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走进纽约

走进纽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走进纽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纽约范文第1篇

在纽约工作的薪水让国内老家的人说起来虽然很不错,但是在纽约这个高消费的城市,还是让他们不敢妄动口袋里的钱,于是怎么样创业成了工友们在闲聚时常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一天,东北小伙子提议说:“我会做饺子,不如我们做饺子卖吧!”

这个主意很快遭到了同胞们的反对甚至是嘲笑,一位见过些世面的工友说:“在这个到处只有牛排汉堡的纽约做饺子卖?你以为这里是你们东北吗?具有乡土特色的东西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卖才行得通!”

对于这一点,其实小伙子也是感同身受的,只是没人卖是不是就等于是没人买或没人吃呢?小伙子陷入了深思。为了搞清楚这一点,在之后的日子里,小伙子边做好本职工作,边利用有一点英语基础的长处,交了包括直接上司在内的好几位美国朋友。

有一次,小伙子在宿舍里做了许多饺子,邀请他的美国朋友们一起过来分享,当他的美国朋友们听到“东北饺子”这个名称的时候,无不表现出了一副茫然的神情,然而当他们尝了尝那些煎炸蒸煮制作各异的饺子后,又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连声夸“OK!”

看来,那些正宗的美国人也并不排斥饺子,而之所以没人吃饺子也无非是两点,一来他们并不知道饺子这个食物,二来在美国根本没有饺子卖。小伙子心想,看来在美国做饺子卖并不是一个荒谬至极的想法,可是自己虽然会做饺子,但怎么样才能使这些饺子卖进超市和随处可见的西餐厅呢?他们能接受饺子吗?经过一番苦死冥想之后,小伙子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从那以后一有时间,他就做东请客,带上他的美国朋友去一些西餐厅就餐,而他首点的食物无一例外必定是中国的东北饺子,在得到暂无此类食物提供的答复后,他们才开始吃别的东西,同时还常常到一些超市走一走,而每次去超市,他都不会忘记向超市“投诉”,抱怨说在这里买不到中国的东北饺子。

小伙子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想找餐厅和超市的茬,而是在这个几乎没有人知道东北饺子究竟是什么的地方,让餐厅和超市意识到这个市场有人需要一种叫东北饺子的东西!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小伙子请了几位同胞帮忙包了一千只饺子放在冰箱里速冻了起来,然后找到一家工厂为这些饺子进行了包装加工,上面还用英文印有东北饺子的各种烹热方法,当他在作为推销员出现在那些餐厅和超市时,几乎所有商家都对这些饺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这些餐厅的厨师作了各种示范,传授和推广饺子的烹热技巧,而且还不定期地来到超市为顾客们讲解,一时间,方便快捷的操作过程和令人难忘的美味很快使东北饺子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欢迎。

超市和餐厅在看到前景后纷纷表示很快将跟上第二个订单,但这时,小伙子还是一位在电子厂里打工的普通工人,如此强烈的市场反应让小伙子始料未及,于是他立即临时抱佛脚一般地教会了许多工友包饺子,赶货卖给那些餐厅和超市,然后从利润中抽出部分来作为给工友们的回报。

一边是市场的需要,一边的工友们的热心相助,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小伙子在不断设法提高东北饺子的知名度和开拓新业务的创业热情中,赚了不少钱,可谓在美国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后他用这些钱创办了一家小小的饺子加工厂,并且向当地政府成功注册了“东北饺子”的商标,严格用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东北饺子终于成批成批地进入了市场。一时间,中国的东北饺子在超市和餐厅都成了一种热卖食品,特别是在一些西餐厅,竞相在餐厅中间设置起专门用来煎烤东北饺子的工作台,四溢的香味使饺子很快走进了顾客们的心中,几乎成了每一位走进西餐厅的顾客的首选,只是与国内不同的是,在食用这些饺子的时候,顾客们的钢刀钢叉代替了中国人的筷子!

