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及实施,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合作学习的应用,且应用成效显著,但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浅析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是把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并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及教师引导为辅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及互助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应用时间较短,且遭受到的阻力较大,因此实践过程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小组合作过于形式化,即教师未能准确理解小组合作的目的。尽管多数初中语文教师所采取的小组合作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此类小组合作形式未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并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针对性弱。课堂提问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见方式,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初中语文课程合作学习过程,教师的提问包含着过多的主观观点,且所提问题与教材的关联性较弱,如此定会增加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并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合作形式吸引力及创新性弱,而该问题多由教师创新意识差或创新能力低所致,亦或说教师尚未准确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意图。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长期仅采用一种或两种教学形式,如此虽然实施起来难度较低,但会降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问题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本文认为必须从下列方面进行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备课结果,教师必须明确“四个什么”,即学什么、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及什么程度,且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的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课前,教师应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份设有活动方案及教学目标的导学案,以引导学生查找问题的答案及完成规定的任务。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应按表3-1设置教学目标。
表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的设定
(二)合理设计活动方案。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按5人~6人的标准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如此经小组的集体互动来协作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能力。互动方案应四部分:1.情境创设,即以展示背景资料的方式引出被学生们所熟知的谜语、歌谣或生活常识等,以此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或课文的中心意思。例如,《荷》的讲授过程,教师可以以猜谜语的形式带学生们融入课本内容。2.活动过程,即以设计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小组的合作能力,此乃课堂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应结合课文的内容而设定。例如,教师围绕预设的教学目标提出多个问题小组成员分别领取一道题目各个同学先就自己领取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各小组推举一个或两个答案较好的问题进行全班解答教师就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3.课堂自测,即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亦或对相关新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自测的内容应与课文的大纲要求相关联,且应重点强调学生对文中字词或文章体裁的掌握。例如,教师列出的是与新闻相关联的自测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新闻的结构及特点等。4.课堂小结,即对课堂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及对课堂活动进行点评。该阶段由学生或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
四、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合作学习的应用对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即具体从下列方面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开拓学生思维及启发学生智力,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优秀的人格品质及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见,合作学习的应用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亚.期待一片新气象――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6):110-110,159
[2]王美菊.试论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46-47
[3]常元伟.深化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33-134
[4]席进凤.三人行,必有我师――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J].青海教育,2010,(5):20
【关键词】优化问题设计;熟悉文本;知识拓展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清楚,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明白。课堂上,学生的聚焦点落在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确实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导学案是连接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纽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语文导学案中如何设计好问题呢?
一、优化设问导读环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熟悉文本
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新课学习之前,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简单的新知识,独立学习和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找资料、工具书等手段进行简单的、浅层次思考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文章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此阶段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写作背景着手,体会作者真实情感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时代和环境,读懂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课文时,教师通过设计有关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等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如预习《乡愁》导学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本文选自 ,作者是 ,当代的 和 家。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随着学生对作品诞生的环境的熟悉,也就渐渐熟悉了本文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浓烈的眷恋之情。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主动联系当时的创作环境,更能主动的走进文本的意境中。
2.从知识拓展入手,丰富学生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查阅资料,查阅书籍等资料的问题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具体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一些收集和整理,丰富学生的认知。如预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苏州园林进行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视屏资料,来了解叶圣陶有着严谨结构层次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资料的掌握,学生会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可以设计:①题目解读。②走进作者。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及作者的思想。③文体资料。可以介绍 “经”、“史”、“子”等文学常识,拓宽学生的文学常识和课外阅读知识。
3.从课外迁移入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技能应用到新的课文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把以前已经掌握和熟悉的方法技能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这些方法和技能的对比,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内在特点,实现自我学习。学习《大雁归来》这篇文章,导学案问题可以设计为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说出有关写“雁”的诗句。
二、优化自学质疑环节的问题设计,提效语文课堂教学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纽带,采用导学案的语文课堂,问题设计是其灵魂,是高效课堂学习的关键,问题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问题。在语文导学案中,其问题的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从教材编排入手设计问题
语文教材的设计以单元形式呈现,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学案设计中,本单元以诗歌作品为主题,问题设计将着眼于反复诵读,整体感悟,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优美的诗歌语言。问题设计为:整体感知。第一课《沁园春・雪》整体感知设计为:①《沁园春・雪》的上阙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下阕侧重写 ,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揭示全词的中心句是 。②《沁园春・雪》的上阕表现诗人丰富现象的句子是 ,使上下阕浑然一体的句子是 。 第二课《雨说》的整体感知设计为:下列关于《雨说》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第三课《星星变奏曲》整体感知设计为:①这首抒情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举例分析诗中重要意象的特定的情境和意味。②具体分析这首诗的结构特点。第四课整体感知设计为:①《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是生命的歌吟。诗人通过对 和 的描写,赞美“ ”。②《夜》着力展示夜的静滥,传达出诗人对 的热爱和 的心情。
2.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设计问题
教材是语文学习主要的学习用具,课文主要是由标题和课文内容两部分组成的,语文课本标题如同一个人的眼睛,起着统摄作用。比如《杨修之死》这节课,分析:①杨修为什么会被杀?②杨修之死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由于标题的意义不同,在问题设计上也要结合其蕴含的意义来设计问题: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文章开头自然引出本文话题,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 ,同时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 。然后用一句很有诗意的话 ,下文围绕着“我的第一本书”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表达了“我”对第一本书的 之情。这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体会一语带双关的意义,既理解了表层意义:渴望读书;又揭示了课文的深层意义:需要理解肯定及尊重。
三、优化拓展延伸环节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综合应用水平
大力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语文教学已突破传统的束缚,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中考考查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知识点来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这就要求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摆脱教材文章的束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这就要求导学案中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来帮助学生增大阅读和扩展知识面,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有效的“拓展延伸”环节能真正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高。在此环节的导学案中要充分挖掘这部分空间,尽可能让教学内容充实。具体在问题设计中可以从作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体裁、知识等方面入手来设计问题。
总之,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倡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实际上随着导学案的使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只有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才能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