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白鹅课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有机重组——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为比较定型的教材,其编排顺序、文类组合、单元结构均是较为固定的,利于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未能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就容易使教学程序化、刻板化。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文本特点、教学需要等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重组,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教材紧紧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个主题选用了四篇课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和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整组教材从导读到课文再到回顾拓展的各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乡思”这一专题来安排的,且这些内容前后都有联系、有照应。根据这一编排特点,在本单元教材处理中,我进行了有机重组:一是把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安排在《古诗词三首》教学的后面,因为《古诗词三首》中的《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思乡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之情。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也都是表达乡思的诗句,学完古诗词再让学生背诵“日积月累”的内容,这是对课文学习的有效拓展。二是把“交流平台”的教学安排在这几篇课文都学完之后,而在习作教学之前。因为教学“交流平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抒发感情的方法,即领悟表达方法。在课文都学完之后,引导学生归纳、梳理表达方法,这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基础,符合学生由读到写,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对整组教材的有机重组,便于学生有层次地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过程节奏也会更为紧凑,从而激活了语文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恰当取舍——只留清气满乾坤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课文篇幅长,教时少,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在有效的时空里,消化大篇幅的阅读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这就要体现在教者对教材的驾驭上。教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课标的学段要求等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十分冗长,写了三个小故事,每个故事又都有自己的起因、经过、结果。如果不分主次,从头道来,不仅浪费时间,也不符合学习规律。三个故事比较,第三个故事是主要的,它既体现了题意,又是全文发展的。我把它作为重点读议的内容,力争读深议透。前两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和铺垫。读议时只需抓住最能突出人物品质的章节,其他内容可留给学生自己解决,让其自学自悟。这样对教材进行“删”的处理,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又使课堂更加精炼简洁,节约了大量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补空白——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文中有些内容跳跃性强,留白处多,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难免会使学生似懂非懂,一头雾水。因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的“空白”处,发挥想象,合理地填补一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教法,可以达到开辟学生思维的另一方天地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执教《白鹅》一课。教师抓住“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品味白鹅的高傲,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写法。
师:作者用“高傲”来形容白鹅,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师:你知道作者丰子恺为什么这么喜欢白鹅吗?
生:因为这白鹅太有趣了,会看家,让人喜欢。
生:它是一位朋友在远行前送的,是友谊的象征,看到它就想起了朋友。
师: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没有学生举手)同学们有所不知啊,(教师投影出示一段资料并朗读)这篇文章写于1946年的战争时期。当时,作者一家搬到重庆郊外的荒村生活,条件艰苦,内心苦闷。作者在读书作画之余,种菜、养鹅,排遣苦闷的心情,始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作者后来回忆说:“正是这只高傲的、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死气沉沉的生活有了一点生气,使我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来欣赏丰子恺老人这两幅看似简单的画时(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我们仿佛听到了老人的心声,他在对白鹅说什么呢?
生:白鹅,我真喜欢你的高傲,有个性。
生:你陪伴我走过了那段艰苦的时光,真是感谢你!
生:每当回忆起那段日子,就特别地想念白鹅,是它在我苦闷的时候安慰我。
师:听得出来,既有喜爱之情,也有感谢、思念之意啊!
执教者: 指导老师:林世凤
教学内容
1、初步认识侧面描写。
2、初步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构思行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以及引导学生运用侧面描写进行构思写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行思维的训练。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范例出示,知写法。
1、出示夏丏尊的猫
2、你觉得这只猫漂亮吗?有多漂亮?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
3、出示丰子恺的白鹅片段
4、鹅老爷吃饭从容不迫,除了对白鹅的吃相的描述中我们有所了解,我们还从谁的表现中感受到鹅老爷的从容不迫?
5 小结:写一个事物,不直接描写,而通过描写与它相关的事物,表现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侧面描写.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熟悉的动物。
二.分析范例,明写法。
(一)以人衬物
出示课文范例一:夏丏尊的猫〉中的一段侧面描写的片断。
1、作者写猫真是美丽,不直接写猫,而是通过人们对猫的态度,让人感受猫的美。这样的方法就叫以人衬物。
出示范例二
2、写白鹅的从容不迫,作者抓住狗的偷食的不容易来写。这样的方法就叫以物衬物。
三.研读范例,悟写法。
1、猫的片段,体会从人物语言,神态,行为来写.
