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竹子的诗句

竹子的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竹子的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1篇

竹石教学课件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2篇

[论文内容摘要] 集潇洒风度和妩媚之态于一身的竹子历来为士人所赞许咏叹。李贺独特的“竹笋”意象群似乎与唐代的普遍认识和而不同,它们突破了传统的竹子意象性格,与诗人本身经历具有密切的关系,显示出了诗人自我价值追求和艺术意志。

作为生于修林之中,长于幽泉之畔,集潇洒风度和妩媚之态于一身的竹子,它的经寒不凋,坚韧挺拔令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在自我意识很强,喜自然山水的唐代,竹子更是作为一种体现士大夫人格理想、精神追求和某种心理寄托的意象在数百首诗歌中为人们所歌咏。就是素以虚幻荒诞,喜以瘦蛟、枯兰、鬼雨、碎蚁、秃襟等诡异意象入诗的李贺也写下了数首咏竹之作。同是咏竹,在传统的竹子意象之外,李贺独特的“竹笋”意象群与唐代的普遍认识和而不同,显示出了诗人自我价值追求。尤其是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反映出诗人在性格特征、人格操守、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上既有传统竹意象之理又有与众不同之处的特点。

一、自诩龙材质,笑揽凤来仪

关于竹子的传说最引人遐想,“化龙招凤”的传说久已有之。传说竹茎可以化龙,竹实可以招凤①。孤竹待凤生发自《庄子·秋水》中的“非练不食”一典②。这是中国古典诗人潜意识中浪漫思想的强烈投射,给竹子建立了一个无穷瑰丽的世界,用龙之吟声显示作者高贵鸿志,以凤之屈驾光临寓意诗人追求人生理想,希望“凤”的举荐和提携。这种求得自我满足和外人认可的相互作用,使竹子在唐代人心中兼有了认可自我价值和求得权贵赏识的表意特征。

李贺的《北园四首》亦有涉及到“化龙招凤”的典故,不过却是化龙相同而招凤心异。

《新唐书·李贺传》写道:“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③李贺对这一王室宗人的出身颇以为荣,他在诗中写道“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其一),表明自己的出身高贵,以龙材自诩,因此可以傲壮豪气到“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以一夜千尺之气势,可见作者志向高远,而别却一句干净利落,给人以瞬间变化之感,以新生之势,成升天之业,可见龙之英姿豪气。同时以千尺与数寸作对比,两个数量词的比较代表了理想与现实状况的比较,可见作者自诩不凡。纵观全诗,作者夜抽千尺,直上云霄的信心并非凭借外物,而是自信自己有龙吟之质,因此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自信心。

而在另外的诗句中我们却可以看出作者对外人的眼光有何见地。在第四首诗中,作者先以司马相如自比:“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由此可见此时作者想说他贫病无聊,家无长物。可是后两句“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回锋急转,不但化了前两句的黯淡景象,还把整个诗引入了一层新的境界,更给招凤传说添了一种新的心理期待。孤竹待凤本是一种追求孜孜功名的孤苦期待,孤竹就是怀才不遇的意象,以仰视的态度观凤待凤,希望自己可以引来凤的提携和举荐,因此更多的人表现为一种执着的痴情和希望幸运降临一夜拔千尺的侥幸幻想。

作为已经自诩为龙材傲视千尺披靡寸泥的李贺来说,他虽然热衷功名,也迫切希望加官晋爵,但是却多了一种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自信和乐观。诗人自诩为龙材,凭着强大的自信心,在千亩竹林迎雨而啸中怡然自得,因为他有把握那栖息着凤的一枝竹定会映入自己的酒樽,因此反而举重若轻,把苦等变为信心满怀的笑纳,李贺的龙章凤姿赢便赢在这种自我意识的突出和强大的自信心上。

