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咏梅的诗

咏梅的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咏梅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咏梅的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宋诗;诗歌新原质;梅;窗;书

“诗歌新原质”是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每个时代的人们,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都会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或新的观照角度,并从中产生新的感情,而这些带着新角度新感情的事物集中出现在诗中,便成为这一时代诗歌的新原质{1}。尽管林先生没有给出“诗歌新原质”的详细定义,但提示了一种看问题的方式。在古典诗词研究中,意象研究是颇为常见的一种思路,通过对意象的考察进而把握诗词的艺术特色。不过,并非每一种新事物都能进入诗歌成为具有诗意的意象,也并非每一种意象都能代表这一时代诗歌的独特风貌。而“新原质”的角度,其所关注的不仅是诗中的意象内容,而且试图把握意象的内涵及其背后的时代精神。因此,“诗歌新原质”可以说是凝聚了时代精神并在诗化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诗歌意象;其所蕴含的内涵深厚而复杂,在诗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却简练而明朗,并且能给读者带来具有时代特色的丰富美感。

林先生在文章中着重介绍的是唐诗的新原质,并且认为唐人发现得太多,宋人吃了唐人的亏,施展不开{2}。事实上与唐诗并峙的宋诗,自有一系列新原质。梅、窗和书,就是宋诗新原质中富于典型性的三种,不但拥有丰富多彩的审美形象,而且集中体现着宋代文化的精神。

一、“梅”:外在世界的人文化

梅花在宋代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喜爱。尽管梅早在《诗经》时代就已出现在诗中,不过多指梅实;南北朝诗歌和唐诗中虽有不少咏梅花的作品,也开始关注梅花凌寒开放的特点,但梅花的形象仍然不突出。到了宋代,人们对于梅花的审美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其清雅疏淡的风神之美得到了充分的发现和欣赏,而宋代也成为梅题材文学的创作繁盛期、甚至鼎盛期。据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中的统计,《全宋诗》收诗25万首,咏梅之作(含梅画及梅花林景题咏)有4700多首;而在唐前诗歌总集《诗经》、《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以及《全唐诗补编》一共近7万首诗中,咏梅诗也不过百余首{1}。宋代咏梅诗不仅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增长,而且留下众多名篇;不但使独具一格的梅花之美得到凸显,而且将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升华为士大夫精神的标识,使“梅”成为了具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新原质。

林逋《山园小梅》大概是咏梅最有名的诗作之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2}

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深刻影响了后来诗人欣赏梅花的眼光。两句诗营造了一个月下水边的环境,朦胧月色映照着梅花。“影”抽取掉了梅花原有的色泽,以形体的线条出现在明暗不甚分明的氛围里,其姿态又是“疏”的、“横斜”的,流露出极萧疏清淡的意味。在这明暗不甚分明的夜色里,梅花的香味自然也是“暗”的,视觉的“暗”移用到嗅觉,恰好吻合了梅花香味幽淡的特点。而溶溶月色里景物朦胧,光影的细微变换带来流动的视觉效果,香味的若有似无,仿佛随光影而“浮动”。这两句诗写月色中的梅花,既抓住了梅花形体与香味两方面特点,又在月色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凸显了这两个特点。林逋这两句诗很可能是从五代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两句点化而来。不过林逋的改动使得两句集中于咏梅,又替换了“疏”、“暗”两个最关键的字眼,从而达到了前人咏梅未曾有过的境界。宋人称“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③。“和靖”即林逋,宋人喜好梅花,林逋有着开风气的意义。“疏影”、“暗香”的意境与神韵,引导了众多宋代诗人的审美取向,后来的咏梅诗词,总是反复提到“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姜夔的两首自度曲《疏影》、《暗香》,就将这两个最动人的意象加以分别渲染,足见宋代文人在欣赏梅花时最看重的两端。

随着诗人对梅的吟咏和欣赏,“梅”所凝聚的审美意味和精神品格也越来越丰富。林逋诗中的梅花象征的是隐士的志趣,而贬谪岭南的苏轼吟咏的红梅,则寄托了士大夫的孤傲高洁。《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4}