以人衬物,作者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体现所要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①分析片段,文中抓住人物哪方面进行描写?
②小结:以人衬物,我们可以围绕中心,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达到侧面烘托动物,表现动物的特点。
2、白鹅片段,体会描写要有对比性
①体会狗与鹅的动作的不同。
关键词:语文阅读;大胆质疑;提高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个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不知道如何质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质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到底要改革什么,我认为改革教法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改变古板、灌鸭子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近几年的钻研,在这里列举几个例子进行探讨。
一、紧扣课文题目,进行大胆质疑。题目是课文的眼睛,抓课题进行质疑,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字眼“亲人”进行质疑:文中的“亲人”具体指那些人?为什么把他们称为亲人?接着导读课文,学生可以从大体上领会“亲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是为了帮助志愿军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学完课文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审题质疑,如“朝鲜人民为什么对待中国人民志愿军胜过亲人呢?”从而启发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理会文中写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内容,使课文的中心“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伟大的友谊”得以彻底显现。正所谓“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二、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大胆质疑。文中的词句体现作者在课文中表情达意的独具匠心,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该训练学生找出句、段中的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这些字词,如果换成其它的字词,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写到“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句话中的“拉”字很明显用得妙,如果把“拉”换成“抓、拽”等好吗?通过对比,学生不难看出“拉”字不仅有“抓、拽”等词语说明爬山虎脚的力气有多大,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再如《蟋蟀的住宅》中写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中的“弹琴”这一词语用得惟妙惟肖,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休息的情景当作在享受生活的乐趣。从中看出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三、利用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进行大胆质疑。作者有时为了突出自己的写作目的,经常应用句子的重复。这并不是简单的反复,而是别有用心。如《夜莺的歌声》中开头写到那个男孩坐在河岸边上,耷拉着两条腿。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还有课文的末尾再次写到那个男孩还是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好像在等谁似的。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读这两句话诱导提问:“那个男孩到底在干什么?”通过阅读课文后就知道,他在等敌人的出现,然后把敌人带入游击队的埋伏圈,利用鸟叫声跟游击队联络,一举歼灭敌人。从而突出表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四、抓住反语,进行大胆质疑。如《白鹅》一课中就运用了反语。“白鹅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白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等,从表面上看,好像作者很讨厌白鹅,其实不然,恰恰是反语的运用得当,反衬出作者对白鹅的关爱有加,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五、利用文中的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矛盾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教学时教师更要重视矛盾的解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开头第一段写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焦急”与“耐心”这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语进行质疑,这时老师抛出一连串的问题: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耐心的等待?从而理解老奶奶因急切盼望灵车开来而焦急,因等不到灵车决不离去而耐心等待,领会老奶奶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课堂;呈现;实效
然而放眼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却发现部分老师盲目追求虚假的美丽,在课堂教学中哗众取宠,故弄玄虚,逐渐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真实,变得低效甚至无效,进而背离了课程改革的主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打造充满实效的课堂,为学生呈现语文学科别样的风景呢?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兴趣激发为抓手,引导学生走入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文学性、人文性兼美的优秀篇章,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文化瑰宝,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情感,从而乐此不疲地学习语文。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有一首古诗《鹅》。这首诗浅显易懂,贴近低年级儿童认知心理。整首诗给人展示了一幅白鹅戏水的动态画卷,极富生活情趣。教学时,我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上课伊始,我便运用多媒体播放白鹅戏水的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美丽的画面,一边听故事:很早以前,有个叫骆宾王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在池塘边玩耍,看到池塘里的水碧绿碧绿的,在蓝天碧水下有一群大白鹅在池中嬉戏,它们不时伸长脖子仿佛在引吭高歌,不时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红红的脚掌在水面上荡起了阵阵波纹。面对此情此景,七岁的骆宾王情不自禁地念出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故事之后,我再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文,边读边想象白鹅戏水的画面,教师穿插模仿大白鹅的动作,和学生在表演中朗读古诗,最后再让学生想象故事意境,进而背诵古诗。通过这样的逐层引导,不仅让学生轻松识记和理解了古诗,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这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学生也学得情趣盎然。
