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1篇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教材编者也会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关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振奋的地方,并在这个共振点处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即兴口头作文。教材的共振点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逐步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而且能够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口头作文氛围。下面笔者根据在小学的实习经历,以具体课文为例,阐述口头作文训练的方法。

例如,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3课《秋天到了》中的第二自然段这样写道:“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讲到这一段时,我发现学生异常兴奋,有的学生说:“老师,这一段我们都很熟悉,我们经常就这样看着天空,数天空中的大雁,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听到学生们纷纷同意的声音,高兴的同时我赶紧抓住他们共同的振奋点,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找找这段写大雁南飞的话语中,哪个字是相同的?”这时学生们的小眼睛都盯着这一段,有的学生说有两个“一会儿”。接着我抛出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结合平日里看到的其他小动物,也试着用‘一会儿’造一个句子?”这时,学生们特别兴奋,纷纷思考,举起他们的小手。有的学生说:“小狗特别可爱,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跑开。”有的学生说:“小金鱼很活泼,一会儿吃食,一会儿吐泡。”就这样,学生们结合平日里的观察欢快地说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太会作文,像这样根据教材中的例子,当堂即兴说出一两句话是非常有利于他们日后进行作文训练的。

又如,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12课《难忘的故乡》一文时,当我与学生们一起朗读主人公在雪地里打雪仗、摔跤、打滚儿的情景描写时,学生们有很多话要说。这些是哈尔滨地区的孩子,他们每个冬天都会看到洁白的雪花,正处于爱玩耍阶段的他们自然可以说出,也乐意说出在雪地上做的各种游戏。就此,我马上拟出半命题作文“雪地上的____”,紧接着给出提示,可以是雪地上的游戏,雪地上的欢快,雪地上的忧伤,要求在作文中具体描述出人物、地点、雪地上发生的事情及心情,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方法。学生们思考五分钟,当堂口头作文300字左右。根据学生们的口头描述,我再和其他的学生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积累作文素材,课前五分钟演讲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要让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基于此,在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并把触动心弦的地方记录在素材积累本上,以备演讲时使用。以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形式把自己的见闻口述,能够锻炼学生听、说及人际沟通的能力。

关于作文素材的积累,可以有多种渠道。比如说积累教材中的优美词句、好人好事。教师可以督促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方法和技巧记录在作文笔记本中,对于感受特别深的地方作出标记,以便应用到课前演讲中;也可以把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作文知识、获得的感受记在作文笔记本中。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爱观察的眼睛,他们普遍对生活中的事物敏感。教师应指导学生把他们观察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趣闻乐事概括成一两句话随时记录下来,在课前演讲中再进一步详细地口述。

有了一定的作文素材,就要把它们加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便是锻炼学生胆识、展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好方式。教师可以在每次演讲前给出演讲主题,可以直接把刚刚学过的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当作演讲主题。例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沙漠里的船》和《雪猴》,这个单元主要是描写小动物。教师可以把演讲的主题确定为“我爱动物”,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及日常接触到的小动物,列出一个作文提纲,在课前演讲。演讲的主题也可以由师生讨论后共同确立,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与语文作文相关的都可以成为演讲的主题。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演讲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姓氏顺序排列演讲序号。不同学段的学生,演讲的时间也应有所区别。第一学段(1~2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由于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教师可以安排4~5人进行演讲。第二学段(3~4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1~2分钟,每次安排3人。第三学段(5~6)年级,每次演讲的时间在2~3分钟左右,每次安排2人。学生们演讲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演讲人的语音、语调、语言、仪态及演讲的内容作出相应的评价。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纠错的同时尽量多鼓励、多赞扬学生,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口头作文的兴趣。

