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联系生活,引入主题

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适当的通过日常生活来引入物理教学内容,从而降低物理入学的门槛是十分必要的一环.因而,再正式的引入摩擦力部分的教学内容前,我们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比如日常生活中刹车片的工作原理,下雪天马路上抛撒的防滑细沙,家里常使用的挂钩,以及将两本书逐页的对插在一起,提起一本书,另外一本不会掉落的怪现象等,来将摩擦力引入学生的脑海之中,而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实效要远远比直接切入主题要高得多.

二、新概念的建立

据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高中物理中摩擦力学习感到困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不是很清晰,从而导致分析中错误的产生.故而,首先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于摩擦力保持一个清晰的概念成为了高中物理中摩擦力教学的重点所在.比如,对于静摩擦力来说,找准静摩擦力发生的条件是对其进行一个准确判断的前提所在.从实际的教学可知,学生对于静摩擦力发生的条件,诸如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面不光滑,相互间存在压力等比较清楚,但是却很容易忽视掉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个事实.另外,在就是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的被动性以及大小变化的规律性都是学生需要首先掌握的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要对于其与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量度进行区别比较.静摩擦力是被动产生的,大小 在零与最大摩擦力之间随着外力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等.

三、猜想情境的创设

在对于摩擦力的概念进行正式引入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摩擦力的深入教学部分.在这一阶段,创设一个提问情境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向学生提问,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怎样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样学生便会立刻投入到漫无目的的遐想中.有的人人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质的粘度有关,因为他以前接触过胶水,简单的认为粘度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有的人则认为其大小与速度有关系,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速度大,产生的摩擦力大,就很容易产生一个很大的力将汽车给停下来.

四、 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当学生提出这些猜想时,尽管可能在学科上站不住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立马反驳,而是将教学的内容引入到教学实验上来.在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可以对于刚才学生的猜想进行一个考察,使得学生排除种种干扰,在思想上对于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理论知识接受的难度.例如,很多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力,这样摩擦力就是只做负功,这时,作为物理教师,应该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摩擦力不一定做负功,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以作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作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还可以不做功.这时由于摩擦力是阻止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不是阻止运动和运动趋势的,若摩擦力对物体运动起到推动作用,在运动方向上发生位移,就做正功,反之,做负功,若对物体的运动不阻碍也不推动,就不做功.譬如,在光滑地面上,用F力拉动物体B,物体A图1置于物体B上,这时A对B的摩擦力为FAB,B对A的摩擦力为FBA,如图1所示,FAB对物体的运动起到阻碍作用,做负功,FBA对物体起到推动作用,做正功.

对摩擦力部分知识,结合实例加以辅助教学,通俗而具体,教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也较为容易.

五、巩固与加深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54-02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内在要求与理论基础,现代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一方面教师试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观察、接受、反思、抽象吸收知识并融会贯通。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背景下,教师应该适当自觉淡出而让位于学生,凸显学生的参与体验式学习的主体价值。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在外国文学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从语文教育专业的专科学生的课堂到汉语言文学的本科学生的课堂,多年来始终坚持从教学方案与教学设计入手,通过中西文化的多重比较,创设更多的感性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情境,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学的直观性和自觉性;而针对在校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文本的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三个方面有目的性地解除教师面临的教学困境。

一、课程设计

(一)了解课程结构,厘清发展脉络

教师要想游刃有余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对本学科或本课程结构和发展进程有清晰的了解和深度的把握,教学中才能运筹帷幄、进退自如,在作家、作品和文学史之间随意沉潜。

(二)熟悉教材目录,明确教学重点

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自己要懂得目录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掌握由目录入手顺藤摸瓜的本领,能具备将书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的能力。同时在梳理文学史的过程中,尽可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的预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分析作家作品,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作家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能够制定出具体作家作品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既能了解某作家在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又能对其具体创作有相应的个体定位。

(四)联系相关学科,拓展课程体系

外国文学的前置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西方文化史,后续课程是比较文学、西方文论等,另外历史、哲学、宗教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也都极为密切,所以教师自己不仅应加强专业素养的积淀,也要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

1998年教育部在中文系专门设置了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下,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必然给原来的外国文学教学带来的新的冲击。虽然有些院校仍沿袭旧称“外国文学”,但是教学方法上如不改进,必将陷入学科发展的困境。所以教师讲授外国文学必须自己先建立“比较视域”,以中外文化异同为轴心,带动中外文学的比较意识。从学生熟悉的已知领域入手逐渐拓展未知领地,尽可能减少他们对外国文学的陌生感和生疏感,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奇或趣味。

二、教学设计

(一)淡化教师主要角色,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真正的教师并非拥有最多知识的人,而是使最多其他人拥有知识的人。”

然而,今天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已经给各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以追求知识为终极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与培养思考的习惯和方法。许多教师仍然限于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传授最大量的知识为己任,而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和阅读特点的研究。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学生们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比如我们可以借助学院加大对多媒体教师的建设力度,给学生播放一定的西方文化资料片、图片、歌剧、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学生与作品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反思,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切实达到实施参与体验式学习的目的。

(二)弱化教材导读功能,强化文本细读体验

大多数学生很容易陷入到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课堂介绍情节去感知外国文学的怪圈,如何引导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经典作品,形成原初的阅读经验,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以往的改革经验发现,虽然学生们也进行讨论,甚至有时候还很热烈,可是说到实质性问题,却常常发生讨论小组没有一个人读过原作的现象。这样的讨论课的价值不得不令人质疑。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充分利用作品选读的片段激发学生现场的阅读兴趣,产生故事悬念,也可以利用课堂学习小组或宿舍的分组,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前布置应熟悉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养成主动利用学院图书资源、查阅学习资料的习惯,合理安排有关阅读作品的具体分工与合作,让学生既能意识到阅读的强制性,也能有一定的人员组合的灵活性。

(三)降低期末考试比值,增加日常讨论权重

现在的考试制度基本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师讲授大纲要求的作家作品,并以此作为考试的依据,学生们也主要以课堂笔记、教材为核心复习考试,整个学习过程陷入到程式化、公式化的陷阱,若要有所变动,教师自己就不适应,更遑论学生。只有大胆革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中心转移到阅读上,读自己喜欢的书,建立起自己的阅读篇目,自发产生讨论的渴求和意识,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才不会形成缘木求鱼的怪现状。首先学院教务处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所占比例可以由70%降至50%,扩大平时学习的成绩份额,真正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方向上,更多的时间用于自主性阅读,形成由于共同兴趣而建立的学习小组,强化学生的相互认同和共鸣,自觉产生讨论的欲望和需求。

(四)简化知识传授过程,关注心灵成长经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地掌握知识上去了……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教师既要善于从学生的已知知识体系中调遣相应的内容与新的学科知识衔接,同时也要驾驭学生已有的人生体验,想象并丰富自己阅历的不足带来的对作品理解的匮乏。阅读就如同交友,精神气质相通时尽可以享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满足感;情趣差异有时也可以形成互补的乐趣和。

三、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评价即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和教师教学评课标准完成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实施。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具体方案:

(一)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学生学业评价方案是一个综合性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和期末考查或考试成绩,可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如检查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阅读质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现在学院教务处规定的学生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的比值中,期末权重过大,过于重视知识评价而对能力评价的肯定不足。

通过多年来的改良与提高,学生们的期末成绩的组合更加科学合理,有些平时学习主动认真的学生,考试又不愿意特别死记硬背和作弊,那么他完全可以凭借平时成绩获得自己心满意足的结果。如果平时旷课迟到睡觉玩乐者,即使考试临时应对也会因平时成绩太差被筛查出来。这无形当中就在学生们中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只有这种成绩组合才既可以鼓励学生课堂之外学习的主动性,考查其日常学习的真实状况,又可以兼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努力重心转移到阅读作品与分析能力的开掘。

(二)教师教学评价方案

主要考查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与个人教学风格的成熟情况,引导教师不仅要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学科知识熟稔,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具体的学习水平和困难,争取尽可能熟悉自己教授的所有学生的特点,能够因人而异,了解各班的学习风气,因班施教,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自身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具体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案10%;课堂教学组织与沟通20%;课堂教学记录与反思10%;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50%。

参与体验式外国文学教学的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教师教学为主转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其评价标准制订是以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养成与学习效果的显明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水准与教学效果的差异。在这一模式中还应特别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不能用一种机械的、标准的、教条的评课模式来约束教师,要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特性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

