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同义词词典

同义词词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同义词词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电子词典编纂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062-03

一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常见释义方法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一共收录了2,000多个形容词。参考《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从中选择了如下127个高频单音节形容词作为考察对象:

从总体上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采用的释义体系是按意义的引申脉络安排义项,即第一个义项为本义,其余为引申义。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本义是词的起始义项。然而,该义项并没有废弃,而是处于经常的使用之中。

对上述127个形容词的释义项进行考察,发现一种常见的释义方式是:同义词、反义词加特征。此处,同义词和反义词也是高频形容词。而特征指的是释义项和被释义项共同的语境限制语(一般通过圆括号引入),其作用是解释两个词语在哪些方面相同或者相异。例如,“大”的一个义项为:(在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年龄、力量、程度、重要性方面)超过通常的情况或特定的比较对象(跟‘小’相对)。其中,“小”是“大”的反义词,而“面积”、“体积”等是其特征。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1)在127个形容词中,有69个形容词的本义中既有同义词或反义词,也有特征;

2)31个形容词的本义中只有同义词或反义词,而7个形容词的义项中只有特征;

3)在20个形容词的本义中,既没有出现同义词、反义词,也没有出现特征。

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部分形容词的引申义中采用了同义词或反义词加特征的释义方法:或本身作为同义词或反义词在其他高频形容词的释义项中出现。二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的建构

在认知科学的研究中,“特征,值”结构(attribute-valuesystem,简称AVS)是一种常见的表征形容词语义的理论框架:名词概念分解为一组特征(attributes),形容词则处理为特征的值(values)。以smith的选择性修饰模型为例(如图1):

在此图中,最上层为“苹果”这个简单概念。中间层为该概念所具有的一些特征——“颜色”、“形状”和“质感”等等。最下层为特征的值。例如,“形状”可以进一步分为“圆的”、“方的”、“圆柱形的”。

基于AVS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建立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概念语义模型。在图2中,形容词及其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处理为特征的值。

其中,E为实体,表征名词概念;A1、A2表征不同的特征;v2和v1、v3分别是形容词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与以往的一些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相比(例如Blutner的联结主义选择性修饰模型),该模型的一个创新点是一个值可以与多个特征相联结,从而有效地表征了形容词本身的多义性。

三 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的自动抽取

对于一个具体的形容词而言,其同义词、反义词和特征是不完全相同的。由于手工建立每个形容词的概念语义模型费时费力,有必要考虑采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技术进行自动抽取。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模板抽取的方法,从机读词典中自动地抽取形容词的概念语义模型。基本步骤如图3所示:

形容词的概念特征需要从释义项中提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本文采用了上海交大计算机系计算语言学实验室开发的切分标注系统SEGPOS,对释义项进行了分词处理。同时,进行了初步的句法分析:采用浅层句法分析的方法,从释义项中抽取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句法成分。

以127个高频形容词作为训练集,对一部分词条的释义进行了标注,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些抽取模板。与此同时,手工从中抽取概念特征或属性,以之作为机器自动获取的样例(见表1)。

然后,将所抽取的模板用于概念特征的自动抽取。基本思路是:主要采用定义形式自动机的方法,对人工标注完成的形容词训练集进行分析。抽取的模板被看做是由项所组成的有序序列,每个项对应于一个词或者词组。

以模板“形容……一样”为例,可以根据它的特点概括为一个模式:

P=prep+(noun|attr|adj.attr)+adv

用有限自动机的方式可以表示为:

将这个自动机转换成如下正则表达式,机器就可以进行分析并进行模板的自动抽取:

Pattern=prep(adj|n)’adv

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特征抽取的时候,采用模式匹配法的准确率高达93.12%,优于词频分析法和最大公共子串分析法。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开展形容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自动抽取。常见的同义词模板有“……而……”,反义词模板有“跟……相对”、“不……”等等。采用这些模板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率。

四 在对外汉语电子词典编纂中的应用

1 外向型学习词典的释义结构

从词典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外向型学习词典的释义结构。与传统的文本内向词典相比,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能够清晰地区分同义词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辨义能力。两词相同,是由于联结了相同的特征和值,不同之处在于联结了其他的特征或值;

(2)能够简便地区分词典中收录的形名组合是词组还是复合词,从而提高学生的搭配能力。如果某个实体(表征了名词)可以与不同的值(表征了形容词)相联结,形名结构一般为词组,否则很可能是复合词;

(3)提供了词汇查询和概念查询两种途径。通过特征,可以同时查到相关的形容词和名词。学生在书面表达中需要采用形名结构的时候,可以在一组相关的同义词中挑选出合适的形容词;

(4)通过进一步调整语义模型中的特征、值的数量以及出现次序,就能够调整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2 双语学习词典的释义结构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概念语义模型是对英语中选择性修饰模型、联结主义选择性修饰模型等AVS语义模型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也能够反过来表征英语中的形容词概念语义。

《牛津英汉双解实用词典》(A.s.Homby)是一本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词典。通过不完全统计分析,发现其形容词的释义方式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高度相似。例如:

big adj.1 large,n size,extentorintensity…

red adj.2(a)of the very darkest colour,like coal 0r soot;opposite ofwhite,

在“big"的释义中,“large”是其同义词,而“size”、“extent”和“intensi够”是其特征。而“red”的反义词为“white”,特征为“colour”。

因此,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概念语义模型可以进行泛化,进一步表征英语形容词的释义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清晰地揭示英、汉两个同义形容词在所联结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特征等方面的细微差异。

五 结束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所使用的一些词典大多为内向词典,主要用于本族语者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改编为学习词典,尤其是双语学习词典,才能更好地满足外国学习者需要。随着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转换为相应的电子词典。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词汇学 同义词 词性 关系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Synonyms and Speech

ZHANG Chi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vocabulary learn synonyms and part of speech issue, outlining the perspective from which lasted from the 1950s to the research aspect of the present century scholars on this issue with the parties, the impact on the ways and means of synonyms discrimination.

