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程小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课堂小结 启发味性 概括性 悬念性
教师们一般都重视新课的引入,导语的设计,因为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往往忽视课末小结。如果说巧妙的引课导语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是开启思维的钥匙的话,那么一个精彩的课末小结,则能起到画龙点晴的功效。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课末小结的设计,因为它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既可以可以理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可以承上启下,为新课作铺垫,从而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综合目标,因此,我觉得在进行课堂小结时,也应该紧扣这些目标进行小结。我就自己的亲身实际谈一点怎样搞好数学课后小结。
1.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不作解答,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印证,以造成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学习“圆周率”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一些老木工经常说:“一尺圆三寸。”这句话在数学上有什么样的道理?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计算方法,要做一个直径为1米的木桶,需要术板的总宽度约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本节课乃至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叉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大时事等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趣味性总结。
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通过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音乐、童话、故事,或是看录像、听儿歌、诗朗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音乐之间和谐而统一的美,在美的享受中结束一节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另外,课堂总结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是饶有兴趣、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即在总结时运用新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3.概括性总结。
这种结尾方式是绝大多数教育者采用率最高、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每节课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该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说明,并对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问题加以概括、归纳和总结。这样可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在帮助学生思维、加深理解、巩固新知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基础和动力。这种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在教学几种专用名称百分率问题时,其名称和公式较多,有成活率、缺勤率、废品率、烘干率、含水率、命中率等等,它们分别又有各自的计算公式。如何交给学生一条“绳子”,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捆”起来,轻松地“背”着走呢?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共同总结出“求谁的百分率,就用谁除以相关的总数量。”概括性总结,要简明扼要,画龙点睛。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4.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人胜,激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例如,一位教师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中,给学生一道只有条件、没有问题的不完整的题目:“某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让学生思考,根据这样的条件,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六个问题:男生占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儿?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对前两问,让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中间两问让学生书面列式集体订正;对后两题告诉学生放在下节课研究,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均放在下节课研究。这样做使一题多变做到了适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第三部分 课程小结及心得体会
汽车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汽车工业也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与传统汽车技术相比,现代汽车技术主要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控制技术;以质轻、高强度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应用现代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为核心的整车及零部件新设计;融合当代制造技术的汽车制造工艺;以减少石油燃料的消耗、降低大气环境污染为目的的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衡量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内容,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改善,主要依靠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现状
