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1篇

承受不住的我

一个人窝在被窝里嚎啕大哭

同学不断的安慰

我清醒了许多

失败像深秋里带有寒意的风

虽然不如春分和煦,

不如夏风炙热

却能把果实吹红。

失败像磨石

虽然能够把灵魂磨痛

甚至要滴血,

却会丰富自己的生命

就算失败的很惨

我不会因此而低头

不会弯下我高贵的身脊

不会无价值的折磨自己

用眼泪侵泡叹息

我会重新选择走向成功的开始

这次考试的失败

只能说明我没有努力

要想证明自己,

就要努力做出成绩

就像长在山谷里的野百合

在它还没有盛开的时候

别人把它当成杂草

但一旦她努力的开放后,

它那一尘不染的洁白在一堆杂草中是那么的耀眼

也许现在的我只是一株默默无闻的杂草

但终究有一天

我会努力让自己成为那株盛开的百合!

我现在要做的

不是在这里叹息

而是抹干泪

收拾好心情

调整好情绪

向成功走去

“从不所欲”不从心

人的一生,总是晴转阴雨,阴雨冰雪转晴。

不过,

晴,晴不过十日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2篇

我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语文只考七十八分,数学只考六十七分,但是这些都是我的错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这为什么都是我的错吧!

先说语文吧:“都是错在填空了”。我妈妈星期六在家帮我复习了要背的、要听写、要默写的全都帮我复习了而我还说:“我都会,我都会”。听写的时候我老是听了一会儿又到电脑边上玩一下,还说妈妈报错了老是不听背书时老是一下子起高音,一下子低音妈妈要我从新背老是埋怨说:“连着样都要从新背,真倒霉。”就这样在复习的时候老是不认真才考七十八分的。

说完语文在说数学怎么考这么差吧:“大家说考试中最容易的是数学怎么可能只考六十七分呢”?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只考六十七分应为爸爸在给我复习时我爸爸说:“这道题目是错误的”。我偏说:“是真确的”。我老是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我才考六十七分的。

我知道了想要考试好就应认真听取别人的好的意见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成绩提高很多很多。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3篇

一、命题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全国题,命题作文的类型有:(1)概念性的题目,即题目中出现一个概念,给定一个文章的范围,要求表现与概念相关的一些想法。如:《尝试》、《习惯》、《日历》等。这种题目的内涵比较宽泛,考生不可能对这个概念进行全面的阐述,而必须选一个合适的角度进行写作。(2)观点性题目,即已经提出了观点,考生只能就这个观点进行论述。如《有志者事竟成》、《宽容过度是纵容》等。(3)感想型题目。即对某一生活想象和事件发表感想,进行议论,下笔之前要对所感之事进行分析,如《“粉丝现象”有感》。(4)比喻型题目,即要求考生分析本体与与喻体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道理,如《人生何处无风景》、《拔掉心中的杂草》、《心灵是一颗会开花的树》等。(5)散文型题目,其特点是夹叙夹议,叙是基础,议是画龙点睛,如《春意》、《花谢花又开》、《春去春又来》等。(6)联想型题目,要求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如《二十年后的我》、《如果我是老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等。

命题作文无论题目长与短、深与浅、熟悉或陌生、抽象或具体与否,所名题目均有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倾向,写作范围多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我”的读书生活和“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侧重点,共同构成命题作文及其它形式作文的写作空间,成为考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作文主题,展示个性风采,抒写真情实感的主攻阵地。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不脱离自己的生活领域,感知范围和思想认识这个写作的范围,不要脱离个人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不能跳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写些凭空捏造的内容,写些天马行空、子虚乌有的人和事。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不断宽厚学生的生命阅历,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刻学生的思想观点,这样学生作文的写作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二、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至于半命题作文,即题目一半已给出,另一半尚需补充,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在题目中间留有空缺,通常用“?摇 ?摇”来表示。给定预示着限制,补充意味着开放,作为一种常规作文题形式,半命题作文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灵活性,又有命题作文的的严肃性和限制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半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的常见形式,它给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给考生更多自由发挥的余地,有利于考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凸显自己的写作才华,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又能很好地避免套作和猜题押题,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它的作文题前往往也有一段话,内容也许迥然不同,但它的作用也大致仿佛。完全可以参照命题作文的方法,用好这段话,审题立意,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要强调一下半命题作文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很多学生往往随意加一个词语,就匆匆开始作文了,给自己作文造成了难度,影响了自己作文水平的发挥。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不题。那么,怎样把半命题作文补充完整呢?

