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1篇

见过我的人,都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哇!这也太黑了吧!是从非洲来的吧?”。就连老外见到我也问“AreyoufromAfrica?”(你来自非洲吗?)我笑笑答道“我是中国的非洲人。”说实在的,我就是漂几次白后也不会逊色于包公。当然了,看着皮肤雪白的小伙伴们,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我是小麦肤色?”我偶尔也受过“黑种人”会有的歧视。但或许因为我是天生的乐天派吧,我不曾厌恶过这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

比尔·盖茨,这位首富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是比尔的那份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让他踏上了一条更适合他的道路,从此世界出现了一位神话般的IT天才。如果当年的他仍留在哈佛,那么我们眼前的windows系统至少要推迟4年才会与我们见面吧。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不是成功的必定条件,但却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敢于与众不同,保留与众不同。世界上没有两片长得一模一样的叶子,因此这些绿色精灵在我们眼中就越发可爱。而地球上的主宰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的生活故事没有机会展开,就销声匿迹了。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世界太大,生命太短。我们不奢求有谁会记得我们,只为了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只为了不在世上白走一遭。随心所欲,秀出自我。没有正确与错误,有的只是身后一个个不悔的脚印,以及前方一条未知的却一定很美的路。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2篇

11-14也就这么一丢丢而已!

有过无知的叛逆、有过满腹的牢骚、有过积极的心态、有过真挚的感恩、有过无聊的寂寞、有过心伤的痛楚······

过去式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怀念、让自己担忧,究竟那些生活为自己的将来铺就了一道怎样的柏油路,是高速还是国道、是省道还是乡村公路,或者只是一条路,没有任何助跑的条件。

说了再见却发现再也见不到面,我不忍心那样失去你的微笑,桌角旁的标志我至今都会画,是你教我的让我学会了孤独。忘了四年的所有生活,只为想起四年前那份所谓的微笑,让我尽情的畅想、回忆,那是我见过最美的微笑。

说的远了,回忆的深了,心也就这样慢慢的更痛了。我?从小被大家冠于内向的孩子,遇到谁也不说话,也许一个人,被大家说成了另一个人,天长日久,也就变成了这样一个人。当自己意识到时,蜕变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折磨。

如今我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也许我的朋友圈不够广泛,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更是屈指可数,与些事有些人看透不说透,让我觉得大学的校园里也就这么回事,有时候自己的成功被别人的散漫无情的淹没,其实,也正应了那句话:越长大越孤单。

认识你几个是我最大的收获,我特容易被满足,一点小小的恩惠,我会特别高兴,你几个我无话不说、你几个我无话不谈。我每天都在变着不一样的我,唯独你几个,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3篇

  最新有关独特的我的作文

  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我有着浓浓的眉毛,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配在那高高的鼻梁上,生气的时候,眼睛瞪的大大的,活像一只警惕又机灵的小老虎。我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就是有点爱多管闲事,但我也有许多爱好,比如;弹琴,看书……等等。

  小小“蛀书虫”

  对于我来说,废寝忘食用在我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我看起书来就把其它事忘到后脑勺。就说我上次吧,妈妈炒菜时没酱油了,妈妈要我去买,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买,边走还边嘀咕“我看书看得正有味呢!非要这时要我去。”我正走在买酱油的路上,突然眼前飞过熟悉的四个大字_新华书店,我像饥饿的小羊跑进了鲜嫩的草地,痛快的畅饮。我仿佛进了书的海洋。12点了我拿着钱稀里糊涂地买了一瓶醋,跑回家。妈妈问我:“酱油呢?”在这里。“我递给妈妈醋。”这哪是酱油呀!“,妈妈有可气又可笑的说,”这是醋。你真是个蛀书虫。“这有什么办法,谁要我这么喜欢书呢。

  小小班干部

  在学校里,我可受过许多”罪“,不信你听我来说说吧。

  “早读罪”对我来说是最伤脑筋的事了,一早读,教室里就乱哄哄的,直到上课了才安静,总是免不了一吨骂。

  “晚回家罪”,对我来说是最为常见了。出黑板报,收作业,经常让我晚回家,作业也经常写到深夜,但每次进选班长都是我的票数多。我还真算是合格的班长呢!

  我就是我,我为我感到自豪!

  最新有关独特的我的作文

  人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存在世界上的价值,也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你对自己的看法如何呢?

  活泼的我,喜欢交朋友,或许其它人的个性与我不同,但我总会去尝试,说不定有一天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增加了我的人际关系。爱阅读的我,喜欢和书做朋 友,这个朋友就像一个布满图画和知识的宝典,我总是沉醉在这书香世界中,久久无法回神。它给我们知识和力量,真像我们的良师益友哇!充满希望的我,有着远 大的梦想,梦想成为法官,伸张正义,将心怀不轨的人一一除去,替无辜的人讨回公道。而对于我的未来,我则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我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打拚,拚 出自己的一片天,也能赚得许多金钱,让自己不会为生活担忧。乐观的我,总用正面的角度看世界,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勇敢的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往好的方 面想,当自己心情低落时,会想着身边所有美好的事物,自然而然的,心情就好多了。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与众不同的,就看你如何发展自己的特色。我也很努力的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我。

  最新有关独特的我的作文

  目睹着这题目,我的思绪像插上了翅膀,飞得很远很远。

  爱唱歌、爱学习、个性多变、奋发图强,这就是我。

  我是在众人的期待中出生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就倍受宠爱。而我的母亲——一生中影响我最大的女性却认为没吃过苦的孩子是不知道惜福的。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必须帮忙洗碗、洗衣服,干一些家务活。妈妈对我的管教甚严,她不希望她的女儿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正是妈妈的严格管教,才造就我今天凡事都能独当一面的能力。

  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成绩总能名列前茅。老师们对我关心备至,同学们与我情同手足。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学习起来是得心应手。五年级代表学校参加县的数学竞赛,获得了一等奖;六年级参加学校的作文竞赛,取得了特等奖的荣誉。正是有了这些学习体验,才造就我今天执笔立成的写作能力。

  我先后担任过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可见老师、同学们对我是非常信任的。而我也不负众望,尽心尽力为班上服务。

  我的兴趣爱好广泛。有空时,我喜欢看看书、溜溜冰、滑滑板、听听音乐、打打球等。但我最爱看的却是看动画片,因为它里面的人物鲜活生动、富有想象力,所以我深深地陷入那神奇的世界中而无法自拔了。