Key words lexicology; synonyms; speech; relationship

汉语词汇学中,同义词的研究是重要方面之一。同义词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同义词辨析的问题,学术界普遍认同的同义词辨析方法是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在语用层面上,有些学者把词性的不同作为辨析同义词的方法。词性不同的词是否能被称作同义词呢?定义的依据是什么?现代有关研究倾向于哪种观点?本文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简单总结和阐述汉语同义词于词性的关系研究的有关问题,并对汉语同义词于词性关系研究现状做简单总结。

1 “同义词与词性的关系”的提出

最早研究“同义词与词性的关系”这一问题是在1956年初,周荐、杨世铁把1950年到1966年这一时期称为汉语词汇学的创建期,“这个时期同义词研究的发展,主要受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的影响。在这次会议上,人们提出了词汇规范的问题,而且认为语言中存在着的大量同义词是词汇规范的主要内容。”

此后,同义词与词性的关系研究就作为同义词研究的一方面开始热烈起来。最早提出同义词的词汇意义和词性关系的学者是周祖谟。周祖谟在《汉语词汇讲话》中说:“不同词类的词虽然意义相似,可是未必就属于同义词。”(《语文学习》1956年2期)但在2006年出版的《汉语词汇讲话》中,周老在第三讲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第二部分――同义词的性质和作用中,这句话并没有出现,他在论述辨别同义词的方法中,提出了从(一)词义的区别:(二)风格色彩上的区别;(三)用法上的区别三方面着眼,并未涉及到不同词类的词属不属于同义词的问题,也没有从词性不同的角度来辨析同义词。

原来,周老原先在《语文学习》1956年2期中举了一个例子“光辉”和“辉煌”,把这组词性不同的词当作同义词看待,这就与他的观点相悖;后来,张世禄就援引了这对词例,觉得“不同词类的词,只要意义相似,也就可以属于同义词,因为‘词汇上的意义的分析和语法上的区分词类并不是一回事’”。(《语文学习》1956年7期)周祖谟同意了张世禄的观点,把原先的主张从《汉语词汇讲话》一书中删掉了。

2 “同义词是否要做到词性一致”的争论

在18世纪50年代下半叶,对同义词是否要做到词性一致这一问题出现了两种声音。赞成词性一致的有高庆赐、贡仁年、刘冠群和洪梦湘;赞同同义词不用做到词性一致的有陈炳超。陈炳超认为“同义词的‘同’是意义上的相同,而不是语法上的相同。在确定同义词组的时候,附加上语法的条件,这不但会把语法范畴与词汇范畴混同起来,而且会把许多词性不同、意义相同相近的词排斥在同义词的范围之外”。进入60年代后,学者们对于同义词的研究逐渐从争论同义词是否要做到词性一致变为确定同意单位的形式标准上了。虽然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对同义词词性是否可以不同的争论不是很深入,但是对今后词汇学研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是时期,没有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但结束后,该问题又被重新提起,自然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主张同义词可以词性不一致,支持此观点的学者有蔚群、濮侃、谢文庆、贾启明,蔚群、濮侃在《同义词及其辨析法》中以“勇气”和“勇敢”、“充满”和“充分”为例,说明同义词可有词性和句法功能上不一致的类别;贾启明更是在《同义词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区别》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2期)提出:“同义词在句法功能方面的区别,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词性根本不同、词的兼性不同和词性相同但句法功能不尽相同。”

到了80年代末,梅立崇先生开始发表有关文章又重新提起此问题,周荐先生此后针对对梅立崇的观点提出反驳,产生争议不断。梅立崇首先引用吕叔湘先生的观点,进一步阐述词义在同义词中的重要参考价值,并以“吝啬”和“吝惜”、“及时”和“即时”、“部分”和“局部”这几组词性不同的同义词为例,证明词义的相同才是判断同义词的依据,不用看语法上是否属于同一词类。然后,他又在《同义词词典编纂散论》中写道:“同义词词典收录的同义词词组绝大部分是词性一致的”,然而少数词性不一致的同义词,大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副词这三类词之间产生的。随后,又在《从模糊理论看汉语同义词的同义关系与词性》一文中对上述三类词产生的同义词词组的原因用模糊理论来解释(主要引自美国模糊理论学者扎德的《模糊集》)。又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绝对与相对思想作例,来证明同义词词性是否一致这种问题属于模糊现象,最好不要做“非此即彼”的刚性处理。然后以具体实例来分别说明三类同义词词组之间的模糊性。最后总结,动、形、副这三类词在区分时由于各种观点不一,很难做到完全同一,所以要根据模糊理论“柔性”处理。

梅先生虽然在此问题中运用新的理论证明,但是模糊理论来解释把语言学问题上升到哲学问题,领域发生改变,是否运用的恰当?把此前学术界多数认可的同义词词性必须一致的观点,对此周荐先生针对梅先生的新观点在1994年、1996年分别写下《同义词语聚合是否须语法属性一致》和《同义词语聚合应否语法属性一致》来反驳。由于本文上部分引用了周荐和杨世铁合著的《汉语词汇百年史》,而周荐先生的两篇文章论点与支持同义词词性必须一致的前辈们观点一致,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之后,符淮青在1999年的中国语言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中也提到了同义词词性是否能不同的问题。首先,他以周祖谟和张世禄在论文中讨论过的一组同义词――“光辉”和“辉煌”为例,并从运用“替换”试验的方法组合中词的语义范畴变化的角度具体举例说明两者有怎样的异同。

