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洲的屋脊

欧洲的屋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欧洲的屋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1篇

赵雪,出生于青海西宁市。5年前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意大利米兰留学,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仅旅游收入每年就有400多亿美元!可是,赵雪到这里后却惊奇地发现.当地人竟不大讲英语,即使偶然说几句都是打着"嘟噜",像是在唱歌剧。

创业灵感闪现

2000年开春,赵雪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开始在一家华人酒楼做点单员。每天从开门营业,一直打理到午餐过后。下午又赶去学校上课,晚上再赶来打工。大厨是米兰大学信息科技专业的在读研究生。

每天戴着厚厚的眼镜来炒菜。赵雪想,欧洲社会就是这样繁荣起来的,做服务生的都是研究生博士生。

意大利的米兰是个名符其实的“美女之都”,而赵雪是一个很有时尚品位的女孩,不仅对服装搭配颇有研究,而且从小就对极富民族个性的藏族饰品情有独钟,是个“藏饰发烧友”。每当和欧洲的同学谈到这些,她就忍不住拿出自己收集的藏饰向她们展示。

赵雪的收藏确实非同一般,一个很精致的小旅行箱里分别装满了藏银、红珊瑚、绿松石等精工制作的项链、挂坠、耳坠、戒指、手镯等,这些五花八门、风格各异的饰品占掉了半个房间,件件古朴典雅、精美绝仑。一位叫伊利莎的女孩对她说:“赵,你可以开家首饰店了,生意肯定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雪脑海中马上闪过创业的念头。可是在米兰开家小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仅房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此外还有比中国高数倍的税收,况且欧洲人能否接受来自“世界屋脊”上的藏族文化,赵雪心里真没底。

有趣的是,当晚赵雪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在直刺苍穹的喜玛拉雅山上挖到一颗闪闪发光的蓝宝石,这使她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功预感。这位青海姑娘挺相信预感,她要用行动把预感变成现实。

开店卖藏饰

赵雪凑钱在市中心广场附近租了间铺面,为防万一,赵雪还批发了一些来自非洲的手工艺品出售。小店开张后,最吸引米兰美女的还是那些琳琅满目的藏饰。有人看到具有藏民族风格的巨型耳环连声惊呼,有的中年女性却偏爱坠着红珊瑚或绿松石之类闪亮的项链、戒指,还有学生模样的女孩,抢着购买精致的雕花手链。因这里的藏饰都是赵雪多年收集的精品,标价从最低的几十欧元到数百乃至上千欧元,件件价格不菲,但还是无法阻挡米兰美女们火一样的购买热情,仅短短6天时间她就赚了1300多欧元。

20天后,赵雪从西宁老家带来的藏饰已销去大半,这时她急了,赶忙向万里之外的父母求救。接到电话,做皮革生意的老爸却笑了:“那还不简单,下次我到拉萨办事时帮你采购一批发过去就行了!”当晚,赵雪又在互联网上给爸爸传去了一份购货清单。因为出国前她曾听说,拉萨有条赫赫有名的八角街,整条街上经营的全是藏族手工艺品,美国《华盛顿邮报》曾赞誉它是“雪域文化超级博物馆”。没多久,父亲把货发来了,出乎意料的是数量很大,几乎是她所要求数量的4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货色绝对一流。

这批藏饰刚到,赵雪马上就把它们展示了出来。不用做广告,一件比一件精美的藏饰马上就招来了一群时尚女性,因为米兰女孩购物最喜欢结伴而行,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到第二天上午,门口竟悄然排起了长队。有一位20来岁讲一口流利法语的女孩,很内行,她选的几件藏饰从颜色到造型,都和衣服、拎包搭配得十分完美。当时赵雪只觉得她有些面熟,后来一想才反应过来,这女孩竟是米兰一家模特公司的大红人。

在经营中赵雪慢慢地悟出:文化底蕴最具有吸引力和个性魅力,它犹如一座充满魔力的宝库,不仅能让你从中挖掘到财富,有时还能帮你轻易击败竞争对手。除此之外,赵雪还专门搜集一些当地出版的有关藏族民风民俗的书籍。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科技;落后;原因

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情况;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我认为,这个难题是与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而社会的发展不是受单方面的因素决定,是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历史背景,宗教制度,政治等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解读

李约瑟所说的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技是按照现代西方人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而提出的疑问,但是“科学技术”一词包含了“科学”、“技术”两层涵义,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科学呢?

我认为,在16世纪前的中国,在冶铁,印刷,火药,造船,数学,天文等等许多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多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依靠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所获得的。他们的表述方式也大多是技术经验描述式的,本质上对感性知识的积累。虽然李约瑟先生所提的“难题”的前提与事实有些相悖,但是并没有影响这一难题的本质,它依然揭示了一个值得研究与思考的全人类的困惑:中国古代在经验自然科学形态领域的成就应当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铺垫了良好的感性基础,但是为什么后来的中国没有按人们设想的那样――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却远远的落后于西方呢?

二、“李约瑟难题”的原因分析

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以下七各方面来理解。

2.1地理环境差异

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禹贡》记载中国地域特征: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即:中国的地理格局是,东临茫茫大海,这是古人难以逾越的海洋;西北部是茫茫沙漠,无垠戈壁;而西南耸立了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

这些大海,高山,沙漠作为自然屏障,自然将中国与其他国家隔开,使得中国文化获得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同时亦缓解了外来力量的致命袭击。也正是由于这样安全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先天因素,中国自古代就能长期形成并保持自身发展系统。然而,这样的环境是不利于自身快速竞争发展的。这种环境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能是中国更系统地发展,而负面效应同时让新观念难以传播,没有新思想的冲击,就没有文化的革新与变化。反观西方地理环境,西方文化发源地希腊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人们需要长期与恶劣的自然做斗争,因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开放的地理环境又使他们与外界多有往来,造成了工商业的发达。

2.2科举制与儒家

中国在近现代时期落后于西方世界,而欧洲在17世纪科学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技术发明转移到主要依靠科学和实验上来了。中国没有成功地爆发科学革命的原因,大概在于科举制度,它使知识分子无心于投资现代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因而,从原始科学跃升为现代科学的概率就大大减低了。

2.3社会制度差异

中国在汉,唐到宋我国的科技水平都在世界的前列,而到了元代之后,由于程朱理学的兴起,作八股、考进士成了知识分子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因此很快就导致了举国上下的知识分子都走八股取士之路,没有第一流的人才去研究自然科学了。

李约瑟曾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诞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全欧洲曾经吸收了阿拉伯的学术知识,印度的思想意识和中国的工业技术。”但是十分可惜,中国的各方面客观条件,如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束缚了科技的发展,从而为西方的科学奠定了基础,但这对整个世界的科学发展的贡献是不容抹灭的。

2.4经济原因

中国没有由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的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没有取得独立性,未能发展工业和商业资本主义是罪魁祸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个体农民,封建地主,皇族经济,都是对内自给自足,对外封闭的。加之没有国外的市场,在封闭状态下人的自我满足就是的中国的工商业发展内外受限,无法为科学的发展创造经济基础;西方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的特点是工商业较早地获得了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他们不断扩大的手工业规模,城市的诞生等,为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2.5思维差别