  我的性格活泼开朗,只是偶尔有一点狼心狗肺,直率而不流于粗俗;只是偶尔有一点没心没肺,大方而不奢靡;只是偶尔有一点小气十足……在我众多美丽的优点的陪衬下,我获得了绝佳的人缘。

  我非常喜爱唱歌,在有我的地方音乐无处不在。我认为音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娱乐。每当我遇到烦恼时,我都会哼上一小段解闷;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唱歌给自己助威;每当我失眠时,我都会听着音乐进入梦乡。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4篇

“问题少年”的成名之路

出名要趁早。张爱玲早就说过。

韩寒的威名,也许是他始料未及的。17岁的高一,他就写了一本《三重门》。对绝大多数80后来说,“三重门”隐喻着成人世界在他们成长历程中设置的种种障碍和游戏规则,很多人内心都有反叛的冲动但很少人能够突破。借由韩寒的这本小说,青少年找到宣泄的出口。

按理说,当年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脱颖而出的,不止韩寒一个。但只有这个多数长辈难以容忍甚至愤恨的“问题少年”,常作惊人之语,抨击现有教育体制,甚至以辍学的实际行动,来回应大人们的“围攻”。相反的,则是同龄人的认可和崇拜。虽然,当时这种所谓的“认可”,还带着几丝迟疑和“保留”。他的狂傲,能长久吗?他的成功,能持续吗,蜷缩在游戏规则里自保的孩子们观望着。

还记得十年前央视的《对话》栏目,请来韩寒做节目,台上两个所谓的专家教授,装出一副友善的姿态,实则高高在上、不怀好意。一个直言,“叛逆过度的话,也许大人社会不能够接受”,一个断言,“他其实是在走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从他个人来说是很自然、很纯粹、很轻松,但是放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来说,其实很艰难。但是我祝愿他能走五十年,而不是走三到五年。”他们认为只有顺从现有“大人社会”的价值标准,成功才能持久。“韩寒现象”将成为昙花一现。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韩寒没有“凋零”,反而成为个性更彰显的青年偶像。他没有像人们设想的那样,趁着名气赶紧多写书立传,不可避免地走向“才思枯竭”。他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一阵子,出来时已经成为一名职业赛车手。这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他还在写书,出一本大卖一本,他在新浪开博客,流量早已过亿,和老少中青“千笔仗”,永远得胜,他玩票似的出音乐专辑《十八禁》,销量不比专业歌手差,如今他要当主编办杂志声称将开出全中国最高的稿酬。连陈丹青都发出了对这个小辈的赞赏,“过去我们谈国家、谈社会有一套语言到他这一代,终于这个套路没有了完全是他个人的语言。”

“创新式的成功”

韩寒成功了吗?当然。成功得让那些。炮轰“他的人早已噤声,成了炮灰。当年的大人们说,“韩寒现象带有一种创新式的破坏。”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或许应该适时转换语境说,“韩寒现象带有一种创新式的成功”。

2009年《时尚先生》5月刊,韩寒的照片赫然出现在封面上。这个80后富豪作家,职业赛车手,已经有点超乎世俗的成功标准,除了“年少多金”外,他还成为时尚的符号。记者问道,“2年前,你和王朔一起上电视节目,他谈锋甚健你几乎不发一言,你还写文章称赞了王朔。”韩寒回答:“是的。就像送别一个老朋友,你总要说好话。他们的时代过去了。”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5篇

20xx年愚人节表白的话【热门篇】1) 一滴水在海洋中渺小,在沙漠中伟大;丹顶鹤在鹤群中渺小,在鸡群中伟大;你在人群中渺小,在猪圈伟大!

2) 我有件事求你,你那能找个空房让我住两天吗?这件事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本来我不想麻烦你的,可我真的找不到信任的人了,我是萨达姆!愚人节快乐!

3) 对你的感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指数,你要微分几次都可以,不变的始终不变…假如你喜欢也可以积分,不过会多出一个常数来,而那个常数等于—我爱你。

4) 宁愿是一杯水,润你的嘴,暖你的胃,到你心扉,冲走所有烦恼疲惫;宁愿是清风吹,带着甜味,陪你入睡,给你安慰,你的快乐伤悲,我都想体会。愚人节快乐!

5) 对不起!我不小心把“喜欢你”发到了你的手机里,如果你接受请保留;如果不接受,请把它发还给我。愚人节快乐!

6) 曾有一分真挚的爱,我没珍惜,失去才后悔莫及,若能再来,我会说:我爱你。若要选表白时间,我希望是:愚人节快乐!

7) 该MM霸主一面,为祸四方;待我练就本事,事业有成,得以报效父母;定然舍命生擒之,押至民政局伏法!愚人节快乐!

8)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小住哪里逃,愚人节快乐!

9) 如果我是法官,我将判决你,终身监禁。监禁在———我的心里。愚人节快乐!

10) 啊!你的皮肤如此富有光泽,你散发的香味如此难以抗拒,让我狠狠咬你一口吧,我亲爱的——红烧肉!愚人节快乐!

11) 拔苗助长是荒诞,掩耳盗铃是蛮干。草船借箭是妙算,破釜沉舟是决战。风花雪月是浪漫,舍生取义是奉献。你若继续往下看,你就是个笨蛋!愚人节快乐!

12) 白天思你,晚上想你,吃饭念你,睡觉梦你,日不成行,夜难入寐,倍受煎熬,千言万语化成一句: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万大奖啊!愚人节快乐!

13) 如果我不向你求婚,我会后悔一辈子,因为你是我的惟一。

14) 如果我的爱你不信,那就让它成为弥天大谎,骗你一辈子;如果我的爱你不逃,那就让它成为深牢大狱,困你一生一世;因为,我想我们一辈子在一起!

15) 我不爱你,是骗你的,是违心的,我真的不想说假话,但是我就是不爱你,就是要骗你,不能让你猜透我的心。

20xx年愚人节表白的话【精选篇】1) 我是黑板,你是白粉笔,我们的结合让文字见证我们爱得鲜明;我是浮雕石,你是凿石刀,让艺术见证我们爱得深刻!