诗中没有对梅的形貌作细致的描写,而将梅的形态美和品格美先抽象提炼出来,绾结在一起,再形象化为“月下缟衣”的仙子。被贬的诗人,与在穷乡僻壤遇见的梅花,有着同样流落天涯的命运。冷艳的梅花仿佛出尘的仙子,慰藉了诗人的迁客之愁。梅花幽寂清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高,恰是苏轼内在人格的写照。这一冰清玉洁、空灵幽独的梅花形象,既流露了士大夫身处逆境的寂寞忧伤,又象征着士大夫对自身品格的坚持。在林逋“暗香疏影”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内心的主观投射。“梅”的风神与士大夫精神自此水融,难解难分。

咏梅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宋代 词 梅花意象

梅花傲骨凌寒、玉洁冰清,与松、竹一起并称“岁寒三友”。梅花又以其清雅淡泊、孤高亮节的品质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梅花因其固有的自然属性以及呈现出的自然美被文人赋予特有的人格品性和文化象征,并借此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纵观《全宋词》,以咏梅立题的词竟多达440首,专门立题咏颂排名第二位的桂花只有103首,众多的咏花词中,宋词中的咏梅词高居第一位。然而咏梅之风并非自古即成,宋人对梅花文化意蕴的理解以及梅花基本审美观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诗经》:“■有梅,其实七兮”?譹?訛中的“梅”并非梅花,而是指它的果实梅子。此外《尚书·说命下》以及《诗经·召南· 有梅》中两处有关写梅的诗句皆为后世极为流传的梅之喻兴典故,但二者谈及得都是梅树果实的实用价值。杨万里《洮湖和梅诗序》中云:“南北诸子如阴铿、何逊、苏子卿, 诗人之风流至此极矣, 梅于是时, 始一日以花闻天下。及唐之李、杜, 本朝之苏、黄, 崛起千载之下, 而躏籍千载之上, 遂主风月花草之夏盟, 而梅于其间始出桃李兰蕙而居客之右, 盖梅之有遭未有盛于( 此) 时者也。然色弥章而用弥晦, 花弥利( 而) 实弥钝也。梅之初服, 岂其端使之然哉, 前之遗,今之遭, 信然欤! ”?譺?訛赏梅花的风气大概始于汉代,但咏梅花的先河目前学界认为应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周庾信《咏梅花》:“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刘宋的鲍照有《梅花落》赞美梅:“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刘宋的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些诗都甚为著名,宋代咏梅词中大量化用此典,可见宋代咏梅大潮的发生有着漫长的积淀同时受前朝的影响。

宋人爱梅,咏梅之风至宋形成, 宋人对梅的爱好也留下了众多佳话与典故。比如, 宋初隐士林逋一生不娶,所居之西湖孤山专植梅畜鹤,人称“梅妻鹤子”。?譻?訛范成大写有我国最早的梅花专著——《范村梅谱》,《梅谱》序言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议”?譼?訛。后人把陆游爱梅与屈原爱兰、陶潜爱菊相提并论,成为文坛佳话。宋词中咏梅的冠冕之作莫过于林逋的《瑞鹧鸪》和姜夔的《暗香》和《疏影》。这三首有关梅的词,不仅在两宋时是咏梅的佳作,也影响其后的咏梅之作。宋人写梅, 各具风韵,把梅花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了,包括梅花的物理层面以及深层精神文化意蕴。宋词中出现了梅花的不同品种, 有绿萼、横枝(“绿萼更横枝, 多少梅花样”) 、 红萼(“红萼未宜簪, 红萼无言耿相忆”) 、红梅等。“苔枝缀玉”是写梅姿;“似碎阴满地,还更清清绝”是写梅影;“冷香下”“ 暗香已远”是写梅香;“红酥肯放琼苞碎”写的是梅色;“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是写梅心;“冰作骨,玉为容”“玉骨冰姿”是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立雪中的独特个性;“孤标最甘冷落, 全不许蝶亲蜂近”是写梅花冷寂自处,孤独不群的隐逸精神。宋人描写梅花入微,精心结撰。

