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扁鹊治病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级教师盛新凤主张凭借“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这一载体,通过“在学生练的过程中教师艺术、巧妙地穿插引导”这一路径,最大程度地以生为本、让学于生,从而实现“学习有质量、高效地学”这一落点。如果以这种“以练导学”的主张来观照当前的小学寓言教学,能不能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呢?
一、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内涵
一般而言,课堂上既有教师教的行为,也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现实中这两者经常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交融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两者区分开来。下面就从教师“教的活动”推进、组织、启动学生“学的活动”的角度,来研究两篇在“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
表格的第一列是教学的五大流程,表格的二、四列是两堂课中学生“学的活动”,三、五列则是两堂课中教师的调节,也就是“教的活动”。两堂课所教的文本虽然各不相同,但通过对这两堂课的梳理、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练导学”主张下的寓言教学,有五个最主要的关键字:
1.本――选择寓言教学的内容。这是整个教学的根本,“以练导学”主张下寓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两条原则:首先,要针对寓言这种文体,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其次,针对“学的活动”的反馈,选择“学生需要学什么”。
2.读――在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品词析句、自主探究、感受体验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借助多种形式的读,理解积累言语,习得阅读方法。
3.讲――根据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写法相似等不同于一般写事文章的特点,在课初、课中或课尾尝试复述,从而内化言语,培养概括、想象、表达等言语能力。
4.悟――相比童话、神话、民间故事这些体裁,寄托道理是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体悟、思考寓意是寓言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寓意的理解不能就事论事,而是需要广泛地联系自身和生活。
5.用――在了解故事、有所感悟、明晓寓意、习得方法或发现规律后,运用言语,深化寓意,掌握寓言类文体的特点。
这五个关键字可以用现代作曲家金厄尔的名言――“最大限度地简化一切”来描述,减少任何一个都有可能导致寓言教学的缺失甚至失败。借助这五个关键字,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如下图)。
如图所示,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基本模式包括“读”“讲”“悟”“用”四个学习板块。四个板块统统指向“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并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特点
与传统的寓言教学相比,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活动化。综观整个模式,各个板块的设计不是传统的教师行为或教学行为,而是学生主要的语文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流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一来,学生通过“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走进了寓言,暴露了学情,便于教师“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二来,教师在学生“读”“讲”“悟”“用”这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中穿插引导、点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言语实践。
关于“学的活动”,结合前面两堂课以及其他的寓言教学课例,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寓言故事学习可以有哪些具体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什么样的“读”“讲”“悟”“用”的“学的活动”才会促使大多数学生有效地学习寓言?把思考的结果汇总归类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多样的、具体的“学的活动”,如下表:
二是组块化。“组块”是个心理学概念,原指“各种不同的信息‘比特’整合成较大的信息整体”,这里取其组合、统整之意。如前所述,“活动化”是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模式是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的顺序罗列或随意堆砌。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此模式可以视作一个由各种“学的活动”组成的寓言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读”“讲”“悟”“用”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一个结构化、动态化的整体。为了起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总和”的效果,协同论认为还必须重视系统各个要素,即各种“学的活动”之间的协同配合,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结构。
那么,各种“学的活动”根据什么来组织、协同呢?从上图看,显然不是教师角度的“要教什么”,而是学生角度的“要学什么”。整个模式的运作其实就是教师根据“寓言类文本,学生需要学什么”这个“本”,将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或从先后顺序上进行“组块”,形成“读―讲―悟―用”“讲―读―悟―用”等流程,或从具体内容上进行“组块”,形成“默读圈画―简述大意―交流讨论―情境写话”“移情品读―故事复述―互文比较―自由辩论”等流程,或从顺序和内容两方面同时进行“组块”,形成“讲(简述大意)―读(默读圈画)―悟(角色扮演)―用(自由辩论)”“用(表格梳理)―读(比照朗读)―讲(故事复述)―悟(联系生活)”等流程。
不论是“活动化”还是“组块化”,其背后传递的都是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力图使教学走向“生本”“学本”,也就是力图实现从考虑“教师要教什么”到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从考虑“教师要怎样教”到考虑“学生怎样学才好”的转变。
三、基于“学的活动”的小学寓言教学设计举隅
接下来,我们试着从“活动化”“组块化”的角度,运用基于“学的活动”小学寓言教学模式来设计《滥竽充数》《扁鹊治病》两篇课文的教学,以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滥竽充数》。
这篇寓言,学生需要学的主要有“装腔作势”的含义、寓意的理解、前后对比的结构。据此,可以设计如下流程:
首先用课外链接的古文引入,让学生初读课文。接着,用表格梳理前后两次的原因和结果,在说话训练中大致理解古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品读语句、理解演示“装腔作势”和观看视频、识别分辨“装腔作势”,体悟故事的寓意。最后,请学生参照梳理后的表格,像韩非子一样用这个故事来劝说生活中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
这篇课文非常简单,乍一看学生似乎都明白,不过学生真要体会到“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等细微变化的词语之巧妙,运用它们讲清病情的逐步加重、桓公的不听劝告,从正面来理解寓意却并非易事。因此,可以设计这么一个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