二、硬羽偏折翅,怨节化恨啼

李贺虽自视出身高贵,但他引以为豪的出身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由于父亲名字的避讳,他看得等若生命的进士前程却还未开始就画上了句号,这无疑相当于雄鹰折断了翅膀,再也无法翱翔于天宇。作为一个“士不遇”悲剧的主角,此时的李贺心中的悲愤之气和原本对自己的完美评价恰也促成了一种士人多有的霜骨傲节,但是他既没有王维的淡泊,也没有李白的旷达,更没有杜甫的悲悯,他的无奈在于内心完美的自我认定和跻身于士大夫阶层的愿望不可放弃任何一个,但是却要眼睁睁地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又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因此在对自我的挣扎与否定中,他没有选择去做一个以竹砥砺自己的高风亮节的寒士,也没有以竹为友成为移情大自然的隐士,而是完全沉迷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中,咏竹的诗作也呈现出一种凄冷幽邃的独有之病态色彩。

李贺这种抑郁后的不正常心态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迷雾,他消极怪僻的性格反映到他的诗中去便有了诡异的意象和跳跃的思路,为他赢得了鬼才之称。看起来满怀凄怨的第二首《北园新笋》也历来为批评家看好。诗的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诗歌。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写竹之柔美婵娟;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写“楚辞”之触目惊心。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本身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可是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

这首诗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这种哀怜、凄婉又怀有强烈激愤,格调阴冷的诗句舍弃了一般咏竹诗的意象规范而赋予竹子情恨;舍弃竹子高风亮节傲骨坚贞的品质而用楚辞蒙上一丝怨毒;舍弃那竹节挺拔秀美的谦谦君子形象而取其哀婉凄惨的女性情怀。同样是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气节,但是这首诗表达的方式却因李贺独特的审美而有了差别。

三、咏笋我化物,师心神领情

同样都是咏物诗,李贺的《北园新笋》较那些借写竹子风貌引申出意象特征的诗,则不以毕肖事物形貌为终极目的,而是在诗中把主体感受摆在了第一位,万物皆师我心,非以我观物,而是以我化物,以神取景,使整个诗篇好像有精灵鬼魅穿梭其间,使竹子有了与其他人所咏之竹不同的神韵,可以与人进行最直接最彻底的情感交流。同时,由情领物的艺术意志使他的咏竹在笔法上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1.修饰的突出和感情的概念化。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北园新笋》其三:“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李贺在造语奇险的同时把竹子意象感情进行概念化处理。虽然中唐以后更多的赋予意象审美价值,但作者更多的是以我情度物情,反而架空了竹子意象本来所代表的审美理念,再加上对修辞造句的过度重视,使竹子所代表的感情变为一种墨守陈规的概念。竹子的形象从诗中淡化,整个诗歌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感情线索。如他描写竹笋清雅高洁、坚韧不拔和萧瑟凄苦,都不过是点到为止,借题发挥。作者只是把自己的满腔情怀借用竹子倾泻而出,而非以竹为已,崇尚竹子的风骨气韵;李贺的鬼才鬼在修辞设色,而非竹子的意象;他是在师心,而非师造化。

2.个人感情的过度介入。李贺一生难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的生平经历又不甚丰富,在书斋中经历了大半个人生,可以说书斋的事物对他来说无物不含情。对于书斋中的竹子,李贺难免所歌咏的多是自己的感情。德国著名学者立普斯曾经说过:“在我们自己的心灵里,在我们内心的自我活动中,有一种如骄傲、忧郁或期望之类的感情,把这种感情外射到一种表现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对象中去,在这种对象中,精神生活正确无误地找到了它安顿的地方。”④我们观李贺之竹,更多的看到的是李贺的化身,而非竹子本身。

第一,是强烈的生命意识。《新唐书·李贺传》载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⑤这种纤瘦的长相和他的短寿正好印证了他孱弱多病的健康情况。面对初生的竹笋,诗人一面感到自己寿期不久,一面又渴望能够有像竹笋一般可以“一夜拔千尺”的生命能力。在他的笔下,竹笋可以青云直上,拔地而起迅速成长;可以春粉敷面,香汗淋漓虽纤纤细枝却别有一段青春少女的风韵;可以生长于嫩青的新篁中拥有春光大好的新鲜世界;可以在雨啸中千亩簌簌而动,在莺啼燕语中轻盈起舞翩翩如画。他把各种美好的生命活力和意象赋予了笔下的竹笋,透露出作者自己本身对于生命的强烈向往和对于生命有力向上的歌颂。

