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错别字广告语

错别字广告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错别字广告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1篇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随着国力的增强,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日益被各国人民接纳和学习。然而,在大街上,商店里以及一些广告语中,常出现有错别字、乱造字、乱用成语等现象。这使中华民族的汉字,这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失去了光泽。

有一天,我和妈妈在逛街买衣服时,我看到一个商店的名字叫做“衣衣不舍”,我到这家店问这个店的店主:“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这不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成语失去了庄严吗?”店主说;“我起这个名字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这衣服的衣,因为它是依依不舍中依的同音字”。我说;“这样就严重的侵害的中国民族成语的庄严,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因为一些小朋友和外国人记住了这个“衣衣不舍”,那么他们肯定将来会用这个词语,那他们写错了,不就出现错别字了吗?你应该把这个错别字给改过来。

还有一次,我在看电视时,看到了一条广告语,发现了一个错别字“菲”,他们把非比寻常写成了“菲比寻常”。这个字错了,对我们关系可打着呢,因为这个错别字也许会引起很多争论,别人如果看见这个错别字有可能会牢牢地记住,将来会有,你能想想这多么不好啊!它这个错别字正是影响汉字的庄严。

汉字是中华的灵魂,我们不应该写错别字,也不应该滥造字,不然的话,这汉字的意思就会被别人误解,所以规范用字从我做起!

河南周口太康县建南小学五年级:李丹妮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2篇

识字量少跟孩子的阅读量有关系。现在的初中生每天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可以细数出来,白天上课,晚上做好作业,洗漱一下,时间已经接近十点了。很多初中生住宿就需要熄灯睡觉了,因而能在睡前拿本书起来看一下的时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可想而知,五天在学校的生活都是周而复始,自然看书的时间就少。

放眼当今,能挤时间来读书的学生太少,这也就导致孩子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识字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有人可能会说,除了五天的学习时间,周末的两天时间也是一个能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时间。但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反应,他们周末两天首先要睡懒觉。再来他们偶尔出去和同学联络感情,一个下午就很快过了。晚上继续忙着其他事,等到周日晚上再来赶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书。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而错别字滋生呢?除了学生不会挤时间来读书之外,学业负担重也成了许多学生、老师们的常用理由。但是学业真的重么?我们从十几年前喊出的减负口号,减到现在有何成效么?照学生现在的学习来看,我觉得学业肯定要多少有点负担的。还有一点,学业负担真的重么?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消化老师的课堂知识,提高效率,在课后用练习稍微巩固一下,我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学业还是驾驭得很轻松的。可是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下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在少数。因而导致家长看孩子读的那么辛苦,都心疼孩子们的辛苦,周末两天就放任孩子尽情玩的心理还蛮多的。

常说孩子的阅读量少,可细问孩子的父母的阅读量,就会发现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量是成正比的。常说孩子成长的环境特别重要,这是因为父母起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父母在平时都会捧书而读,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会受到熏陶,阅读量也就会跟着上升了。而在当今的社会,快餐式的阅读、五花八门的各种剧、层出不穷的游戏,分散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各种注意力。营造读书的氛围,这不仅仅在学校需要,家庭里面也尤为重要。只有孩子们的学习氛围营造得好,阅读量大,识字就会更多,那么错别字就相对减少了。

社会的导向,是国家正能量的传递。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的宣传,都是用文字写在题板上,向社会传递着。这让人们抬头随处可见的字可不少,路牌导航、国家正能量传递、地方的政策、地方大名、风景名胜区指示等等,这些字几乎没有所谓的错字,能给大部分人一些导向。但还有一个常令人莞尔的广告语,宣传产品的口号,能让许多人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但是对于大部分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被顺口顺耳的广告语绕进去,他脑中所产生的认知也就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孩子们日常最喜欢的自行车广告: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其乐无穷 )等,这种错字给学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迷惑,受到影响的他们在学习时也就可能受到广告形近字的影响,进而错别字产生的几率就大了。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3篇

是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种严重的“病毒”已经流入了我国,这种病毒就叫做错别字。街头上、报刊上、影视上、广告上……错别字处处可见。

当你和朋友闲逛大街时,忽然几个错别字出现在你们眼前,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食杂店的小黑板写着:“白洒,啤洒,经营各种洒。”;水果店门口挂着“卖之麻香焦、青萍果……”;停车场墙上印着“仃车厂”你看到这几则告示,可能会开怀大笑,也可能产生某种联想。可是当对外世界还没有任何免愈力的儿童来讲又会怎样呢?

