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感人的一段话

最感人的一段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最感人的一段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感人的一段话范文第1篇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例如普通话(毕节方言):做什么(搞哪样)、雷电(扯火闪)、怕老婆的人(趴耳朵)、角落(郭郭,喀喀)等。

(2)课堂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但要规范,还要形象。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变得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迷人。

(3)课堂语言的趣味性。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规范性和形象性是不够的,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巧妙驾驭好课堂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众所周知,幽默的语言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还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话语。这样便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4)课堂语言的激励性。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最感人的一段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

一、规范性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处在语言习得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的老师把“师范”念成“思范”,“教室”念成“教史”;把“故意”说成“得为”,把“肥皂”说成“胰子”;把“你先走”说成“你走先”,“我听过”说成“我有听过”,等等。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语调自然、适度。

二、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片文章题目为《落花生》,“落花生”是花生的另一种名称,而有的教师没有深入查阅理解,却望文生义解释为“种花生”,构成知识性错误。再如,“这个同学的解释,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究竟是“这个同学的解释”我认为是对的,还是“有人不同意”我认为是对的,语意模糊,令人费解。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有一则寓言说:狐狸讥笑狮子一胎只生一子。狮子笑着回答:“然而是狮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做到“立片言可以明百意”,“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真正达到以少胜多、以简驾繁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相对较多的发展,这时,教师口语则要求严谨、深刻—些。

四、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

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特级教师于漪讲《春》时,用这样一段话导入:“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情有景。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学生也会感到春意融融,眼前一片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结束语

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最感人的一段话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写话兴趣 培养方法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段写话教学提出的首要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无学习兴趣,是能不能学习,会不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有无写话的兴趣是写话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二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作之门,对写话不知从哪里入手。为了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提高写作水平,我采取下列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一、说话激趣法

引导学生大胆说话。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要让学生会写应该先让他们会说。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大胆答问、按教材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充分利用插图进行说话练习之外,还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机会、内容、平台,让他们自由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要求学生加强与老师、同学、家长、邻居之间的口语交流,扩大交流的范围。对于低年级学生,适当的说话指导必不可少。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教师要让学生多说,就要让学生多看、多听、多画、多做、多想、多演、多玩。

二、仿写激趣法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非常乐于模仿,觉得好玩,觉得比独立写话简单。仿照别人的话语,仿照别人的句子,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自己的句子,他们会有一种成功感。二年级下册课文《美丽的武夷山》学完后,语文天地中出现仿写。例句是: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让同学们仿写: 可以 ,也可以 。同学们兴趣浓厚,仿写得非常好。学完《妈妈的爱》,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例,写一写妈妈对自己的爱。其中谢融同学写得最感人。他写道:每天放学,妈妈会准时站在校门口,不管刮风下雨,妈妈都站在那里等我。有的同学写妈妈的爱是香香的鸡蛋,有的写妈妈的爱是温暖的米饭,等等,这些文字载满着同学们的爱,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三、游戏激趣法

组织别开生面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有一次我发现小朋友普遍嘴馋贪吃,什么时候嘴都不闲,很有意思。我便出了《吃……》的题目,让学生像猜谜语一样,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写成一段话,读给同学们听,让大家猜自己吃的是什么。如果猜对了,那就说明写得像。写好后,同学们竞相举手上台念自己的文章。有的写道:“那天,我吃过一个水果。皮儿黄澄澄的,把疙疙瘩的厚皮剥开以后,就看见里面有八个小瓣,像是八个兄弟,肩并着肩,紧紧地抱成一团,手一掰,轻轻地就分开了。我顾不得撕去上面的丝,就把一瓣填进嘴里,牙齿轻轻一咬,扑哧,水溅了我一嘴,甜甜的,略带点酸,味道可真好。”文章还没有念完,同学们就猜是橘子。就这样,花生、冰棍、苹果等全成了同学们描写的对象。

四、竞赛激趣法

小学生好胜心强,可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我校2012年举行的二年级看图写话竞赛,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写话热情。在班级里,也可以开展类似的竞赛。

五、奖励激趣法

1.称号激励法。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称号:小作家、写话大王,并给予物质奖励,如书本、文具等。

2.符号激励法。写得好的打上,有进步的画上,如果退步了,就送给他,期待进步。

六、评语激励法

对学生写话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看学生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对写得好的大力表扬。面对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我在批改时力争找出写得好的地方,用波浪线标出。为了鼓励学生,在日记或写话作业后我经常用到这样的评语:“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想象的孩子。”“你运用了生动的词语把××写得非常可爱,有趣。”“我发现你进步非常快,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你真棒,老师为你骄傲!”……发现写得好的日记在班上及时表扬、评讲,或请学生当众朗读,或教师朗读,或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不断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

七、发表激趣法

张贴、刊登在校刊、校报、学习园地,以此激发学生的写话热情。

八、读文赏图激趣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想象说话、写话。比如,在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象诗中“篱落疏疏、树头花落”的景色,扩写“儿童急走追蝴蝶”的情节,从而把古诗编成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既有利于加深理解,又可训练说话写话能力。

在低年级写话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点燃学生的写话热情,随着学生写话兴趣的提高与写话自信心的增强,随着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素材,以及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定会从惧怕写话转变为爱上写话、乐于写话。

参考文献:

[1]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

[2]杨淑会.写作要从低年级培养.

