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苍穹之下柴静

苍穹之下柴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苍穹之下柴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苍穹之下柴静范文第1篇

据悉,天津市环保局官员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未能肯定瑞海国际仓库存放有700吨氰化钠,称“有待确证”,但中国企业家杂志记者从参与救援单位获悉,这一线索已被确认,现场指挥部也于昨天晚间制定了紧急应对方案。但对于上述存量的氰化钠的具体存放地点,及存放形态截至发稿,多方记者仍未能获得进一步的信息。

自从8月12日这个黑色的日子过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相关信息和评论,全世界各地的网友也参与其中,或缅怀或伤感或质问?可是作为一名品途网的资深互联网小编不禁慨叹:难道这样的事故发生后,移动互联网所能做的只是传递信息和发表意见么?

小编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管理的缺失。作为公民我们不知道危险品离我们有多近;更甚的是作为企业甚至对自己仓库存放的危险品不能了如指掌。总理一直强调:“互联网+”,可见互联网+的并不够深入。互联网这个万能工具绝对不仅仅能应用在创业上更可以应用在安全上。那么让小编分析一下怎样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让这样悲剧的危险品事故不再重演。

一、建立危险品数据跟踪

危险品从生产之初就要建立数据,并且数据要跟踪到危险品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每一个危险品的容器上都应该贴有条形码,只需要扫一扫便可以了解这个容器内危险品的成分、出场时间、经过的集散地和紧急状况注意事项等。就像我们在网上查快递一样,一个二维码我就可以看到邮件经过的所有地方,经手人等信息。这样管理危险品可以以防危险品丢失造成生命和健康的损害。

二、危险品企业建立危险品数据仓库

有资格存放危险品的企业必须建立数据仓库。每一件进入仓库的危险品都可以通过扫码录入/录出信息,包括具体的体积、容积和重量等。目前仓库有多少件产品、多少量,企业的系统都可以一目了然,当存放量达到安全标准上限时自动发出警报,停止录入,只有转走特定的量才可以继续录入危险品。

危险品企业建立危险品数据仓库的另一个好处是,一旦事故发生,救援者可以迅速了解仓库所存放的物质并制定救援措施,避免了二次伤害和无畏的牺牲。

三、网络公示危险品存放地点

关于这点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因为国家有一些危险品是需要保密的。但对于企业来说还是要把公众安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危险品的具体存放地点可以网络公示。市民可以登录官方指定网站查询附近有没有危险品存放仓库。

危险品存放仓库地点事关重大,本次上千业主受到影响,伤亡惨重,最关键的因素是危险在我们身边而不自知。其实人最恐惧的不是知道了而产生的害怕,人类最恐惧的是对未知的无力感。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基于LBS的网络平台可以让我们知道身边有否危险品仓库,就可以让城市规划、商区建设和住房建设更加合理安全。

年初柴静发表演讲名为《苍穹之下》的记录片中提到的由公益组织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污染地图APP”其实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中有一个功能是汇总多省市废气污染源实时排放数据,地图标注超标排放废气企业。并支持大众随时将信息分享到微博、来往等社交平台,让企业接受公众监督。其实这个功能也完全可以应用到危险品管控方面。

结语

苍穹之下柴静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微课 教学实践 教学作用

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微课已悄悄地进入了课堂教学,成为许多教师的备课工具与教学资源。对学生来讲,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科学习的趣味性,还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创新。如果要真正有效地发挥微课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微课。下面以高中化学为载体,简论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氛围,节约教学时间

微课是一种动态声音影像的信息呈现方式,它比书面文字更立体、更生动、更逼真。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这一属性来活跃课堂氛围,特别是对于较为枯燥或抽象的知识,其效果会更加明显。以人教版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为例,我在网上选择了一个关于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应用的视频。在该视频中,各种元素不再是教材上枯燥的化学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趣的小人儿,他们通过自我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交互游戏(元素金属性强弱比较中涉及的置换反应、与酸反应、与水反应等)、梯队排列(化学键的相关性质)等方式呈现了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很明显,这与单纯地阅读教材内容相比,通过收看微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了。当他们看到有意思的内容时还会相互讨论,课堂氛围活跃了不少,在这种良性的教学氛围下,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畅。

