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情感体验;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并积极采取符合新课改理念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下面,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进行一番详细说明。

一、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认为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总是采取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即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死板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权利,整节课的活动控制权被教师一人牢牢把持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鉴于这一课程基本理念的提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应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中《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时,我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述本篇课文的内容,而是将班里学生进行了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全文进行阅读,然后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最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学生回答了客家民居的“奇”之后,我们可问他们“奇”在何处?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如果你是一名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傣家竹楼时,你会如何介绍?……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分组方式对课文相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提前预知和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常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常常只关注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除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富饶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将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情景以逼真、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如,瑰丽无比、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岩石上各种各样的珊瑚、海滩上的美丽贝壳……眼前的美景令学生看的如痴如醉,然后,我又要求学生选出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最喜欢的段落,并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自己最喜欢的美景。这样,我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知,另一方面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很好的情感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之内,我们还应适当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这一特点,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体会、掌握语文规律,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找错别字”,具体形式为: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到学校附近的街上、商铺,或者自己家、邻居家等处找错别字,找到之后要加以归类记录,并进行及时指导和矫正。然后,依据各个小组所做的整理记录给予评分,选出优胜的一组;又如,可以在中国的某个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举办编辑黑板报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写稿、自己编辑、自己排版、自己设计,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内容充实……总之,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们能开阔学生眼界,发展学生智能,同时对学生收集、整理、乐于创新、勇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化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对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使有瑕疵的地方得以改进、完善,还语文以本来面目,使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重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 教学资源 课件 课堂教学 教师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多媒体课件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哪些帮助。

一. 多媒体是老师们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1)它能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我让学生一边看我从网上下载的一段有关西沙群岛美景的视频,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感受美、创造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又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只见瀑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先让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他们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富有韵味。不用我多说多讲庐山瀑布壮丽磅礴的气势早已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3)多媒体教育教学,给教师提供了不少方便。它有助于教师选择各种题材和内容,使得常规教学中难以处理的一些教学环节,得到比较理想的展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较抽象的内容。例如我在讲《曹冲称象》时为了便于孩子们接受曹冲称象的三个步骤,我制作了三个步骤的幻灯片,当我把幻灯逐步打开后,孩子们看着画面自己就说出了称象的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能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它能拉近学生与知识和社会的距离。有一次,我准备给学生讲解品德课上有关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知识,这节课远离学生的生活,我担心孩子们接受起来会有困难,因此我就从网上下载了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里的《智者治水》节目里与都江堰和坎儿井有关的视频,并将这两段视频插入我的多媒体课件中。上课时,课件里真实的录像,富含科学原理的动画以及专家详细的解说,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这两大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与神奇。还有一次在“缅怀先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会课上,我详细介绍了清明节的含义,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革命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可是许多孩子却无动于衷。在课后反思时,我发现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物事迹远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他们无法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者的价值观。后来我搜集了相关资料,制作了跟班会主题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又为孩子们上了一节班会课。通过看课件里的英雄事迹、谈感想、共同交流,表达对先烈的缅怀和学习他们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缅怀先烈、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同学们都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立志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三.多媒体能帮助学生收集更多的资料,并实现资源共享。

以前学生要查阅与课堂有关资料就得去图书馆,既费时又费力,现在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自己想要的知识,还可以将自己查到的学习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其他同学,与他人资源共享。例如我在讲《星星的新朋友》时,就让孩子们在家预习相关内容,有许多孩子就将所查到的信息拿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其中有文字、图片还有视频等。第二天上课时,那些遥远的卫星及其作用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了。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推辞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笔者现针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教育

应试教育的观念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大有不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试教育观念是通过教学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语文知识,取得良好语文成绩的人才,而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是通过教育教学中的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目标,促进教学有效性得以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即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中华文化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与平等性,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语文课堂,并要在课堂中加强引导,确保课堂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在学习中会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与探讨问题,进而强化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良好的基础与前提。需要注意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情境,发挥想象,增强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多媒体幻灯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或者通过问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字与内涵都富有诗意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情境创设,学生会融入或者情深意长、或者富有幻想的文章感情中去,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西沙群岛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融入优美的自然风光中,然后教师再通过优美的音频带领学生去朗读课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被大大提高了。这种多媒体视频、音频播放的情境创设法还可以被运用到《林海雪原》中去。

