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其语文能力也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上课开始,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MTV――《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北海公园那秀丽宜人的湖光山色之中。学生欣赏着如画的风景,伴着音乐放声歌唱,充分感受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生活环境的美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计算机,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当学生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成就感时,就会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看图、说图、写话”的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组成图的元素(动物、人物、背景等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选择需要的图片或简单的图形,结合电子绘图技术,自由组合、拼接成需要的图画,再根据这些图画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然后,师生一起交流,互相启发,即评即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使个人的兴趣、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计算机中的学习资源时,各人所得的收获亦会有所不同,避免了由教师面向全班“授课”出现的“千人一面”的教学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生:我看见了小朋友在划船。
生:有金色的阳光、蓝蓝的海面、美丽的白塔。
生:还有绿树、红墙。
(师相机板书简笔画:小船、湖面、白塔、绿树、红墙。)
师:小朋友,想不想走进这美丽的画面?
生:想。
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小诗《让我们荡起双桨》。(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圈划出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认读,待会儿,个人或小组汇报识字的情况。
生:我们认识了“桨”字,因为“桨”是用木头做的,所以是木字底。
生:我们小组还给它找到了一个兄弟,奖状的“奖”,不同的是,下面是个“大”字。
生:知道“愉快”是说人的心情好,所以是竖心旁,我还可以用它说―句话“下课了,我们玩得很愉快。”
生:“偷”字和“愉”字很像,只是偏旁不同。
生:我们小组还找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凉爽、迎面、欢乐、幸福、安排、飘荡。我想带小朋友读一读。(生带读)
师:小朋友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开火车朗读生字,好不好?
生:好!(开火车朗读)
师:刚才,这些生字小朋友都认识了,再一次读课文,你们一定读得更准确、更流利,我们一起来朗读小诗吧!(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小朋友,小诗中有没有你最喜欢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生:我最喜欢“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
生:我认为鱼儿是悄悄地听,应该轻轻地读。
师:你能不能试―试?(生读句子)
生:我认为他读“愉快歌唱”,读得不快乐。
师:小朋友,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不要吓跑了小鱼儿哟。(生齐读)
师:真美!小鱼儿悄悄地听了我们在歌唱,它们可能会做什么呢!
生:小鱼儿和我们―起唱歌呢?
生:小鱼儿可能说:“你们怎么这么开心呀?”
生:小鱼儿说:“我真想去陆地上玩一玩”。
生:我想带小朋友朗读这―句“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生:他把倒(dao)映读成倒(dao)映了。
师:这位小朋友真不错,“倒”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是多音字。(生找出另―个读音,并组词。)
师:水中有美丽的白塔,红的墙,绿的树,美不美?
生:美!
师:那,我们就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师:小朋友,每天做完功课以后,你们会干些什么呢?
生:我和同学一起去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
生:上次的接力赛太有趣了。
生:这是我和同学们去秋游,老师给我们拍的照片,看,我们在做游戏!
(学生边说边将照片张贴于黑板)
师:看着这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老师也被你们的快乐感染了,你们多么幸福呀!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了幸福的生活呢?
生:爸爸、妈妈抽时间陪我出去玩。
生:老师也带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
师: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我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小诗《家》吗?蓝天是白云的家,……我们是祖国妈妈的孩子,祖国也是我们的家,我们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将这首小诗美美地读一遍,好吗?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育心理学调查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科兴趣有明显一致的趋势。师生关系良好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好,对学科学习兴趣高涨;师生关系不良的班级,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展开,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拿学生无可奈何,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因此,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培养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的核心条件。
教师和学生之间长期的感情交流,使得教师们客观上成为学生兴趣的中心。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学生喜欢模仿他。教师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感染。要使学生真正信任教师,教师一定是一个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指导者。教师要用本身的行动直接影响学生,要做学生学习的最佳合作伙伴,而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感兴趣,有好感,甚至是崇拜感,这样的合作才能是融洽的,更有效率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我和我的学生不只是朋友,而是尽可能建立亲情,当然,这里的“亲情”不是当爹当妈。学生们都知道我是一个“黑洞”,他们和我说的任何话不会被传播出去。这样,他们找我谈心时有一个完全敞开的心境,有什么问题,我都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但从不会告诉别人,他们在我这得到的是一种放松。
二、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经验和个别差异,恰当地选择教育措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和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教师就是一把抓,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班级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他们在认知、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好的对接,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自然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合格的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胆汁质类型的学生,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热情、开朗、刚强、勇敢、坦率、独立性强等优点,克服脾气暴躁、不求甚解、感情用事、缺乏耐心与恒心等缺点。教师在批评胆汁质学生时,一定会注意不激怒他们。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善于引导他们发扬热情、思维灵活、善于计划、效率高、爱交际、乐于助人的优点,克服粗心、不踏实、缺乏专一性的缺点。在批评多血质学生时,能够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使他们把问题重视起来。对粘液质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肯定他们踏实、稳重、善思考、有耐心与恒心、自制力强、组织纪律强、肯钻研等优点,克服他们淡漠、迟缓、固执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注意做到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扉,从而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对于抑郁症类型的学生,合格教师能够引导他们发扬耐心细致、肯动脑筋、喜欢思考、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等优点,克服他们胆小、孤僻、怯懦等缺点。在批评他们时,教师能够耐心、委婉,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他们,更不会严厉地批评,因为教师知道这样做会极大地伤害经不起刺激的抑郁症类型的学生。