二、以精讲精练为突破,夯实语文基本功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课堂。特别是小学生,他们阅历浅显,理解能力偏低,教师要抓住重点,切中肯綮,因材施“讲”,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训练,通过精讲精练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1.面向重难点精讲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俨然是课堂的主宰,他们或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或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这种课堂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却并不领情,更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根本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精讲”恰好克服了这一缺陷,使师生身心得以缓解,心灵得以放飞。当然,此间需要教师在认真审视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情感。如课文《狐狸和乌鸦》中,结尾的一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如果单从字面上看,这一句中没有生字新词,但认真思考会发现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句子。句中的“叼”“一溜烟”两个词说明了狐狸动作之快,暗示了狐狸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教师在此处着墨可以让学生领悟狐狸的狡猾。再如文章中狐狸对乌鸦的三次奉迎的描写,教师可针对这些句子展开分析,让学生清楚乌鸦是如何一步步被骗的,从而克服课文的难点。抓住这些核心,犹如抓住了课文的“主线”,学生理解起课文也就变得轻松自如了。
2.紧扣课堂目标精练
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练”出来的。当然,这里的“练”绝非漫无边际的“题海战术”,更不是离题万里的“隔山放炮”,而应是贴近学生实际,紧扣课堂目标,引发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的 “精练”。同样,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们积极思维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大家七嘴八舌,纷纷发言。有的说:“乌鸦太笨了,不知道狐狸是骗它的。”有的说:“狐狸太狡猾了,尽出坏主意骗别人。”还有的说:“乌鸦喜欢听好话,结果受骗了。”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乌鸦,会怎么做?进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此引发了学生更广泛的讨论,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以优化教法为手段,突破学生思维瓶颈
一、搭建平台,让语文课堂成为主动学习的乐园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声音、图象压缩技术,教师在有限的时空内,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以形声色一体、情境交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立体形式,活生生地再现古今中外的客观生活实际,把语言文字所蕴涵的诗情画意,直观形象逼真的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非智力因素集中起来,通过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究,学会用视觉,感觉去领略、感悟、感受和体验语言文字描绘的美景,从形象感知中增强学习、参与语文实践的乐趣,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之间和教材之间、人机之间的交往,达成教学目标,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海底世界》一课,我根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和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进行整体构思,确定以多媒体技术嵌入磨合作为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和方法,采取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抓住时机、应变、生成的教学策略。上课时,关上教室的电灯,拉上窗帘,凭借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打开视屏: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学生们仿佛置身海底,随着不断变化的镜头,伴随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尽情欣赏瑰丽无比的海水、富饶的水产、美丽的贝壳、漂亮的珊瑚、笨重的海龟、形状怪异的鱼群……学生们完全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仿佛正在倾听海洋生物的窃窃私语,情不自禁地提出了一个个课文预设的问题。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在诗情画意中识字学词、领悟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伴随娓娓动听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作者对大海的情感,较好的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如《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叫声、鹅的形象以及鹅的动作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难以将这丰富的信息表达清楚,而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教学的具体步骤:(1)“曲项”:利用动画展现一只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伸曲脖子。(2)“曲项向天歌”: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白毛”:利用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白毛浮绿水”:展现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突出其“浮”的悠闲的神态。教师在此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红掌”: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作和划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一个小孩在不断向湖里那群欢叫着的鹅抛撒谷粒。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