当然参与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对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强,理解力和分析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就很明显;可是对那些本来就只提着耳朵来听课,学习被动、拖沓、懒惰的学生,可能有些方法就没有理想的实施空间,可能也时常需要跟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互为补充,方能发挥它的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与神对话[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7:142.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09.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质量标准是远程教育的永恒主题。目前,在远程教育质量的教育标准上,已相对清晰且可操作,但远程教育质量的社会标准却相对滞后。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角度分析远程教育质量的社会标准,并结合“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的结构设计、实施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实践,探讨远程教育质量的社会标准的操作原则,便于我们从社会标准角度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职工学习论坛”上,一位工人讲述了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他说:“我借助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用了七年的时间从一名初级工成长为一名高级工,而借助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远程教育,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从高级工成为了技师。”这位工人的经历从侧面显示了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作为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远程教育能够、也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对社会组织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这个意义出发,远程教育的质量就不仅要有学校教育的标准,而且还要兼有社会服务的标准。也就是说,远程教育的质量是需要站在其对社会需求适应性和服务性的角度来审视和评判的,实际上这也是教育为社会服务本质的回归。本文结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中央电大”)和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具体实践。从社会标准的角度谈谈对远程教育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一、远程教育质量的杜会标准

远程教育的质量评判既要有教育标准,也要有社会标准,应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但以往的评判多为教育标准,很少关注社会标准。而在市场经济中,衡量产品和服务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需求方(消费者)的满意度。根据世贸组织协议中的有关规定,教育属于市场中的服务业大类(远程教育最具有这方面特征),因而,我们可以仿照市场经济中对质量的评判标准,即需求方的满意度来思考远程教育质量的社会标准。

1.需求方的多元化

在传统的学历教育领域,需求方就是学习者,二者是统一的,而且学习者经过了层次划分,某一层次的教育针对某一层次的学生。但在知识经济时代,需求方往往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首先,作为需求方的主体——社会学习者,其情况远比学历教育的学习者复杂得多,其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其次,如果是社会有组织培训,需求方还包括学习者所在的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政府机构等。以“工程”为例,需求方除了职工学员外,还包括职工所在企业,“工程”的组织方(工会、教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局等),甚至还包括给本项“工程”提供经费支持的北京市政府以及社会舆论。他们都对“工程”抱有一定的期望和需求,都对“工程”的质量有监督权和相应标准。所以,虽然远程教育的质量效果最终体现在个体学习者身上,但如果不能满足其他几方的需求。特别是企业的需求,其教育质量是难以得到认可的。

2.满意度的多元化和相对化

需求方的多元化态势,必然带来对教育质量满意度的多元化和相对化。就像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对质量的满意要求是不同的:有的人要实用,有的人要感觉,有的人要价格,有的人要质地,等等。而且这种满意常常是以一种相对式满意呈现。一项高质量的产品往往兼有较多需求者的满意度,且在同类产品比较中具有较高的满意值。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更多具有外延的色彩,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育的狭窄领域。以“工程”为例,需求方有学习要求、有企业发展要求、有政治要求、有模式探索要求,等等。总之,这是一种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要求。这种教育质量就不单单是教学方面的内容,还要涉及教育的理念、教育的设计、教育的服务、教育的形象、教育的价值衡量等,甚至包含教育的文化和感情。

二、远程教育质量社会标准的具体操作与校正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提升下,远程教育拥有了一套清晰且可操作的教育标准。但远程教育的社会标准却是相对滞后的。更重要的是,它无法从现有的教育操作模式中分析和演绎出来,需要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并完善。以“工程”而言,其社会标准是在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中得以彰显的,在此,通过“工程”三年来的实施,笔者尝试归纳几点与远程教育质量社会标准相关的操作原则:

1.分析需求者及其需求

远程教育质量社会标准的基础是“需求者的满意度”,所以,首先要确认需求者是谁?他们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如前所述,除了直接的学习者外,对于“工程”这样一种有组织的培训而言,企业、行业、政府机构等都可能是需求者(我们将这些非个人的单位统称为组织)。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形来看,由于个人接受继续教育和安排继续学习还远没有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因而组织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常常需要引发组织的需求而带动和引发个人的学习需求。由于组织的政策和经费的提供才保障了学习者个人的学习,这是远程教育在分析需求方时要特别注意的。

在明确了需求者后,我们还要仔细分析需求者的需求,这是远程教育质量社会标准的基础。以本“工程”为例,工会的需求:通过这项培训,要能够提高工人的素质,增强职工的职业能力和维权能力,实现工会所承担的教育任务;教委的需求:通过此项培训,寻求到在新形势下职工教育新的发展途径;企业的需求:此项培训能使企业发展得到真正的实效,起到明显的投资效应。特别是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要考虑到“工学矛盾”,尽量不影响工作;职工的需求最多而且最复杂:培训是否实用,是否好学,学了有什么好处,学习支持服务怎样,能否提供随时、随地、对日常工作和生活影响不大的学习,等等。

基于此,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必须充分掌握需求者及需求的信息。这其中,有些信息不一定都与教育有关,甚至有些信息还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这就要对需求进行转化和校正。此外,某些需求还可能是相互制约的,为了保证教育质量也需对其进行平衡和协调。

2.对需求进行转化与校正

实际上,社会需求往往不是直接的教育培训需求,而是组织生存和发展、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比如,北京市委组织部就提出他们需要有一种能够有助于提升区一级干部执政能力的培训(如果能够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就认为是高质量的培训);再如,北京市总工会提出需要一种能够提升职工职业稳定和发展能力的培训;至于企业,往往提出的是企业的发展规划;而职工则关注其工作的稳定和日后的发展。这些生存和发展需求都需要远程教育机构将其转化成教育培训的需求。这种“转化”能力将成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基本功,它是质量的基石。需求搞错了,再好的教育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但是,只是知道需求方的需求还不够,还要对这种需求进行校正。教育培训与其他服务业不同,它要对人,即对“消费者”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往往会使教育培训方和需求者之间产生矛盾。一般说来,社会需求者,特别是前面提到的社会培训对象的需求,容易追求眼前和片面,而忽视长远和整体;容易关注学了就用的具体技巧,而忽视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可能也是社会标准的某种局限性,这时就需要用教育标准进行某种校正(注意,只是某种),以保证“正确地做事”,维护需求者的长远利益。

3.要在“教育外”下工夫

从社会需求者那里准确地了解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隔行如隔山”,由于行业的隔阂,了解跨行业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加上教育行业有些“清高”,往往缺乏低下身来潜心研究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需求者自身的限制,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需求。所以,要想真正了解需求者的需求,“教育外”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培养与需求者的感情,要与他们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他们的领域和工作,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和默契。

三、“工程”的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远程教育质量社会标准如何操作,下面我们以“工程”为例,从其结构、实施以及教学管理设计等方面如何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进行详细阐述。

1.“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面临多元化需求

“工程”面对的是多元需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北京市政府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

(2)工会要加快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提高职工维权的能力与水平;

(3)教委要提高职工教育的水平;

(4)劳动局要扩大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的普及;

(5)企业要提高职工素质,更好地管理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要求培训尽可能低成本,符合企业的生产节奏;(6)职工要稳定岗位,提高竞争力和争取更好的待遇。同时要求培训真正适合他们的需求、口味和接受能力。

2.工程的结构设计满足多元化需求

这些需求代表了社会对该工程培训的质量标准。不满足这些需求,工程的内涵设计再好也难以推广。所以,工程定位在培养一直被忽略的广大基层一线职工的通用职业素质上,进行绝大多数广大企业和职工(跨行业、跨岗位、跨背景)都需要的通用能力的培训。其次,为了满足广大职工学习延续性的需求,工程设计了通用能力阶段的培训与电大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和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证书续接的通道。另外,工程在实施上以各级企业培训机构、各级电大和社会力量为培训站点的教学支架。它外设学习课堂,吸纳企业的优秀资源进入工程,将企业的内部培训与工程的整体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方便职工学习。“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满足了政府和工会的期望,满足了企业和职工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打破了知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的屏障与束缚,搭建了职工“终身教育体系”的雏形。

3.“工程”的教学设计体现教育标准与社会标准的结合真正的教育质量需要教育标准和社会标准的结合。“工程”的教学设计关键要解决好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环节。这一过程既充分兼顾需求者的需求,也需要教育标准的指导。

(1)“工程”课程设置的模式是“菜单”式模式,对于入选课程,更多地是按照社会标准来确定。比如课程要具有通用性和发展性;要与实际任务目标相对应,而不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相对应,课程均可独立学习;在时效和内容上有一定的持久性和前瞻性;在具体的操作上有可行性;要优先满足培训费用出资方的要求;课程名称要显示实用性等。为了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方的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按照广泛性和一致性原则听取需求方的意见,等等。经过“工程”后续的调查,80%以上的企业和学员对设置的课程是满意的。

(2)“工程”教学资源建设上以使“所有的需求者都能受益”和“兼顾需求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为原则。在内容形式设计上兼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知识体系及知识含量与学员的可接受性和实用性、专家意见与需求方意见、成本与价格等多方面因素。在建设过程中按照教育标准和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大力加强实际调研和专家与需求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形式上充分考虑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学习者的需要,采取纸质教材、影像光盘和网上资源相结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反馈机制,认真听取需求者的意见,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特别是要将学习者遇到的好的案例补充到教学资源中去,以提升其可接受性和实用性。