第二,倔强的生存形态。竹子一直是人们心中雅节君子的形象,但在李贺的诗篇中,我们所看到的是对于竹子倔强顽强生存形态的铺张描述。在作者手下,温文尔雅的竹子多了一丝壁立千仞的刚强,多了一分隐忍独立的风骨。就生存环境来看,“家泉石眼两三茎”,李贺笔下的竹子生存在“石眼”之中,但是仍然可以晓看紫陌,复有出者。在“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中,竹子新发就被刮去竹皮,流露着嫩香春粉,给人一种病态的美感,后文又用黑色的墨汁与春、粉相对比照,加强了色彩对比感,用鲜艳的色彩给人一种视觉刺激,让我们体会到一种残缺疼痛的美,也写出了竹笋虽嫩却顽强的形象。作者身体心志敏感脆弱,却在世上饱受打击,在种种困境中,他对于自己的困境反而形成了一种欣赏的心理,以写痛苦诡异为情趣,因此,才特意描写在生存形态上有缺陷的竹子。

李贺士不遇的遭遇和他的短寿铸成了他的悲剧生命,他有着诗歌创作的冲动和对诗歌几乎狂热的追求,这种宣泄自己和切磋琢磨的创作行为,使李贺开辟了一个独特的创作领域,成就了艺术表现力最瑰玮奇异的诗歌风格。《北园新竹》这四首诗集中的体现了他的创作风格,赋予普通的意象奇特之处,迥然于传统借竹抒怀的咏竹诗,而是以我为中心,使竹子成了精神追求的审美载体,令这谦谦君子变成了峻刻讥峭又新生柔弱的新的性格形象。

注释:

①韩秀琪、刘艳丽:《历代花鸟诗》第273页,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②《庄子新释》外篇《秋水第十七》第401页,原句:“夫宛刍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练实:竹笋。

③⑤《新唐书·李贺》卷203,第5787、578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④刘银光:“夕阳芳草寻常物,解颐都作绝妙词”(咏物诗漫议),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出版社1984年版。

2.傅璇崇、蒋 寅:《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论》(隋唐五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孙学堂:《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王 琦注释:《李贺全集》,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5.廖明君:《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3篇

奉节县青少年宫写作五(1)班 陈思思

走进人民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几株翠流的竹子。它们矗立在人民广场的东北角长方形大花坛中,恰似一位位殷勤的小主人,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热情地迎接求知若渴的学生和传播信息的老师。

从远处看,竹子穿着一件件永不褪色的绿衣服,像一座座绿油油的小宝塔。笔直的驱赶不歪不斜,像广场的士兵。我低下头惊奇地发现它们脚下的泥土竟然是一些干涸的沙子,是那样的贫瘠,但它们仍能顽强地生长。我看着看着,嘴里情不自禁地念着清代郑板桥爷爷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竹子的种类很多。有挺拔的楠竹、柔韧的荆竹、绿竹和斑竹等。竹子的用途也十分广泛,竹竿能做成笛子、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还可作为人民盖房的材料;枝丫扎成扫把,还能除污去沉;竹笋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让人们越吃越爱吃;甚至连它的落叶也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

竹子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高山竣岭,还是悬崖峭壁,都有它们挺拔的身姿。不管土地肥沃还是贫瘠,它们也不介意。每当大雪纷飞的时候,笋芽儿在地下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精华,等待着萌芽。春雨弟弟淅淅沥沥地下着,竹笋总能冲破重重阻碍破土而出。几个月后,就能长得亭亭玉立,像一位位绿色的精灵。

竹子默默无言,心甘情愿,从根到稍,从干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具有竹子精神的人。他们为了建设祖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比如:工人、农民、教师和守卫在边疆的边防叔叔。他们为社会贡献出了自己的宝贵青春,是多么无私啊!

