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梦令李清照词

如梦令李清照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1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2篇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导语设计: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缦纱,咀嚼古往今来的愁情悲怀,三千年古代历史长河中,把愁情写得曲尽其妙的当属独步词坛、光耀千秋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了。其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春愁,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离愁,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浓愁,更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无法言说的悲愁。

二、初读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词,把握此词的感情基调,并想想诗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感情基调:深沉凝重、悲凉愁苦。

主要内容:词人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三、再读品情:请几位同学朗读诗词,同学交流朗读体会,并共同鉴赏诗词是如何来表现诗人难以排遣的深重的愁绪的。

(一)抓住词中的叠词来品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

(二)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

(三)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知人论世:“一切景语皆情语”,而一切情语都与词人的身世遭际息息相关。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重重叠叠的浓愁,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看看作者的人生历程。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吟诗作对,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收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孤寂而死。

晚年的李清照饱尝了丧夫之痛、颠沛之苦、孀居之哀、亡国之恨,她孤苦伶仃,在漫漫的孤寂中挣扎,在伤痛与离愁的交织中,把一生的悲怆都浓缩在《声声慢》这首千古绝唱中。

五、比较阅读李清照早期诗词《如梦令》(一):

1.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一)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抒写了李清照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表现了她早期生活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2. 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优裕与无虑,少女的那种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声声慢》抒写她晚年遭受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之时的那种孤苦无依、哀婉凄绝的处境与悲愁。

《声声慢》教学设计评析

通过“形象描述”的导语设计来充分展现李清照富有才情又愁肠百结的凄美妩媚形象,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调动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从而走进诗词,走近词人。

初读阶段入情,侧重于整体感知,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个人充分感知语言,尊重自己的阅读感受,进入诗词蕴含的深沉凝重,凄楚哀婉的情感氛围中。

再读阶段品情,侧重于对诗词语言的揣摩品味,通过学生示范朗读、交流朗读体会来共同鉴赏、品味词人抒写的难以排遣的愁绪。通过对本词极富特色的叠词运用和意象选择的赏析,体味词人内心欲说还休、欲休还说的愁情。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水到渠成,神妙有嚼劲,展现了词人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的哀愁。

知人论世阶段,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所寄寓的情感,找到诗词情感的依托而设计的。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近于说梦的。”对李清照身世遭际的描述让学生“心有戚戚焉”,从而更深地体悟了李清照的《声声慢》,更好地贴近了词作和李清照本人。

比较阅读的设计则让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更形象深刻地感悟理解“词人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的特点,引导学生再次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作品的品味、鉴赏,寻找词人的心路历程。这样的阅读比较与积累,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也更深切地理解了作品情感抒发的真切感人。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3篇

红瘦特指海棠花

绿肥红瘦意思是谓绿叶繁茂,红花凋谢,出自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

红瘦本不是一种花名,但是因为李清照是联想到了家里的海棠花在雨后的样子才有感而发,因此后来人们就把红瘦特指海棠花。

海棠花

海棠花:乔木,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

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素有“国艳”之誉。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指的是花已逐渐开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

译文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4篇

1983年,邓丽君推出了她的全新古典专辑——《淡淡幽情》。

这张专辑最大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一般,有说不尽的含蓄隽永的幽情雅韵。它的所有歌词,均是来自唐、宋、元等历代诗坛、词坛大家的词作。

邓丽君以她柔美的声线,婉转的风韵,将词作中的忧伤、愁思完美演绎,让人过耳不忘,听众更送名“梦幻专辑”。

《但愿人长久》里,她是那个将无限情怀寄托天地的诗人,皓月当空,她一人把盏,轻吟浅唱中,将人世悲欢一并道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1524年,一个名叫杨慎的人,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重重的枷锁,艰难行走。在途径湖北江陵时,忽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间,竟似有无限洒脱快意。感慨万分之际,他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并在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主题曲。这首词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那浑厚的嗓音唱出,更让人觉出荡气回肠,万千感慨萦于心头。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大约写于李清照年少时,一次难忘的溪亭畅游。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正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蔡琴的歌声低回委婉、醇厚缠绵。在她的演绎下,这首《如梦令 》少了许多少女的情怀,却多了几许沧桑。她演绎的不是少女的李清照,而是中年遍历世事沧桑后那个伟大的词人、那个柔弱的女子“千山过尽”的心事。

