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八上英语电子课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关规定,对海外携带进关的价值4000元人民币左右的iPad平板电脑征收1000元关税,并认为这是便于通关,节省时间。但随后商务部却认为,对一款售价不足5000元的电子产品征收1000元关税,明显过高,甚至搬出WTO规则来与之辩论,这一事件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时下iPad正流行,由于价格优势的吸引,许多人专门到香港去购买。可入境的时候,iPad却要按笔记本电脑适用的一般完税价格5000元,征收1000块的定额税,这让出境淘货的市民很“心痛”。近日,商务部也坐不住了。认为海关向iPad征收1000元进口税与WTO规则不一致,20%的税率过高,iPad完税价格被高估。
54号公告(关于进境旅客所携带行李物品验放标准有关事宜)引起各方热议,尤其是iPad入境是否该纳税、该缴多少税已成热门话题。针对54号公告,甚至有留学生了“回国攻略”:回国用塑料袋装行李,因为两个手提箱就得2000元人民币左右;回国只穿内衣内裤;课本、手机、电脑、MP4和相机全都扔掉,最好光着身子回来,保证自用物品金额低于5000元人民币,结论――裸奔。
对于这样的说法,海关人员表示很夸张,其实在查验现场,海关人员会根据旅客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比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属于征税范围的物品,明显就是使用过的,即使旅客出境时忘了申报,海关人员一般也不会强行征税。海关人员还提醒,出境时自己携带的相机、手提电脑等超过5000元的贵重物品,要主动申报。
命题要点
数学:应用题重视现实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仍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这些实际应用问题将在传统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更新的情景,如国际汽油涨价、台湾水果零关税进入、人民币升值、利息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的有关数字信息。因此与关税有关的问题非常容易出现在数学试题中,尤其是应用题。
一、新媒体冲击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蓬勃兴起的热点媒介,主要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伴随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媒介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服务的迅猛发展,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则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以笔者所授的两个英语专业班为例,每名学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超过半数的学生配有笔记本电脑,还有少数学生拥有平板电脑,而他们日常的信息资料搜索、交友互动、娱乐消遣等基本都是通过电脑及手机网络进行。因此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阅读的影响。与传统的纸媒相比,新媒体阅读具有互动性、移动性及泛娱乐性等特点,而热衷于新媒体阅读的大学生也多采用“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终极追求的阅读形式”,其“阅读内容限于考试或工作需要,功利性较强”[2]。
相比而论,综合英语课程作为面向大学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谓承前,就是要整合优化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知识,继承其知识精粹,矫正其学习盲点;所谓启后,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语音、语法、词汇训练及人文社科知识的熏陶,使学生达到由高考应试英语到大学专业英语的质的转变,从而为高年级英语专业方向课的开展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一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综英课的“精读、慢读、苦读”的特殊性质,即综英课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对文化背景、篇章结构、写作手法、重要语法点、句型和词汇都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实践中。而对语言精准的把握,必须是学生宁静状态下的苦读及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此耗时、耗力、见效慢的课程与新媒体阅读时代的“泛读、快读、悦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综英教学越发变得“不合时宜”。对于综英课,不少学生存在抵触和畏难情绪,不愿学又学不好。而综英教师又苦于无法摆脱综英教学的特殊性质与新媒体时代学习方式之间的冲突,在教学上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局面则让综合英语教学实践困难重重。
二、综合英语教学实践的困境
正如张甫涛所言,“电子媒介的兴起,稀释了成熟于印刷媒介时代的读写深度和浓度,图像、影像挤走了文字,占据大众的注意力中心之后,视觉弱化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搁浅了我们对世界、人生的深度思考。”[3]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湎于图文并茂、视觉冲浪的网络、手机阅读,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阅读长篇文本,也不习惯深刻思考问题。而综英课旨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恰恰要求他们专注于经典篇章,在对语言知识点细致把握的同时,对其中涉及的有关社会、文化、环境等人文话题作出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严肃的判断。但这也正是新媒体阅读所欠缺的。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继续成功有效开展综英教学,成为综英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备课难、上课难和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一)备课难
综英课传统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课本、教师用书、权威词典及网络资料。综英教师也多立足于课文,将教师用书中列出的重要语法点、句型、词汇与权威词典中相对应的解析结合起来,贯穿于综英教学的语言知识学习中。同时辅之以在网络上查到的有关作者和文章赏析的内容,适时地穿插于语言点介绍中。这样的备课方法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应该是比较适用的,这客观上是由当时的教育科技文化条件决定的。那时的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多半以课本为主要学习材料,平时的辅助学习工具也只是一本牛津高阶或朗文词典。如果想阅读权威的英文资料,就必须在报亭买份英语学习报刊或者泡在阅览室的书海中苦苦阅读。有时需要上网查资料也得去网吧,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物质条件。因此,相比较而言,教师所能掌握的教学资源在质和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学生,学生如果想学到系统的知识,就必须紧依课本、紧随教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资源优势正在悄然消失。如今的90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力极强,入学不久很多人都配备了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网络成为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之一。而英语学习网站也方兴未艾,沪江、可可、普特等网站汇集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为学生奉上视听说盛宴的同时,也通过论坛等渠道为他们提供了与其他英语学习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此外,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如有道词典、灵格斯翻译家也将众多权威词典收录其中,让学生所能掌握的学习资源陡然剧增。同时,教师所能应用的教学资源却相形见绌。首先,囿于综英课的特殊性质,教师必须以教材为纲,而现有的综英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或刚刚进入新千年后所编,相当一部分语言材料的时效性不强,与随时更新的网络资源无法同步,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备课,想要备出时代感很强、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难度较大。其次,过去多为教师所专有的教材配套参考书、权威词典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且不说那形形的参考答案书,就是原版的教师用书学生都可通过图书网站轻松获得。而教师过去所依赖的各种权威词典也早已在网络词典的冲击下优势大减。因此,教师稍不留意,就会有照本宣科之嫌。如此想要备出新鲜感十足、个性化极强的语言材料难度也较大。
(二)上课难
综英课所特有的承前启后作用,决定了它集语言知识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于一身的双重性质。一方面综英课对学生中小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及时查遗补缺。同时,有别于听力、口语、阅读等单项语言技能课,综英课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也对其语言基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一性质客观上使教师难以摆脱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重点的授课模式。此外,综合英语“所特有的浅显的内容和严格的形式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言语形式训练的必然性和必需性”[4]。因此,综英教学的落脚点必须首先是语法、句型、词汇的反复训练,否则学生的语言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综英课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文化背景、篇章架构、写作手法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达到对语言要素从认知到鉴赏再到综合运用的转化,为高年级的语言、文化、文学课打好基础。这就从更高层面上要求学生反复深入阅读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其中的人文社科话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而综英教学的另一落脚点,必须是引导鼓励学生熟读精思。
新媒体时代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抵触情绪。首先,他们刚刚经历过高考,自以为对英语语法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饱受“题海战术”之苦的他们也不愿意再次投入对句型、词汇的机械训练之中。而且综英课所占课时之多、知识点介绍之细、覆盖语言技能之广,很容易让他们联想起高中的英语课,因而要想以知识点灌输为主来激发他们学习综英的兴趣和热情确有难度。其次,学生多是新媒体阅读的粉丝,他们大多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生的网络技术,通过电脑、手机观看视频、阅读文献、下载使用电子词典。而正像有关学者所担忧的那样,“在互联网上浸日久,人们的注意力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5],很多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这种影响。他们热衷于阅读时效性、趣味性强的电子文献,不乐于也不善于对一些表面陈旧实则经典的文章进行认真分析、深度思考,因此想要引导这样的学生进行熟读精思也非易事。
(三)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难