走进纽约范文第2篇

在纽约,有5人已经对市政府提讼,要求停止在全市地铁里随意搜索乘客行李的行为。斯图亚特・科恩报道:

一个五人小组已加入到由纽约民权自由联盟提出的诉讼中。他们指出,政府的举措不但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而且警方工作效率低,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拒绝被搜查,然后转身走进纽约市其它467个地铁站中的任何一个。

布兰登・麦克维德是涉及这场诉讼的5个人里的其中一位。四年前世贸中心遭飞机袭击时,他在其中一幢大楼里。

(布兰登・麦克维德):

“我想这样的说法是合理的,和所有政客或者执法人员一样,我也很想逮捕到真正的。然而这种未经怀疑就随便搜查的政策是行不通的,这就是我为何加入到这场诉讼中去的原因。”

制定随机搜查的政策旨在避免任何种族歧视的指控,同时尽可能禁止携带炸弹的嫌疑者进入纽约地铁。一位纽约市代表律师表示,搜查令符合所有法律要求。然而纽约民权自由联盟称这一执法措施无异于“大海捞针”,是行不通的。

New York Subway Search

by Stuart Cohen

The group of five people have been joined in their lawsuit[诉讼] by the New York Civil Liberties Union. They say, in addition to being a violation[违反] of privacy, the policy is ineffective[工作效率低], because anybody can refuse the search and then turn around and get into the system at any one of New York’s 467 other subway stations.

Brendan MacWade is one of the five people involved[涉及] in the lawsuit. He was in one of the World Trade Centre buildings when it was hit by a plane nearly four years ago:

(Brandan MacWade):

走进纽约范文第3篇

设计师张驰作为

个在国内娴熟的“老手”,继2013年春夏系列作为内地唯

受邀时装设计师到香港举办秀场。2014年春夏CHI ZHANG初来乍到首尔时装周,对于他本人来讲又是个新鲜刺激的体验吧!在看过他的秀后你会很清晰的了解个中原因。从

向给人以黑暗、机械,甚至有点重口味“SM”的“痞”风格中摇身变,变得如此“接地气”。从头到脚的几何印花和跳跃的色彩,感觉像是从“黑客帝国”穿越到“纽约街头”。相信明年春天潮人们又要开始追逐潮流了吧。

戏剧化可以概括设计师白洁的设计主旨。她被称为“天鹅绒皇后”,在她的设计风格里总少不了天鹅绒以及那些欧洲的古典画作。“古怪”――应该是大家第

眼看到明年春夏设计时的感觉,夸张的妆容,玩具般的配饰。白洁对看似“正常”的东西不感兴趣,当你走进这个“怪趣味”圈的时候,你也会忍不住拿起来仔细琢磨番呢。

这位美丽的中国设计师在巴黎生活了十几年,这段经历使她的设计总是充满多种文化的融合:既有法国优雅、自由、浪漫文化的启迪,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亚洲文化与习俗的影响。正如她自己常说的那样:“巴黎的DNA时刻像魔法般的流淌在我的服装作品里。”这种热情开始于她第一次设计衣服,那时蓓只有十三岁……

蓓的新季春夏系列灵感来自地中海文化:意大利海岸闲适的生活方式与法国普罗旺斯的浪漫主义。遐想在色彩缤纷的地中海风情假日里,优雅品位和高贵气质可以成为生活的自然。慵懒的下午或是爱意浓浓的烛光晚餐,自由舒适,无拘无束!