在影视中,广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有很多的“隐形炸弹”就藏在其中!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容店的“我型我塑”;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等等。

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都是正统的语文教育,都是做着辨别错别字的选择题长大的,可到如今却越来越搞不懂这个世界了。网络聊天时错别字满天飞,广告语中运用别字甚至成了时尚:“你这银(人)特好,偶(我)好喜欢你哦。”、“就酱(这样)子8(吧)”、“这是虾米(什么)呀?”渐渐地,我们开始习惯并纯熟地运用错字,甚至觉得索性将错字“转正”……

从一方面看,这些“新新语言”也充分展示了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让大家一目了然,省时,省力,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另一方面看来负面影响的确很大!不仅误人弟子,而且久而久之有些成语也会被遗忘!

€ 再例如:比喻词——好像。在语文书上,好像的像是有单人旁的,而在电视机前影视片上出现的却都为“好象”这使小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4篇

实现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是实现现代的重要前提。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等现代化事业,都离不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正如万里同志所说:“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化、标准化,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社会用字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意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子意思改变了。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或造成的结果,规范汉字的书写。

也不知道是哪家广告公司最先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但不经意间,我们就发现走在街上,铺天盖地的广告牌、宣传单、招牌上已悄悄用上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移花接木的手段,“篡改”蕴含精深、凝聚古人智慧的成语来做广告。这种广告最终受害者还是我们中小学生。

广告公司、商家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后果?将来,昔日错用成语的中小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工作者,因为错误的成语在我们心里扎下了根,我们讲的、写的全是这些已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成语。我想,那时候你们恐怕会后悔莫及,要知道我们错用成语的结果可能就是失误,就是损失。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语;广告语;模因论;偏离使用

模因是一种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比如,“梦之队”一词,源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由“飞人”乔丹、“魔术师”约翰逊、“大鸟”伯德领军的美国男篮,球队的每一位球员都是NBA著名球星,他们球艺高超,所向无敌,使男篮金牌变得毫无悬念,因此被冠之以“梦之队”。后来,“梦之队”成为一个模因,指那些实力超群的队伍,如跳水“梦之队”、乒乓球“梦之队”、羽毛球“梦之队”等等,总之,语言中的词语、句段、篇章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能成为语言模因。模因论学者谢朝群、何自然认为,不管语言模因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其复制和传播方式基本上都是两种:重复、类推。成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因在广告语中的偏离变化使用也可从这两方面来阐释。

成语在广告语中的重复使用方式主要是直接套用,即广告语直接引用原成语以达到传播效果。如: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两面三刀(某多功能菜刀广告)、在外面望眼欲穿,到里面望眼欲“穿”(92年南京穿着商品评销会广告)等等,比如“两面三刀”本是比喻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里取其字面义,强调菜刀功能多,幽默风趣。类似的广告语的所谓重复并不全是直接使用成语的本义,而是巧妙利用成语形式精炼、广为人知的特点,取其字面意义,从而达到引起注意、刺激购买欲望的效果。

另一方面,成语在广告语中主要以类推的方式生成新的变体来进行传播和营销,这种类推又可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谐音类推。在原成语基础上,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替换原来的一个字或几个字,以达到移花接木、推陈出新的宣传目的。如:百衣(依)百顺(电熨斗广告)、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一戴(代)添(天)骄(女帽店广告)等等。第二种:同构类推。模仿原成语的结构而复制出一种全新的甚至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内容,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如:①六神有主,一家无忧(六神花露水广告)② 聪明何必绝顶,慧根长留(生发灵广告)③ 口服心服(药品广告),其中“口服心服”是对成语“心服口服”的模仿,根据药品需要口服的特点,巧妙调换顺序,突出该药品能药到病除,让人心里信服的特点。