综英课重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仅凭每周六到八课时的授课是难以实现的,更多的还要依靠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是外语习得的关键,学习者最终能否成功地。换言之,要想让学生对综英课本中的名篇佳作了然于胸,教师就必须不断督促学生运用词典等参考工具对综英课本和配套练习进行自学,同时通过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细心阅读有时甚至是反复诵读课文,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
然而如今的学生由于受到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的影响,难以沉下心来进行“精读、慢读、苦读”。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最能反映这一问题的即学生的纸质词典使用情况。据笔者的观察,多数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还把牛津高阶词典带到教室,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是到了第二学期,很多学生的课桌上已很难看到纸质词典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手中的手机词典。问及原因,回答多是手机词典方便快捷,且信息更新快,便于及时查询生词。毋庸置疑,手机词典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时效性和快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可是对于尚不能合理运用英语学习工具的低年级学生,对手机词典的过分依赖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在日常授课中,笔者会对重点词汇的用法和派生词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回答,而在被提问后即使匆匆翻查手机词典也未必能给出满意答案。当被问及是否认真查字典进行课前预习时,回答多为否定。更为重要的是,时下的网络词典软件开发并不十分成熟,收录的词条多用汉语解释。即使现在的安卓系统可以整本收录朗文词典,但据一些学者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双语词典里中文信息依赖较强,在读过中文释义(或对应词)后,不愿再读英文释义,对中英文释义中可能存在的不同义项认识不够”[7],因而低年级学生在查手机词典时多半是读到中文解释就戛然而止。这对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可见学生如果不能合理使用手机词典,其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基础必将受到负面制衡。然而在新媒体强大的攻势面前,综英教师的苦口婆心似有“螳臂当车”之嫌,其课后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
三、新媒体时代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如上所述,新媒体冲击下的综英教学困难重重,如何突破瓶颈,让综英课能“常教常新”是综英教师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从“精”、“专”、“博”三方面入手。
(一)精讲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综合英语的课程本位是基础英语,对学生的语音、语法、词汇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综英教学必须首先是“精讲教学”。而部分学生也确实体现出基本功不扎实、学风浮躁、眼高手低的倾向。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夯实其语言基础。
1.培养学生合理运用词典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词典而忽视纸质词典的问题,笔者经常会比较一些英语学习实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的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排斥的关系,引导他们在深入学习综英词汇时应多查看纸质词典。同时,向学生适时介绍一些二语习得方面的知识,让其充分意识到“先看英语释义再看汉语翻译的使用策略与英语主动词汇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的语言学习规律,鼓励学生通过重点学习英文释义,提高其词汇水平[8]。
2.将校园生活和人文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引入
词汇教学中。教学研究表明,“英语词汇量的多少,标志着英语水平的高低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9],因此词汇教学是综英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源已基本与教师持平。教师如果仍照搬教师用书或词典上的权威例句,不但不会发挥例句应有的示范作用,还会降低学生上综英课的热情。因此,笔者在备课时,有意识地将重点词汇的例句与社会 热点相结合,反映校园生活的新动态和90后学生的独特看法。同时,鉴于词汇和文化、历史的内在联系,笔者经常在讲解词汇用法时,将其与英语发展的历史和民族思维的变化等文化现象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深他们对特定词汇的印象。此外,还利用图、文、声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比较近义词的用法。例如在讲解有关“笑”的一组英语词汇时,就在课件中插入了十几个gif动画图片,通过图片中动画人物滑稽夸张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意识到各种“笑”之间的区别。而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以上这种词汇教学方法更易接受。
(二)专业教学——训练逻辑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入大学的学生仍囿于中学英语学习思维,对文章理解的重视不够,且受新媒体阅读的影响,浅阅读倾向明显,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能够回答课后阅读理解题的层面上,而对文章的主旨大意不甚了了。更有甚者,虽然明白一句话中每个词的意思,但却无法理解整句话的意义。而“阅读低效和理解偏差都是由于书面语言形式和认知背景的不相匹配,即阅读的很多问题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于读者的图式知识和思维能力”[10]。因此,综英课作为英语专业的主课,不仅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英语专业人才。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具体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综英课本中的部分语言材料虽然陈旧,但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却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因此笔者在课上有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鼓励他们课后反复朗读这些课文。而这种朗读不能是机械性的“发声阅读”,而应是“出于口、入于耳、沉于心”的诵读。如此这般,才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渐领会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其逻辑架构,并在不经意间将其中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同时,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与文本配套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充分发掘新媒体时代的视听优势,激发学生对已学文章的诵读热情,深化其学习效果。
2.实践出真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读”和“写”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而“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批评,也包括鉴赏,不仅仅是审视缺陷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和感受美的过程”[11]。所以在讲述具体语言点前,都会通过问题解答、集体讨论、画图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行文逻辑、写作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具体语篇分析中对其间的起承转合予以特别提示。同时结合该文的文体,介绍同类文体的写作方法,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有研究表明,“在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需外力推动时,输出比输入更能起到推动作用”[12]。学生通过长期的批判性思维阅读训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其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此时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活动,提醒其在写作中注意行文逻辑,并及时评阅其文章、指出其不足,那么其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博雅教育——培养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这样的短板,那就是英语基础虽然扎实,但知识面不广,思维不如其他专业的人活跃。换言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重视,往往使其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这一弱点在新媒体时代泛娱乐化导向的辐射下,很有可能会无限放大,后果堪忧。笔者认为清华外语系“塑造博雅之士”的建系宗旨不失为解决这一痼疾的一剂良方,具体说来,就是“一方面规定学生必须选修‘属于全体之研究’的‘各时代之文学史’,另一方面‘专治一国之语言、文字及文学,而为局部之深造’”[13]。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综英教学更应是“博雅教育”。也就是说,在专业学习起步的时候,将通识教育和综英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把“文史哲不分家”的思想贯彻到实处。
笔者所用的综英教材就收录了不少经典之作,且笔者的研究方向是文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对课文的文本细读中,试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意蕴之美,使其在文学鉴赏中不断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名篇《草原日出》(A Sunrise on the Veld)改编的课文时,笔者首先介绍了莱辛的写作手法和风格。之后让学生在第一部分中找出作者在提到“雄鹿(the
buck)”之前所用的一系列代词,随即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关受伤动物确切身份的“雄鹿”一词在故事第四段才出现,而在前三段作者只是用“抗争的模糊身影(the fighting shape)”、“兽(the beast)”、“挣扎的黑色物体(the writhing blackness)”、“块儿状物(the mass)”来代指雄鹿。并适时引入俄国形式主义批评的“陌生化”概念,启发学生意识到这种写作手法除了能制造悬念外,还有延长读者感受时间,加深其感受强度的作用,因为在这些富于色彩、充满动感的代词衬托下,一只垂死挣扎的困兽形态已跃然纸上。接着,笔者又导入象征手法、成长小说、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充分发掘故事的文学内涵。事实证明,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整堂课上学生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尽享视听娱悦的同时,也令综合英语面临着教师不好教、学生不愿学的两难境地。而如果能在实践中真正将综合英语变为“精”、“专”“博”三位一体的教学,那么或许可以突破这一教学中的瓶颈,使其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2]付梅,刘娟,葛明贵.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大学生阅读[J].安徽工 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5]张涛甫.新传播技术催生阅读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3-06-21.