三、制订口头作文训练方案,定期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课

口头作文训练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制订具体的、系统的作文训练方案,并且按照训练方案定期开展口头作文训练课,以便遵循语文自身的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一学段(1~2年级),此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强,对作文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应主要培养学生学说普通话,运用所学词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片、微型电影等引导学生做说话练习。根据学习时间的不断推进,由浅入深地加以练习。先以说一两句话作为练习的开始,逐步扩大到三四句、一两段话的练习。可以每两周开展一次口头作文训练课,每次45分钟;也可以采用朗读精美篇章或学生自主选定题目口头作文的形式。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作描写;原因;“四式四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59-0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下册第七单元都是写人的文章,其中动作描写是凸显人物的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手法。五年级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比中年段时有了很大提高。但大量的习作中反映一个较为薄弱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为动作描写较单一、欠具体。孩子大多数只简单地写了做什么,没有写具体怎么做。不会把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动作,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内心世界。因此,笔者对如何让五年级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更精彩进行了方法的探析。

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鲜活的人物形象。老舍先生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使人物真实可感、栩栩如生。

一、巧观察,善积累

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①此外,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中也提出要“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②

进行有效的动作描写首先要引导孩子从身边出发,观察人物复杂多变、连贯的动作,重视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此处的观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带有目的性的。作为老师,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一步由几个动作完成,把一个复杂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再把几个阶段的行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例如体育运动时,孩子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腿部运动,从而体会写腿和脚的动作的词就很多。“踢、跑、跳、蹦、滑、跨、蹲、蹬、踮、溜、走、转、退。”学生在卫生值日时,观察擦玻璃、扫地等情景。例如擦玻璃时,“掸玻璃,换湿布,哈气,踮脚,抓窗柩,用手指抠,用干布擦。”从而感悟怎么做这一系列过程把事情写具体。

学生平时对生活经验与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写作“素材库”的自我建构的过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培养学生勤读课外书,多读报杂志的好习惯;做好摘录笔记,及时记录好的构思;广泛收集信息,尤其是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资料,并分析整理。

二、引导分解,使用准确的动词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人的动作是‘人的心里的钥匙。”③不同的动作体现了人的不同状态,要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令人感觉传神、传情。

“一个人从马上爬下来。”“一个人从马上跳下来。”“一个人从马上跌下来。”同样是描述一个人从马的背上下来,“爬”字体现了那个人对马的极度恐惧的心理便跃然纸上。改为“跳”就把一个勇敢的人写活了。“跌”字让人不禁联想到有可能是马的性子刚烈,那个人无法驾驭从而跌倒的情景。

此外,引导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把一个复杂行动分解成几个阶段,再把几个阶段的行动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动作,并选择恰当的动词写出来。

有学生在习作中这样描写运动员赛跑。“400米比赛开始了。小豪跑啊跑啊,一直跑在最前面。最后,他第一个跑到了终点。”此时的描写没有过程,缺少具体动作,人物的特点不够鲜明,文章显得很空洞。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每一步由几个动作完成,引导他们观察运动员的手臂、双脚、身体有什么变化,思考每个动作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400米比赛开始了,在跑道上的小豪就像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有力的双臂一前一后地摆动着,双脚越迈越快,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他的身子向前倾斜着,像要倒下似的,奋力向前迅跑。跑到终点线处,他头一抬,胸一挺,终于取得了第一名。

孩子修改后的片段使用了“飞奔、摆动、迈、倾斜、抬、挺”等一系列动词,读者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小豪跑步时有声有色的画面,进而佩服他身轻如燕,奋力拼搏的个性特点。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三、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高尔基所说:“要使艺术作品具有令人信服的教育作用,就必须使主人公们尽可能地多做事,少说话”。 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提炼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行动。

“雨杨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他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

在这个习作片段,学生使用了“拿、蹲、搓、叠、按、移、弓、低”等一系列东西,抓住雨杨的一举一动去反映他爱劳动,做事情认真负责的个性特点。从而令读者从心底里佩服他这种做事情的态度。

四、巧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巧用比喻、夸张等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加突出,更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日常观察到的动作,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到习作用去。

“‘砰’的一声枪响,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又像一只饥饿的猎豹一样向前狂奔。”“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身子瞬间腾空而起,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落入沙坑,双腿弯曲,双脚深深嵌进沙地。”描写跑步、跳远的句子都巧用了比喻的修辞,让人对速度飞快的运动健将印象深刻和跳远时选手腾空飞跃的情景历历在目。