根据模因论观点,模因有正确错误之分,所以,成语作为语言模因,同样也有好坏区分。针对这种成语偏离使用现象,各类说法褒贬不一。

持赞同的意见有些人认为这种偏离使用不但没有使成语失去原意,还增添了新的意义和辞趣,使广告语言有美感,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记住或消费该产品。有人认为成语本来就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用成语做广告也是一种有才的表现,认为这是一种创意无可厚非。还有人认为这从侧面显示出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改一个字就改变整个意思,比较幽默创新,对中国语言也是一种丰富。从正面的语用价值角度来看,在广告中活用成语这一言简意赅、耳熟能详的语言形式,如果用好,是能够美化产品和商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的,许多此类广告也确实有点石成金、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华素片广告“‘快’‘治’人口”、冰箱广告“领‘鲜’一步”、燃灶器具广告“‘烧’胜一筹”等等这样形神兼备的广告富有个性特色,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这样滥用模仿改动成语不利于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不仅不能达到营销目的,反而会引起受众的反感甚至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某品牌的痔疮药广告为“有痔无恐”,让人感到恶心;某酒广告“天尝地酒”、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等等这类盲目篡改成语的例子,一味的牵强附会,滥用成语模因,给人以东施效颦的拙劣感,读来味同嚼蜡,这只能导致商家及商品形象大打折扣,何谈成功的营销?不管这些创作者是否有意,但这种随意的编造破坏了成语的整体性,导致汉语的不规范化,因此他们认为成语不能成为广告用语的“选材”基地。还有一部分人担心这种偏离用法会使很多正在学习的中小学生进入成语学习的误区,这种负面影响令人担忧。尤其是辨别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在他们对成语的概念尚是一张白纸的时候,这种篡改仿拟成语的做法会使他们混淆一些成语,造成错误的引导,这也是对中国流传下来的成语文化的不尊重。同时,商家将成语广告故意改成错别字,使现在越来越多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产生误会,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哪能很好地传播和被接受呢?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成语在广告语中偏离使用的现象。合理恰当地通过语义双关、谐音等方式运用成语广告语的确能给人以新鲜感,达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但反之就达不到预期的广告效应,并且对社会语言用字的规范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这是不提倡的。同时,应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潜在的负面效应和后果,比如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隐患,对成语中更改了的字应加引号或附以别的形式以示区别作为提醒。有关部门也要有一个严格的执行标准,要在充分研究广告传播效益和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控制广告语言可能对社会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加强培育广告界的文化意识,作为广告制作者,要秉持严谨的语言态度,在语言的使用上,既要考虑广告语言的经济效益,也不能有太大的偏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成语文化才能发扬光大下去。

参考文献:

[1]陈亦愚.论成语广告[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02).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6篇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3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既是学习母语、尊重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遵纪守法的要求。

7月31日上午,《海南省实施办法》(简称为《办法》)经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今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规定,广告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对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近日,江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草案)》进行了一审,随后将该草案及其说明对外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快”“治”人口的药品广告、“闲”妻良母的洗衣机广告等等这些改动成语、词语的广告词今后有可能被叫停,乱改成语拟最高罚万元。

随着各省《办法》的相继出台,群众立场逐步两极分化,针锋相对。

媒体声音

有媒体称:广告追求的就是创意,追求视觉冲击。“默默无蚊”――某蚊香广告;“一戴添娇”――某女帽广告;“咳不容缓”――某咳药广告……这些富有创意的广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被我们深深地记住。从广告的效应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消息一出,便有网友跟帖,认为上述观点过于片面。十分简单的或者可以说根本没有理解在广告行业内“创意”一词的意义。更进一步地说,只能想出恶搞语言文字这类有损法律尊严与道德规范的无聊创意的广告公司,是不被业内需要的。诚然,广告行业隶属于商业圈内,其第一职能肯定是宣传推广,赚取利润。但若因此摒弃文化理念,弃社会道德与公共安全底线于不顾,即便另类广告吸引了再多的眼球,商家也会给人留下恶俗印象。

业内建议

上海汉唐国际广告公司群创意总监黄伟表示:“其实两省推出的《办法》早在很多年前国家就已经出台,但是这些年广告词‘篡改’成语的现象依然存在说明这块的市场需求还在,所以这种现象是禁止不掉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并且很多学者担心我们的传统文化会遭到冲击或者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几千年沉淀的文化不可能因为广告词‘篡改’成语这种事而改变。《办法》越来越严格,这已经不是对广告创意的限制,而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打击。文字跟符号本身就是一直在改变中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如果非要限制文字的变化,那本身也是文字、文化的可悲。”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7篇