广场上的竹子,你们那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要向你们学习,长大了也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下面介绍一些使用名句的方法: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名句作为文章的标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读者的青睐。例如,以“少年心事当拿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远比以“谈志气”“人要有远见”等题目更形象,更具韵味。

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形象地暗示找准位置,实现价值的主题。作文《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引用《水调歌头》中的诗句,总结全文内容,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如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的生活》的开头: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这位考生引用陶潜、李白、李清照笔下的名言开篇,大气磅礴地显现“诗意生活”的种种风情。名句虽短,却含蓄深沉,极具概括性,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掀起阵阵“诗意”的波澜。

3.用名句对比,突出中心

如考场优秀作文《积极思维,快乐青春》中这样写道:

年轻的桃花总是灿烂的,年轻的日子总是不知忧愁的,年轻没有“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的伤感,也没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更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无奈;有的是“有志者事竟成”的澎湃激情和“少年心事当拿云”的豪迈壮志。

文中运用了五句名句,将伤感、感慨、无奈的忧愁与激情澎湃、壮志豪迈的年轻之心进行正反对比,在对比中突出年轻人的心态特征。

4.用名言议论,形象深刻

如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谈意气》是这样议论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青翠的竹子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浪尖的弄潮儿昭示着勇敢与无惧,骄傲的诗人昭示着坚定的信心……考生用形象化的诗句,深刻阐明了“意气”的内涵。

又如散文《柳》中的一段:

柳,实在应该为鸣不平!一直以来,你就象征着轻薄或可怜。古人诗句中有“轻薄柳絮随风舞”,你是被人轻视的轻浮浅薄的形象;一代文豪坡笔下的柳絮“似花还似非花,三分春色,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是可怜的形象。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5篇

济宁学院附小五年级十班 鹿伟松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中我知道:有个地方叫“扬州”。今年春节刚过,我跟随爸爸、妈妈开车去了扬州。路上爸爸告诉我:扬州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有各种各样的翠竹,有美丽的瘦西湖……啊,听听都觉得非常美!迎着二月的春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扬州城。

入住在扬州宾馆,草草地吃了午饭,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去瘦西湖游玩。清朝钱塘诗人汪沆有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古城的西北部,因为湖面瘦长,所以称为“瘦西湖”。与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湖面秀丽青瘦,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其美。你看,南大门上一幅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画图。”看过这幅对联,你是否体会到了瘦西湖的美?门票上介绍说“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长堤,长堤在湖西岸,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长的柳枝刚刚发出嫩黄色的绿芽,这就是著名的扬州二十四景之一----“长堤春柳”。长堤右首边就是瘦西湖,湖面平静中显出一种别样的漂亮,湖水清澈得泛出绿晕。看,湖中还有游船呢!进园不远处有一个四四方方的亭子,下面立着一块石碑:御码头,这里是乾隆皇帝登舟游湖之处。再向前走就是冶春园,冶春园被设为“乾隆水上浏览线。”虹桥修禊,可不是一般的好啊!你看,虹桥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桥前有一个饯春堂,夕阳下,那个亭子就像在水中一样,是何等优美的“风景画”啊!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独具特色的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瘦西湖南北两岸,成为扬州瘦西湖的标志。

瘦西湖还有很多很美的景点……“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站在二十四桥上,远远地向北望去,湖水的尽头是一座塔。导游介绍说:距离瘦西湖不远就是另一个景点----大明寺,远远的塔影就是大明寺的栖灵塔。大明寺位于扬州郊外约四公里的蜀岗中峰上,据说是国内罕见的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这次因时间关系,没有去游览大明寺,下次再来扬州我一定要去看看。