[4]李昊.交际教学法的尴尬——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
[6]于君.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6,(2).
[7]邓燕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词典使用策略调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3).
[8]陈玉珍.英汉双解词典的使用调查和实践研究[J].辞书研究,2011,(2).
[9]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0.
[10]崔雅丽.认知图示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5).
[11]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6).
[12]武继红.论写作教学与词典使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4).
[13]许诺.清华院系:荟萃中西的外语系[EB/OL].[2011-03-21]http://news.sohu.com/20110321/n279930046.shtml.
关键词: 《高级英语》 人文学科 通识教育
英语专业的高年级课程《高级英语》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材料,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因此,本课程长期以来被定位为高层次的语言教学,尤其强调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词汇研究等。但是,当今社会更需要大量的通识人才,单一的学科人才已经在这一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很难生存。因此,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的教学中尤其应强调通识教育理念,摆脱长期以来单一的英语专业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教育的界限,拓展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思路,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人文学科与通识教育
人文(humanity)具有人性、人道、人情之意含,强调“人性”,而区别于“神性”(divinity),在拉丁语中,人文(humanitas)具有重要,特殊的意涵,指的是心智的培养与通才教育,与现代的一组词群如cultivation,culture和civilization有直接的关连(威廉斯,2005:209)。在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就明确地被视为不同于神学(divinity)的一种学问。培根将认为“人文哲学”(Humane philosophy)或称“人文学科”(humanities)作为知识的一种,与神学和自然科学并列。后来与此相关的人文主义(humanism)指一种特别的知识学问,是关系到人类人化、人的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和自我完善(self-perfection)等观念。具体地讲,人文学科指有关人类文化的学问或文学研究,旨在通过具体研究古典希腊、罗马生活、思想、语言有效地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Holman,1980:218)。美国人文学科国家基金会认为:“人文学科尤指一思想方法、学术范畴。人文学科之科目从经典著作研究到当代问题分析不等;研究方法包括个别的学科研究及综合科际研究两方面。人文学科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哲学、语言、语言学、文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比较宗教,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为研究进路之社会科学,而最后一类则包括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及其他关注问题之‘质’及价值多于关注其研究方法之科目”(张灿辉,2000:5)。虽然人文学科在表面上与自然科学相对立,但实际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量”的物质世界是与文学科所研究的“质”的人类社会生活与文化是分不开的,二者应是合二为一、相辅相承的,一味强调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一种,将二者严格区分开来是十分危险的,知识的单一化无疑会导致人才的单一化,这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贯的要求。
由此我们便自然想起了教育中的分科现象,尤其是大学教育。由于高等教育所强调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和特色办学,分科教育便成为各个院校普遍遵循的一个传统。这样一来,人才太“专”虽很实用,但又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专门人才”有时视野狭窄,很难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因此,文理互补,培养知识全面人才应该是通识教育所提倡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虽各有差异,但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科学精神应和人文精神相结合,而高等教育再也不应是专业教育的代名词,正如顾明远指出的那样,“高等教育之高,不是大楼之高,而是学识之高,学生的素质之高;大学之大,不是校园之大,而是学问之大”(2002:26)。顾教授对高等教育之“高”和大学之“大”这一精辟论述提醒我们通识教育确实势在必行,唯有此才能解决目前大学教育的危机,这种危机不仅存在于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院系中,也同样存在于以人文学科为基础的院系中。就外语学科而言,在强调以语言文学和文化为基础的人文学科教育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实践证明,语言文学类的大学毕业生已很难满足当今科技社会的需要。
二、高级英语课程大纲要求和通识思想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因此英语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复合型英语人才。高等教育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高级英语课程是这样描述的: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大纲,2004:23)。从外语专业教学大纲对高级英语的描述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人文学科的特征,即对优雅学问,例如对文法学、修辞学等的研究,并且也包括了人文学科所涉猎的诸如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大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文和通识教育思想,但从其描述所覆盖的知识来看,应该不排除自然科学的内容,其实在我们看到的课本中多少已经涉及。遗憾的是,在传统的高级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到课时和知识面的限制,将授课的重点放在词汇、篇章结构和写作修辞等内容上,认为这才是人文学科或外语学科应该做的,而对一些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和知识忽略不讲,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太专,在知识面上出现盲区,与人文学科所提倡的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相背离。因此,在通识教育关照下的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与自然学院急需人文学科教育一样,也同样急需自然科学的知识培养。哈佛大学1945年就提出了一个“一般教育方案”,1978年又进行了修订,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数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这一做法使通识教育思想得以实现。
三、通识教育思想在高级英语课程的实现
通识教育思想在高级英语课程中体现为不仅要加强文科专业课本身所包涵的人文思想,更要加强人文学科中被长期忽视的自然科学的成分,努力做到文理兼顾。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以课本为依托,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或培养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意识,或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文章中涉及的科学思想,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这一教学思想得以实现。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张汉熙主编的由外语教育和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专业课本《高级英语》为例举例说明。第一册第一课《中东集市》是一个中东地区欧亚不同传统文化的集散地,与中国农贸市场所呈现的地域特征和农业文化一样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第二课《广岛》向我们展示了二战中受原子弹袭击后日本人民承受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并以此扩展到当前国际上提倡削减核武器的必要性。第四课《日用家当》以“日用而不知”和“常用常新”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的关注和保护;第五课《丘吉尔的广播讲话》再现了二战的历史,呼吁英国人民应帮助苏联共同抵抗德国纳粹;第七课《神奇的集成电路时代》给我们介绍了电脑有关的知识,因此可以及时补充一些电脑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以及这种“神奇的集成电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九课《马克吐温――美国的一面镜子》以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个人生平揭示了美国的扩张史;第十课《震惊世界的宣判》则向我们展示了在多元文化存在的美国宗教的神创论与科学的进化论之间的冲突及其深层次原因。值得关注的是第三课《沙漠之舟》中原美国副总统戈尔忧心忡忡地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其中不乏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大气污染,以及原子弹和核武器等自然科学知识。第二册第一课《与卡米尔飓风面对面》向我们描述自然灾害的残酷性的同时,应倡导面临灾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意识,在教学中还应以此为契机加入一些自然灾害尤其是飓风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等自然科学知识;第二课《马拉喀什》强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对他国人民和资源的劫掠,并指出这也是造成殖民地极端贫穷的原因,第五课《从天窗消失》主要讨论受高科技的冲击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危机,其中涉及的内容有汽车制造业、现代绘画和建筑,艺术流派,科学技术等,文理兼并,内容丰富。第七课和第八课涉及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的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及其“冰山理论”说、俄狄浦斯情节等应该对学生作一些初步的讲解;第八课还讲述了在现代社会工作使人异化现象;而第十课《悲伤的年轻一代》则讲述了美国一战后出现的“跨掉一代”的生活表现及其原因,对分析我国目前所面临的青年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上内容既含有人文教育思想,又含有理工科知识内容,材料较为全面。
授课内容的多样化必然要求授课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教师讲解授课模式也不能满足通识教育的需要。对于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材料,教师不妨采取课上分组讨论、辩论等组织形式,而对于那些诸如信息艺术、建筑艺术等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识教育在文科课堂遇到理工科材料时非常棘手,令人欣慰的是各种各样的英语百科全书及其电子版基本都能看到,其中也会有大量的影像资料可以利用,其实相关课题英语的视频讲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使学生事前可以掌握一些相关的术语即可。只要有通识教育理念,相信方法不成问题。
高级英语课程大纲要求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其中的教学材料则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外语专业适时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门课程。同时教学材料中也大量地包涵了理工科等自然科学的内容,科学地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可以弥补文科学生在这方面的天生不足,实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因为外语类通识人才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走向。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25-26,42.