1.总体水平

我们将100份调查问卷打分(总分35分),然后输入到Excel中,按升序排列,求得中位数(Md)为14分,算术平均数(M)为13.69分。平均数和中位数非常接近,说明这一组数据的分布是比较对称或者说接近常态的。利用FREQUENCY和NORMDIST这两个函数可以绘出这100份调查数据的频次分布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如图1所示。横坐标表示各个分组区间,主要纵坐标(左)表示频数,次要纵坐标(右)表示变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直方形的高度代表各个分数出现的频次,图中的曲线是以该批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所确定的单峰、呈钟形并且基本对称的正态分布曲线。能力大体上呈正态分布,“中间大,两头小”,即修辞格识别水平特别高的与特别低的都占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居中。但是,上图曲线的形态并不是完全对称的,而是稍稍偏向左边一点,即低数值的次数偏高,识别水平低于平均值的人数稍多一些。我们将大学生的修辞识别能力划分为三个等级:低级水平、中级水平、高级水平。以中位数14分为基准,以14±3为界,把[11,17]这个区间划归中级水平,小于11分的划归低级水平,大于17分的划归高级水平。大学生广告语修辞格识别水平的分布汇总表如下

2.文理差别

我们选用最高分、平均分、高级水平人数、中级水平人数、低级水平人数这几个参数来比较文科和理科学生的修辞识别能力。统计数据见表2:由表2可知,文科生的最高分比理科生高3分,平均分比理科生高1.02,高级水平人数比理科生多6人。理科生的中级水平人数多于文科生。低级水平人数则文理生持平。文科生的修辞格识别能力呈标准的正态分布,理科生的则表现为“正偏态”,低级水平人数较多。从总体上看,文科生的修辞格识别能力高于理科生,但二者分数差别并不是很大。

3.大学生对常用修辞格的知晓度

修辞格大概有70多种,但在广告语中常用的只有十多种,因此我们只考察在广告语中常用的修辞格。大学生对常用修辞格的知晓度是参差不齐的。由图2可知,设问修辞格的知晓度最高,达79%。其次是比喻,达75%。“比拟、排比、夸张”三者的知晓度比较接近,都在70%左右。“反问、对偶、引用、双关”的知晓度都在40%~50%之间。“顶真、对比、反复、押韵”的知晓度依次递减。“借代、回环”的知晓度很低,分别为6%和3.67%。“仿拟、镶嵌、拈连、婉曲”在广告语中虽然比较常用,但知晓度全部为0。这并不是说没有学生知道这4种修辞格,而是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写出该辞格的名称。

二、辞格混淆现象

统计问卷时,我们观察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修辞格识别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混淆辞格;自创辞格、如“指桑骂槐”“一问一答”“双重否定”;乱用其他术语冒充辞格,如“感叹、呼吁、倒叙、强调、类比、抽象”;错别字,如将“对仗”写成“对杖”等等。不过最常见的要属辞格混淆现象。

1.借代和借喻

有些同学认为“把美穿在腿上”是借喻的修辞手法,即认为这句话是把“丝袜”比作“美”。显然,这二者没有相似性。借喻仍然是比喻的一种,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本问卷中“冬天里的一把火”才是借喻,电暖器和“火”之间具有相似性,只不过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侧重相关性,所以“把美穿在腿上”应该是借代修辞。本问卷中还有一道题用到了借代辞格,即“与杀手尼古丁决裂”。这是一则戒烟广告,尼古丁是烟草的重要成分,广告中使用“尼古丁”代替香烟,是用部分代替整体。问卷结果显示,只有1位同学写出了借代。很多同学将关注点放在了“杀手”上,分析为拟人。可见,借代因为没有一个明显的形式标记而导致其知晓度和可识别度不高。2.对偶与排比对偶和排比都采用结构整齐的句式,颇有相似处,粗心的学生会将二者混淆。对“让大地披上绿装,让环境更加美丽”这句广告语,有些同学认为是排比,有些同学则认为是对偶。其实,这两个答案都不对。首先,这句广告语只有两项,肯定不是排比;其次,上下两句虽然字数相等,但是结构却不相同,“披上绿装”是动宾结构,“更加美丽”是状中结构,因此也不是对偶。这道题从章句上考虑行不通的话,就应该在词语、材料、意境等方面思考。“让大地披上绿装”是用了拟人的修辞。

3.反复与排比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者突出某种感情而有意识地使某些词语、句子甚至段落一再重复出现,而排比辞格只要求句式结构相同、文意相近、语气一致,不要求字面的完全重复。“险!险!险!(某交通广告)”只有23%的同学答对。除了将该题误答为“排比”以外,还有一些同学写成了“重复”,显然他们能够看出这句广告语是“险”字的三次重复,能够将其与排比区分开。但“重复”不是修辞手法。“重复,一般指文章的内容空虚,语言贫乏,既啰啰嗦嗦、拖沓累赘,又拿腔拿调、装腔作势,有的甚至‘无病’,令人厌恶。”[1]