2) 爱你不是两三天了,想你不是一两个星期了,念你不是一两个月了,你要再不同意嫁给我,那我就搬去跟你一块住了,你看着办吧。

3) 房子可以小一些,家具可以旧一些,电器可以少一些,但只要有你,爱和亲密就会多一些,幸福和欢乐就会满一些,有你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4)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立即赶来,尽我全力为你做事。

5) 如果爱情是一朵花,就让它开在我心里,败在我心里,深埋在我心里。

6) 我要变成一个小精灵,潜入你的灵魂深处,去倾听你的心跳,你的呼吸,感受你的思想,你的愿望,这样我就可以和你心有灵犀了,知道如何好好爱你了。

7) 我们之间似有似无的距离,让我害怕;我们之间若隐若现的朦胧;让我无措,我怕终有一天,我会累了,会学会放弃.

8) 我答应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包括我自己在内,相信我!我会给你幸福。

9) 我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女人许下诺言,也从不会对任何一个女人做我会为你所做的事,你在我心目中是多么地不同!

10) 愚人节变成了表白的日子,情人节变成了分手的日子

11) 愚人节···又到了啊···他的歌,他的戏,他的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12) 愚人节,最想开的玩笑,我们和好好吗?

13) 愚人节,只是给说谎的人一个说真话的机会。

14) 愚人节,整死一个是一个,反正清明节也就要到了

15) 愚人节,我可以大胆的和你表白,因为我可以笑着离去。

20xx年愚人节表白的话【经典篇】1) 愚人节,不是给愚人过的节,而是给说谎人一个说真话的机会。

2) 英语考试听力时,我沉浸在开头优美的歌声中,缓过神来。才知道听力已经结束了!。

3) 一觉醒来我以为我长高了,原来是被子盖横了

4) 一称体重我就很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想吃东西。

5) 星期一愚人节,老师竟然让我们去上课!越想不对劲儿,不行!咱不能上当!

6) 星期一愚人节,公司竟然让我们去上班,还是八点半上班!越想不对劲儿,不行!咱不能上当!

7) 小时候傍晚在邻居家看鬼片,当回家的时候。结果摔倒了。在邻居家已经做好冲锋的准备,到门口就发腿跑。

8) 现在是愚人节丶整死一个是一个丶反正清明节也要到了

9) 现在的孩子,分手专挑情人节,告白专挑愚人

10) 我最爱的人,愚人节那天一定要来骗我

11)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会有一个愚人节,难道鼓励大家骗人吗?后来才知道,原来愚人自娱,有讽刺骗人者的意思。越来越发现,越是珍贵的东西,其实越容易被我们 不小心的忽略,譬如新鲜的空气,干净

12) 的水源,譬如诚信,譬如健康的身体。而这些东西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很容易一去不复还,用钱买不到。四月,祝好

13) 我是不该再去找谁的 愚人节又怎么样,宣泄了我的无聊寂寞想念后又怎样,我不敢找

14) 我期待的不是情人节,而是愚人节,因为在愚人节里面别人才会对我说真话

15) 我对你,是不是只有愚人节才可以说“我爱你”

16) “在一起吧““啊!愚人节是下星期二”“嘻嘻,跟你开玩笑,傻瓜”

17) “愚人节打算怎么过?”“我打算去表白”“为什么?”“因为被拒绝了我还能笑着回答说愚人节快乐呀!”

18) “我爱你”“我也爱你”“愚人节快乐”“愚人节同乐”看着就觉得心疼。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6篇

他总是能够将自己的安全、观众的舒适度以及自己的追求全盘照顾到。

谨慎的同时,又不失坦率。对外他是平衡高手,但对自己,

他可能是华语电影界少有的严厉的人。

当他谈论自己时,你总有一种听他讲另一个人的错觉。

他分析自己的现实与理想主义,分析自己对票房的看法,

听他一环扣一环的论证过程,

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不给自己的思想留死角和混沌的人。

这样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以前我们盛产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现在则善于孵化一切只以票房为指标的电影商人,

而对这两者都有着尊重且有手段驾驭的人,则从来罕有。

温暖与黑暗两种底色

大概在六年之前,我与陈可辛有一次对话,那时《投名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十月围城》也即将上画。当时他的打扮和现在差不多,但说话气势却明显不同。他自我批判:《甜蜜蜜》就是一部讨好观众到厚颜的戏。他批判别人:做人不能虚伪到你拍一个商业片,还要讲什么大道理。他时常嘴里蹦出一句“TMD”“牛逼”,有那么几个瞬间,恍惚之间你眼前坐的是个愤青味儿的北京侃爷,除了那口过分追求字正腔圆而显得刻意的普通话。

六年后,他坐在我的面前时,回归到他给人最普遍的印家:冷静,亲和且客气。他开始对他当时的话进行反省,当时“太过”,“太意气风发”,现在应该更谨慎。他有理由这么说,在《十月围城》后,他跟博纳影业合作的人人电影拆伙,《武侠》遭遇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坊间对他个人品性及票房能力都有了非议。对他来说,这是他电影生涯遭遇的两次挫折之一,另一个为当年去好莱坞闯荡却最终铩羽而归。当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为他重新赢得了声誉,但对于一直以“清醒”著称的他来说,之前的挫折绝不能忘记,它只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营养。

这种清醒,或多或少来源于他的身世。“我在香港出生,12岁离开香港。父母是泰国华侨,他们已经不是标准的香港人,我去到泰国,更不是一个标准的泰国人。我18岁去美国念书,21岁回香港,当时我做制片,做副导演,都是去欧洲、澳洲、纽西兰、泰国,不同的地方去拍戏。我真正回到香港就是《甜蜜蜜》这10年,里面讲的1985到1995、1996,确实就是那十年。”

这种相对边缘的身份,给他的价值观和他的电影带来了两个影响,一个是漂泊感和不安全感,另一个是更多元且客观的视角。前者让他的电影蒙上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色彩,无论《双城故事》还是《甜蜜蜜》,或者说《中国合伙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怨。而后者,让他总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让他的电影有一种冷清的疏离感。这让他的电影兼具温暖与灰暗两种色调,这是他的情感底色,他同时用理性和感性双重目光去打量他的人物。

我非艺术家,姜文、王家卫才是

他自谦而又自傲,他认为自己不是个艺术家,只有姜文、王家卫才是。他的电影是“有迹可循” 的,是通过“计算”得来。但问到他是否喜欢某些大师高深莫测的电影时,他的答案却很肯定,“我不喜欢,我也不一定看得懂那种电影。”

不可否认的是,他是华语电影圈里将商业与自我表达融合得最好的导演之一。在他看来,这并非他的刻意,而是他的本能。香港商业电影的熏陶让他天然对市场保持着认同,愉悦观众是一种职业道德,另外,商业淘汰法则的残酷也让他时刻警醒,他举例他喜欢的林岭东就一直找不到拍片机会。但他显然也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导演,他必须要在自己的电影中有所表达。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永远都有一点“小拧巴”。他善于也乐于在商业与艺术中间走钢丝。