我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补充的内容就是写作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说,填上了一个词,这篇作文的题材和文章的中心就已经确定了。补充题目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复琢磨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已命好的半个题目往往对我们作文的体裁、选材、主题等有所限制。读懂这半个命题的含义,才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后成为一个自己有话可说且可以说好的题目。其次,反复斟酌备选的半个题目。一定要选择最能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精彩的题目,不时还要考虑自己最擅长写的文体。最后,要反复斟酌于主题的关系。要在备选的一组词语中进一步选出或生发(半命题作文友是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有时后面有省略号,考生可以自己生发开去,自主确定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出更有新意的、更能体现时代要求的词语,做到平中出新,心中出奇,反复斟酌题目与文体的关系。作文考生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题目中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照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文体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

三、话题、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要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话题的情况区别分析,认真研读话题或材料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词语与句子,化概括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清晰,抓住自己的阅读理解,抓住自己的思考和联想,尝试着把它转变成命题或半命题作文,选好一个切入点,进行针对性的审题立意就行了。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师;创新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新潜能的开发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创新的教。只有教师创新的教,学生创新的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语文教学中的教师创新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最多我不过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上其他老师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老一套,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宜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老师的既定的方向,既定的答案上走。创新的学习搞形式,走过场。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要有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如果在教学中唯教材,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同一本教材,上千万的学生使用,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大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适时、合理的补充删减,对教学目标拔高或降低。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四篇科普小品文,教学目标是:了解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最末一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时,鉴于学生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掌握了科普小品文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一情况,只让学生通过勾画筛选信息就罢了,没有再对这一课教学而改成了听音乐写作文的课。课堂上首

先播放二胡曲《空中鸟语》,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指点,再反复听两遍,然后边听边写作文,描写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这一堂课,首先通过听音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岂不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跳出教材圈子,把数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形成能力。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费,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5篇

你们好!

我们都曾有过因为老师布置的作文而咬笔头殚精竭虑、为怎么运用作文技巧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胸中无竹”。如何才能胸有成竹呢?我想给大家推荐一种写作练笔的方法――速写。

“速写”一词,源于绘画,主要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记录生活的能力。它既是绘画技能训练的一种基本功,又是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抒发激情和意兴的艺术表达形式。速写是画家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既为他们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还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完成大作。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然也是文学的源泉、作文的源泉。脱离生活的作文,就像空中楼阁,不可能成就成功之作。在将近十二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同学们作文水平低,并不是老师作文技巧讲得少,也不是学生作文选看得少,而是平时的写作积累和训练太少(跟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同学因为平时的积累太少,在写文章的时候,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文也会凑”,这主要是讲读书对写作的作用。而我的理解是:勤写文章三百篇,胸有成竹有锦绣。

我借用绘画中的“速写”到同学们的写作训练中,最早可溯到1998年,因为经验和水平的问题,名称由摘抄本――练笔本――生活速写本――随笔演变。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存在诸如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无病、断章摘句、生搬硬套等等毛病,想来也是大多数初中生写作的通病。

经过我对同学们的作文反复研究,并和他们详细探讨,我找到了“学生的作文与生活之间存在断层”这样一个因素:既然无源头之水,出现作文“死水潭”的情况就很正常了。所以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把“生活速写”作为同学们练笔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年的实验,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求同学们写“速写”(随笔)的想法。

我的做法大致如下,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借鉴:

适用对象:初中生。

开始时间:从初一开始。

工具准备:笔一支、笔记本一本。

方法比例:速记60%、摘录30%、绘图10%。

操作步骤:

1. 要求能及时去描绘灿烂多姿的生活片断,抒写灵动多变的心情、感想。要多注意观察家庭中、学校里、同学间、社会上发生的生活片段,调动所有的神经去触摸生活。

2. 只要是美的材料,不嫌其小,不嫌其少地进行捕捉,并迅速地写下来。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两句精彩的对话、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片落叶的姿态、一股拂面的微风等等。

3. 能尽可能把课外阅读中的感兴趣的精彩句、段摘录到随笔中。对虽精彩但不感兴趣的就不要摘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做能使同学们养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用书名加页号的方式在随笔中表示。比如:《三国演义》P245。

4. 可以把脑子中的想象和联想的部分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在随笔中。采用粗线条速写,不要求精致,要求有个性,如有时间(也可以以后补上),可用几句话在图下进行注解。

