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链莫泊桑续写

项链莫泊桑续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项链莫泊桑续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链莫泊桑续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宽松氛围;思维定势;自主学习;实践创新

对语文而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营造宽松氛围,唤起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应努力营造激发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语文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让学生在十分熟悉课文的前提下,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情况下,分角色表演。让每个角色都在表演过程中说出与人物身份符合的话语,做出与人物身份吻合的动作,表现出与人物身份符合的心理。在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兴趣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维创新,不断培养学生让其打破常规,学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教学《项链》一课结尾时,莫泊桑用省略号给作品设置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艺术空白”。我想作者莫泊桑构置的这个“艺术空白”的妙处绝不应该由教师传授反复强调的结论,而最好应该由学生实践体验得出。可让学生跳出作者的思维,设计故事走向,续写小说“结尾”,让学生猜想、编写众多可能发生的结局。这可以使所有学生都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三、指导自主学习,激发创新动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挣脱传统的教和学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勇于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陈旧模式,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训练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善于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的乐趣,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

四、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动机

鼓励学生对语文问题各抒己见,敢对老师或同学的解题思路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发难”老师,提出新问题。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备到的问题或者教学出现失误时,面对学生的质问,老师不能怕丢面子,随便搪塞过去,或冷言冷语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浇灭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而应当诚恳地接受学生指出的问题,和颜悦色地针对错因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这样既是一次绝好的思维训练机会,也不损害教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努力探求新知。

【参考文献】

[1]《创新,时代的灵魂》,《辽宁教育》2000(3)

[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管理》2000(1)

项链莫泊桑续写范文第2篇

一、尊重学生的思想,信任学生的能力

曾有教师感叹:常鼓励学生质疑,却不知为何有的学生不敢质疑,有的学生不爱质疑。其实,质疑精神的培养首先在于教师。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尊重学生的思想,信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不能把学生一味看成是等待被教导的无知的孩子,填鸭般一味将自己的观念、固有的结论灌输到学生脑子中,却从来不顾学生是否主动消化吸收。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不仅应具有大语文观,还应具有一份大气的心胸,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要具有尊重学生的意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尊重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探索精神。只有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前提下,语文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敢于放手,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

当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传达到学生心中,学生对自己也就有了自信与尊重,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挑战。当教师在思想上真正平等对待学生时,才能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变“教师为本”为“以学生为本”,语文课堂才不再是一汪死水,学生勇敢质疑,师生共同研讨,师生才能同时得到思想交锋、精神竞技的乐趣,才能真正做到乐学善学,才能搞活语文课堂,将课堂变为自由思考的广阔草原,让学生的思想在这片知识的土地上跃马由缰,纵横驰骋。

总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赋予的尊重和信任,才是学生勇敢质疑的沃土,学生才可以主动积极地吸取知识的甘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能力、提升素质。

二、教师应具有质疑精神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要想引导学生巧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探索真理的勇气,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领学生勇敢质疑。

课本中所选课文多为名家名作,对于这些作品词语、情感、思想主旨等的解读,教学参考书中往往有固有套路,但大部分只是主流解读,并不能全部涵盖作品本身意蕴。教师在备课中,可或提出自己见解,与学生一起研究探讨;或选取各家学说,让学生接受多方思想。如此,才能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讲解《红楼梦》所选章节时,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文,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并选择红学大家周汝昌、周思源、俞平伯、刘心武等人的理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不同红学家对于同一部小说、同一个人物的不同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思考,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引导学生巧质疑,就必须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教师。无法想象,一位思想呆滞、缺乏质疑精神的语文教师怎能培养出敢于质疑的学生?好的语文课,最终要以语文教师个人的素养、精神,引领学生勇敢探索,勇敢质疑。

三、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优秀的电视访谈节目,正是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才让观众感到愉悦。同样,好的语文课,教师也应当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质疑精神获得健康成长的沃土。

比如,讲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可以先提出传统解读,然后让学生在传统解读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思维受到约束,教师可以引导: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更好的生活,喜欢上层社会的气氛,这是人之本性,玛蒂尔德羡慕上层社会,是不是可以原谅?她有条件不劳而获,可是她没有走捷径,而是用十年艰辛来偿还债务,她身上是否有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所缺少的一种精神?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历来,人们喜欢续写《项链》,你认为此文是否有必要续写?同时,还可以讨论作者真正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及这篇小说的讽刺性。当一连串的问题相继提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师生的思想交流,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不知不觉中被培养出来。总之,以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能学会质疑。

质疑,简单看只不过是学生的一种行为,实际上却是学生内在思维积极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学生质疑,来自于对文本的思考,来自于兴趣和积极性。当质疑精神被培养出来以后,学生会带着兴趣去上课,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语文。总之,学生学会质疑,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求知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反思与借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项链莫泊桑续写范文第3篇

对于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这门课,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一是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即有点枯燥性,说大道理的多,学生不爱听;二是尽管目前实行了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而实际上措施还是没有很好的落实,有比较重的考试压力,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那么,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好政治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那就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把故事的魅力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我这样做的依据:一是故事通俗易懂,告诉我们为人做事的道理,让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二是故事人人爱听,由于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层次,其直观思维很强,同样爱听故事。如果在政治课上,教师紧扣课文内容,把握适度时机,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哲理故事,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政治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哲理故事,学生会紧随故事的节奏,时而凝神聚听,时而捧腹大笑,不知不觉中将政治知识记住了,教师也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在政治课教学中能插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所选的故事要有代表性,什么时候讲,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掌握。

