰液,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对颅脑损伤的患者,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引发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降颅压药物的应用,控制其烦躁,并妥善给予约束;对外伤性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包扎止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认真检查各种管道的衔接是否紧密,妥善固定;如有气管插管应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检查胶布固定是否牢固,气囊充气是否充足;如有胸腔闭式引流管,要先用钳子暂时夹住引流管;如怀疑有颈椎损伤,应使用颈托;转运床应备有床栏,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滑脱,甚至加重病情等等。

3.1.2转运前卫生宣教转运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必须认真计划转运的时机及过程细节,将外出检查及送入其它科室的意义、必要性与存在的危险性明确告知患者家属,指导转运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同时认真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和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并征得家属的书面同意。对于转运急诊手术的病人,为其进行卫生处置外,还要对患者更换手术衣,以便手术室能更快地为患者进行手术及防止了手术室污染的机率。

3.1.3抢救物品和药物的准备 为预防转运途中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如心律失常、 血压改变、呼吸异常等,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备好相应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需要不同程度的供氧,因此对于一般缺氧患者转运中可用氧气袋,用手轻压氧气袋,以保证氧气一定的流量[3];对于严重缺氧、病情危重特别是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为了克服转运途中的空间限制给工作带来的不便,可携带氧气袋及简易呼吸气囊,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气管插管或面罩供氧,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转运过程中通过借助心电监护仪,监测危重患者心电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只有合理应用急救技术,才能保障患者转运安全。

3.1.4转运前其它准备急诊科在转运危重患者前应与相关科室及部门联系好,认真交代患者病情,确保所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交待需要的特殊物资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引装置、微泵等等,急诊患者优先检查等,避免了出现问题时科室间互相推诿、指责,避免因工作不协调,延长患者等待的时间而加重病情。转运前应将患者的所有相关资料全部带齐,以便接应科室及部门能更好地检查、治疗患者。

3.2 转运途中及检查时的护理

3.2.1 加强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对光反应、面色、心率、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以及各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尤其是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应防止搬动过程中由于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4]。

3.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送途中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解除气道梗阻(如舌后坠等)。脑外伤患者要注意颅内压增高的迹象,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确保生命体征平稳[5]。

3.2.3 保持各管道的通畅 护士经常检查各种引流管如导尿管、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等的通畅情况。了解输液管道有无由于搬动发生外漏、滑脱,并调好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一旦发生输液管道滑脱、堵塞现象,护士在途中及时发现后给予重新静脉注射,保证途中药物的使用。

3.2.4 安全转运 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由于其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较明显, 因此,转运途中护士应站在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作好记录。正确搬运,防止再损伤,对于颈椎、腰椎损伤的患者注意平衡搬运。冬季要注意保暖。搬运时动作应轻稳,协调一致,避免拖拉动作。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应处在高处一端,以免引起不适。

3.2.5 仔细交接班 医护人员将患者安全送到相关科室,妥善安置床位后,与病区护士认真做好床头交班、书面交班、物品交班[6]。交清患者病情、抢救治疗经过、各种用药、检查以及转运途中情况,交清各引流管道引流情况、伤口敷料等情况,以利病情的连续、动态观察。待病房护士确认无误后予以接收,并要求在与病房、ICU、手术室的交接表上签全名。

4 小结

护送急诊危重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是整个抢救过程的延伸,存在一定的风险。成功护送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意义[7]。切实做好转运过程中的每项工作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其预后。而制度规范化、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途中对急诊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是安全转运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值得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卢 勇,苏 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5,25(6):457-458.

[2]曹伟新主编.外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1.

[3]沈梅芳,楼一玲,董兰聪.预见性护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7):958―959.

[4] 赵玉兰.急珍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7):525―527.

[5] 金力芳.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45―446.

患者安全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

1.转运前的充分准备

1.1.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瞳孔、面色、神志、意识、末梢循环等。

1.2.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

1.3.持续给氧,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1.4.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最好使用留置针,妥善固定。

1.5.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逆行感染及管道滑脱、扭曲,清空尿袋。

1.6.备好急救包,急救包内有气管切开包、氧气、相应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阿拉明、洛贝林、利多卡因等,以便途中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给予抢救治疗。

1.7.颅脑损伤患者要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颈椎损伤患者应使用颈托,四肢骨折患者应行夹板固定。

1.8.转运前由护士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

1.9.护士应检查患者腕带的佩带情况,做好交班,了解患者的病情。

1.10护士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安全感,安静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2.转运途中的护理

2.1.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始终守在患者上身靠近头端位置,便于观察患者的面色、瞳孔、呼吸、神志、意识、末梢循环等,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转运途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头部始终在高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2.3.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固定好针头,防止针头脱出,管壁受压。

2.4.各种管道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等,造成引流不畅及逆行感染。

2.5.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烦躁的患者给予适当的约束及镇静剂,加用防护栏,此外搬运时注意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确保安全、舒适。

3.转运至检查科室的护理

到达检查科室后,护送人员先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各导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再与检查人员一起将患者搬运至检查床上,协助检查人员一起做好各项检查工作,动作轻稳,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待检查完毕再次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情况,各导管是否通畅,有无受压、扭曲,然后护送患者回到急诊室。急诊护士马上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瞳孔、神志、意识、末梢循环等,检查各种管道,保持通畅。

4.转运至病房的护理

到达病房后,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一起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等,静脉输液的情况,所用的药物,皮肤完整性,各导管是否通畅,双方科室交接人员在转运记录单上双签名。