5. “再述”。当随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我一般会要求同学们“再述”。就是要求大家把他(她)随笔中的内容抽取一部分,进行再写或者扩写。因为当时的时间比较紧,只抽取了“一个瞬间”,随笔的作用,是把这个瞬间“定格”,而“再述”是把这个瞬间再找回来,加以比较详细地叙述和扩写。在“再述”过程中,同学们要放开手脚,不要被固有的文体格式所束缚,不要在意什么文体,能扩写到多少字都行。

6. 交流互评。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交流互评的对象,把自己最得意的3到5则内容由对方进行评价,评价字数有规定。

同学们,作文练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作文训练上,老师讲解作文规范和写作技巧实乃应付考试迫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写作产生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自己应该有“大语文的意识”,只有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材料才真实、可信、感人至深,才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水平有质的提升,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速写,或许可以成为大家练笔的方法,一旦采用就要持之以恒。

一点心得,大家共同探讨!

敬祝安好!

良哥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6篇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大系统与小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代文化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和用法。例如“成语”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感彩、范围、用法、语体等。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有复习的知识点和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论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自以为做的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方面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学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课本第一:吃透弄熟,抓好重点;(2)效率至上:计划性强,方法灵活,精选试题。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1)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2)《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等;(3)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想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启迪思想的作用。

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的立意,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视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的审题,对题目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7篇

学生甲:他是周立波,他能说会道,并且十分幽默,深受人民的喜爱

学生乙:他是人。

学生丙:这个人好像很骄傲,因为他是斜着眼睛看人的,好像看不起别人。我们不能这样,不然会失败的。

学生丁:他是赵本山,我想对他说我对您的技艺是十分惊叹,可是我觉得您在蛇年春晚排练退出让我十分惋惜。(笔者按:标点使用不当,“婉”为“惋”之误,句子欠通顺。)

看到以上这样的回答,不知语文课任老师特别是命题老师作何感想。笔者作为语言文字工作者,颇有感慨,不禁想到如下一些问题:图画阅读题如何设计?五年级的孩子是否应该知道莫言?语文试题跟风“追星”,有无必要?我们怎样做才能将孩子们对娱乐明星的兴趣转移到文化名人及其著作上来?最后,更深层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当然,这篇短文不可能全面地讨论上述所有问题。笔者下面仅就与试题本身直接相关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作文教学时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图画阅读这种题型虽不属一般意义上的作文,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组织话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考试采用图画阅读题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当。问题是,我们该如何选择、设计图画和题干?这里面大有讲究。选择、设计得好,就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观察事物和组织话语的能力;相反,选择、设计得不好,不仅不能切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反而会弄出一些让师生双方都很尴尬和无奈的事情来。上面提到的这道图画阅读题就犯了这样的错误。

这道题的设计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选错了对象。莫言虽然在2012年的岁末非常“火爆”,但他毕竟是中国文坛升起的“作家明星”,其作品的主要对象是爱好文学的成年读者。因此,对于尚不知文学为何物的小学生来说,无论这颗星多么耀眼,他们当中总有一些人会“视而不见”。其次,所选“图画”缺乏故事性。莫言的这张半身照基本上是一个“证件照”,除了眼睛向上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引人遐想之处,学生们面对“他”,很难写出老师想要的结果来。难怪学生乙了三个字:“他是人”(截图显示,“他是人”后面被涂抹掉了一些内容。可见,学生这样写实属无奈)。我们能因为这个答案而责怪学生吗?不能。学生是无辜的,责任在我们老师。最后,与图画搭配的题干文字太幼稚。学生一个大头照,然后问“他是谁”。这样的考题有意义吗?这是在考语文吗?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在幼儿时期就做过这种练习,比如在家里长辈们指着相册里的照片问“这是谁”,幼儿园老师指着图片问“这是什么”。那个时候,他们就能很流利地回答这类问题。

或许有人会辩称,命题者的本意是考学生们是否了解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重大文学事件。果真如此,那么我想说,这明显偏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因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学常识不是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退一步说,假如某学生知道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莫言,可是他从未见过莫言的照片,认不出“图画”中的人是谁,这种情况岂不更冤?其实,看照片认人跟语文水平的高低没有丝毫关系,拿它作为语文考试的一项内容,实在匪夷所思。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范文第8篇

