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松树的风格

松树的风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松树的风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1篇

一、松树的“柳格”造型

韩学年先生的山松作品《松风柳韵》(图1),大家都很熟悉,从命题中的“松风”就知道他是以松树的风格为主体,来表达出柳树的神韵,故名为《松风柳韵》。松树的风格刚贞不屈,抗风傲雪,清高脱俗,又是与自然斗争的勇士,得到历代文人雅士称颂,相松、品松、敬松、学松、颂松形成一种风尚。柳树恰与此相反,它以柔顺的姿态,降风泄雨,荡漾的柳枝,逆来顺受,保持不折。下垂的姿态以示温柔体贴与柔弱,比拟人间温馨、和谐、善良的一面,所以松与柳形成明显的反差。制作者利用这种反差,加深了艺术感染力。看了作品,感到很“特别”,特在哪里呢?特在反差,特在韩先生把松树、柳树不同树性有机的揉合。

又如韩先生另一山松作品《九天潜翠》(图2、图3局部),乍看似悬崖式,其实并非典型的悬崖式作品。制作者构思利用悬空的空间位置,有意识地制造动感荡漾的有利条件,使枝条甘心情愿下垂,没有求生向上的反抗欲望,表现非常顺从,它与悬崖式造型在神韵上是有区别的。因为它是山松,不能离开松树的气节,所以从树的根头出土,到树干的走向,都充满了坎坷曲折回旋的生存斗争历史遗韵,勇士般的根基支撑着或说蕴藏着人间的温馨一柳树柔软的风韵。

二、迎客式的“柳格”造型

迎客式造型屡见不鲜,以柳树风格塑造迎客式造型,可为特别。迎客式造型取意于黄山的迎客松,造型型式移植甚广,模仿者众。笔者不满足于此,把“柳格”的内涵融会进去,其构思如下:

1、要求“柳格”的外在形态神似。大家都知道,迎客式的构图特点是一条合符比例的大飘枝,以及笔直端庄的躯干(中轴线直则可),形似彬彬有礼的迎客使者挥手致意,所以,在构图上神似才能联想,但不能太“实”,太“实”就会变成象形树,呆板、模式化。

2、岭南盆景艺术的迎客式造型已有很悠久历史了,用”柳格”融会进去,是利用柳枝下垂、荡漾、婀娜多姿的温馨内涵,加深了迎客的热情与真诚,并且得以充分显露,见图4,本人拙作《请》。

三、“柳格”的动感造型

香港吴成发先生制作的《云重枝垂紫作荫》(图5)、《惊涛》(图见封二)以及香港盆栽会的《紫霞垂照》(图6)都是以勒杜鹃为题材的作品,三作品以柳树为风格构图,各有特色。《紫霞垂照》为独干独头树相,高瘦躯干有着强烈的节奏感,支撑贴身而下的跌枝,下垂力度明显,险象环生,节奏强烈。在扭曲树干的“柳格”温柔中,特显刚强一面。

吴先生以浓郁的“柳格”手法创作的《云重枝垂紫作荫》,与上述的《紫霞垂照》有所不同,特点是1、以垂枝为主,局部配跌枝;2、垂枝浓郁,但不贴身;3、节奏柔和,下垂枝条动力有荡漾感(即动荡),与他本人另一作品《惊涛》形成强烈反差。同是柳格造型,但《惊涛》动感明显强劲,下垂的枝条在狂风的作用下“飞”起来了。如若不是柔软下垂的柳枝,那能飞得起呢?