设计师KANG.D毕业于纽约市帕森斯(Parsons)设计学院。他于2008年秋冬首尔时装周展示了自己的男装品牌“D.GNAK by KANG.D”,他喜欢将男装的细节进行玩味、扭曲,非对称、前卫的轮廓和无彩色的设计风格。他的SS14系列的灵感来自黑白色易穿件:长的且不对称的衬衫,机车夹克和解构上衣的男子像是走在黑白电影里。更酷的是,那些帅气的模特和他们的即兴舞步!各种意想不到的互动与幽默的Pose,设计师也一同坐在观众席里和大家看秀,一切充满了活力与风趣。

近年来在国际时装界令人瞩目的韩国设计师之

JEHEE SHEEN,设计师申才熙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近代视觉体系下的东方哲学,他将韩国本土文化和国际审美之间的平衡,带来了耐人寻味的组合。2014年春夏这季服装以简洁的黑、灰、白为色调,突出并专注于细节和对比:醒目的白色,部落灵感的条纹为设计重点。采用智能面料以及不过时的样式剪裁与细节。强烈的线条与结构,呈现给观众个简洁、有力的男性化造型。而走进JEHEE SHEEN秀场,第夺人眼球的是现场的击鼓手,第二则是新季里的凉鞋。

走进纽约范文第4篇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州第五十三任州长,也是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儿出生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到会的记者提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什么把你推向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仅说了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皮尔・保罗。后来人们才知道,皮尔・保罗是他曾经就读的小学的校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不与老师合作,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有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凡经他看过手相的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州长、议员或富翁的。

一天,当逃课归来的罗尔斯从教室的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姐姐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当上纽约州州长就成为罗尔斯的信念。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长。在以后的四十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是什么力量使罗尔斯先生从一个街头的小混混,最后成为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看过这个故事,也许你心里就有答案啦!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这就是成功的“一元简单模式”,即成功=信念+坚持。好了,看看我们的特邀嘉宾们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收获……

走进纽约范文第5篇

双城记――波士顿与纽黑文

去麻省理工大学之前,记不清是谁告诉我们:“那是个理科疯子待的地方。”语气戏谑,却愈发地激起了我们的兴趣。不过,等到我们真的站在它贴满各种广告、招贴照片甚至是机器人的实物橱窗前才算微微见识到了这些“理科疯子”的可爱之处。走廊上,是抱着书匆匆走过的学生,还有捧着构造复杂的机器人、笑嘻嘻地走过的学生;走进巨大的教室,站在后排张望――正值课间,人不多,在前排三三两两地坐着。抬头看去,古旧的黑板擦得有些糟糕;咖啡厅里,也有人悠闲地喝着咖啡,谈笑风生;隔着玻璃窗,更看到游泳池里矫健的身影……

在麻省的那天,突降大雪。我们无意再去看它的建筑、外景之美。然而在室内,楼梯上,走廊、大厅里徘徊,却让我们极近地了解了这样一群学生,这样一种大学生活。我从他们的表情里看到匆忙、悠闲、自信和冷静。我羡慕着并相信,这种成熟,不仅仅来自岁月。

耶鲁大学则坐落于纽黑文这个古典的小城。写文章有“移步换景”之说,而在耶鲁,我才是真正体味到这种感受――古典的建筑美浸润了每一个角落,从任一角度看,都不由得被它震撼,被它吸引。我们在图书馆流连,身边的同学们开始慨叹,不愧是耶鲁,不愧是世界第三大图书馆。远远地听闻它的大名,直至亲身经历,近到可以感受到它的节奏,仰望它高耸的塔尖,抚摸它的藏书,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样的学校,是怎样拥有那般盛名的。也许我的所见还只是表象,太过肤浅,不过,却成了这纽黑文城市留给我的一笔巨大财富。

这两座城,在我脑海中,愈加深刻地成为古老的建筑错落的地方,成为可以坐在长椅上读书的地方。它们现代化、商业化的一面似乎还未来得及展开,就被我遗忘在冬天的风中了。因此,在我的整个旅程中,它们成了我最喜欢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特点和灵魂所在。在波士顿,这种古老的优美,足以让人心灵震撼;而耶鲁的存在,也让纽黑文变得浪漫和诗意。