中国人的长期生存条件形成的思维方式,注重定性把握,轻视定量分析;注重应用效益,轻视理论思辨;注重横向联系,轻视纵向深入;注重经验积累,轻视实验测定;注重因果关系,轻视元素分解;等等。与此相反,西方人种长期生存条件形成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微观分解的机械分解观。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3篇

当国际社会正放眼于如何解决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时,一群黑色的颗粒也开始在我们的家园“捣蛋”。

最近几个月,我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连续雾霾天气,PM2.5持续爆表。而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员中就有黑碳(black carbon),这一陌生词语随着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黑碳除了能引起雾霾天气和慢性咳嗽外,还是推动全球变暖的第二大“罪魁祸首”。

黑碳的“身世”

黑碳,又称作烟炱和煤烟,是含碳物质(主要是石油、煤、木炭、树木、柴草、塑料垃圾、动物粪便等)不完全燃烧和氧化形成的产物。它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只有几周时间。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应该对冬日里烟囱中冒出的滚滚黑烟不会感到陌生。这些黑烟实际上是煤未充分燃烧时产生的微小碳颗粒,随着燃烧加热的空气飘上了天空。除了煤和柴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碳,柴火、秸秆等生物燃料燃烧也都会释放出黑碳,火山爆发,森林大火冒出的黑烟中也有它的身影,它是PM2.5中数量最多、危害最大的污染物。

从2004年的一份资料可以看到,按地理区域划分,中国的黑碳排放贡献量最大,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5;而按燃料种类,生物质燃烧的排放量最大,占全部燃烧的60%。

“世界屋脊”陷入黑碳的“包围”

黑碳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不可小视,它们通常“游走”于距离地面2~5公里的高空中,并不断加热着大气,连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也没能逃脱它的侵害。但要近距离观察这种加热效应并不容易,因为降雪会将黑碳从云端带入人间,沉积于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

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曾在青藏高原对不同气候区多条冰川表面雪样或雪坑样进行采集,获得了时间跨度不同的7支冰芯。专家通过对冰芯深浅不一的冰层成分的分析以及结合大气环流的规律对黑碳来源进行了追踪,最终还原了近60年来黑碳含量的时空曲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的黑碳排放对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融化有相当“贡献”;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来自南亚的黑碳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大量“集结”,以几倍于过去的力道“侵蚀”着冰川。

“虽然我们尚无法断言黑碳的融雪作用到底有多强,但国际同行的现场观测实验证明,随着黑碳的沉降累积,原本反光的白雪会‘吃’进更多阳光。”而且让参与此次冰样采集的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不安的是,黑碳的“破坏力”会随着冰雪消融而不断增强,当冰川表层的新鲜降雪流失殆尽,黑碳会顺势溜入下一层积雪,继续“搞破坏”。

而从青藏高原冰川雪坑及表面雪样品分析结果看,青藏高原雪冰中黑碳的平均含量已高于北极地区。现在,青藏高原的消融季节来得早,持续时间也较长。“黑碳在冬季大量附在冰雪上,加快吸热,使冰雪在三四月份就开始消融,而这并不是农牧业需水时期,造成本就紧张的冰雪水资源大量浪费。”徐柏青说。由于喜马拉雅冰川是长江、恒河、印度河等亚洲主要河流的水源,冰川融化将使中国、印度和许多南亚国家的供水受到严重影响。

变身灰霾与棕色云

加速冰川融化,仅仅是黑碳效应的“冰山一角”。实际上,黑碳更像是一个“两面派”:一边“加热”大气,一边也为地面“遮光”。因为在数千米的高空,黑碳能够与它的气溶胶“同伙”——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沙尘等相互交织,组成厚重的大气棕色云。

棕色云内部,不同的颗粒物扮演着截然不同的角色——它们有的吸收阳光,有的则将阳光反射回大气。黑碳虽然能够吸收阳光,起到增温的效果,但是与之相反的是,硫酸盐等颗粒物能够将大部分阳光反射回大地,这样一来棕色云就像一把阳伞,能够起到为地球降温的效果。

在为地球降温的同时,棕色云也正在使地球变暗,减少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量。这样一来,棕色云就不单只是影响地球温度,还能间接“掌控”大气中的水循环,增大区域之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概率。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水汽蒸发量下降,降水云就会减少,干旱也就会随着而来。

灰霾同样是由黑碳变身而来,它跟棕色云的区别只在于在大气中所处高度的不同。灰霾通过大气的提升作用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经过风力吹动,将不同地区或城市上空的灰霾连成片,就形成了棕色云。与棕色云相比,灰霾位置更低,更接近人体活动的范围,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更大,它不仅直接刺激人体的呼吸系统,还妨碍人们的正常活动,是能见度降低,严重影响交通运行。2012年冬季我国中北部持续的灰霾天气就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感受到了灰霾的厉害。

二号“气候杀手”浮出水面

提起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种温室气体,尤其是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从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贡献的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占约55%无疑是最大的,因而二氧化碳当仁不让地被列为头号温室气体,而甲烷以约15%曾位列第二。人们一直认为,在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中,在大气中存在时间长的温室气体,起效应最值得关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可达200年。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的各种减排努力,似乎也都是针对二氧化碳的。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也指出要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

2013年1月,一项历时四年的国际研究发现,黑碳对气候变暖同样具有较强的影响,其致暖效应被认为是每平方米1.1瓦,大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跃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计的两倍。显然,我们以前大大低估了黑碳排放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作用。这个研究同时也发现,黑碳是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如美国北部、加拿大、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迅速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它的影响还可延伸至更远的南方,包括导致亚洲季风降雨模式的变化。

终于 ,黑碳,这个“气候杀手”浮出水面。

我们的思索

国际社会的研究结果和近期我国北方绵延数日的灰霾天气,都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大气中的短寿命污染物——黑碳。

黑碳来势汹汹,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哪种途径遏制它呢?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4篇

维也纳消费动机研究所在调查中,结合不同包装品征听了意见,发现纸盒包装仍是较受青睐的品种,基本上有以下共识:1.结实(相对于纸袋或塑料袋)、放心;2.天然资源,不危害环境;3.实惠;4.易开启,可重闭:5.适合礼品包装(可分档次,高级或一般均有);6.大小、形状随意,便于创新:7.有关文字说明可印得较详尽清晰等。他们还对几类商品的纸盒包装作了分别调查,举例如下:

1.糖果点心类纸盒包装

2.对冷冻食品袋装或盒装的选择比例

在上述8个国家中,5个国家多数选择纸盒装。他们认为可以把内装物(如鱼、肉、蔬菜等印在纸盒外面,既便于辨认,有鲜明的形象,又有吸引人的作用;还有品牌与说明,要比袋装的好。但英国人倾向袋装的比例特别高,是因为他们对袋装冷冻青豆情有独钟。对冷冻海鲜食品则塑料袋要更胜一筹。除了共性外,由于各国消费习惯的不同,也有例外的。如洗衣粉,多数喜欢盒装的,可是西班牙人就倾向塑料袋装,而瑞典人就尽挑纸盒装。

根据2002Rauch包装指南:折叠纸盒在美国的销量1980年为281.5万吨,2000年增至330万吨,增长仅17.2%,但销售额却由27.5亿美元跃升为84.5亿美元,增加了2.07倍(见表3)。除了货币贬值因素外,就是附加值增长因素。其热门主要在化妆品、药品、运动器具、玩具及糖果等。