4、《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演唱者 沈谧仁、奇然 歌名《琵琶行》

歌词为《琵琶行》原文,整首歌结合了流行歌曲和戏曲唱腔的唱法,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保留歌曲的古典韵味。文章中描写琵琶女身世经历的诗句,被歌手用唱戏剧的方式娓娓道来。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5篇

摘要: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人们称作“易安体”。但人们对它的看法历来褒贬不一。本文从词的类别和词的风格特点的角度来立体解读易安词。

关键词:易安词;词的类别;风格特点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人们称作“易安体”。但对李词的看法从来都是褒贬不一。憎之如宋代王灼:“・・・・・・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①而褒之如清代李调元《雨村诗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斑。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②本文则试图从词的类别来和词的风格特点来立体解读易安词。

一、易安词的类别

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她词的内容有明显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早期的风景词。

李清照早期风景词写的豪迈倜傥,清新健康。如《双调忆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是易安词的特色之一,在她早期的这两首词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时词人还是没经历风吹雨打的室内花草。

(二)婉约的闺情词。

婉约的闺情词包括她待字闺中的怀春之作。如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倚楼无语理瑶琴”的《浣溪沙・春景》(小院闲窗春色重),还有《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以及《点绛唇》(寂寞深闺)等。我们能从中读出那种青春淡淡的寂寥和哀愁。闺情词中还有大量的咏物词。其中咏梅花的最多,例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等;咏桂花的有《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和《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写菊的是《多丽》(小楼寒);写芍药的是《庆清朝慢》(禁幄低张);咏银杏的是《瑞鹧鸪・双银杏》(风韵雍容未甚都)。这些咏物词是作者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写的,往往是以物自况、借物遣怀。闺情词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伉俪词和闺怨词。前者如《减字花木兰》(卖花担上)写的是新婚的“闺房之乐”,《瑞鹧鸪・双银杏》中“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则是对爱情的歌颂。而闺怨词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一剪梅》,“醒时空对烛花红”的《浣溪沙》,还有“人比黄花瘦”的《醉花阴》以及“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三)遣怀的身世词。

李清照还有一些抒写心曲的身世词。例如那首咏梅的《玉楼春》中“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写的就是党争之时受到株连的心境;再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中“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是为赵明诚写的悼亡词。其实词的划分并不是如此明晰,有时一首词就包含很多信息,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四)晚境的凄凉词。

李清照晚年的词大都写的凄凉酸楚。国破家亡,孤舟嫠妇,再嫁离异,流离失所,情何以堪!例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中“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永遇乐》(落日熔金)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还有“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这些词多是对故国的思念,对往昔的追忆,读来让人黯然神伤,似乎能体会到她那穿透千年的孤苦和哀愁。

二、易安词的风格特点

“易安体”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和李清照同时代稍晚的诸城词人侯,他写了一首词《眼儿媚・效李易安体》;还有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都直接标明“效易安体”,可见易安体在当时已是深入人心了。易安词既然“自成一家”就有它独特的艺术特点,以下分点论之。

(一)表现手法的多样。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善于将个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于客观事物之中,使之成为情感的载体。“借翎毛花卉隐括身世、倾吐心事”③例如这首写梅花的《玉楼春》中“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就很难说是在写梅花的“心意”。而《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流水怎能有情呢?不过是自己情感的转移罢了!2.善于化抽象的为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在当下被称为“通感”,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试想“愁”难道可用重量来计算吗?3.善于运用各种对比。今昔对比,虚实对比,乐苦对比等在她后期的词作中较常见。如《南歌子》“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是情怀,不似旧家时”,《永遇乐・元宵》中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就是一种苦与乐的对比。 4.善于化用前人佳句。清王士《花草拾蒙》: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这是一例。再如《点绛唇》(蹴罢秋千)化用前朝韩的《偶见》诗“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化用韩的另一首诗《懒起》。那首《减字花木兰》(卖花担上)与唐五代无名氏的《菩萨蛮》可以对比来看:“牡丹含露珍珠颗,美人折向庭前过。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一向发娇痴,碎花打人。”④另外,她的“共赏金樽沉绿蚁”和林和靖的“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她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和李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谁能说没有关系呢?