[3]威廉斯,R著.刘建基译.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2005.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狭义上讲就是对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需求进行分析。广义上讲,需求分析既要分析学习者的个人需求,又要分析用人单位、社会等方面的需要。Brown将需求分析定义为一个系统的信息采集过程,其中要对确定课程目标的所有主客观信息进行分析,以确保在特定领域内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需求分析可分为两大类:目前情景分析(presentsituationanaly⁃sis)和目标情景分析(targetsituationanalysis)。目前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他们的强项和弱项。目标情景分析是分析学习者在学习结束之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能否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往往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形势及专业存在的意义。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分析是建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2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对象是某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和设置商务英语相关岗位的用人单位。参与调查的顶岗实习学生81人。选择顶岗实习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他们实习工作半年多,不但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依旧比较熟悉,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调查共涉及40家公司,调查问卷填写人为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涵盖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电子邮件实施。此外,从填写问卷的顶岗实习学生中随机抽取17名进行电话访谈,从40家用人单位中选择5家公司的人事主管进行电话访谈。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期望能够了解该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需求。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主要掌握用人单位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3结果与分析
3.1英语语言能力评价英语语言技能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技能。调查结果显示74%的顶岗实习学生表示基本胜任目前的工作,70%的用人单位表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掌握较好,能胜任目前的工作,这表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合格,但是有待提高。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学生表示有些工作岗位英语用到不多,比如单证、跟单、货代,学校所学英语知识够用。即使有些外贸术语不懂,请教同事后,就能掌握。但是,如果从事外贸业务员,那就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特别是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函电写作要过关。从事外贸业务员的学生认为工作中他们最常用的是“跟客户往来邮件的书写”和“电话联系商务事项”,其次是读懂客户发来的产品询价表。他们在工作中最担心的是与外国客户面对面交流(67%)和电话沟通(63%),这种不自信主要源于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欠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调查表明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对英语有不同的需求,虽然基本能胜任目前工作,但在某些岗位上,学生感觉到自己英语能力的欠缺,要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职位有所提升,必须要提高英语水平,否则就遇到职业的瓶颈。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有2个学生提到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经贸类毕业生有着扎实的商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工作中发挥更得心应手。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连英语水平都不过硬,那将无竞争力可言。总而言之,虽然不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略有不同,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高自身英语语言技能意味着提高今后的职场竞争力。这一点在跟用人单位人事主管的电话访谈中得到印证。有2家用人单位明确提出,现在招聘外贸业务员要求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如果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则希望有专业八级证书。
3.2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评价商务技能主要指在商务工作背景下运用的技能,如参加商务涉外谈判、参加展销会、跟客户做公司介绍、产品介绍等操作。调查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的学生跟用人单位对商务知识的重要性看法存在一些差异。总体来看,74%的顶岗实习学生认为“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对自己实际的工作帮助意义不大。但80%的用人单位认为员工应该对“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有所了解。但是对一些重要的商务知识和技能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一致,都认为要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国际商务礼仪、外贸函电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商务英语会话技能、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团队协作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在电话访谈中,学生提到:第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跟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区别不大,没有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在工作中,因为商务知识的缺乏而时常碰壁。第二,书本知识陈旧,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不同,例如:外贸函电的课本,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跟客户往来的邮件远比课本里的范例要简洁明了。课本内有些邮件范文内容浮夸,订单数量之大,价格之便宜,根本不现实。第三,有些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等工作后理论逐渐淡忘,实际操作又不娴熟。在跟用人单位的电话访谈中,5家用人单位都提到毕业生上岗后最需要提高的是商务实践能力。可见光商务理论知识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兼顾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商务实践类课程的比重。
3.3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价70%的顶岗实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掌握选择“非常重要”,30%选择“一般”。这与用人单位的选择有区别。95%的用人单位认为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重要”,只有5%选择“一般”。与学生的电话访谈中,得知学生认为不同的岗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跟单,跟单员和工厂接触,需要交际能力,但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外贸业务员则需要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方面,用人单位认为不管哪个部门的员工都应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本族文化、西方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具有国际视野,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跟企业同成长,同发展。两者之间选择的区别在于顶岗实习的学生从自身岗位需求出发,而用人单位则从公司长远的发展规划出发。
4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本调查的结果显示,顶岗实习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存在一些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思考。从多方面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4.1选择时效性强、案例丰富的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2014)。从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教材还存在不少问题。教材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太多,实践太少,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这与王艳艳等(2014)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看法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虽然王艳艳等的调查针对本科院校的授课教材,可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教材方面的问题具有共性。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方面教材的选择上要注重真实性、时效性。可以让教师从企业收集真实的案例或任务,依据流程自编成活页教材,或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
4.2增加实践教学,提供学生实习机会在电话访谈中,5家用人单位都表示目前企业不是很看重求职者专业是否对口,倒是更注重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不占优势,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却不逊色。相比书本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更喜欢动手操作。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合情合理。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具体操作时一方面提高此类课程的课时数;另一方面开设更多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一致的实训课程,例如:开设“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商务谈判和销售技巧实训”、“海关与商检实训”、“会展实训”等实训课程。然后,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介绍实战经验,分享工作心得。最后,高职院校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特色,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开拓实习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最直接地接触社会、了解企业,在工作中发现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在查漏补缺的同时逐步明确就业方向,提升职业技能。
