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秒的认识课件

秒的认识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秒的认识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1篇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感知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渡,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秒,感受秒,估测秒。教学难点是: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四、说教法与学法

要有效地突出重难点,就要选择适当的教法与学法。

1.以人为本地教:教是为学服务的,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

2.注重体验地学: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设疑,初步感受秒

课件放映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 探究实践,建立秒的概念

1.感受1秒

由秒的自我介绍,再问学生你知道在哪儿用到了秒,学生回答开运动会的时候,过马路的红绿灯倒计时都用到秒,让学生体会到秒就在生活之中。让学生通过听秒的声音,以拍手,跺脚和数数欢迎它的出场。之后,让学生说说你能用个什么动作表示1秒,然后全班一起做,使学生建立1秒的概念,明白一秒很短。

1秒看不见,摸不着,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2.1秒的价值

电脑演示:三峡大坝每秒的发电量,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速度,现代化工厂每秒生产的零件个数,电脑计算速度,刘翔夺冠场面,使学生明白一秒钟还能做很多事,一秒钟也很重要,时间很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

本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秒钟里飞机、卫星行驶的路程,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通过积累珍惜时间格言一环节的设计,使孩子懂得了要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3. 认识几秒

(1) 观察秒针(出示一个钟面)

让学生知道钟面上那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认识秒针走动

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先让学生猜说,然后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师手势做一下,学生也跟着手势做一下让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让学生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使学生知道秒针走了1大格就是5秒,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6和秒针从1走到6再过2小格,问学生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吗?又是怎么想的?

接着设问: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你怎么想的?

(3)通过“神七飞天”让学生当指挥,和“我是15秒小闹钟”让学生体验10秒和15秒,从而进一步建立秒的概念。

4. 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三) 活动体验

静坐1分钟,和1分钟的分组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1分钟,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项活动,有的写汉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写数字,有的读儿歌。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1分钟的长短,体验1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同,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了渗透。

(四) 巩固新知

学了知识,还要会用它解决问题.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认识速度

1. 速度的认识

创设情境,把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改版成“赛车比赛”,让学生判断出谁会获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2. 速度的体验和欣赏

以生活中丰富、生动、直观的速度体验和欣赏,加强学生对“速度”的理解,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 速度的再认识

师:课件中同时出现许多物体的速度。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速度,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速度的时间单位不同,可以是时、分、秒 。

师:是的。速度可以是物体1时行驶的路程,也可以是1分、1秒行驶的路程。物体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行使的路程叫做速度。

4. 速度的计算

师:知道了速度,你们会求速度吗?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指名板演。

师: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我发现速度都是用除法算出来的。

师:说具体点,速度是用什么除以什么得来的?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把它记录下来。(生齐读)

师:速度的单位就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这个“/”相当于除号,从速度的写法中就可以看出速度与路程、时间的这种关系。

二、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中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这些交通工具中,哪一种速度最慢?哪一种速度最快?

生:自行车(直升飞机)。

师:那我们来解决一个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王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课件出示)

师:这里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答案。

师:求路程怎么求?请先写出数量关系,再列算式。

生:速度×时间=路程。225×10=2250(米)(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师: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就可以求路程。根据乘法关系式,你能写出另外两个除法关系式吗?

生: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师:我们一共得出了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3个关系式,通过这3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其中的一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另外两个量,可见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呀!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交流,借助教师的指点,速度的概念自然生成,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归纳也水到渠成。

三、实际运用,巩固提高

师:我们知道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请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1.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14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段路。他会超速吗?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量关系解决生活问题,培养数学思维,体现数学价值。