所以他始终拍着主流电影,但又离当时真正的主流一步之遥,而且他享受这种距离感。在香港期间,当他的同仁拍着警匪武侠时,他和曾志伟、李志毅等人开始拍《风尘三侠》《金枝玉叶》等中产阶级电影,将热爱的纽约派伍迪・艾伦与香港的市井平民化做杂交。后来从美国回来后,他又开始谋划泛亚洲电影,也拍出《三更》《晚娘》《春逝》等一系列有水准的日韩制作。他的内地电影之路也与其他香港电影人截然不同,第一部是歌舞片《如果・爱》,把对爱情的悲观解析与绚丽如宝莱坞的歌舞相结合,《投名状》将张彻的《刺马》完全改头换面,试图拍出一部真正有质感的战争电影。到了《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则比一个内地导演更内地,他居然拍出了中国现实和历史一定程度的真实质感。

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这是个生存能力极强的导演,所以他能迅速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就像他觉得《十月围城》那个时代说话有点过于招摇了,现在就变得谨慎。但他的能力是在谨慎的同时,却又不失坦率。

他总是能够将自己的安全、观众的舒适度以及自己的追求全盘照顾到。对外他是平衡高手,但对自己,他可能是华语电影界少有的严厉的人。当他谈论自己时,你总有一种听他讲另一个人的错觉。他分析自己的现实与理想主义,分析自己对票房的看法,听他一环扣一环的论证过程,你就知道这是一个不给自己的思想留死角和混沌的人。

这样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以前我们盛产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现在则善于孵化一切只以票房为指标的电影商人,而对这两者都有着尊重且有手段驾驭的人,则从来罕有。因为他对自我的严苛,让他的话里从没有什么矫情的大话,但也因为如此,反而有一种脚踏实地的热情。我问这么些年除了名利,有什么东西是支持他走下去理由,他说:“我觉得在商业导演来讲非常困难的就是你其实没有违背过一次良心拍电影,我到现在,包括可能评论最不好的,每一部电影我都非常喜欢。”这是我最近听到的关于热情的最朴素表达。

不虚伪是最高原则

《大众电影》对话陈可辛

Q 大众电影

A 陈可辛

灰暗但不绝望

Q 你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看起来很温和,但实际上内心是那种有反骨的?

A 我一向都是这样。我可能是有一定的香港电影工业的训练,所以我会尊重市场的一些规则、观众的一些喜好,但是其实我里面永远都有一点小拧巴或者有一点韧性,或者有一点反机制,或者反主流。我永远是在主流的框架里面反主流。

Q 你的价值观相对来说是比较灰暗或者说比较黑暗的?

A 不至于,我觉得又跟那些比较灰暗的文艺片不一样,但是我又不是商业片的那种,我是有灰暗,但是我不会绝望。

Q 我感觉你确实对人性的瑕疵是抱有理解和同情的。比如说《亲爱的》里面赵薇有一场跟佟大为的戏,佟大为问她你到底知不知道这个事情,赵薇虽然有点辩解的意思,但我理解她实际上是知道的。

A 我其实是觉得一半一半,就算她觉得她知道一点点,她也会骗自己,人有些时候骗自己骗到最后,你就以为自己不知道。如果她知道,可能我只能理解她,但是我不会同情她,大部分观众不会同情也不会理解她。所以我选择她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就有一点点犹豫。其实我一向都觉得我们别拿手指头指着人家说你是坏人,你是不对的。

Q 没有资格说别人。

A 对,没有资格说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些坏的东西,坏的心眼。我不是要把这些坏的心眼正常化,但是我绝对不相信主流的批判,说你们都是恶魔,或者说他们都是恶魔,我们不是。我觉得这个世界太虚伪了,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自己没错,但只是把错掩盖了。

Q 你特别愿意讲自己是一个挺现实的人。

A 我不愿意虚伪。理想主义就跟主流价值观一样,我不相信那套,我是非常实事求是、知己知彼的。人一定要面对自己的不足,面对你的缺点。我有一些坚持,与其说成很牺牲很伟大,倒不如说是因为我只能做这个,我做这个才做得最好,所以我必须要坚持,那个坚持是来源于需要,而不是来自于理想那么简单。

Q 就跟那句话似的,往往是限制本身成就了风格。

A 对,因为其实需要就是发明的母亲,这是老外讲的一句很对的话。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的发明都是来自需要,而且很多时候你会变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因为你的喜好、你的需求或者你的能力是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是这样的人。要是你的强项是和对方一样的强项,你又会说对方的话,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没有对错。

Q 一个人越聪明,自己的话语体系越完善?

A 对,你就自己说一大堆理由去支持你的决定,支持你的人生轨迹,支持你所有的价值观,但是你为什么有这个价值观,一定是你的经历、你的需求、你的强项,甚至你的缺点,使你最后选择这个是对你最合适的价值观。这是对你最合适的一个方案,你知道就好了,那就别把自己这一套再去加很多的光环,我觉得那就很虚伪。

我们这一代没意思

Q 为什么你好像喜欢回头看一个东西呢?包括你的第一部戏《双城故事》也是这样。

A 我不知道,我从小就是有这个“病”,我把过去的事情,过去的回忆,浪漫化到极端的地步。就是那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从小就是这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Q 是不是因为你对你现在所处的这个时空不是特别的享受?

A 其实也不对,其实我觉得我是自己在找那种沧桑感、那种浪漫感。但是在现实里面,我是相对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比较乐观的。我常说我是一个非常没有安全感的人,但是它没有使我变成一种心理的病态,反而变成一个动力。而我对所有的回忆的东西也不是真正的不满,我永远都对现实、对现在挺满意的,但我永远还是觉得要是能回去就好了。那回去不代表着一定要回,我就是永远对以前的东西有一种着迷的感觉。

Q 那你太贪婪了。你好像受当时的嬉皮士文化影响挺深的?