4.3提高语言综合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从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他们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用人单位看重大学英语六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也正说明了英语的重要性。而且顶岗实习的学生也表明他们非常看重英语基本功。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在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加大口语与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课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可设置诸如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跨文化交际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中更有效地同外国客户沟通,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
5结束语
关于支教的活动策划书【1】
一、活动背景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学科,因为受到师资等学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而比较薄弱。而这一点在英语学科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为了给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在较小的年纪就能接受较好的英语教育,为将来的学习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特开展田头小学支教活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一方面,本活动在孩子们掌握英语基本知识,提高读写能力等方面能够凭借我们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优势得到帮助,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另一方面,让大学生所学知识能够服务社会。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在困境中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积极融入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月
每周星期三
15:00—18:00
四、活动地点
田头村田头小学
五、活动对象
田头村田头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及幼儿园学生
六、活动过程
1、支教前的准备及宣传工作:
①组织部分青协成员乘车前往田头小学,与校长及英语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同学们的英语基础、接受程度、课程安排以及授课方式等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②组织人员进行外场宣传,主要方式包括采用电子邮件、短信方式通知各班负责人,请各班负责人通知各系负责人逐层通知;并且通过QQ群等方式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志愿者中心
4发邮件宣传。
③面向全院进行志愿教师招募,方式为通过短信向活动负责人报名,并进一步宣传支教情况。对报名人员进行面试选拔,并从中筛选出优秀教师。
④按照校方要求和同学们的意愿做出人员和课程安排,确定每个支教小组人数以及所教年级,并召开全体支教老师会议,向其详细介绍学校、学生、课程等支教内容,并重点说明校方所提备课、上课、作业等的注意事项,要求各位支教志愿者认真对待。
⑤分发备课本和各年级教材,确定首批支教人员,于会议召开的下一周周三正式开始支教活动。以后每周的支教小组成员一般应固定不变,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者,请及时告知活动负责人员并协助安排其他志愿者作为替补。
2、支教过程:
①每个年级支教小组在课前应进行讨论,按校方提供的建议确定授课方式,并提前备课(备课内容应写在备课本上)。在整个支教过程中,小组成员需经常联系,交流支教情况,互相传授经验,并保证进度和授课方式的统一。
②每周三组织支教志愿者由一名活动负责人带队乘车前往田头小学进行支教活动。
③在课堂上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对其单词发音进行规范,训练说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④上课结束时需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以便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一次授课时复习和检查
3、后期回访及交流总结:
①每次支教结束时,负责人应与校方沟通交流,了解支教效果,并将支教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向志愿者传达,以便不断改善。
②支教结束后,负责人与志愿者一起乘车原路返回学校,完成本次支教。
③根据反馈意见总结支教经验并做好记载,以期在以后的支教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人员安排
①将志愿者按照不同年级分组(具体名单及分组情况见附录),并告知志愿者分组情况以及同组成员姓名和联系方式。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志愿者中心
②每次支教时由一名青协成员(活动负责人)带队,每个年级一名支教志愿者,幼儿园两名志愿者。
八、注意事项
①支教前应多与校方进行沟通,了解学校英语授课情况,特别是同学们的英语基础以及接受能力,提前做好各种教学准备工作。
②活动宣传做到位,让全院同学充分了解到本次支教活动的意义,向其传达“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
③做好志愿者的报名及筛选工作,志愿者要进行统一选拔与培训以保证志愿者质量。要求志愿者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且要求志愿者最好有一定的支教或做家教的经历或热爱志愿者活动,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较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④注意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的形象,不得做出任何有损自身形象以及厦门大学形象和声誉的行为,要求与小学生友好相处,向他们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
⑤上课过程中,志愿者应注意做到亲切自然,采用同学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授课
⑥在活动过程中,一切听从组织上的安排。负责人在每次活动结束之后即通知下次活动的支教志愿者,志愿者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如因故不能参加,应及早告知负责人,以便安排其他志愿者。
⑦注意乘车前往学校及在校内活动时的安全问题。
⑧志愿老师的教学计划要完善可行,并且要注意保持内容的连续性和方法的一致性。每次支教结束后,志愿者应将备课本和教材交给下次的志愿者,并告知上课进度,以便志愿者备课。
⑨做好活动中的应急措施。
⑩若因为天气或者考试等原因取消活动,应及时告知田头小学校方以及志愿者,说明原因以及下次活动开始时间。
九、经费预算
本活动的主要花销为往返车费,每人每次支教共需14元,每次活动共七人参加,即需68元。本学期将共有八次支教活动,故全部支出为548元。
十、成果展示及后期宣传
①利用在活动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制作宣传海报。
②利用网络媒介,如QQ群、人人网、电子邮件等发送宣传资料。
关于支教的活动策划书【2】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逐渐加大,主要也体现在了城镇教育的差别上。教育要从小开始培育,因此中小学的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将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所以我们利用寒假时间,到贵州毕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支教。
二、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用爱温暖小孩。
三、活动目的
筹集各种旧衣物,书籍课本,学习用具等,给孩子们带去新的知识,帮助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对他们的未来生活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让大学生们的所学知识能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一个理想。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学会面对各种困境,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充分利用支援者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反映给社会,争取得到更多的社会上的关心和帮助。
四、活动地点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妈姑镇龙井小学
活动时间
20XX年1月,为期一周
五、活动要求
支教志愿者要求。
志愿者必须吃苦耐劳,有团队精神,服从组织安排,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对孩子们能有耐心,能活跃课堂气氛,且最好有一些特长如演唱、美术等。
费用要求。
此次行动均为个人行为,因此费用需自理,包括往来车费,食宿费,保险费等(住宿在校长和老师家)。
资筹集。
这次所去的龙井小学条件十分简陋,缺乏必要的各种学习设备,且孩子基本都是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学习用具、书籍和衣物。我们此行的另一重要事情就是为这里的孩子筹集一些旧衣物书籍文具,如能筹集到乒乓球桌、电脑等物更好。
六、教学活动内容
A、主要从地理文化方面为孩子们讲解,使他们能认识家乡,也意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历史故事:给孩子们讲解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故事等。
城市风采:给孩子们讲一些大城市的现状和大学的生活,将城市的美好一面展现给孩子。
励志故事:给孩子们讲一些出生贫苦最后成功的人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
B、英语体育音乐等方面,教给孩子们简单的英语发音知识,队员可以带领孩子们唱一些脍炙的励志歌曲。有体育特长的队员可以带孩子们踢足球打篮球等。
C、可以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趣味性的科学知识。
七、活动流程
撰写详细活动策划书,招募支教队员,并从中选拔。
筹集支教所带物资。
确定放假时间后,再最终确定支教队员汇合时间。
去贵州赫章妈姑镇龙井小学。
另附龙井小学简介。
龙井小学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妈姑镇最偏远的龙井村,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四周没有围墙,从学校步行到镇上需要两小时左右,平时除了周四和周日外,没有车去镇上。这是一名来来自香港名为陈楚思的商人捐助建设的希望小学。目前有一至六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共有320名学生,教职工11人(其中正式教师5人,代课教师6人),且没有正式的英语老师。有的老师一个星期上22节课,个别老师带两个班的主课。学校设备只有一台电视,连一台电脑都没有,平时写材料只能由教师逐字逐句抄。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因此多年来没有教师分配到学校去。5名正式教师中有2名已达到快要退休的年龄,另外6名代课教师是初中毕业,学校每月只能支付500元,而在物价很高的现在,这500都不够他们的基本生活,很多老师都萌发出去打工的念头而不愿留在学校。