三、注重课堂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凸显学生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课堂,更应该能够让学生拥有选择权、自、能动权和创造权,能够在课堂中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靠教师讲、学生听来实现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改进,因而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引导性、主体性的课堂模式。首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将讲练相结合,并在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练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的脑、口、手、耳等器官调动起来,防止“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出现。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准确的语言、音乐的伴奏、图片的展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充分了解唯一工具――小艇的重要意义与呈现的美丽风景。其次,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创设“开放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里的开放题指的是题目的答案不确定、不唯一的问题。通过这种开放题的设置,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建立为合作者、朋友的关系,学生可以参与到小组协作、同桌交流、师生互动等中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的第四部分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开放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打造开放式的课堂。

此外,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该积极探索和总结教学经验,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作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1]卿山.反思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2]熊广平.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

在对比中不难发现,2011年版的课标中强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少了“理解”这一概念。也许有人会问:理解是运用的基础,为何课标中略去此字眼?这个疑问看似颇有道理,那我们就有必要探讨“理解”与“运用”之间的关系。讨论这一对概念,也有必要反思我们过去十年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毕竟这次课标的修订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下和回应语文课程改革十年来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背景下产生的。

“理解”这个词,字典语义是: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从道理上了解;指了解,认识;说理分析。不管哪种解释,在语文课程的语境中,稍不小心,就会滑进“过于重视对课文词句或篇章手法上进行分析”的误区。崔峦老师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和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我想,崔老师的言外之意就是,阅读课,不能在理解内容上做太多的事情,造成分析过度、理解过度或上成思想品德课。

实际上,从儿童学习语文的本质上来看,“理解”一概念在教学的语境中,应当理解为“理解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其中有关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的审美信息,语言知识本身的信息都包含在内。而“运用”一词应当理解为:儿童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后,还能准确、富有智慧地运用汉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思或观点。

我们由此推出,作为语文这门课程,“理解”也好,“运用”也罢,其关注点在两个层面,一是关注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表达的,以此来教学生阅读方法(聚焦在文字的运用上)。如我们教《詹天佑》,不能停留在从文字中感受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的品质,而是要教学生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去读懂人物的阅读方法。教《跨越百年的美丽》,不是从文字中感受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而是教学生读懂作者叙中有事,叙中有理,叙中有议来刻画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的。二是关注学生如何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去表达自我。教《詹天佑》可学习作者选取典型事例来表达,了解插叙的表达效果;教《跨越百年的美丽》,可选择一个角度让学生重构文本,如“淡泊名利的居里”“居里与镭”,从而形成学生的表达图式。

因此,笔者以为,贯彻新课标关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精神,可以体现在“表达本位”,用课文来教课程。所谓表达,是集阅读、创造、思维、记忆等的综合运用。它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表达本位”教学,一是理解选文中作者的表达,二是学生学习文本后的自我表达。前者可从表达入手教学生如何阅读;后者可让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学习表达。“表达本位”,并不是脱离阅读而去教写作,反而认为阅读是表达的手段,阅读是表达的工具,在阅读中关注作者的表达情思,养育自己的心灵,充实自己的精神,有条件还可以再化为自己的文字。

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这样的表达就是一个特殊的句式,其内涵的丰富、情思的丰厚,是难以用其它句式来代替的。如果换成“我等了很久,父亲还没有回来”。表达的意思虽一样,但里面作者所表达的立场、观念、思想、情感就变了,前句给人焦急的感受,后句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所以,要理解前句话,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等人”的生活经验,等到七点,巴迪做了些什么?七点一刻,巴迪做了些什么?这样就理解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懂得作者运用这些文字的意图。这样的教学,着实在从表达上教学生阅读,目光聚焦在文字的表达形式上,而不是信息内容上。这也是“表达本位”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