A 对,但我其实没经历过那个年代,因为我生得晚了。我觉得要是我在50年代出生那就好多了,整个60年代跟70年代初都是理想主义年代。但是我1962年出生,到我年轻的时候已经是70年代末,那时已经非常颓废、非常物质了。

Q 我看过你一个弹吉他唱歌的视频。

A 对,这些都是我上一代干的事。所以我一直在追比我大的东西,所以我小时候交朋友也是比我大的,很少同年龄的。因为我觉得没趣,我们这一代没什么意思。

最大成就是没有违背良心拍电影

Q 我觉得香港导演特别好的一点,是都很实际。

A 实事求是。

Q 但是不好的就是匠人心态太重了。

A 心态确实是。

Q 但是内地的都喜欢谈你刚才讲的很艺术很虚无的东西。你从那个环境到这个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A 其实我没有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我一直就在自己的环境里面。

Q 但是你总不能说你完全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那你也太牛了吧。

A 我在香港的时候,当然也有影响。但是我其实也不是一个典型的香港导演,因为香港的体系就是快,好看,观众就会买单,不要讲那么多理念的东西。其实这个完全不是我的体系,因为我每一部电影除了表面之外,我里面还是有很多要诉求的东西。这些对香港商业电影来讲是浪费时间,是不合效率跟经济逻辑的。

但是问题是说,我为什么就把尊重工业市场等等当成我的主要观点,这个肯定跟我的个性有关,也跟我的能力有关。我常说,我要是像姜文、王家卫他们一样,完全是艺术家,就是说用风格用感觉去拍电影,那可能我就不会讲这句话,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我当时之所以会进入这个体制,因为我不是一个天才,我不是从小就会拍电影,所以我是在工业里面学,一路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去找。找到的时候其实我的电影也是看得懂的,也是有迹可循的,不是那种神采飞扬的大家觉得他是怎么想出来的那种东西。

Q 你喜欢那种电影吗?

A 不喜欢。我也不一定看得懂那种电影。所以我就只能拍我喜欢的,我的能力所及都使得我的结果变成这样的一个导演。所以我就永远站在那儿,就平衡商业跟艺术,那就变成我最重要的一个做电影的基础。我就不停在讲这个话,我也非常相信这就是电影的一条对的路,你是需要跟大部分的观众沟通,所以你有必要妥协。

这么说就好像就是为了钱去拍戏,但是其实也不只为了钱,永远不只是经济回报那么简单。那么多年来,华语电影直到最近这两年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从来都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只要能做一个回本不亏本的东西,已经很好了。这个确实是香港给我的经验,就是我看过太多人一部电影两部电影不行,就没了。我想说的就是说,我们看到这个环境那么残酷,我就觉得你必须每部电影都对投资方负责任。

Q 你的成就感来源于哪儿?

A 我的成就感来源于我每拍一部电影到现在,无论评论怎么说,包括可能评论最不好的,其实都是我非常爱的。

我觉得在商业导演来讲非常困难的就是你其实没有违背过一次良心拍电影,每一部不管表面是什么戏,但是里面要讲的都是我当时非常希望去表达的东西。面对成长,无论爱情、友情、事业、人性的困扰,我是在我电影里去找这种舒缓,或者找这种答案。

可能有些观众会有一定的共鸣。你还会来访问那么久,聊这么多天,这也是一种交朋友的方法。其实我觉得我真的挺幸运的。

Q 我记得在《十月围城》的时候我采访你,你当时的情绪就不是特别高。

A 可能刚刚之前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整体来讲其实我还好。《十月围城》之后我情绪是不太好的,因为之后其实跟博纳搞得不太愉快,有很多误会。

Q 你当时说话很尖锐。你说《甜蜜蜜》就是我最厚颜的一部戏,是完全的计算。

A 我觉得可能那时候还算是年轻,才会这样讲吧。其实我的成熟期应该是《十月围城》之后,《十月围城》跟博纳闹得不愉快,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反正那个事情使我真的理解你讲的每一句话都要谨慎点,不能太冲,我觉得以前可能太冲了,冲锋陷阵的那种。

博纳的拆伙,再加上《武侠》的失败,我觉得可能是我下半辈子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我觉得对我现在做电影的心态等等,跟我的态度,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对我待人接物会有挺大的帮助。

Q 就是变得更柔软了。

A 其实里面是没变的,但在外面就会更顾一下别人的感受。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7篇

在《千钧一发》和《神探亨特张》之间,高群书还导演过另外两部电影《风声》《西风烈》,均是商业诉求十分明显的类型片,其风格与《千钧一发》《神探亨特张》迥异。从《千钧一发》到《神探亨特张》,回归意味十分明显:近似的题材来源,相同的写实手法,同样使用非职业演员……赞之者称其驾轻就熟、炉火纯青,斥之者称其故技重施、啃老本儿。正式公映前,《神探亨特张》举办了几次试映,更大的争议随之而来,焦点集中在影片粗粝的影像风格、剪辑手法以及对于社会新闻和网络段子的“拿来主义”。评论意见同样两极分化,一边是“朴实无华”,一边是“消费底层”。

高群书对此处之淡然,接受本刊采访时他说《神探亨特张》只是自己的一个“实验电影”,并且放言:“商业片不可造次,实验片必须造次!”他的自信并非毫无来由,在今年举办的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高群书凭借这部《神探亨特张》拿下最佳导演奖,这也是国产电影在此次电影节上获得的惟一大奖。

两个基本点:真实、好看

大众电影:《千钧一发》和《神探亨特张》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但它们又很不同。前者是自己演自己,电影里的警察本身就是警察;后者是微博名人演别人,电影里的警察也好,小偷骗子抢劫犯也好,都是由名人,特别是微博名人扮演。《神探亨特张》的这种做法挺难理解的,这些名人并非演员,既没有职业演员的表演技巧,又没有原型人物的生活本色。这么做会不会两头不落好?

高群书:为这个片子采访的时候我就知道,《神探亨特张》最重要是对生活的感受。所以拍这部电影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真实,一个是好看。先说真实。如果用大演员的话,会有间离感;大家不相信,就进入不了底层的那种生活——现在有底层感的演员太少了。用非职业演员是为保证电影的真实性及底层感。把这些人当演员来用,这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考验和挑战。他们对自己要扮演的人的生活是不熟悉的,他们怎么知道小偷怎么偷、骗子怎么骗?老六(本片主演,张惠领的扮演者张立宪,著名出版人——编者注)也不知道警察是怎么工作的。我采访的时候发现,其实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包括所谓犯罪分子。现在的街头犯罪和以前不一样,已经“谋生化”,成为底层人的谋生手段,基本上没有什么职业化的技术。以前偷东西还讲究怎么让人不知不觉,现在根本不需要,直接把包拉开——要是被看到,扭头就走,你也不敢追他。这是现在街头犯罪的特征。在这个基点上,我觉得他们来演这个片子很合适。

再说好看。这些人都是我的朋友,生活里每个人都非常有个性。比方老六,我相信他的个性放在电影里一定会让角色生辉。其实表演的好与坏主要就是看演员有没有个性。

大众电影:《神探亨特张》的主人公更接近老六而不是张惠领本人——可以这么说吗?