四、全课总结、欣赏速度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水平

科技强国是国家目前的发展趋势以及战略要求,要科技强国首先要发展教育,新形势下新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教学资源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不仅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要在授课内容上进行创新。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上多下功夫,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件引入,新颖有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味地在课堂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来不及消化新学的知识,再加上课下的题海战术,这就使得学生感到课程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学习成绩自然不能得到提高。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数学老师应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新学的知识,使原本枯燥的问题变得不再枯燥。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呈现新型化,内容也更加多元化,为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工具。比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中,由于学生对秒的认识很少,而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常用的倒计时基本全是用秒来计时,还有百米赛跑也是以秒为单位计时。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把往年春节晚会倒计时的画面作为教学课件的一部分,让学生亲身体会新年倒计时那样激动人心的时刻,从而让学生对“秒”的认识更加的深刻。这样,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名词理解得更为透彻明了,使学生不再是简简单单地记住枯燥的数学名词,而是形象化、具体化地理解,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课件演示,直观形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多对实例进行演示,只是简单地在黑板上演示一些题目的变化过程或者一些公式的推理过程和一些实例之间的关系,这种平面化的演算推理并不能使学生更加深刻而有兴趣地记住整个过程,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地设计演示的内容、过程以及方法。多媒体立体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题材,这样的立体三维多媒体演示过程能够更加直接地体现出整个题目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接地理解问题,从而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并且能够使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例如,在讲授梯形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经过旋转轨迹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平面画图来解释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那么学生并不能很清楚地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面积公式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进行重叠,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梯形的上底、下底以及高,再把上面的梯形沿右下角的顶点为轴心进行180°旋转,并且进行平移,这样的演示更加形象具体,使得学生通过整个多媒体动画的缓慢旋转过程以及不同的标线演示出整个梯形转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这不仅仅使学生学到了这样一个面积推导公式,更为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件迁移,发展思维

把数学学好的基础是形成好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把当前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将以前的知识与当前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综合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点点地培养起来了。课件的作用就是用直观的画面将问题展现出来,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简单枯燥的数学公式。

总之,教学过程的演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师应该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使趣味性与理论性兼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在新课标教学论的指导下,长期不懈地努力,改变自己的观念,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才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演成,梁 磊.浅议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104.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数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100-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密度高、范围广、操作简便、教学效果好、直观明显等优势,能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多重刺激。借助计算机辅助小学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鉴于此,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教学策略谈几点看法。

1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1 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国申奥成功的画面。教师引导:“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吧!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全班齐读申奥成功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你能在钟面上拨出这个时刻吗?”然后让学生试拨这一时刻,有很多学生遇到困难,自然调动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钟表的知识。通过电脑直观、生动的演示,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化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形成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

1.2 激发思维,破疑解难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1时=60分,1分=60秒”这个重难点,用多媒体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教师说:“孩子们,钟面上有12个数字也刚好有12个大格,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数字刚好对应每个大格上的点。”并且引导学生概括“分针快,时针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教师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感受1分钟的烟花有多长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和节奏。通过图像、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学生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1.3 转变方式,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构建。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时,应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待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之后,演示3种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用小剪刀剪去左边三角形(剪去一个垂直的梯形,同时剪去两边的三角形),分别移至右边,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计算,学生直观得出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也就自然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1.4 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多媒体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如教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平均数”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平均数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用条形统计图画出7号和8号运动员每场得分统计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电脑演示条形统计图平均后的样子,直观感知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和意义(如图1所示)。这样借助多媒体方格的移动,把移动后的情况与移动前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平均数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注意力更易集中。学生获得了深刻的表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地培养了思维能力。

2 教学中应把握的几“点”

2.1 要把握好传统教法的“使用点”

许多教师用课件上课并非是从教学目的出发,将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冷”处理,有些教师把板书的内容从黑板上挪到电脑里,“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2.2 要把握好学生自主的“学习点”

目前数学电教手段中,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大多数课件都起着帮助教师讲解演示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通过课件出示1厘米的长度,并闪烁数次,学生只顾及看闪烁的颜色,却没有在脑海中形成1厘米的表象,且1厘米通过投影放大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生长点。

2.3 要把握好应用电教手段的“切入点”

电教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不顾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一味滥用多媒体,就会干扰学生思考,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利用辅助教学软件演示三角形内角和180°,课件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动态地把三角形的3个角任意剪掉,然后移动在一条平角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定义。虽然生动有效,但实际上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提前准备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用剪掉或用手撕掉3个角,然后在一条直线上拼接,就能非常直观地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因此,数学电教手段要选好最佳整合点、最佳切入点,还是要讲究“不可替代性”。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让人感觉到快乐的事情才能让我们乐此不疲地想做、重复做;而那些让人感觉痛苦的事却让我们想方设法远离它、逃避它。《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学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新课导入对于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巧妙、恰当的引入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就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穿衣服”设计引入,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衣服爸爸穿不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老师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椭圆也是没有棱角的,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本节课新知的探索上。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悬念设置在课始,使学生一上课,就有急于探究新知识的需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播放生日快乐歌,然后问学生:“爸爸妈妈给你们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高兴地回忆着自己过生日的情景,这时老师出再引出:“小红今年11岁了,可是她只过了2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此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年月日有关知识的欲望。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在新课导入时运用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我就以“师生涂色友谊赛”作为全课的开始,师生一起在全班同学热烈而又有节奏的加油声中比赛。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以比赛的形式导入新课,新颖、独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激趣既适合学生情趣的口味,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