“光辉”带定语充当中心语组成的结构可充当主宾语,这时“光辉”不能换为“辉煌”,如“太阳的光辉照耀大地”;“辉煌”可充当谓语,如“灯火辉煌”,不能换为“光辉”;“光辉”、“辉煌”做定语时,说“辉煌的成果”和“光辉的成果”均可,但只能说“辉煌的灯火”,不可以换成“光辉的灯火”。而且还可以说“很辉煌的成果”、“非常辉煌的成果”,但不可以说“很光辉的成果”“非常光辉的成果”。这时为什么呢?符淮青这样解释道,“‘光辉’是一个名词,其词位义属体词性语义范畴,当它充当定语而修饰‘战果’、‘成就’时,其具体所指发生了变化,义为‘光明灿烂(的)’,属表性状的语义范畴。这样,它同“辉煌”在这里具体所指相同,而在“辉煌的灯火”这样的组合中不能生出这种变化”。因此,符淮青认为“光辉”是名词,《现代汉语》为它立的②义(光明,灿烂:光辉前程),仅仅是它在一中组合中发生的变异而已。其后,他又举了“红”和“红色”一组词,用同样的方法解释了不同词性的词,在一定组合中可因语义范畴对立消失而同义。

另一派是主张同义词语必须词性相同。主张的学者有常敬宇、孙汝建、刑向东、葛本仪、刘叔新等等。邢向东从语义场的角度谈了对此问题的认识;葛本仪从词语的类聚情况谈了认识。但是刘叔新在此问题上,指出了词性不同的词不能有同义关系的根本原因,他在1983年发表的《同义词词典怎样处理词性》(《辞书研究》1983年3期)一文,用孙常叙用过的“含义”这一术语概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总结起来就是词的同义关系和语法看似一个是词汇的或语汇语义的问题,一个是语法的问题,但是语法是以词汇为基础,又支配词汇,词性正是语法借以影响词的意义进而渗入词汇的一种因素。

参考文献

[1] 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6(3):106-109.

[2]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料库工具 辨析近义词 allow permit 差异性

一、引言

英语的词汇量极其庞大,其中同义词、近义词占很大的比例,是语言学习的难点。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多依赖于直觉经验,采用内省的定性方法对同义词的词目意义进行分析,或通过对同义词的词形、词义、结构或用法等方面的比较来进行辨析。然而,一般的语言学习者在实际运用中似乎仍然难得要领。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通过语料库检索程序来研究同义词的差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同义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BNC语料库进行检索,以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的一对在字面上都表示“允许”的近义词allow和permit为例,来说明语料库工具对于辨析近义词的重要作用。

二、语料及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动词allow和permit(两个词的词典释义均为“得到、获得”)两个近义词为例,研究近义词在本族语语料库中的使用特征。所用的本族语语料库是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简称BNC)。该语料库的总词容约1亿。包括9千万词的书面语文本和1千万词的口语文本,收集的语料来自英国1960―1993年的英语出版物,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本文使用的检索工具是Sketch Engine(SkE)软件――词汇特性描述系统。Sketch Engine代表了新一代语料库检索程序,它具有对词语常用搭配和习惯用法的归纳概括功能,还具有将同义词的常用搭配和习惯用法进行对比的功能。这些功能为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例证。使用窗口顶部的检索工具Concordance,还可以观察索引行,在具体的语境中观察、分析和概括分别与allow和permit共现的搭配词、语法范畴及其常常实现的意义与功能等。

三、基于语料库的allow和permit的用法对比分析

1.类联接模式

类联接(Colligation)是词语搭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由和词的使用直接相关的语法范畴(主要指词类)或语法词(即功能词,特别是介词)建立起来的语法模式”。人们常说的N+V、V+N、N+N等都是类联接。下面考察allow和permit在BNC语料库中的类联接模式。使用Sketch Engine中的“差异速描”(Sketch-Diff)功能,设置相应的参数(如共同语法关系项的最大数为10,唯一语法关系为12),可以得到allow和permit这两个词的“共同模式”(common patterns)和“唯一模式”(only patterns)的具体描述。观察两个词的“唯一模式”描述可以看出,在BNC语料库中,allow和permit分别存在12和6类语法关系和主要主语搭配词、宾语搭配词及副词修饰语等。为便于对比,我们把这些语法关系归纳成4种类联接,制成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就类联接所占百分比和显著值而言,同义词allow和permit在类联接“V n”、“n V”、“V adv”中的使用情况比较相似,且多数情况下(分别占54.43%、68.33%)被用于类联接“V n”中,即后跟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但在类联接“V pronoun”中,存在较大差异。allow在类联接“V pronoun”中主语搭配词所占百分比和显著值均高于permit,这说明allow和其主语搭配词在横向句法结构中的关系比permit更密切。

从allow和permit与做宾语的代名词搭配对比可以看到,allow的搭配形式呈现多样性,可与各种不同的代词构成搭配表示“允许、许可”;能与allow和permit搭配使用的代名词词较有us,one,him和them。有些词搭配具有“唯一性”,比如me,her只能与allow搭配,即便是可以跟allow和permit两个词都构成搭配的介词,搭配显著值仍存在较大差异。例如,it与allow的搭配显著值为5.74,与permit的只有1.76。可见,在与代名词的搭配上,allow比permit具有更强的搭配力。

2.搭配词使用情况

根据Sinclair在语料库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定义,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词在文本中短距内的共现”。与动词allow和permit结伴搭配的有宾语搭配词、主语搭配词及状语(副词)搭配词。下面具体考察allow和permit在BNC语料库中的各类搭配词的使用情况。在前引检索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共同模式”和“唯一模式”中的各类具体搭配词情况。在“共同模式”中我们只考察使用频数和搭配显著值最高的前10个宾语搭配词;在“唯一模式”中,考察与allow和permit搭配的前12个宾语、主语和副词修饰语。先看“共同模式”,如表3。

从表3看到,可以同时做allow和permit的宾语的名词总频数分别为14091和1957,搭配显著值为4.2和4.9。这两个动词均可与use,comparison,access,combination,specification,users等名词构成动宾搭配,但从使用的频率和显著性上看,allow通常指消极地不加反对,有时含有听任或默许之意,语气较轻。所以allow与comparison,access,combination,specification,users等的搭配频率远高于permit;而permit通常指上级、规则或法令等表示的准许,其语气较重;从allow和permit的“唯一模式”中,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更多的差异(表3)。

