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苑漫步

古诗苑漫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诗苑漫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1篇

诗句的花园,百花齐放,漫步其中,乐此不疲。

——题记

诗香的世界,是人间的仙境,云游与此,令我感到快乐。

曾经因不理想的成绩而失望至极的我,一再彷徨,一再自弃,是诗香,带给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广阔胸襟,带我忘掉失败,走出低谷。

成功的时候,我亦会自满,必要时刻,是诗色,让我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把我拉回残酷的现实,让我继续埋头苦读。

在诗苑中,我获得了心灵的一方净土,在这个喧嚣、嘈杂的世界中,唯有古诗,才能给我一丝安慰,让我有所依靠。

古诗的园地,拥有无限的美好。这里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有“枝繁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的柔美;有“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的凄美,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唯美。景之多娇,美不胜收。

古诗的园地,拥有无数的现实意义,有“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居新”的炎凉世态;更有“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人情冷暖,世间百态,尽露无疑。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古典诗词;激趣;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背诵优秀诗文80篇。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古诗的篇目,足以说明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习古典诗歌,又如在花海中徜徉,可以感受艺术的芳香,得到艺术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好古典诗词,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式多样,以“说”激趣

1.“说”在课前,体验乐趣

古诗名句其语言有节奏感,语短意长,直接抒情,有易于记诵的特点,有些名句还使人百读不厌。初一新生刚入学,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赠古诗活动”。每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把自己喜爱的一句或一首古诗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其喜爱的理由。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便积累了一百多首名诗名句,且上台赠古诗的同学,既要把自己学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又会体验到创造成功的乐趣,因此对这项活动的参与同学们乐此不疲。

2.“说”在课中,寓教于乐

结合现代文阅读教学,本人把古诗词教学融入其中。针对初中学生对直观教学形式更感兴趣、喜爱参与各种活动的特点,我把教学古诗词的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落实完成,以“趣”当头,寓教于乐。如教学课文朱自清的《春》,时值春季,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围绕“春”,请同学们分别说出写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水、春日等景物的古诗名句。

活动以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进行,不一会儿学生便想出了许多含“春”的古诗名句,写满了整个黑板。这样的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古诗词,还能从中借鉴到古代诗人观察春景的角度和方法。

3.“说”在课外,丰富积累

学习古诗词,需要常记常忆,反复诵读。为此我利用教室的空白墙面,把古诗名句以填空题的形式用毛笔抄写后贴在墙上,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给学生阅读古诗带来便捷。课间,时常会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竞猜填空题的答案和古人古诗。有的同学课下不仅说古诗,还唱古诗。如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同学们喜欢传唱的曲目,有个别同学还用现代曲目与古诗“联姻”,如把加拿大民歌《红河谷》的曲配杜牧的《泊秦淮》的词,唱起来还真是饶有趣味。

二、精彩纷呈,以“读”激趣

“读”古诗作品,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审美品味,对教学古诗词十分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读”古诗词如同漫步于古诗苑中,欣赏着中华诗文的灿烂辉煌,含英咀华,如同接受着一次次美的洗礼,使心灵净化;多“读”古诗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能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意境中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多“读”古诗词,还可更深地感受作品文学形象,从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

三、妙笔生花,以“写”激趣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范本。我想,初中古诗词教学如果能够借鉴古诗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来发展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才是成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这样的做法——运用排比、创设比喻、增添文采。下面以“美”为例,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美”

“……美是飘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朵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美是悬挂在长河上空的一轮落日;美是回荡在密林深处的声声鸟鸣。”或“美是春天的花色满园,美是夏天的风调雨顺,美是秋天的累累硕果,美是冬天的银装素裹。”

其实具有文化韵味的古典诗词中,可巧妙引用和化用的内容有很多,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故乡的秋天真美》中,这样描绘:“……故乡的秋天真美,‘芙蓉映水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鸳鸯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描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吗?那枯黄的树叶,随风飘舞,在告别树干的最后时刻,还依依不舍地倾诉着自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衷情,我不由得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果你是摄影师,一定会用镜头锁住这金黄的秋景……”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挖掘,将名人、名言、名德、名事等内容灵活选择应用,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将更丰富,学生的作文将更有文采,更有韵味。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3篇

可见动手进行操作,动口进行诵读对于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如何在语言课堂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一、因课制宜.转变学习方式,有选择地进行指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探究性学习的较高境界。

