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读书莫放拦路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高考四计、孰知有益:一、书写清晰,分点作答;二、巧躲拦路虎,会杀回马枪;三、力求准确,欲速不达;四、转发本条高考贴示,提高临场信心。
3.按照大纲备高考,充分领悟每一条。事无巨细藏胸壑,包你考场无烦恼。饮食清淡有营养,按时作息谨防凉。放松心态莫紧张,指日大名提金榜。祝儿子金榜提名!
4.校园里寂静无声,教室里聚精会神。老师的脚步轻轻,学生的笔儿不停。十年辛苦此时博,只愿金榜题名慰双亲。全国高考日到了,愿你超常发挥创佳绩,成绩傲人开心笑!
5.轻轻地我来了,带来我深深地祝福;悄悄地我走了,带走你的紧张和包袱;我静静的等候,等候捷报飘飞的天空。祝愿高考的朋友们超常发挥题名而归。
6.十年寒窗,发挥在此时,精神抖擞,奋战考场中,放松心情,沉着来应对,充满信心,考出好成绩,祝高考的学生,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7.不管作业有多少,都要按时完成,而且都要有质量的完成。切记,认真且有思考的完成一套卷,比走马观花的完成十套卷有用的多。
8.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人。
9.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逃避困难,只会让困难越来越多。
10.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大的痛苦之中。
11.永远清楚,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
12.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13.紧张无济于事,何不放手去搏。临时莫抱佛脚,自信胜券在握。人生道路万千,咋走都是生活。轻松面对考验,论心不论功过。祝你高考顺利!
14.疲惫,用汗水蒸发;烦躁,用努力冲刷;压力,用热情释放;苦涩,用淡定融化;色彩,用梦想添加;风景,用快乐描画;高考日,问候用祝福表达,祝你顺利,状元你拿!
15.送走了五月花丛的芬芳,迎来七月桃李的时光。高考在即,给你发条短信:你可以不用理我,但不能失去自我;你可以不看短信,但不能没有自信,预祝高考顺利!
16.高考高考高考,总算考完,回想那些日子,还真的是难。今天又有一难题,摆在你面前,高考志愿究竟怎么填,自己要考虑周全,看好选好不要让自己有遗憾。
17.今日参加高考,出门就要趁早,付出终会有回报,考前要睡个好觉。努力学习十年,分晓就看今朝,考前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绪。穿得漂漂亮亮,誓把监考迷倒,最后提醒一遍,检查铅笔小刀!
18.高考,好好发挥;心态,保持冷静;答题,仔细分析;科科,沉着应对;愿你,如鱼得水;祝你,马到成功;未来,一片光明;成功,走向未来。
一、 学“说明”
打开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科书,我们会发现,在每册书“目录”的前一页,均有醒目的《编写说明》。这些“说明”不同于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它们是直接给使用者(主要是学生)看的。这些“说明”介绍了教科书的编写依据、适用年级;介绍了每册“习惯篇”的编写意图;还重点介绍了课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编排方法及学习要求;介绍了生字、单元练习编排方法及学习要求等等。应该说,阅读这些说明,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帮助是非常大的。学“说明”,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读,了解全册教科书概貌;其次,要引导明确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为自己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定好目标;再者,在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照“说明”,反思实践,检验学习效果。
二、 练“习题”
“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因学设练”,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后习题的重要编写原则,也是其彰显的特色。课文后习题最能反映编者的思想、意图,练好这些习题,是与编者对话,实现编者意图的的重要环节。比如,苏教版六上《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编者设计了四道习题,这四道题目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第一题是诵读课文的要求。通览国标本苏教版小语1―12册全套教科书,我们发现课文后的第一练习都是“朗读”。这首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充沛强烈,富有韵律美,很适合朗读,很值得积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既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方法。第二题是用钢笔描红书写生字的要求。这是常规训练,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只有踏踏实实经历了有指导、有督评的书写练习,写字目标落实才能到位。挤占书写时间或放羊式书写的行为,都是背离新“课标”要求的。第三题是诗歌类课文的专项练习要求。提示了诗歌阅读的重点,暗示了学习的方法。完成这项练习要求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要读懂诗句,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能概括相关内容,体悟诗歌的主题及表现主题的方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阅读思维训练的重要目标体现。第四题是读写迁移的特色训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仿写诗句,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尝试。仿写一节是基本要求,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仿写两节或更多,是创新的要求。文后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编者意图由此可见。
文后习题虽然排在文后,但完成练习应该贯穿阅读对话的全过程。只有适时安排、精心指导、善练乐习,才能强基础、促发展。
三、 观“插图”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可谓精彩纷呈:有油画、国画、水粉画、漫画、木刻、剪纸、雕塑等等,形式不一而足;一幅幅、一件件都形象、生动、可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培养他们观察、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编者运用这些插图,为学生对话文本铺路、搭梯、架桥,充分发挥了其益智、怡情、助学之功效。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大胆想象情境,有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共鸣,感悟编者的良苦用心。比如,苏教版四上《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配了一幅插图――徐悲鸿的《奔马图》,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自画面右侧向左方急驰而过,马鬃飘扬,马尾挥动,极富动态的韵律美。引导学生欣赏的过程,其实就是引领学生领略画家徐悲鸿带给我们的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由此,配图的用意明了,编者期待的目标也达成了。借用插图,设计多重对话,教师和编者的共同所为就是架桥: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在学生的感受理解与运用表达之间、在学生的现状与最近发展区之间,架设充满生命活力的引领、助学之桥。