简单,复杂――纽约城

人们都说,纽约是个“天堂”与“地狱”共存的地方。而对我来说,“纽约”不是天堂亦非地狱。作为一个游人漫步其中,会不由得渐渐与它的节奏合拍――它对世界的包容性,刚好。

然而,看得越全面,也越难以给这城市下个定义:它是现代的,鳞次栉比的高楼让人仰望到90度角;它是古旧的,一百年前破旧的地铁站沿用至今;它是奢侈的,第五大道上名牌商店比比皆是;它是穷困的,时代广场也有“help the homeless”乞讨者的声音……纽约,简单又复杂。

纽约又是极具诱惑力的。漫步于第五大街或时代广场,两边是各种名品的旗舰店,是世界上最好的玩具城、巧克力店、电影院……纽约,是时尚的都市、娱乐的都市,难怪世界上那么多人对它心驰神往。几十年前,《纽约客》的一期封面采用了一幅铅笔绘图,题为《从第五大街看到的世界》。那幅图以第五大街为近景,鸟瞰纽约,远处是大西洋和对岸的城市。今天,我真的站在那里,回想起那幅画,突然觉得,这里,第五大街、曼哈顿、纽约,只是一个起点。从这里我窥得的只是世界的一角――当一个人足够高的时候,他才能看清这世界的全貌。而我,也许爬不到那样的高度,却愿意迈开双脚,慢慢行走,去发现属于我的世界。

我想,我忘不了纽约。忘不了的是帝国大厦上看到的万家灯火,是联合国总部高楼上的国旗飘扬,是百老汇经久不衰的歌剧,是风雪中屹立的自由女神像。我亦忘不了纽约人。那是NBA观众席上热情舞蹈的球迷,是用中文对我说“你好”的店员,是业余时间兼职赚学费的学生,是帮我找回丢失东西的好心的轮渡上的工作人员……

城市探索,不仅仅是为了解美国,其实也是了解我们自己。我们大胆前行,游走在陌生的国度里――这其中的新奇和刺激是我未曾体验过的。美利坚掠影,我只看到了美国的一个小侧面。然而,这次的旅行给我带来的感触却又是如此之深。

走进纽约范文第6篇

别小看了这一次次地走进,每一次的走进,拉近的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同世界文明的距离。正因为如此,当我与王立梅面对面时,不但想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做成的。还想知道在艺术家陈丹青眼里,比造氢弹、原子弹都难的“世界艺术馆”的创立过程中,她那还未曾被我们认识的另一面。

在不长的谈话中,除了有对世界艺术馆藏品之精之珍的感叹外,我发现自己有两次感动,而这两次情绪的波澜,都与中国流失在外的文物有关,也都与王立梅千方百计地想让它们回家的情愫有关。两件国宝级文物回归的故事也让我了解到,这位女性刚强坚毅的性格背后,还有着怎样的似水柔情。她对祖国文化深深的敬重、对文物事业的眷恋是这样深切地打动了我。

两件国宝级文物的回归,都具有传奇的经历。

第一件国宝《淳化阁帖》,历经8年回归祖国。它的起因还缘于启功先生。1995年,启功先生获知《淳化阁帖》有4卷在美国人安思远先生手里。《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下旨令将秘藏在宫中“淳化阁”的历代帝王、名臣和书法家的墨迹,由侍书学士王著加以编选,共选择108人的420帖分作10卷镌刻在枣木板上,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宫中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拓的《淳化阁帖》异常珍贵。

当得知美国人手中还有4卷帖的消息,启功先生马上找到王立梅,说:“这是国宝,我有生之年想看看王羲之的书法。”

她说:“好,我就给您找来。”王立梅与启功先生是忘年之交。

果然,王立梅于1996年找到了美国人安思远,从公事谈起,后渐渐地成了朋友。这位安思远就真把《淳化阁帖》带到了北京,启功先生看了很高兴,此帖又在故宫连展了20多天,引起很大的轰动。