三、搜集素材,讨论构思,提高学生的习作乐趣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可随机调用计算机提供的相关资源或到网络上寻找有用的素材,这样写作起来就不怕无“米”下锅。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在备课时预先测览网站,对网上资源进行调查、筛选,课堂上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站,以免课上学生在网上盲目的搜寻,浪费大量的时间,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自行搜寻有用素材,并进行筛选、整理。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中心合理选择素材。学生搜集好素材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初步形成文章观点和框架。构思虽然是一种个人内省的心智活动,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却可以激发彼此的思想火花,促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整合学科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主题性文本
主题性文本是指主题思想相同的文本,这类互文文本最为广泛,容易开发。1、引用主题相同的文章。单元内的课文、阅读链接和与单元对应的选读课文均互文,不同年龄段主题相同单元内的课文互为互文,不同单元主题相同的文章,互为互文。2、引用古今优美诗句升华主题。中国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很多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优美的诗文。现代诗歌自由、活泼,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受学生喜爱。3、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这是学生很容易从各类资料书上收集到的互文文本,有的是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有的是主人翁自己的经典名言,有的名言衬在单元导读下面。
二、结构性互文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有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有的按时间、空间顺序写,有的按“总―分―总”的顺序写,有的按游览顺序写等等,凡结构相同的文章均为互文。如《母鸡》和《秦兵马俑》都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我的战友》和《》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山雨》和《雷雨》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都是采用移步换景法,按照游览的顺序来记叙。
三、修辞性互文
在小学阶段,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凡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互为互文。这类互文教材里很容易找到,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找。如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比喻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四、语言性互文
中国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杨氏之子》这则文言文就是抓住姓氏“杨”和“孔”开玩笑的妙文,体现了语言表达的无限魅力。上课之前,我们先进行两个小游戏,看谁的回答最机智。第一:富人看见萧伯纳说:“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萧伯纳说:“……”(“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挨饿的原因。”)第二:女儿问妈妈:“你的头发怎么白了?”妈妈说:“都是你给气的。”女儿说:“……”(“难怪姥姥的头发全白了!”)言下之意是:“姥姥的头发全白了,原来是你给气的呀。”有了这两个小游戏,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五、意象性互文
“柳”在古代是离愁别恨的隐喻,是离别的象征,是寄寓离别之情的信物。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草”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用来表达送别、相思的主题。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王维的《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六、题材性互文
同一题材的文章互为互文,这类互文在小学教材中非常常见。如《跑进我家来的松鼠》和《松鼠》都是写松鼠,《牧场之国》和《草原》都是写草原,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都是写梅的诗文。《三只白鹅》和《白鹅》《白公鹅》都是写白鹅的文章。《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都是写送别的诗。
七、文体性互文
指同一文体的文本互为互文,在小学教材中,有几种特殊的体裁必须引入互文,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都是信,要强调信的格式;《文言文两则》《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是文言文,且整套教材仅此三篇,必须补充其它文言文;《打电话》是相声,《半截蜡烛》是剧本,它们在教材中绝无仅有,必须补充其它文本;一些综合性学习如研究报告、字谜、笑话、有趣的谐音、建议书、同学录、毕业赠言等,必须补充文本。
八、创编性文本
指师生自己创编的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范围特别广泛。如根据古诗《舟过安仁》改写的短文,为《大瀑布的葬礼》补充菲格雷特总统的发言,为《自然之道》写结尾,把《凡卡》课文中信的内容按格式写下来,续写《穷人》,仿写《山中访友》,《生命 生命》小练笔,老师写给学生的下水文,学生每个单元紧扣主题的优秀习作,师生创编的剧本、快板、三句半、童谣……
关键词:课例;寻找突破;开展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凭借课文,引导学生学语文,通过综合性的学习,从课例中寻找突破,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紧扣课文特点,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文字
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课文内容。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如,人教版丰子恺的《白鹅》中的这样一段话“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的教学。
师:读读这几句话,找一找哪个词连续出现了三次?
生:“一样”这个词语连续出现了三次。
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用词不要重复,一个文学大师是不是在这里出现了用词重复的错误?
师:去掉“一样”我们读读看,效果哪个更好?(学生比较朗读)
生1:我觉得还是加上“一样”要好一点,因为这里作者似乎在特别强调白鹅吃的是这三样东西。
生2:分成三个短句讲,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鹅下饭非这三样东西不可。
生3:鹅就是吃这三样特别简单的东西下饭,但它还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所以常常使我们发笑。
生4:这样简单的东西下饭,鹅还架子十足,还得有人在旁侍候,真是高傲的动物。……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由于教师的调拨和学生的意会之下,品出了文章中的味道,同时也领略了语言运用上的考究,也使人们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次有效的思维碰撞。
二、抓住训练时机,提升运用语文的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每一天都在增长知识,丰富积累,学习理解,也在学习如何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而抓住了训练时机,就能更好地提升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那么怎样凭借课文的教学来达到这一目的呢?