1、由故事导入新课。由故事导入新课,这是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他们对新课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过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最好能提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他们就能有持续的兴趣,故事听完后,道理也悟出来了。

2、中间穿插,加深印象。有些时候讲故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中间穿插。比如在讲初一知识点“虚荣心的危害”时,我给学生讲法国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虚荣心的危害。

3、下课之前,由故事加强记忆。虽然新的教材已经阅读性很强,但对初中生来说,有些内容还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要学生记住这些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妨把课文内容串编成故事,加强学生的记忆。

(二)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自省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生活离不开思考,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思考。只有在学会了一种对生活的自觉的反思后,一个人才结束了懵懂状态,开始自觉地把握生活。因而,学会对生活的自觉反思,非常重要。

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大道理是需要的,可是泛泛而谈,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由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入手,最后引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大道理来,学生会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对于他们来说,有时一分钟的小故事常常比一个小时的道理说教更有效。比如在学习初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针对某些学生有厌世的情绪,我在给学生讲故事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反思:(1)你是不是常常觉得不开心?(2)你是不是觉得周围的朋友、亲人都不理解你?(3)你是不是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甚至曾经有过自残的行为?那么,假设一下,“5.12”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四川汶川,可能会怎样?接着我会给学生讲一些“5.12”地震发生时的动人事迹,还配合播放一些受伤者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去反思。最后,告诉学生一个大道理:“我们要珍惜生命,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当你哭泣自己没有鞋子穿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三)利用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能仅靠老师的说教,而要让学生具体感受爱国主义的表现,那些历代爱国者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示范。比如可以在一定时期开展以“爱国者的事迹”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分别去搜集爱国者的故事,然后课上讲给大家听,看哪一组搜集得多,哪一组讲得声情并茂,哪一组讲得更吸引同学。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表达能力。

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近代北洋水师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的故事。一定会让学生具体体会到先人的爱国热情,从而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了。

(四)利用故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说老师的故事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让学生参与到讲故事、演故事中来,则更加能调动他们的热情,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自信心、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会更强。

1、学生知道的故事就由学生讲。

项链莫泊桑续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重要性 学习兴趣 多样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65-01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院校“生源危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许多院校甚至打出了“免试入学”的旗号,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素质的逐年下降。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是父母叫“我”读的;有的学生甚至有“混日子”的思想,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考试交白卷,甚至不参加考试。语文虽然是职业院校必修的基础课,但也同样没有幸免于难,呈现出了在夹缝中生存的状态。

但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对他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如何让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呢?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从业的基础。吕叔湘先生说: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语文虽不像专业知识那样可直接运用,但没有语文知识,人将寸步难行。

随着招工用工制度的改革,找工作大多都需要笔试、面试。笔试不仅考查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往往还考查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职业院校毕业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如何让用人单位相信求职者其它方面的能力?如果在应聘面试时,语言含糊、表达不清,很难想象这样的毕业生能让用人单位感到满意。技能如何,用人单位未必可以当场知晓,但语文表达能力却很容易就让人一分高下,大多用人单位会从表达能力类推求职者的其他能力。因此,应聘材料的遣词造句及面试时的对答如流相当重要,语言表达能力在毕业生求职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个在学校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知识的学生在这方面又如何会有好的表现?由此可见学好语文,不仅是就业的需要,还是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活以及全面发展,提升生活品味,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样化教学。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关爱学生,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更应该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这门课直至爱上这门课,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不仅要从思想入手,还要从学习的形式入手。

一堂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学了多少。很多语文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自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备的课,课也讲得很精彩,可学生反映却不理想,老师委屈,学生更是不买账,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所需。我曾经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精心设计的教案,满怀信心的走进课堂,却发现学生连课本都没有带,更别说笔和纸了。看得出学生是抱着老师讲得好就听,不好就马上离开的心情坐在教室里。我临时决定调换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在网上找到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改编的电影,学生立刻吸引过来,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在一旁加以解说,这对没有预习过的学生更容易理解。看完电影后,我走进学生中间让他们畅谈对主人公的看法,让他们展开想象当回编剧,续写故事的结局。上课不带书没关系,只要学生愿意参与教学过程,依然能完成教学任务。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按部就班的进行,但不能说这次上课不成功。有了这次教学的经验,我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都会随时根据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例如:我在放假前的最后一堂语文课上本来按照教学计划是进行应用文《发言稿》的,可是看到学生的心已经不在课堂上了,随机应变让学生谈谈假期的安排,在讨论中学习应用文写作《计划》,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排斥,而且还会积极主动的探讨如何制定假期计划,这让讨厌写作的学生也会在“玩”中练习了写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共同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采用较好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尽快进入问题情境的角色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职业院校学生即将面临的是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院校的学习也可以看作是岗前培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应用文体教学时,必须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将语文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既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院校语文实用性教学的特色。中职语文的应用文体教学,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让他们切实掌握本专业工作需要的常用应用文体写作技能。如制造类专业(如服装、数控、机电)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写产品说明书、各种操作规程等。而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他们学会写产品广告,还要会写合同(如购销合同、租赁合同)。学生有了写作应用文体的本领,有了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必然如虎添翼,工作顺利多了。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多些耐心、多些爱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这样不怕职业院校的学生难管,不怕语文课难上,不怕教不出懂道理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朱孝平.职校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J].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0.9.25

[2]简尚高,曹章新.《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实施方法研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