二、从逛超市说起

家长们带上孩子去超市,推起一辆小车,悠悠地走在琳琅满目的货架间,左顾右盼,不时从货架上取下件商品,看中了就往小车中一丢,继续往前行。不一会,小车上的商品越积越多,孩子们抱着心爱的玩具、糖果的喜悦之情也越来越高,这时家长们的负担却似乎也因喜悦反而减轻了不少。难怪上超市购物,在很多成人和孩子们的心目中,就变成“逛’超市了。

可是在这种悠闲的背后,超市的经理们和商品制造厂的老总们却不轻松。他们正密切注视着商品从货架上消失的快慢。超市经理们的原则较简单:快出快进,多出多进。对生产商来说,必须在同类商品中作比较,找原因,就不那么简单了。销得慢是内在质量差?价格偏高?不合时尚?很有可能,但并不尽然。有时,甚至经常是质优价廉的不一定畅销,倒是漂亮悦目的“巧打扮”者先成婚。

逛超市的消费者固然不乏“有的而来”者,可是更多的是“即兴”采购者。他们只是在“逛”的过程中,偶尔为货架上某一商品的外观所吸引,产生了“爱不释手”,或‘跃跃欲试”的欲望,于是就随手把它丢入小车内。在这一瞬间,商品外包装所起的作用,犹如相亲时对方的外表气质是很有决定性影响的第一印象那样。

维也纳消费动机研究所曾对欧洲一些国家20~60岁的消费者进行过数百人次的调查,该所的卡玛辛博士归纳说:“看来,顾客们买的几乎是包装及包装上的图文信息”。耀眼的色彩、别致的造型、醒目的标志,这就是商品外包装在促销中取胜的诀窍。四、印刷加工者的新招

如何以最好的效果与最高的效率来实现包装设计者设计的包装品,是包装品印刷加工者的职责所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包装印制者通常采用的制胜策术不外乎:

1.放宽加工门幅(向对开、全张、甚至更宽门幅进军);

2.提高车速和自动化程度;

3.向多色、多工序一次通过的生产工艺发展(如五色、六色、八色⋯;⋯;或平、柔、凹、丝印等多工序综合加工)。这也是柔印在近些年发展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包装印刷加工厂扩大规模和发展联营或特约协作伙伴的情况频有出现。

另一方面,改进与创新始终是竞争中不容松弛的动力。如软包装是纸盒包装最大的对手。为了增加纸盒强度或其抗湿能力,往常在纸盒中有加衬里的做法,现在又进一步出现双面或单面覆箔的卡纸,既可增强其保护性能,又可改进外观。在无菌包装方面,与塑料薄膜或铝箔复合的纸卡经过消毒,制成的纸盒用于食品包装有时无须冷冻,可以延长保存期。此种纸盒2000年在美国销出95亿个(耗用卡纸约9.5万吨),在欧洲用于牛奶包装十分盛行。这使我们想起国际纸业在我国的屋脊式牛奶与饮料包装,也是如此。

包装的食品以微波炉加热食用备受欢迎,因此又出现了耐热、可经受微波处理的卡纸,与塑料盘或盒(尤其是结晶化的PET)争夺市场。据估计,从l990年到2000年的10年中,美国此类卡纸盒销量已从20亿个(用卡纸4.5万吨)增长到39亿个(耗用卡纸8.5万吨),接近一倍。预计今后几年每年还将增长10%左右。此外,在纸盒的尺寸和形式设计方面,改进也是无止境的。如罐装饮料或食物现在从3排4罐装的纸盒装改为2排6罐装,纸盒的前端撕去后形成零售机柜的样子,就这一小改进竟在零售市场风靡一时,销量大增。

在印刷工艺改进上值得一提的是细瓦楞纸盒(箱)的直接印刷。以往为了避免瓦楞纸容器在压印中被压坏,总是把外表层的图文分开印好然后再裱贴到瓦楞纸盒(箱)上去,既增加了劳动,又影响效率。现在对一些细瓦楞容器已可采取柔印或胶印直接印上去的工艺,为纸包装容器又增辟了一条生财之道。五、联机上光在国内还待推广

为了增强纸盒的保护功能和促销作用,纸盒上光是行之有效的常用工艺之一。但从目前来看,联机上光在国内尚不够普及。

故把曼罗兰公司2001年发表的对几大洲的应用情况调查资料摘引如下,供国人参考。

1.按几大产品分类的联机上光综合应用情况

(1)折叠纸盒类:72%其中:全面上光43%,

(2)标签类:58%其中:全面上光72%,局部上光23%。

(3)书刊类:12%其中:全面上光53%,局部上光35%。

(4)商业印刷类:21%其中:全面上光66%,局部上光28%。

从国际来看,联机上光以折叠纸盒及标签方面应用率最高,分别为72%及58%。

2.按洲别分采用联机上光的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到,在北美及中、南美洲应用折叠纸盒联机上光的百分比最高,占到85%;西欧次之,占80%;而亚洲(不含中亚)仅占12%,可见我国的比例也不会高。书刊上光的情况总的来看都不多,西欧为最高,也仅占15%,北美更少,几乎为O,说明美洲人的书刊用纸均较高档,且不赞成过于耀眼。

上光或否与各国的消费习惯有关。以标签为例:新加坡是100%联机上光,阿根廷为95%,意大利为80%,均居前列;而玻利维亚、韩国及泰国则居后几位,均低于5%。以折叠纸盒来说,采用联机上光最多的是荷兰,占95%;阿根廷及巴西均占90%,位其次(所以中、南美的总比重也高);其后为英国及葡萄牙。

3.从上光的形式看。在商业印刷品及标签方面,近三分之二为全面上光,在折叠纸盒方面,局部上光多于全面上光。标签类多属小型,故全面上光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4.对联机上光发展趋势的看法总的来说,认为联机上光将有发展的占多数,其中局部上光比全面上光的发展势头更大些。

5.欧洲UV油墨及uv上光涂料的耗用情况

1999年欧洲总的油墨及上光涂料耗用量为270万吨,其中UV固化的为2.2万吨。

在油墨及上光涂料总用量中德国占大头,英国、法国分别占第二、三位,但UV类用量中英、法所占百分比却超过德国。同年UV油墨及UV上光料在欧洲的总用量为2.2万吨,价值3亿欧元。按工艺分类的使用情况。从耗用量来看UV上光用量最高,占54.5%;但从使用价值来看,胶印与上光的值几乎相平,反映Uv油墨的价值比uV上光油贵得多。

六、还须紧扣环保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东西方建筑形式

一、东方和西方:历史的观点

如果我们广泛的来看东西方建筑的关系,首先看到的最明显印象中最深刻的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它们之间缺乏关系。因为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历史记录将这两种传统都完全分离,而且处于不同的风格就象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这一直保持到16世纪。16世纪左右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现代的种子开始萌芽。欧洲突然开始提倡关注外面的世界,结果接之而来的就是逐步建立起东西方的联系。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的建筑规则从希腊、罗马时代到如今已经经历了持续和渐进的发展。所以今天的现代建筑实际上表现了技术从过去到现在的自然发展过程。

