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诗歌

国外诗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国外诗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外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诗歌

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诗歌有古诗、现代诗以及一些国外的作品,每一种诗歌的教学要求不一,采用的教学手法也有差别。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诗歌,都凝聚着作者一时的全部感悟,饱含深情。可能在初读一些诗歌的时候会感到难以理解,但细细品位,反复斟酌,就会逐渐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就像一份陈酿,越品越有味道,这是诗歌吸引人的地方,让人欲罢不能。做好诗歌方面的教学,能让学生的气质得以提升,诗歌本身具备的高雅气息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熏陶学生。

一、注重意境,感受丰富情感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大特点,诗歌字字珠玑,惜墨如金,但它言有尽而意无穷,营造出特殊的氛围。在学习诗歌的时候,理解意境是大头,整个教学的核心。在理解了诗歌的语句之后,学生需要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感悟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东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还原意境,将自己想成作者、诗中的主人公,而不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比如学白的《侠客行》,意境对全诗的掌握帮助非常大。全文的语句读起来极具气势,又无处不给人一种侠客般的快意潇洒。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的时候不拘泥于形式,随性而为。它的诗歌别具一格,后人难以模仿。他将自己对剑术的热爱融入到这首诗中,创造出了一位剑术极高的主人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学生肯定会被诗中人物吸引,感到热血沸腾。这是一般的学生都会有的情感体验,但这不是这首诗的全部。教师应该提示学生再结合李白的心境,多读几遍诗歌。在万丈豪情的背后隐藏着一份无奈,现实生活总是与自己的梦想存在巨大的差距。虽然李白在文学上的成就高不可攀,但他还是忘不了心中侠客梦。意境的营造一部分是为了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完美,更多的是为了倾述自己的向往与无可奈何。诗歌的意境是作者留给我们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全都隐藏于其中,让读者自己感受。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还原诗歌的意境,就能快速地理解诗意,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不同类型诗歌的教学区别

诗歌没有国界,不分时代,都是文学界中的明珠。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但因为考核方式的不同,导致教学要求不一样,相应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不同。比如古诗词一般都是默写,在教学的时候就不需要过多地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记忆,不要出现错别字就行。在诗歌理解的考题中出现的也不会是教材中的诗歌,所以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步骤即可。重点应该放在方法的剖析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代表着正确的解题思路,诗人的思考方式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但出考题的是普通人,有一定的解题模式可以套用,学生要学习的就是这种固定的解答模式。想一些现代诗和国外的诗歌,和古代的诗有着巨大的差异,一般也不作为考查内容。但这不代表学生不需要学习这些诗歌,现代诗有自己的特点,虽然语言没有那么凝练,但一样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像泰戈尔,曾将凭借《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可见优秀的作品是不分国界、不讲时代的。现代诗同样可以有深刻的含义,深远的意境。《飞鸟集》、《新月集》等都备受广大的读者的喜爱,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受到洗礼,经历世间百态,获得众多感悟。这是一种难得的文学积累,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对写作的帮助很大,让学生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转变,更加睿智。

三、写作尝试

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学习了大量的诗歌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小试牛刀一番。尝试自己写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其乐无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虽然学生写作技巧贫乏,思想高度也不及真正的诗人,但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学生要做的只是借助诗歌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可以把它当做一种简单的写作训练。在写作的时候,学生脑海中会浮现出诗歌种种格式要求,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有限的话语中,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容易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诗句。诗歌教学需要的技巧远远多于其他部分,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文学形式,教学难度高很自然。结语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板块一定要认真对待,它能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首诗词,诗歌可以让人的灵魂得以升华。读诗使人睿智,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巨大的提高。

作者:杨国栋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农业中学

【参考文献】

国外诗歌范文第2篇

第二十三届(2014年度)柔刚诗歌奖评选工作即将展开。为扶持校园诗歌,奖掖校园诗人,本届柔刚诗歌奖将首设“校园诗歌奖”,奖金额度同其他奖项,旨在鼓励在校学生的诗歌创作。

为使该奖朝着更健康、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本届将继续执行第二十一届率先在国内建立的双向匿名评奖制度,即获奖名单产生前,不对外公布评委名单,评委各自独立完成匿名评审。