再如,人教社孟令全老师曾例举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中一个有趣例子,“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作者运用这些文字的目的无非是故意通过“言过其实”“夸大其词”,以收到“鱼多”的更佳的表达效果。这一表达效果之好可以从两方面去概括:一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鱼多”的特征,并将“鱼多”这一对读者并无多大情趣的事情说得蛮有情趣;二是将“鱼多”这个带有概括、抽象化的所指形象化了,“海”的一半是多少,想来想去,虽然依旧是深不见底、辽阔无边,毕竟还是有“形”可想,有“象”可现。但是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仅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讲鱼多之意就似乎“OK”了,至于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说的好处是什么,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其表达效果如何,就不再过问了。对这样一个美好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只落下一点可怜巴巴的语义。

可见,“理解”,不仅要懂其义,还要懂其表达的形式。而“运用”,就更不用说了,除了技术、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运用者的情感,不存在无思想或情感的文字运用。“表达本位”教学,如果仅仅理解文本的言语形式,这也是不够的,关键要看学生会不会富有智慧地自我表达。这就是我们说的,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思的能力。

说到这,涉及两个概念,一个是工具价值,一个是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即把教材当作训练技术的工具;而内在价值,即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与儿童建立起精神意义。我们说,每篇文章都是灵动的音符,或作者的情思,或文本主人的喜怒哀乐,要让儿童富有智慧地运用文字,必须让儿童与文字建立起精神意义,否则会成为枯燥的文字符号,运用就成了纯技术主义。但,课文是静态的文字,是成人的表达思维,背后灵动的符号如何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智慧,如何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教学,这得策划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以言表达,以心言之。若教材作为工具价值,那么我们就是学习它本身,若视为内在价值,那么我们就是用它来培养儿童自己。两种看法不同,其产生的行为方式也会不一样。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价值,实现编者的背后意图,直指学生的表达。

如何策划活动,依文体特点,单元选文的编排特点,进行整体读写活动,我们以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策划如下活动:

美读,依词说“辉煌”。如依“金碧辉煌”说宫殿;依“众星拱月”说圆明三园。

搜集关联词,用关联词来概括内容。是……还是;有……有……;不但……还……;不但……而且……尝试用这些词来表达圆明园的辉煌。

读毁灭,补写辉煌。依“掠夺”“搬运”“破坏”“凡是”等词结合辉煌的部分,进行改写,并与原文比较,原文写的与改写的有何区别?

以“圆明园的艺术”“圆明园的建筑”为话题,重新组合文本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这些活动,指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包含了以下课程内容:一是学习用关联词来简洁表达;二是通过改写,懂得对比写,更能反衬出事物的特点;三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组合语言表达,培育学生的表达思维。这些活动是语文的事,而不是让学生在文字表面上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因为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是内容,学生要读懂是不难的。当然,这些活动,离不开朗读;不管是改写,还是文字的组合,其读写议的内容都能与学生建立起精神意义,而不是作为训练的工具。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 问题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论从师生的角色关系上,还是教与学的理念行为上,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对实施新课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点共性问题,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错位。强调语文工具性的统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难以把握。一方面,教师还是把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对语文知识的教学(背解词、逻辑归类、语法修辞、扩写、缩写等),对基本能力的训练(分段、概括、分析等),认为不这样教学就不是语文课,就没有教会学生语文。另一方面,轻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大搞课外的延伸,把人文性单纯的理解成对生活、对社会、对其他学科的联系,把课文内容弄得支离破碎,把课文的讲读上成了问题的分析课,忽视语文学习的积累和品读。