然而东方的情况是很不同的。我们看到的是在经历了停滞后的并行和独立的发展,之后是与另外一种传统的重叠。所以东方的发展是由外力推动的而不是自然自发的过程。

二、东西方建筑的比较分析

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等等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在建筑造型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侬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有明显的收分和卷杀,希腊古典建筑的柱子还有侧脚和角柱加粗的手法;对比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正统建筑柱子的卷杀与侧脚也极常见,这反映了对审美手法的共同性,只是柱子由于材料的不同而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三、现代东西方建筑风格与状态

1、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制造空间的方法上。在西方,确立室内的空间,墙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先通过墙确立空间,上面加顶就像一个盖子,只是一个覆盖物而已。在东方正好相反,屋顶是最重要的建立空间的因素。通过由柱子支撑的屋顶确立空间而后再填充墙。

2、第二个区别在于空间本身的状态。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积极空间,即发挥建筑物本身作用的内部空间。然而在东方主要强调的却是消极空间即建筑物周围的外部空间。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6篇

小工艺,大产业,原生态

〔千年陶瓷史〕

德化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这里承载着“海丝”的繁荣盛景。马可・波罗曾将德化写进游记里,并称德化瓷“既多且美”。德化龙浔镇高阳村、三班镇蔡径村等地还保留有“瓷帮古道”,这几年被广泛关注。通过这些古道,德化瓷曾外销至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地,欧洲的洛可可风格、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麦森陶瓷,都深受德化瓷的影响。

〔个性山城〕

德化是一个十分有活力的县城。因为陶瓷产业的缘故,这里生活着许多年轻人,他们带动了整个县城的活力。当地居民平日里爱玩,爱吃,享受生活,他们有着山区人民的淳朴好客,常常会热情地带你去小巷子里寻觅美食。

〔出色山水〕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闽中屋脊戴云山麓。九仙山、石牛山、岱仙瀑布等原始自然风貌恬静、平和,环顾四周,云山雾罩,翠柏青松,颇有些遗世独立的山水之境。

〔产业生态完整〕

三班镇的月记窑延续着传统龙窑的制瓷工艺,德化国营瓷厂仍然在进行日用瓷的生产,一些陶艺工作室也逐渐在县城周边聚合。这些制瓷空间不仅代表了形态不一的陶瓷生产方式,未来也许会延伸出许多像景德镇陶溪川一样的文创项目。

〔文创人群聚拢〕

近些年,大学生创作基地、陶瓷众创空间等吸引了大批年轻的陶瓷人,在德化创办陶艺工作室,新的文化创意业态不断生发。在周边的石鼓村,近两年也有十几家柴烧陶艺工作室落地,成为柴窑青年创客村,这些新兴的文创力量,为未来德化陶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乡好食〕

除了瓷都风貌,德化随处可见的小吃铺、特色菜体现了这里十分讲究的饮食文化。德化地处山区,山珍食材丰富,黑鸡、黑羊、黑兔、山蘑等原生态食物滋补丰美,乡土小吃苦菜饭、过饥草汤、红米酒等风味独特,更具养生功效。原汁原味的山乡美食,是德化除陶瓷之外的另一张名片。

德化是千年古县,是古老的白瓷发源地之一,更是新晋世界陶瓷之都。陶瓷之外,德化有很好的匠人、观光以及人文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是德化产业转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如何重新梳理陶瓷产业与在地资源,提炼陶瓷文化与地域特色,提高陶瓷a品的文化、品牌附加值,是当下德化需要思考的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将眼光投向同样以生产日用瓷为主的日本陶瓷产区。日本生产瓷器的历史仅有400多年的时间,大大晚于世界瓷器的母国――中国。但日本陶瓷行业日用细瓷的产品设计与技术工艺却在短时间内精进,为世界所瞩目。目前,日本的日用瓷产品仍占据了美国近一半的高档瓷器市场。了解日本陶瓷老产区的发展路径,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案 例

日本的“景德镇”有田町

〔有田町〕

日本的六大古窑之一。有田烧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从1658年开始,这里的瓷器就通过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往来送到欧洲。如今,有田烧已经成为日本最著名的瓷器,有田町也成为与中国景德镇、德国麦森一起的世界三大著名陶瓷产地。

〔匠人品牌〕

有田町云集了日本顶尖的陶瓷匠人。他们不仅是传承制瓷技艺的“人间国宝”,更通过不断做大,走上品牌化之路,让“有田烧”驰名内外。目前有田地区有一百多家具有历史和特色的陶瓷品牌,“深川制瓷”“香兰社”等,皆是在传统匠人的基础上成立。匠人品牌为“有田烧”增加了工艺附加值,更在传统与创新的方面,不断探索与尝试,包括老字号与工业设计师的合作等。这些瓷器老字号虽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技术和经验的积累,却居安思危,不断探索品牌在新时代的出路。

〔产业联动〕

有田町将陶瓷文化与周边的旅游胜地结合,形成了多元特色的陶瓷文化体验,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群山环绕的大川内山不仅景色秀美,山脚下的有田陶瓷公园更是陶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能够了解陶瓷历史、近距离体验制瓷工艺的陶瓷文化馆比比皆是。每年秋天举办的有田陶瓷节正值当地千年古树银杏飘黄,以及泉山磁铁场的红叶隧道等季节限定景观,每年吸引20万人次,让观光客们在体味有田陶器市集的趣味同时,亦能悠闲地饱览秋叶美景。

德化想要进行产业升级,乃至城市转型,首先,传统瓷器行业就不能只是依靠产品存活,而应当走上品牌化的道路,将产品输出变为无形的文化资产输出。通过匠人、大师的品牌化,提高陶瓷产业的品牌附加值与竞争力,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化制造”。

另一方面,陶瓷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动,提炼陶瓷文化与地域特色,依托本地浓厚的白瓷文化底蕴和依山傍水的风景,将德化打造成技艺传承地、白瓷文化创意集散地、山地风光为一体的白瓷之都。国营瓷厂一些闲置的空间,可以改造成白瓷文创园,保留原始风貌,设置手工坊等陶瓷主题的体验。近两年因柴烧而兴起的石鼓村、洞上陶艺村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创客,激发了本地的文创活力。未来可以将陶瓷文化体验与乡村风光结合,融入新的业态(如民宿),发展成特色村落。

德化是一个有着浓厚的乡土和陶瓷文化气息的地方。在了解了陶瓷历史和技艺之后,我们还可以寄情山水,探访周边的九仙山、石牛山、岱仙瀑布,感受陶瓷之外的灵气与壮阔。陶瓷和山水的结合,会让这一趟陶瓷文化之旅更加丰富饱满。

来一场穿越古今的瓷都小旅行

来到德化,不可错过的便是体验千年瓷文化与感受自然美景。可以去德化陶瓷博物馆探看古今瓷器演变,到屈斗宫古窑址感受昔日制窑的技艺和历史,在祖龙宫追一场用瓷器供奉窑神的独特民俗,往古龙窑体验火与土的融合,来一回柴烧对话,还可以登个九仙山爬回石牛山,最后泡个塔兜温泉,尽情享受德化的山乡气韵。