在讲述八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时,由于本单元所选课文内容是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单元提示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因此,我采取了“综合课本口口查阅资料口口动手写作”的方式,分组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并动手创作作品,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这一主题。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于是,组内的四个同学分头行动,有上网找资料的,有跑图书馆的,有执笔写作的,有编排形式的。。。。。。忙得不亦乐乎,气氛非常活跃。等到规定的八课题过去之后,第九课时交流分享的时间里,他们拿出了超出我想象力之外的作品,虽然有个别组的作品有些肤浅,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科学幻想小说”“水球的自述”“地球就诊记”“恐龙口口地球的足迹”“人类走向孤独”“拯救地球”……等集学生的集体思想于一身的作品在课堂上引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有的小组还自编了话剧,用他们喜爱的形式演绎他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体现了“关注自然,保护自然”这一主题。

二、让美术、音乐走进“寻常”课堂。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多年来,语言课堂上枯燥的字词句段,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进而对这一学科产生厌倦,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于枯燥的语文课堂产生兴趣?我大胆引进了美术和音乐,可以为散文和诗歌配画,可以为文章配乐,那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又有几个学生甘于寂寞呢?到那里,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手亦能妙笔生花!学生的口亦能出语不凡!

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一课时,我利用了多媒体。在讲课之前,先交待学生预习内容:可用多种形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准备时间:一周。等到讲课时,学生作品再次让我惊叹:

作品一:配画配乐诗朗诵《钗头凤》。一个学生用电子琴弹奏《梁祝》,一个学生朗诵,一个学生即兴作画,一个学生将诗词用流畅自如的书法写出:

作品二:小品《游唐宋诗人词人故地》。黑板上悬挂学生自己画的唐宋诗人词人画像,并由一个学生做导游,其他学生做游客,把古诗人的生平及其他自然信息介绍得井井有条。

作品三:《住校生的一天》。学生绘声绘色地用诗词的形式把一天的学习生活表现得生动活泼,引起了阵阵掌声;

作品四:诗词朗诵《西湖诗咏》,学生把查找到的关于西湖的诗词配乐朗诵,情文并茂;

作品五:唱《关雎》。学生用《欢乐颂》的音乐配乐配唱,表现了对古诗的独到理解。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1]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文学性、思想性均强的学科,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大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够咀嚼精华,接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由于古诗词年代较远,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因此,教师通常会花大量时间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无形中取代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解读。呆板、单一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词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有效的尝试,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多诵读,品诗情,打开诗词品读大门

刘勰曾说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习古诗词,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诵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有感情地诵读是奏鸣情感的琴弦,只有在熟诵中才能真正领诗意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古诗词品读的大门。

比如:《声声慢》的教学,这篇文章的主要基调体现在一个"愁"字上,要把握此诗,首先要把握"愁"的思想感情。为此,我首先播放了《月满西楼》的歌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词的意境。随即让学生先自由诵读,饱含深情地读出"愁苦"的感情,体会叠词的运用。然后我再进行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感受诗人心里的沉痛、凄厉。这几个叠词的运用可谓字字泣血,因此,读的时候要语速缓慢,声音低沉,表情哀愁。找准了诗词的感情基调,接着,我会选择几个学生根据教学进行试读,由全班学生评价其诵读的感情效果,是否表现出了诗人的愁情。通过感情的模仿和教师的点拨,使诗情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便于之后的理解教学。

二、找诗眼,析思想,整体把握诗词基调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因为它引用了诗人精练的语言,蕴含了诗人质朴的情怀。[2]因此古诗词需要鉴赏。通常,教师会用简单而直白的讲解把诗词粗条块切割,这种粗俗地解读只会显得毫无诗味。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准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根据凝练的"诗眼"来把握全篇,从整体上找准诗词的基调,这才是学习古诗词的根本。

比如《江城子》的教学:

师: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伤感的、忧伤的

师:这篇诗词有个关键的诗眼,你们认为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梦")

师(板书"梦")

师:这篇诗词题为记梦,"梦"就是就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钥匙,且全诗均紧扣"伤感"的情绪来展开。因此,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分为梦前、梦中和梦后三部分。

师:梦前是什么?

生1:是"不思量,自难忘"

师:为什么难忘呢?

生1:因为夫妻二人生前相爱之深,如今生死两隔,所以作者"尘满面,鬓如霜"

师:说得很好,那么梦中和梦后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绘了梦境的情状。

生3:梦醒之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通过对诗眼的把握,深刻剖析诗词的思想,整体把握了诗词的基调。

三、明典故,重积累,积淀丰厚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3],也因此,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对于古诗词教学,除了诗词本义的教学、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语言的品读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的积累,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包含的典故以及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探究古诗词中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并引导学生背诵,接受语言的滋养,将诗文中的风骨、情操和智慧融合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财富。