本届诗歌奖继续由全国知名学者诗人组成“柔刚诗歌奖组委会”,负责组织评奖工作。初审评委会为5人,负责完成初审。他们将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投票,从而遴选出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特别奖各10位入围者的作品,交给终审评委会。终审评委会为5人(其中含国外汉学家或学者1人,港台2人),按双向匿名评奖程序,在指定的保密邮箱就初审评委会提交的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获奖名单公布之前,初审和终审评委名单一律对外保密。获奖名单和评委名单最终将择时同时对外公布。

现将第二十三届柔刚诗歌奖评选的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荣誉奖1名,奖金9999元;主奖1名,奖金9999元;新人奖1名,奖金为9999元;校园诗歌奖1名,奖金9999元。

2.评奖重心:奖励诗人创作的没有在网络(含博客、微博)和纸媒报刊发表过的新诗。

3.参选人条件:全球以汉语写诗的男性女性均可参加,主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之前,新人奖参选者出生年月需在1975年1月1日及其以后,校园诗歌奖参选者需是海内外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4.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作品和他人推荐作品;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收稿电子信箱,也可以在“柔刚诗歌奖”微信平台上投稿,发往其它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稿件要求:提交同一诗人的2首没有在纸媒报刊和网络(含博客、微博)发表过的诗作(非组诗),每首不超过50行;超过2首视为无效稿件。一经发现参选稿件发表过,将视为无效稿件,若已入围,将取消入围资格,若已获奖,将取消获奖资格。收稿信箱将接受公众的举报信。

6.参赛稿件格式:不得在作品页署名或标注任何记号或符号,需另页附录作者邮编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笔名和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参加校园诗歌奖,除上述信息,还需注明在校相关信息(如投稿人所在地、学校、系别、班级、学号等)。如果是他人推荐,需提供推荐人姓名及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上资料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方式发到指定电子信箱,“主题”为“第二十三届柔刚奖参选:主奖/新人奖/校园诗歌奖(三选一,不可兼报)”。

国外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偏离;连贯;诗歌

【Abstract】English poetry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genres in its textu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iational features in English poetry, and shows the combination of deviation in form and coherence in theme.

【Key words】Coherence; Deviation; Poetry

连贯是关于语义的概念,是语篇意义或内容的体现;语言形式和语篇内容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两个层面,他们之间是统一的。换言之,语言形式上的偏离和语篇意义上的连贯是一致的。偏离的语言形式正是为了突出主题,是为了实现意义上的连贯。

俄国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Jan Mukatovsky在他的《标准语言与诗化语言》中指出,诗歌语言就是“对标准语言常规有意识的违背”(Jan Mukatovsky,1964)。他这里说的“标准语言常规”指的是人们平常所使用的语言,所谓对常规的“违背”,就是语篇中的“变异”(deviation,或叫“偏离”),所谓“有意识”,指的就是诗人创作时的意图和动机(motivation)。诗歌往往打破常规,打破表面形式上的连贯,以获得非常的效果。这就使得读者不得不打破常规思维,借助语境因素来发现诗歌深层意义上的连贯。实际上,偏离是形式上的,是语篇推陈出新的一种手段,而连贯是意义上的,是语篇的目的;偏离的形式只有存在意义上的连贯,语篇才可以被接受;偏离和连贯在语言上是编码和解码的问题,体现了作者的创意和读者的解读的关系。这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显著特点。

诗歌形式上的偏离可以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等方面。

1 语音偏离

诗歌是音乐性的,讲究的是音韵和格律。诗人有时为了达到格律上的合拍,会故意改变词汇的发音,以使整首诗合乎节奏。英语诗歌中存在一些省略和变音的现象,但读者可以通过上下文识别这些词汇而不会影响对诗歌连贯的解读。如:

I wander thro’ each charter’d street,

Near where the charter’d Thames does flow,

And mark in every face I meet,

Marks of weakness, marks of woe.

In every cry of every Man,

In every Infant’s cry of fear,

In every voice, in every ban,

The mind-fog’d manackes I hear.

How the chimney-sweeper’s cry,

Every black’ning church appals,

And the hapless soldier’s sigh,

Runs in blood down palace walls.