到扬州的第二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个园”。名字很奇怪吧,为什么叫“个园”?有两种解释,一是园中到处都是竹子,你任意找三片竹叶,就是一个“个”字,清代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的诗句。另一种说法是:“竹”字的组合,就是两个“个”字。通过导游介绍,我知道“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齐名。迈进个园大门,首先是“万竹园”,映入眼帘的全是竹子。导游介绍说:“这里的竹子品种最多,许多都是名贵的竹子,有龟甲竹,有龙鳞竹,有斑竹……”我非常喜欢竹子,因为它是“虚心”、“正直”、“气节”的象征,在竹林中游览感觉太好了!个园最负胜名的除竹子之外,就是叠石。用不同的石头,叠成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春景主要有“十二生肖闹春图”,依据石头的形状想象成神仙或动物,你看,那些石头有的像鸡、有的像龙、有的像牛,有的像鼠……夏景的特点是,用许许多多的太湖石叠成夏季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朵,一层层的,看上去像夏季天空中的云海。我最感兴趣的是秋景,用黄色的石头叠成一座座山,像缩小了的黄山。从山顶下到下面的神仙洞有三条路,选择哪一条呢?告诉你一个秘密:明的不通,暗的通;宽的不通,窄的通;两边不通,中间通!你走对了吗?神仙洞面积不大,有一张石桌和两个石椅,是供主人用来下棋的,还有一张石头床,床头上还有放书的平台,一个正方形的窗子正对着石床,窗外有垂下来的柳枝和爬山虎,真像是窗帘!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6篇

误读、误写形似字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据说,清末一次科举考试的文题是“昧昧我思之”。这句话出自《尚书》,意思是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有一个平时读书不认真的考生,在答卷时竟把“昧昧我思之”写成了“妹妹我思之”。主考看了,顺手在卷后批道:“哥哥你错了!”

有时候,误写形似字还会招来杀身之祸。雍正时期,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错写成“狴下”。雍正皇帝非常生气,马上把徐骏革职查办。后来派人一查,又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雍正认为“清风”指的就是清朝,诗句是在讽刺朝廷,于是下令把他杀了。

在日常生活中,形似字也常给人带来麻烦。在一个离公交车站不远的地方,一个人到处找公交车站。旁边有人对他说:“你没看到身边的牌子吗?上面不是写着‘前面设有公交车站’吗?”那人仔细看了看牌子,说:“我看错了,以为上面写的是‘前面没有公交车站’呢。”在不少汽车后面,都贴着几个字:请勿吻我。这是一种风趣的说法,意在提醒后面的司机开车时多加注意,以免追尾。一位粗心的司机也在自己的车后贴了四个字:请匆吻我。这不是让后面的车“赶快撞我”吗?仅仅多了一个笔画,意思就截然不同。这样的车,别人还敢坐吗?

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马德华成功塑造了“猪八戒”这一形象。马德华原来的名字叫马芮(ruì),有一次他到一家医院就诊,值班护士对着他大声说:“马丙!请到诊室!”走进诊室,医生问他:“你叫马内?”马芮只好将错就错地点了点头。打针时,又有一个护士对他说:“马肉同志,该你注射了!”这次经历,让马芮有些哭笑不得,为了不让别人再犯类似的错误,他就将名字改成了马德华。

汉语中有很多形似字,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仔细辨析。比如“戊” “戌”“戍”这三个字,许多人记不住它们的读音,意思也经常搞错。“戊”读wù,是天干的第五位,“戌”读xū,是地支的第十一位,这两个字一般用于纪年,如。“戍”读shù,意思是军队防守,如卫戍、戍边、戍守等。根据这三个字的字形特点,记的时候可以编成一句话:横戌点戍戊中空。在区分“辩”“辨”“辫”“瓣”四个字时,可以记住这样一句话:“中间有言是争辩,中间有点仔细辨,有了丝线扎小辫,有了瓜苗开花瓣。”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7篇

我对竹的感情,可以追溯到故乡老屋这个发源地。儿时的老屋是一间粘着黄土的砖瓦房,门前有两口清澈的池塘,池塘之间是一条只容一个人行走的小道,直通家门口。门口那几层凹凸的长满青苔的大理石阶梯旁边,就是一片翠绿的小竹林。

父亲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在外地安家,逢节假日才和母亲带着我千辛万苦挤几趟呛着灰尘的公交车回到这个小村落。站在村边上望着那片密集的土屋,无论多么疲倦,还是一个幼童的我总会凭借那一小簇层层的绿竹叶认出隐于其后的老屋。于是甩开父母的手,踏上通向竹林的小路。路的尽头,总有慈祥的奶奶站在那片生机盎然的竹叶下张望等待,望见我迈着小心翼翼的步子踩着湿软的泥土慢慢走近,布满皱纹的脸上现出温暖的笑……