从表4可见,能与permit搭配的典型宾语都是一些抽象名词,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如experimentation,exploration,inclusion,treatment等;除抽象名词,能与allow搭配的典型宾语比较多的是带有一定客观色彩人的名词,比如developer,writer,student,parser等。

从主语搭配词看,allow的典型主语搭配词比起permit较多地使用了表示方式、方法类名词,如tool,approach,scheme,method,strategy等。permit的主语主要是与规则有关的名词,如theory,procedure,syntax等。

从副词与动词搭配的角度看,allow和permit的常用修饰语,可分为四类:连接副词,如thus,so,therefore;时间副词,如now,then;频度副词,如always;焦点副词,如only,also,even。除此以外,allow比permit更多地使用方式副词,如additionally,effectively,contextually。可见,虽然allow和permit都是“允许”的意思,但是两者在搭配词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

四、结语

近义词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国英语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借助语料库从词频和搭配的角度来研究近义词之间的语言特色。本文的案例研究说明,教学材料不应只包括单词的意义,而应包含所有语言方面的信息,如句法成分、搭配词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系统的近义词教授方法。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信息提供给英语学习者,而不是仅仅依靠同义词词典。如果词典能提供这一类的信息,那么必将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效率。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利用语料库工具,展开自主词汇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语料库检索到本族语者准确使用某词的情况,包括常见搭配、类联接、使用频数等,有益于学生对该词的准确把握。综上所述,语料库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随着语料库资源的普及和应用过程的简化,语料库最终将成为英语教学手中的常用工具。

参考文献:

[1]Douglas,B.,Susan,C.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Graeme,K.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John,S.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4]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61,123.

[5]贺晓东.英语同义词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杨节之.语料库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8):41-46.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同义词的界定;同义词的识同;同义词的辨析

中图分类号:H1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70-01

同义词研究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先是从现代汉语开始的,一些观点、理论也是先从现代汉语领域开始讨论的,而后才应用于古代汉语。20世纪90年代,周荐先生的专著《同义词语的研究》对之前的同义词研究作了总结和评析。之后池昌海先生先后写了两篇专论,论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状况,然而“都是在现代汉语范畴展开的”,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情况鲜有论及。真正涉及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研究,是从90年代出现的一批同义词词典开始的,尔后一些古汉语教材和学者的专著中也增加了同义词的章节,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理论探讨性文章。

一、同义词的界定

黄金贵先生的《论同义词之“同”》一文中已经就出现的各种界说根据时序作了归纳。池昌海先生在《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中把同义词的界定归纳为“意义同、近”说、“概念同一”说、“对象同一”说和“义位同一”说。“意义同、近”说认为同义词指的是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张永言、洪成玉、刘乾先、郭锡良、王政白、段德森、赵克勤等人的观点虽表述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归为“意义同、近”说一派。“义位同一”说认为义位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才是同义词。王力先生是“义位同一”说的先驱,而后黄金贵先生发展了“义位同一”说。“概念同一”说认为同义词是指在同一概念内具有各种细微差别的词。张世禄先生和曹先擢先生即持此论,都强调同义词表示的是同一概念。“对象同一”说则认为判别同义词唯一的依据就是它们是否概括同一对象。以上四种提法只是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的,实际情形要复杂得多,很多学者的观点其实是几种的杂糅,比如周光庆强调的是同一义位,但同时要求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可说是“义位同一”和“对象同一”的杂糅。这种情况表面上反映的是同义词界定的困难,其实质表现的是认识上的模糊性。

二、同义词的识同

同义词的识同,这是黄金贵先生的提法,有的文章称作“认定方法”或“确定方法”。我们这里就借用黄先生的这一提法。识同也就是说要确定哪些是同义词,具有哪一相同的义位。识同的方法先后出现了替换法、义素分析法、同形结合法以及双重印证法。替换法由于替换的局限性、主观性、缺乏操作性已经被现代汉语所抛弃,更不用说古代汉语了。义素分析法和同形结合法同样由于其自身的缺点,因而无法适用于古代汉语。周文德在《古汉语同义词的认定方法》中提出的双重印证法,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克服了其他方法的局限,不失为一种确定同义词的有效方法。黄金贵先生在《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中提出了“文献训诂材料”和“古人替换使用”识同法,这两种方法由于以黄金贵先生本人在同义词研究方面的丰富实践为基础,因而可操作性强,是两种较为有效的识同方法。

三、同义词的辨析

同义词辨析是同义词研究的重要方面,“同义词研究最终要落实到辨异,即辨同中之异”,即在某一项相同的义位上辨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早期同义词的辨析大多是对整个词的训释,模式固定,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近年来,由于对同义词的界定有了相对明确的认识,辨析的方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归纳起来,同义词辨析的方法主要有:本义分析法、引申义列分析法、同源求异法、反义分析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运用的时候也要小心求证。黄金贵先生提出通过同源推究的方法辨释古汉语同义词,“在同义词辨释中,我们要辨释某个同义词组中的某词,就可以联系这个词的同源系统,利用同源的研究而帮助辨释其中之异。这就是所谓同源求异法”。在《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一文中,黄先生具体讲了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而且举了几组实例,做了辨析。但是陈雪竹《论从语源辨释同义词》一文中,却从“对语源的探寻必须正确、避免为求异而寻源、语源的差异不完全等于同义词的差异”这三个方面指出了黄先生在运用同源求异法辨析的时候所犯的一些失误,分析准确,令人信服。由此可见,运用这一方法辨析的难度之大,稍有不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参考文献:

[1]黄金贵.论古汉语同义词的识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2]黄金贵.论同义词之“同”[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3]池昌海.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

[4]池昌海.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1).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5篇

摘要:汽车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上零配件等资源目录和内容具有语义相似和数据异构特征,造成了资源目录和内容中术语间关联关系的识别困难。为解决该难题,本文梳理了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资源目录内与资源内容间的语义关系,设计并开发了具有强扩展性的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语义词典,提高了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资源检索的精度与速度。