注释:①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08)。②于永正《于永正与五重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0)。③陆恕、刘济远《学作文“小问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1)

参考文献:

[1] 郝文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J]. 教育研究. 2009(01)

[2] 肖春远.感悟新课程――试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观[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04)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3篇

特邀撰稿教师: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 陈茜苑

要求: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传统佳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节日承载着悠长的民族文化,各自有着鲜明、独特的节日风俗。选择一个自己最喜爱的节日,写出你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可以选择一两个难忘的活动或场景写具体。

快乐导航:

动笔前,可以针对某一个传统节日搜集相关的资料,回忆和梳理该节日的来源、习俗、含义等信息。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自己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一两个活动或场景,把它们写具体。切忌照搬资料上的大话、空话,要多用“孩子的语言”来写,写出童趣,写出生活气息,写出真情实感。

一个男生的女儿节

上海市普陀区回民小学五年级 皮芝政

我国农历三月三日,是民间传统的踏青插柳、游园歌会的日子,古时候叫上巳节,也被称为中国的女儿节。2014年阳历四月的第三天,学校第一次把女儿节带进了校园,在少先队活动课上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女儿节活动。那可是我这个男生过的第一个女儿节!

在美妙的歌声中,合唱队队员们头戴花环、手拿柳枝闪亮登场,一首《铃兰》唱出了对春天的向往,对大自然的赞美。女孩们身穿古色古香的汉服,围绕一盆清水翩翩起舞,蘸水祓禊,还要双手捧着美丽的桃花,真诚地许愿,接受老师们的点额。只见班主任过老师把粉红色的胭脂点到了女孩的眉心上,女生们低头许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次“时空穿越”。这样的仪式有什么含义呢?后来我上网查阅了资料。原来,祓禊是古代上巳节为除灾求福而举行的仪式,在眉心画“吉祥点”也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是长辈对小辈的一种祝福。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女儿节上热闹欢腾的民族游戏:踩高跷、抛绣球、打陀螺、跳房子、跳皮筋……我们和女生组队,分成两组比赛拔河。比赛开始前,队员们都很紧张,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面小鼓,一直在“咚咚咚”地敲着。拔河比赛开始了,有的队员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有的像大力士一样,双手把绳子拽得笔直笔直,身体一刻也不放松;还有的一边使劲拉一边扯着嗓门喊:“加油!加油!”经过三轮比赛后,我们这一组获胜了。原来女生的力气也不小,真是团结力量大!

我非常喜欢女儿节!过女儿节的意义在于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同伴之间的友情。尽管我是一个男生,但这个节日却让我难以忘怀。

指导老师 陈茜苑

句子加油站:

1.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老舍《二马》)

2.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幅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郑振铎《鸟》)

词语加油站:

多姿多彩 古色古香

翩翩起舞 热闹欢腾

难以忘怀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语文课堂;融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59-01

“法”是统治阶级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条例,但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法则成了规范公民责任和义务的条例,同时它还引导人向善。我们要想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必须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那么如何让每一个人知法、守法、懂法呢?答案就是教育。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

作为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立足教材,探寻法制教育的“点”

教材中编排的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总能捕捉到教材中法制教育渗透的点,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使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合。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法制意识,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如在教学《鲸》时把收集到鲸的相关知识告诉学生。等他们听完我的介绍后,我乘机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七条:国家对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防止其灭绝。禁止捕杀、伤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第三十一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样,同学们既了解鲸的相关知识,又学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中,它讲述了洛杉矶地震后,一位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场所,学校已经变成了废墟。他在上面不停挖掘,经过38小时的寻找,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及其它孩子的感人故事。这篇文章使我们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会使人坚强和勇敢;亲情的力量,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强烈的欲望。这时,我们及时地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济演练,提高公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能力。

此外,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能够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泉水》、《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当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就可渗透《环境保护法》,引发学生对人类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从而导致环境恶化的思考,并结合《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样一来,既可使课文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也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常识,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联系生活,习作渗透