一、宋词的咏梅之句,概有几个特点。词人写梅往往不只单单写梅,往往还喜与“雪”“月”等意象连写。“雪尽梅清瘦”“雪月照梅溪畔路”,雪的冰冷、洁白与梅花交相呼应,更能衬托出梅花的冰清玉洁、屹立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梅花相较于其他的花草有其不可比拟的耐寒性,虽然饱受风雪的折磨,但仍傲骨而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固有面貌。这与许多词人的心性品格相契合。辛弃疾的“暗香横路雪垂垂”,蒋捷《梅花引》中“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宋·晁补之《盐角儿·观梅》中“香非在蕊。香非在雪,骨中香彻”,晁补之借雪表明梅的品质并不是浅浮在表面上,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宋代无名氏《南乡子》中“雪态冰姿巧耐寒,南北枝头香不断”,诸如此例,举不胜举。姜夔《卜算子》八首咏梅词, 写的都是月夜下的梅花。 如“月上海云沉, 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 竹暗人家静” 、“梅雪相兼不见花, 月影玲珑彻”。李清照《渔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月色之中,投下梅枝横斜优美的姿影。清幽的环境, 更能衬托出一种朦胧、凄清、幽独的画面。借景言情,如此幽静的梅景融化着作者的深情, 这样写远比直接抒情来得动人。

二、许多词人喜用典故作为其写梅的表现手法。例如姜夔的“叹寄与路遥”,“折寒香, 倩谁传语” 。这两处都暗用了南朝陆凯折梅赠与长安友人范晔的典故。《赠范晔诗》云:“折梅逢役使, 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支春。”陆凯与范晔友好,范晔在长安做官,而陆凯在江南,两人很难见面。而江南四季分明,但北方却不这样。有一年江南梅花盛开的时候,陆凯通过驿使将一枝梅花寄给了范晔,给好友报告了春天将要到来的这一好消息。又如晏殊《瑞鹤鸽·咏红梅》:“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骚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贺铸《绿头鸭》:“凤城远,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友人之间通过赠一枝梅这一行为来表达友谊之情,但由于古代交通并不便利,或者种种原因纵然文人想用梅来表达自己的情意,却只能想以词来寄托这种美好的意愿。如 “一枝空念赠远,溯波流不到,心事谁表”。(周密《齐天乐》)词人有意赠梅送远,但由于路途太远,无法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只能怀着惆怅的心情,叹息念远。又或如李清照《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在战乱之中,亲友散亡、丈夫离世,词人所折之梅中也托载了其深深的悲痛之情。宋代词人咏梅亦大量化用了寿阳公主和“梅花妆”的典故,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梅花妆即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殿下小卧,梅花飘落到她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成为当时流行的妆容。如杨亿《少年游》:“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姜夔《疏影》:“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周密《满庭芳·赋湘梅》:“玉沁唇脂,香迷眼撷,肉红初映仙裳。湘皋春冷,谁剪茜云香。疑是潘妃乍起,霞侵脸、微印宫妆。还疑是,寿阳凝醉,无语倚含章。”用的都是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梅花的美人姿态,使得众多词人由梅花联想到美人,一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二是梅花本身的形态典美让人联想到美人,三是梅花清冷淡雅的气质符合中国对女子端庄典雅的审美观。故宋词中梅花喻美人的词亦不少,例如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词人以酥称梅,以琼拟蕊,梅花俨然是一位美貌无双的女子。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词中“佩环”代指王昭君,运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  三、词人笔下的梅花寄托了多种情感。其一是寄托了词人生不逢时、仕途坎坷之感。例如辛弃疾《江神子》:“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辛弃疾有着报国之志,然而他的豪情壮志却不能得以施展,正如寒梅,欲报春,却因开得太早而事与愿违,不能占尽春光。词人表面“谤花”实则赞花,咏梅之高洁,间接地抒发仕途坎坷的无奈,悲痛自己生不逢时,欲雪洗国耻的理想遥遥无期。其二表明词人与梅花一样具有凌寒开放、不畏严寒的品性。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词的上阕描写了梅花开在人迹罕至、寂寥荒寒的郊野,这同时也是词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他也如同梅花孑然一身、无人过问。下阕是整首词的重心所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也衬托了梅花的孤高清傲、不媚世俗又超凡脱俗的美。“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纵使身己为尘,但梅花依然焕发出坚贞不屈、死而后已的精神之美,词人则借梅之境、梅之性表现出他绝不与争宠献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其三梅花成为词人感叹时光流逝的触发物。最为一年之中开放最早的花,梅花的开放象征了寒冷冬天的离去温暖春天的到来。

是如此,词人们便常常把它作为冬春易换,时光流逝的象征。如李清照的《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树,人老建康城。”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代表作之一,表面上写柳树,冒新芽的是柳树上的新芽,梅花花瓣外的叶状薄片日渐清晰,言外之意即严寒消退,春回大地。词中的柳芽和梅萼就是时光流逝、季节转换的见证。