1.模仿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如,在学习《永生的眼睛》时,在理解温迪的:“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这句话时出示句式小练笔:他们听得见海浪拍击岩石的声音,看不见广阔无垠的大海;他们摸得着娇艳的花朵,却看不见他们缤纷的色彩。他们 ;他们 。那时候,他们看得见 ,看得见 。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盲人的痛苦以及他们重获光明以后的幸福、快乐,从而感受到温迪的骄傲和父亲所说的有意义。更深的理解父亲、温迪,他们一家三口为什么以捐献角膜而自豪,体会他们关爱他人的精神。
2.拓展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能增加学生语言的运用训练,化静态的语言为动态的语言。
3.升华文本,进行语言训练
在学习完《永生的眼睛》后,让学生交流体会。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并且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三、教给方法,在主动的个性化学习中积淀
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ɑ、、e3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提示下正确认读带调的3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ɑ、、e3个单韵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学习单韵母ɑ、、e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汉语拼音了,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啦!能帮助你识字、读书、学说普通话。
学念儿歌:
学习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学文化,
用它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
二、看图说话,引出ɑ。
1、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说图意:“小朋友学唱歌,ɑ—ɑ—ɑ—。”板书:ɑ
2、教学ɑ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嘴要张大,舌位下降,气从嘴中自然出来,发音时要声音响亮,可把音拖长些。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ɑ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用儿歌帮助记字形,如:“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要问她是谁,就是ɑ—ɑ—ɑ—。”“我们唱歌ɑ、ɑ、ɑ。”
三、看图说话,引出。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板书:
2、教学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张得比ɑ小些,上下嘴唇收拢成圆形,舌头向后缩,舌根向上抬起,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圆圆太阳、、。”“小嘴圆圆、、。”
四、看图说话,引出e。
1、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
说图意:“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板书:e
2、教学e的音和形。
(1)发音要领:发音时嘴角向两边咧开,嘴成扁平形,舌头的位置和发音时一样,让气从嘴里自然流出。
(2)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启发学生看图记字形。
用顺口溜帮助记忆:“白鹅水里游,e、e、e。”“白鹅倒影e、e、e。”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
2、发音练习。教师发音,指名找出卡片,领着全班同学读。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ɑ、、e的发音,它们都叫单韵母。单韵母的发音,声音响亮,嘴巴的形状是不变的。
七、书写指导。
1、看老师范写,注意笔顺。(都是一笔完成)
ɑ e
2、认识四线格,三个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3、在课堂作业本上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单韵母ɑ、、e的四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三个音?(ɑ、、e)
2、我们把ɑ、、e叫什么?(单韵母)
3、抽读卡片,重点区别、e的发音。
二、教学声调。
每个单韵母都能读出四种声调,叫“四声”。
1、认识四声符号。
第一声: - 如:ā
第二声: ˊ 如:á
第三声: ˇ 如:ǎ
第四声: ˋ 如:à
告诉学生:这四种声调就像四顶帽子,戴在韵母ɑ、、e的头上,读起来就变成四个音了。
2、ɑ四声读法(着重指导发好ɑ的四声)
(1)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以手势助发音。
ā á ǎ à
让学生听辩,体会“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齐读,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2)巩固ɑ的四声。
听音训练。教师发音,指名找出卡片,领着全班读。
按顺序读,打乱顺序挑读。
3、四声读法。在语言训练中练习。
ō公鸡喔喔啼。 ó原来是这样。
ǒ现在我懂了。 真实太奇怪!
4、e四声读法。
单韵母ē、ē、ē, 大白鹅é、é、é,
真恶心ě、ě、ě, 肚子饿è、è、è。
5、巩固ɑ、、e的四声。
6、教顺口溜:
一声高高平又平,
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下坡又上坡,
四声就像下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