上述三件作品都是以跌枝、垂枝、飘枝的不同动感手法,来塑造“柳格”的不同表达方式。同是勒杜鹃树种,通过制作者精心构思,把柳树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柳格”的“移植”

“柳格”的意境神韵“移植”是抽象的,并非是把柳树移动再植,而是在盆景艺术造型上把柳树的风格、特色吸收,消化,运用到其它树种的盆景制作中去,使原有盆景树种增添了“柳格”的艺术造型特色。众多岭南盆景作者制作的盆景涉及到不同树种、不同形态的造型。其中有表现强烈动感的风吹手法,图7(张志刚作《春潮澎湃》)、图8(陈日生作《回眸》)、图9(吴成发作《风本无根》):有下垂飘逸手法,图10(叶良成作《无题》)j有险象环生的跌枝手法,图11(鹏程盆景艺苑作《礼贤下士》)等都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柳格”移植作品,内容丰富,造型独特。

五、心得与体会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2篇

一、文本比较式解读

《黄山奇松》与《黄山松》所写的景物完全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松树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及其生命力顽强的品质。但两篇文章又有很大的不同。文艺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黄山松》,少有华丽辞藻,语言素朴,如叙家常。文章紧紧围绕黄山松的三大特点,即大都生长在石上,左右平伸或倒生,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一心向阳的坚韧。文章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是典型的随笔散文。而《黄山奇松》一文,语言华美、精炼,主要表达了黄山松的姿态奇特、优美,赞扬了黄山松热情好客的精神。文章采用了定点观察的方法,偏向于写景散文。

二、课堂比较式导读

(一)整体感知,比较文本主题

比较式导读讲究一个“比”字。主题比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体会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感受是不同的,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去挖掘那些文本中最真切又最具个性的细节,力求获得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下面是围绕《黄山奇松》、《黄山松》的文本主题而展开的比较式阅读教学片断:

师: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读过教材中作者笔下的黄山奇松,你觉得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生:奇在姿态优美,千姿百态。

师:这千姿百态、姿态独特的奇松赋予了黄山更多的神奇、更多的秀美。读了课本对黄山奇松的描述,咱们再来读一读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黄山松》,你觉得它奇吗?请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它奇在哪儿。

师:通读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

把握主题,是比较式导读教学的基础。上述教学,就是先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感知两篇文章主题的不同。教师通过几个思考性问题,为学生架设了整体感知、自主探究的桥梁,使学生认识到黄山松在两位作者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二)深入研读,比较写作方法

阅读不仅要关注文本的主题,而且要关注文本的写法。这也是比较式导读的重点所在。

首先,作者选择的描写对象同中有异。《黄山奇松》选择的松树主要侧重于奇中有美;而《黄山松》所选择的松树主要侧重于奇中见精神,即生在石中,一心向阳,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其次,虽然选择的松树种类不同,但在写法上又具有相同点。即两位作者都是为了主题的需要,选择了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松树。这就启示学生,写作要选择典型材料。其三,两篇文章所选择的观察视角不同。《黄山奇松》一文,作者观松于“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属于定点观察;《黄山松》一文,丰子恺先生则采用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地点的黄山松其精神与品质都是相同的。

(三)细细品味,比较语言风格

比较语言风格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魅力,感受祖国语言的神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读者与作者对话交流的中介。不同的词汇,不同的词语组合,不同的语言风格都有其丰富的内涵。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除了让学生认识到它们都具有意境优美、构思精巧、情景交融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引导他们品味揣摩语言,感受不同风格的语言带来的不同魅力。通过比较式导读,学生认识到了《黄山松》语言的朴实鲜活,意味隽永;作者只用平常的字句,明白通畅,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黄山奇松》一文,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也十分妥帖。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到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而生动;语言节奏明快,很适合诵读。两篇文章语言风格不同,但都散发着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

三、课后比较式研读

在课堂比较式导读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描写黄山秀丽景色的佳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读,并与课堂所学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教师可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学生交流。通过课内外丰富的比较式阅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提升。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3篇