高群书:三个人的结合:我、张惠领和老六。

大众电影:能具体谈谈每个人各自为这个人物贡献了什么?

高群书:这个没法量化,而是基于人物的设计。人物来源是张惠领,但通过我和老六的处理,就不再是张惠领本身了。生活里张惠领特别爱骂人,他就是着急,但电影里不能这样表现;再比如张惠领有哮喘,但他行动力挺强,毕竟职业是抓小偷。但老六没这个训练,加上他腰不好,所以我们尽量回避他的行动;张惠领自己开车,老六不会开车,所以电影里他有一个司机。个性上,老六的语言偏文化人,张惠领更有北京底层派出所的气质——我觉得老六也合适,为什么呢?现在北京警察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蹦出一两句“shut up”很正常。总的来说,这个人物是我们三个人的综合体。

《神探亨特张》不适合娱乐化

大众电影:找老六演张惠领是电影从筹备开始就有的想法吗?

高群书:这是我们俩的约定。他吃饭喝酒以后的表现特别微妙,那种说话、拥抱、眼神——眼神特贱,很有意思。包括和王小山这些人吃饭,也是这样。我就觉得有一天一定要把这些人拍成电影。但这只是最早的一个想法,正式接到这个电影还是要考虑它的市场。当时也有过另一种方案,就是用大腕,比如张惠领找王志文来演,剩下的再找一些明星来串,黄渤演小偷,搞成一个非常大的明星阵容,但这个太娱乐化了。

大众电影:娱乐化不好吗?

高群书: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是合适不合适。有的场合适合娱乐化,有的场合就不适合。这个电影我觉得不适合娱乐化,它会影响真实度,以及对社会的思考。《神探亨特张》更多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世界的看法,用大腕明星会影响这个表达。后来想了想,还是用现在的这种方式。

大众电影:说服他们来当演员困难吗?

高群书:不困难。都非常踊跃,有的还要请我吃饭才能来(笑)。因为这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事,大家没当成什么负担,就是朋友在一起做一件事。

大众电影:客串演出的其他名人可能还好,但是老六作为主角,戏份很重,他的压力应该不小吧?

高群书:对,压力很多。首先是时间的压力,还有适应拍摄体系的压力。我们想了很多拍摄的办法来保证他表演的自然。非职业演员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打破面对镜头的紧张感。既然定了老六,就尽量找老六熟悉的人来演戏,这样他就比较轻松。还有拍摄的时候不让摄影机离演员太近,所以用了大量的长焦和偷拍。在大街上拍的时候,不光演员,还有围观群众都会看镜头,所以我们总是把机器藏起来。这个片子出来的感觉很真实,就是因为演员都不知道机器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拍。我就是告诉演员你去干什么事,小偷就去偷东西,追人的就去追,完全不用管镜头。

城市和人的“白描”

大众电影:《神探亨特张》展现了北京的另一面。杂乱无章的街道,拥挤的车流人流,每个人都面容疲惫、神态焦急——这样的北京在生活里我很熟悉,但在银幕上却很陌生。因为国产电影里的北京,要么是鸟巢水立方、国贸CBD,要么就是故宫天坛颐和园。《神探亨特张》为什么这么取景?

高群书:这个片子的基点是张惠领,我们是和他一起观察一个小社会及周边,他看到的就是你说的这些。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我们选了他的视角,展现出来的就只能是这些。

大众电影:这让我想到你拍的《千钧一发》,老鱼排爆的地方是无数违章建筑堆起来的棚户区,那样的空间展示感觉和《神探亨特张》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群书:说白了,我偏爱这些杂乱的景。生活里我就偏爱各种小街道小饭馆,那种烟火气特别足的。就是去日本,我也喜欢逛小街道——只不过人家的小街道比我们这儿干净多了。我觉得小街道故事特别多,我是偏世相的人,所以拍电影也是拍“世相”。这个片子拍的就是北京的世相,也是中国的世相。

大众电影:《神探亨特张》是一种特别纪实的风格,因此有人觉得,这么拍电影是不是太“糙”了?

高群书:我不是特别认同说这个片子“纪实”。因为“纪实”只是这个电影的创作方式之一,也就是摄影,剩下还有很多创作手法。我更愿意说,我拍《神探亨特张》是白描。我拍电影更重视文学表现方式,而不是什么电影的。我所有电影都能从文学,比如小说、散文里找到依据。为什么很多影评人恨我骂我,因为我的电影的参考系只有两个:文学和生活。我们用“白描”拍这个片子,就是不要加太多解释和判断。比方电影拍贴小广告的人,和剧情没什么关系,但真实揭示了这个片子的主题:谋生。你看有人优美地贴,又有人很幸福地去揭掉。

大众电影:天天能见着小广告,还真是看了这个片子才知道,地上的小广告是这么贴上去的。

高群书:你看他们贴小广告的姿势多优美,一揭一踩一扔,多准确多娴熟。从这里面能看出技术感。

大众电影:贴小广告的在这部电影里只有区区两三个镜头,但我觉得它有一种代表性,说明电影对他们是平视的。这也是那些三教九流,甚至有些神头鬼脑的人,在《神探亨特张》里可怜可笑可嫌甚至可爱,但就是不可恨的原因。

高群书:其实都是在谋生,有正当的有不正当的,有尊重法律的有不尊重法律的。现在犯罪不像以前是为发大财,就是为谋生。这是底层人的一个特征。

没有一成不变的电影结构

大众电影:《神探亨特张》的结构也很有特点。它的情节其实很散,为了使剧情更紧凑、冲突更集中,编剧刻意制造了一些巧合,比如小偷偷的恰好是碰瓷团伙,再比如从头到尾贯穿以主人公和偷盗团伙的对决;但电影最终还是放弃了一般商业片的做法,那就是完全围绕一个中心冲突展开剧情,而是采取了折衷方案:情节总体是散的,但通过一些细节勾连起来。这么做是出于什么考虑?