为什么宋人对梅花特别钟情?在这背后,渗透着宋人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态。在洪迈《客斋随笔》卷十四中有云:“士之处世, 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见纷华盛丽的当如老人之抚节物……睹金珠珍玩如小儿之弄戏剧……耳无所闻, 目无所见, 酒醒之后, 所以为我者自若也, 何所加损哉!”?譽?訛这段话表明相较于外世的浮华,宋人更关注自己内心细腻、幽奥的感受,追求平淡、质朴。而梅花契合了宋人那种追求淡泊宁静、皈依自然、弃绝俗念、视功名利禄如弊履的精神气质。

?譹?訛 《诗经·■有梅》,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1页。

?譺?訛 杨万里:《诚斋集》(卷79),四部丛刊本。

?譻?訛 《宋史·隐逸列传·林逋传》( 卷457),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2页。

咏梅的诗范文第3篇

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我们对新课改的精神领悟不深,对她的内涵缺乏深度了解。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应是充满灵性的,应是-- 学生真正学到不少; 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学生真正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

实践: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程标准》,把新课改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才能精心打造充满诗意的灵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颗灵动的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让孩子感觉每堂课都是新的

充满灵性的课堂首先必须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我们教师就必须使每堂课都让学生有新鲜感,使他们或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做到“另辟蹊径”,把孩子带入“别有洞天”的境界。

1、训练形式新。

由于长期素质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很多教师已习惯于课堂上一问到底,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要用新颖的形式吸引他们。

教学《燕子》,我建议学生把学语文与绘春天结合起来,他们边读书边感悟边作画,兴趣盎然;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我用“论坛”的形式串起全文的学习,组织学生依据课文、依据生活讨论“什么的弱小”“你、我眼中的弱小”“面对弱小,我们……”从孩子的眼神中,从他们表现出的学习热情中,我感受到了新颖的学习形式具有无穷的魅力。

2、训练内容新。

这里的训练内容,主要是教材,但不应囿于教材。叶圣陶说过的“课文只不过是例子……”也在启发着我们课堂上的训练材料应高于教材。教学《咏梅》前,我搜集了十来首写梅的诗,带领他们走进“梅园”,细细“赏”梅。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写梅的诗,而且能运用其他写梅的诗来解读《咏梅》,理解精辟,感受深刻。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让孩子拥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灵动的课堂,学生一定会幸福地享受着自由的思维空间。因而教师在课堂中须着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任意驰骋。

1、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营造自由的思维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充分占有时空,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三袋麦子》时,我和学生一起把课文改编成童话剧,分组扮演小猪、小牛、小猴、土地爷爷。学生既当演员又当评委,评价别人演得像不像,为什么。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

2、创设有发挥余地的教学情境。

有发挥余地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无拘无束的思维空

间的形成。我教《生命的壮歌》,利用多媒体展现情境,在学生被感动之时再细细读文,思考: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在吟唱着一首首什么歌?请为他们取一个“歌名”。学生的发言异常精彩,因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广阔自由的思维空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创造,而这一空间,学生一旦拥有,收获的将是学生智慧的火花,课堂也会精彩纷呈,迭起。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住语文教学的“根”,让孩子在训练中发展

1.处理好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

的人文性,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时下的语文课堂,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却唯独不姓“语”。那可想而知,没有深厚的语文积淀,怎可能有灵性的产生?孩子又如何能保持灵动的心?这样的课堂又怎能有生命力?

2.扎扎实实进行语言的训练,实实在在开展语言的实践。

咏梅的诗范文第4篇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咏梅的诗范文第5篇

抒情诗是一种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诗人一般不去具体地描写景物和人物,诗歌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客观事物的再现也要服从于诗人主观感情的需要。根据其表现手法,抒情诗可分为以下三类: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借景抒情,诗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借古讽今,诗人借鉴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的警戒。抒情诗是中国诗歌的主流,对抒情诗的考查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题金钥匙

抒情诗是常见的一种诗歌考查类型,试题设置基本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在题型设置上,近年来的多种考查方式都以主观题居多。

一、抓住景物特征

首先,要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概括其所写景物的主要特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景物的特点的。如:

城 南

[宋]曾 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诗歌前两句都是写“雨过”的情景,“水满堤”写出了水多,“高下”“路东西”写出了水势凶猛。水多是从雨量而言,水势凶猛是从其气势而言。可简要概括雨的特点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二、体悟思想感情