合格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对于知识接收快、好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增加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要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不遗漏,作业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学习差的学生,要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得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授来进行,学生在被动地听讲,抽象地死记硬背,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缺乏深入的理解,学起来感到困难、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动画、音乐等多种功能,立体、动态地还原了课本的内容,让以往平面的认知生动、形象起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神经,激起了学习的好奇心。以其清晰的图像,绚丽的色彩,生动有趣的动感画面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毫无疑问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在教《太阳》一课时,学生无法理解云、雨、风的形成,我在制作课件时,将云、雨、风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回声》中的水波、声波的返回可用动态图片来突破难点。《黄山奇石》中黄山风景的神奇,《镜泊湖奇观》中湖光的秀丽都可用影像来突出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的教材课文《奶奶的白发》一文中,作者通过“指”“问”几个准确的动作描写使学生在对抽象化的文字的理解基础之上进行具象化的想象,文章结尾“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使全文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使学生能够敏锐的感受到文章所体现出来奶奶对儿孙的爱。读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材料,为写作创造更多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远见,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为语文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修养的高低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尊重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读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修养,培养健全的性格。对书中各种人物感情的把握以及思维的体会,还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愉悦的思考,大脑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多媒体参与课堂实践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现代课堂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几幅船和桨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使学生对船和桨有个具体认识,然后通过对这首歌曲的播放,使学生自然的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在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之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得到调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因此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情境教学的背景创设,例如在学习古诗《池上》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笛子或萧演奏的乐曲,与此同时,放映几张关于莲花、小孩等古诗内容的画,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意境当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还能够重复利用,作为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线索来进行应用。
三、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寓教于乐
广大青少年和儿童通过各种媒体资源寻找到了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他们熟悉的、拥有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音乐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既然成了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为何不把它当作音乐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带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呢?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通过回忆,笔者对儿时音乐课的印象是:一架脚踏风琴、一个音乐老师、一本音乐教本,老师往琴凳上一坐、双脚往风琴的脚踏板上一踩、手指在琴键上一弹、眼睛看着教本、嘴巴一张,全班同学就跟着齐声高歌……老师就这样反复地教呀教,我们全班学生就反复地唱呀唱。所以,笔者认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方式、模式都比较单一。
用以前音乐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试,曾经教育了几代人的方法不灵了!虽然同样有《让我们荡起双桨》《快乐的节日》《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可是,现在的学生怎么也不肯中规中矩地坐在课堂上“被动”地学唱歌曲。当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来了、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活跃了!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且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
1.形象、具体的音乐多媒体教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作品中声音不同的速度、力度所表现的是事物、形象、情感等。如,在歌曲《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中,通过音频听赏这首歌曲,学生会在mp中感受到了“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的恬静,在mf中有了“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期盼,在mp中知道了“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的贫困生活,在f中领略了“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在pp中“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情感用直接的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听觉感官对音乐所要表现的形象、情感进行辨析,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歌唱教学,学生演唱的情感表现就容易多了。
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具体化,还可以将复杂的音乐教学简单化。如,在合唱歌曲的教学中,仅教师一人是根本不可能将二声部或更多声部的旋律同时范唱出来的,但是借助多媒体进行合唱的范唱教学就轻而易举了,通过音频的播放,学生可以同时听到两个以上的声部合唱的歌曲。
2.直观、生动的音乐多媒体教学
音乐是什么?“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人们总喜欢把“音乐”归纳为“声音的艺术”,所以,“音乐”在人们的思维中已定势为“音乐是用耳朵听的”。其实,“音乐”有着广泛的外延和极其丰富的内涵,“听”只是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之一,人们也只是狭义地概括了音乐的内涵,因为“音乐”不仅仅能让耳朵产生听觉,还能调动多种感官共同享受“音乐美”。由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根据经典古诗词谱写的《新学堂歌》被笔者选入音乐教学课堂,不说那优美的旋律和经典的诗句,单从那一幕幕紧扣诗意的视频就足以令学生大饱眼福!