关键词:汽车服务;语义词典;设计实现

1.引言

汽车服务电子商务业务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等服务资源等都是由不同厂商提供,然而不同厂商对同一资源的描述存在差异,比如“空气格”、“空气滤清器”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在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资源目录和内容存在的大量类似的语义相似和相关问题,造成了识别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资源目录和内容中术语间的关联关系的困难。

目前电子商务推荐技术种类繁杂,然而在汽车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资源语义推荐上的研究并不多,纵观国内外语义词典方面的研究,国际通用语义词典WordNet虽然提供大量的术语语义关系,也提供相应的语义查询接口,但是它只支持英文词汇的语义计算,无法支持中文环境下的计算;国内知网开发HowNet中文语言知识库,虽然支持中文术语的语义关系查询,但并未收录汽车服务电子商务中的相关术语及词汇,并且不具有扩展性和提供接口,所以无法适应中文环境下面向汽车服务电子商务的语义计算。

因此,利用Eclipse.RCP技术,设计并开发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语义词典系统,简称CSEC(merce)语义词典,并将其应用于汽车服务电子商务服务资源检索与推荐,为其提供语义查询和语义匹配接口,以提高检索与推荐的深度、规模和精度。

2.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语义词典的设计

2.1.词典语义关系类型

鉴于Wordnet的应用广泛性和国际影响力,而且是以同义词集合(synset)作为基本建构单位进行组织的,符合解决数据异构表达问题的求解,因此CSEC语义词典设计了类似Wordnet的词库结构。而词典所收录词汇包括汽车服务电子商务领域资源专业名称、定义、功能、属性等,CSEC语义词典概念词性均为名词。

CSEC语义词典中语义关系类型有上下位关系、属性关系、同义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而上下位关系作为最基本语义类型,包括上位词汇和下位词汇,构成了整个词典的树形结构;属性关系指的是描述一个零部件术语的名称、尺寸、颜色等信息;同义关系指该零部件术语的同义词;整体部分指的是该零部件由那些子部件组成。

2.2.词典词汇获取方法

CSEC语义词典现收录汽车售后零件资源目录概念10200个,其中概念词汇及其关系的获取主要利用火车头采集器(http:///)软件,从各种汽车零部件网站,如汽车零部件门户网(http:///)、中国汽车配件网(http:///)和慧聪汽配网(http:///)等进行抓取,辅以人工梳理到Excel的构建方法,然后映射成数据库模式,实现了CSEC语义词典的树状结构。

2.3.词典的语义相似度计算

语义相似度是指词的可替换度和词义的符合程度,CSEC语义词典语义相似度计算采取Wu-Palmer算法

3汽车服务电子商务语义词典的实现

CSEC语义词典系统采用Java语言开发,采用C/S架构设计,利用Eclipse.RCP技术开发,相关的环境如表1所示。

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语义词典编纂模块、语义词典管理模块和语义词典查询模块。

CSEC语义词典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功能模块,(1)词典管理模块是面向开发人员,为建立基本的词典结构提供,包括导入词库文件功能;(2)词典编纂模块是为词典编纂人员或词汇录入人员准备,提供了语义关系的编纂、词汇的增删改;(3)语义词典查询模块,面向词典使用人员,提供可视化的词汇语义查询工具,可方便查询词汇的语义关系和语义相似度。

3.结论及展望

本文针对汽车服务零部件术语间关联关系识别困难的问题,设计了语义词典的方法予以解决,并且研究了语义词典的结构设计、词汇获取方法、语义相似度算法和词典的实现手段等方面内容,而且开发了这个语义词典,形成了一个汽车服务电子商务领域的语料库,里面的总词汇现有1万多条词汇,各词汇按照这四种语义关系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语义树。这样在进行商品搜索时,就可以准确地将所有这类商品搜索出来,这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交易机会,为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的拓展发挥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汽车维修及配件电子商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2013BAH13F01)。

参考文献

[1]Hongzhe.Liu,Hong.Bao,De.Xu,Concept.vector.for.semantic.similarity.and.relatedness.based.on.WordNet.Structure[J].The.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2012,85:370-381.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日韩学习者 易混淆词 “提高” “改善”

一、引言

在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我们发现英、日、韩三国学习者的汉语作文中有这样的错误表达①:

(1)她下决心考上大学,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情况。(英)

(2)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日)

(3)人们的生活已经【提高】了。(韩)

(4)我一定努力【改善】公司的服务水平。(英)

(5)2000年奥运会的标语之一是“【改善】生活水平”。(日)

(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品德修养也在逐渐地【改善】。(韩)

上例中,英、日、韩三国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动词“提高”和“改善”时,均产生了混淆的现象。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会混淆某些词语的关系,在当理解为甲时误解为乙,或当使用甲时误用了乙。那些为众多学习者经常混淆的词对或词聚就是易混淆词”(张博,2008)。据此,“提高”“改善”就是一对易混淆词。

为什么二语学习者容易出现这样的偏误?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现行的同/近义词辨析词典后发现②,“提高”“改善”都出现失收的情况,也就是说,学习者易混淆的词语“提高”“改善”并不是近义词,在现有的词语辨析词典中并未得到辨析,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张博(2007)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辨析不宜固守“同义”“近义”这类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的标尺,应当转换视角,基于中介语词语偏误的现实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易混淆词辨析。在此动议下,一些学者基于学习者词语混淆实际展开了考察分析。如:张妍(2006)对欧美学习者易混淆的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展开了调查;程娟(2011)基于中介语261个表示心理活动动词的混淆,提出了五种词语辨析的模式;于洋(2015)对CSL学习者同素同义单双音名词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付冬冬(2017)对英语者易混淆的增减类词语的不平衡性作了考察。

“提高”“改善”是学习者容易混淆的一组动词,以往研究对此关注的并不多。在笔者考察的文献中,只有刘克强(2010)专门关注了动词“提高”,他在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发现和总结了该词在不同文本中的英语翻译规律,发现汉英对应翻译是多样的。这启发我们,汉外词汇系统并不严格对应,学习者词语混淆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