高群书:对我来说,电影没有一成不变的结构;如果有,电影诞生100年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商业电影有规律,实验电影没有规律——《神探亨特张》是一个实验电影。我们就是要写一个随笔、散文,我写的不是小说,没有人规定实验电影要怎么拍。反过来,实验电影就是要“实验”着拍,要在里面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如果你认为这不是电影,那我告诉你,这才是电影。这个片子的基点是真实、好看,我只负责这两点;至于是不是属于哪个电影概念,那不是我管的事。真实、好看,这就是我对好电影的概念。

大众电影:在以前的眼光看来,《神探亨特张》里的不少情节和台词“尺度”都挺大的。比如类似“中华民族缺了大德的人多了”这样的。

高群书:我就是按照我的方式来拍,这是我的个人创作。拍到这儿了,我觉得此情此景这个人就应该这么说,于是就让他说了。

大众电影:审查时有没有遇到阻力?

高群书:刚才那句台词就是改的,原话是“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

大众电影:也就是说其实你也在不断试探?

高群书:不是试探是适应,我觉得这样合适就这样拍。但是审查有管理部门,他们觉得不合适,那我们就再修改修改,这很正常。就像你拍个东西不知道观众愿不愿意看,如果他们愿意看,那你就接着发扬光大;如果观众不愿意看,那你也要修改。

看什么人都是好人

大众电影:我看到对《神探亨特张》最严厉的批评,是说创作者偷懒,把微博上的段子攒一攒就拍了电影。

高群书:那他们攒一个试试?我就愿意攒,人家郭德纲的相声还把微博的段子攒了呢,你还不照样愿意听?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个人都面对生活。如果你看过片子,觉得它没有高于生活,那是我错了——可这个片子高于生活太多了。小悦悦事件是段子吗?那是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人神共愤的事件,怎么成段子了?说这话的人特别不尊重人。

现实每天都在身边眼睁睁地发生,你对现实有思考、有总结、有放大,那你就是消费段子,那影评人还写什么?写影评就是消费电影?这种评论太无聊,不是一般的无聊。你采访我是不是消费我?我从不会这么想,我觉得你是抱有诚意,想把这个电影介绍给更多的人。人与人之间最怕出现这种不信任的关系,我拍电影最大的目的就是释放善意和放大善意。人人都应该从善意的角度去想别人,不要老恶意揣测。我现在不管看什么人都是好人——我先假定他是好人,他想做好事。如果最终这个人做了伤害你的事情,我也认为他是太急于取得某个结果而忽略了你。小偷本不想伤害你,但被你发现,他没有安全感,你反抗的时候他失手捅你一刀……我采访过太多的案件,大大小小不下300个,基本能概括当下中国罪犯的心态。变态杀人狂很少,绝不是主流,大部分杀人案都是因为错误,错误导致事情偏离原来的设计,才会出现伤人杀人。所以很多事情需要沟通,有了沟通才有和解。

我的社会经验太丰富了,干的事也太多了;采访过的人,自己遭遇过的人,可以说没有哪个导演比我更丰富,但到现在,我也没有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就是永远都有“希望”。这是我一直以来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所以《神探亨特张》呈现的是现在这个状态。

大众电影:一个月以后,你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也要上映了。这部电影根据海岩小说改编,仍是你熟悉的警匪题材,它会有哪些特别之处?

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范文第8篇

校园歌手的标签跟了丁薇很多年,其实这只是个意外,她的音乐中早就拥有古典、摇滚、电子等各种元素。两年的困境推着她成为了一个职业词曲作者,她说:写出一首好歌的满足感,真的不亚于站在舞台上。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制作我的第四张专辑《松绑》。”4月26日,丁薇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确切地说,《松绑》这张专辑的制作花了十二年时间,直到今年6月底,才完整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十二年,印证了所谓的好事多磨,也说明了丁薇对音乐的较真。正如她在微信的自述中所说,专辑的创作始于2005年,2008年完成第一版,在瑞典做了一次混音,但当时制作人、也是丁薇非常重要的工作伙伴Salt林朝阳对混音的效果不是特别满意,于是两人决定先放一放。尽管中间多多少少也在做一些尝试,包括把专辑带到了伦敦重新制作,但还是“拖”到了2015年。

其实就在2015年,丁薇已经回归了一次。当时她签约英国独立厂牌Cooking Vinyl,随后了这张专辑的首支单曲《流浪者之歌》(现已更名为《流浪者》),还在上海和北京都开了演唱会,按理来说,三个月左右就应该发行唱片。“可能因为我们第一次跟国外的唱片公司合作吧,有些事情估算得太乐观了,后来才发现不是我们说发就马上能发的。”英国人做事情的方式跟中国完全不同,这是丁薇意料之外的,“在中国大家都挺灵活的,比如这件事情如果要改一改,那整个团队都会为了你一个人改,但是对于欧美人来说,他们的计划都是半年前就订好的,所以你突然要求马上发是不可能配合的,只会说最快最快是什么时候,而且是在什么条件下,可当时我们有些条件还没有达到。”直到去年12月,丁薇才完成了公司给出的清单里的大部分项目,当然更重要的是,她在磨合中慢慢理解了对方的工作方式,也学会了适应另一种工作习惯和节奏。

这张打磨了十多年的专辑想要表达什么?宣传文案里写到:《松绑》是音乐人对当下社会景观的思考。立意似乎下得很大。其实每发一首新歌要写歌词或者要写文案时,丁薇都很苦恼――要说的已经在音乐里了,语言反而难以表达。丁薇的“松绑”,说到底并不是告诉大家怎么松绑,而是表达每个人被绑住的状态,“其实松绑的这个感觉像是我在做一个梦,你可能在梦里面会哭一鼻子,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怪物。实际上我是用一种描写梦境的方式,在写人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紧张、压抑、焦虑,然后始终觉得有被绑住的感觉。”丁薇看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匆匆的上班族,看到每个拼命的人脸上严肃的表情,看到他们被自己的欲望所裹挟,被金钱所裹挟,甚至被父母的期望所裹挟,他们需要松绑。

有人疑惑,作为独立音乐人的她,又怎么会理解这种社会处境?“大家会认为,你是个自由职业者,一定很爽吧,想玩就玩。其实错了,人家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在工作,人家在放假的时候,我们还在工作,没有休息日,没有假期。”由于签约的是英国的唱片公司,因此她其实才是这张唱片在中国的实际操作人,一个人当三四个人用,除了音乐制作本身,还包括跟经销商、进口商联系等很多行政上的事情。每天起床,丁薇就要开始回各种邮件和微信,打电话沟通工作,到大概下午五六点,简单的做个饭,然后再开始写东西,回英国的邮件,继续忙到夜里两三点。“可能上班族在上班的时候会被老板要求的喘不过气来,但是至少你有个下班的点,有个晚上、周末可以休息一下的时间,而我没有,所以实际上这方面我的感受可能比很多上班族还严重。”