(3)远程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管理。“工程”创造了这样一套模式:设立标准与要求,按照标准与要求进行过程指导和督导,将一部分质量监控权移交给职工所在的企业,加强师资培训和教学交流,强调教师讲授和职工互教互学相结合,变应付学习为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要注重传授的知识和能力与职工平时的实践相结合,鼓励职工主动学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社会组织对质量监控的问题。在社会培训,特别是有组织的培训中,最关心质量的实际上是输送学员并承担学习费用的单位(由于受眼前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学员和办学单位在质量监控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偏差),所以,一定要引入第三方的力量——企业组织。

此外,考核评价是远程教育质量检验的关键。“工程”按照社会标准,强调考察职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考核,将此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指导;考试中要充分考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贴近学生的实际,变压力为动力。同时要考虑考试的多样性和便捷性。

四、运用社会标准提升远程教育质量的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逐步将眼光投向了社会教育机构,特别是远程教育。据前不久我们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企业希望与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来开展内部的培训,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完全依靠“自力更生”的操作模式已越来越难以覆盖一个组织事业发展变化的全部需要,且成本也越来越高;

(2)一个组织自己设置的培训以及课程和建设的资源,虽然针对性很强,但往往缺乏规范的标准、科学的设计和可靠的质量评价体系;

(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远程教育越来越为许多组织和个人所接受。

这种变化确实为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特别是远程教育机构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但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关键要看其能否满足社会标准。

在我国,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逐步普及与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型组织的逐步形成,有组织培训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会快速上升,远程教育今后为社会组织的教育培训和个人继续学习方面提供支持的比重在整个远程教育任务中会明显上升。为此,笔者认为,远程教育机构要适应社会标准,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工程”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教育机构要想独立开辟社会有组织的培训领域是相当困难的。要想增强这方面的竞争和服务能力,就必须积极探索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模式,跨出传统教育的封闭圈子。努力学习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社会培训机构和国外在职工教育培训上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也帮助和配合企业建立完善自己的培训体系和规范化标准;

(2)打破传统按知识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按照通用素质能力和任务目标设置课程,按方便需求者挑选的方式搭建课程平台或课程超市;

(3)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逐步摸索过程操作的标准和规范,建立起远程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反馈机制;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远程教育特征

1.远程教育对象的大众化。远程教育是以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实施的终身教育。它突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一种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最具现代化特征的教育方式,即远程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少数人,而是可面向所有的人包括儿童、青年、中老年人。当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闲暇,都需要充实文明的闲暇生活,为此都可以接受全面的远程教育。

2.远程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远程教育的目标任务是多元的、全面的,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远程教育也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方针,通过引导和组织,构筑实现远程教育任务的价值、技能和技术体系,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工作态度和道德行为,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选择、决断能力。同时,学习者在学习中不仅要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也要具备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3.远程教育途径的多样化。远程教育是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下,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及社会知识结构现状,坚持宽进严出的招生原则,培养社会人才。从终身教育角度说,远程教育的形式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全日制教育与业余教育等。

4.远程教育优势的明显性。现代远程教育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连接为一体,能够为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各类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性,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终身教育拓展了全新的教育环境及巨大发展空间。

(二)远程教育发展视角

1.现代远程教育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而发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所在。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新趋势,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制定自身发展战略并探索科学发展模式。

2.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应有相对独立的体系支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为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现代远程教育必须作为相对独立的体系来加强建设,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和整体设计,根除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问题上的某些随意性和短期行为。同时,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为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组织性和规范性,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实行系统性运作,形成相对独立的运作体系。这不仅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科学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应加强社会合作。现代远程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现代社会性特征。其学习者主要来自社会的不同层面,分散在不同的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同时学习者在职在岗学习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形态或方式,既是自主性的,也是社会化的学习。为此,现代远程教育须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支持服务,即全面实现社会化服务。

4.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能力,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应自觉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从学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转变。即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现实基础,把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能力的增进状况作为质量评价的根本标准,由此形成人本化的发展思路和评价体系。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模式创新的根本依据。

5.现代远程教育应全面运用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是远程教育现代性特征的重要体现,网络技术不仅是网上学习环境的物质基础和支持服务平台的技术保障,也是教学资源社会整合、快捷传输的先进手段以及学习者共享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应高度重视网络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其利用率,集中体现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展示其发展形态的时代性。

6.现代远程教育应走创新发展之路。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创新工程,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就决定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现代远程教育本身就是教育创新的产物,所以,在创新中求发展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终身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终身教育理论的含义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的。从终身教育理论的含义来看,它是“起始于生命之初,终止于生命之末”的教育,是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也就是说终身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统合系统,不仅要求所有教育都纳入其系统,而且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已往的终身教育只是个人行为,是个人为了自我完善而不断学习的努力,其核心品质是自我教育。但今日的终身教育面对的是社会知识与信息高度密集,个体知识处理方式已不再适合,必须通过集团方式才能处理。而在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个体难以知道哪些知识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机构具备此类功能,终身教育体系建构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途径。而明天的社会是学习社会,即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社会1。学习和掌握知识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及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学习和接受教育从个体行为转变为社会群体行为,从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个人愿望和追求,变为社会共同体对每一成员的必然要求。

可见,终身教育概念有一个发展过程,它开始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潮,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制度,一种教育系统。到21世纪初,终身教育概念正在逐渐被终身学习概念所代替2。终身教育不仅要求所有教育都纳入它的系统,而且要求改变传统教育那种只传授僵死知识且脱离实际的教育模式。

(二)终身教育的现实意义

1.实现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在现实社会中,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何种教育层次的人在接受最后学历教育中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为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人必须依靠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完善知识结构或技能结构,以适应科技与社会变化。这就体现了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2.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是受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个体条件等因素决定的,但这些条件也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选择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模式,边工作边学习,实现人生发展方向上的自我完善与塑造。对国家而言,也可以用各种形式的大众化教育取代英才教育,实现教育的整体社会价值,使人的素质能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和谐发展。

3.实现教育形式的多元化。终身教育形成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并存的教育体系,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实施不同要求与特点的教育,以实现公民的个性化特色的塑造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社会化综合目标。

4.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人的一生必须不断学习求得自我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改变了传统教育体制的选拔功能,而面向所有的人,为之提供适合需要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同时终身教育以人的发展为目标,重视个性发展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这使人能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达到实现自我价值。

三、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功能

(一)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功能

1.开放共享:有利于终身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大众优势,使受教育的人可扩展到全社会。网络虚拟课堂随处可在,特别有利于进行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的学习,而现代远程教育可使学员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进行学习,传统成人教育难以解决的各种矛盾也可迎刃而解。

2.自主学习:有利于终身教育的贯彻执行。现代远程教育的自主性可让受教育者根据个人需要学习知识,易于终身教育的贯彻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核心,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为防止知识老化而进行终身学习的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可根据个人需要和可能,自主决定学习计划,可以超越时空、跨越地域随机学习,可根据个人情况确定不同的学习时间,施教者可以在网上建立很多数据库、图书馆库等各种可高度链接的教学资源,供终身学习者选用。

3.交互自主: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远程教育中,学习过程正在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也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的开放、交互式学习中,形成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老师为引导的新模式。这种广泛的自主性、交互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终身教育目标。

(二)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的相互关系

1.远程教育在营造学习型社会氛围上大有作为。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既是个人的生活特征又是社会的责任,学习既是个人生活的特征又是社会生活的特征。远程教育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可以在社会上下营造一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条件与设施,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无法到校园学习的人接受各类教育。它对每个人乃至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进而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2.远程教育将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教育公平已成为体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公平。在现实情况中,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是全社会所渴望的。终身教育从一开始就蕴涵着一个核心理念,即人文关怀和人文情结。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要创设一种公平、民主的教育环境,最终实现人人学有其校、人人学有所得的平等、民主的教育。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所具有的开放性,摆脱了求学障碍,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时空束缚,将为每一个学习者获取知识提供最大化的学习权利和机会,它将有效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3.远程教育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体系。现代远程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以及虚拟校园提供的多种媒体资源,还有畅通的教学信息传输与反馈通道等,为学习者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体系,使学习者的学习服务更加体贴周到、学习渠道更加畅通、学习环境更加温馨,从而最大化地分享社会优质学习资源。同时,远程教育的教育资源、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时空的开放,可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习者的需要,使社会时时有学习之机、人人有学习之所。它满足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即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从而使“不是选择合适教育的人,而是提供合适人的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得到实现。

4.远程教育为学习者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习型社会中,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将以“学习者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现代远程教育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交互式、自选式学习取代灌输式讲授的传统教学“教”与“学”的根本性变革为学习者个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丰富的学习内容、更方便的学习方式和更合理的成本投入,以满足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

四、远程教育发展对学习型社会的作用

(一)为学习型社会提供思想基础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的社会需要,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现代生活、工作的快节奏。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所有求学者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在全社会成员中牢固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的职能不仅仅是保存、传播、发扬已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并最终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广阔的思想基础。?