三天两夜德化行

入住城关的酒店,晚上可在陶瓷街溜达,感受德化人民从九点才开启的夜生活。

清晨:九仙山观云海,在人间和仙境来回穿梭。

下午:走一趟陶瓷博物馆和屈斗宫古窑址,初识德化陶瓷文化。

晚上:到塔兜泡温泉,享受群山怀抱的德化月夜。

清晨:登石牛山观石赏日出,近身体验飞泄直下的岱仙瀑布。桃花岛赏花。

下午:在瓷帮古道穿越古今,逛顺美陶瓷文化馆。

从德化城关到南埕镇塔兜温泉,需45分钟左右。这里地处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就在合边,周围峰峦耸翠,峡谷幽深,堪称天然的超级“氧吧”。泡在热气蒸腾的温泉池中,可以甩掉一身疲惫,远离城市的喧嚣,将此作为一日行程的Happy ending再好不过。

电话:0595-23659566

石牛山在德化县东部,距离德化城关30多公里,据说在泉州境内石牛山是可以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有人称其为“八闽大地的第一线曙光”。景区由石牛山主峰和岱仙瀑布两大区域组成,建议清晨先抵石牛山,这里素以峰险、石怪、树奇、洞幽闻名。爬山沿途可见山冈石林遍布,成片的原始红豆杉与数十种国家珍贵树种郁郁葱葱,山中名观石壶祖殿是闽台两地的道教圣地。

关注“德化旅游”公众号,可见石牛山、九仙山今夏日出&日落时刻表。

到德化旅行,当地人都会力推九仙山。在天气晴好的清晨爬九仙山,眼前还是生机绿意的空中花园,一转眼又是腾云驾雾的人间仙境,途中可见远处横卧的戴云山脉,山体浮着一层朦胧光,如水墨画般于眼前晕染开;在微微细雨中,则是另一种云雾缭绕的景致,远处的山峰在浓雾中若隐若现,一团团云雾从身边漂浮而过,细微的雾珠滋润脸颊,让人有身处仙境的错觉。如果想玩得更特别点,可以在九仙山上搭帐篷,体验山中露营,来一回晨起望日。

九仙山官方帐篷预订电话:0595-68761182

南埕村桃花岛是由桃仙溪与芹溪交汇冲积而成的小岛屿,因岛上种有近万株的桃树而得名。岛上桃树成林,又有碧波荡漾,一到桃花盛开时,如临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桃花u提供37间特色客房。选择桃花季入岛,体验“世外桃园”般的惬意。

石牛山景区的岱仙瀑布,被誉为“华乐第一瀑”,从飞仙山峰中直泻下来184米,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在山谷中,与瀑布交相辉映的,有竹海深幽、情人谷、日月桥、龙潭虎穴等十余处景点。站在岱仙瀑布前的人造阶梯上登高望远,细雨飘渺之景,让人感叹仙乡何处。

走一趟“瓷光山色”

展开穿越古今的陶瓷之旅,来一场德化陶瓷的游学小旅行,可按以下路线实地探访:

陶瓷博物馆 J 屈斗宫古窑址 J 月记窑&洞上陶艺村 J 陶瓷观光工厂 J 瓷帮古道 J 陶瓷街。

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的屈斗宫古窑遗址,是宋至清代民间瓷窑的代表。走进这座宋元窑址,其窑址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窑头火腔和窑床基本保存完好,曾有17间窑a室,14个窑门的窑炉。1979年考古挖掘时,从这里共出土800件烧制工具和6793件或完整或残缺的日用瓷器,可以想见昔日盛况。

如选购茶具,不妨走一走德化陶瓷街。这里汇聚了30多家陶瓷商铺,各类日用陶瓷、传统雕塑工艺瓷、西洋工艺瓷的品种近万个,方便游客购买,陶瓷玩家到此也能玩得尽兴。

位于城关的德化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内唯一的陶瓷专业博物馆,是了解德化陶瓷的最佳地点。馆内一层以“德化陶瓷史话”为线索,以历史的发展为主线,全面介绍德化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可以系统地观察瓷器的演变。馆中有唐代的白釉瓷壶、宋代的白瓷、明代象牙白瓷梅花杯等各类瓷器藏品5800多件,其中一代“瓷圣”何朝宗的“文昌帝君”、“祥云观音”两件瓷塑是镇馆之宝。

参观信息(全年开放)

冬时制:上午8:00-11:00 下午14:30-17:00

夏时制:上午8:00-11:00 下午15:00-17:30

票价:免费开放

在交通不便利的年代,德化人通过瓷帮古道把陶瓷运出闽中山区,输往海外。现存的瓷帮古道主要地段在县城南郊的高阳村,这里被称为德化五大窑场、四大瓷业村之一,与永春县毗邻。沿古道步行,一路可见瓷片、陶片散落古道,最常见的是青花瓷碎片,许多不完整的碗碟底部清晰可见不同古代瓷商的商号。古道上脚底踩踏的石头,经年累月之后,表面有明显凹痕,据带路人介绍这是挑夫途中使用“省力棍”而留下的痕迹。

德化第一瓷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35年的德化瓷厂,如今占地三十余亩的厂区,建筑外观和工作场景仍存留浓厚的年代感。车间保留着传统的作业流水线,人工挑胚、推车拉钵,手工上釉……每道工序看似各司其职却又都环环相扣,让现场的我们置身怀旧时光。

德化第一瓷厂目前尚未开放参观。如探看传统制瓷工序,建议前往三班镇月记窑和洞上陶艺村,可看古龙窑柴烧,运气好的话还可以遇见开窑现场。

如果要快速了解德化的陶瓷产业,可以选择陶瓷观光工厂旅游线路。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可感受外销瓷的魅力;在陶瓷体验区可动手体验陶艺带来的创作乐趣,也可实地参观陶瓷规模化生产中的各道工序。像顺美这样集陶瓷制作流程展示、体验、购物为一体的空间,目前还有三德陶瓷城、卓越茶具、宏达瓷说海丝等陶瓷观光工厂。

吃遍山乡“土味”

俗话说,靠山吃山,德化饮食自然吃的就是那份“土”味。在当地人看来如果没有尝过“三黑,三白,三红,三黄”,没有喝过过饥草汤,你就没有真正来过德化。在德化,跟着在地人寻吃觅食,朴素的沿街店铺、摊点,饱含着独特的山城韵味。德化的食物,让人离开还会想念。

好店推荐

王桂峰特色风味小吃 招牌推荐:过饥草汤、排骨饭、拼四色、醋猪脚;

田园绿野新农家餐厅 招牌推荐:牛奶籽苋猪、茶油爆炒香菇、黄花菜煲、地瓜馒头;

乌骨丰登餐厅 招牌推荐:乌鸡汤、排骨饭、茶油鸡;

瑞菊光饼小吃店 招牌推荐:肥肉光饼、瘦肉光饼;

仙品牛肉府 招牌推荐:牛杂汤锅,牛排等;

美家香饭店 招牌推荐:大肠羹,牛脚炖牛肚,凉拌无骨鸡爪,红糟豆腐煲,手工魔芋。

红酒鸡蛋

德化山高水冷,湿气较重,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德化人独特的食俗,因此德化家家都会酿造红酒,也喜欢用红酒烹饪菜肴。有着除湿功效的红酒鸡蛋,是当地人坐月子必吃的滋补良品。

牛奶籽炖黑鸡

有着奇异香味的牛奶籽根是德化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食材,可选择搭配着黄花菜、红菇或平菇,与本地黑鸡一起熬炖出的"牛奶籽根黑鸡",口感清津味醇。