这么轰动的一件事,让安思远对《淳化阁帖》也越发珍视,加上热炒,在世界各地就引发了一轮又一轮购买意向。这期间,王立梅每年都要带上礼物去美国安思远家中做客,观看安思远先生收藏的古董古玩、名画名作。当然,8年来每次都必不可少地庄重地戴上雪白的手套,再一次恭恭敬敬地看我们的祖刻《淳化阁帖》。

诚意加上朋友的情意,安思远这个倔老头放出话来,只要王立梅不说出“不买”两个字,别人就买不走。并告之《淳化阁帖》标价1100万美元,中国人买,价格是600万美元,王立梅,买价格是450万美元。直到2003年,上海博物馆委托王立梅买回此帖。此行她并未带钱,说要给倔老头打个白条,老先生说条子你也不用打了,拿着走吧。

王立梅把《淳化阁帖》放在一个旧帆布包里,卷巴卷巴,夹在腋下,上了飞机。至此,她才感到后怕:如果走漏了风声,去机场的路上,只要两辆汽车一夹击,后果可想而知。所以,带着《淳化阁帖》远渡重洋,她连眼都没敢合一下,直到看见乘客们都熟睡了,方敢入厕。

回京后,王立梅马上给启功先生打了电话,先生连说了两句“太好了,太好了,这可是真正的国宝回归”。启功先生接着连写了3封信给上海博物馆,告诉他们:世界上只有这4卷祖帖了,太珍贵太重要了,这是上海的贡献、国家的幸事。上海方面非常重视这件国宝的回归,特别安排在上海博物馆展出,16万观众排着长队耐心等待,等着一睹《淳化阁帖》的神韵。

后来,上海要奖励乇立梅50万元表彰她8年来的努力。可她谢绝了。她说自己这是在为民族做事,也了却了心愿一桩。

将近30年在国家文物局从事对外交流工作,让王立梅不论是布展还是谈合作项目,都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世界各国顶尖级的艺术珍品。她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负责人都相熟了,博物馆方面也会给她更多的优待,常常会带她进珍品库,再将库门反锁起来,任她在里面搬搬弄弄几个时辰。王立悔说,她很可能是亲睹中国流落海外遗珍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一个中国人。

她眼里的这些世界顶尖级博物馆的藏品,件什精美绝伦,它们用一种典雅、高贵、温婉、含蓄的日光与世人相对。王立梅说,看外国艺术品时,多是抱以欣赏的、回味的、向往的心情,而当看见祖国的艺术珍品流落他乡时,心里却是酸楚的。她说:当我在人家的博物馆中与流失在异国他乡的中国艺术雕像对视时,我发现它们的眼神都是婉的、凄美的,自己心里很不好受。这时,我只能跟它们说:“我知道你们想回家,但我现在做不到,我只能多来看看你们。”有一次,在欧洲四国进行巡回布展工作时,她对外方陪同者说:“我一次次地走进你们的博物馆,知道我最想看也认为最美的展品是什么吗?就是我们国家的这几尊佛造像。”最后,她用汉语说:“等着吧。”

“等着吧”成了她的一种梦想,她是在等着中国的强大,是在等着世界的昌明,等着法律的进步,这一等,也是等着流失文物回归的契机出现。没有想到的是,还真让她等着了一件事,就是她又促成了一件国宝的回归。

有一年,美国《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一条消启、中国山东省被盗文物现在日本Miho博物馆展览。隔天就有《纽约时报》记者打电话询问王立梅这件事。当时她还不知道此事经过,就告知对方,如果真是被盗文物,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并告诉此人再去查问一下山东省政府。没想到第二天见报的消息是,中国文物官员不知道此文物被盗之事并声言不打算管。

这一下把王立梅气坏了,她下决心要将这座塑像要回来。正好她要去日本筹备“四大文明展”,临行前她找到国家文物局局长说,要把这件有着异常美丽背光的北齐佛造像要回来。局长说:“怎么要?你有资料吗?”王立梅说:“连张纸片都没有,但我谈,总可以吧。”