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家里兄弟姐妹众多,老人也无法看管过来,他们需要自己做饭,放牛,照顾更年幼的弟弟妹妹,很多贫困家庭每月只有40到50元的收入。学生开支基本为0。一般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可以吃到大米饭,平时只有土豆和玉米饭。在寒冷的冬天孩子们也只有单薄的外衣,连一件棉服都没有。孩子们的书包都是用几块布缝在一起,中午吃的是早上从家带来煮好的土豆,而放学之后还要去地理干农活。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现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困难。
关于支教的活动策划书【3】
一、活动背景:
北城小学是一所远离城市的乡村小学,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上,这些偏居乡村的小学仍不占有优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我们举办了这次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爱心和知识,让这些孩子扩大视野,得到关心
二、活动主题:
“爱心成就梦想,我们与你同行”爱心支教活动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同学们发觉自己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更加热爱学习。也让他们了解更多社会科学知识。让兴华小学学生感到来自师哥师姐的关心和帮助,也让我们支教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树起爱心支教的旗帜,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到今后的爱心活动中,同时也提高我们支教同学的综合素质,给我们一个展示爱的机会,也是对我们意志的一个挑战,我们不仅仅是教学生们,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3、我们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提高自己奉献爱心的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4、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更加团结互助,让他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三、主办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四、承办单位
会计系,经济系,文法系,工商系,信管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五、活动时间
12月份以后
六、活动流程安排:
1、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负责人:xxx(联系方式:…………)
活动准备:小礼物,准备一些好玩又有意义的问答题及答案,数码相机一台。
2、活动环节:
主要是根据学校安排,以学为主。按部就班的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可适当的和学生交流,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同时在开始工作之前就应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于课程的正常进行。
3、活动结尾:
支教成员与小学生合影,和他们留下珍贵的纪念。
七、注意事项:
1、注意控制时间,每个人讲课的时间不能超过规定时间,同时要尽量把内容填满,使得课程丰富精彩。
2、注意和小朋友相处中的态度情绪和表情,要亲和,要有耐心,经常保持微笑。
3、准备的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1 帮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什么,只要对它产生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语阅读也不例外,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兴趣。
1.1 抓住课堂阅读教学
作为英语教师,怎样利用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感受颇深。在以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对文章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将文中的有关语法知识点写上满满一黑板。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收效甚微,而且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失去了阅读英语的兴趣。怎样让英语阅读课生动有趣呢?可以利用问答法,围绕课文的中心来设置问题,问题要由浅入深,前后环环相扣。要注意少用Yes/No疑问句,多用特殊疑问句。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来精心设置问题。此外,还可以利用表格、流程图、树状图等多种形式来对课文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比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等,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的枯燥的翻译讲解,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1.2 做好课外阅读延伸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多样化,具有趣味性。首先要注意材料的内容,如人物关系、故事发展、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浅易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因此,阅读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原则是先易后难,多易少难。起始阶段可选择适合一般水平的材料,篇幅不必太长,使学生经常有成功感,保持阅读兴趣。让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促进,把它们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
2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都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我们首先得帮助学生克服不良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过分重视细节,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阅读速度就受得了影响,容易使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的阅读上,获得支离破碎的信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英语的阅读速度,对于英语学习者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2.1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达4万词,八年级达10万,九年级要达到15万。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课本外还需要大量的涉猎课外书籍。比如,经常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等。这样,广泛阅读可以了解国外的有关历史、地理、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2.2 限时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读物的长度和难度、题材等规定出阅读时间,迫使自己定时定量地达到阅读目标,以利于快速阅读习惯的养成。可以将现行教材的阅读课文作限时阅读材料,在每堂课前十分钟使用,效果很好。
2.3 整体阅读。很多情况下对文章的宏观理解,远远重于对某些细节的精确掌握,它有利于我们调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去领悟作者的意图,掌握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阅读中切忌只见水滴不见大海,在只言片语上长时间滞留。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即直接用英语接收信息,避免出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再去理解这一中心环节。
3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技巧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猜词:
阅读中往往遇到生词,影响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阅读速度。其实大部分生词都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猜出来。如通过构词法猜词:掌握英语的前缀、后缀、词根就可以做到;通过语法功能猜词;通过同义词、反义词的关系来推测词义;通过描述猜词,在阅读中通过对某人或某物作出的外在相貌或内在特征的描写来猜词;通过因果关系猜词,首先找出生词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猜词,有时可以借助文章关联词(如because, as, since, for, so, of course等等)表示前因后果猜词。
3.2 设置疑问,营造学习英语氛围
(1)教师要根据书面信息设置情景、诱发兴趣、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有阶梯性,层层递进,让学生有目的、有需要地去阅读。
(2)讨论有关的问题,为帮助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可出示有关的图片、电子动画、实物。如禁止停车、禁止拍照、危险等,可以叫学生根据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3)让学生自己试译文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对于有些短文,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这一材料的理解,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以鼓励的方式对学生理解进行评价,保护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有助于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3.3 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和手段
阅读材料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以下方法:
(1)粗读:理解大意,抓重点词、句,对较容易的内容可用。
(2)细读:较难的材料要详细去读,认真分析上下文关系,根据任务,反复阅读、思考、比较、研读。
学习英语切入点教学方法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稳定性和民族性,因此总会产生母语与外语语种的冲撞和融合。因此,我们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就要让学生熟悉并更多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找准学习英语的切入点,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英语。
一、交流(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1.被动的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
怎样学习英语,怎样学好英语是每个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更有许多学生是在老师的逼迫下来背英语单词,读英语课文等。这样的学习态度很乏味,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才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很失败,也很被动。这只能是应试教育的延续,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此外,在说到语言时,我们都明白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与人交流,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听说,无论见面还是打电话,听说是最便捷的交流。道理很简单,婴儿学说话,是从听开始的,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了。但现在好多学生在学习时把听、说、读、写变成了读、写、听、说,把学习英语的次序颠到了,因此学习成效不大。这样就造成了混乱,使次序颠倒,成效不大。