松珍胶囊――中华养生文化与世界先进科技的结晶

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民族自古就采用松树产物养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松为百木之长,其叶、皮、膏主治风湿、风痛、生长发、安五脏、健阳补中、不饥延年,久服,固齿驻颜,肌肤玉泽,轻身不老。”广东嵩珍营养源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秉承祖国悠久的松树食疗文化和传统中药理论,结合当今先进的松树提取技术,十年磨一剑,研制成功“嵩珍牌松珍胶囊”,成为国家卫生部批准的国内一家含松树精华――前花青素的保健品,填补了我国在该项领域的空白。

松珍胶囊养生保健,既符合摄形养神,以食疗病,整体调理的中医理论,又符合现代生命科学具代表性的自由基学说。松珍胶囊经过科学家严格实验和检测,证实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功效,因此它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抗衰老保健品的发展方向,是当代保健科学前沿的最具突破性的重大成果之一。

松珍胶囊――延缓人体衰老,让生命更具有活力

众所周知,药物在对症下药的同时往往带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某些降血脂的药,在治疗的同时,也含有扩张血管的负面作用,服用后常伴有头痛的症状。这样血脂降下来了头痛病也犯了。据有关传媒报道:每年约有200万人因服药引起的毒性反应严重而患病,其中10.6万人死于这种反应。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慢了,而且一般都患有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肺、胃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整体性衰退,一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促使病情恶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尤其中医理论讲究整体调理、阴阳平衡、分而治之不如统而调之。许多老年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肺气肿、风湿痛等疾病,虽然临床反应出来的症状各异,但内在的联系都是相通、相互关联的。对于老年性疾病要从对抗自由基入手。松珍胶囊正是通过对抗自由基达到全方位保健的典范。

松珍胶囊采用中医平衡理论,从调理着手综合平衡,并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血脂、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因而能很好地预防动脉硬化,从而使血管保持畅通无阻,保证心脑血管功能的正常运行。心脑血管专家忠告:日常多服用一些具有调节血脂、抗氧化的功能食品,对抗动脉硬化有极好的效果。坚持早晚各服一粒“松珍胶囊”,能有效地保护各器官组织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预防体内沉积的多余胆固醇,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功能机制,调节血脂,抗衰缓老,延长寿命的目的。药理研究还发现,松针提取物具有抗基因突变,抗DNA损伤的作用。

松树的风格,松树的品质,历来为人类所赞颂,它曾带给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人们战胜生活中的重重困难。今天,松树之精华――松珍胶囊将给予人类实实在在的健康与长寿。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4篇

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品格。

我曾不止一次的瞩目那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傲然屹立的松树。它或挺拔于那悬崖峭壁的缝隙之间,或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之上。任凭严寒霜雪、盛夏烈日;在《松树的风格》中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一味无忧无虑的生长,唱响一曲坚强和坚韧的凯歌。我想这也就是父母为我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吧!

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品格。

我曾不止一次地倾倒于那些对梅的咏唱: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5篇

进了大门,两边草木长得正盛!径自向前行去,穿第二道门,门后是一个用汉白玉砌成的一座石桥,石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环抱公园四周。

再往前走,左边是一片竹林,竹林的竹子似一根根冲天的柱子,拔地而起,顶天立地。正前方是一个大花坛,坛中有座假山,假山上有个松树,松树下有三个豁然醒目的大字“步步高”,花坛后有一个略有明清风格的围墙,还真似一个小院子呢!

绕过围墙,只见红亭子似长廊立在眼前,顺着长廊向前走,只风一个假山在亭口前,这假山四周都是水渠,上面是一座小阁楼,阁边有个观音的塑像,这个观音雕刻得维妙维肖,身着白素衣,头戴白纱,神态安祥,在左手上托着一瓶插着柳条的净瓶,右手捏着兰花指,风俏犹存,她的眼神之中充满了慈爱。仿佛世界上的人都是她的子女,观音普渡众生,拯救世人于水火之中……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6篇

北湖九号集度假、休闲和高尔夫于一身,其设计融合了自然与人为的巧妙,被誉为都市的田园牧歌。北湖九号的高尔夫球场,是一家标准18洞灯光高尔夫球场,占地100公顷,球道7000码,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城市高尔夫球场。