比如姜夔《扬州慢》的教学,这首词最重要的是要体会诗人伤古怀今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在教学之前会先向学生们解题及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因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因而作诗,抚今追昔,以表达作者山河破败的哀思。这里面有句词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处是化用的典故,即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放在这里,是为了使扬州城的昔日繁华与如今的破败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伤今怀古的情绪更深一层。让学生们明确其中的典故,体会用典化句的妙用,这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关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让学生们反复咀嚼诗中的语言,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繁荣;"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的寒凉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萧条等等,深层次地剖析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潜移默化地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包含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尤其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诗词品读的大门、准确把握诗词基调、深刻感受诗词的内涵之美,并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高效的引领下漫步诗苑,满溢诗情的芬芳,从而牵手智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晓涛.寻求别样的精彩--高中古诗词教学浅探[J].文教资料.2010,25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5篇

2014年9月10日,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在北师大考察时说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可见古代的经典传统文化已经引起了中国当代最高层的重视,毫无疑问,包括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在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尤其是要植入到我们祖国的花朵-----孩子们们的心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是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大职能的。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应该还一块传统文化的净土给学生,夯实他们的语文基础,提升语文能力,积淀文化功底,提高人文修养,打好传统根基。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也分外重视抓住每一个教学机会,让迷失在名牌、追星和攀比的学生能更多的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创设适合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同时希望能以课文中的“点”带动学习传统文化的“面”。比如在文言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中出现“君”“家君”“尊君”时,趁机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称谓文化;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可以讲讲传统园林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人物对话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语文课堂的文化环境。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或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或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资料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诗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杭州的西湖是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她的春天尤其美丽:十里长堤,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美: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真正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这就是我们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 ,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让学生在苏轼的诗和老舍的文中体会杭州西湖的春意盎然和济南冬天的温情脉脉。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还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诗词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在教学琳琅满目的古典诗词中,我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初步感悟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学生不但了解了一些作者相关的作品,拓展了知识,更为理解这首诗奠定了正确的情感基调,有利于更深入的理解诗境体会诗情。渐渐的学生喜欢上了古诗词,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认识了许多著名诗人,积累许多好词佳句,成为他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学生认识了范仲淹,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所折服;有的学生认识了李清照,懂得了一个女词人一样可以拥有大丈夫的胸襟;有的学生读懂了李商隐,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同时,我们还一起探究民俗民情,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册当中,我们不仅领略了《黄河颂》和《三峡》中的旖旎风光,还在《春酒》、《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中领略到别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更是致力于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从课文字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内涵;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著作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挖掘文化意趣。在教授莫怀戚的《散步》时,我从“分歧”这个情节切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在“走大路”和“走小路”上进行选择,从而深化学生的思考,挖掘其中蕴含的民族伦理道德的理念,以及浓浓亲情中寄寓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细致而系统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我也充分运用语文综合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意识。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型。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同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渗透了众多对传统文化的探求,如七年级的《戏曲大舞台》、《黄河,母亲河》,八年级《古诗苑漫步》、《到民间采风去》,九年级《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等。

例如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文学、戏曲、表演等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我们努力指导学生在戏曲文化上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搜集地方剧种、著名表演大师、剧作家等。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名人成才奥秘的精神。这样也就自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6篇

(友情提醒:这是一份创设了历史情境的试卷,一分努力帮助你、提醒你愉快地回忆历史的试卷。只要你认真阅读,边读边战,正确答案和优异成绩就会向你招手!)

同学们,欢迎你们步入历史练兵场!读史可以明智,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许多收获和体会,那么就请你走进历史考场,展示自己的时候到啦,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祝你成功!

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虽然嘴上没说),呵呵,绝对没有问题的

我一直相信,你是最棒的!展开你隐形的翅膀高飞吧!

1、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

2、这份试卷与其说是考试题,不如说是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相信你能自主、自信地完成这份答卷,成功的快乐一定会属于你。

3、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让你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4、亲爱的同学们,轻轻对自己说:“我能行”,用你的智慧和细心,相信你会最棒!

5、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片蔚蓝的海,那么,现在我们启航,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定能收获无限……

6、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这学期的学习已进入尾声。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平时的努力,就会有期终的好成绩。如果这份试卷能取得好成绩,这是对你最好的回报;如果做得不理想,别泄气,事后检查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下学期重新开始。好了,马上进入测试,祝你好运!

7、亲爱的同学们,回望初中生活的三年,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洒下希望的汗水,到秋天就会有一个沉甸甸的收获。面对这次考试,你准备好了吗?只要你自信沉着,认真思考,积极行动,你一定会成功。

8、半个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流逝。慨叹之余,我们沉静回首,检索收成,也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可得到启迪和警示,或可增强信心和勇气……这些都应是自己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同学们,相信你们都会以平和的心绪、认真的态度在答卷中寻找属于你自己的财富……

9、“又是一年芳草绿,依旧十里杏花红。”当春风又绿万水千山的时候,我们胜利地完成了语文世界的又一次阶段性巡游。在这两个多月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背着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咏物抒怀”,探求平凡事物中蕴含的人生感悟;漫步古诗苑,接受一次次美的洗礼。今天,面对这张试卷,我们满怀信心!认真审题,从容书写。相信:成功一定把握在我们手中。

10、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海,相信你就是海中的鱼;如果这份试卷是船,相信你就是船上的帆。请放松你的心情,顺利地驶向那成功的彼岸!