(二)为学习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及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党和国家进一步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并针对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提供和开发人力资源潜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措施。不仅从宏观政策上对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所需的教育环境,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为学习型社会提供系统服务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呈现了办学层次多样化、办学类型多元化、办学门类综合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学习形式自主化的局面。中国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正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个人主动化、社区集约化、学校联动化和社会学习化的大教育格局;中国教育结构及教育资源都正在相互整合形成了各种形式教育之间的横向流动与自由转换,构成相互结合有机联系的全社会教育网络。这个教育网络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系统服务。

(四)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公平教育的手段

当前,中国的教育发展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阶层之间有着巨大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随着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不同阶层子女的教育权利发生了明显变化,加大了社会不稳定,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只要具备相应的基础学历,任何人都可以注册入学,可促使人们的教育权趋向公平;超越时空距离的教学信息可以传递到任何地方,可促使人们的教育机会均等;自由选择授课老师和授课方式,可为地处偏僻的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促使教育资源的利用趋向合理。公平教育创造出公平的学习价值,公平的学习价值创造公平的社会价值,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学习型社会公平发展。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比;还原;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54-03

[案例背景]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离传统文化越来越远,面对这种现状,教师需要加以恰当的引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单元,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本单元的《端午的鸭蛋》是有关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通过“对比”和“还原”,让学生走进文本,加深体悟。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说出“自己的体验”“真切的体验”与“独特的体验”,因为体验从属于个体,在阅读的瞬间生成,是个体最惬意、最愉悦的一刻。初二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会有一些独特的体验和看法,且他们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和“还原”来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进入文本,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让课堂更精彩。

[案例过程]

一、导入:查预习,谈风俗

1.板书课题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的家乡在端午节有些什么风俗。

3.思考: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例数家乡的七种风俗呢?

二、读课文,说鸭蛋

细读第2―5段,说说作者心目中高邮鸭蛋的特点。请用“这是_________________的鸭蛋,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你的体会。

三、品语言,悟情感

师: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去写他心中的家乡的鸭蛋的。说到语言,作家林斤澜对汪曾祺推崇备至,他说:

(课件展示:别的不讲,论语言,五十年来汪曾祺应当说是最好。――林斤澜)

师:同学们也来仔细读一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句子标出来,待会儿谈谈你的感受。自己先轻声地读一读、品一品。(生自读,圈点勾画,师巡视)

1.方言入文

生:文中有不少方言,如“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师:如果不用方言“白嘴吃”,你觉得该怎么表达?

生:可以改为“直接当零食吃”。

师: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这样显得比较繁琐。

生:作者压根没多想,方言是脱口而出的,显得直率朴素。

师:说得很不错,这就是汪曾祺散文语言特点之一――方言入文(板书:方言入文),文章还有其他的方言吗?

生:“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兴,就是方言,是流行的意思。

生:“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空头也是方言。

师:方言入文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这些方言词语说明作者忘不掉家乡味!

2.平淡有味

生:“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朗读一般,不够味)用了一个拟声词“吱”,能生动形象地写出高邮鸭蛋油多的特点。

师:你抓住了拟声词来分析,真不错,这声音真的会有这么大吗?

生:用了夸张的修辞,体现内心的喜悦之情。

师:你注意到前面这个动作“一扎”了吗?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这个动作?

(该生演示,还原作者所描写的动作,其他同学观摩并评价)

生:他演示得很好,动作快、位置准,感觉手法很娴熟。

师:似乎只有高邮人才会有这般吃鸭蛋的手法,看来这也可以算是高邮鸭蛋的文化了。红油就冒出来了“冒”字能否改为“流”字?(对比法品味“冒”字的贴切)

生:不可以,“冒”比“流”速度更快,更能体现高邮鸭蛋的油多,看了心里就很高兴,很想吃。(生大笑)

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诱人的感觉朗读出来?

(师范读后,全班齐读,够味)

师:短短的15个字,却能品味出丰富的内涵,语言真可谓是平淡有味。(板书:平淡有味)

生:汪曾祺写作本文时已过60岁,这句话分明是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写的,流露出作者的一颗可爱的童心。

师: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生:接下来的句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平实的语言有对其他地方鸭蛋的轻视,充满了孩子气,能看出作者的那颗可爱的童心。(板书:童心)

师:最后一句换成“这不叫咸鸭蛋”可以吗?我们来读一读,比较一下。(对比、还原品味句子)

生:不可以,意思一样,但语气不一样。原句有不屑的味道,潜台词是只有我家乡高邮的咸鸭蛋才是真正的咸鸭蛋,充满了自豪之情,流露出作者浓浓的乡情。

师:是啊,从容淡定中诙谐得意之态立时毕现。

生:“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一串短句,读起来一字一顿,似乎是没想好,非常口语化,又朗朗上口,质朴鲜活。两个“多”字,体现了作者为家乡自豪的感情。

师:在这充满弹性的音韵美中,作者因为家乡而自豪的情感悄悄散开,蕴涵着无穷的审美韵味。(板书:乡情)

师: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汪老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有五个字,后三个字是“汪曾祺”。大家想想看,前两个字会是什么呢?

生:“鸭蛋”汪曾祺。汪曾祺对家乡的鸭蛋特别喜爱,所以可以把他和鸭蛋联系在一起。(生大笑)

师:这位同学很有创意呀,只是读起来不够通顺。不过倒是有过作家把汪曾祺比作是高邮鸭子,他所写的散文就像高邮鸭子所下的鸭蛋一样有味。(生点头)

生:“高邮”汪曾祺。这样能充分表现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就是高邮的代名词。

师:你真是太棒了!也许这两个字未必就是最好的,但这是汪老三个儿女在一起商量的最终结果,她们深知汪老浓浓的家乡情,真是知父莫若子呀。看来,同学们也很厉害,从汪曾祺散文的语言中就能品味出了他浓浓的家乡情。

3.文白夹杂

生:“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这句话文言和白话相互夹杂。

师:你的观察很仔细!你知道“曾经沧海难为水”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生: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在这里意思是吃过高邮鸭蛋,其他地方的鸭蛋就难以看上眼了。

师: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这样说呢?

生:这样就有种淡淡的幽默的效果。

师:是啊,文白夹杂,能带来淡淡的幽默。(板书:文白夹杂)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生: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读了文章那么多内容,唯独没有提到结尾第6段,有人认为它跟端午的鸭蛋关系不大,可以删去,有人认为不能删去,你认为呢?(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生:可以,这段话跟课文内容关系不紧密,课文是写端午的鸭蛋,而第6段写的是东晋车胤囊萤映雪的故事,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生:我不赞成这种看法,第5段写吃鸭蛋,写用蛋壳装萤火虫玩,很自然就想到了小时候读囊萤映雪的故事,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很好。不过,老师比较赞同后一位同学的看法。老师还有一疑问,作者小时候为什么会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萤火虫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呢?练囊是什么?

生:白色的绢做成的口袋。

师:多精致呀,多好的东西!真的还不如鸭蛋壳?

生:不是,这分明是作者的偏爱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鸭蛋的爱,而且连壳都爱!

师:分析得非常好,看似随意,其实并不随意啊!汪曾祺自己曾打过一个比方,“写作品也一样,要写得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但制作时要很精致讲究,叫人看不出是讲究出来的”(课件展示)。这不就是平淡有味的高境界吗?通过平淡有味的语言,我们读出了汪老浓浓的乡情、可爱的童心,读出了汪老对承载着传统民俗的端午鸭蛋的热爱。(板书:画椭圆形鸭蛋及圆形鸭蛋黄)

四、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师:你和家人过端午还吃鸭蛋吗?吃的同学来谈一谈你吃鸭蛋时的心情。

生1:吃到蛋黄金黄且油多的鸭蛋就会非常高兴,吃到不太好的鸭蛋就觉得没意思。

生2:可能会回忆起小时候在农村同小伙伴们一起玩乐的情形。

师:今天有的人已经淡忘了这个习俗,有的人还保存着吃鸭蛋这个形式,但已经没有了那份兴奋、投入和热爱的情怀。其实何止是吃鸭蛋,又何止是过端午,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传统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

(课件展示:这是不是个遗憾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就让这节课的结束成为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起点吧!