二、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这一优势,在讲解重难点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一般情况下,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可以到此结束了,可我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提出问题:“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且最易操作、易推导?”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这时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原因。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分=60秒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看一看,发现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化静态为动态,加深学生对秒的认识及对钟面的进一步了解,让学生能直观感知1分=60秒,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充分了解分、秒之间的关系。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及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课堂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具有“娱乐性”的课堂练习。

例如,我在教学完《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找“胞弟”这一“娱乐性”练习。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写有分数的卡片,当老师出示一张分数卡片时,要让学生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是不是和老师手中的分数大小一样,如果一样就赶快高举分数卡片并大声说出这个“胞弟”是怎样由“胞兄”演变而来的。我出示十分之二,一个手里有三十分之六的学生就很快地高举卡片说:“因为分子和分母都乘3,分数的大小不变。”而另一个手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立即接下去说:“我的分数也是老师的“胞弟”,因为分子和分母都除以了2,分数的大小不变。”……也有学生会出现错误,那么老师就利用错误讲评注意点,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我感觉这个练习设计可行性强,针对性强,趣味性浓,训练度密,参与面更广,能受到全班学生的欢迎。当然最终的效果也是老师和学生都满意的。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6篇

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像并茂,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下面就如何科学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 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必备的教学环节,它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激发兴趣、产生质疑、引起注意,从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教学情境的创设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征去选材,创设教学情境通常用到的媒体素材有:图片、视频、动画及文本材料等。例如在学习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让学生看了一段“特种部队在野外30秒内生火”的视频:将少量高锰酸钾放在柴草的下面,然后点燃柴草,火在30秒内燃的很旺。老师让学生猜想,是什么原因使火这么迅速的燃烧起来?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可能与高锰酸钾有关,老师趁热打铁,演示了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2 应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知识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或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时,必须清楚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措施,教师的教学活动也应围绕教学重难点组织实施。但有些章节的重难点只靠讲述很难落实到位,而借助媒体手段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例如在学习“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只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会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所以在演示实验之后,通过播放flas课件,生动形象地模拟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状况、水和酒精混合后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中的过程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变化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将微观粒子的性质直观形象化,使学生顺利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 应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社会生活,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知识,进而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同时也能贯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例如在学习“化石燃料”时,播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化石燃料的片段,通过观看,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到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了使用化石燃料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能源危机。通过这种生活情景素材的播放,学生不仅认识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化石燃料,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使化石燃料发挥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抑制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怎样开发利用新能源。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应用多媒体进行知识总结和反馈训练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7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知秒

师:现在是几时几分?(2时30分)

师(板书这个时间):其中有哪些时间单位?(时和分)

师:你知道比分小的时间单位吗?(秒)

师:你在哪儿见过用秒计时的事件?

生1:新年倒计时是用秒来计时的。

生2: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用秒来计时的。

生3:神舟飞船发射时用秒来进行倒计时。

生4:运动会上我跑步比赛体育老师用秒表来计时。

………

师: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令我佩服!是的,像你们说的这些事件,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理念:学生能想的老师不代替学生想。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你在哪儿见过用秒计时的事件?”一句简约的话语,学生立刻搜寻头脑中有关用秒来计时的场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交流用秒计时的事件活动中直观感受秒的存在,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活动二:认识秒

师(出示红灯路口的场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大家过马路时的安全,在一些来往车辆多的地方设置了斑马线,还安装了红绿灯,一起看看红绿灯每次亮多长时间?(有15秒或30秒的)

生1:左转时绿灯亮15秒。

生2:直走时红灯亮30秒。

师:过马路时“宁等10分,不抢一秒”。

师:我们可以借助钟表来认识秒(出示与电脑时间同步运转的时钟)。你知道关于钟表的哪些知识?

生1:钟表上有三根针,最短最粗的是时针,细长的那根针是分针.

生2:最细最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生3:走得最慢的是时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

生4: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分针走一圈是60分。可以给我点赞吗?(学生点赞)

生5:秒针走一大格是1秒。(其余同学质疑)生接着改正:哦,不对,秒针走一小格才是1秒。我可以坐下了吗?