患者安全范文第7篇

    有些护士专业技能、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观察病情不仔细,对疾病变化发现不及时或缺乏预见性;对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抢救设备和仪器使用的不够熟练,耽误治疗时间和抢救时间;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等均可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2用药因素

    消化内科的患者用药种类比较多,用药的比较复杂,有些药物需要餐前服用如:硫糖铝片、吗丁啉等,枸橘酸铋钾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因为此药只对酸性环境中才会起作用[3];有些药物需要餐后服用如:氢氧化铝凝胶,而且避免与酸性饮料同时服用。又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会伴有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所以用药则就会更加的复杂,如果不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及其服用时间和方法,造成服药无规律、乱吃药,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护理对策

    (1)加强护士对护理安全的认识,护理人员是从事护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提高护士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的精神至关重要。认真做好护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不可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无论在哪一项护理操作中都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减少急救风险,确保抢救药品完善和抢救设备完好。积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并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有计划性地进行专科理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各种操作前、各种医疗检查前与患者及其亲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告知,必要时给予签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加强病情观察、提高安全预见性评估能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病人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告知义务及责任并书面签字。对存在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以提高患者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3)认真书写各种护理记录单: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件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4)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联合用药的禁忌,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作用和副反应。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用药,将所有的药作用于副作用想患者交代清楚,必要时将饭前、饭后的药分开放置,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告诉患者服药的先后顺序及间隔时间,避免发生多服和漏服的现象。

患者安全范文第8篇

【关键词】ICU;护理警示标识;安全管理

护理警示标识是医院为避免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而发生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所制定的各种科学性的、目的性的、针对性的警示标识,具有提醒和警示的作用[1]。我院是一家按照三级甲等规模建造的民营医院,2009年试开业至今,病人数量不断攀升,而重症监护科是一个危重病人集中的科室,是承担全医院最危急重的病人,现今的医患关系很紧张,所以病人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已采取了诸多预防措施,其中护理警示标识的实施即是保护患者人身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一种良好的管理方法。因此,我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使用了护理安全警示卡,从2013年未使用到2014年初步使用,2014年的规范使用,3年内大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可见护理警示标识在患者的安全管理中有重大意义。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同江医院ICU科采用正确规范护理标识之后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7~85岁,平均(53±4.2)岁;病例分布:重度颅脑外伤55例,肺部感染35例,心力衰竭和农药中毒各5例。随机选择未采用护理标识之前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6~88岁,平均年龄(54±2.2)岁;病例分布:重度颅脑外伤62例,肺部感染25例,心肌梗死12例,农药中毒1例。

2ICU护理警示标识的分类

2.1高危药物警示标识

ICU病房收治的患者所患疾病种类繁多,所用治疗药物均为高危特殊药物[2]。我科确立的药物警示标识有高危药物标识,氯化钾专用的严禁静推标识卡,膀胱冲洗,胃肠营养药物药物标识,静脉泵入的血管活性药、镇静镇痛药及一些肌松药如:去甲肾上肾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乌拉地尔、力月西、丙泊酚、阿曲库胺等各种标识卡制定模板打印。

2.2管道标识

ICU病人都是危重病人,各种管道很多,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引流管、深静脉置管胃管、腹腔引流管,CRRT治疗的管道、尿管等等,还有输液管,微量泵入的各种管道,这些管道标识就贴在管道上,警示标识都写上管道名称具体部位和置管日期以及置管的深度或外露长度。使用时按危险程度依次标记为红蓝黄等几种颜色。

2.3意外损伤警示标识

将意外损伤警示标识插于病人床尾,以提醒医护人员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以防患者跌倒、脱管等。

2.4特殊药物泵入标识

大部分ICU病房患者需在相同时间段内泵入多种药物,在药物泵入前,为防止药物错用,护理人员应将药物的详细信息标识卡贴于注射器上。为了区分患者泵入药物的种类及名称,分别在注射器与延长管连接10cm处及延长管与深静脉连接管前10cm处粘贴药物标识,这样,能在短时间内清楚每条管所输注的药物,大大提高抢救效率及防止差错发生。

2.5隔离标识

部分长期住院或新收治的ICU患者需进行体液培养或痰液培养,以检测特殊细菌感染,对以上患者需进行区域隔离,并挂上“接触隔离”标识牌,并在患者的床头卡、病例夹上也做好相应的标示。提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穿脱隔离衣,加强手卫生。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

3护理警示标识在病人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1)药物警示标识可以防止药品误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ICU病房内每日所以药物种类繁多、更换频繁,某些药物名称还非常相似,其给ICU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护理风险,因而药物警示标识成为护理人员减少护理失误必需的措施。(2)使用管道标识要注重不同颜色,以方便观察及护理。标识上应备注置管日期及置入长度,以提醒护理人员定期更换导管以及观察导管是否滑脱,同时可降低因置入多条导管而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率【3】。(3)防意外损伤标识对护患双方均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服务场所,意外事件时有发生,防意外警示标识对护患双方都起到警示提醒作用。(4)隔离标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清楚地区分隔离种类,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同时起到间接保护医护人员的作用。(5)当发生护患纠纷时护理警示标识可提供有效的证据。

4结果

采用护理标识后,观察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见表1。

5结论

规范的护理警示标识具有提醒警示的作用,可明显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风险。ICU科室的护理警示标识的设计与应用,不仅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提高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在安全管理中有重大意义,警示牌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经济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江虹 单位:广东同江医院重症医学科

参考文献

[1]孙美元,护理警示标识在病人安全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9;23(4);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