[板书设计]

[案例反思]

《端午的鸭蛋》通俗易懂,基本上属于“一望而知”的课文,只是写作的年代和所写的地域离我们有些距离,林斤澜说:“别的不讲,论语言,五十年来汪曾祺应当说是最好。”如何引领学生去品味汪老的语言特色并把握作者的情感呢?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中告诉了我们具体深入研读文本的方法,那就是“对比法”与“还原法”。

“对比法”与“还原法”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地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及蕴含的感情。回顾这节课,教学重点落在了“品语言,悟情感”和“联生活,引思考”上,通过“还原法”,将方言还原成普通话,将文言还原成纯白话,用还原后语言的和原文进行对比品味,就能轻松地引领学生把握汪老的“方言入文”“文白夹杂”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通过关键词“冒”调换成“流”,“这叫什么咸鸭蛋!”改为“这不叫咸鸭蛋”等前后的对比,朗读体会比较,品味平淡有味的语言特点。在还原与对比中,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就自然会清晰地显现出来。同样,联系生活,用我们现在的端午节的习俗与作者儿时故乡端午的习俗进行对比,则启发我们深思:我国的传统习俗等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

“对比法”和“还原法”是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与涵义,更要关注文本的形式,带着这样的方法与视角去读文学作品,往往就如二郎神的“第三只眼”,能见到歌德所说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的文本形式。这样的课堂才能切实做到孙绍振先生所说的“在语文课堂上不再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揣摩出隐藏在文本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境 情感 激发

我国古代文学家刘勰曾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即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也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中的创设情境,正是触及了学生长期被忽略的情绪领域,才形成了它独特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且达到“不容遏制地说”的“情动而辞发”的境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呢?

首先,教师作为创设情感进行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的观点和看法,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情感教育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这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考试这根指挥棒进行,在课堂上搞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的“吸收器”,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的教学观与应试教育的教学观截然相反,它要求教师“情”、“知”并重,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学。②学生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就是优等生,反之则是差生,这种学生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情感教育的学生观则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也就是说95%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和掌握各种学科知识,是不是好学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还应包括情感发展水平的高低。③评价观。应试教育评价都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等级,为选拔和淘汰提供依据;而情感教育,则重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体验,而不在于评优汰劣,因而,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其次,情境教学中的“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教材的渲染和生活的启迪。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往往要借助形象,如山川田野、花草树木、风花雪月、鸟兽虫鱼及各种典型化的人物和情景等。教师应利用这些事物向学生逐步揭示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操,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各类人物,逐步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生中的悲欢离合。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要了解志愿军战士的爱国情感以及他们为人民献身的精神,首先得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志愿军的精神有所了解,借助幻灯或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志愿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情景,并借助学生表演,以体会马玉祥烈火中救小孩时的心里矛盾到义无反顾;在课文结束之前,则可在志愿军军歌的伴奏下,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多媒体,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为国为民的奋斗精神和人民对英雄的怀念之情。又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感知形象,领会作者感情,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中展现出的画面作画,假设书中“以物喜,以己悲”的人是自己,体会古文人的那种心旷神怡,那种黯然神伤……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启发下,形象感知下进入情境,在情感的催动下,才能情由心生,辞由情发,情不自禁,领会到作者心中的感受,体味出文章的主题。

再次,以情激情,以情感人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是基础教育的重点要求之一。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曾经游览过的龙泉桃花沟那秀美的景色便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从教学开始,我便让学生收集各种美丽的景致,描绘见过的桃园盛景,由于学生回忆的是自己见过的美丽事物,学生更易身临其境,所以,他们很快就能带着对桃源的向往领略到课文的意境。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学生们由于想起了在凛冽寒风刮面下的乞丐,从而更能深深为孔乙己的遭遇所打动,激起他们对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愤慨。曾经有位学生,当他读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当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时,想起了远方的父母,不禁泪湿衣襟。我们教师,虽不是诗人,但也需要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激起学生的情感,用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语言和眼神,情真意切地促使学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情感既可以由“生成发展稳定”,也可以由“生成淡化泯灭”,在初读课文让学生入情后,教师需要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因此,我们教师得很好地掌握教材,从入情到动

让学生的心灵开放 张艾文

[摘要]让学生的心灵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快乐的心,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有一颗安全的心,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安心学习。让学生有一颗平常的心,认识数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心灵开放

激发兴趣

师生合作交流

生生合作交流

数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这种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观下,数学教学唯有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地接纳知识、接纳教师、接纳同学、接纳生活,才会发挥潜能,输出“创造”。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1 呈现方式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快乐的“心”

学生又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据此,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包装”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中感到学习是一件舒心的事情。

1.1 枯燥知识趣味化。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用一些故事情节串联起来,课堂教学就好像是让学生有滋味地“读”一本“数学故事书”。例如《统计》的教学可以通过“大象过生日”的情节贯穿全课,学生在统计客人中学会知识,在统计鲜花中巩固知识,在统计水鸟中起用知识。又把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园”,“改成和长方形、正方形、园”交朋友。用交朋友这拟人花手法组织知识,学生感到有趣,亲切。

1.2 体验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学生产生兴趣的体验主要有两种:①成功的体验;②生活体验。学生成功的体验越强烈,产生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是学生的内部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过去的经历和感知过的事情和生活经验利用文字或其它形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交往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安全的“心”

学生有心理自由和心里安全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

出: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以及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据此,教师要改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自由、互助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安心地学习。

2.1 师生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评价者。倾听学生的心声,点拨学生的思路助燃学生的热情。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和提出意见,对教师进行评价,也可以代之当“小老师”。例如:《十几减6》的教学,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等等课。我就让学生来讲解,课程结束时,让学生起课名时,学生很自然地把课名定为《我是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2 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教师在学生自学和自评的基础上,增加生生、生组、组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究与评价。学生还可以走下座位选择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探究。例如教《愉快的周末》的教学中,我先让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参观学习几个“知识场景”。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中梳理知识,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又如教《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在“换币、付币、找币”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下座位与同学合作交流进行活动。这样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 教学内容的开放――让学生有一颗平常的“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选取自然社会与其它科学中的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并不陌生,是平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而以平常心和友好的态度对待学习。

4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应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知识,借助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回归生活实际运用知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例如《第几》的教学可以从电影院座位,教室学生座位等生活实际导入教学。练习中对猴子捞月亮的猴子的数法。一些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猴子是一只只往下吊的”,因此应该从上往下数来确定的猴子在第几只。又如《统计》教学中,排一排、理一理的统计方法,学生可以联系体育课上的排队方法想出来。

总之,新课程的学习决不能封闭学生的心灵,而要努力地开放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开放自己心灵的前提下,积极地创设上述各种开放的外在教学环境。增大学生心灵的开放度,相应地盛开创新之花的可能。

感受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宫玉玲

[摘要]小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学会用数学进行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问题

生活化

情境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他们提供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要突出“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教学理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数学学习,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1 巧设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在生活当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我们非常精确的算出一些数据,只要知道大概的数据就可以了,可见估算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因此从低年级起,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给学生提供进行估算训练的机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来进行,巧妙的设计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先给出范围让学生去猜一猜――再估计全班学生加上听课老师的人数”这一教学过程。我先给出了一年五班学生人数的范围:“比32人多比我们班的人数少,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年五班大约有多少人?”因为我们班有38人,所以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猜出了几种可能性:33人、34人、35人、36人、37人。通过学生们的猜数训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我接着引导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高兴吗?那你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在这个教室中大约有多少人?”同学们特别兴奋,甚至有的已经站起来了。很快同学们不但估出了比较准确的人数,还把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大家一起交流。通过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不再感到枯燥无味,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内心充满了解决问题的渴望。可见,恰当的设计问题不但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此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充分体现了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教学理念。2创设情境,将静态知识动态化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的特点,脱离情境单纯的学习知识,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我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兴趣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力争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情境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一课时,教材只是出示了一组金鱼的画面及每种金鱼的条数,要求学生学会恰当的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日常用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画面蕴含的信息量不大,学生对静态的信息兴趣持续的时间过短,很容易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于是,我尝试着把静态的信息改变为一个动态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我在引出课题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了一缸游动的红金鱼,同学们都被这些漂亮的金鱼吸引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缸金鱼身上。再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同学们,这些金鱼漂亮吗?你们喜欢吗?”同学们都回答喜欢。我继续引导同学们:“在喜欢之余,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我选择了与这节课有关的问题:我想知道这缸金鱼有多少条?我恰当的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条金鱼,继续在教学中渗透估算意识。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要想知道准确的条数怎样去数比较快?