But most thro’ midnight streets I hear,

How the youthful harlot’s curse,

Blasts the new-born infant’s tear,

And blights with plagues the marriage hearse.

(“London”from William Blake)

诗中有五处用到省略形式。第一行中的thro’和chart’d,分别为through和chartered;第二行中的charter’d也是chartered;第八行中的mind-fog’d为mind-fogged;第十行中的black’ning为blackening,还有第十三行中的thro’为through。这些发音形式的变异完全是为了诗歌的音韵效果。当然,语音上的偏离还表现在很多词发音上的改变,如为了押韵,有时会把名词wind[wind]读作[waind]。语音变异始终是诗人们诗歌创作的焦点。但语音的偏离有时恰恰是为了表达一种连贯的意义。

2 词汇偏离

生造词、错误搭配是诗歌中词汇偏离的常见形式。为了获取非常的效果,诗人总是能在词汇方面创新。如:

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

More thinner than recall

More seldom than a wave is wet

More frequent than to fail

It is most mad and moonly

And less it shall unbe

Than all the sea which only

Is deeper than the sea

Love is less always than to win

Less never than alive

Less bigger than the least begin

Less littler than forgive

It is most sane and sunly

And more it cannot die

Than all the sky which only

Is higher than the sky

E. E. Cummings的“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一诗中,第二小节第一行It is most mad and moonly中的moonly和第四小节第一行It is most sane and sunly中的sunly是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通过加词缀而生造的词。此外,为了突出,诗中还用了转化词性的方法,如Love

is less always than to win,Less never than alive诗句中的always和never都已被从副词转化为形容词。所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揣摩诗人的用意,从而实现诗人在意义上的连贯。

3 语法偏离

所谓语法偏离就是指违反英语的结构规律,打破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恒定联系,导致其在句式、时态、语序等方面偏离既定规则,迫使读者采用特殊的视角和方式来体验诗歌中负载的审美信息。在英语诗歌中,语法偏离较多地表现为指称的含糊、语序的混乱、句子结构的残缺等,但带给读者的却往往是意外之喜。如Dylan Thomas诗歌A grief Ago这一题目就属于语法偏离。首先,不定冠词a 后面修饰的应该是可数名词,而grief属于不可数的抽象名词;其次,ago是副词,它虽然可以作为后置修饰语用来修饰表示时间的名词如 a moment ago, a month ago但是grief是表达情感的名词,是不能用ago来修饰的。因此,诗人通过使用语法偏离手段,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猜测诗人的真正意图,以达到特殊的效果。这种表面上看脱离常规的用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表达诗歌主题,实现诗歌连贯的一种手段;是诗人引导读者正确解读诗歌的一种方式。

以上简单地说明了诗歌形式上的偏离和内容上的连贯的统一。其实,诗歌形式上的偏离还远远不止这些,这与诗歌的文体特点是分不开的。诗歌要有意境,就必须不断创新,形式上的创新往往是诗人选择的项目。因此,读者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从诗歌变异的形式中寻找意义上的连贯。

偏离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的显著特点。正是诗歌的这一特殊性,成就了它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使诗歌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提高自身审美素质的必然选择。诗歌形式上的偏离和内容上的连贯是统一的。

【参考文献】

[1]李冰梅.肯明斯诗歌中的偏离与连贯[J].国外文学,2006(2).

[2]于建华.语言偏离的诱惑[J].外语研究,2006(2).

[3]董桂荣.诗歌中偏离的艺术效果[J].长沙大学学报,2010(6).

[4]张锦峰.英语诗歌中的隐喻与语篇连贯[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国外诗歌范文第4篇

本届评奖将继续执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由知名学者、诗人组成“柔刚诗歌奖组委会”,组织评奖。初审评委会5人,遴选出“主奖”、“校园诗歌奖”各15位入围者。终审评委会5人(其中含国外汉学家或学者1人,港台2人)就初审评委会提交的候选作品进行投票,最终评选出本年度柔刚诗歌奖“主奖”、“校园诗歌奖”各1名。

获奖名单公布之前,初审、终审评委名单对外保密,对内评委之间也相互保密。初、终审评委名单及初、终审投票细节将择时对外公布。

具体方案如下:

1.本届“柔刚诗歌奖”设荣誉奖1名,奖金9999元;主奖1名,奖金9999元;校园诗歌奖1名,奖金9999元。

2.评奖重心:奖励诗人创作的没有在网络(含博客、微博)和纸媒报刊发表过的新诗。

3.参选人条件:全球以汉语写诗的男性女性均可参加,主奖参选者年龄、身份不限,校园诗歌奖参选者需是海内外在校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

4.参选方式:接受诗人自荐作品和他人推荐作品;所有参选作品一律发往指定收稿电子信箱,也可以在“柔刚诗歌奖”微信平台上投稿,发往其它电子信箱视为无效;概不接受纸稿参选作品,即纸稿视为无效。

5.参选稿件要求:提交同一诗人的2首没有在纸媒报刊和网络(含博客、微博)发表过的诗作(非组诗),每首不超过50行;超过2首视为无效稿件。一经发现参选稿件发表过,将视为无效稿件,若已入围,将取消入围资格,若已获奖,将取消获奖资格。收稿信箱将接受公众的举报信。

6.参赛稿件格式:不得在作品页署名或标注任何记号或符号,需另页附录作者邮编地址、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笔名和真实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参加校园诗歌奖,除上述信息,还需注明在校相关信息(如投稿人所在地、学校、系别、班级、学号等)。如果是他人推荐,需提供推荐人姓名及电话等联系方式。以上资料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方式发到指定电子信箱,“主题”为“第二十四届柔刚奖参选:主奖/校园诗歌奖(二选一,不可兼报)”。

7.参选作品务必注明参选奖项:主奖、校园诗歌奖。每名参选者只能选择参选一种奖项,不可同时参选主奖、校园诗歌奖。每一资料仅能提供一次,同一参选作品多次发往指定电子信箱,将视为无效。

8.往届获奖者不能再参选,但往届提名奖得主可继续参选。

第二十四届柔刚诗歌奖评奖规则和程序

1.本征稿启事之日(2015年11月16日)起,至截稿日2016年1月15日,“评奖组委会”指定的投稿电子信箱和微信平台,接受海内外任何符合条件的参选资料,不符合上述提名规则的材料,将被视为无效。

2.2016年1月15日至2月10日,“评奖组委会”从众多提名材料中遴选出有效提名名单及其材料,并进行匿名编号处理,然后交初审评委会进行投票,确定30名获奖候选人的初选名单。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若本年度好作品不够,可不足30名。

3.2016年3月1日至3月中旬,由终审评委会就初审提交的候选者作品,通过投票决定获奖人名单:1名主奖, 1名校园诗歌奖。

4.第二十四届柔刚奖“荣誉奖”由“评奖组委会”成员提名讨论并征求终审评委意见产生。

5.2016年3月底,对外公布第二十四届“柔刚诗歌奖”获奖名单及评审细节。

6.诗生活网站为第二十四届“柔刚诗歌奖”的协办网站,《青春》杂志为协办杂志。

7.2016年初夏,将在南京大学举行第二十四届“柔刚诗歌奖”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研讨会。

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评奖组委会(此为永久性机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傅元峰、黄 梵、何同彬、胡 弦、李章斌、马铃薯兄弟、欧阳江河、唐晓渡、王彬彬、王家新、于 坚、育 邦、翟永明

组委会秘书:

李倩冉、田 野

国外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谢灵运;华兹华斯;生态学;共鸣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鼻祖,是南朝诗坛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唐诗的研究盛况相比,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并未得到研究者应有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研究者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关于山水诗歌创作的个体研究中,研究者的目光又主要集中于陶渊明和王维身上,对于诗歌中汉魏晋到宋齐梁陈的转变中具有关键性桥梁作用的谢灵运,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与其在诗歌史上实际所处的地位明显不成正比,特别是其生态学对于现今社会的积极借鉴意义研究甚少。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两百多年来国外各派文学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他的作品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从斯蒂芬、阿诺德、布拉德利到现代派的批评家们,运用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等不同的手段对华兹华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宗教思想等方面也进行了探讨,因此他的作品似乎已经没有多余的评论空间了。然而纵观中外诗歌比较研究方面,从和谐生态学角度对谢灵运和华兹华斯进行比较研究的成果几乎没有。