写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我在让学生写作时首先会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进行展开。因为现实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融入相应的法律知识,既可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在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有的学生就写了自己因做错了一件事而难忘,在作文讲评时我就把这类作文拿出来点评时穿插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尽管犯的错误没有违犯法律,但是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学生对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以便给学生打打“预防针”。

此外,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抄袭现象,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知道:作文本身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如果剽窃了他人的作品,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有可能受到的法律追究。

三、开展语文活动延伸法制教育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5篇

小学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的补充,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做学生课外阅读的引领者。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现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做法。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老夫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着重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当孩子热衷于阅读而乐此不疲的时候,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关于阅读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好书的指引。小学生开始接触课外书大都是随意的,一旦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对阅读产生兴趣。所以,好书的指引尤为重要。什么是好书?对于刚刚开始接触阅读的孩子,我认为只要是健康的,孩子喜欢的书就是好书。孩子所阅读的第一本书,最好能让孩子发出笑声,乐在其中。低年级可从绘本入手,如《爱心树》《好饿的狼和猪的小镇》等图文并茂的图书能给孩子带来愉悦。中年级可以尝试读通俗易懂的经典短篇小说,如《窗边的小豆豆》《夏络的网》等,高年级可以阅读稍复杂的作品了,例如《三国演义》《鲁宾逊漂流记》等。一本好书的指引,能让孩子情不自禁地走进阅读世界。

2.老师的导读。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尽管极力地向孩子们推荐某些好书,但总有部分孩子对阅读还是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曾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时,老师的导读显得非常重要。导读时注意不要把书中内容讲得太明白,要保持神秘感,激发好奇心,留下悬念。一次引人入胜的导读,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阅读。记得前几年我接了一个三年级教学班,当时大部分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为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从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名著《夏洛的网》进行导读,引导学生读了故事开头的片段,激发他们思考:“你们知道主人公威伯尔后来有没有被杀了呢?”“夏洛为了救好朋友威尔伯都想了哪些办法?”接着出示书中的目录。学生一下子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住,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课后便迫不及待向地向我追问关于此书的事故情节。我见时机成熟,便在班里展开了《夏洛的网》一系列阅读活动。

3.为孩子读精彩片段。除了导读以外,给孩子选读精彩片段也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为了向学生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我从此中选取了其中极具趣味的精彩片段“试胆量”一节,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孩子们个个听得入了神,边听边发出阵阵笑声,书中主人公小豆豆那天真可爱的形象迅速在他们心中生了根。我抓住契机,鼓励他们阅读此书。此外,我还经常利用阅读课给孩子读有趣的绘本,或读一些意味深长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对阅读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二、阅读书目的选择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可见,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有多么重要。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博览群书,但事实证明,并非所有的书籍都能开卷有益。时下,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参差不齐,一些低趣味的读物在华丽的包装下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不谙世事的小学生长期在这样的“快餐”下长大,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关于书目的选择,我主要从以几方面加以引导:

1.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每学段的教材里都有推荐相应的系列丛书,那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向学生推荐书目。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为童话,教学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在教学完五年级课文《最后一头战象》后,推荐学生阅读小说《最后一头战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又如在教学完六年级《鲁宾逊河流记》一课后,可向学生推荐名著《鲁宾逊河流记》。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更有利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2.从阅读经典到博览群书。如果说不知道怎样为孩子选择书,那就请从选择经典开始吧!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呢?经典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经过长期的沉淀与考验的。一本家喻户晓、渗透到一个民族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书,它一定是好书。经典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营养大餐,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当孩子在阅读经典中积累了阅读经验后,可鼓劲他们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包括各类与时俱进的报纸、杂志等,不必只拘泥于经典,这样才真正做到博览群书。

3.从尊重兴趣到有的放矢。不少家长对阅读的理解比较片面,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为孩子选书时存在许多误区。他们认为阅读仅仅就是为提高写作水平服务,于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或辅导书。如此一来,孩子不但不喜欢阅读,还会严生厌倦情绪。假如没有了兴趣作为内在动力,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是健康的,孩子乐意去读的书,都不应该反对。当然,我们要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推荐他们读名著,读经典,读好书,既要培养孩子广泛的阅读兴趣,不能让孩子任意发展,杜绝片面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氛围的营造