把这件日本从英国伦敦买回来的公元6世纪的石雕佛像要回来,不但局长不相信,她自己后来也认为这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事。因为,不管出自哪一个角度,都没有要回这座佛像的证据。而且不管是从事实上或是法律层面,也没有能够支持王立梅把它要回来的充足理由。因为日本Miho博物馆购买此件文物时,请教过了中国的文博专家,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被盗文物清单中查找过了,并没有此件文物被盗的记载。博物馆这才仡了100万美元将其买下。

日本Miho博物馆的馆长小山弘子,她主持的博物馆在滋贺县,是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可称得上为“世外桃源”的地方。一 进博物馆,王立梅一眼就看见了那座石雕佛像,她说,这是一座有着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她走到雕像前,很小声地对它说:“我一定带你回家。”

通过交谈,王立梅发现小山弘子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非常善良,在口本宗教界很有影响力。王立梅说:“其实我们中国和你们博物馆一样都是受害者,我们的文物被盗,你们买了赃物。而你知道我们从事艺术品工作的都是崇尚真善美的人,我不希望看见Miho因一桩不光明的买卖破坏了博物馆的形象。”王立梅接着又提出,中国政府会对Miho归还中国文物这一善举给予一定的补偿,具体来说就是回归,中国政府再借展给Miho。

这座北齐石雕佛像的回归,整整谈了8个月,原因是小山弘子要顶着日本国内巨大的压力。日本所有的博物馆都反对她把此雕像归还,因为他们怕还了这一件,中国政府接下来还要他们归还另外一些来历不明的文物。反复艰难地谈判之后,归还的协议终于签订了,王立梅亲自带人换了展牌:“借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博兴县文管所。借期十年”。当时她禁不住哭了,汨流满面地对佛像说:“对你的承诺,我实现了。”

这尊古老的石雕佛像已经借展了10年,就在2007年,将回归中国。

这两件国宝回归了,王立梅却要面对一些闲言碎语,有人说,王立梅为什么能要得回来这么重要的东西?她从中得到了多少好处?

王立梅说:“为什么我要得回来呢?我在谈判桌上有非常刚强的一面,但也有非常诚恳温婉的一面,谈判不但要有技巧,更要有磊落与尊重。我视为朋友的人,也都将我视为朋友。”确实,王立梅的理想主义情结,让她的行为方式具备了晓理动情的温婉大度,她对所有尊重我们斟家的友人都非常谦和。而她处世的低调,也使她赢得国际朋友们的信任与协作。

很多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及其家人,都以能在家里接待王立梅感到高兴,一些世界级的大收藏家,能一连几个小时亲自给她介绍自己的收藏品。当小山弘子来中国时,穿着全套和服,在机场与王立梅拥抱,庆贺再一次相见。

王立梅从文物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更加从容地与世界各大博物馆友好交往。交往中她常常扮演两个角色,这两个角色都同求教求助有关,概言之,一是借贷,二是化缘。

借贷来自于前面提到过的世界艺术馆的建立。办馆前,王立梅作过三次论证,邀请了国外各大博物馆的馆长及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专家、画家与评论家。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最后意见虽统一在要把国内博物馆的这块缺失之地给补上,但仍然有很多担心。担心主要集中在博物馆的陈列上,没有展品,拿什么办世界艺术馆?3L不可能先买一部分收藏品再开馆,只能去借。但人家为什么借给你?

