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一数学习题

初一数学习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一数学习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学法指导网络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尽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仅对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拙见。

1.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细心研读教材,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结合授课内容,指导学生听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深入复习巩固,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重视归纳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初中一年级,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可以采取的很多,我个人认为有常规指导形式、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学习能力指导形式等多种形式,而且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多种指导形式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2.1将讲授、交流和辅导有机统一,让常规指导形式发挥作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常规指导形式对教师指导学生具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其次,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最后,发挥辅导式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意志,发挥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在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形式中,非智力因素指导形式是一种较好的指导形式。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概率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给他们讲解通俗易懂的扑克牌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2.3合理渗透,随机点拨,加强学习能力的指导。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注重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初一数学学习能力指导形式主要又以下方面:

2.3.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孩子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2.3.2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2.3.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3.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2篇

初一数学的第一堂课,一般不讲课本知识,而是对学生初学代数给予一定的描述、指导。目的是在总体上给学生一个认识,使其粗略了解中学数学的一些情况。如介绍:(1)数学的特点。(2)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3)初中数学学习展望。(4)中学数学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和考核等。(5)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关系。(6)动机、意志、性格、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到了初一要引进的新数——负数,与学生日常生活上的联系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们习惯于“升高”、“下降”的这种说法,而现在要把“下降3米”说成“升高负3米”是很不习惯的,为什么要这样说,一时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学生认识引进负数的必要是初一数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难点。

初一的四则运算是源于小学数学的非负有理数运算而发展到有理数的运算,不仅要计算绝对值,还要首先确定运算符号,这一点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在负数的“参算”下往往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结果的准确率较低,所以,特别需要加强练习。

另外,对于运算结果来说,计算的结果也不再像小学那样唯一了。如|a|,其结果就应分三种情况讨论。这一变化,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接受的,代数式的运算对他们而言是个全新的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难点,必须非常注重,要使学生在正确理解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尚不能透彻理解这些运算法则,所以在处理上要注意设置适当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最终要归结为非负数的运算,因此“绝对值”概念应该是我们教学中必须抓住的关键点。而定义绝对值又要用到“互为相反数”的概念,“数轴”又是讲授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一定要注意数形结合,加强直观性,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正确掌握、熟练运用绝对值这一概念,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结合实例利用数轴来说明绝对值概念后,还得在练习中逐步加深认识、进行巩固。

学生在小学做习题,满足于只是进行计算。而到初一,为了使其能正确理解运算法则,尽量避免计算中的错误,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应该要求学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据什么,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也可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思维的不稳定性以及思维模式的尚未形成,决定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将是初一学生面临的一个难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往往是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因为学生解题时只习惯小学的思维套用公式,属定势思维,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狭窄、呆滞,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相等关系。

初一讲授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要重视知识发生过程。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要使学生尽可能参与进去,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3篇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形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

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

(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内心)

(2)、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重心)

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高线: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

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7、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初一下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一、目标与要求

1.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中,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能用平行线的性质推出这一定理。

5.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条形。

三、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理的过程;

在具体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所有三角形;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4.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5.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6.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的意义和做法

8.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9.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一半。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一预习

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预习中,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二听讲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复习

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考点,并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

四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但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更不要打“题海战术”。

五总结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兴趣 信赖 进度 分层 分组

刚步入初中的新生因课程种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深,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得大多初一学生措手不及。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正。

一、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一般地说学生会安静地听完第一堂

课,然后对你掂斤估量,觉得你的教学水平怎么样,工作经验如何,并且与心中的楷模——自己的小学老师作比较。学生在这一比较中,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适应你,还是以消极、挑剔的态度来对付你,影响着他们学习兴趣的增减。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初一的第一节课是这样设计的:本节课我没有安排新课内容,主要介绍一些与数学有关的趣味知识。首先板书“+”、“—”、“×”、“÷”、“=”五个小学数学常用的符号,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吗?学生都能纷纷说出其意思。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学生说不出来。我就向他们介绍了常用数学符号的由来。“+”: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也是魏德美所创,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所以将“+”号斜了过来。“÷”: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接着,我还给学生讲了“数学家巧解实际问题的传奇故事”,举例告诉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如猜单双等)到高精尖的卫星运动轨道无不存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介绍了数学中的7种高效思维方法等;最后我动手随意而迅速地剪出五角星,提问学生你能画一个圆刚好经过一个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吗?你能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圆吗?我又通过简单作图画出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还提问学生:你能画一条直线把等腰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吗?有几种分法?同学们迅速地说出了几种回答,我接着给出了这道题的答案并告诉他们:你们只要认真学好数学,它会告诉你们比这多得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可以比老师画的更快,做的更好。这节课涉及的这些问题一般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且又都很感兴趣的,因此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向望和极大的热情。课后通过了解学生,他们通过这一节课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认同、信服和接纳,从此,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一直喜欢学习数学。知识是美丽的,是法力无边的,我正是用数学迷人的魅力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二、进度适当,精讲多练,稳扎稳打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如我在有理数的加法混合运算一课中设计了如下练习:

将下列各式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

1、1-4+3―2

2、-2.4+3.5-4.6+3.5

3、(-7)-(+5)+(-4)-(-10)

4、3/4-7/2+(-1/6)-(-2/3)-1

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礼貌,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受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个层次互补提高的目的。

开始阶段也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获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三、分层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乡村初一学生知识水平起点低,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大,大面积的学困生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感到无从入手,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讲解和实施合作学习,并在练习的设计上适当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对全班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座位特点进行了分组,小组内的互助帮扶合作学习,同班学生互相交流,同时结合本校教学教研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要求,我则加大了“优帮差”的比重。指导个合作学习小组根据本组学习实际,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收集、了解存在的问题,研究、讨论解决的办法,加强小组内优生对“学困生” 的指导帮扶,学习检查,“兵教兵”互助合作,为“学困生”请教问题,追求进步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环境保障,优生在教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灵活应用水平,同时为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得懂,学得到,我对课堂练习作了适当分组,让学生在解答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内化、掌握、巩固数学知识。在作业上设计有启发性,综合性的思考题,组织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多种渠道使学有余力的优生发挥潜力,得到更大提高。对于学困型学生,教师耐心辅导,抓双基过关。这样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体验到愉快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合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共同配合。学生亲其师,是因为教师爱其生。初一学生一般都会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同学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教师要主动热情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和指导帮扶,融洽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气氛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特点;小初有效衔接;课堂策略

当学生跨入中学校门,学科增加了很多,而且复杂了许多。这对于刚刚十岁出头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初中的成绩却下降较大,数学学科的问题尤为明显。如何顺利开展初一数学的教与学,使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值得教师关注,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一、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讲台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

而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来讲,以落实“四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问题,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初一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递进层次并逐层落实。

2.兴趣至上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心理,树立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三、衔接教学的课堂组织

1.预习衔接

在教师指导下预习。这个过程很重要,也很难操作。说重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己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说难,是因为这对于学生要求太高,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往往略显被动,习惯于老师的灌输,缺少主动性,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太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弃原先的习惯。为此: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根据老师列出的自学指导提纲阅读教材,尤其是基本概念的反复阅读,找疑点和难点,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思想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教师不应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下去,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拿笔在手,把有所思、有所想的内容划下并写出相应的评注。

2.梳理知识衔接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一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小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小学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研究得到新知识。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的知识。这里,可以通过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新知也得以掌握和巩固。

3.问题情境的组织衔接

根据新课程理念,最好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情景问题,但是那样学生会很不习惯,在预习不到位、在知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去解决情景问题,学生是可以解决,但耗时太多,不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如果是先整理知识点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从学生的小学习惯出发,不过方法、过程和小学就不一样了,在了解知识点之后再解决情景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对于衔接教学很有

益处。

4.学法指导衔接

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老师讲解之前,自己有所想,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记笔记,错失了课堂上的好多“风景”,同时,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小、初数学课堂的有效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通力合作,不断将这个问题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我们的研究不仅是为今后三年的教学做铺垫,从根本上说,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学入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1引言

入门课,是学生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起始,是走向一段新旅程的起点,它能为学生的下一段学习旅程提供准确的方向,给予学生更多前行的动力。因此,入门课在学生的学习经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在初中的数学入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种种的不适应。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不适应的表现,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不注意初中数学入门这个阶段的特点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大大退步。因此,加强初中数学入门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使初一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初中数学入门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与其对应教学策略