4.引用和用典

被试之所以将引用和用典混淆,是因为这二者确实很相似,不易区分。就连陈望道也指出“这两类的引用法中,第二类暗用法最与所谓用典问题有关系”[2]。对于这二者,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一书的225页下的注释中有详细的阐述: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名叫引用辞。”(第103页)汪国胜、吴振国、李宇明编《汉语辞格大全》:“指借用别人的话或熟语、故事、典故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又称‘引语’‘援引’‘用事’‘用典’‘事类’”。(第557页)似乎认为,引用包括引语与引事两类。但也有人主张引用只限于引语一途。如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在话语中插入熟语或名言警句,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第319页)笔者认为,引事应该另列,属于另一种修辞文本模式,即我们前面所论列的“用典”。[3]笔者同意吴礼权先生的观点。引用多指“引语”,而用典多指“引事”,即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如“班荆道故”“乌江自刎”等。本问卷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语出曹操《短歌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出老子《道德经》,正确答案应该为“引用”,而非“用典”。当然这两道题分别填“设问”和“双关”也对。

5.仿拟和引用

仿拟也是广告语中较为常用的修辞格。仿拟就是故意模仿大家熟悉的成语、谚语、格言乃至诗文的格式,改动其中部分词语,侧重“旧瓶装新酒”,改造翻新。本问卷中考察的仿拟辞格如“默默无‘蚊’”“‘喝’酒必‘汾’,‘汾酒’必‘喝’”;“趁早下‘斑’,请勿‘痘’留”这些语句,读者能轻易猜出其广告意图。据图2,大学生对引用的知晓度为43%,远远高于仿拟。很多是仿拟的题,也都写成了引用。引用是借用别人的话或名言警句,不加改编,其中不会故意嵌入产品名称或明显的广告意图。不过还有很多学生没有答“引用”,而是采用其他的说法来代替“仿拟”,如“改写”“改编”“化用”“替换”等。可见,大学生对“仿拟”辞格名称的知晓度极低。

6.顶真、层递、回环、回文、互文

回环,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像顶真,都是头尾顶接。这点相似性导致很多学生都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和“喝酒必汾,汾酒必喝”都理解为了“顶真”,造成顶真的知晓度高于回环。这二者的区别是: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只需要头尾顶接即可;回环则是重复前一语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语句的开头部分,然后又重复前一句开头作为后一语句的结尾部分,这样回环往复。“回环的特点是‘顶’而后‘回’,其轨迹是圆周,可用‘甲乙,乙甲’的循环圈表示;而顶真的特点是‘顶’而不‘回’,其轨迹是直线的,可用‘甲乙,乙丙’来表示。这是回环和顶真的主要区别。”[4]一般的修辞著作都认为“回环”等同于“回文”,两者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但是曾毅平主编的《华语修辞》中将二者严格区分:“回文”是严格倒序,顺读、倒读都能成文,如“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而“回环”经过换序生成的语言单位可以有所变化,允许词语有所增、删、换、改。有趣的是,有些同学知道回文辞格,却在答卷时写成了“互文”。回文、互文一字之差,却有着天壤之别。“互文”常见于我国古代诗文中,是前后词语互相呼应,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城南,死郭北”。由于回文在遣词造句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广告语中见得不多,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回环辞格。本问卷中有三例都是回环辞格,但是这三例的正确率却不尽相同。“万家乐,乐万家”有6%的学生能够答出来,而“喝酒必汾,汾酒必喝”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则分别只有3%和2%的学生答出来。原因可能是:“万家乐,乐万家”是直接将“万家”与“乐”倒置,比较容易识别,我们预测如果考察“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的话,知晓度会跟“万家乐,乐万家”差不了多少;“喝酒必汾,汾酒必喝”和“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间都有两个字是不动的,只有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颠倒,给识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后二者还包含有其他辞格,仿拟和押韵,这就导致这二者回环辞格的答中率较低。还有同学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好口福需要好牙齿,好牙齿需要好牙膏”这样的顶真句回答为“递进”。“递进”用准确的辞格术语来说,叫“层递”。顶真和层递虽然在语义上都能更进一步,但是层递在形式上并不要求头尾顶接,它侧重于语义上的层层深入,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呈阶梯式的递升或递降。