最感人的一段话范文第4篇

这次欧洲游,前后13天,我们走了8个风情各异的国家,看到了比利时的中古风貌,法国的名胜古迹,瑞士的秀丽风景,奥地利的浪漫怀古;感受到了意大利的古罗马风尚,梵蒂冈的政教合一文化,捷克起伏的丘陵和德国的独特景致。

整个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一路上精彩纷呈。难忘的13天,我们不仅欣赏了欧洲的绮丽风光,也了解了西方的宗教、历史、艺术和文化,眼界大开的同时,这些文化与历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国后,我把此行的见闻感触编写成文,并将其分为上下两篇。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上篇——比利时、法国、瑞士、奥地利之行。

向第一公民致敬

早就听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著名的雕像。主人公叫于连,是一个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的小男孩。他是比利时独立精神的象征。这是我们穿越千山万水、跨出国门到欧洲旅游所达到的第一个景点。

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的铜像”位于市中心的埃杜弗小巷,建于1619年。铜像高50厘米,坐落在两米高的大理石台座上。小孩头发微卷,鼻尖上翘,调皮地微笑,单手叉腰,全身,正在旁若无人地调皮地撒尿。这是雕塑大师捷罗姆·杜克思诺的作品。

导游告诉我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占领军安放好足够的炸药,准备在撤退前炸毁这座城市。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出现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勇敢地用尿浇灭了导火索。火被熄灭了,整座城市和全城人民的生命财产保住了。这个小男孩就是于连。从此,小于连成为了比利时的英雄。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他,政府就在他撒尿浇灭导火线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纪念铜像,并授予他“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荣誉称号。

望着这座不到一米高的青铜雕像,“第一公民”的称谓让我肃然起敬。所谓第一公民,就是享有最高声誉的人。通常,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会因为出现了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而被人们知晓。比如,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故乡波恩,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尔城……这些城市都会因为这些杰出人物的存在而被人们记住。

当我们走进这种国度,走进这些城市,就会被这样的光环笼罩。如果要在这些文化名城评选第一公民的话,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比比皆是。例如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就出现过震惊世界的大画家鲁本斯。但他并没有被评选为“第一公民”。这里第一公民的殊荣赐予了一个光屁股的孩子。整个布鲁塞尔城市,因为有这个孩子而大放异彩。他的名字不仅风靡欧洲,也誉满世界。

现如今,小于连早已成为了布鲁塞尔的象征。布鲁塞尔的市民在市中心大广场为他建立了博物馆,该馆现已收藏有各国政府首脑及名流赠送给于连的各式服装数百套,其中还有我国赠送的中国人民军装和布鲁塞尔建城千年时赠送的汉族对襟小裤褂。

每逢重大节日,布鲁塞尔人民都要为小于连穿上盛装,接受人们的“拜访”。以小于连撒尿形象制作的各种纪念品应有尽有,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的需求,更为比利时赚取了丰厚的外汇,促进了布鲁塞尔旅游业的发展。

平常,小于连尿出的是水,到了狂欢节那一天,尿出的是啤酒,成千上万的人争先恐后地在那里畅饮。

人们纪念于连,是纪念他的勇敢行为永存人间。人生路漫漫,其间虽遇上许多磕磕碰碰,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他人的关爱温暖的话语,困难中的援手,陌生人的友善……记住这些,常常怀念,心灵也会受其润泽,生活当中的美好自然常存。

情系塞纳河

去过巴黎的人都不会错过塞纳河,因为巴黎的许多著名景点都集中在塞纳河沿岸。塞纳河全长776公里,流经巴黎的一段全长131公里,是塞纳河最美的一段。巴黎起源于塞纳河,塞纳河是巴黎的母亲河。

河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左岸有1937年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的夏乐宫,宏伟壮观的凯旋门,18世纪建筑的协和广场,拥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的卢浮宫,具有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市政厅,人类建筑史上的明珠巴黎圣母院。右岸则是巴黎的摇篮西岱岛,古老美丽的圣路易岛,1900年建成的奥赛博物馆,金色穹顶建筑的荣军院,1889年建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埃菲尔铁塔等名胜,乘船游览,船上有中文解说员,身在异国他乡,听到中文,让人倍感亲切。