2.1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

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接收和吸纳,直观而且趣味性强。初中数学的特点是概念繁杂和抽象,相比小学难度加大,习题种类增多,也就有了灵活多变的解题技巧,在几何中,逻辑性强,所以要求几何严谨与规范,而且明显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

(1)运算内容要求的差异。

重在数的计算问题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进行具体的数字计算;侧重于代数式的计算则是初中数学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思维能力。

(2)知识呈现方式的差异。

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问题是以现实的自然现象和简单明了的实验数据为根据,学生利用形象思维获取知识;但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是初中数学课程的呈现方式,许多数学要通过抽象、归纳等过程才能出结论。所以说初中数学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直接得出结论。

(3)小学的大多数问题是单因素的逻辑关系;而初中的问题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逻辑关系是以递进和归纳等方式为主。而且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几何证明题,这也就要使用假设等推理方法。

(4)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举例。

例1 你走1200步大约有多远?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堆1200千克的土豆需要多大的场地?

解:1200纸有多厚可以这样设计:首先,一本课本大约有50张纸,先让学生观察一下,一本书有多厚。其次,把十本数叠在一起,大约有500张纸叠在一起,让学生感受500张纸有多厚,然后再慢慢的增加书本,每加一本,感受纸张的厚度。最后,让学生想一想1200张纸能组成几本课本,这么多课本叠在一起有多厚?再请学生描述1200张纸有多厚。其他两个问题和纸张问题是一样的,让学生举一反三。

评注:一个数字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示意义,上面1200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意义,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例2 9.9×6.9比70小吗?

解:把9.9放大到10,所以有10×6.9=69,估算得到的结果比70小,所以可以得到结论9.9×6.9比70小.

评注:可以把一个不是整数的数凑成一个接近它的数进行估计运算,所以这是估算重要方法之一.

例1、例2所表现出来的是小学与初中数与运算的差异,初中更加侧重于代数式的运算.

2.2针对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因素的教学策略

中学数学的学习与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再有计划的进行引导。不然,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令基础一般、智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使得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因此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初中数学第一章是有理数:这一章是在小学学习数的基础上,引入从负数概念,扩大了数范围。有理数还是后续学习数与式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学习好坏与否关系到后续的学习;第二章是整式的加减:这章开始通过字母表示数进入代数式的有关学习,这一章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以后的代数式运算打下基础,所以应该注意整式加减这一章的相关内容;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从小学的算式运算过渡到初中的方程运算,也初中的方程的入门,为以后的二次方程、二元方程作铺垫,应该注意相应的方程计算方法与解答步骤。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放慢的教学进度,可以使得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的教学效果取得好的成果。

3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初中数学入门与中小学教学内容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中,若能提前了解到初中数学入门的困难的种种因素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则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面对具体入门困难因素时,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情景的教学策略,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在初中生数学入门的困难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决方法。同时在解决初中生数学入门困难的过程中也应该认真思考,发现和归纳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用.

参考文献:

[1]原满军.浅谈中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及对策[J].科学之光,2010,(08):149.

[2]胡超.中学数学学习困难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9):114.

[3]王伶萍.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03,(12):23-26.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7篇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 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

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厚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一数学习题范文第8篇

“其实作文大赛什么的都是玩玩的,你这么认真干什么?”“作文写得好嘛,就一点,爹妈生的。”“老潘数学竞赛又是满分!”……也许你觉得他们虚荣?骄傲?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就在三分钟前,我一直是这么以为的。现在,不是了。

例如老潘,他为什么是满分?其实很容易解答,他不是生来就如此的,在我打电脑,玩游戏,看小说的时候,他在干什么?他在下载奥数习题,他在咬着笔头听老师讲课!当草完成作业时,他正在预习以后的课文,正在背诵古诗300首。这,便是差距,人与人的差距。

我一直坚信父母的鼓励,只要我有一点点的用心,我的成绩就不会仅仅在十几名,可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否决了我这一想法,但我一直没弄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打击我,因为我当时成绩确实数一数二,或许可能是上课的不认真,导致了老师的不屑一顾吧。

现在想想,也对,如果一年级开始我一直坚持年年竞选,就会多一些责任心,就会仔细地想着如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不会那么碌碌地度过小学时代了吧……

我懒,只会吃喝玩乐睡,只因为不愿辛劳,所以,我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