说到底,教师对语文的人文性没有深刻的理解。人文教育是具有生命意义的教育,就是从人的本性上来研究语文教学。人是自然的人,是社会的人,是有情感的人,因此,对人的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主体的需要,满足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需要。人文性还体现在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多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人文性可以理解成人的精神领域的一部分,人不能没有精神(情感、兴趣、态度、观念、个性),以“精神”促进语文的“知能”发展,再以“知能”提升人的“精神”,这才是语文教学根本。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模式化。《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学生,都要求学生“主动主动、合作合作、探究探究”。机械的“拿来”套用,教学过程是程序式的(换句话说“溜肉段”),认为不这样做就不是新课程。其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理念,它不一定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接受式学习在某些教学环节还是很有效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文化,那么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来接受知识有什么不妥呢?我听过一节数学课,讲的是分数的认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分数线下面的叫分母,那么分数线上面的,你想叫什么?”学生说:“叫分父。”听课教师哄堂大笑。教师们笑的是孩子的天真,那么反思一下,教师这样的引导有意义吗?语文教学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位教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学生质疑:“海里的珊瑚是怎么形成的?珊瑚会出血吗?”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论来论去,也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师说:“你们回去查找资料,再解决好吗?”

其实呢,老师完全能解释清楚的,为了故弄玄虚,伸展到课外才这样做的。那么,教师有没有必要这样做?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浪费学生的时间去解决呢?由老师告诉不是更好吗?又如,面对低年级儿童,初学阅读,就让学生探讨:“你想怎么学?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其实大多数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学,因为他们没有经验,无从入手,可真难为他们了,也难怪教师们说:“现在越来越不会教了。”

由此想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的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灵活的运用,且不可“遍地开花”。

3.教师的尴尬。新课程把语文看成是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容。从教学方式上看,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珍惜他们的独特感受,这可“难为”了教师。例如,学生问老师:“枫叶到秋天为什么就红了?”“天上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等等,面对学生的问题,有的不知怎么回答,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的学生也力不从心。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如何把握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呢?例如《狐假虎威》学生对老虎和狐狸的认识,各有所见,有的认为老虎应该吃掉狐狸,因为老虎是兽中之王。有人认为狐狸聪明,欺骗老虎是对的,等等,教师也有迷惑。

4.教师备课好累。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课程的开发;既要备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要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既要备教学过程,又要备活动的组织;既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要尊重学生自我的选择。面对学生错综复杂的需要和体验,有时教师真是无计可施。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1

 

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画上一个句号,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活动也即将落下帷幕,在此就我的收获谈一点儿自己粗浅的认识:

 

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教研组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有骨干教师谈体会,青年教师结对子赛讲,优秀教师送录相观摩,更有区教研室郑都是为我们送来了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丰富多彩的课堂带给了新参加工作的我不同的思想冲击。

 

第一,关于阅读。是啊,不是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我校_x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诠释朱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为此,在每个学期初,她都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每个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另外它还给学生推介_并指导学生反复观看,让_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个创意很好,很有指向性,目的性。

 

第二,关于作文教学。_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课堂作文。重视小本本。小本本也就是收藏积累和记录心灵感受的本本。在这个小本本上,学生可以摘记平时学到的好词佳句,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还可以用画笔随意涂抹自己喜欢的画面、色彩。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的坚持收藏和积累,吴老师还在每周抽出一点时间,来使用小本本。多写多练,分类指导。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张老师从低年级就开始不厌其烦的训练,在每次习作后都注意观察那些学生会选材,那些学生有悟性,那些学生比较木讷,需要一对一的辅导。这样几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优秀的课堂教学展现了我们教研组教师良好的教学功底,及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理解,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可以说我们教研组的活动很成功,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会更好地展现自我,向榜样看齐。

 

最后,希望教研室多组织一些送教下校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教学信息,接受新的教学观念,也都有机会向别人学习。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组在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指导之下,积极的开展教育教学的研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1、教研活动积极、正常开展。本学期我组共有5名教师参加了校骨干教师示范课,4名教师参加了新教师汇报课的开课活动。在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围绕“课堂有效性”开设了4次公开课。在迎接我校三星级验收和市区教研视导活动中均开设了优质的公开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高三的五位教师也为我们开设了复习示范课。各备课组也都按照各自的计划进行推磨式开课。教师积极的利用这些平台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也为我们所有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xxx台。有利于提高我组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2、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的教学常规工作。我组教师认真备课、精心授课,并做好作业、试卷的批阅和讲评工作,在学校的教学五认真的检查中全部合格,并有6位教师获得优秀。