本文基于大规模中介语语料库,对学习者容易混淆的一组词“提高”“改善”进行穷尽考察,以期发现学习者“提高”“改善”混淆的规律,并探析词语混淆的成因,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词典编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易混淆词的确定

(一)语料来源

本研究所依托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约690万字。主要包括:

1.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教授主持研发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425万字。

2.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200万字。

3.以英语背景学习者为主体的哈佛大学北京书院汉语中介语语料约65万字。

我们选取了英、日、韩三国汉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进行考察。这是因为英、日、韩三国背景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量最大,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语料支持。

(二)确定目标词

首先,分别以“提高”和“改善”为检索词,提取英、日、韩三国背景学习者的全部使用语例。然后,剔除语义不明、含糊、重复的的句子。为了确保结果的客观性,我们对所筛选出来的语料进行人工标注。具体做法是,请五位汉语母语者对学习者误用的词语进行修改,写出应替代的词,三个(三个以上)母语者认定一致,那么我们就认为该词符合汉语者语感,是当用词③。

最终本文收集到了“提高”“改善”的混淆语例共计156条。

三、“提高”“改善”的误用特征

“提高”“改善”的误用特征可以从误用的母语背景分布、词语的误用方向、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提高”“改善”误用的母语背景分布

基于英、日、韩三国汉语学习者的语料,本文考察了“提高”“改善”的混淆在不同背景二语学习者语料中的分布情况,考察结果如表1所示。

数据显示,“提高”“改善”二词的混淆普遍分布于英、日、韩语背景学习者的语料中,是多种语言背景学习者均容易混淆的词对。

(二)易混淆词的误用方向

从误用方向来看,易混淆词可以分为单向误用和双向误用两种类型。我们通过观察语例发现,不同国别的二语者使用“提高”“改善”这组词语时,均呈现为双向误用。

提高改善

(7)这么难受的学习环境一定令许多学生沮丧,从而不愿意坚持学习并【提高】自己的条件。(英)

(8)谁捡起自己扔的烟头,谁就是在【改善】自己的素|,这就是环保的第一步。(日)

(9)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地【提高】了。(韩)

改善提高

(10)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人们应该忘却自私,而且更应该善于利用客观形势,创造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生活素质就会【改善】进步了。(英)

(11)这样能【改善】全世界的生产能力和食品质量。(日)

(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再也不用担心吃的问题,而且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韩)

(三)词语混淆的具体表现

语料调查显示:英、日、韩三国二语学习者在与特定词语搭配时,容易将“提高”“改善”混用。

在英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13)母亲经常告诉我,这一段时间是她生命中最不开心的,所以她决定必须考上大学,【提高】自己的生活情况。

(14)【提高】经济条件会给人们金钱的自由,让生活比以前更丰富。

(15)A:医院里我的医术是最好的,但是我怎么还没有得到晋升?

B:为了晋升,只给病人治病是不够的,你也得【改善】你的水平。

(16)政府应该让老百姓互相了解,同时【改善】他们之间的容忍度。

在日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17)生活条件【提高】以后,人们都开始考虑身体健康,而且注意到了自己每天吃的东西是否安全这个问题。

(18)国家利用税收建设大规模公园等基础设施,尽力【提高】国内环境。

(19)做父母的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让孩子觉得幸福。

(20)人们的社会意识【改善】了很多。

(21)随着科技的发达,农业技术的【改善】,在现代社会可以产生大量的食物。

在韩语者的中介语语料中,有这样的表达:

(22)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了。

(23)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地【提高】了。

(24)解决吃的问题以后,我们还要【改善】食物的质量、营养程度。

(25)我认为先解决相当数量的饥饿问题,然后再考虑我们的饮食水平的【改善】问题。

(26)因为人类随地抽烟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改善】人们的意识也不是容易的事。

通过对误例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日、韩三国二语学习者词语混淆的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即在“条件”“环境”“生活”等词语前,英、日、韩三国二语者都误用成了“提高”;而在“水平”“质量”“素质”等词语前,学习者均误用成了“改善”。我们将混淆发生的具体表现总结为表2。

表2:英、日、韩国三国二语者“提高”“改善”混用的具体表现

易混淆词 英 日 韩

提高改善 +条件/情况 +情况/环境/生活 +条件/生活

改善提高 +程度/水平/素质/能力 +能力/质量/素质/意识/农业技术/效率/品质/道德/水平 +现代技术/品德修养/水平/意识/质量/程度/心态

四、词语混淆成因分析

根据中介语理论,二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包括:本族语、本族文化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已掌握的目的语知识对学习新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学习态度、教学中的讲解和训练中的失误等(鲁健骥,1987)。我们认为,易混淆词“提高”“改善”的混淆,主要跟目的语、学习者母语以及教材注释等相关。

(一)目的语词义干扰

“提高”“改善”两个词词义相关,都含有“向好的方向变化”的意思。“改善”指“改变,以使原有情况好些”;“提高”指使事物某方面比原砀摺9鄄煅习者的误例可知,学习者的词语误用都发生在与其他词语的特定搭配上。这表明,受词义干扰,学习者对词语的用法并不清楚。

在汉语中,“改善”的目的是使情况比原来好一些,其搭配对象是那些能用好坏来评判的抽象事物,如“生活、环境、条件、关系、功能”等;“提高”的目的是使事物某方面比原来高,其搭配对象是那些能用高低来评判的抽象事物,如“水平、素质、能力、效率、标准、位置、程度”等。如:

(27)这五年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8)为了改善国家的经济情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29)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30)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

(31)如何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32)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3)经过几个月的锻炼,他的工作能力提高了。

(34)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了。

(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学习者目的语知识有限,误认为二者词义相近、用法相同。学习者难以对这两个词语各自的搭配对象进行归纳和提炼,进而造成混用现象的出现。

(二)母语词义影响

张博(2011)发现,学习者获知目的语词A对应的是母语词A′后,可能会把为A′所有而A并没有的意义推移到A上,产生“母语词义误推”。汉外词义并不一一对应,学习者可能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出现使用偏误。