结束语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7篇

一、快乐教学,创妙趣横生课堂

课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持久、浓烈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愉快地探索,积极地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乐在其中。

首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踊跃探索、驰骋思维的舞台。三维目标中,合作与探究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课堂上教师要做的是组织学生展现自我,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学生模拟讲课这些方法,使得学生有了一种“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妙趣横生。教无定法,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有所变化,不能一成不变。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如我教授《斑羚飞渡》时,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即课文中斑羚遇到的问题。学生一筹莫展,这时我引出文章,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起学生兴趣,如教授《木兰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电影《花木兰》的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些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兴趣,如在讲文言文时,我经常会说一些现今的流行语,有时偶尔说一句网络语,学生感觉学习文言文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而增强了学习信心。

二、激趣,活动课上学习动起来

语文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活动课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特别注重探索与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凸显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意义。

活动课最核心的是“动”,如何动起来,教师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巧妙地设计活动内容。在活动课的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在活动课《古诗苑漫步》中,我提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收集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在活动课上,让学生多角度来赏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种争鸣的局面。上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时,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自行组织策划一场联欢会。结果节目形式繁多,有歌曲、有小品、有舞蹈、有相声、有诗歌朗诵、有戏曲等等。表演时而动情时而幽默诙谐,一板一眼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恩与热爱。学生在快乐中重拾了学习信心。

三、游戏教学,乐在其中旨在学习

课堂上我利用谜语、脑筋急转弯设计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主体角色;“击鼓传花”,让学生表演一个与语文知识有关的小节目,其他学生当评委,通过后再继续游戏;“智力大冲关”,把新近学习过的和即将学习的知识融入到智力题中,仿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一站到底”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获得成功感。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也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有的同学说:“原来学习还能获得这样的快乐呀!”通过各种游戏的设计,学生们逐渐重拾了学习的信心。

四、走出教室,广阔天地自然学习

古诗苑漫步范文第8篇

一、目标定位

明确的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具体到探究性综合性活动课的目标定位,便又侧重于质疑和探究,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制定出目标。如《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把目标定位为1、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识和月亮文化,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2、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3、培养对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创造的能力;4、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能据提供的条件说话和写作。

二、课前准备(活动准备)

由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具体活动或搜集信息,因此,课前准备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不能上好这类课。一般来说,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需要教师准备的如:联系多媒体、投影仪、话筒等搜集图片、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学生有兴趣但又不容易知道的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还需要帮学生分组选派组长并根据活动小组的需要划分区域,让各小组分布相对集中。需要学生准备的是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任务并上网搜集材料。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中教师就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地质构造、月面、月相、月食、潮汐、开发月球、人类登月等,随时准备学生咨询。并把学生分成了月球知识组、月亮诗词组、月亮成语组、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月亮对联组、月亮故事组六个小组,选派了组长,分配了具体任务。然后分头查找资料,并帮助整理好资料,确定展示形式和主持人,指导课外训练好展示节目。

三、情景导入

本环节一般根据主题或影视视频导入或诗歌导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在《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先播放“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录像,之后导入: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成功,人们加紧了对这个神秘星球探索的步伐,为进一步揭开蒙盖着的一层神秘的面纱。同学们,前面我们上网查阅大量有关月亮的知识的资料,后来又加工整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四、活动展示

此环节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整个过程完全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探索月球奥秘》中课前分成的六个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作了展示。天文知识组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作了展示;月亮诗词组展示了今古诗歌;月亮成语组展示了成语片段,成语故事;月亮谜语歇后语组展示了有趣的灯谜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及自己改编的相声;月亮故事组展示了《嫦娥奔月》《广寒宫起源》的故事;月亮对联组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对联。期间生成了许许多多异常精彩的闪光点。例如:展示的成语片段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月缺花残之夜,月儿温柔了许多。我走在湖边,望着皎洁的星空真心地祝福,。月光如水似玉,湖面折射着星斗的明辉,秋风萧瑟,水波荡漾,水中的月碎了;正如他乡游子的心——-碎了。这几年披星戴月的打拼如水中捞月,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都是彩票惹得祸!哈哈,要是买中了,可得众星捧月,愿那花好月圆之夜早点来到。日新月异的故乡呀,我不再海中捞月,光风霁月是我的希望。多少次樽前月下对故乡的思念将托付今天的残月带回。

这样,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综合、有开放、有听说、有读写、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在质疑声中学会了创造。

五、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