“中国精神”,这是北京集美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设计师梁建国归纳的北湖九号的理念。他介绍道,“北湖九号”从策划到建筑规划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都是近年来将中国元素运用于空间设计中最为出色的项目之一。

“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个以灰、白为主色调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群落,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深沉底蕴和现代建筑的舒适人性化精神。”梁建国说。北湖九号的建筑风格是由中国的元素的组成的—白墙、灰瓦、深栗色的柱子,设计师很在意细部的处理,施工也极为考究。

北湖九号的会所,大门处理独特,开在建筑的山墙处,人字型坡顶舒缓地延展开去,宛如展开的两翼。山墙外沿线条厚重,顶覆玄瓦,外墙内倾,整体古朴厚重但丝毫不拙,让人隐隐触到一丝大汉之风。尺度上同样大气不凡,大堂16米挑空,青砖廊柱,紫铜悬梁,配以黑色花岗岩,屋顶局部覆以通透的玻璃材质,阳光穿过天顶撒在镶嵌铜纹的地面上,古风扑面而来,顿时心生豪气,让人不由得遥想当年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建筑内部,大到地面房梁,小到刀叉餐具,都独具匠心地使用了一些紫铜材质,与建筑契合得恰到好处。家具的造型和线条也同样是用心设计的,和整体的建筑风格溶为一体。这种低调内敛的风格,明显比那些金碧辉煌的土气要高明许多。

整个会所面积达8000平方米,首层除了大堂前台,还设有专卖店、高尔夫餐厅以及出发站。这里紧临湖泊,每一个用餐和休息区域都可看到美丽的湖泊和果岭。北湖地区是京城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会所的负一层就是即将开业的温泉桑拿区,和18号湖相连,在此享受温泉的同时可以欣赏到湖畔美景。

会所不远处是四间商务包院,别有洞天。院子也是临湖而建,建筑风格和会所是一脉相承。院子高低错落,显得层次分明。临水而栖,松涛竹影,让你如何也感觉不到这是在北方的初春,反倒是有几分江南的神气。所谓“商务包院”的概念是管理方起的名字,总之,从十几人搞个聚餐Party,到上百人搞个酒会这里都非常合适。

餐厅区在远离会所的球场另一侧,共有十间主题风格不同的包间。每个包间都拥有超级大的尺度,而每间的装饰语言都来自中国文明历史上的精髓亮点:如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京剧脸谱或茶文化中的紫砂等。设计者挖掘整理不同主题之下的元素,再通过空间组合、装饰多种方法来表达,丰富多彩的手法恰恰是消费文化的主导方式。

而建筑设计的主旨是强调理性的作用和魅力,因此建筑师们大都反感这种折衷感性的方法,在大众文化跃升为社会文化主流的时代,建筑师的主张无疑遭遇了人性解冻之后的洪流,问题是既然消费文化的洪流已无法阻挡,中国的新贵已进入奢侈品的消费时期,那么利用中国的元素抢滩这一市场算不算是一种中国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呢?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7篇

“进化”后的高尔夫

农场高尔夫诞生在荷兰的维尼克奶酪农场上,并举行了当时世界上农场高尔夫的第一次比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维尼克奶酪农场甚至可以媲美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休闲理念,同时也是传统高尔夫运动的“进化版”。

目前,这项运动已经成为欧洲大陆发展速度最快的室外运动项目。农场高尔夫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把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为一体,其场地被设置在荷兰的牧场上,在宽大的草场中,沟渠上,森林里,甚至牛群中进行10洞的比赛。