1.建立班级图书角。作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班级读书氛围对学生的影响甚为深远。建立班级图书角是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举措。可举办捐书活动,发动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籍放入图书角供大家分享。图书角的建立能让孩子随时随地能拿到图书翻阅,让教室成为孩子阅读的乐园。

2.每天定时阅读。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德国曼恩”。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更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我校每天设有15分钟午间阅读时间,并要求学生在家里每天睡前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建立《阅读伴我成长》记录册,用于家长配合督促。长期坚持午间、晚间阅读,积少成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促进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比知识的获得更加有意义。

3.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于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例如阅读分享会、故事会、读后感评比活动、读书卡制作、好书推荐会等,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良好的阅读氛围。我在实践过程中,重点搞好以下两项活动:

(1)同读一本书。在人的成长中,同伴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同学之间因同读一本书而相互影响着,班级阅读氛围也将会更加浓厚。教师可以在活动前进行导读,然后再让学生独立阅读。例如我在前文提及的关于《夏洛的网》导读课,等孩子们对此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之后,再布置全班同学同读这本书。很快地,书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课间交流的话题。又如我在五年级教学完《草船借箭》之后,给学生推荐中国名著《三国演义》,孩子们热情高涨,教室里顿时引起新一轮“三国”热潮,孩子们一个个成为了“三国迷”。

(2)阅读分享会。我经常举行阅读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近期读的书以及读书带来的快乐。例如我在推荐了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后,会定期跟踪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在他们读完了整本书之后,举办以此“三国”为主题的分享会,提供平台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三国”中的故事和人物。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还用表演、朗读、歇后语、猜人物等环节来分享自己的快乐。阅读分享会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阅读乐趣,让孩子更热情地投入到阅读中来。

4.定时走进图书馆。图书馆是孩子阅读的好场所,有丰富的阅读资源,各式各样的书籍应有尽有,且都经过专业的挑选和审核,可放心让孩子借阅。以广州为例,少儿图书馆已经变成多功能的包罗万象的文化教育中心,各类有益于身心的书籍会让孩子视野更开阔。大量有趣与新奇的阅读体验,会让小读者流连忘返。老师要引导家长周末带孩子到图书馆读书,感受阅读氛围。

四、阅读的形式与方法

1.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一种互动性的交流,能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情感。特别是在孩子阅读的早期,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亲子阅读形式是多样的,可以由家长读给孩子听,然后由孩子复述故事。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齐读故事,读完之后相互讨论书中内容。例如绘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中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边读边思考,让他们猜一猜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然后一起在书中找答案。家长要不断多变换阅读的形式,让孩子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编一编,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2.大声朗读。有研究表明,大声为孩子朗读对孩子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在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刺激大脑,久而久之,语言能力会提到很大的提高。经常为孩子朗读能让孩子说话变得越来越有条理。老师和家长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当的书目来为孩子进行朗读。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为全班孩子大声朗读《爱的教育》,每当我朗读的时候,也是学生最享受、最安静的时候,师生之间在朗读中融为一体。每朗读完一个小故事之后,我会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分享交流,让孩子感受着爱的熏陶。

3.独立阅读。独立阅读是学生最常用的一种阅读形式,孩子大部分阅读都是在独立中完成的。低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之后进行独立阅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他们在独立阅读时要边读边想,读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中、高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时可摘录优美的句子,可边读边作批注,还可以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第6篇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下册起,课文依照一定的主题组织单元。《莫高窟》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与《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共同构成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各地”。

(一)关于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呜沙山东麓。莫高窟上下最多有五层,南北长约1680米,高50米。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相传一位法名乐樽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有壁画和雕塑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如果将莫高窟的壁画展开排列起来,长度可达30千米,仿佛一座巨大的“墙壁上的图书馆”。二十世纪初,在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公元4~11世纪的经卷、文书、文物等6万多件,世称“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但是,因为清王朝的衰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莫高窟有上万件难已估价的珍贵文物被外国人掠走,现在它们静静地躺在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