德化r特产品

三黑:黑鸡、黑羊、黑兔,

三黄:黄花菜、黄花梨、德化大茶油

三红:红米、红菇、红酒

三白: 淮山、白萝卜、白米

手工糍粑

每年立冬,德化当地村民会在这一天动手制作糍粑,祈盼来年生活更加美好。打糍粑的工序看似简单,但耗工费时,一般都是亲朋好友几家人凑在一起打,场面很是热闹。

红菇淮山汤

红菇和淮山都是德化当地特产,用这两种食材烹饪出的红菇淮山汤,凭其鲜甜味道及滋阴养生功效,成为德化“十佳”乡土名菜之一。

过饥草汤

这款深受德化人喜爱的当地传统小吃,外地人闻起来味道古怪,但口感甘甜且不油腻,有养胃健脾、助消化的功效。

咸饭

咸饭是德化当地人最爱的闽南传统食物。一般将五花肉炸出油,再搭配胡萝卜、香菇、虾米等佐料,与米一起焖煮。待掀锅时加入葱头油,可谓香味俱全。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7篇

    一、比喻法

    比喻法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为了把地理事物描绘得更形象更生动,而借助另外的事物来“打比方”,从 而把事理说得更明确、更深透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地理教师指着地图会常常这样讲课:我们祖国的轮廓像 一只“雄鸡”,我们祖国似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陕西省像一个“花瓶”,我们应该把鲜花插在这花瓶上, 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及近代革命史的摇蓝。湖南像个“人头”,真是地灵人杰美好之地。横断山区 ,山河相间其地貌犹如人的手指和指缝一般。澳大利亚的动物多为有袋类,它们的腹部都有个“皮口袋”,这 只皮口袋是哺育下代的场所,犹如一所微型的“幼儿园”。从形状和领土构成来看,意大利好像一只“皮靴” ,正踢着两只泄了气的皮球。非洲加纳黄金产量仅次于南非,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长期受到单一经济的影响 ,依然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形成“捧着金碗要饭吃”的经济状况。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以南,北 抵亚洲的约旦地沟,全长6000多千米,深达1400多米,好像地球上的一块长长的大“伤疤”。死海是世界上海 拔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392米,好像地球的“肚脐”一样。从地球内部构造来看,地球就像一只没有煮熟的 “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质地较为紧硬;蛋白相当于地幔,质地富有弹性;蛋黄相当于地核,呈粘重状态 。北斗七星,其形状像“勺子”;织女星的形状像织布的“梭子”;银河系从侧面看去,像一只运动场上的“ 铁饼”等等。以上各例,均从形状的角度将地理对象比喻为另一物体,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外 形特征。

    比喻法在地理教学中,最为常见。运用这一方法教学,能使地理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形象,还能把概 念从抽象中“解放”出来,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印象强烈深刻,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达到容易记忆 的效果。

    二、借代法

    借代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地理事物本体,而是借用该地理事物的某一属性来代替,以强 调属性、加深理解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与大陆有关的借代:热带大陆指非洲;白色大陆指南极洲;干旱大 陆指澳大利亚大陆。与国家有关的借代:樱花之国指日本;千岛之国指印度尼西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指澳大 利亚;金字塔之国指埃及;磷酸盐之国指摩洛哥;千湖之国指芬兰;欧洲的锯木场指瑞典;钟表王国指瑞士; 世界糖罐指古巴。与城市有关的借代:春城指我国的昆明,又指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我国的长春 、美国的底特律有汽车城之称;重庆有雾城,伦敦有雾都之称;塞上名城指银川;月光城指拉萨;草原钢城指 包头;镍都指金昌等。与地区有关的借代:地球上的“雨极”指乞拉朋齐;世界屋脊指青藏高原;天府之国指 四川盆地;世界油库指波斯湾等等。

    借代法在地理教学中也是经常出现的。运用这一方法,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 理解,另一方面,借代富有深刻的含蓄性,能使教师的语言比较生动,带幽默感,这样使学生感到要记住一些 地理名称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

    三、摹形法

    摹形法即是指借助摹形的修辞手段,对地理事物的形状进行生动地描摹,给学生以视觉的刺激,引起学生 的联想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山西省的形状如同一块平行四边形;黄河干流形似“几”字;仙后座的组成像 英文字母"W";东北三省的主要铁路干线呈“丁”字形;西南三省的铁路网呈环状结构;大西洋的轮廓呈"S"形 ;北太平洋海域的洋流系统,呈"8"字形,甚至洋流流动方向跟书写这个数字的笔顺一致,十分有趣。

    运用摹形法进行教学,可突出地理事物的外形,并能以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或字母表示出较为复杂的地理事 物,不必在课中一笔一划地去勾描,因而节约了教学时间。

    四、拟人法

    拟人法即指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拟人的语言修辞手法,根据想象,把地理对象当作人来讲述,以 增加地理教学的亲切感和情趣性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如太阳是太阳系这个家族中的“家长”,它有九个“儿 子”(行星),五十多个“孙子”(卫星),真是“子孙”满堂啊!除了耀眼的金星外,火星是地球的另一个 “孪生姊妹”,它是一个穿着红衣裳的“姑娘”。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的最高峰,它有“赤道上的白雪公主 ”的美誉。企鹅是冰雪大陆的忠实“居民”,它们总是排着两溜长长的队伍,欢迎前来南极考察探险的勇士们 ,等等。

    教师运用拟人法,把静止的、抽象的地理事物比着活灵活现的人,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活跃 了课堂气氛。

    五、引用法

    地理教学中结合所讲内容,常常引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概括地理知识,从而使讲 解变得具体充分,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这就是常用的“引用法”。

    如:讲长江三峡时,可引用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 山。”短短四句,情景交融,不仅娓娓动听,而且诗情画意油然而生。学生通过对诗中的急流滔滔、两岸猿声 催送轻舟、千里航程一日可达的具体内容的领会,从而加深对三峡的进一步理解。贵州民谣:“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寥寥两句,既说出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又反映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 形状况。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正如该地流传的:“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一 年有四季,全年备寒装”,生动地反映出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特色。“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这句民谣生动地说明了新疆气候早晚温差之大的特征。等等。教学中若能适时运用这一类型的民谣,便要比干 巴巴地讲解生动得多。

    这些民谣大多都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论断,在课堂上运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特六、对比法

    根据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地理事物放在一起,或者把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摆出来,加 以比较和区别,分清其异同,这就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在各科教学中都占有一定地位,但 对地理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地理教学中,既不能把所要讲的地理事物都摆在眼前,也不可能都去观 察,也不可能都靠实验解决,因此对比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已被广泛运用。

    如讲山地时可对比丘陵,从它们的外表形态、高度、坡度、沟谷的深浅进行区分。如讲热带雨林和热带草 原时,可进行比较,两者不同的景观,有着不同的地区分布,可使学生认识植物与环境的不同关系,进而明了 前者是由于终年高温多雨形成茂密森林,后者由于干湿季节变化形成热带草原。讲洞庭湖时,可把它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作比较,可以使学生认识湖泊这一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从而认识湖泊的本质。另外洲与洲 ,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均可进行比较。如从领土的组成、地形、气候、资源、经济等方面对比英国和日本 。从气候、水文、耕作制度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南北的不同。等等。

    对比的方法,有助于学生获得新的地理概念;有助于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也有助于地 理知识的系统化;还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七、层递法