四、 辨“标识”
1. 辨生字编排,明学习目标。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科书生字编排方法与特色是:排印在田字格内,表明这些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排在两条绿线内,表明这些生字只要求学生认识;在生字的右上角加“”,表明这是个常用的多音字,当出现另一种读音时,标注此符号,也排在绿线内;在书后的生字汇总表中,能识会写的字用大字号,只要求认识的字用小字号,两者之间用“”隔开,一目了然;展示书写笔顺,表明这些生字容易出现笔顺错误,精致的编排,让我们感受到了编者的爱心。平日的调研中我们却发现,不少教师无视编排标识,教学生字不分类别,动辄大屏幕“一锅端”;不分要求,抄写默写所有生字,甚至在学习检测中让学生填写(默写)那些排在绿线内,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学生因此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厌倦,母语学习的热情受到伤害。这是与编者对话后不该出现的现象。
2. 辨课文类型,明学习目标。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科书在高年级编入了自读课文,在文题后面右上角用“”标注。如,五上《读书莫放“拦路虎”》,五下《精读与略读》;六上《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六下《读书要有选择》。这些课文大多为编者自创,用以指点学习迷津。设定自读目标,既是因为这些课文通俗易懂,便于阅读,也是因为方法的习得需要自主实践,自读自悟才能有所得。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便是鼓励、引导、督促,并在阅读的实践中检验自读效果,切莫越俎代庖。
五、 研“单元”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大多是按照“主题单元”方式编写选文的,旨在让教师有的放矢地整合教学资源、通融教学内容,为其实施开放而灵活的教学提供可能,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给予有力的支撑。但在实际的“主题单元”教学中,不少教师只关注了这个单元内几篇课文的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将该主题发扬光大。而往往忽视了为了表达“这一个”主题,不同的文本采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教师引领的缺失,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编者的缺席;学生与编者对话的空缺,导致了阅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缺憾。
如何引导学生在单元研读中与编者深度对话,实现教学功效最大化?名师梅志军的教学创意很值得借鉴。苏教版五上第五单元,以“祖国各地”为主题,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课文,主要以优美的语言、规整的结构、深远的意境向人们展示了祖国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是一条主线,但不少教师容易忽略非常重要的内容:①围绕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黄山奇松》一课始终抓住一个“奇”字来描写;《黄果树瀑布》一课抓住“壮美”,让游客流连忘返;《莫高窟》更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②情景交融,如果没有作者的情感融入,再美的景物描写也打动不了读者。梅老师在三篇课文学完之后,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单元学习心得交流会”。他引导学生重读三篇课文,畅谈对文本的“内容和思想”“言语表达方式”的认识,谈学习中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学生与文本再度对话,在比较、整合中,对文本的人文价值加深了理解,对文本的写作价值又有了新的发现:同样是写景,不同的写景顺序和表现手法,却成就了三篇课文的独特之处:《黄山奇松》“点面结合”;《黄果树瀑布》“移步换景”;《莫高窟》更是学生习作的绝佳范本――“总―分―总”的段式结构,巧妙的过渡句,首尾遥相呼应,第2~3自然段整齐的句式。梅老师的引领,是教师与编者亲密对话后的创新开拓,学生在温习中与作者、编者深度对话,实现了“心心相印”,在文本间的前挂后连、比照研磨中,文本的教学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言、意、法兼得,完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动建构。
六、 查“资料”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科书中不少课文的后面以“彩色卡片”形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资料”。这些“资料卡片”有的简介作者,叙述内容主要为作家生平、主要成就、精神品质和个人追求等,如六上《船长》文后的“作家卡片――雨果”,《给家乡孩子的信》文后的“作家卡片――巴金”;有的简介主角生平,叙述内容主要是对课文中所述主人公情况的补充介绍,包括其生平、主要成就、精神品质和个人追求等;还有的是名著便览,既可能包括课文主人公的作品,也涵盖了课文源自作品的介绍,如六上《小草和大树》文后的“名著便览――《简・爱》”等。揣摩编者意图,我们发现,资料卡片的功用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致力于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熟悉课文所述内容的前因后果,讲清来龙去脉;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和经历,为感悟情怀作必要铺垫;二是引发对课文内容的深度思考。跳出课文学语文,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三是服务于课文内容的有效教学。提供引子,激趣导入;提供佐证,增强说服力;提供疑问,拓展延伸。要用足用好这些资料,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 用对时机。或预习时用,对学生熟悉课文给予便利;或导入时用,引发思考,活跃课堂;或课中用,为教学预设提供佐证和过渡;或课后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要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情实际,从课堂教学整体出发,认真设计,选择确定。
2. 掌控火候。把握使用的“度”是极易被忽略的。要始终明确一点,课后资料卡的使用是为了服务于课文教学,服务于课堂预设,不能本末倒置。
3. 及时反馈。要对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使用资料卡的情况,进行必要而及时的了解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