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一、科学素质的概念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科学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有效进行科学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态度、观点、能力与习惯,是一个包括科学观、科学知能和科学行为的综合结构。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以往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加强参与、体验和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策略性知识与价值、态度性知识为载体,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往往始于某一问题,为了予以解决,他们先收集和分析资料,提出和验证假设,再做出整理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一个知、情、意、行综合的过程,既与研究者的知识水平有关,也与其科研方法和能力有关,还能体现其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如果能以这种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科学素质也许就能得到有效培养。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是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策略和方法,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学习;从狭义上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以获取和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试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

学习方法总是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研究性学习正是特别适合大学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问题解决式学习、专题讨论、研究性实验、调查访谈、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等学习形式中,大学生科研立项是一种自主性程度较高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大学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适合研究性学习。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迈克尔逊干涉条纹自动计数仪的研制”为例,对大学生采用科研立项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一探讨。1.课题目标。围绕核心问题“如何设计制作精确计数迈氏条纹的电子计数仪”,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掌握科研方法,养成科学态度、科研道德及实事求是的精神。2.课题内容。迈克尔逊干涉仪广泛应用于精密测量技术中。以往用它测光波波长时,往往要对数百条明暗移动的条纹进行人工计数,不仅给眼睛造成伤害,而且会带来计数误差,影响测量精度。本项目旨在研制一种精确度较高的自动计数仪。3.课题实施。课题主要由学生协作完成,教师仅起指导作用。包括三个阶段:①选定课题。即在学完大学物理的“光学”部分和“电子线路”部分之后,结合普通物理实验,开发研制记录迈克尔逊干涉条纹数目的电子计数仪。课题把物理学科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②设计研制。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由组成小组,就设计方案、实验制作和测量调试三个过程分工协作。包括收集资料,设计方案;选择器件,并根据需要改装仪表,正确组装。然后进行样本测试,分析误差,重复测量,反复调试,修留学改重作,直到能比较精确地组装。③结题展示。小组成员展示研究结果、器件、方案和原理的书面报告,要求数据准确、论证严密。其次,做成实物成品进行演示并将研究过程及结果制成网页,放到校园网上,以供交流。4.课题评价。通过网页上的评价模块,所有浏览者都可对课题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报告的规范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等进行评价。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传统百分制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理论上合理、有创新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超级秘书网

三、采用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自主合作

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研究性学习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实施研究性学习既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有效实施,并实现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它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又要把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纳入学校校本科程范畴,开发和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突现数学的科学品质。本文介绍一下研究性学习的科学设置过程。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积极探索的学习形式和勇于质疑、善于思辩、尝试批判的创造性思维品质.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学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沟通、合作与表达交流,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分阶段目标:

目标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进展状况,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基础性、反复性和递进性。

1、第一阶段,以“阅读材料”、“课外作业”、“研究性学习课题”及部分教学内容的招展与延伸为载体,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确定研究专题的方法,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探究意识和查阅文献资料技能、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沟通表达技巧等。

2、第二阶段,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课题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为载体,学习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重点培养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预见、构思与策划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观点的能力及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3、第三阶段,以“阶段汇报”、“解题答辩”、“成果展示”为载体,继续学习有关研究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资料佐证和提炼观点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自如、条理清楚的表达能力、综合思辩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4、第四阶段,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高考热点问题为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新颖有趣的实践与应用机会,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在实践与应用活动中获取各种知识,发展各种技能。

2、指导性原则。发挥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坚持“教师指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监控评价全程”的原则,避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危险性,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功率并从中获得自信和动力。

3、过程性原则。注意实践体验,注重全员参与,关注研究性学习中的过程感受与情感发展。

(二)课程计划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1、请区教研室专家指导实施工作。

2、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年级主任为组长,各备课组长和该学科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实施课程的课题组,并以各学科备课组为单位,成立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小组。

3、做好请示、协调和物质准备,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宣传动员:对学生及家长召开宣传、动员会议,宣传课程的意义与价值,争取家长支持,激发学生兴趣。

5、指导学生组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小组。

(二)实施阶段

1、指导小组有教师相互协作,分工负责,管理教学时空,安排辅导与研究指导等。2、内容、方法与策略见《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管理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在年级“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监控评价与行动研究总结等;各备课小组主要负责课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指导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各小组定期开会协商,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年级各备课组按课题组要求,具体负责各阶段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和管理。

(三)按照预先设计的实施方案、评价方案、课程监控量表评价量表等组织课程实施,并随时研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每一阶段实施结束,进行相应的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并根据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修改原有方案和量表。

(四)课程实施随时注意积累相关资料,分阶段调查学生感受和进展情况,分析相关数据,为下一步行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注意建立数学研究性活动课题库,汇总、展示相关成果。