莫高窟实在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

(二)关于《莫高窟》

课文《莫高窟》用515个文字(含标点)极其简洁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记录着民族耻辱的藏经洞,展现出这一艺术宝库独特的魅力,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脉络分明,结构清晰。从全篇看,作者先总体介绍莫高窟,接着选取莫高窟保存完好的彩塑、壁画,以及收藏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分述其艺术和历史,最后总结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它的概貌。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再现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和令人痛心的历史,唤起学生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总结全文,总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的构段很有特色。从整篇来看,课文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叙述。就每一个自然段而言,同样也是运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如课文第2自然段,首先点明莫高窟保存了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接着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具体描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然后细写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最后用“栩栩如生”和“啧啧赞叹”来赞美莫高窟精湛的艺术。再如第3自然段。它同样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从总体上介绍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再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来描写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然后集中描写壁画中的典型代表“飞天”,展现敦煌的壁画艺术;最后总结:看着这些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课文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人身临其境,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如:“敦煌莫高窟是西北的一颗明珠。”开篇定性,将莫高窟比作西北的明珠,自然地唤起读者阅读的欲望。再如:“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一连用上五个排比句式,描绘了飞天多姿的形态,铿锵有力,余音绕梁。二是课文运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旬,将上下文有机联结起来。最为典型的是“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承接上文的彩塑,引出下文的壁画,使得课文由彩塑自然过渡到壁画部分。三是整篇课文语言简洁、精炼。课文多处运用了四字词语,如描绘彩塑就用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它们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彩塑的特点,而且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味。再如对于记录着中国人民耻辱的藏经洞,关于这一段的历史,作者仅用了这样的25个字,“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就对文物流失的原因和结果作了客观的描述,字字含痛,言简意赅!

关于文本的理解,要抓住两个关键词:艺术,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让学生感受敦煌艺术的辉煌;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品读,走进藏经洞,感受敦煌莫高窟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其艺术与历史的咏叹中穿行,并在这种咏叹中拨动学生心中那似乎沉睡已久的爱国情弦,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构想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有人说,老师是点灯的人!而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点亮的是文本语言的灯,用语言之灯照亮故事的情节,照亮人物的形象!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凭借语言,感悟内容。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为:抓住“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一句,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彩塑和壁画,感悟敦煌艺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藏经洞,感悟敦煌历史,感受清王朝的腐败,激发学生为国努力的情感。指导学生利用本篇课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完成课后作业题。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断崖绝壁、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漫天遨游、腐败无能”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品味,让学生穿行在“莫高窟的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中”,从而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至4自然段。

4、学着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扣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永远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就是教学中让学生触摸语言,在语言的涵泳中感受文本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方案

(一)从单元入手,揭示课题,概括了解莫高窟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今天,我们再到祖国西北甘肃敦煌走一走,去看看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板书课题:莫高窟

关于莫高窟,课文这样介绍(出示最后一段):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齐读。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彩塑和壁画。

(二)走进彩塑和壁画。感受其为“举世闻名的艺术

宝库”,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走进彩塑。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彩塑和壁画?(第2、3自然段)

②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③学习“彩塑”部分。

A、品读四字词语,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

什么是“精妙绝伦”?(精致巧妙达到了没有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自由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

“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两千多尊彩塑,每一尊都有独特的个性,每一尊都有独特的神态,如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神态安详的卧佛,这样的精致巧妙真是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这是直接描写彩塑非常巧妙,非常逼真,这是直接描写;“啧啧赞叹”,用游人的赞叹,从侧面说明莫高窟的彩塑的精妙绝伦,这是间接描写。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关注表达方法,感悟写作特色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本段的结构上,看看作者为了让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是怎么介绍的呢?先来看看每句写了什么。

第一句:介绍莫高窟保存有两千多尊彩塑。

第二句:概括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第三句:具体介绍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面的描写)。