(二)语言的精心锤炼。

易安词经过精心锤炼,许多地方用语甚是新奇。所以“文采第一”当之无愧。

总的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1、用语浅显,口语入词。但浅显并不浅俗,正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⑤如“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等等,都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⑥2、自然清新,不饰雕琢,有行云流水之势。虽经过精心锤炼,但自然天成不见刀斧痕迹。3、炼字精巧,用字准确,极富表现力。如最为人们称道的“肥”“瘦”二字,可谓“一字传神”。4、语言极富音乐美。

(三)情感的真实、纯洁、细腻。

李之前的爱情词,多是男性对女性情感的揣测与假设。而她写下的则是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的是女性真实细腻的内心世界。易安词的感情是纯净的、美好的。不管是抒发少女时代的情怀还是婚后写闺怨的寂寞以及晚年的凄凉喟叹,她都用最纯洁的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爱情的期待和对国家的关切。易安词表达的感情也是细腻、丰富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整体面貌的“芬馨”和“神骏”。

清代沈曾植说“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⑦于是“芬馨”和“神骏”就成为人们概括清照词的两个关键词。今人叶嘉莹也说过“李清照生于缙绅家妇女多不敢为词的封建之时代,独能以其才情勇气专意于为词,不仅足以与男性作者相颉顽,更能于芬馨之中,时露神骏之致,自属难能・・・・・・”⑧可见,所谓的“婉约词之宗”并非所有的词都是“婉约”,婉约只是她词的主要风格。除了婉约之外,也有“豪放”的词作,如那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就写的瑰丽神奇、豪迈奔放。还有她早期的作品,格调欢快活泼生动。另外,就“芬馨”这一点来说。既有女性的柔美,也有抒情的直接,浅显却不低俗,感情真挚而含蓄。可谓是“美”“真”“雅”“婉”兼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

①《碧鸡漫志》卷二

②清・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三

③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大出版社2007版121页

④《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年版

⑤彭孙《金栗词话》

⑥张端义《贵耳集》

⑦清・沈曾植《菌阁琐谈》

⑧陈祖美编著《李清照词新释辑评》序言,中国书店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王仲闻校注《李清照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济南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中华书局 1984。

[3]陈祖美《李清照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6篇

关于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别把“知人论世”当做一个重点,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就是“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课件中通过画面把李的一生及写作背景简单呈现出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这首词。另外,通过对《如梦令》的陪衬介绍,让学生把握她人生的浮沉及她的婉约词风格。

当然,课堂核心是对这首词意境及主旨的把握。为此我设计了歌曲《月满西楼》的欣赏,配合画面的词句含义解释等。这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理解词意,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词风。

2. 体会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特点。

3. 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 情景交融的写法。

2. 背诵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寓情于景的、含蓄的写作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好!大家先看两幅国画,这两幅画都是画梅花的。其实,我国文学自古就和梅花分不开,文人爱梅、咏梅,歌唱家自然就唱梅,颂梅。古代有一支词牌名就叫“一剪梅”。而在这个词牌下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学习著名词人李清照的名篇《一剪梅》。来,我们先听听这首词的曲调,看大家喜欢吗。

二: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在上课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为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14岁时的李清照能写出让其饱读诗书的父亲惊讶的词句:“我现在已没有能力来评论你的词,需要大家。”从其词作的成就来看这个传说还是令人置信的。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以南度为界,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下面读一首她早年的作品 《如梦令》 ,体会一下她早年的风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具体研习

1. “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 “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 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 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游玩。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独:——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3.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

(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

(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水流无限似侬愁

水流花谢两无情

——崔涂

5. 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 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深化: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6. 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四:课文小结(见图)

五: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2. 大胆歌颂自己的爱情,象蜜甜、象水清,落落大方;

3. 浅俗清新,明白如话,也多用偶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六:作业:背诵全词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7篇