在这里,比赛选手没有特定的比赛服饰,你可以穿牛仔裤、T恤衫,或是换上一双具有荷兰特色的木鞋再上场,也可以使用最具荷兰特色的小白球和传统球杆去挥几杆。

因为农场高尔夫的用球,一眼看去就是一个足球的微缩版,五颜六色,另人惊讶。当然,这种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球手方便在厚厚的草甸中寻找高尔夫球的藏身地点。而球杆也是此项运动的最大特色与亮点,它把荷兰木鞋安装到了球杆的击打部位,替代了传统高尔夫的金属杆头,不仅体现出荷兰的传统特色,而且更加提高了比赛中的乐趣。

现在,越来越多的荷兰人会选择在周末开着自己的房车到更接近自然的地方野营,其中一部分就会选择农场度假。作为一项群众性的体育休闲运动,农场高尔夫不仅适合成年人,更是孩子们的天堂。一家大小一起上阵打场“进化版”的高尔夫球比赛,不仅增进了家人间的感情,同时也使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据农场高尔夫创始人介绍,打一场农场高尔夫的价钱只有6.5欧元,而且场地数量正在迅速的增长中,从2004年初的几个球场已经发展到目前超过110个球场,同时参与的人群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当人们穿上木鞋,拿起球杆站到这片场地中央时,年龄的大小,技术等级的限制已经不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去享受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奇妙感觉,融入自然并享受生活。

战火重生的头牌球场

你若去荷兰,足球可以不踢,但肯内梅尔高尔夫球场不可以不打。

“阿贾克斯”一直都是荷兰足球的象征,这支培养出多名世界顶级球星的足球俱乐部在荷兰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在荷兰高尔夫领域,也有一个 “阿贾克斯”,那就是位于著名旅游胜地赞德沃特的肯内梅尔高尔夫乡村俱乐部(Kennemer Golf Country Club)。这座球场不仅是整个荷兰最棒的,而且也是欧洲百佳球场中的一员。

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成立于1910年,比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晚了10年,但却是荷兰高尔夫球场中的先驱。

早在1911年,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就建成了一座9洞球场,长约两千多码。接着,这座9洞球场开始承办荷兰国内高尔夫比赛和一些国际赛事。随着比赛的增多,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的名气开始在荷兰,甚至西欧地区渐渐扩大。

但在1920年,俱乐部董事会觉得9洞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赛事要求,所以决定增加9洞,建一座18洞球场。于是1926年,新球场开始动工。两年后,一座全新的18洞国际标准球场开始对外营业。

从1928年肯内梅尔球场正式投入使用到1940年,这座球场每年都会承办4场国际大赛,已成为荷兰高尔夫赛事的“御用球场”。不过,1940年5月纳粹德国的入侵让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由于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地处北海沿岸,所以球场所在地自然成为了德国人修筑海岸防御工事的地点。70多个混凝土掩体和反坦克墙让肯内梅尔球场满目疮痍,原来绿色山坡间的沙坑和果岭也变成了德国人的马厩。俱乐部的会员们也在战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945年德国战败后,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的会员才开始慢慢增多。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47年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共有350个会员,到了1970年,会员人数则达到了775名。二战结束后的肯内梅尔球场又开始承接各种高尔夫赛事,其中包括10个国际公开赛,3个国际女子业余锦标赛和5个国际男子业余锦标赛。

1985年,肯内梅尔乡村俱乐部开始改建球场,将原有的18洞球场改造为27洞球场。这个巨大的改造对肯内梅尔俱乐部来说是划时代的,如同一个港口经过扩建后拥有了更大的吞吐量。肯内梅尔球场也因此承接了更多的赛事,结识了更多热爱高尔夫运动的朋友。

不一样的“林克斯”

如果你有过在苏格兰、北爱尔兰,或是爱尔兰的林克斯球场征战的经历,那么你也许会对肯内梅尔球场产生兴趣。肯内梅尔球场紧邻北海,与英伦三岛隔海相望,但在球场设计风格上却与英伦林克斯球场大相径庭。