2.学说英语不能放任自流
在学校,我发现有许多学生今天学习这个,明天学习那个,所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兴趣来了就学,不喜欢时就不学了,这样只能导致学习语言时没有后劲,如同猴子摘果子,摘了一个又丢掉了一个,从而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学好英语。学生们这种打鱼晒网式的松散型学习态度,就是把自己给放任自流了。
其实学习一种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利用这种语言的某些部分来进行交流。“communication is our purpose”(交流是目的),而不是语言本身。
二、态度(要解决好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是进入职场前的热身教育。作为学生首先要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与实践中,创造性地去学习,要养成自觉、自醒、自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针对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怕羞难以启齿说英语的缺点,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大胆说,只要我能听懂他们要表达的意思,我就继续用英语与他们交谈,这很重要。我还有目的地教他们一些常用于开始谈话的句子,如“What’s your name”“Do you like…”“What do you think…”“Would you mind…”,如果你能大大方方地问一句“Do you like China”就开始了一个不错的话题。然后我再教他们一些结束谈话的句子,让这些学生很得体地参加语言训练。
三、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寻找欢乐,在欢乐中找到兴趣,在兴趣中下决心,在决心中培养毅力,即“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成绩”。当然开始学英语时不要追求太高,太难。指导学生从简单的,有趣的,好笑的开始学习,使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他们“From easy to difficult”。
四、计划(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英语的计划)
一个人站得高,就会看得远,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范围和见识有多大,学英语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英语。在课堂上让学生试着讲英语,平时同学之间交流时多用英语,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错了没关系。在记录词汇本里,要记录各种各样的生词、短语。因为学好英语必须要有词汇作基础,要在一定时间内记住一定数量的单词,日积月累,就能做到“from little to more”。要背诵常用的句型和有用的课文,学生每周、每学期、每年都要有学习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五、了解(让学生了解和区别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职生应学习和了解西方习俗,掌握大量的语言背景是学习的又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就达到“from Chinese to English”。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美国人去一位中国画师家里做客,看到那位中国画家的作品后,顺口说一句“I like your paintings”,过后这个中国画师便挑了一幅作品专门给美国客人送了过去,弄得那个美国客人有点不知如何是好。其实那个美国人说“I like your paintings”是为了表达一种情感,即意为“How nice your paintings are”。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交际用语中说的不得当,会被外国人误解为没有礼貌。在交谈中不宜随便问诸如“What does your wife/husband do”或“How much money do youearn each month”此类的话。
只有了解了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与区别,才能在将来的职场交际中说出掌握分寸和入乡随俗的英语,避免尴尬。
六、理解(要知道英语中“单词”的用意也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英语中“green”一词的基本含义是“绿色的”,但在下面的语境中则有“生手”和“未熟的”含义,如“He has little experience in the gardening. He is a green hand”“You can’t eat green apples, or you’ll have a stomachache”。
七、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尽量说出让人听得懂的英语)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需要钻牛角尖,一定追求发音像一个“native”(本地人),只要说出的英语不至于让对方产生误解,其实就可以了。我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在学习时不需要迷信什么科学方法,只需要记住一点:模仿。但一定要模仿标准的英语或美语。在模仿的基础上,每天只要保持1个小时的口语练习,这个练习必须假想一个双向交流的场合,即仿佛有人与你交流一样。另外,不要总想着会有单词或语法方面的错误,其实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也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在用英语和中国人交流的时候会用最浅显的单词和句子。同时强调学生在发音时,尽量气运丹田,而避免用肺发音,这样的英语发音洪亮而圆润。
八、解释(尝试把一个单词或一句话用不同语句去解释)
在学生学习中,要教会学生充分应用语言的功能和替代。如英语单词“love”,如果用汉语解释,只说一个“爱”字足够了。如果用英语解释就要说“Warm and kind feeling”,并引深还要说“That’s maybe a feeling betweenhusband andwife, between lovers,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etc”。这样的解释很全面细致,既加强了对“love”的理解,又学习了英语的句子,可谓一举两得。
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如果一个人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替换。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这就是英语的独到之处。
九、坚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学习)
[关键词]混合学习;电子书包;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28-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06
一、引言
近年来电子书包在国内外教育领域掀起了研究及实践应用的热潮。电子书包,从广义上讲是个人数字化知识库,可以用于存储图片、视频、音乐、文本文档和其他数字材料,以供课内课外的学习使用。黎加厚正式提出了电子书包的定义:“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个人电子终端和网络学习资源为载体的,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学习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到渐渐兴起的“电子书包”教学实践,教育界都更为关注学生的发展,力图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我们将“电子书包”引进课堂,看重的不仅是其装备工具效能,更关注其应用服务层面,突出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课堂的教育功能。在此视角下,优化媒体组合发挥电子书包优势,构建优质混合学习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子书包应用现状
自2001年教育部对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进行了认证之后,电子书包的应用逐渐落到实处。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以及香港、台湾的中小学相继推广应用,同时电子书包的开发商如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等相继推出学生适用的电子书包。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及移动学习的兴起,电子书包的发展也逐渐聚焦在轻便型的个人移动终端上。在美国,便携式电脑和掌上电脑甚至苹果iPad等成了电子书包装备的典型形态。日本则开发了采用嵌入式系统“T-Engine”的个人电脑式的电子书包Pin change。与手提电脑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移动终端只是电子书包的硬件基础,动态开放教学资源才是灵魂,构建的是由学习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三者结合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但是,电子书包在现阶段还处于试用实验阶段,缺乏可循的教学模式。在学校中仅作为硬件配备,电子书包远未与教学融和,与教学还是皮肉分离的状态。现阶段,教师对电子书包的运用仍处于摸索的阶段,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掌握电子书包与课程整合的技巧,课堂时间的安排等。
在混合学习环境背景下,国内学者提出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尚少,此方面文章主要是从其支持的学习模式的角度来谈的。刘子键等人认为,电子书包进入课堂,变革学习模式主要体现在:(1)个性化非同步学习模式,该模式可以改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第二,教师活化学生先备知识;第三,教师讲解、注记与传播教材内容,学生整理归纳重点;第四,教师说明推广作业,学生撰写作业:第五,教师展示与讨论学生作业;第六,教师评量学习结果;第七,表扬活动;(2)小组合作的专题式学习模式,该模式中学生运用电子书包,可随时在讨论过程中搜索必要的资料,记录讨论信息,展示想法以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该模式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教师进行课前准备;第二,教师进行共同说明;第三,分组学习:第四,整理报告:第五,口头报告;第六,组间互评;第七,讨论与归纳;第八,学习成果表扬。
高志丽认为,电子书包可支持以下三种学习模式:(1)支持模拟学习,电子书包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以及学科特点,定制适合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利用计算机界面和仿真技术来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高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2)支持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电子书包内置智能学习资源,学生既可以通过知识体系采用多种分类方式查询,又可以输入关键字查询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方面的练习,以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支持合作学习,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同伴互助学习,以此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现有的模式中落脚点并未定于电子书包的应用上,没有突出电子书包课堂与一般的混合学习课堂的区别,忽视了电子书包自身的特殊性和优势,未能为电子书包更好地为教与学服务提供明确指向。由此可见,国内提出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尚未成熟。
三、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建构――“3B+3C”模式