在英语中,“improve”表示向好的方向变化,即“to becomebetter than before;to make sth/sb better than before”(《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其词义范围较大,对应着汉语中的“改善”“提高”两个词语。如:

(36)His quality of life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since the operation.(手术后他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了。)

(37)I need to improve my French.(我得提高我的法语水平。)

学习者先学习“提高”,当得知母语词“improve”对应着汉语中的“提高”后,很可能将“improve”的其他释义也推移到“提高”上,因此造成上述偏误。

日语和韩语中都有大量的汉字词。汉字词源于汉语,已经融进韩国语、日语的词汇系统中。有的汉字词的词义和用法已经与汉语词语不同。如,在韩语中“改善”是汉字词,表示为“????”。该词词义比汉语范围大,也大致对应着汉语中的“改善、提高”等多个词语。如:

(38)??? ????(改善生活条件)

(39)??? ????(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40)??? ????(改善待遇、提高待遇)

学习者将母语汉字词“????”的用法推移到汉语词“改善”上,因而造成了误用。

日语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日语中,“改善”也是汉字词,但是词义与汉语略有不同,既对应“改善”,又对应“提高”。如:

(41)ダムの{によって,水上\の条件が大いに改善された.(经过水库的调节,航运条件大为改善。)

(42)待遇を改善する (改善待遇,提高待遇)

(43)身体の体|を改善する(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的素质)

鲁健骥(1987)指出,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缺乏语言学的知识和学习外语的经验,通过自觉的和不自觉的比附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是很普遍的,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外语学习者的头脑里,母语的系统已经固定化,这无形中对目的语这一套新的系统的学习,形成一种障碍。学习者母语词义与汉语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因此,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可能是造成“提高”“改善”混淆使用的原因之一。

(三)教材注释的误导

“汉外词语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生词表或双语词典中的汉外词语之间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翻译,对学生理解词义、组词造句有时会有误导作用,引发偏误的产生。”(吕文华,2006)

周琳(2007)的研究表明,教材生词同译方式是两种语言词语复杂对应关系的一种投射,大部分同译词语反映了汉英词语对应的客观情况。语言间的复杂对应关系很可能给留学生的词语使用带来干扰,同译方式极可能加深了这种负面影响。

我们考察了几部对外汉语教材英译本后发现,对外汉语教材中往往采用同一母语词对“提高”“改善”二词进行对译。例如,以英语为媒介语的教材中,多将二词译为“to improve”,比如“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改善居住l件)、“to improve your Chinese level”(提高你的汉语水平)。这可能会加重同译词语的混淆。

五、结语

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习者词语混淆的实际情况出发,观察词语混淆的规律,分析词语混淆的成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改善”这组词,教师不仅要向学习者明晰词语意义的侧重点,还要进行词语的搭配训练,帮助学习者进一步巩固词义、区分用法。此外,在教材注释中,编著者也应关注汉外词语差异,对于汉外词义不对应的词语,应当括注适用范围,帮助学习者分辨其中的异同。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5JJD740006]和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16110052]以及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级项目经费支持。)

注释:

①学习者作文语料中,与目标词无关的不当表达,我们予以适当修

正。【】中为误用词,()后为汉语二语者的国别/语别。

②笔者考察的同近义词词典:林玉山(1986)《简明同义词反义

词词典》,深圳:海天出版社;马燕华、庄莹(2002)《汉语近义词词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3)《新华同义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2013)《新编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组词造句搭配详解词典》(双色辨析本),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贺国伟(2005)《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程荣(2010)《同义词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佟慧君、梅立崇(2002)《汉语同义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③这五位汉语母语者包括三位经验丰富的对外汉语一线教师,两位

语言学专业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付冬冬.易混淆词辨析词典词语搭配方式及其适用性分析[J].云

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6).

[2]付冬冬.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增减量词语混淆特征的不平衡性分

析[J].对外汉语研究,2017,(18).

[3]刘克强.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汉语常用动词“提高”的英译聚

类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2).

[4]鲁健骥,吕文华.商务馆学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5]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4).

[6]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7]于洋.CSL学习者同素同义单双音名词混淆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6).

[8]张博.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

[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9]张博.第二语言学习者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及其研究方法[J].语

言教学与研究,2008,(6).

[10]张博.二语学习中母语词义误推的类型与特点[J].语言教学与

研究,2011,(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2]周琳.对外汉语教材同译词语及英语背景留学生使用偏误研究

[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3]张妍.欧美学生汉语中介语易混行为动词、心理动词及其辨析

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程娟.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与汉语同义词比较研究――以心理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同音异义词;多义词;区别

一、引言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同音异义词(омонимия)与多义词(полисемия)都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都具有同一个语言外壳,但却对应不同的意义。因此,这两个语言现象很早以前就得到了В.В.Виноградов,М.И.Фомина,О.С.Ахманова等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并出版了大量相关的文章和著作。随着俄语的不断发展,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使用。因此,如何区分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课题。

二、俄语同音异义词与多义词的概念界限

俄罗斯语言学家们在不同时期对同音异义词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定义。

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认为,同音异义词是指词汇单位不同的词,其所有语法形式的发音都相同的语言现象。[Виноградов,1960,4-5]

Ахманова О.С.认为,同音异义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音组相同,或者词汇意义不同,或者语法意义不同,或者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不同的单词。[О.С.Ахманова,1974,4]

Фомина М.И.对同音异义词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书写、发音、语法形式相同的词。[М.И.Фомина,1990,68]

Гвоздев А.Н.把同音异义词定义为意义不同,音组相同的词。[А.Н.Гвоздев,1952,75]

俄语多义词的研究是俄罗斯语言学家们争议颇多的问题之一,甚至有部分学者曾经否认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当然,对多义词的定义也是众说纷。

Ахманова О.С.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有两个或更多明显区别的意义的词的同一现象。[Ахманова О.,1957,104]