目前,电子技术已经在汽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涉及到了汽车的各个部分。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
1、动力传动系统的控制
主要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自动变速器控制(ECT、CVT/ECVT等)以及动力传动总成的综合电子控制等。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电控单元(ECU)组成。其主要是保证汽车在不同的工况下均能处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并简化驾驶员的有关操作,从而降低油耗和排放,减少动力传动系统的冲击,减轻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2、底盘方面的控制
包括制动防滑与动态车身控制系统(ABS/ASR、ESP/VDC)、牵引力控制系统、悬架及车高控制系统、轮胎监测系统(TPMS)、巡航控制系统(CCS)、转向控制系统(如 4WS)、驱动控制系统(如 4WD)等。其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动力性等。近些年来,这类控制系统开始在普通轿车上广泛采用。
3、车身方面的控制
主要包括安全气囊(SRS)、自动座椅、自动空调控制、车内噪音控制、中央防盗门锁、视野照明控制、自动刮水器、自动门窗、自动防撞系统以及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主要是用来增强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方便性。
4、安全方面和信息通信系统
安全方面主要包括安全气囊、安全带控制和防撞系统控制;信息和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仪表、汽车定位导航系统以及移动电话。GPS 系统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机动车反劫防盗系统是一种具有网络报警功能的汽车防盗系统。在汽车上装配一台能发出信号的 GPS终端设备,一旦汽车被盗或出现异常,指挥中心可立即通过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终端设备信号,确定汽车实时地理位置和多方面信息,配合各方面力量及网络优势追回汽车,同时能熄灭发动机,使汽车不能行驶。
二、汽车电子发展及展望
近年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内世界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将由量变达到质变。由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先后从节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制定了汽车技术的发展规划,并组织科技攻关。
1、电动汽车将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低价格、高能量和长寿命新型电池的研究发展,以及人们对环保的强烈呼声,电动汽车将越来越多地在各大城市取代石油能源汽车成为一种代步工具。
(1)纯蓄电池驱动的超微型汽车
这种汽车降低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的要求,充电过程比较简单,车速不高。较适合于市内或社区小范围内使用。由于多数采用了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等高性能电池,车辆性能较有保证,已进人小批量试生严阶段。
(2)混合动力汽车
由于受到蓄电池性能的严重制约。使纯蓄电池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举步维艰,于是混合动力汽车成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之间的过渡产品,既充分发挥了现有内燃机技术优势,又尽可能发挥电机驱动无污染的优势。混合动力汽车将现有内燃机与一定的储能元器件通过先进控制系统相结合,可以大幅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技术成熟、价格便宜。
(3)燃料电池汽车成为竞争的焦点
燃料电池汽车在成本和整体性能上,特别是行程和补充燃料时间上明显优于其他电池的电动汽车,并且燃科电池所用的燃科(甲醇、汽油、柴油、天然气等)来源广泛,又可再生,并可实现无污染、零排放等环保标准。
(4)驱动电机呈多样性发展
尽管传统的内燃机汽车仍在当今世界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2、汽车安全标准将会更加严格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和减少事故影响的目的。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
(1)集成化
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进行融合,会得到更好的安全保护效果。在2000 年世界汽车年会上, 德尔福公司推出了“ 集成安全系统(ISS) ”。该系统涵盖了汽车上所有的主要子系统, 由50 种不同的技术组成,包括现有的、不久将推出的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集成于一体,协同发挥作用,达到更好地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操纵方面的不足,等到相关技术如智能汽车操纵性能设计和人机工程设计等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就可进一步推动汽车安全智能化。有人预测,未来的汽车会成为各种尖端电子技术的载体,或者说21 世纪的汽车是移动的电脑平台,智能制动、智能减速和智能转向将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基本特征。
(2)智能化
随着电子信息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的智能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安全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GPS(全球定位系统) 技术、智能避撞系统、智能驾驶系统、智能轮胎、智能悬架、智能安全气囊等将在汽车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加快及相关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智能化安全技术装置将出现在现代车辆上这些智能装置将具有一定的识别、判断能力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动协助或自行控制。