按照同学们选择的最佳方案,我利用课件动态的演示了数金鱼条数的过程,非常直观,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数金鱼的过程中。接着我又出示了另外两缸花金鱼和黑金鱼,引导同学们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

这三种金鱼条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对教材的灵活运用,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把静态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运用情境教学,将枯燥的数学学习生活化,富有趣味性。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的思考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情感的体验中,有了探究新知的愿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3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低年级学生学习知识注重的是直观的教学,抽象的数学问题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现实生活模拟到课堂中去,力争把所学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唐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知识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学会知识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一课时,我在教学中,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设计了一个购物柜台,由同学们自己充当售货员和购物者。把同学们分为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两名售货员和一名监督员,先把同学们从家里面带来的玩具标出价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排队购物,每个同学可以选购两到三种商品,要计算正确售货员才能把商品卖给她,监督员负责把商品包装和归位。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购物时的感受,并训练学生计算价格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学生们边购物边思考,进一步明确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1元=10角,1角=10分,并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的购物问题。同学们把这一教学过程当成了一个游戏,既新鲜又有趣。正像学生所说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数学课!”“这样的数学课真好玩!”

课下,我安排了学生们的数学实践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粮行采购粮食,下节课在班级汇报一下自己帮助爸爸妈妈采购的过程。在下节的活动课上,同学们由于有了亲身的实践过程,都积极踊跃的把自己的购物经历和大家交流。同学们有话可说,计算起来把算理也说得头头是道,不再是沉闷和毫无生气的。

总之,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资源。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富有挑战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提倡数学学习生活化,不仅是为了改变数学学习的枯燥、抽象的面貌,降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的难度,更重要的事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和物,学会用数学进行思考,我们将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过程。

参考文献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 网络资源 导学 网络效能感

19世纪中叶就已经存在远程教育了,但是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性的总结是近三十多年的事情。我们国家的远程教育应用,是在21世纪重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历史进程中得以实现的。加快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进网络远程教育人才的培养,将对网络教育的持续性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与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现代网络远程教育有了长足的进展,网络远程教育作为传统课堂面授教育的重要补充,其发展速度和实现的规模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网络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职业和教育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网络远程教育从业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和培训,远程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在我国显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

上世纪末,为了加快学习化社会到来的进程,教育部在1999年批准通过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其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的面授教育,而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旨在探索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下的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内涵可确定为: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围绕适应和建立以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为主的、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改革。本文主要探讨以下3个主题:

第一,网络远程教育的理论定义:导学,网络资源;

第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第三,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导学和网络资源的定义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进步。如教学资源全球化、教材和教学多媒体化、学校虚拟开放化、教学管理自动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等,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目前,寻找一种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处于一种短暂或者永久的分离状态时,就产生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需求。远程教育的导学模式,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系统的操作样式,它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过程的实质体现。一般教师导学的内容主要有:第一,提供资源并引导其利用资源学习;第二,解答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第三,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控。导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远程教育机构的导学体系和导学教师的导学方式和导学内容。因此,正确的认识导学是远程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导学的本质功能

关于导学的基本功能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指导论导学观。认为导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雷火土,2006;彭幼航,2004)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导学是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教育手段(包括一部分面授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教育活动。导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导学从导学媒体的编制开始,到学生考试结束为止的全过程,狭义的导学主要指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远程指导和当面指导)的过程(张德利,2000)。另一种是一体论导学观。研究者认为,导学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组合。(林东华,2005;章国英等,2005)

上述两种观点都认为, 网络远程教育其基本的教学形态是以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师生远距离交互为辅,教师通过网络远程技术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辅、支持,因此教师的“教”必须坚持以“学”为中心,必须变“教”为“导”,以保障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并认为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两种观点的分歧是明显的,指导论强调“导”服务于“学”,师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导学是教师以“导”为主的一种教学行为;一体论强调“导”与“学”双边互动,师生之间是双主体的关系,导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形态。

笔者认为,在网络远程导学过程中,第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并不是双边关系。第二,在“导”和“学”的过程中,“学”变成了主导的地位,改变了填鸭式的“教”的方式。在现代网络远程教育体系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是以一定的媒体应用基础上的导学能力表现出来的。但同时,教师在一定媒体基础上的导学能力是因学生的“学”而生存。激励学生积极开发媒体使用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是网络导学存在的基本前提。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导学的基本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因此,对于网络导学能力的积极开发,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指导信息资源的使用,完成对学生心智能力的开发,学习进程的督导,考核结果的审定等具体工作,都可以看成是现代意义上导学的基本功能。

(二) 网络资源的特征

目前可查的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定义有许多。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上所有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信息资源(赵小希,职业教育,201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资源。(黄小龙《科技信息》2008第17期)等等。笔者认为,网络资源的定义可以这样界定:在网络环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借助互联网工具,采用相应的网络教学手段所展示的信息源,它能够给其使用者提供价值判断的帮助。而具体到网络教学资源就包括专门为教学活动建设的资源和网络上其它可能对教学活动有帮助的所有资源。具体可以分为:网络课程、大型数据库、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几个部分。

按照笔者的定义,可以分析其特征为:数字化和功能化,数字化是基于其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依赖;网络资源的功能化是相对于其具体的教学目标而言的。他应该包括为特定教学目的而设定的:课程资源,数据库信息,协作化资源,一般性网络资源等特定的组成部分。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学生面对的是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有的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也有许多信息是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反面资源。但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活动,需要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特定条件的检索,从而实现其应用的高效化。第二个特点是他的时效性。我们对普通网络资源的应用可以是无限时无限量的。但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网络信息,却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教学考核任务的。这也是网络教学资源特有的时效性特点,所以从时效要求的角度,这种资源的信息化特征更突出一些。第三个特点是指提供的信息资源只是学生“学”的辅助工具,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并试行教学应用和评价。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和内容的整合等,依据教学内容的信息类型,选择教学媒体,努力做到帮助学生理解扩大知识容量、提高广阔的思维空间以及实现个别和协作学习。

二、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的地位凸显。但是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仍是网络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加强网络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提高网络教学设计水平是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重要手段。

在既定的网络条件下,成人参加网络学习会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这种冲突既是一种现实,又是可以通过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调适来进行协调和解决。所以,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提供者,需要具备信息能力,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规划,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方案,教学应用和评价。而网络资源在激发学生自主,协作,创造的方式来搜集和处理信息,为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帮助,因此,有效客观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分析是进行网络教学方式的重要基础。我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网络教育资源分为四个层次即素材类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库,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等。其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是重点和核心。在教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有网络课件,专题学习网站,WebQuest主题学习网页,网络课程,网络资源库。

结合常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其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网络教育资源应具有时效性与交互性

网络学习资源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信息社会,网络学习资源具有更新频率高,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为学习者获取最新的信息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手段,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程之中,增强了知识的时效性,有助于学生尽快了解学术前沿。

网络学习资源具有较好的交互性。网络学习资源改变了传统的书籍报纸和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的方式,具有同步与异步,实时与非实时等双向传播的功能,学生既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又可以实现与其他学生或教师的交互。

(二)网络资源应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创造性的资源支持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庞杂,对学生来讲,善于从纷繁的资源中找出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资源使用能力。网络资源以超媒体的形式组织,其超媒体界面可以通过超链接直接连接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同时,网络资源还要具有操纵性和可再生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重组,修改,创造,以满足教学需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信息加工方法,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再创造,形成学习成果,从而完成自我意识上的知识构建。

(三)网络资源应与资源使用者的网络效能感相接合

学习者对自己能够完成的网络学习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的认知是不同的。有些人的网络效能预期停留在简单网络学习水平上,有些能扩展到中等难度的任务上,有些则能延伸到高难度水平的任务上。在网络环境中,有的人在自我认知的宽松环境中能够坚持完成网络学习任务,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面对较大压力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网络学习能力。有时两个人在面对相同的网络学习环境时,一个人就会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坚持下去,而另一个人可能会不断的寻求外界的帮助或者放弃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分析学习者的网络效能感,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资源和学习过程环节,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在网络资源的安排上既要考虑保证基本的课程内容,同时也要留给学生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保留内容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会不尽相同,可以为学生准备具有拓展意义的材料。但切忌为了丰富而哗众取宠,在拓展教学材料时要遵循恰当,适度的原则。

(四)应与教学者环境、学习者环境相匹配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选择。即使是同一学科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教学媒体的设计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具体软硬件环境,充分考虑各项技术的适用性。例如,播放插件的普适性,教学材料与系统的兼容性,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等等。总之,教学者的环境水平应该和具体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环境基本上做到同步,并且要能根据不同群体做具体的调整,这样才能是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做大最大的优化。

三、针对地方电大网络远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笔者曾翻阅了诸多国外的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的开放大学相比,中国电大系统的导学体系有自己的特色。中国电大系统课程辅导体系的最高层是课程主持教师,由中央电大专职教师担任。课程主持教师身兼数职,对课程建设负全面责任。第二层是省校课程责任教师,通常由专职教师担任。第三层是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可以是专职教师也可以是兼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教学班的面授教学及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小组讨论等。第四层是教学班。中国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几乎所有课程都还有面授环节,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所以各级分校都以班为单位组织教学,每班都设有班主任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第五层是学生。中国电大系统的学生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面授教学和辅导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若干次书面作业,互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比例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