    层递法就是根据地理对象内在的或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如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由近及远、由 轻及重、由浅及深的依次递升的关系,或依次递降的关系,来处理教学内容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

    如:地球外表的大气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按距太阳由近及远 的标准,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从面积 和深度来看,地球上四大洋的顺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等等。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层递法,能使学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每一地理事物的特点,便于学生 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形成条理化、联系化的思维定势。

    八、歇后法

    “歇后法”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仿佛是个谜语,含而不露,后一部分像谜底,一语道破其中的秘密 。如:捕尽黄鼠狼——宝(保)鸡;金、银、铜、铁——无锡;东、西、北三面堵塞——南通;接近湖南—— 临湘;天天讲文明——常德;夸夸其谈——海口;赛跑到终点——冲绳。

欧洲的屋脊范文第8篇

巨海五区整体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位于新建东街和丰州路交接处,对面为巨海十区,南面为巨海六区,小区是一个高质量、高品位、富有魅力的居住小区,户户朝阳,通风采光良好,房间布置合理,面积利用充分的优化小区。

一、总平面规划设计

1、结构布局

整个小区由12幢高层板式塔楼组成,西侧有六幢板楼沿丰州路平行布置,东侧另外六幢与二区多层住宅相接,小区为了营造一安静祥和、舒适的环境,设计成纯住宅小区,周边没有底层商业及商铺,而是在整个巨海居住区内集中考虑商业位置,集中布置,在小区中部设置了小区的会所,会所内设施齐全,健身、娱乐、交流均可以较好进行,南入口处为小区的幼儿园,目前已有鼎奇幼儿园入住,相关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2、道路结构与交通系统

小区两个出入口分别开于丰州路,和新建东街。居民主要从西进入时,会体会到中心绿地及路两侧的景观。小区主干道以简洁、自然的形式将小区整体贯通,并利于组团级中心区的均衡划分,小区次级道路则考虑到人车分流,在小区建筑外环设计道路环线,尽量减少进入中心组团的车辆,小区主干道7m宽,两侧均有1、5米人行道,小区次级道路均为3m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增多,小区设置停车场已经是必不可少,五区设置了地下和地上两种停车场,地下停车通过四个地下入口到达停车场,采用了人车分流的流线设置,避免了人车的混乱拥挤,地下车位井然排列,起到很好的停车效果。地上停车没有地下那么正规,调查中发现许多车辆乱停乱放,但比较好的一点是,地上也有明显的车辆禁入的栏杆,很好的隔离了车辆。

3、绿化系统

巨海五区的绿化系统是由点、线、面统一构成的。首先是以中心绿地为面,将人文景观(水池、广场、休憩亭廊、各种植物、树种组合)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中心区绿化并确定了小区的整体风格和基调。其次,以院落及组团之间的相互关联不分的绿化作为视觉绿化线。最会是每个院落均有绿化和亭阁座为绿化点。小区内植被丰富,草皮波澜起伏,凹凸不平,景观小路蜿蜒曲折,地面铺装层次多样,每幢楼前均围合出小院。

4、景观设计

利用小区内建筑布置的形式营造小区中心的主景观轴,主景观轴结合休闲广场,亭,及硬质铺地、绿化形成界面丰富而连贯的景观带。植物类型的选用以乡土特色树种为主,采取乔、灌、草结合。常绿、落叶相结合的搭配。

二、住宅设计问题

本规划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了4中以上的户型,呼市地处西北严寒地区,气候特点夏热冬冷,调研过程发现住宅均为南北向,平均进深大于30米,个房间均有自然采光,户内自然通风较好,每户至少一卧室朝南。

户型有三室两厅、两室两厅、两室一厅等。入户空间利用楼电梯的剩余空间设计成储藏室,以便用户出入时放置鞋帽用具。起居室与过渡空间紧密相连,拥有较完整的墙面,以利于住户家庭安装视听装置及现代化家具,起居室有一个大阳光室,可以满足北方地区冬天寒冷时隔各种活动需求。厨房设计模数化,为安装成套厨房家具提供了条件,在跟住户交流过程中发现,由于水电设计不够精细化导致装修过程中改水电地方多,并且插座、电箱设计位置还需多加考虑。住宅卫生间去不做到分室布置,洗衣机位置固定以便使用,部分卫生间为机械通风,间接采光。

住宅建筑采用现代风格的建筑形式,实墙较低的阳光室、大的南向飘窗,以及转角飘窗等扩大视野,北向较小的开窗,符合呼市地区的气候特点。以简洁的立面造型创造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高雅文化环境的空间,建筑外墙运用中灰色与米黄色两种配色。北方寒冷地区采用暖色系可以更好吸收太阳光,而灰色主墙面能更好应对北方风沙大的特点,墙面不容易显脏。外饰面材料以喷涂涂料,石材,和面砖相结合的装饰。外墙粘贴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外贴面砖,由于保温材料外贴面砖容易掉砖,时有掉落砖的事故发生,故面砖粘贴技术非常关键。五区建成一年多,目前为止砖面情况良好。每户均考虑了空调室外机的挂位,所以整体建筑风格统一,不会杂乱。落水管采用内排水的方式,外墙干净整洁。

三、公建配套

五区没有布置商业裙房,打造纯住宅的设计理念,小区内部设计了12班幼儿园,其他如变电站、垃圾站、煤气调压站、换热站等均布置在小区内。其他公建诸如物业管理等在其他区内集中考虑设计。小区内在住宅入口处设计了无障碍坡道,但缺乏无障碍标志。小区内道路也没有设置盲道,及缘石坡道等。

经过此次调研学习到了不少知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高密度社区越来越多,土地紧张,为了节地只能尽量盖高层,这就需要解决好诸多问题,日照采光、高层消防、给排水等等。五区内部分户型采光不足,其他情况良好。其次,小区停车没有做到完全的人车分流,不过这也与车辆多相矛盾,是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处理的。再次,五区高层间距大,能够留有更多的地方布置景观绿化,所以小区内环境优美,绿化充足。相关配套诸如健身、运动、活动的场所较多。由于小区新建成,入住户数不多,许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需要日后跟踪随访才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总之通过此次调研对高层居住小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以后小区规划及高层住宅设计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经验。

建筑调研报告(二)

近年来,随着我市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容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我市经济快速平稳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但与此同时,仍有诸多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尤其是违章建筑的存在,严重影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违章建筑数量较多,分布较广,隐蔽性较强,危害较大,查处时也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妥善查处违章建筑也就成了城市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与难点。本文就结合城中区域的实际情况,总结违章建筑的一些特点,阐明违章建筑的危害,分析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查处违章建筑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意见。

一、我市城中违章建筑的基本情况

(一)违章建筑的定义

(二)我市违章建筑特点

二、违章建筑的危害

(一)浪费土地资源。违章建筑直接占用了大量的集体土地,甚至是基本农田,侵吞了集体资源,损害集体利益,造成国家资源的低效利用。

(二)提高开发成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的全面推进,科学合理规划的逐步完善,杂乱无章的违章建筑严重破坏整体规划。

(三)影响依法行政。违章建筑的横行,给国家的土地管理、村镇建设、农民建房管理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使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执法的权威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四)增加安全隐患。由于违章建筑多为简易结构,往往是由几个农民工随便搭建而成,因此,几年后它们都会变成危房,随时都会发生事故;路边的建筑物还会影响视线,造成交通事故。