师(出示画面:嘟的一声,秒针走了一小格):看来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_____。(生抢答: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师(出示画面:秒针配着提示音走了5小格):现在秒针走了几小格?(5小格)过了多长时间?(5秒)你有什么发现?

生: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

设计理念:学生能说的不代替学生说。学生已经认识过时、分,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积累,合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才能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学生们引领到教师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活动三:体验秒

1.体验1秒。

师:把你的钟表拿出来,放在耳边仔细听一听,如果听不见声音的就仔细看一看,时间是怎样一秒一秒过去的?(学生认真听声音、认真观察)

师:听声音的同学来描述一下。

生1:嚓的一声时间过去了一秒。

生2:听到嘀的一声就是一秒。

生3:随着钟表上的嘀嗒声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

师:观察钟表的同学,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4:电子表上的数增加1就过去1秒。

生5:我的表上有小花,小花转动一下是1秒。

生6:我的表上有小齿轮,齿轮转动一下是1秒。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吗?(生抢着答:拍手一下、跺脚一下、眨眼一下、伸手指一下等……)

师:1秒钟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动作,确实很短,但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却能在1秒钟内做很多事情。

出示数据:神舟飞船升空时每秒飞行7900米,飞机每秒大约飞行250米,磁悬浮列车每秒大约行驶106米,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每秒生产上千个零件。(学生自由读)

师:在一些激烈的体育比赛项目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都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出示数据:在110米跨栏比赛中刘翔曾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两年后古巴小将罗伯斯又以12秒87的成绩又一次打破了刘翔保持的世界纪录。(学生自由读)

师:因此在进行体育比赛时要争分夺秒,才能取得胜利。

2.体验15秒。

师:看到绿灯亮了,人们就要快速地过马路。盲人张爷爷今天路过这条马路。瞧,他正准备过马路。(播放张爷爷准确判断红绿灯时间安全过马路的视频)

师:张爷爷是怎样准确判断红绿灯的?

生1:红灯亮时发出的声音粗一点,很有节奏,绿灯亮时发出的声音清脆一些。

生2:张爷爷听着声音的节奏数了15秒绿灯就亮了,就可以安全过马路了。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原来斑马线旁的红绿灯配着有节奏的提示音,可以帮助盲人做出判断。

3.体验1分。

师:你能看着钟表上的秒针,跟着秒针的节拍做有节奏的动作吗?(出示钟表,学生看秒针的走动做有节奏的动作,一分钟时教师喊停。)

师:你是怎样做的?

生纷纷回答:我从1数到60,我边伸手指边数数,我拍手60下,我跺脚60下,我眨眼数数……

师:开始做动作时秒针指着哪个数?(12)现在呢?(转了一圈,又指着12)分针有变化吗?(分针走了一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1: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了一小格。

生2:秒针走60秒,分针走了1分,说明1分=60秒。

设计理念:学生能做的老师不代替学生做。1秒钟转瞬即逝,要真正体验确实不易,教学中通过“听秒针走的声音、看电子钟上数字的变化、课件演示秒针的走动、跟着秒的节拍做动作、体验1秒钟创造的财富”等活动,让学生感觉秒是可以看到、可以听到、可以感受到的,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活动四:应用秒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李晨是三年级女子组的跳绳冠军,她跳142个用了1( )。

2.王东跑60米用了9( )。

3.穿一件衣服大约需要20( )。

4.打开电视机要用2( ),唱一首歌用了4( ),刷牙用3( )。

学生自由填,集体订正。

活动五:谈收获

师:一节课即将结束,在这40分钟时间里,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收获)

师: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可就在这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累积起来的40分钟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

课后思考:

这是一堂简约而不简单的数学课。课堂活动一直以学生为本,直面学生的认知起点,真实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

1.学习情境简约充实。在活动一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搜寻生活中用秒来计时的事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交流,充分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主动去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

秒的认识课件范文第8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多媒体课件具有声、光、色和动画同步等优点,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初步感知与表象,架起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桥梁,从而建构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逐渐地化难为易,加深印象,减少遗忘。比如,在教学“秒的认识”这一课时,1秒是多久,体验1秒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后来我想到是否能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它直观出来。让学生亲身去感觉去体验。于量我就借助计算机做了一个动态的钟面,让学生在直观中把抽象问题解决了。

三、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许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为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