(3)系统化
将汽车、道路、人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让三者相互协调,达到各自性能的最佳匹配,才能实现驾驶员行为特征、车辆机械特性及道路设施和交通法规之间的最优协调,才能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不仅能将过去在军事及航天领域的雷达、声纳( 超声波)、远红外线、卫星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于汽车,而且能将声学、光学、电磁学、光电感应、指纹识别等领域的新技术运用到汽车上更能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
3、汽车排放控制标准将会更加严格
国际上目前正在开展汽车排放技术法规全球一体化工作。针对目前国际上存在不同的重型车辆排放技术法规,排放的测量方法不尽相同,增加车辆和发动机制造商的生产成本的问题,起草制定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重型发动机的车载诊断系统(OBD)电子监测发动机的各项参数,以确保发动机性能正常,并检测出故障,因此车载诊断系统(OBD)要与目前及今后出现的新的排放控制技术相匹配。该全球统一技术法规目前仍在专门成立的非正式工作小组内进行起草工作,重点是在原有的欧洲、美国、日本技术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协调和统一。未来的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将针对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特点,对在那些区域运行和使用车辆的发动机分别规定不同"板块条件"的组合,并相应地规定限值指标。
4、降低油耗
为了防止地球温室效应和有效利用石油资源,必须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只靠传统技术的延伸已经无能为力,必须引入新理论和开发新的技术。如低油耗和低公害的薄燃烧系统、可变排量、可变气门、高膨胀比等发动机技术。作为当代新技术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已经投放市场,该汽油机不是利用气缸内空气流动和活塞顶凹坑来扩散油雾,而是把油雾集中在火花塞,在宽广的转速范围内,实现空燃比大于40的超薄层状燃烧。此外,在要求高输出功率的全负荷区域内,通过在进气过程中喷入燃油,以促进燃油与空气的混合;并利用燃油的汽化冷却空气,改善体积效率;通过高压缩比实现高效率的燃烧。此外还有柴油机,代用燃料汽车(以天然气、甲醇、乙醇、甲醚、氢气作燃料的发动机)。总之,为降低燃料消耗费用,汽油车将趋于采用直喷式汽油机,而燃料消耗费用低的柴油车由于采用电子高压喷射、高效废气再特环和后处理技术而实现高性能、低排放污染,今后将仍然是汽车发动机的主流;由于燃油短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各种代用燃料汽车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5、汽车材料的再循环利用
现在,报废汽车车体质量75%的材料已经被再循环利用,剩余的塑料、橡胶、玻璃、纤维等碎末,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再循环利用率,必须在设计阶段就研究探讨简化零件材料构成,尽可能使用同类型的材料,并考虑零件拆卸解体方便;塑料零件要避免使用难于再循环利用的热硬化性材料,而扩大使用热塑性好的塑料,并在材料上刻印标记,以利于材料的识别。必须研究碎末材料的有效利用、减少体积和稳定性能的方法,以及铅幅射零件的替代,进而研究焚烧热能和焚烧过程中的金属回收技术,形成材料的再循环利用系统。
第二部分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汽车电子安全气囊
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汽车和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一次碰撞,一次碰撞的结果导致汽车速度急剧下降,一般降到速度为零的时间在150ms左右。由于惯性的作用,当汽车急剧速时,乘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于是就发生了乘员和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之间的碰撞,从而造成了乘员的伤亡,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的碰撞称之为二次碰撞。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结构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袋子,使乘员扑在气袋上,避免或减缓二次碰撞,从而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由于乘员和气袋相碰时,会由于振荡造成乘员伤害,所以一般在气囊的背面开两个直径25mm左右的圆孔,这样,当乘员和气囊相碰时,由于圆孔的放气而减轻了振荡,同时由于放气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可以很快地吸收乘员的动能,有助于对乘员的保护。
安全气囊防护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控制器(ECU)、气体发生器、气囊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如图12-6所示。碰撞传感器是安全气囊中用来检测碰撞强度的传感器。其安装位置依厂家设计而定,一般安装在汽车前方左右前方左右两侧,以分别检测前方左右两侧纵向30°范围内的撞击。碰撞传感器种类很多,有偏心锤式、应变片式、永磁式等。中央传感器装在中央控制器内,用来感测发生高速碰撞的信息,并将其输送到CPU,引爆气囊电雷管,使气囊张开。同时前方传感器也引爆了预紧器的电雷管,即安全带预紧器和气囊同时起作用。有的前方传感器有两对动、静触头,在低速碰撞时第1对触头闭合引爆安全预紧器,在设置的传感器冗余。安全传感器用来防止系统在非碰撞状况引起气囊的误动作。它们装在中央控制器内,是一个水银常开开关,当发生碰撞时,足够大的减速度力将水银抛上,接通电雷管电路。气囊电源由从点火开关接出的汽车蓄电池(或交流发电机)主电源、稳压器、电源监控器、备用电源等组成。平时由主电源供电,并对备用电源充电。由于主电源波动较大,一般都设有稳压器,以便获得稳定的电压。在主电源损坏时,电源监控器就马上切断主电源,启动备用电源。同时,电源监控器的储能电容器也是备用电源的一部分。