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对教师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激发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进行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工作。评价工作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科教部和数学教研室共同完成。通过教师所指导学生的研究成果质量,所指导学生的问卷反馈及其在课程实施中所发辉的作用而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评定:指导者的热情,学术水平与研究能力,提供研究方法的能力,指导课题设计的能力,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能力,课程开发实施及相关研究成果等.评价结果量化后纳入教师年级考核,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下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研究性学习相当于一次小型的科学研究过程,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搞清楚科学研究从何开始?要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选题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一旦失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不可越俎代庖。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局限性,在初中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失。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论证,和学生一起确定适合的研究内容,并帮助学生设计出合理的研究方案。只有做好这些前期工作才能进一步积极有效地开展深入的探究,并获得有益的体验和科学的结论。

因此,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出一些题目范围,让学生从中进行挑选。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研究方向。然后再由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和调查探究总结的过程,教师在此期间随时提供帮助和辅导,协助学生完成整项任务。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和选择有意义、有特色的研究主题。2.在选题和对设计方案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在集体思维的碰撞下不断地调整明确研究方向,完善设计方案。

三、活动过程

环节一:从全班同学的设计中选出三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设计进行课堂展示。(课前准备)环节二:三个设计小组的代表分别向全班讲解本组的选题目的和设计思路。(要求讲解的同学要有完整的书面报告,或制成课件当堂展示)环节三:发设计方案评审表,分组对这三个方案进行讨论。(要有讨论记录,形成书面意见)环节四:1.各组派代表发表对这三个方案的意见,提出优点及不足。2.自由发言,发表个人意见。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总结。环节五:全班选出最佳方案设计。环节六:根据同学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方案,全班分成三个研究小组开展活动。(课后组织)

四、课堂片段

(一)三组学生代表分别讲解本组选题和设计方案。

(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1.对方案一(从爷爷、爸爸和我的童年游戏看社会的变迁)提出的意见。

学生发言:这个方案整体不错,但调查成年人的时候让陈珉儒在早上来上学的时候调查,不是很合适,时间不是很合适。……再有就是查资料的人太多,你们组只有五个人,你让两个女生都去查资料,你还可以分配一个人去,多方面调查。

(点评:对设计中时间的安排和人员的分配方面指出了不足)

2.对方案二(我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情况调查分析)提出的意见

学生:看书是个人的爱好问题,从这个方面评定我们的心理状况太过单一。学生:他们的问卷上“你一本书要用多少时间看完”时间定的太死了。第二,他们计划进度安排的时间比较短,我们组认为他们的调查无法准确和广泛。学生:他的目的第一条我就觉得不太合适,他说“了解我校图书馆借阅情况,从而方便图书馆藏书。”让图书馆的老师了解我们喜欢读什么书,来购进图书。那么我们都喜欢看言情小说,图书馆就只买言情小说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不太好。

(点评:做一项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开展活动前必须明确的。对这个方案的讨论大都集中在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上,同时也指出不能通过对小部分人的调查来说明大部分人的情况。同学们的思考还是很全面的。)

3.对方案三(中学生对早恋现象的看法调查)提出的意见。

这个组把题目“中学生对早恋现象的看法”改成了“对中学生早恋现象的看法”。语序上的调整说明了他们对问题考虑的全面性。我想这次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最后一定要有一个多么圆满的结果,关键是锻炼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对于别人来说这没什么意义,但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却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因为是自己劳动的成果。

学生:建议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比面谈的方式好。学生:我认为这项调查的可行性不高,试问有哪个早恋的同学愿意把自己早恋的事拿出来说给你听呢。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

(点评:学生们在这个话题上的争论是很激烈的,因为这些现象就出现在他们身边。其实学生们是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了。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自然就把积极健康的观点突出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

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学习为基础,从身边的地理和乡土地理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地理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和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地理学科有其特殊性,地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和过程性,地理研究性学习更要突出这些特点。这就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我认为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特别应该注意以下几种教学方式的运用。

一、地理案例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好途径

所谓地理案例教学,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案例和案例教学既能提供地理情境材料,又能优化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研究性学习地理的好途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讨论解决地理问题―拓展、培养地理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入手,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按照教师设计和揭示的活动程序让学生独立和合作进行研究,使学生自主地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如,当地地理经纬度的测量的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实施步骤是:(1)布置测量任务,以地理兴趣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测量方案,并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写出测量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理论依据、测量工具、分工、测量过程、数据处理、计算结果、撰写报告等);(2)召集全班学生、指导老师,以讨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组设计方案,拟订测量方案;(3)测量过程实施包括:收集资料、准备工具、讨论分工、确定测量时间、测量、测量数据收集、处理、误差的减少和控制;(4)撰写测量报告;(5)讨论、交流、总结。

我们在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设置乡土气息浓郁的案例,进而培养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建设祖国的最热烈、最真挚的情感。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需要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学会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和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

创设开放式的课堂也是现代教育的迫切需求,目前的教育正向着解放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开其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使其向能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我们施教的对象来自社会生活,他们携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他们最终还要返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这就决定了教学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因而在教学中要设法将学生置于社会的生活之中,或是营造一种模拟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还要尽量使全体学生参与活动,避免出现少数参与,多数为旁观者的现象。在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全体学生都有显示自我的机会,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独特领域。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中天气系统究竟是如何影响天气变化的,这是教材重点研究的内容。要使学生清淅地运用所学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到气象台站去参观学习,在参观时请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如何用地面天气图等资料,进行天气预报,也可以在他们的指导下试做天气预报员,这样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才能有较好的保证。