塞纳河两岸有一座座造型美观风格各异的建筑。坐船游览观光,沿岸的名胜古迹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而其丰厚的文学积淀也让许多文学爱好者趋之若鹜。有人说,泰晤士河寒风黯然,哈得逊河空荡无幽,尼罗河泥沙俱下,泰伯河混浊不清,唯有塞纳河蕴含诗意蜿蜒向前。

许多蜚声世界的文学巨子都是沿河而居。福楼拜的书房窗临塞纳河;莫泊桑与同伴经常泛舟河上;莫里亚克对着塞纳河的流水,听着圣母院的钟声,写出了《黑夜的终止》;巴尔扎克、左拉、都德,喜欢在左岸的咖啡馆聚会聊天……在塞纳河畔,这些文学大家,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文坛大作。

塞纳河的万种风情也令中国文人怦然心动,徐志摩赞美道:“塞纳河,流不尽的浪漫情怀。”巴金的一段话值得一引:“早年我只身去巴黎留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塞纳河。”黄永玉则创作了《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泛舟赛纳河,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给我一种凉爽安静和舒适,尽管时间不长,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游船已经缓缓靠近岸边,美丽的赛纳河,你的风采,会永久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走在绿色的森林里

巴黎是绿色的“天国”,四周被森林环绕。北面,70多公里外有贡比涅森林;西面,50公里左右是圣日尔曼森林,都距巴黎不远。

巴黎近郊还有两片小森林。西边是布劳涅森林,东边是文森公园,这是巴黎人晨练、假日散步、娱乐、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场所。我们的住处就在文森公园附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这里是大自然的骄子、天然的花园;这里有树、有花、有鸟兽自由出没;这里还有球场、赛马场等等。一年一度的巴黎爵士音乐会也在这里举办。

清晨,附近社区的居民和游客会三三两两地走进公园,沉浸在可以蔽日的森林深处,不动声色地将自己遮掩起来,与公园融为一体。巴黎人尽可以无所事事地闲坐在斑驳的白色木椅上,享受着阳光或者绿茵,巴黎的奢华与喧闹在这里变成了零散的片段。

文森公园,就像是巴黎人的后花园,每株树、每棵草、每朵花、每滴水,包括动物都同生活联系得很紧。人们喜欢它们,也保护它们。森林里看不到果皮纸屑,因为连孩子都懂得,随意乱扔脏乱杂物,森林将会变成垃圾箱。破坏了生态环境,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巴黎汽车多,污染严重,政府很注重森林的发展和保护。法国的人工森林不少,如果砍掉一株,一定要再植一株,每座林子都有专职的护林人员,因为他们知道:森林是空气的天然调节器。

这片森林的中心,还有一片潋滟的湖泊。那清澈明亮的水面,好像要从四面溢出来一样。周围绿荫笼罩,成群的鸭子和雪白的天鹅在水面洋洋得意地漂浮着,划动着,有的鸟儿还飞来飞去。湖光树影,鸭鸣鸟唱,犹如走进世外桃源,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徜徉巴黎的艺术殿堂

卢浮宫,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从16世纪起,弗朗索瓦一世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各种艺术品,他之后的各代皇帝延续了这个传统,充实了卢浮宫的收藏。如今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已达40万件,分为古希腊艺术、古罗马艺术、古代东方艺术、古代埃及艺术、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和装饰艺术6大部分,每一类不仅是艺术品,更有历史,文学,宗教等内容贯穿其中。

有人说,在卢浮宫内,如果你每分钟看一件艺术品的话,需要7个多月才能看完。徜徉其间,真想用相机把馆内的每件珍品都记录在镜头内。但终因时间仓促而无暇顾及,只能重点参观“镇宫三宝”——胜利女神石雕、维纳斯女神雕像和蒙娜丽莎油画。

无头折臂、乘风欲飞的“胜利女神”雕像置于宫内一二层之间楼道的显著位置。她那似从天而降,又似展翅高飞的英姿可让人感受到胜利女神内心涌动的激情。看着雕像,耳边仿佛响起撼人心魄的交响乐章。人们纷纷赞美这尊雕像独特的创意与流畅的线条。似乎眼前已不再是一座冰冷的雕像,她从里向外透射出的那种灵性,是恬静与动感的完美组合,让观赏者为之倾倒。