王立梅因此到处游说:“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接受艺术史的学习,只了解本国历史和文化远远不够,中国要步入世界舞台,一定要及时补上这一课,要沟通就要从文化上进行沟通。”王立梅便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谈,菲利浦・蒙特贝勒馆长吃惊之余保证全力支持;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更是鼎力支持,因此就有了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到“世界文明”和“庞贝”展;美国梅隆基金会全力支持王立梅办数字博物馆……再往后走,一路顺风,这是王立梅之前没有想到的,但也是心中有数的。因为,她在世界许多著名博物馆参观展览时,都有过一个心愿:什么时候把它们都带到中国,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她开始做了,她做到了。

2006年9月,中国第一个以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大型综合展览――“伟大的世界文明”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对外开放,展品来自14个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涵盖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美洲、希腊、罗马六大古代文明的珍贵遗存,其中有费城艺术博物馆、宾大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都灵埃及博物馆、宝尔文化艺术博物馆、佩希特姆国家考古博物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等出借的件件珍品,展期长达两年。应该说,这么高的起点,这么长的展出时间,这不但是王立梅的荣幸,是世界艺术馆的荣幸,更是中国人的荣幸。

王立梅这满世界的一通借,借来的又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遗存,对此许多人赞扬她说,你的人格魅力真不小。她说不是,是中国的魅力。话虽这样说,但她对中国人的博物馆意识是很不满意的。这么美的艺术品,如果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展出,每天都会人满为患;而在中华世纪坛的世界艺术博物馆,却门可罗雀,两者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其实,很多外国家庭都把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当成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必须按期完成。我们国家的博物馆现状让王立梅不开心,她时时检讨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不到位?所以,她在千方百计地抓“娃娃进馆”的同时,更抓紧时间做第二个工作:让中国的博物馆建立董事会制度,从单纯地募集基金,转向建立博物馆长期经营的有效机制,为世界艺术馆的发展提供雄厚的储备金和咨询意见。

走进纽约范文第7篇

主流力量:他们以时尚编辑和麻豆组成,也是上镜最多的时装周主力。

代表:ANNA WINTOUR、GIOVANNABATTAGLIA、ROBBIEMYERS

搭配风格:黑色机车外套、Boyfriend 外套、短到不能再短的短裤、点睛的新发型。

ANNA WINTOUR和法国版《VOGUE》主编CARINEROITFELD自然是两大灵魂人物,CARINEROITFELD 在纽约看秀这几天,偏爱卡其色,换掉黑衣服,扮preppy look,立刻就成为街拍名博JAK& JIL的拍摄对象。其他的时装编辑也有佼佼者,当然最耀眼的应该是意大利版VOGUE时装编辑GIOVANNABATTAGLIA,她是今年时装周上的明星编辑,虽然她的有型有格调有品位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她在开秀后才赶到,还是无奈被保安拒之门外。见怪大场面的GIOVANNA,知道无数日本摄影师、手抄本对着她,丝毫没有埋怨表情,拿出手机都要摆出个优雅pose。

发型自然是灵魂,时装周上剪了头发的模特裴蓓看起来清爽又有型格,立刻被转载到各大网站论坛。所以说,在9月份的时装周,不畏炎热,披着皮草,踩着09秋冬的大热over the knee boot,看秀,为赚眼球、显时髦和靠街拍出位,还是Out。日本版《VOGUE》时装总监ANNA DELLA RUSSO则 依旧走着自己的“个性之路”。 你见到的全是大热的单品与足以支撑他们强大气场的完美身体:蕾丝与蝴蝶结,半裸的后背。复古范儿,好像老电影

中的性感女郎。穿着CHANEL09秋冬款,宫廷风的领口袖口设计高贵脱俗,耸肩外套在秋季是很好的选择。另一边,《ELLE》主编ROBBIEMYERS和创意总监JOE ZEE气势十足,走进秀场。在看THAKOON 的秀场外,嘉宾一致把鞋跟穿高,跟儿从10厘米到15到更高,到达极限后,就往“怪”上和“腿”上发展。做时装精,一定要忍得穿高跟鞋,搞怪鞋。