从学习数量上看,高中化学内比较多且零散。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有强有弱,在兼顾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有时教学进度就赶不上教学计划。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我认为,运用好微课资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多且杂。如讲到“钠”时,就会涉及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焰色反应等内容,每一部分内容中又包括了很多小的知识点,我在讲解完与钠有关的知识点后,选择了一个总结式类型的微课。该微课以纵向串联陈述的方式梳理了教材中与钠有关的知识,并在最后以树状图结构收尾。通过微课教学,教师无须重复讲解章节内容,学生在精短的几分钟微课里就能对全部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节省了教与学的时间。

二、加深知识印象,规避教学风险

根据人脑认知定律,知识在人的脑海里存在的时间非常有限,唯有反复记忆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但对大脑记忆来讲,与后期的多次反复记忆对比起来,初次认知印象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在初次接触并学习知识时的印象程度,这就可以借助微课来实现。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这一章节的内容较为抽象,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中的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共价键的示意图、键参数、几种典型分子的特征、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等,不少学生认为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我选择了微课方式。视频中,原子以动态模型模拟的方式,将自己的特点呈现出来,辅之以旁白讲解,穿插重点点拨,这种“声音+影像+旁白+点拨”的方式,全方位地激发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能力,这种多维感知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化学自然涉及不少实验,其中也不乏存在危险的实验,如乙醇、乙酸乙酯等易燃液体药品,硫磺、镁粉等易燃固体药品,甲烷、乙炔等易燃气体药品,白磷等易自燃药品,钾、钠等遇水易燃药品等。当化学实验中涉及这些物质时,实验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即使是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也难以保证绝对的安全。因此,从安全性上考虑,不少教师会以口头讲解代替实际操作,但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而微课恰好是规避这类教学风险的最好方式。选择实验操作类的微视频,一方面,以视频的方式将实验过程呈现给学生,既不存在实验风险,又比口头讲解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随时中止,因此,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慢速观看、放大观看实验过程,教师也可以随时讲解,点拨实验的关键点,而实际操作实验是难以达到这种教学效果的。实际操作实验时,教师不可能反复实验或随时中止实验,一般都是一次性地完成。可以说,除了现场参与感和动手操作感较为逊色外,微课在实验教学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拓展学科边界,共享教学资源

一般来讲,选编入教材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在保证内容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基础上,也导致了知识的相对滞缓,难以实现教材内容与时展能够同步的理想效果,这也是教材编写存在的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而微课却能有效地改变这一尴尬局面。以人教版高中化学“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为例,其中讲到了“改善大气质量”“爱护水资源”“垃圾资源化”三个问题。实际上,这些都是常常谈及的问题,学生并不觉得陌生,反而会觉得反复学习有点“腻”了。对此,我在备课时,节选了柴静《苍穹之下》的视频内容,借助视频中的“雾霾之害”“雾霾哪儿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顺势引出有关“大气质量”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全国各地的雾霾指数,对相关知识点展开讲解。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讲解;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及时了解这一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与影响,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科边界的一种拓展,既能丰富学生思维,又能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利于学生接受最新知识。

最后,我们要注重微课在共享教学资源层面上的价值。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之所以存在差别,除了学生个人能力与学习态度外,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也是影响其差别的重要因素,而微课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校别之分。对于一些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学校或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都可以通过微课这种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一些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他们的教学经验不足,难以很好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他们就可以在教学中适合地融入微课以辅助自己的教学。对教师来讲,这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吸取教学经验的很好方式;对学生来讲,这是接触优秀学习资源的渠道,这种共享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只是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一种,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因此,教师在通过微课共享教学资源时,应避免出现微课“反客为主”的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