1.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1)混合学习理论
美国发展训练协会的里德和辛格认为,混合学习是采用不同传递方法降低成本和优化产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将混合学习定义为:在适当(Right)的时间,为适当(Right)的对象,以适当(Right)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Right)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Right)的学习内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收益。即为5R定义。
混合学习的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教学上就是要采用不同的媒体与信息传递方式进行学习,而且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求付出的代价最小,取得的效益最大(李克东,赵建华,2004)。依据混合学习理论,微观层面上的混合是各种媒体的混合,本文中把电子书包看作是混合学习环境中的一种媒体,与混合学习环境中的其他媒体(白板、黑板等)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2)KanKhan在线学习八边形结构
Badurl Khan提出了e-learning的结构,也称为Khan八边形结构。Khan将在线学习各种因素概括后组成了一个八边形,包括:教学因素(Pedagogical)、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接口设计(Interface Design)、评估因素(Evaluation)、管理因素(Management)、资源配套(Resource Support)、社会道德(Ethical)和行政机构(Institutional)。
本文在构建模式时,主要考虑的是:在混合学习环境中,电子书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学习环境等的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应该在模式中得到体现;同时,在技术方面,还应考虑混合学习环境中技术设施,包括软件、硬件、基础网络规划等媒体的协同工作。
2.模式建构的原则
(1)发挥电子书包优势
本文在进行电子书包应用模式建构时,考虑的原则之一是发挥电子书包优势。
多媒体教室是学校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场所之一,设备比较多,包括多媒体讲台、投影仪等。网络教室,指的是教师支持通过网络支持多人的网络在线教学。目前,在学校应用较多的是多媒体网络课室,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网络课室中,教师和学生构建出混合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媒体的混合、线上学习与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混合、教学策略的混合等。那么,应用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环境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它与一般的学生利用个人终端的网络课室混合学习环境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个人终端上利用课件软件进行学习与利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课件中的内容与互动是预先植入、互相绑定的“紧耦合”关系,学生的自由度相对有限;在“电子书包”平台上,学生通过虚拟学具与电子课本互动,虚拟学具与电子课本是“松耦合”关系,这样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另外,学生通过联网的“电子书包”还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个性化学习支持。
因而,在对电子书包应用于混合学习环境中的模式进行建构时,就必须以发挥电子书包优势为原则。电子书包优势主要体现在:(1)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2)课堂容量可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适当放大或缩小:(3)可持续跟踪和评价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情况;(4)支持个性化设计并不断调整策略改善教学设计。(5)支持移动学习,课堂的界限可得到延伸,学习共同体除了虚拟共同体并可存在于真实面对面情境中。
(2)媒体的最大价值化
混合学习环境设计强调各种媒体相得益彰、各取其长,而非一木成林、一山独大。在利用电子书包构建混合学习环境时,不可忽视其他媒体的辅助作用。各种媒体能够发挥其优势,那么媒体的价值就能够达到最大化,教与学的效益也能得到提高。例如,在展示重要知识点、创设情境及讲解需要记忆巩固的内容上,利用电子白板的广播演示功能,就比学生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摸索更为有效。
3.“3B+3C”模式诠释
针对电子书包现有模式的不足,本文结合电子书包自身优势,提出了混合学习环境下电子书包应用的模式(如图1所示)。
此模式为3B+3C模式,3B指的是黑板(Black-board)、白板(White-board)以及电子书包(E-schoolbag),即是对传统课堂中的黑板屏幕、多媒体课室中用于演示的白板屏幕以及移动课堂中学生自主操作的电子书包的混合使用。此模式遵循混合学习5R原则,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对象,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学习收益。
如上表所示,在根据课程内容,在恰当的教学环节,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媒体包括电子书包的优势,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同时,课堂中时有出现的当三个屏幕同时呈现同种或不同信息时,学生注意力涣散、无法定下聚焦点、浪费学习精力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此模式的3C指的是课前(Before Class)、课中(In Class)、课后(After Class)。个性化、移动性、按需服务是新一阶段电子书包的关键特征。学生们拥有“电子书包”以后,在新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他们将成为自主探究者、问题解决者、知识建构者、协作反思者。对于教师来说,更应具备全新的教学时空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盘规划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班内、班外,校内、校外的学习活动。课前,学生可以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资源进行预习、个性化自学,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课中的应用如表1所示;课后,学生可把自己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档案进行归档,形成个性化学习档案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和训练,或进行拓展学习,如针对课内感兴趣的话题与校外专家进行互动或上网查找资料。与此同时,教师可在课后分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轨迹,并在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此模式中,教学策略是核心,教学媒体为辅助。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及其相应的媒体应用。四基于“3B+3C”模式的应用个案设计
下面,以一节小学英语课程为例,来呈现“3B+3C”模型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混合学习环境中电子书包的“3B+3C”应用模式,本文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广州版)四年级下册《Unit 8 Sports stars》进行教学设计。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围绕体育明星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前一课中已经掌握了有关体育明星成就的单词和句子,本节课目标在于通过让学生多方面介绍体育明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2.学习环境设计
本文把教学环境定位于电子书包支持的混合学习环境中,每位学生都配置电子书包,课室中配备黑板、电子白板以及网络等(如图2所示)。
3.教学流程设计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采用“3B+3C”模式,教学过程主要如下(如图3所示):
(1)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利用电子白板播放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彩视频,在一个真实的文化环境中进入本课话题,并提出问题How many sports stars do you know?How do you know them?
(2)网络支持、搜索信息:“Which sports stars are they?”,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几个体育明星的别称“超级丹”、“全能王”、“跳水皇后”等,让学生猜猜有这些别称的体育明星分别是谁。并将全班分成5个体育明星组。因势利导“Canyou tell more about them?”,引导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的网络搜集所在组所负责的体育明星的资料。
(3)思维引导、建立支架:利用电子白板呈现“Daqingiron girl”的短文给学生阅读,然后通过What do you knowabout her?等问题引导学生反馈并建立思维导图。教师在黑板上具体说明如何画思维导图,学生利用共享里的导图模板,整理之前在相关资料,为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构建思维导图。
(4)Wiki协同、网络读写:电子白板呈现“Let's make abig introduction with your groupmates.”建议,组织学生在电子书包的Wiki平台上围绕自己课前选择的体育明星组开展写作,建立词条库,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查金山词霸;由组长整合各组员的词条形成一个本小组的词条,各小组成员再进行编辑,形成最终词条;组长将最终词条创建在All sports stars分类中,组员浏览和编辑其他组的最终词条。
(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老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介绍一位外国体育明星的PPT电子板报;布置学生课后以同样的形式制作,汇成体育明星电子板报集,保存在自己的电子书包学习档案库中。
五、结论与展望
教育技术界对电子书包的研究热潮反映了电子书包进课堂的新趋势。电子书包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良好环境,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电子书包与教学产生的“皮肉分离”现状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混合学习环境中建构可行、可控的电子书包应用模式,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媒体混合视角、教学组织形式角度进行研究,以求提升电子书包的价值,增大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融合度。
混合学习环境下应用“3B+3C”模型的主要优势是:
(1)贯彻了媒体价值最大化原则,发挥了各媒体的优势。
(2)强化了学习的三大环节;课前一课中一课后。相比传统教学只考虑课堂教学、不考虑或少考虑课前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3)符合混合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者围绕主题教学从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媒体的混合以及媒体支持下的各种教学组织的混合来不断形成对知识的建构,使学习更有效率。
与此同时,这一模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1)模式中未能分析对比各种教学策略,选择列举电子书包最为切合的几种增加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