NEW FACE:亚裔力量

搭配风格:高跟鞋、GIVENCHY黑暗风格

上一季的秀场街拍炒红了中国《嘉人》的时装项目经理韩火火。韩火火也正是在米兰时装周看秀时,被鼎鼎有名的THE SARTORIALIST街拍到,大家像见到活宝一样,一时间风生水起,对这个男生在blog里贴出来的穿着打扮算“时尚”还是“妖怪”争议不断。韩火火风波其实已是今年3、4月份的事了,只是经过那次风波在现在静下来看,讥讽的人讥讽过 了,媒体的报道眼球也吸引过了,那些嘲讽骂人的人不知道现在在干吗,但通过blog,韩火火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穿他想穿的衣服,听他想听的歌,过他自己的日子,工作、玩乐,偶尔来blog 抒发一下情绪,从他选择的服饰看,似乎比以前更大胆了。他的确用他的“范儿”掀起了一场不小的中国网络时尚革命。骂声、赞誉、炒作,他倒是照单全收,丝毫不受影响,照样走自己的路。在这一季的时装周上,他穿上了高跟鞋被街拍拍到放上了《纽约时报》的网络视频。人们在看到他和超模杜鹃的合照后,正热烈讨论他的身高。他应该算是今年最持续大热的时装周外的新脸孔了。

亲爱的狗仔队

秀场内,各大主流媒体,各小独立媒体,大到创意总监,小到总监助手,边看秀,边时不时用iphone拍模特,拍明星,拍走秀,拍场内一举一动,第一时间发twitter,署名 #NYFW (纽约时装周)。秀场外,各名摄影师、摄影爱好者、时尚逛人,拍编辑、拍买手、拍模特,拍夸张穿衣,拍怪异高跟。时尚达人们,一面抱怨没有邀请卡的闲杂人不分轻重地来搅和时装周,一面心甘情愿在闲杂人镜头前露脸。 英文里(准确的说是意大利文)有个词,叫paparazzi,好像中文里的狗仔。用来形容在明星名流不知晓的情况下,拍下她/他们动态的摄影师。时装周,这样的paparazzi,分这么几类。路人们纯属凑热闹,看到别人拍,自己也拍,拍的什么,拍的谁,甚至在拍什么完全不知。日本小编则十分专业,有长镜头捕捉,有小本子记录,有热情,有坚持,十分敬业。实习助手:各网络、各纸媒派出的实习助手。十分的认真,十分的有礼貌,对时尚十分的有热情。

专业时尚记者/摄影师的这类大概已经不能归类于paparazzi。他们不侧重捕捉名人,而是专注摄影的主题和质量。有纽约时报的资深摄影记者BILLCUNNINGHAM、TOMMY TON、的SOTT SCHUMAN和GARANCE DORE。其中TOMMY TON最深得我心,他的作品,篇篇可以用来做连卡佛的广告大片。他也“捧红”了一些有品位有身材的时装编辑、时尚买手。SOTT SCHUMAN 和GARANCE DORE,大多是最后一个进秀场,最先一个出来,高雅低调地场内场外拍“普通人”。

走进纽约范文第8篇

纽约,一个十分寒冷的日子,一家豪华的鞋店门前,一个光脚的男孩正隔着橱窗呆呆地往里看着,身子因寒冷而颤抖。

一位路过的女士看见了,走近来问他:“孩子,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

男孩回答说:“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我想知道这里有没有。”

女士牵起他的手走进店里,她让服务员打来一盆热水,亲自给孩子洗了脚,给他穿上袜子,她又买了一双鞋给他穿上,再将剩下的几双袜子都交给了男孩。

走出鞋店门口,女士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孩子,你现在觉得舒服点了吗?”男孩点头答应了。当这位女士跟男孩告别,正要离开的时候,小男孩在后面拉住了她的手,眼里包含泪水,用颤抖的声音问:“太太,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世界上根本没有上帝,但任何人都能当上帝,只要你懂得行善,你就能成为上帝。这件事会永远温暖着孩子的心,那女士正因为她懂得行善,所以她会被孩子当成上帝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