 

3、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我组认真围绕“课堂有效性”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级研修、教研活动。并对20xx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与学习。这些都有效地指导了我组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

 

4、积极开展各项作文竞赛活动。本学期我组成功组织了江苏省第七届高中生作文大赛、南京市“好家长”杯作文比赛、全国中小学生读写大赛的初赛活动,在已经结束的前两项比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有三十多人。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推动了我校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写作氛围。

 

5、认真做好“一刊一报”的工作。本学期在我组教师的努力下,成功编辑了2期《锦粼》杂志和2期校报。在编辑的过程中,我组教师大力宣传,认真组稿、审稿,并亲自动笔写稿。

 

6、古诗文名句上墙。本学期我组教师针对高考考试说明中古诗文背诵篇目,精心选择了其中的名句,制作成文化牌,悬挂于学校的楼梯入口处,营造了古诗文背诵的良好氛围。

 

7、名著导读材料的编辑。10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新加入了10篇名著的考查内容,因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教师精心编辑了这10篇名著的导读材料。

 

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组教师团结一致,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忙忙碌碌,但和我们打造临江特色的语文教学的目标还有很远,还有很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去做。我们将继续努力,朝这一目标迈进。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3

 

忙忙碌碌之中,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又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仍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继续以深化课堂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各年级课堂教学为依托,充分发挥教研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一个学期来,由于全组老师的精诚合作,我们基本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认真指导并督促全体语文教师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测试和试卷讲评等各项常规教学工作。

 

2、配合学校教导处在期初、期中、期末对本组的教师进行定时的检查,检查的内容有:教师作业批改的态度、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备课情况。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每位教师都能认真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鼓励性的批语,严中带爱。从教师的备课中可以看出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而学生也在教师的严格教育下,认真完成作业,能做到书写工整,字迹清晰。使语文教学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二、教研活动日常化、规范化,并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们语文组的学科研讨,既注重了对新课程理念理论的学习,又联系了全县组织的各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进行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高教师分析教材、使用教材、驾驭课堂的多种能力。

 

1、十月份教研组成立后,联系“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每周安排了一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课后及时就课堂教学进行评课议课。待本组六位教师都上好公开课教学后,在程校长主持下,再一次集体评课议课,最后评选出参加全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的教师为:许春燕老师和张芸老师。

 

2、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校后及时进行交流反馈,不断提高教师的研课、评课能力。

 

3、加强教师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多阅读教育教学论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多思考、多动笔,积极向各级教育教学刊物投稿。

 

三、语文活动丰富多彩。

 

这学期语文组配合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平时的教学活动,各年段分别开展了作文竞赛、手抄报比赛等语文实践活动。结合经典诵读和诗词进校园活动,分年段开展了古诗词默写大赛。一系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学积累。

 

四、努力的方向

 

1、继续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各项校内外竞赛活动;

 

2、鼓励教师广泛汲取远程教育及多媒体的先进教学经验,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来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鼓励教师认真进行网上“有效教学模式”培训学习。

 

诚然,工作总是在进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以上总结肯定有不太全面、不够成熟的地方,请大家给予批评和谅解。也希望大家能够更热心地关注和支持语文组工作,我相信,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有了全组教师的热情参与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4

 

我们中心小学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每周都按时进行,不管是看视频上的名师课堂展示,还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出的公开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总结: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鲁少宁老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她出示了一组词,让学生选个词说一句话,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郭春玲老师《学写日记》一课中,采用吹泡泡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郭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写日记。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_x老师在上《黄河的主人》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言文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黄河的主人—艄公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