当人类迈入21世纪,人类工业化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经济利益无所顾忌的追求,导致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高涨,我们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生态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历了雾霾的痛楚后,文学评论界也开始转向了生态视角,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文学诗歌,试图从意识领域里找到缓解或者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平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外诗歌中存在着众多十分相似的情况,这是诗人在各自国家和民族的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和加工塑造的结果。两位诗人分别是中英自然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生活的时代和所处的文化背景大不相同,但在“自然”这一客观主题上,还是有很多共通之处。通过收集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及谢灵运的山水诗,探访绍兴与谢灵运诗歌相关的景点,如东山、始宁别墅等,寻找华兹华斯与谢灵运诗歌共同的基础―自然,本人发现这些景点的自然美及对精神的慰藉和平静作用,大自然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人们从大自然中得到快乐,得到启示,得到心灵的自由。同时两位诗人通过诗歌向世人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华兹华斯和谢灵运的生活经历相似,早期的坎坷对他们创作产生影响,他们一生中都遭遇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对他们的思想与创作产生冲击,并最终确立了他们作为自然诗人的风格,促进了他们向自然诗人的转变。他们都具有深刻的宗教思想背景,基督教与道教分别形成了华兹华斯和谢灵运诗歌的生态思想基础。道教继承与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在“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论、物有物性”的法则之外,赋予了大自然更加丰富的内涵,教导每个人要用心感受周围的事物,热爱生活,享受生活。道教的中心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也就是万物循环、太极长转的道理,从而使人类在大自然中获得广泛和深刻的启迪。基督教认为自然与人类皆是上帝的创造物,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然万物是上帝的创造,同样闪耀着上帝神性的光芒,能够与人类心灵相通。生态思想的基本理念,即整体,和谐,多样化和相互依存的原则。华兹华斯在他的短诗和散文作品中展示了人要尊重自然,合理开发自然,人要善待动物,合理利用并积极保护动物,脱离自然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会造成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疏远的观点与谢灵运道家“人法自然”的基本生存原则不谋而合,都旨在弘扬关怀自然,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对人类追求精神生态的平衡和谐注入了新力量,继而实现环境与人和谐统一。

因此在“自然”这个交汇点上,华兹华斯和谢灵运有深刻共鸣。

[参考文献]

[1]Bate,Jonathan.RomanticEcology:WordsworthandtheEnvironmentalTradition[M].London:Routledge.1991.

[2]Beer,John.WordsworthandtheHumanHeart.[M]London:TheMacMillianPressLtd.1978.

[3]顿德华.论谢灵运山水诗的生态审美意蕴[J].柳州师专学报.2011(26).

[4]冯静芳.生态美学视野下谢灵运的解读与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江舒桦.《丁登寺》与自然的再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

[6]江建军.华兹华斯――一颗困扰心灵[D].浙江大学.2002.

[7]谢颖浠.华兹华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国外诗歌范文第6篇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关于诗人,永远的问题是,要不要与他们结婚?显而易见,邓肯完全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与他在语言不通(她讲英语,而他只会俄语)的情况下,一见钟情后就结婚了。

她是美国赫赫有名的舞蹈家,43岁。而他,俄罗期新兴的抒情诗人,才25岁。他们的初见是1921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纪念日,莫斯科大剧院里。他在台下,她在台上。他热烈地看着台上的精灵,她穿着红衣红帽红鞋,伴随着音乐,即兴舞蹈。

接下来的晚会,他们被介绍认识。她早就读过他的诗歌,万没想到他那样年青、英俊,他的眼睛里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她知道,那是爱情的光芒,而她被那光芒灼伤了。

晚会结束后,他们单独相处,她如痴如醉地听他朗诵自己的诗歌。虽然,她完全不懂俄语。可是,她觉得很美。她说,那是音乐,真正的音乐。音乐与诗歌从来都是相通的,而她的舞蹈本就是伴着音乐而生。

1922年5月2日,他们结婚。婚后,他们按照原定的计划,踏上了去欧美的旅途,开始了他们的蜜月旅行。路线是早拟定好的,先后经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最后到达美国。