诗中所写景物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服务的。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呢?一是知人论“诗”,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如: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中上片所写边塞的荒凉之景和下片作为思乡意象的如“霜满地”的明月,可结合“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等词句来体会。同学们可以感知到词人的一种“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兼而有之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三、分析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作为抒情诗其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同学们在鉴赏抒情诗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如:

春 雪

[唐]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的后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诗人用“白雪盼春”的拟人修辞手法,表现了其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中的所写之景有什么特点?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景色。

2.诗人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梅 花

[南宋]陈 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的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3.我国古代咏梅诗词不计其数,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颂其品格高洁。请你写出一句咏梅的诗词名句,并指出诗句咏梅的角度。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韵梨花

[北宋]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①。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②倚墙东。

[注释]①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②笼月:被月光笼罩。

1.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____的品质。

2.诗的第一句是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诗人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作,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试作简要赏析。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唐]李 白

见说蚕丛①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②,春流绕蜀城③。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

[注释]①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王,此处代指蜀地。②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③蜀城:成都。④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咏梅的诗范文第6篇

莲,出淤泥而不染

莲,她没有牡丹的娇贵,没有郁金香的芬芳,但是她的纯洁,如清纯脱俗的佳人一般亭亭玉立。她自淤泥中生出,却不沾染一丝一毫的泥点。忽然间,我想起了鲁迅先生。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众多人民群众都沦陷的时候,鲁迅,这个伟大的身影站了起来,他用他那笔直的笔杆,唤醒了人们的心灵,使人民群众一起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中。

这多像那洁白无暇的莲,她的身影使池水也变得格外清澈。

薰衣草,芳香怡人

第一次知道有薰衣草这种花是因为有了《薰衣草》这部连续剧。之后,我便深深地被片中的故事所感动,当然,也随之爱上了这淡紫的小花??薰衣草。

本来我就偏爱淡紫色,当然我也就更加喜欢这薰衣草。

薰衣草如果单独的一棵里在路旁,大概是没有人会注意的,因为这薰衣草实在是太渺小了,但是,如果一丛薰衣草立在一旁,便马上会吸引众人的目光,因为单单是她的香味就足够引人注目了。

薰衣草的香味是十分的浓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美好的香味。

市场上有许多小物品,上面就会写上“薰衣草香味”,可见,这香味受到了广大顾客的喜爱。

对于薰衣草,我倒是联想不出什么大人物,不过我想,如果我能像薰衣草那样散发出独特的香味,换句话说,如果我能努力做到给人们带来快乐,那么我也无悔了。

梅,凌寒独自开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并不喜欢梅那白白的小花朵,因为在我看来,她并不美,但是,我却爱她的精神,那种不畏风雪的精神。

梅在冬天盛开,能存活确实不易。而且还能绽放得如此美妙,这是不常见的。

古代咏梅的诗句千千万,要同学们随口说出几句来实为易事,也由此可以说明,古人就已经开始对梅的精神有所赞扬,有所学习。

咏梅的诗范文第7篇

关键词:梅花;园林;景观效应;诗意造景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木,其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梅花姿态美丽,香气袭人,清秀高雅,不仅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长期独领,而且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展现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1 梅花的景观效应

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栽培区域广泛,花期从南到北,可盛开5个月之久;梅花也是我国传统名花中最长寿的木本花卉,寿命可达几百到上千年。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傲雪凌霜,凌寒独放”、“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被称作“天下尤物”。梅花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梅花的姿、色、香、韵无一不美。

梅花的花色丰富多彩,绚丽缤纷,白的似雪,粉的似霞,红的似火。白梅花香浓郁,冰清玉洁,古人常将白梅与雪相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 卢梅坡)。片植白梅,极易形成“雪海香涛”的园林景观,营造出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

梅花花香清、幽、寒、冷,漫步梅林,暗香浮动,更有“风递幽香出,禽窥素颜来”、“一种清香,占断百花香”之感慨。

梅花的姿怪奇,绿苔封身,却老当益壮,争荣竞秀。《潜确类书》称:“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枝条稀疏,却洒脱自然;老干虬枝,却古朴苍劲;含苞待放,却生机勃发。