关键词 泛娱乐化 回归本源 以情感人 以美育人
“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新课程改革将会走向何方,不管音乐教材发展趋势如何,不管课程标准如何界定,不管学生的认知渠道如何拓展,音乐之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本位作用终究不会改变,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实践文本”“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为终极目标”的教学理念都不会改变。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只要我们秉持学生这个主线,扣住音乐这个本位,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浸润于音乐的世界中,在体验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一、方法可以多样,应以“乐”为准
音乐教学的策略五花八门,但方法再多都必须依托于课程教材,都必须尊重音乐学习者,即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新课程改革下,呼唤崭新的教师角色,教师要成为课程教材的二度开发者,要成为课堂教学实施的设计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音乐课堂中的教师在明确了自身全新的角色内涵后,更要拓展音乐教学的渠道,为学生搭建各种能够展现音乐本质、提升音乐素养的平台,让学生展示音乐能力,以此锻炼学生音乐才能。
在四年级教材《丰收之歌》中,教材编写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设计出与竖笛相关的三个不同节奏。这个要求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学生设计出的不同节奏,在不同途径的展演之后,学生将在情境的对比、甄别、联系中领悟别人创造下的精彩,补充自身认知的不足。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我的节奏我表演”“我的节奏我解释”以及自己节奏相适应的环境创演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为提升学生学习音乐、提升自我搭建广阔而良好的平台。
二、人机可以合一,应以“人”为本
“泛娱乐化”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常常将多媒体硬件技术和网络资源的组合作为教学技术的重要支撑,对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方面、多渠道呈现音乐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机器的存在,无形之中割裂人与人之间本质化、人性化的生命和情感交流,使得课堂教学异化成为一场鲜活的生命和僵硬的机器之间毫无意义的信息输出、输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言语对话、情感碰撞都被生硬的机器拒之门外。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蜚声海内外的经典歌曲,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验这首歌曲所反映的真挚意境,笔者在教学中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为学生真正解读歌曲内涵提供了认知的阶梯。教师自认为做了充足的准备,已经确保课堂中的万无一失。可是,当教师试图引导学生感悟歌境提出“这首歌反应了当时的小朋友怎样的生活状态?”这个问题时,整个班级陷入沉默。此时,教师迅速呈现了多媒体课件中的画面和视频,试图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力量将学生的全部身心引入到歌曲所反映的场景中。可学生并不买账,照样将沉默进行到底。后来,教师灵机一动,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经历入手,想象自己与亲戚朋友泛舟湖上的情境,让学生在湖水荡漾之中感受歌曲特有的曲调和曲风。学生演唱时,自然声情并茂,课堂教学效益倍增。
看来,再生动、再精美的课件也并非万能的、只有来自于教师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技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只有融入了学生生命的意蕴、学生的意识,才能与多媒体融合,使之与教材内容形成高度有效的关联。
三、解读可以多元,应以“情”为基
音乐课改一路走来与语文学科颇为相似。在传统教学中,两者都一直关注双基的夯实和训练,都将剥离情感和人性的能力作为教学选择的第一要素;两者也都毫无异义地将语文、音乐本该富有的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充裕的情感之美冷酷地拒之门外。这样的教学使得音乐教学一直以枯燥无味的冷峻角色呈现在孩子的眼中,知识、技能的机械训练让学生应该在熏陶、感染、净化的情感世界荡然无存。新的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作为三维目标之首,着重强调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重要属性,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重新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实际;规范;指导;道德习惯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就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生活,认识社会,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效,体现这门课程对学生行为发展的指导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我们设计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明确任何时候都有具体的行为要求,让他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按照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尤其是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引入思想品德课,既激活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教学生明事理,规范日常行为。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回归生活实际,规范学生行为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行为,明辨是非,从而指导学生行为。通过这些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反思,从而让思想品德课真实起来,真正体现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涉及《男生女生》两性话题的教学,往往会使不少老师感觉到发憷,因为青春期的异往既涉及学生敏感的年龄。在处理这方面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短片,向学生介绍男女生交往中的成功经验和一些误会的化解等,懂得异往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主动探索男女生异往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另外,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共同分析男女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自我教育之目的。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体验,扩展了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合作与探究,不断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满足自我成长的需求。
二、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现象,达到体验、明理、导行之目的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性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又一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也影响到了学生,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小赵和小王一起去买衣服。小王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件300元的衬衫。小赵喜欢上一双运动鞋,需要120元,但是母亲只给了50元,为了显示自己“不甘落后”,他就向小王借了70元,把运动鞋买了下来。这个案例中的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把这一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中后,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引导学生分析小赵的消费合理吗?这一提问,学生就基本上明白了是非,反思自己平时的消费行为是否合理。通过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生明白了哪些消费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消费行为是错误的,由此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