在告别“胜利女神”之后,我们又来到第二件镇宫之宝维纳斯女神雕像前。这尊高约两米的雕像立于大厅中央,头部和身体微侧,鼻梁挺直,嘴微微向上翘,两眼传神,长裙及地。当光线投射到她的身上,这位来自爱琴海的少女即便失去了手臂也还是那样的亭亭玉立、端庄典雅,将残缺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美,与性格豪放的胜利女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卢浮宫里最名贵、最吸引观众的第三件镇宫之宝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这幅名画高悬在2楼画廊的突出位置。从早到晚都有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与游客围聚在这里欣赏。有的人似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久久不愿离去。人们静静地感受着蒙娜丽莎眼神中的喜悦和悲哀;静静地观赏蒙娜丽莎面部表情中每一微妙的变化;静静地等待看蒙娜丽莎嘴角的上下移动——好似要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留下了永恒的微笑。

卢浮宫,艺术之宫。每一根廊柱、每一扇门窗、每一件珍宝都那么诱人。

瑞士琉森 风景迷人

瑞士之美名传天下。在瑞士旅行犹如闯入画中。而琉森之美,则为瑞士之甲。它的古典、优雅和静谧,不时会让心中涌起一阵阵诗意,这是在欧洲其他任何城市都感受不到的。

来到琉森,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狮子纪念碑,这是世界最有名的雕像之一,1821年由丹麦雕塑家雕刻在天然岩石上。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这座雕像意在纪念1792年8月10日为保护巴黎杜乐丽宫中路易十六家族的安全而战死的786名瑞士雇佣兵。雕像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经过。这次事件之后,瑞士停止出口雇佣兵。后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来到琉森,将“濒死的琉森狮子”誉为“世界上最悲壮和最感人的雕像”。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景点是琉森雪山。来到琉森阿尔卑斯山雪山,我们就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迷住了,震撼了。向上看,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树林被积雪覆盖;向前看,是一池清冽透彻碧波荡漾的湖水勾画出的梦幻般美景。湖水因雪山拥抱而银光闪闪,山色因湖水的衬托而清辉熠熠。山水相映,如梦似幻。

经过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们四人乘坐缆车。40分钟后,轻松到达了山顶。山上有终年的积雪与冰川,视野相当开阔。漫步雪山观景,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诸峰的雪顶好似飘浮在云端,云雾缭绕。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向下俯视,琉森湖和琉森老城尽收眼底。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此刻的感受,我会说:欧洲的风光哪儿最美,瑞士的雪山瑞士的水。

琉森最引人注目的,是斜跨在罗伊斯河面上的一座200余米木制长桥——卡贝尔桥。卡贝尔桥建于1333年,是一座盖有木屋顶的河上走廊,又称“廊桥”。它既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也是琉森极为显著的地标之一。走进“廊桥”可以看到廊桥顶部每隔几米就有一幅彩画,共有120幅宗教历史油画。时间最久的绘制于17世纪,画的内容多为琉森的历史风貌和人物的故事,每幅画下还有一首德文诗。桥的两侧栏杆上摆满了花卉,桥影与花影倒映水中,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有资料记载,1993年8月,卡贝尔桥曾遭火灾,所幸并没有被完全烧毁,损毁的桥身及画作都已经修补完整。经过重修,重创后的“廊桥”才恢复了原貌。

琉森是个湖光与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是“欧洲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市中心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集中在步行可及范围内。漫步在琉森的古城,瞻仰那巍峨的教堂和低矮的现代化民房,这种古朴气氛与现代化设施的交融,给人一种奇特异样的感觉。虽然我们只做了短暂的停留,但悠游其间,皑皑雪山、湖光水色,好像走进仙境一般,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因斯布鲁克掠影

因斯布鲁克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是奥地利西南部的一座城市,居民有18.4万。每一个到过因斯布鲁克的人都会为它那不露痕迹的优美而心醉神迷。它不是珠光宝气的贵妇人,而是一个天生丽质的乡间少女。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第5大城市,是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津,也是从瑞士通往维也纳的必经之路。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1964年、1976年和2012年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均在此举办。

因斯布鲁克保持着中世纪城市的容貌,在狭窄的小街上,哥特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巴洛克式的大门和文艺复兴式的连拱廊展现出古城的风貌。老城的东部和北部是因斯布鲁克新城区。这里的工业非常发达,并且经常举办展览会。

著名的“黄金屋顶”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尽头。它的整座屋顶并非都以黄金铺成,只是在大楼中部阳台上的一块具有饰意义的飞檐上敷以金箔。它建于1500年,属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为了纪念马克西米连一世订婚而建造的。金色屋面由3450块金箔铜板贴面而成,檐角边缘装饰有动物图案的雕饰花纹,廊柱表面围满了浮雕。正面下端雕有奥地利和匈牙利的纹章,侧面还有施泰尔马克和蒂罗尔的纹章,整个墙面及阳台装饰得非常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