这里有着极富特色的地貌特点和临海位置。肯内梅尔球场所在地是一片纯天然的临海湿地,这样的地貌结构非常适合植物生长。而且,球场附近还有一座巨大的国家公园,那里有许多野生灌木丛和茂密的松树林,肯内梅尔球场内部的植物选择大多借鉴于此。所以,初到肯内梅尔球场,很多人都会有到了植物园的感觉。

相比英伦诸岛临海球场大气磅礴、粗犷豪迈的林克斯风格,肯内梅尔球场的“林克斯风”则更加注重细节。这就如同两个国家的足球风格:虽同为力量型打法,荷兰人更注重细腻的地面配合与短传,而英伦人则更喜欢用速度和力量来解决战斗。

肯内梅尔球场的球道两侧种植最多的就是松树,而野生灌木丛一部分成了球场的景致,另一部分则成了球场的障碍之一。同时,这里的水障碍和沙坑,以及斜坡也非常有特点。或许是当地湿地特点的原因,肯内梅尔球场的沙坑并不像大陆式球场沙坑那样干燥,总有一种衣服没有晾干的感觉。所以,深陷此处的沙坑,大概要狠用挖起杆才会顺利逃离。

另外,常年的海风吹袭和湿地的特点让肯内梅尔球场拥有了许多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沙丘地形。与司空见惯的水障碍相比,起起伏伏的沙丘会让球友遇到许多难以应对的球位。

凶险与景致并存

肯内梅尔球场的第1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但是如断层一般的球道也足以让人对顺利攻上果岭产生困惑。

第2洞是个160码的三杆洞。看起来这是个不算长的球洞,但要想在这一洞保Par或是“抓鸟”却绝非易事。因为第2洞的发球台周围非常干净,但远处的果岭周围则是密集的松树林和灌木丛。从发球台到果岭,从灌木丛到松树林,这似乎不像是在打高尔夫球,倒像是在丛林中打猎。从这一洞开始,肯内梅尔球场的荆棘越来越多。另外,第3洞拥有蜿蜒曲折且充满陷阱的球道;第7洞果岭前有如反坦克坑一般的沙坑阵;号称欧洲最难打果岭之一的第15洞可以让你在进攻果岭时数次无功而返。

松树的风格范文第8篇

岭南松树盆景中最早种植的树种是山松,五十年代粤北山区飞机播种的黑松,七八十年代也有用于盆景,早期引植了少量省外的锦松和五针松,近年来日本和我国台湾的黑松、大阪松,山东等地的油松等也先后引入。在数个品种里,除了本地的山松和黑松,其它引植的松树,或因环境气候不同,显得水土不服,生长欠佳,或因价格昂贵,难以普及,但山松以其本地树种优势,得到广泛种植。近年来两广地区举办的各类盆景展览,山松作品数量逐渐增多,并以其身干苍劲,皮层嶙岣,针叶青翠,树形多姿,深得人们的喜好和好评,从而推动了山松盆景种植的热潮。

山松在岭南地区用于盆景制作虽已多年,但早期的山松盆景数量稀少,主要原因是移植成活率低。当时人们对山松生长特性、培育规律缺乏认识,山上挖回的桩材树形瘦小,上盆后侥幸成活的小树因未熟悉其培育技术,更认为山松在山野是长于贫瘠的环境,便模仿和采用了山野原生状态而控水缺肥,有意或无意地抑制了树木的生长,所植的松树盆景因而都显得身干纤弱,枝节疏长,针叶稀黄。极低的移植成活率和缓慢生长速度,制约了山松盆景的发展,也抑制了人们对山松盆景培植的积极性。