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现象,指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规范学生行为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中,在同学、师生的相互争论中,让学生得到了真正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明理导行。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节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了解男生与女生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性别差异,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进入青春期的男女正常交往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往观念,掌握男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从而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因此,在教这一课时,我一改过去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成年化语言和灌输方式,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去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VCD片段《非常的晚餐》,又如,让几位学生上台表演短剧ABC,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辨析,懂得了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学会与人文明交往,做一个文明公民。
四、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选择比较贴近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境,就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所感悟,学会选择正确的做法,陶冶学生情操,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从而使指导落到实处,以至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学生在星期一升旗时的画面,他们看到了有人在说话、有人在吃东西、有人在打闹的现象,同时,我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美国学生每天在国旗下宣誓的画面,鲜明的事实对比引起了学生的思考,用事实感悟促使学生作出了正确选择,纠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关键词:诗歌 小学语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188-01
在文学中,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味深得大家喜爱,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创作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帮助学生领悟诗歌之美。让学生从诵读诗歌开始,逐步领悟诗歌创作的技巧,尝试创作诗歌。
1 诵读诗歌,体味韵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授诗歌的时候往往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教学方式较为固定,学生往往会感到厌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游戏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诵读诗歌,体味诗歌的韵律。
教师可以将诗歌的内容、意境用图片或影像展现出来,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朗诵,在背诵诗歌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先用图片来帮助学生记忆,然后慢慢地撤掉图片,让学生独立背诵。例如在学习《锄禾》《悯农》的时候,就可以展示农民在阳光下耕作的图片,而在学习《春晓》的时候也可以用满地落花的动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除了用多媒体课件以外,教师还可以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诵读诗歌,可以是直接在游戏中用诗歌来代替原本的童谣,例如在玩丢手绢的时候用《春雨》来代替原来的儿歌,还可以将诗歌和游戏融为一体,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模拟划船的游戏,让小朋友们一个个搭着肩膀排队,模拟在船上,第一个小朋友一边做划船的动作一边和大家一起朗诵诗歌,随着划船动作的加快,朗诵诗歌的速度也要加快,看看谁先跟不上步伐,跟不上朗诵的节奏。
通过这样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有节奏地诵读来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律,自然而然地对押韵的方法有所了解,体会到诗歌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 咬文嚼字,感受魅力
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读通诗歌,背诵诗歌以外,还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是如何斟酌字句的,通过咬文嚼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美。
在学习古典诗词的时候,诗歌中的对偶现象是很常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其抽象的定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对偶,例如在学习《悯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上句“春种一粒粟”,然后让学生一字一字地尝试自己对出下句了,如教师可以提问“春天种下种子,那么和它对应的什么时候该收获了呢?”“‘一’表示数量很少,那么什么数字表示数量很多呢?”通过这样解谜游戏一样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做对偶,它的特点是什么。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感受一下诗人是如何推敲词句,使用最精准的字眼,写出最生动的形象的。例如在学习《山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霜叶”对于准确地描述作者看到的场景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用“枫叶”、“红叶”这样的词语,而偏偏要用“霜叶”呢?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白如何斟酌词句。
通过这样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学生将会对对偶等诗歌创作的技巧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要如何写作诗歌。
3 品诗论词,意味深长
要更好地理解诗歌,就要更好地理解诗歌深层次的韵味和意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诵读诗歌中感受到诗歌中隐含的思想,了解其中所体现的思想情操。
在学习《七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逶迤”、“磅礴”等字眼中想象壮观的场景,必要的时候可以配合让学生观看祖国山川的图片或影像资料,对其有真切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中的“更”等词中是否能够感受到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
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意境用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亲身演绎的方法也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中的韵味。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这一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小儿,表演“侧错莓苔草隐身”是什么样子的,让另一个同学表演“路人借问”的动作,看扮演小儿的学生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的场景。
诗歌博大精深,短短的词句往往蕴含着深深的意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之中的意境美。
4 牛刀小试,尝试创作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所以要写出符合格律的诗歌可能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学习写作在节奏、韵律方面相对比较宽松的现代诗歌,又或者是尝试写打油诗,降低了诗歌创作的难度,再让学生尝试写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参加了课余活动之后让他们尝试用诗歌来写出自己心中所想,
例如在秋游参观了植物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植物园中万紫千红的场景,回忆同学们一起游玩时候的欢乐气氛,然后尝试用简单的诗句来描写出来。学生的创作可能会比较青涩,在用词方面可能不太准确,在这方面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部分诗歌拿出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同学们集思广益,说说这首诗歌要如何炼字,要如何修改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诗歌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让学生们尝试每周一诗,每周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且将自己的诗歌朗诵出来,和自己的同学、父母分享收获。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必然会得到不小的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