第四句:介绍一尊卧佛彩塑的特点(点的描写)。

第五句:惟妙惟肖的壁画赢得游人啧啧赞叹(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这五句话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作者描写的顺序:先总体介绍莫高窟壁画的数量和特点――接着具体介绍莫高窟的壁画(面的描写,点的描写,点面结合)――最后总结,彩塑惟妙惟肖,赢得游人的啧啧赞叹。从这样的描写中,总结出作者的表达方式:总分总。而这样的表达,是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运用的,我们可以以此为范例,学习作者这种“总分总”的表达方法。

2、走进壁画。

①仍以过渡句导入: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②介绍过渡句的作用并引出下半句:从“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读出了壁画的什么特点?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说明敦煌壁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到底有多大的规模呢?若把这些壁画排列起来,有30多千米长。从十六国经隋唐到宋元,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流派,构建了一条富丽华艳的画廊,因而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我们来看一段当年季羡林先生参观敦煌的感受:

洞子共有四百多个,大的大到像一座宫殿,小的小到像一个佛龛。几乎每一个小册子里都画着千佛的像。洞子不论大小,墙壁不论宽窄,无不满满地画上了壁画。艺术家决不吝惜自己的光阴和生命,把墙壁上的每一点空间,每一寸空隙,都填得满满的,多小的地方,他们也决不放过。

――季羡林《在敦煌》

“宏伟瑰丽”这里指壁画宏大雄伟,珍奇美丽。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作一些批注。

结合学生的圈画、批注,讨论: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洞窟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富丽多彩的图画世界。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楼台亭阁、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使这些神秘的洞里出现了一派佛国风光。有的洞窟则使我们看到人们打猎、织布、建造房屋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世间的画面。有一幅胡商遇盗图,生动地反映了中外交往的情景。492个洞窟,展现的人物是那样繁多,场面是那样富丽,色彩是那么鲜艳,它不仅是世界佛教的宝库,也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最好资料。让我们由衷地对这些艺术家表示敬意。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敦煌飞天是古老而美丽的神话,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师补充资料:飞天是佛教中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化身。天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天乐神负责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端。他们原是一对夫妻,后合为一体,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变为飞天。敦煌飞天没有翅膀和羽毛,借助云彩却不依靠云彩,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千变万化。

在课文中作者一连用了5个整齐的排比句式,介绍了飞天的千姿百态:采摘鲜花的飞天,轻拨银弦的飞天,白天而降的飞天,漫天邀游的飞天,翩翩起舞的飞天,他们的多姿多彩,通过这一组排比句,通过这一连串的四字词语已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一部分。

齐读(总结):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心

关于赫赫有名的藏经洞,作者仅用99个字作了一番简洁的介绍。自由读这一段话,哪些词刺痛了我们的心?“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这里的“曾”让我们看到了昔日的敦煌艺术,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可如今,留给我们的却是“它们默默地留在了十几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博物馆中”,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悲哀。

“仅存的部分经卷……”这里的“仅”让我们读出许多的无奈与酸涩。

师补充相关的资料: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经卷、文物九千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六千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件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精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如今的藏经洞旁,有一个陈列馆,陈列其中的展品都是临摹品,真品全部流落到了国外,而且样样都是精品,价值极高。

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黑咕隆咚的小洞,那个被王道士发现的暗门仍打开着,里面什么也没有,使人难以相信,在这个简陋的洞穴中,曾经存在过那么丰富的文化矿藏,使人难以判断,这个简陋的洞穴是民族的荣耀还是耻辱。

(四)总结全文,学习编写段落提纲

1、填空,总结全文。

课文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敦煌莫高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____________,展示出莫高窟的辉煌的艺术和悠久的历史,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分段,概括段意,编写段落提纲。

根据上面的填空练习,提问: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3~5自然段)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3段,并概括每段段意:

第一段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本段用3个自然段讲了3层意思:一是莫高窟保存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二是莫高窟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三是藏经洞有六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但大量的文物已被帝国主义掠走。)

第三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将各段的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段落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