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认为词的多义性是词可以共时地具有不同意义的能力。[Виноградов В.,转引自Шанский Н.1959,153]

Новиков Л.则指出多义是词同时具有几个意义或者从另一方面说是揭示几个互相联系的词汇-语义变体的能力。[Новиков Л.,1987,40]

综上所述,同音异义词是指书写、发音、语法形式相同但词义间没有任何联系的词;而多义词,简单来说,是指一个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对比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二者最大的相同点在于拥有共同的书写和语音形式,但是多义词在语法形式上并不一定相同,如хлеб当“面包”和“粮食”讲时的复数分别是хлебы和хлеба。

三、俄语同音异义词与俄语多义词的区别

有人认为,同音异义词是多义词的一个类别,也有人认为多义词属于同音异义词的范畴。造成这一分歧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不同词典中对相同词的不同处理,在一部词典中被认为是同音异义词,可能在其它字典中被列为多义词。如базис、гладить在Ушакова 和Ожегов编纂的字典中被列为多义词,而在Ахманова的字典中则被认为是同音异义词。但是,从定义的角度分析,同音异义词与多义词之间的确存在着区别。而且传统认为,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在语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Шмелев曾写到:“多义词的意义在语义上是有联系的,其中的一个意义好像依据一定的语义联想公式转为另一个意义;而同音异义词的意义反映了现实中互不相干的现象,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语义联想关系。[Шмелев,1973,81]每个词刚开始都是单义的,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深,逐渐赋予词不同的意义,这样就产生了多义词。而同音异义词是在词的组成过程中因发音相同而形成的,在不同的时代里新词形成过程中同时产生出来的。

四、俄语同音异义词与俄语多义词的区分方法

虽然同音异义词与多义词很容易被混淆,但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区分:

1.语义分析法。多义词的意义建立在词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并且这种意义之间存在着不间断的派生关系。如果不存在派生关系,语义就会发生破裂,多义词就变成了同音异义词。如形容词конный的意思有“马的,骑马的,用马拉的”,这些意义里都有“马的”这个意义,而且都是根据“马的”这个基本意义派生来的,所以конный是多义词。

2.词源分析法。分析词是否有不同的来源,如果词源不相干,那么这个词就是同音异义词。如клуб(烟筒,俄语固有词)― клуб(俱乐部,来源于英语club),пост(斋戒,俄语固有词)― пост(岗哨,法语词)。

3.同义词分析法。分别给发音相同的词选择同义词,并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所选的同义词之间不发生同义关系,就可以断定这个词是同音异义词。如бой(战斗)的同义词是сражение,бой(小子)的同义词是мальчик,сражение与мальчик不能构成同义词,所以бой是同音异义词。

4.翻译分析法。将发音相同的词翻译成其它语言中相对应的词,分析译语的语义相近程度。如изменить(改变)― change,изменить(背叛)― betray,在英语中 change和betray并没有语义联系,所以изменить是同音异义词。

5.词汇搭配法。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词的搭配会有所不同,如果词意并无联系,可以认为是同音异义词。如лысая голова“秃头”,голова государства“国家元首”。

五、结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是简单地分析了俄语同音异义词和多义词的概念、二者之间的区别以及该如何进行区分,还有许多其它方面有待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词,增加学习俄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Об омонимии и смежных явлениях[J].Вопросы языкознания,1960(5),4-5.

[2]Ахманова О.С.Словарь омонимов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Z].М.: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1974,4.

同义词词典范文第8篇

其实,作为小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只要知道大意就可以了,不必讲究精确。时隔几天,听了一位中年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穷人》一文中的“忐忑不安”:

师:“忐忑不安”这个成语,我们不查词典,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意思?

生1:根据两个字的特征看,是说心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

生2:从字形上理解,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心一上一下不安定”。

师:对。这就是利用字形来寻求词义的方法。

上述两节课中的词语解释,让我产生了写作此文的动机。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阅读中词语理解提出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1~2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5~6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词语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听课积累的事例,总结出八个字:灵活运用,简单明了。我在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让词语具体形象起来

过去,听过一位老教师上《小猴子下山》,教到生字“掰”,他说“掰”就是用两手把东西分开的意思,接着随手将吸附在纸板上的扣子用力拿下来,用动作进行演示。根据字形,分析字义,再通过演示,“掰”就具体形象了。又如,有位老师教《燕子》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衔”“泥”“粘”几个生字,她左手从教具盒里拿出一块泥,对学生说:这就是“泥”。接着,她右手的拇指、中指、食指三个指头一并拢,勾出燕子的嘴形去“衔”泥,然后再“粘”到左手的泥块上。她反复做了三次,并边演示边讲解。这样燕子用嘴衔泥筑窝的动作就形象逼真了,学生都点着头、咧开嘴笑了――表示他们明白三个字的字义了。

二、对释法――让词语简单明了起来

(1)用同义词对释。例如:居然――竟然;清晰――清楚。使用同义词对释要注意的是:要用熟悉或易懂的去解释难懂的,注意辨析同义词间细微的区别。比如“寿辰”就是“生日”,但“寿辰”特指年龄较大的人的生日;要避免用甲词注释乙词,又用乙词注释甲词。比如说即便――即使;即使――即便。

(2)用反义词对照或反义词的否定形式注释。例如:凌乱――与“整齐”相反;松弛――不紧张。

(3)用同义词和反义词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例如:清秀――美丽,不俗气;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使用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

(4)用词组注释词。例如:习俗――习惯和风俗;严惩――严厉惩罚。需要注意的是,碰上词化了的多音词,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解释。

三、描写或说明法――让词语生动活泼起来

(1)对动词、形容词或成语,一般是采用描写的方法来解释。例如:瞟――是指斜着眼睛看;晶莹――表示光亮而透明。

(2)对一些意义复杂的词语,尤其是百科词语,难以用其他方法解释的,经常使用说明的方法来解释。例如《桂花雨》一文中说到的台风,内陆地区的学生不理解,这就要向他们解释说明: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猛烈的风暴,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解释词语的方法还有不少,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