    记得自己学生时代的一次作文,老师在文中用波纹线画了两个句子,旁边写上了鲜红的"好句!"两个字,这居然让读师范的我心里暗暗高兴了大半天。并从此明确了写作文是自己的爱好,还尝试着写了几篇文章投稿到学校文学社,没想到竟然发表了。于是,师范毕业时,我心中藏着两个梦想:一是做好老师,二是写好文章。虽然我写好文章的梦想没有实现,但老师给予我的肯定与鼓励,给予我写作的兴趣与动力,我是永远忘不了的。

    正因为自己曾从老师的评语中体验到成功与喜悦,踏上讲台后,我一直执教语文,也一直沿用老师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就算他们只写好了其中的一段话,甚至是其中的一两句,我也写评语或当众表扬,使他们增强信心,愿意进一步写作。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除了鼓励,还指出其不足之处,使他们知道如何进一步努力。

    因此,对于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我的看法是:"精彩"与"糟糕"同等重要。"精彩"是一种慈祥、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而"糟糕"是一种严厉、批评、严格要求的评价方式。只有这两种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现代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刁蛮、任性、霸道、不接受长辈的教导……如果家里有个"严厉的角色",令其"有所顾忌"的话,那情况要好一些;如果家里没有这样的"人物",那真是不得了,除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外,还吆喝大人做事,对大人的管束不满……所有这些发生在家庭的,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现象。我们似乎不用管,但不管显然不行。我们的评价方式也不能单一地采用"精彩"或"糟糕",而应该"精彩"与"糟糕"兼用。该"赞"的时候不妨兴奋地、尽情地赞一赞他;该"批"的时候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批评他。这样,让学生既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明确前进的方向,树立信心;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努力的方向,不骄不躁。

    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非常喜欢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文章讲了"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儿童时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方式。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涵的共同点,那就是爱。我想,我喜欢的原因除了本文文笔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教育平台。学习这篇文章,我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平时老师鲜明的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我还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长辈平时对自己的教育是为了让自己健康成长。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对于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改正不足之处,乃至于今后的发展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体会文中的句子、作者的感情,课后还要求他们写读后感。下面摘录学生所写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A: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与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希望的风帆,勇往前进……但是,人的生活中只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如果别人天天赞自己,夸自己,就会有一种自豪感。长期下去,会使自己骄傲自满,会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留下"绊脚石"。

    B:妈妈常常鼓励我,我偏偏不听,常常辜负她的一番心意。爸爸时常说我的缺点,说我这儿不好,那儿不够,常常赞别人,要我好好向他学习。听到这些,我平时一定会满腔怒火。可是今天,我认真读完这篇课文,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知道错便要立刻改正,我想现在改正过来还不算晚吧!父母对我的教导都是对的,就算打或骂,也都是对我的关心,正所谓"打者爱也"。

    C:我想对全世界的家长说:"不要给儿女过多的赞扬或批评,这样会使儿女误入歧途。只有把赞扬与批评结合起来,才能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得更好。"

    D:如果常常鼓励孩子,会令孩子骄傲;如果常常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心。在我家里,母亲和父亲如果表扬,就一起表扬。就算我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对,他们也不批评我。所以,别人都说我是"小皇帝"……

    E:我们不仅要有鼓励,还要有警告的力量来平衡。如果你被老师批评后,你会很失落的。但一旦老师鼓励你,你就会觉得原来我也不是不可以提高的,我是可以的,我是行的。所以,我们被老师批评后千万不要太失落,而要想,不行的地方就要上进些……

    F:在生活上,我妈妈每天都在罗嗦我,而爸爸经常骂我,所以我很讨厌他们。自从学这篇课文后,我才知道他们都是为我好。罗嗦我,是因为我做每一件事都做得很马虎;骂我,是因为我做错了事情。父母的爱,会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前进。

    G:一个人,特别是小学生,成绩好了不应该骄傲,成绩差了也不要气馁,继续认真学习才最重要。我曾试过一次骄傲的经历。在五年级时,我的数学成绩很好,别人总以为我在考试测验时会拿高分,但我却很讨厌这种感觉,我曾看过一句话:"一个人被别人看低了比别人看高了更好。被人看低了,你还有机会去做好;被人看高了,你就会很容易出错了。"而我在一次数学测验里只拿了81分,只是81分,老师对我当然不满意,批评了我一顿。我那次就尝到了骄傲的滋味,并且还领悟到了那句话的意思。成绩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回来的。你不用功,成绩就会差;付出的努力多,和不用功的人相比,相差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