分身乏术的另一个原因是,丁薇不仅在做自己的音乐,这些年来她还一直在做影视的配乐工作,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浮沉》、《相爱十年》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还包括电影《失恋33天》、《》。199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其实做影视音乐才是丁薇的本业,而不是成为一名歌手。“很少有人能成为像谭盾一样的作曲家嘛,从实用作曲方面来说的话,影视音乐是大部分从作曲系毕业的学生最好的一个出路。”

因此对丁薇来说,流行音乐是一场赌博,不是付出就有回报的,“你是不是够漂亮,是不是讨喜,是不是有机会,太多的原因决定你的未来。”影视音乐让她有了靠山,在专辑搁置的十多年里,她写了四十多部影视音乐作品,过得很充实,“在舞台上有上万人喜欢你、为你鼓掌,那种感觉一定非常满足,但是我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做音乐的时候,可能抓住了一条自己认为非常好的东西,那种满足感真的不亚于在舞台上。”

丁薇在北京的工作室离市区很远,“出来”一趟很不容易,因此把通告都安排在了一天。那天北京下着小雨,天气很凉,她点了杯美式,我们就在咖啡馆户外的座位上聊。她的发型仍然是标志性的黑长直,皮肤状态很好,用现在的话说,身上感觉不到一点“烟火气”。

曾经有一段时间,丁薇是人们眼中小清新的校园歌手的代表。1994年,她正在上大学,的的确确是“校园歌手”,她的个人单曲《上班族》被收录在大地唱片的《校园民谣1》合辑中,而其中还包括高晓松、老狼、逯W军等当时校园民谣的那一拨人。“他们互相都是认识的,都是北京高校的一群大学生,喜欢音乐又能创作,基本上都是以弹吉他为主。我其实是因为当时已经签了大地唱片,然后被邀请去参与的,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他们一群人当中的一个,我唱的是唯一一首最不像民谣的歌。”就这样意外的,校园歌手这个标签跟了丁薇很多年,但在她的音乐中早就充满了古典、摇滚、电子等各种元素,不仅仅是民谣。

其实差一点,别说校园歌手,连歌手的边她都没沾上。7岁学二胡,10岁考上上海音乐学院附小,丁薇的父亲早就帮她定好了人生的路,如果不出什么大错,她毕业后会在民族乐团拉二胡,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当老师。但就在那时,她第一次为自己做出了一个选择――学习作曲。“高一的时候我们上海音乐附中突然开了个选修课,说如果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成绩达到他们的标准以上,就可以报作曲的选修。当时就特别高兴,其实我也不知道作曲是什么东西,但是至少可以拓宽在音乐上的学习,不仅只是面对二胡这个乐器,所以我就真的报了名。”这个选择改变了丁薇的人生轨迹,如果不是学习作曲,后来她就不可能尝试自己写歌,不可能成为一个创作歌手;如果不是学习作曲,她也不可能为影视配乐,“所有的事情都是环环相扣吧。”

第二次转折,是在进入大地唱片后,那时丁薇差点“雪藏”了自己。发完第一张专辑,当初签她的老大哥们陆续离开,公司换了个新的经理,这个新领导完全和丁薇不是一路人,两人的目标不一致,聊不到一起,“我当时非常执拗地认为我绝对不会做你要我做的那些东西,我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然后我们俩就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达成共识。”于是丁薇做了一个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可笑的决定――什么都不做。“当时我和他们的唱片加经纪约大概是到1998年,但是我和他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差不多是1996年底,实际上等于自己把自己给冷藏了两年,那两年我不能做歌手的所有事情。”没有演出,不能录歌,不能出专辑,没有宣传,丁薇活生生把自己变成了真正的北漂,交不上房租,吃不上饭。

但也就是那两年的困境,逼着丁薇拼命地去写作和创作,她变得开始很不像自己本来的性格,主动打电话给别人:“听说你在做专辑,我这有一些小样你要不要听?” 她跟孙楠说自己这儿有歌,这歌肯定会火,在孙楠家唱给那英听,那英当场就确定要了,这首歌就是《爱要有你才完美》。丁薇给那英写歌,给刘德华写歌……两年之后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职业的词曲作者。“困境里最重要的是你去做些什么,我走过了这两次困境,如果是一个有武功的人来讲,这两次就是我非常重要的闭关,出来以后功力大涨。如果颓了,天天无所事事了,借酒消愁、放飞自我了,可能就走不出来了。”

Q=《北京青年》周刊A=丁薇

Q:做影视音乐肯定和做自己的歌不一样,会受到限制吗?

A:那当然。有的时候也非常生气。我一直在说服自己,就是自由是有代价的,你很自由,可以随便写,尽可能去表达自己的个性,但是可能没有时间表,可能没有人投资。但是影视音乐是这样的,已经有了周期,有了费用,有了要求,你要按照这个规范,在这里头还能尽量写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难的。影视音乐就像我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做人家要求的定制服,你要求什么,我给你做什么。但是哪个服装设计师不想有自己的个展呢,不想有自己的show呢?

影视乐在这个团队和我们配合默契的条件下,导演的审美和我们是相对合拍的情况下,也会合作的特别特别的开心,就是说你不会感觉到限制,而更多的是觉得这个故事、画面和这个导演做出来的东西还能够刺激到我,它能够给我灵感,然后我还能反过头去给出好的东西去帮助这个片子。这是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

Q:现在算不算是一个独立音乐人比较好的时代?

A:当然算。我们正在接近最好的时代。如果中国的版权可以更规范化的话,那真正就是独立音乐人的春天到了。我在这方面还是相对乐观的。我不会总是去说(中国这方面不好),是,如果按照欧美的版税算法的话,那我可能比现在有钱的多得多。但是你得看过程,我们从以前一分钱都收不到的情况下过来的,那你想那时候90%都是盗版的情况下哭给谁看也没用啊。至少现在还有地方会给你版权,而且至少有平台愿意,十年前哪有那么容易啊,现在有几个大的平台对独立音乐人都挺重视的,大家都会认为音乐人这个资源越来越重要,而不仅仅像以前只是抢几个韩流明星啊,或者说抢几个偶像明星。它们现在也开始看重独立音乐人这块了。所以我觉得@当然是好时候,看大家自己怎么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