那天,李清照约了好几个朋友到溪亭去游玩饮酒。几个好朋友一口答应。那时已是傍晚,她们几个拎上一壶酒,拿上酒杯,一同乘船去溪亭。不一会儿,便穿过荷丛,来到溪亭,下了船后,他们说说笑笑,你一杯,我一杯地喝了起来,趁着酒兴谈谈天,做做诗,十分惬意。天一点一点地黑下来,太阳也打了个哈欠,向下滑落。月亮姑娘也要出来换班了。她们几个才尽兴,看看天色已经不早,都摇摇晃晃地往船上走。小船在大醉的姑娘们的划动中开始慢慢向前移动,顿时被荷花和荷叶包围,股股清幽的香味飘来,使姑娘们更加陶醉在其中了,小船不停地走着,却怎么也走不回去了。周围的荷花越来越多,香气也越来越浓,姑娘们才发觉走错了路,小船已驶到荷花深处了。姑娘们急着寻找回家的路,都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该怎么办呢?怎么渡呢?”声音此起彼伏,有的婉转,有的慌张,还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惊得栖息在河滩上的沙鸥和白鹭都扑棱着翅膀惊慌地飞来飞去……

想到这里,李清照“扑哧”笑出声来,随即吟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如梦令李清照词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魅力 历史画卷

新课改不断深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下教师教学方式、理念均有较大转变,课堂教学效率有不同程度提升。那么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尽显语文魅力,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呢?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艺术立象尽意,体味文章意境

众所周知,语文的学习不仅是文字、语言技巧的学习,更是对文章情感、意境、作者思想的体味。然而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意境呢,先秦庄子的言意观可有启发:“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这是于哲学、文学均适用的一句话。以各种教学技巧实现“立象”,这对学生的文章体味和语文学习来说有极高价值。

如在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教学中,李清照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从早期词作的“闲情逸致”到后期的“多悲多叹”,李清照一生命运可谓跌宕起伏。鉴于此,教师可先对李清照“词压江南,文盖塞北”的才女成就对学生略做讲解,学生显然对这样的才女极感兴趣。此时,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将李清照生平“书香门第――琴瑟和谐――孤寂晚年”这样的转变对学生讲述。浓郁的故事氛围中,学生对李清照的才情、爱国情怀钦佩不已,更对这位才女的晚年唏嘘不已,沉浸在复杂情绪之中,课堂情感充分升华。这时,教师引入本节教学内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忆及先前情境,李清照正当青春年华所作的这首“不事雕琢,富自然之美”的小令清晰呈现在学生眼前。一叶轻舟、沉醉不归,易安的闲情逸致、潇洒肆意在词作中淋漓尽致展现出来。我们以“千古第一才女”的成就引发学生兴趣,闲情逸致到多悲多叹的人生境遇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继而引入本节内容,李清照的形象、词作意境均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此“立象”,显然会让学生对词作的理解、意境体味更为深入、透彻。“立象”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引入与其相仿,却更为凄凉的朱淑真,为学生拓展视野的同时增添课堂魅力。以“立象”的方式实现课堂情感、氛围的升华,将语文、文学的魅力充分绽放出来。

二、内容精彩纷呈,形式多种多样

严格来说,初中生还是一群好奇、爱动的孩子,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因此,饱含魅力的初中语文课堂应当是形式多样、内容精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的课堂。如,对某些风景名胜描写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对蕴含情感的文章如《背影》教师可根据文章意境为学生播放一段适宜的纯音乐,辅助学生融入文章情感;针对《孔乙己》、《范进中举》等文章,我们可让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改编,以自导自演的形式将课文情境演绎出来,在角色揣摩与表演中深化对人物心理、课文内容的理解。诸如此类,均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添课堂乐趣。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敢于创新,跳出传统教学方式,用更具实效,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形式授课,以此绽放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三、强化参与互动、积极竞赛争先

学生大都有争先意识和表现欲望,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还可通过班级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在朱自清《背影》一文的讲述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关于父爱、母爱的小诗,或许他们的创作稍显稚嫩,却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和学习激情,更有助于对《背影》中作者浓烈父爱的情感体会。选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上台进行朗诵,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古诗文的讲述前则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上台演讲各自知晓的古代故事,可以是典故、寓言,甚至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三国以及各朝代名将、名臣故事等等,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饱含魅力的语文课堂也应当是学生参与进来,积极互动的课堂。

四、结语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教学科目。语文教师应当着力于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营造,调动学生感官,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当中、课文之中。在此基础上的教学,自然容易促进学生的互动,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活跃,让教学工作有效,绽放语文魅力,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