梅花最可贵之处,还是它那“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的风姿神韵。历代的文人墨客被梅花之美所倾倒,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咏梅赏梅、以梅咏志的不朽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时期人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了,他一生不娶不仕,隐居孤山植梅养鹤,他写的《山园小梅》也成为描绘梅花最著名的诗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尤其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上句写临水梅花神清骨秀、不折不屈、高洁灵动之姿态,下句写月下梅花妩媚淡雅、俏丽幽香、卓尔不群的神韵,实在是咏梅的千古佳句,也是梅花景观效应的生动写照。

2 梅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意造景

我国园林中运用梅花的历史悠久,梅花在我国皇室园林、第宅园林、寺观园林、梅花专类园及城镇绿化中都曾被广泛应用,留下了一处处诗意造景。

梅花品种繁多、姿态优美,又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历代帝王宫苑多种植梅花。2000多年前,汉修上林苑,种有多种梅花。梁简文帝作梅花赋”,谓“灵苑之中,奇木万品,而梅花特骚”。南唐金陵园中种植梅花千树,建“梅岗亭”,宋政和初年,作艮岳于禁城(在今开封市境内)之东,建飞来峰,腰径百尺,植梅万本,曰“梅岭”。明代罗伦描述北方宫苑梅花“玉堂不让孤山趣,雪里冰肌封紫薇”。

梅花很早被选作城镇绿化树种,西汉杨雄作《蜀都赋》,谓成都“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宋代陆游也曾赞美成都域内至西郊,沿途梅花“二十里中香不断”。杨万里则留下“一行谁栽十里梅,下临溪水恰齐天”的梅花诗句。

历代士大夫的和园和民间住宅中选用梅花美化环境也常见,各地建成梅花景点异彩纷呈。如扬州的“梅庄”,杭州的“孤山探梅”,南京僻园的“梅屋烘睛”,瞻园的“岁寒亭”,常州红梅阁的“红梅春晓”,苏州狮子林的“问梅阁”等等,不胜枚举。

3 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园林的不断发展,中国梅文化深厚的底蕴使梅花在中国园林中运用相当广泛,成为中国园林特色之一。现代园林应充分借鉴古典园林中梅花诗意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运用梅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成优雅惬意的景观,让人赏心悦目。

3.1 建立梅花专类园

以梅花为主体植物,在一定范围内采用群植、片植的形式栽于重要位置,宏观欣赏梅花的群体美。同时宣传丰富多彩的中国梅文化,使之成为园林建设中极富中国特色的专类花园。梅园造景宜体现植物自然美,园中建筑数量不宜过多、过密,应疏密有致。可根据梅花的品种不同,按花期搭配栽植,也可按花色分片栽植,花开之时,梅园里红一片,绿一片,白一片,对比鲜明,绚丽多彩。

3.2 梅花与自然景物的组合

梅石相配,刚劲简洁。铁骨梅花借石更艳,奇峰怪石因梅而活,别有一番韵味。

梅花配草坪,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观赏视野,还可席地草坪欣赏风姿各异的梅花个体美。把严冬时节傲霜斗雪,屹然挺立的松、竹、梅混栽,形成“岁寒三友”图,也可把梅、兰、竹、菊相互搭配成寓意深远的“四君子”。

总之,梅花不论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是现代园林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以梅造景,还是以梅借景、点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只要因地制宜把梅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巧妙用于现代园林中,就能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把我们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丽芬芳。(收稿:2014-05-03)

咏梅的诗范文第8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甲)(乙)

墙角的花!空中的鸟!

你孤芳自赏时, 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你自有你的天地。

3.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4.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 意(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②席:竹席。

6.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8.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欣赏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朵野花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0.阅读全诗,简要说说诗中的“野花”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简要谈谈欣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张 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同“消”)。

12.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9.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温庭筠的《望江南》,然后答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16.从“_________”到“_________”,写出了词中女子等待远行爱人归来的时间之长。

17.“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极度痛苦和哀伤。

(九)阅读下面词作,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①些:语气词。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8.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_。

19.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时,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春晚(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2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满、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二)3.冰心

4.A.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B.言简意丰,蕴含哲理; C.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5.示例:(甲)a.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b.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乙)a.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b.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

(三)6.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梦(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

7.清凉。

(四)8.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9.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或: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五)10.平凡,乐观,自信,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

11.略。(理由符合诗意即可)

(六)12.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3.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意思对即可)

(七)19.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八)16、梳洗斜晖

17.肠断

(九)18.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19.破、鸣、点。

20.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亲近、欣赏、流连之情。(意思相同即可)

(十)21.吟余小立阑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