这大概就是我对于竹子的感情源头。脑海中保留的关于竹的最早记忆,就是奶奶拉着我坐在竹林边,细数狭长的竹叶,把玩光滑的竹节,仰头看着竹叶被阳光晕染得纹路分明,一坐一整天。

待我再长大一点,上学以后,我便不再只通过奶奶与竹子接触了。低年级参加国画班,我最擅长的便是画竹。一枝一枝的竹竿,一段一段的竹节,一层一层的竹叶,水墨的,碧绿的,赭黄的,伴随着脑中对竹的印象,沿笔端在宣纸上挥展开来。回想着老家门前从光亮通透的竹叶中渗下的缕缕温和日光,稚拙的学童丝毫不理会耳畔同龄人的嬉闹,满足于作画,只画竹子,淡雅、挺拔、内敛、坚定的墨竹,清凉、恬静、闲适、笔直的翠竹,不经意地嗅着笔墨和颜料的香气,视线随着蘸色的狼毫移动,心境平淡,波澜不惊。

当时的国画老师曾一度询问幼小的学生何来一份专注和平静去为简单而玄妙的竹子作画,我回答,画竹子好,好在哪里,我说不出。现在仔细回想,或许是因为我和竹子之间存着一份无言的默契,我在作画时默默感受着竹子的性情和风骨,沉溺于那份无言的交流里。

等到我上了高中,老屋被精干的父母重新装修,成了一栋淡白色的小楼,隔着水面,从轿车上下来的我依旧一眼望见那片青青竹叶,傍着它站在屋旁,平添了一份清新气息。父亲在修葺老屋时,坚决要保留门前的这片竹林,他说,这片竹林是奶奶当年执意要栽种的,奶奶觉得竹子和知识分子有某种联系,她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她渴望知识,所以她栽下这片竹子,所以她在那个大学并不普及的年代支持父亲考大学。

然而,竹林尚在,世事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今我考上了重点大学,奶奶却早已没机会看一眼她最疼爱的孙女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白色的板鞋迈着愈发平稳的步伐同样沿小路走向竹林时,缺少的是那抹慈祥温暖的身影,她长眠在另外一片竹林之下,只有她孙女的比当年高出一大截的身影独自站在青石阶梯上,仰望这愈发翠绿高大的竹子,偶尔低头抹一下眼皮。

竹子的诗句范文第8篇

儿子照的最好的一张相片应该是和莲花童子一起的合影吧,还记得他走竹子桥去莲花童子身边时的那份恐慌,其实我也很怕走那个桥,可是为了给儿子起个示范作用,没办法,就硬着头皮走过去了,好回过头来好教育儿子:“男子汉要大胆点啊!”果然奏效,儿子走过去才有了那张满意的合影。

走过莲花童子身边有个两层楼的凉亭,“站得高望的远,那里照相风景一定不错。”带着这个想法,我快步走到了前面,可是走上楼阁才看到,那里摆放的观音菩萨的佛像,最近这两年不知怎么了,看见不管是哪路的神灵,特想拜一拜,求一求,快速从背包里找出纸币,虔诚的上香,跪拜,叩头,为我的亲人,为美好的未来,哪怕是曾经伤害过我的人,我都希望他们能过得幸福。我不知道佛祖是否能感受到我心底的那份善良,是否会如我所愿,怜惜我的真心,给我一个美好的未来。想起来人生真是让人无法揣摩,二十年前也曾经是踌躇满志的花季少女,今天却如此虔诚的去乞求上苍的保佑。以前觉得幼稚可笑的事今天却兑现在自己身上了。真是时事造就人啊。

可笑的是接下来就有我无能为力的事了,儿子很喜欢别人头上的莲花叶和一种像棒槌的植物,可我嘛,毕竟不够男人,没有胆量下去摘,儿子也试图去拽,可是力气太小,我们就只好求助与身边的路人哥哥,报上一个甜美的微笑,说上一句谢谢的话语,那个像棒槌的植物才拿到手,可是荷叶呢,我们只好拾起一片别人不要的,戴在头上。然后继续摆pose,也算是如愿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