7.婉曲与双关

婉曲和双关都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点。婉曲也叫婉转,指含蓄地、迂回曲折地借用一些与事物相应的同义手段来暗示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是一种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或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来营造一句话包含表里双层意思的修辞模式,包括谐音双关(如默默无“蚊”)和语义双关(做女人挺好)。二者的区别:首先,侧重点不同。婉曲侧重故意回避可能使用的词语而换用另一种委婉的说法;双关则主要重在对本意的暗示,它十分强调作者的本意。其次,所需要的条件不同。双关一般要借用字词的音义条件,但婉曲一般不需要。问卷中考察了三道婉曲题——“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都闲得无聊”“他好我也好”“您的秘密只有西施兰和您本人知道(某狐臭广告)”。这三道题被回答得五花八门,有讽刺、反衬、对比、比喻、暗喻等,更多的同学填的是“双关”。

三、结语

错别字广告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

一、高年级识字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的识字依赖心理较重,缺乏自主识字的意识。很多学生遇到不懂的字,首先就是问老师、问同学,或者干脆不懂装懂,有边读边没边读上下,闹出不少笑话。

2、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较弱。新课标对高年级的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高年级学生开始大量接触书面用语,生字“生”的程度要比低年级高很多。在日常练习写生字和听写中,总有那么几个同学的字会写错,甚至有时会出现全班单字出错率较高的情况。

3、回生字开始大批出现,在周记、习作等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错别字多,而且很多都是刚学过的,遗忘率高。

(二)、教师方面:高年级的识字教学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老师认为高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阅读和习作,识字是低年级的事,对学生的识字完全放任自流,造成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生字;有的老师则还像低年级一样,从字形到字义,分析得十分全面,而忽略了高年级的学段教学目标。

二、对策。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要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始终,既不能将识字任务完全交给学生,又不能采取低年级式的全方位的教学。这时考虑到高年级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和相当丰富的识字量的背景下,教师应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完成识字任务。

(一)做好课前生字的先学作业,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低年段的学习,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拥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这样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在几年时间内不懈地努力。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呈螺旋式提高的状态,“认—想—写—用”是“其后的几年中”要学习、练习的“相同内容”,尤其在高段应不断“加深”,以应对识字的“复杂”问题。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我布置学生在先学作业中第一条就是:读课文三遍以上,画出生字、生词,对于理解的字词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帮助理解。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检查一下学生的先学情况,可抽点学生来朗读课文片断,检查学生对生字字音的掌握情况,及时正音。通过预习舍去了教师课堂上的教读,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要求在音、形、义等方面作全面掌握的生字,其实很多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也已经会读会写了,教师也不必每个字都细讲,可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那些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写错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上。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又能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构建识字和阅读的桥梁,提高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有些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有些词语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深切的理解和体会词语的含义。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构建识字和阅读的桥梁。也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感悟到课文的中心,才可以正确理解一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意义。如:五年级上册《13、钓鱼的启示》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放鱼时的心情时,我紧紧抓住了“依依不舍”这个词,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我”是多么舍不得把鱼放回湖中,为下文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作铺垫。由“依依不舍”一词学生还找到了“不容争辩”、“乞求”等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其实,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理解的生字词语往往可能不是本课真正的生字词语,但语文教学要不能局限于某个年级,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三)努力拓宽识字领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广阔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识字的课堂。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把识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处处留意,时时在意,积极主动地识字。我们班学生每天都有午阅的习惯,我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遇到不懂得字马上借助字典朋友来解决,让学生每人设一个小本子专门积累生字、生词的。开始学生还不大情愿,可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扩大,由于他们有了大量的词汇做积累,理解起来就轻松多了。我还鼓励学生将课外积累的生字新词在习作中加以运用,用得恰当的提出表扬。这样学生尝到了积累的甜头,自主识字的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生活处处皆学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告语、说明书等都是语言文字的课堂,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一些用得好的、有趣的词句积累下来,这些也可以成为识字的素材。

(四)在作业批改中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自觉纠错的习惯。尽管如此,在学生平时的作业中还是经常看到错别字的影儿。针对一些经常出现的错别字,我创造性地启发学生对一些字形加以想象加深印象。比如一些形近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记住了字形、音义,学起来轻松,把前后知识也联系起来。此外,在平时的每天一听写中,我让学生互改,当场改当场纠正。在习作中,我也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首先找出错别字,当场纠正。在平时的日记、作业中如发现学生有错别字,我把它圈起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查课本纠正过来,并及时检查学生纠错情况,使学生养成自觉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三、结束语。高年级识字教学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扶放适度。同时寓识字教学于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去,寓识字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寓识字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自主识字、乐于识字,为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标(实验稿)》教育部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