其实,他原来对这趟出国游历抱有某种计划。除了商谈自己的诗歌出版事宜之外,他更想亲自体验西方的生活,再写一些异国风情的诗歌。

然而,现实与他的想象大相径庭。他完全不懂外语,整个行程都只跟在她的身后,成为一个陪着笑脸的木偶。而西方社会的工业正在高速发展中。他这个从乡村里成长,并得到许多创作灵感的诗人,慢慢觉得枯竭。他越来越想念自己的故乡,夕阳照着高高的白桦树,风在歌唱。他为很多俄罗斯的流亡者们在国外的凄苦生活而难过,他与她之间许多的矛盾也开始显露,她是西方社会的上流人物,而他,始终是俄罗斯乡村长大的孩子。他们生活的细节差异太大,对家庭的构想也差别太大。终于,他开始酗酒,脱得到处游荡……

一年后,他们返回俄罗斯时,已经成了朋友――两个人在巴黎时就有了君子协定,暂时不离婚,但作为朋友相待,并尽量去修复感情。

然而,他们再也没有在一起,同年秋天,他们就离了婚。他先后经历了两段感情。但两段感情都没有能挽救他,1925年12月28日,29岁的他用一条皮带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国外诗歌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诗歌;诗歌教育;学生成长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我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统称诗歌。”诗歌要求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

一、审美意识的导向

新课标特别关注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这其实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审美有助于学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加强诗歌教学无疑显得十分的重要。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部分,可由于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大家便机械化地学习诗歌的字词意义以及引申意义,对于其审美情趣上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引导却忽略了,从而导致学生们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不够全面和生动。新课标说:“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诗歌呈现分行排列,打破以往如散文体的格式,就显得有独特的个性更能显得诗歌有序井然,抑扬顿挫比如郑愁予的《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们来对这首诗歌进行剖析,对于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有一种特别的美感。通过多次的诵读我们可以领略到音律上的抑扬顿挫的美感,意境上的回味无穷。诗歌作为一种文体格式,是通过它言简意赅的语言来抒发凝聚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带有着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念和体验。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的独特情感就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围绕着“错误”两字,这岂是三言两语可以阐述清楚的呢,“达达的马蹄声”带来了“我”在等的人吗……诗歌独特的特性和包容性就使得它深邃富有内涵,看似只字未提,其实事事早已在其中。

综上所述,诗歌对于学生具有审美导向的功能,学生学习诗歌,能触发他们对于美的感受,从而认识美、创造美。

二、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

诗歌的创新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现代诗歌中语言的高度凝练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内容的表达更有深层次的意义。诗歌的语言一般都讲究凝练,它以尽可能简单的语句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甚至要求每一个词语都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们仔细捉摸,反复品味,慢慢的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的用意。我们从戴望舒的《雨巷》来看,每一句看似都是生活化叙述的口吻,非常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可实际上都经过了作者的仔细推敲,这种不露痕迹的叙述口吻是伴随着诗人的情感自然表露出来的,这首诗歌每一句都是如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细细的品味,仔细的推敲,才能得到它的真正神韵。

诗歌的词语是文学中享有最大自由度的形式,它可以打破固有的语言次序,以诗人自己意志而创作出来的语言去编排,很多词性的变化都能产生一种特殊效果,不仅仅是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有可能成为整首诗歌画龙点睛之笔。

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的合理的想象,带给他们更多的回味,引起共鸣。其中,理解象征的意义一般是诗歌教学中的难点,但它正是升华诗歌审美情趣的精华之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了解时代背景,诗人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思想内涵,做出个人的解释,得出带有个性特点的结论。

三、提高人文素养

自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越来越带有功利性,在生产过程当中,重视结果,重视一切物品的实用性。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也开始盲目的学习国外的一些教育方法,注重工具化教学,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有了严重的忽视,现在的学生不阅读或者很少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导致了一部分知识面的狭窄,又缺少人文精神的关怀。其实中学生是一群需要特别注重对待的群体,他们处于思想萌芽阶段,比较心浮气躁,有的还比较叛逆,而诗歌中蕴含的丰厚的人文内涵将给学生们一定的引导,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国外诗歌范文第8篇

1、一地绿草三鸡窝是生肖兔,生肖兔在十二生肖中排第四。

2、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