三、加强活动课教学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保证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各要素中的遗传、环境、教育只是人的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真正推动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自主的、独立的、创造的活动,因此活动才是影响人的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来实现。地理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空间,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让学生智力的潜能和创新精神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充分释放,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发生过程进行细致考察的观察,这有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如,在“大气的热力状况”内容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看书了解这一节的内容,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2)为什么阴天天空是灰白色的?(3)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4)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如此之大?这样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展开讨论,团结协作,一起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而且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会提出许多新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要注意:不要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去,及时去发现问题,收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部分问题可以在与同学的讨论过程中互相反馈,部分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全班交流,让学生把获得的探究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进行活动课的教学时,最重要的莫过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新知识,在接触社会、了解自然中初步形成科学认识能力、社会评价能力、审美能力。通过“调查家乡气候资源”、“调查家乡气候灾害”、“调查家乡大气污染状况及采取的措施”、“参观家乡土壤剖面”、“了解家乡陆地环境的区域特征”等活动,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家乡,运用家乡的实例,培养严谨求实、相互协作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评价能力。学生通过对家乡审美的情感体验,产生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研究性学习引入地理教学是大势所趋,顺应了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广大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密切结合当地实际,设计一些难度适宜、切实可行的地理研究性课题,构建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段小磊,秦淑慧.学与教的革命――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再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5,(01).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范文第8篇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工作,应注意抓好以下环节。

(一)选择课题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提出与控制变量密切相关的四个课题(①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现象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速度大小及接触面面积大小的关系③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水量的关系④研究弹性体的伸长与所受拉力大小的关系)供学生选择,并要求学生围绕所选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时,思考该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实验中应控制的变量、需要测量的数据及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中需要处理的技术问题。

(二)交流方案

这是在分组探究活动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成败。在设计方案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对学生采用的实验原理要认真进行审查,避免科学性错误;②引导学生对同课题的不同方案进行优缺点的比较,着重比较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的设计;③对学生在技术上很难处理的问题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在设计方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要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其他学生在听取介绍时不仅回顾了相应的知识,还能通过相互讨论、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帮助实验小组的同学解决各种困难,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成功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例如学生对“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实验的设计方案大致有两种。一种方案是:在碗底固定一硬币,甲同学站在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乙同学向碗中倒入不同液体(如水、酒精、食用油、胶水等),直到甲同学刚好完全看到硬币时,测出液体的深度不同,从而可以比较出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另一种方案是:选定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光线射入杯底的入射点,研究不同液体倒入杯中相同深度时,光点偏离原入射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

在第一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固定视线”先后提出“紧贴墙,始终立正进行观察”、“纹丝不动坐在板凳上进行观察”、“做一个固定的板,在板上钻一个孔”等方法,经过讨论,最后确定“在板上做一个小孔”的方法为最佳。再如就“如何固定容器和硬币的位置”、“倾倒液体的顺序”、“如何减小测量液体深度时的误差”等问题,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的解决方法,并经过激烈讨论都找出了最佳办法。

同样,在第二种方案提出后,同学们就“如何测量光点偏离的距离”、“如何保证每次倒入液体的深度相同”、“如何得到很细的光束”、“如何固定入射角”等问题提出了“用刻度尺量”、“在杯壁上做记号”、“用固定浮子测量”、“用溢水法”等办法,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找出最佳的办法。

(三)分组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老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失败的小组切忌批评,应在肯定他们不畏失败、耐心顽强的同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重新操作;对那些有几套方案或方案设计新颖独特的小组,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格外关注,多加指点。

实验方案确定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动手寻找器材、准备装置,学校同时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无法解决的器材、装置提供方便。学生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情况下随时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做实验,教师在一定的时间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例如,在“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和水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教师针对学生“打开瓶盖测水温”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在软木塞上钻孔,插入温度计”来减少热量损失。由于普通温度计较短,当水温降到一定程度时,不容易方便地观察到温度计下方的刻度。教师专门到厂部借来化工上特制的刻度集中在上方的温度计,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

(四)展示交流

学生分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后,教师抽出两节物理课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实验成果。展示时学生自己介绍探究原理,说明探究中需要控制的因素和所测的物理量;自己介绍探究中的有关技术处理;汇报探究数据和探究结论,以及在探究中想到的新的问题。

每次成果展示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误差等方面提出问题或进行评议。

对于在同课题不同方案的小组成果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他们的实验原理、控制的因素、实验器材、实验误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例如:在用两种不同方案“研究不同液体对光的折射”时,虽然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但“方案一”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而“方案二”是光从液体射到空气时发生的折射。在控制变量方面,“方案一”是固定硬币位置及观察的视线不变,测量不同液体的深度;“方案二”是控制入射光线不变,测量光点在容器底偏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