正是因为我们的基层导学教师直接面对的是教学班,而不是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所以才使得我们基层的网络远程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促进网络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

学习者的特征虽然与具体的学科特征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它影响教学者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所以教学者特征分析是教学实现过程的重要部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特点的分析。

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起点分析。一般起点能力的分析包括认知结构分析,认知能力分析以及学习态度分析。通过认知结构的分析,可以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实现教师和学习者共同认可的“有意义”的学习。而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的分析,可以实现“因人施教 ”,使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是建立在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的,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第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个体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者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外部控制者的成就动机相对较低。不论是在什么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自己来感知信息。而每个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不同的个体获取信息的速度不一样,对相同的刺激感知和反应也不尽相同。场独立者不太依赖于外部的环境,不善于人际交往,能按照内在参照处理信息;相反,场依存者对外界环境有强烈的依赖,善于产生人际互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就必须为每一个学员提供适合的学习计划,网络资源和学习环境,这是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开展个别化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进行学习者风格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一词是随着计算机的崛起,在197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界率先提出来的。也被认为是21世纪的信息社会中人们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人经过教育,学习与应用慢慢积累并学习的到的一种能力。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的信息素养直接决定着学习者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面授量较少的课程,信息综合能力较强的学习者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率和效果,这是与每个人的信息使用能力密切相连的。

第四,分析学习者的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有四个重要的信息来源,1、亲身经历的经验;2、从榜样那里取得的替代性经验;3、来自他人的言语说服;4自身的胜利情感状况。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思维,感知能力和行动能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的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应用,对其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效能感高的学习者,能够完成的学习难度和复杂程度的等级水平都会较高,同时完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强的确信感和信心,并且能够将这种确信感成功“迁移”到其他类似的情景中。

(二)网络教学对传统的教学理论产生巨大冲击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独白式”的传统互动模式被打,建立了“对话式”的平等交往关系。教师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导”。各种新兴的网络技术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多边性。因此,作为网络资源的创建者,应考虑到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考虑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习者自主阅读,利用仿真工具进行虚拟实验活动,利用网络进行虚拟性学习活动,利用交流工具进行讨论活动,利用在线评价进行在线测试,激发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技能。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设立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好的情境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方式创立一个生动的场景。对于经常参加面授授课程中的视觉型的学生,考虑多利用视觉方面的图文等。而对于网络资源,则可以提供一些声音,音乐等材料,为听觉型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帮助。总之,要综合各种因素,恰当选择媒体形式。

(三)应该注意网络教学环境中的知识观会对教学产生许多影响

人类全部知识的90%是隐性知识(又称非结构化知识,缄默知识),显性知识还不到10%。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先通过自己的隐性知识,将要讲授的知识用显性知识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通过已经具备的隐性知识来将教师的显性知识表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事实上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的隐性知识和学生的隐性知识的一次对接,由于具有面授的基本条件,使得这种对接的效率和效果比较好。而在现代的网络教学实施中,面授机会减少(或是完全被网络资源所取代),这种对接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因此,对网络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媒体与网络都是图文并茂,非常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表达,因此在网络课程知识传授过程中,要注意显性知识选择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的优势。而隐性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引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网络化,学生再去学习这种显性化的知识。

(四)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系统设计的问题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构建学习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中主要的学习资源以及其功能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在网络学习中,应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工具。第一,学生开展研究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发虚拟实验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虚拟仿真可以突出实验现象,操作简单,并且可以重复演示。在虚拟的试验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科学规律;为学生开拓交流的工具,需要去掌握NetMeeting,QQ,Email,ChatRoom,BBS,VideoConferencf,AudioConference,VideoOnDemand等,教师可以组织各种类型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自主学习活动是网络学习活动的核心,而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建设一些资源来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维,完成测验试题和实践题目等。这些教学活动都应该是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和使用。

最后,在网络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当导航者:筛选,组织及传递学习资源;情境的指导者:交代学习目标,明确具体观察要求;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引导学生由最初的新手,变成后来的成熟的学习者;协作活动的辅导者,教师需要发现学生在网络学习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协作修改建议;。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尹睿.(2010)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丁兴富(1997).当代开放远距离教育发展和革新中的重大课题[J].中国电大教育,1997(7—8):7-8.

[3]丁兴富(2005).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成人教育学刊,2005(07期)

[4]徐晓莉(2011).中英远程教育课程导学比较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期)

[5]胡志金(2010)网络远程教师多维导学能力新解(2010)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04期)

[6]赵小希(2012)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2012)职业教育,2012(02期)

[7]丁新(2004).论远程教育专业学科的产生和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4(11上):21-27.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怎么写?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共同阅读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最新精选2020,请您阅读!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1在忙忙碌碌中我们的学期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学期自己的工作,真是又喜又忧。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但我热爱我的职业。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尽心尽责的工作”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学习,认真做好学习记录。主动参加双关爱活动,为困难教师及幼儿尽一份爱心。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团结同事、遵守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认真学习幼儿园新《纲要》及《走进新教材》,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新动态,思想紧紧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并完成教研组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细致的了解每名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2、在教学中,尊重幼儿,营造平等、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

用眼睛关注每个幼儿,从幼儿身上汲取闪光点,去点亮他们自信自立的明灯。在课堂上利用各种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激发儿童的兴趣。我力求尊重每个小朋友,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认真备课。我努力让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发言的机会。多数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各项教育,让他们在游戏中愉快学习。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活泼开朗的性格。我平时多鼓励小朋友多方面的发展,在平时活动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放一些音乐给小朋友听,让他们学会欣赏。有时候放比较动感的音乐跟小朋友一起笑啊,唱啊,跳啊,让小朋友有真正自由空间!让我也回到了童年时光!我鼓励每一个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让小朋友在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所放松!

3、注重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作用。

为幼儿创设一间有特色、有意义的教室,是教师、幼儿共同的责任。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动静活动特征为幼儿设计活动区域,如语言角、美工区、表演区、操作区等,并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大胆使用和创作。让幼儿成为环境主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去丰富环境,体现课程的进行、目标的变化,幼儿在平时发挥想象,大胆进行绘画和手工创作等,他们的作品得了老师和同伴的肯定。

4、在教育小朋友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完善自身修养,不断吸取教学经验。

到莘松幼儿园参加观摩学习,吸取他们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非浅!在园内,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比武、演讲比赛等活动,撰写的案例荣获了上海市三等奖的理想成绩。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我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我深深体会到幼教工作的崇高,责任的伟大!体会到实践工作中的意义与欢乐!

三、保教工作方面

我力求从小事做起,耐心细致,我班连榆昊小朋友刚进园时,自理能力比较差,语言、动作发展都比较慢,刚开始时,我帮助他做一些事情,后来就鼓励他自己吃,自己穿衣、穿裤,鼓励他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成功的喜悦。现在的他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也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

四、家园联系方面

教师与家长互动效果直接影响班级经营的成效,家园沟通,教师与家长协力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对幼儿的`关心,共同分担教育责任。孩子的快乐,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是对我工作的肯定。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如实的和他们交流对孩子教育方面的看法,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去满足,对家长提出的教育孩子方面的疑问帮着查资料解答,让家长感到我不只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家长的朋友。同时,我还利用多种媒介与通讯手段,做到经常性和简洁性。班主任教师将手机号码留给每一位家长,以便家长更方便快捷地与老师进行联络,更好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召开家长会和向家长开放园内半日活动,使他们了解了班内课程特点,并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在园内举办的“创新艺术节”活动中,我积极与家长交流、合作,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五、其他方面

在珍惜幼儿园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努力吸收外界的信息和知识,今年我本科学习结业。浏览幼儿教育网站,翻阅幼儿教育杂志,看提升个人品味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历学习、电脑专业学习,让自己永远处于一湾活水、碧水之中。

总之,这学期来,我努力做好本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扬长避短,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好,力争更上一层楼!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2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从不潦草从事。包括新课和所有的习题课,都写教案,都认真作题研究教法。

在备课中不断引入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引进了许多教改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教案资料齐全,全部为打印的教案。

教学成绩优异。外语实验班成绩突出,普通班成绩较好。

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和培养、深化,先打好基础,再扩展发挥。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偏题怪题,与国家教委的教学思想同步,与省里的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同步。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落实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继续探索讨论式教学法。今年,我继续研究的是“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并形成了一种模式。积极主动地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协助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评教评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在获得济南市《十大教学模式》奖的基础上,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还进行了经验介绍。

作为一名高级教师,作为市中心组成员,我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积极进行教育科研,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参加了市教研室的《同步目标练习》、省教育出版社的《基础训练》、省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报告》的编写,任《基础训练》和《实验报告》的主编。

我的录象课《氯气》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为示范课,进行了研讨。

作为一名高级教师,我能不断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今年主要是刘晓华和荣林,我及时对他们进行了指导,使他们快速成长,本学期二人都开出来较高质量的公开课。