山松是两广及邻近几省山区近代造林的主要树种,资源相当广泛。山野大量良好的山松坯桩,一直吸引着盆景人士的目光,随着盆景事业的发展,参与盆景种植群体增大,逐渐探索出从采挖、包扎、运输到培育土质、用水等一整套经验,移植成活率大幅提高。广西梧州地区,广东花都赤泥、江门新会等附近多松林的地区,相继形成较大的桩材种植集散地,吸引了盆景界中有一定造诣的同好人士采购。经过他们深层次的培育造型后的盆景,也得到盆景界同仁的青睐和市场认可,进入了广泛的市场交流。一时期内,广西梧州地区、广东珠三角形成了松树盆景种植热潮,相继建立了多个较大型专门种植松树的盆景场(园),各地众多的大小盆景场(园)也出现了有园即有松的状况。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现今的山松盆景从坯材到桩材都有相当数量,为盆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岭南山松盆景应是运用岭南盆景创作的成熟理论与技艺,利用南方气候的优势,根据山松的生长特性,充分利用山松天然多姿的优良树桩,因材施艺,培育出有别于其它地区流派,有地方明显特色的“源于自然、再现自然”的松树盆景作品。耐旱耐瘠是山松的适应特性,但并非生长个性,通过种植实践证明,山松桩材种植期间相当喜肥喜水,采用大肥大水手段,选择排水良好的植土,能使山松生长快速,这改变了我们以前的认识和种养误区,因而在山松桩材培育期,可充分运用蓄枝截干的手法,经过多年数次裁截,能培植塑造出曲折多变的身干,也可运用相同的技法修剪枝托,采取适时重剪迫芽,经多次蓄剪使枝托短壮丰满,层次分明(山松蓄干截枝时须留有枝芽)。这都是岭南盆景的基本技法在山松盆景创作上的运用,是与其它地区松树盆景培育以攀扎造型为主的最大区别。对不理想的身干、枝托走向,采用多种手法与工具进行调整,也可达到理想要求。对空缺的枝托,可采用靠接、穿接枝法嫁接培育,予以弥补。个别枝托角度调整,采用铝线攀扎方法可缩短培育时间。蓄枝截干是岭南盆景培育的裁剪技艺,脱衣换锦是岭南盆景特有的欣赏形态,但山松盆景却不可采用,否则必死无疑。松树的青翠绿叶倍受人们喜爱,但山松盆景最大的缺点正是悠长的针叶,在盆景的有限空间里显得很不协调,以前展览的山松盆景对针叶不作修剪,显得纤幼,后期参展时是把针叶剪短,但显得不自然。如何使盆景参展期间针叶自然短小,增加其观赏性,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这个规律目前已被掌握,但需有较长的参展前时间准备,现时展览的山松基本都可控制到最佳状态。可否让山松盆景较长期保持短小针叶,延长观赏期,这个目标广东清远的山松盆景人士正探索实践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广大的山松盆景种植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已摸索出较为成熟的种育经验和加工技艺,为山松深入创作积累了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实践经验。十多年来,广东江门的叶以健先生,就较早在盆景报刊发表多篇山松培植技艺的系列性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心得,系统地提出了岭南山松盆景的栽培和造型技艺,以文章方式从理论和实践对山松盆景作出推动交流。广东清远郑永泰,顺德彭盛材、罗家壁、何焯光,新会叶以健、梁柏钦,是当地山松盆景取得较好成绩的一批先行者,创作出一批好的作品和素材。广西梧州地区由于市场交易活跃,作品未成熟已流通易手,有“替人作嫁”的状况,少见创作成熟的作品,但却活跃着一批培育素材的高手,近期已有数位爱好者专于培育创作,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泉州第六届全国盆景展览,广东清远郑永泰先生以“广东欣园”参展的数盆山松盆景,是第一次较为系统和稍多数量在全国盆景展览中展示山松盆景,这些山松作品以其奇特的形态、短小青翠的叶面、苍古曲折的身干和嶙岣的皮层,区别于其它松树盆景品种和风格,得到了盆景界中观众的好评,荣获多个奖项。2006年“五一”节期间,广东顺德举办了的2006年“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识博览会”和“中国首届盆景收藏家藏品展”,广东参展的展品中,展出了众多的山松盆景,是岭南山松盆景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各式形态的山松作品在展场中缝子卓越,深得展览中心人注目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