(五)影响社会稳定。大量违章建筑的出现,影响着我们的居住环境。同时,由于这些建筑物都是未批先建的,到处乱建,达不到技术规范,容易造成邻里纠纷的大量出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背道而驰。

三、违章建筑大量形成的原因

违章建筑上述的这些特点和危害致使它的查处成了工作难点与重点。为了更好的处理相关的违章建设,有必要充分认识违章建筑形成的深层原因。

(一)违章建筑大量产生的根源来讲:经济利益驱动是当事人敢于违法建设的主要原因,经营需要早已代替生活需要成为违章建筑的主要动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租房效益大,而违法的成本又轻,造成了老百姓养猪不如出租的现象。同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小车子已开进寻常百姓之家,随之也带来了大量车库或备用车库,还有不少家庭的厨房和餐厅也开始搬出主房,这些都产生了许多违章附房。

(二)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公、处罚不力是违章建筑泛滥的另一个原因。由于判别建筑物是否违反规划,是以详细规划即详规为标准判断的。而在当时,详规要么很粗糙,要么根本没有,人们特别是领导干部中不少人对城乡规划特别是详规的法律效力一无所知,随意变更规划是常见的事。由于没有详规,或虽有详规却得不到严格执行,这就给行政执法机关判定建筑物是否违反规划、是否严重影响规划留下了非常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对这一自由裁量权却无约束机制。于是在同一地段,对类似的建筑,对甲认定为严重影响规划,决定拆除,而对乙则认定不严重影响规划,不予拆除。此类执法不公现象,不一而足。

四、违章建筑的对策意见

要指出的是,违章建筑不是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查处就可以轻松解决的,要根本性的减少,甚至消除违章建筑,需要多方面多个层次的共同努力。

第一坚持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强化违章建筑危害意识,使居民充分认识到整治违章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监督形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使群众能举报,愿举报,敢举报。

第二归类分期处理。首先,针对新生及翻盖违章建筑,必须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通过网格平台信息反馈、群众举报等,一旦发现有动砖动土迹象,就立即介入,查明情况,坚决依法处理,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对于历史遗留违章建筑,根据具体情况,可通过整体环境改造、专项整治、民心工程等,分期分批,逐步解决。

第三加强执法力度。实践表明,执法力度稍有松懈,违法建筑者就得寸进尺,违章建筑便死灰复燃,同时还带来了相互攀比,你家盖一层,我家盖二层、三层。为此,对违章建筑的查处,必须从严打击,严厉查处,绝不能再搞“以罚代处”,要达到重创正在违章建筑者,震慑有意违章建筑者的目的。对于严重阻碍执法的违法人员,性质恶劣,影响面广的违章建筑,必须实行强制措施,决不可让其心存侥幸;对于无视政策、明目张胆、正面挑衅的,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必要时让司法介入,以维护法律尊严。

第四完善相关法律目前,针对楼顶违章建筑,主要以自拆为主,对坚决不拆除的城管大队也面临法律难题。执法大队并没有权,如果申请法院执行,法院表示也有难度,因为要拆露台的违章房必须穿过业主的合法房屋。因此,需要规划、建设、城管等多部门联合调研,健全相关法规,增强其操作性和强制性,起到严厉整治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违章建筑以其分布广,数量多,隐蔽性强,危害大的特点,严重阻碍了城市的规划发展,查处违章建筑更是城市管理工作者的重点与难点,在查处违章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坚持法制宣传,做好违章建设者的思想工作。只有通过各个部门的联合,不同层面的共同努力,违章建设的情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

建筑调研报告(三)

楚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楚人的哲学世界观是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楚人认为: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个个体,就是他的“自”。人的个体,是自然存在,而有超自然的愿望。人的自然存在,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愿望,要求在空间上、时间上,进入无限。人的血肉之躯,不可能进入无限。人的精神状态,则可能进入无限,就是自觉个体与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觉天人合一。宇宙无限,若个体自觉与宇宙合一,也就自觉同其无限。个体的精神状态,只能与血肉之躯同存,仍是有限的。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觉天人合一,进入无限。一旦自觉这个合一,则这种天人合一之感,不仅比平常客观实在之感,更为实在,而且更为深刻,因为更为自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从一切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解放出来,把个体全部能量释放出来。《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自觉天人合一,而进入无限。因此,楚建筑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的“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选材上,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因此成为楚建筑的首选材料。加之,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地处中原的楚国地大物博,木材资源丰富,而相反去花几百年的时间用石材去兴建宫室建筑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选择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楚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楚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楚国的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以其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楚国的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上,“风水”学说、院落组群分布就是集中体现。早在伍子胥设计建造吴都阖闾城(今苏州市城厢区)时,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八门,以象天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楚建筑普遍存在“天人感应之说”、“四神之说”、“阴阳之说”、“五行之说”等建筑意识,这些建筑意识形成了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的基础。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又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其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完美境界。楚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由“单体建筑”围合构成“院落”。而院落组群分布就是以“院落”为基本单位,依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平衡分布原则和具体需要构成整个组群。主要方式是平面上的层层铺开,注重移步换景异和空间层次,体现时间进程中的空间意识,注重含蓄的美的表达和体验。

建筑风格上,楚建筑的屋顶、木构件、飞檐等人性化设计,机智而巧妙的组合所显示的结构美和装饰美本身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楚建筑的屋顶一般很大,并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及以后的“举折”的做法。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类似的还有楚独有的干阑式建筑风格等,这些做法相比同时期的欧洲的平屋顶和中国北方穴居,更具有“人性化”设计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楚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木构件主要指柱、梁之外的悬挑受力构件斗拱,古老的“斗拱”系与檐口平行。迄今所发现的楚建筑异型木构件中有十分精美的拱形构件。木构件的“制作”主要指构造结合的榫卯技术,其本身不用一钉一卯,完全插接构成。源出于南方古老的干阑式建筑中的榫卯构造,为楚建筑所承袭发展,不但系列完备,而且技术先进。在承重结构过渡为装饰构件的过程中,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都将两种功能结合得天衣无缝。终于成为其独特的南国风格。

建筑的装饰上,楚国的艺术家们既看重人与自然的统一,充分表达个性的自由,可是又积极入世,回归到人本的理性现实。以其雕塑为例,在发掘的楚系墓葬中发现如:比细高腿还长一倍的长脖子鸟的脑袋上忽然长出了枝杈繁生、尖端锐利的成对鹿角来;昂首引吭、展翅欲飞的长颈彩凤偏偏要站到斑斓猛虎的背上去,而自己的背上却生出一对繁枝的鹿角;人首蛇身的补天女;双手擎万均的编钟乐架武士,是力的表现;飞凤、鸣鸾、长蛇、奔鹿,还有鼓胀着肚子的具蛙在进行着一场只有现代人类才可能进行的水陆空交叉的立体大型混战,是人间善与恶的搏斗……这些作品,对于地下的死者,是欢送他们祝愿他们飞升上天上仙境,对于地上活着的人们,是鼓励他们面对自然、征服自然。多数的雕塑作品是实用器物,把器形制作成许多种动物的形象,施以彩绘,以至浅高浮雕、镂刻等等,莫不表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充满着浪漫情调,以供装饰陈设,赏心悦目。楚国建筑装饰以红黑两色的强烈对比为基调,这是由于当时楚人的审美观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