教研组工作方面。今学期,学校实行了综合课备课制,打破了教研组结构。但是我们不断听取领导的意见,积极及时落实。工作中重点依靠三位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来带动全组的工作,使得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全组老师的团结是空前的,集体凝聚力增强。开了几次专题研讨会。我们的课题研究方面,研究课活动课方面,多媒体教学方面等都具有先进性。学案教学、研究性学习、讨论式教学法等,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听课活动也是很突出的。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3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

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

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

2、让学生制作科普手抄报,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4、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4转眼间,一个学期已颠末去,回首本身一学期的工作实践,繁忙而充足,一幕幕都仿佛又涌现在眼前。自从从事教师这一行,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态度来观待我的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师德工作方面

很多教导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导,爱是教导学生的前提。经心去爱每一个学生,酷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本分,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紧张标志。所以作为教师要真心实意关切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溢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必要赞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造诣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勉励的话语,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间隔,是加强师生关系的剂。我还平时抽光阴跟孩子们交心、交流和孩子们配合运动,缩短了师生间隔。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一个教师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使本身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康健生动的发展。只有这时能力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二、育人教导方面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魂魄。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光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导中的示范作用是宏大的,学生总是以先生作为仿照的工具,先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邑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做学生的优越模范,以大方得体的仪表,持重庄重的举止,亲切和睦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导动力,去沾染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因为孩子们小对事情斤斤计较是孩子们的广泛现象,所以依据孩子们的实际环境,多给孩子们讲有关朋友之间互相赞助的故事来引导他们,让学生有个康健的身心来面对身边的一切。

三、教导教授教化工作方面

一学期以来我担负一年级的汉语学科和两个四年级的美术教授教化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本身,耐劳钻研业务,赓续进步业务程度,赓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导教授教化纪律,改进教导教授教化措施。

都知道,要让学生介入美术的运动,筹备工作是必须的很紧张的。因为筹备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美术课的质量,也关系到可否进步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基础的问题是必须办理的问题。上美术课时学生不带对象的现象较严重,分外是手工制作,必要筹备的用具较多,所以部分同学不可以或许实时完成。光阴久了,这些不带对象的学生习惯越发严重,于是仆从主任和谐,用具筹备占造诣的10%,把必要带的对象让学生记在纸上,并把带对象的学生名单一一记录,这样学生不带对象的现象削减了不少。学生不带对象的因素有许多,有的同学不带对象便是因为学生对美术讲堂没兴趣,有的同学是忘记带了不看重美术,所以我从基础做起,在教授教化内容中,先挑选觉得他们感兴趣的一课,然后让他们每个人都介入到美术运动中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随之进步。

手工制作这些方面的教授教化内容,大大增加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性。因此本学期又选择一个课外的自制相框来进步学生的着手才能和感想感染胜利的喜悦。因为乳白胶和废旧报纸加工制作的历程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并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居心去思考,可以变废为宝进行装饰可以使身边找资料使事物加倍美看。这个历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体验,也是培养学生耐心的好渠道。从中又能体验胜利的喜悦并能同学与同学和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更好的完成作品。以上这些仅仅是我在美术教授教化的一个环节,固然小,然则缺少不了,办理学生的对象携带问题,还要和班主任先生的共同,向他们疏解事理,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更快的提高为往后更好地办事与学生。

一学期的坚持本学期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获得了一些改良,参加运动的积极性也进步了不少,下节课学什么,甚至有的学生会主动找到我有没有运动,什么时候还有比赛等等。听到学生这些话的时候我欣喜万分。4月份我的8名学生还参加了以《关爱》为题材的绘画比赛,但造诣还没出来。

本学期把进步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为突破口,尽力进步教授教化质量。本学年分外是第二学期,我在讲堂上分外看重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开展小组角逐运动,通过小组加旗,用表扬鼓励等教授教化手段,充分施展学生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觉介入到讲堂教授教化的全历程,从而优化讲堂教授教化,进步教授教化质量。通过一年的尽力现在一年级的大部分同学都可以或许没有先生提示也可以或许主动去预习和温习的任务。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念书习惯,本学期我每天坚持应用课前5分钟给学生们读课外书,现在已经读完“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公主故事等”这几本书中第一本书是我本身拿来的,剩下的都是由学生本身提供给我的。从中可以或许观出他们对课外册本的酷爱和读课外书的(热情)积极性。还有在本学期组织的汉语故事比赛“小故事,大事理”中我们班小嘎豆们也取得了2、3等的不错的造诣。

四、赓续增强自我培训

我觉得做一个今世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赓续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都说知识学无尽头,在我的工作中,我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足本身。如参加教研组的运动,区教研、学校的网上培训、观有关教辅和教导教授教化册本等来进步本身的业务程度,使本身能适该当今教导的成长,跟上课改的方式。

五、美术课堂的治理工作及其他工作(副班主任)

作为一年级的副班主任,平时实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班级动态,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孩子。学校霉畚给我们支配副班任任务时毫不怠慢,带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完成任务。因为是学校工作的支配我负责美术课堂治理工作。固然平时我本身不用美术课堂,但为了让美术组学生更好的学习,就必要隔一段光阴进行一次大打扫来保持课堂卫生并实时更新美术课堂的板报设计来完善工作。值周教师在学校工作中也起着很紧张的作用。固然不起眼,然则弗成缺氨赡。值周教师在每节课下课之后都要到本身的岗位值周,每天中午对各班级进行反省卫生、规律环境查,对付反省结果实时进行总结使得学校卫生、规律方面也有了必然的保障。

平时也积极共同德育部的工作,实时完成任务。为了欢迎市里的迎检我和韩先生应用周末和除上课外抽出别的光阴完成了学校外墙装饰设计。在完成的历程中固然又冷又累,但观到作品的一幕幕呈现,让我们忘失落了疲劳,沉浸在喜悦中。六、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汉语组的一名成员赓续研究《小班化汉语讲堂自主学习的策略和研究》。

(1)进步备课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研究小班化教授教化的实施,我在备课时赓续钻研,备课,备学生、备重点难点训练点,备教授教化策略,切实进步备课的质量。

(2)进步学生预习的有效性。一是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措施,并通过讲堂训练进步预习质量的杀青度;二是进一步看重预习的讲堂反省,教授教化即可从预习入手,进步讲堂效率。并把重点放在朗读教授教化上,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为了更好的操作讲堂明确教授教化目标,首先预设讲堂教授教化目标,目标依据课本、落实到讲堂;其次,我依据讲堂的动态成长恰当地调剂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也有所着重并进行评估。让学生成为讲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者。七、个人工作业绩方面本学期本人积极介入市民教部组织的论文征集和教授教化设计比赛。本人撰写的德育论文《美术课上的民族礼仪诙谐表现》荣获省级得到二等奖。

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5反思一个学期的工作,我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都有一种感觉,当你追赶时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当你等待时间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不经意间步入了生命的又一个年头,开学初忙碌的身影还在眼前浮现,实在是让人感叹时间的飞逝。可是细细品味,却也发觉自己竟也成熟了些许。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蒙感,一个学期转眼过去了,身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刚入园的热闹声,这有半年的集体、游戏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为了

更好地做好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教学方面

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前的教具准备要充分、内容要丰富、生动、新颖,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教态上具有儿童化,形象生动,和幼儿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学会在游戏中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常规教育方面

1、礼貌

先从自我做起,对领导、同事、家长都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给幼儿带个好头,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培养幼儿成为一名尊老爱幼、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能友好与他人相处。

2、课堂活动纪律

从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要正确引导幼儿课堂上的坐姿、培养良好的课堂常规;不许随便下位、回答问题时要举手、并学会尊重他人,安静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不随便打乱别人的讲话。

3、卫生习惯

每天保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带领幼儿认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在每周计划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现状情况,合理设计好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运动量知道清洁卫生的重要性,加强幼儿便后洗手的习惯,并能主动的在餐前、餐后洗手,餐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衣物。

三、业务学习方面:

我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

四、家园沟通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

我充份利用了晨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通过家园联系表、面谈等形式来了解幼儿在家与在园的各种表现。

2、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表现,及时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3、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热情有礼、对待特殊情况要冷静、有条理地进行交流。

4、工作上加强互动,对家长的建议虚心听取。

5、结合每月开展的主题教育,引导家长关注活动进展,并能主动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了解,促进家长和幼儿园的良好关系,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成长。

五、存在不足:

1、本学期有时候有因自身懒惰思想造成的拖拉现象,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力争做到“今日事今日完成”2、工作中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科研能力。

六、今后工作规划:

1、积极、认真开展幼儿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多方面的提高专业技能。

2、珍惜教学机会,加大学习力度:一是保持工作热情,继续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二是谦虚谨慎,继续加大向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学习

以上是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