安全气囊的控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点火控制,另一个是研究安全气囊的体积、体积、形状、放气特性等。研究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使安全气囊能够准确地点火,防止误点或(不该点火而点或)、漏点火(应该点火而没有点火)和迟点火(点火时间台湾);研究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有效地保护乘员。电子式安全气囊的全部动作完全是由CPU的程序控制,按照人们事先设计的工作内容与步骤,按部就班地逐条执行的。汽车的点火开关闭合后,气囊就开始工作。首先把CPU等电子电路复位,紧接着是自检工作,专门由自荐子程序对歌传感器、引爆器、RAM、ROM、电源等部件逐个进行检查。
如果有故障,先执行总的故障显示灯显示子程序,使故障灯发出闪烁亮灯信号,驾驶员迅速把故障码读取开关合上(或用线接好),读取故障码,查处气囊故障的部位。如果自检气囊误故障,启动传感器采集子程序,对所有的传感器进行巡回检测。如没有碰撞,程序又返回到自检子程序。如果一直没有碰撞则程序就这样循环下去。如果有碰撞,经CPU的判断,如碰撞速度小于30km/h时,CPU发出引爆双安全带预紧器的指令,点燃双安全带预紧器,拉紧安全带,保护乘员,并且发出光、电报警指令。如果碰撞速度大于30km/h,则CPU 向所有的引爆器发出引爆指令,使两个安全带拉紧,两个气囊张开,同时发出光,电报警指令。如果在较大速度碰撞后,主电源断线,则电源控制器自动启动备用电源,支持整个系统工作,并使报警工作至备用电源耗尽。
汽车设计的发展必然随着汽车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众多设计师的艺术风格也会更广泛更强烈地体现在汽车设计之中,而给予人们更加广泛的选择。高科技下,个性鲜明、更加人性化的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因为它符合人类对文化、个性的追求和需要。因此,加大对概念汽车的设计的重视和投入,将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部分 课程小结及心得体会
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汽车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及老师的认真讲解,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真的受益匪浅。
汽车电子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我们主要着重学习了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车在网络系统,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汽车嵌入式系统基础、开发方法及开发流程。通过这么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排气净化及舒适性。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车用电子装置的新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微型处理机的应用,大大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亦给汽车的控制装置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总之,以后我会更深入的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争取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校位处城市北郊,生源来自农牧区,还有一部分外地务工子女。就学情来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的分数比例占得很少,因而对历史学习不重视;而农牧区学生知识面较窄,阅读面不宽,因此学生普遍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初中历史的知识点,繁多而杂乱,初中学生难免会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负担。这种负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记忆的负担,而不是思维负担。不感兴趣、不重视、记忆繁琐,使得历史教学开展的时候出现了瓶颈。
教师在统观知识全局、掌握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抓住本质东西,尽可能将繁乱的知识中反映知识间内在联系异同的“结构”提炼出来,交给学生,使其预先有一个知识结构。根据所教课目的特性和教学要求的不同,设计多样化的小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知识的线条清楚,中心、重点一目了然,可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了,从而有了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一场精彩的演出要有好戏压轴,一堂完美的历史课,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导课、引人入胜的“主体”、而且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可以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可以起到升华历史识、余音绕梁的效果。而小结的方式,也可以突破传统的结课时的小结,也可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间,每一个知识要点讲述完了之后进行及时的回顾和小结,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减轻学生在结课时繁重的记忆负担。
二、小结多样性的意义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对历史课堂提出更高要求。而一堂课的结尾环节是宝贵的巩固环节、提升环节,应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多样化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师生共同结课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三、小结的多样方式
(一)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小结
主要指小结可以不拘泥于常见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授课的意图和课程的特点在不同环节采用小结。
常见的小结一般在课堂结尾,模版式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觉单一甚至是枯燥,而小结的意义正在于锦上添花,因此,“点亮”小结,可以提高小结的有效性。
1.知识点多而繁杂的课,就可以在每讲完一小节内容或一个大知识点时进行小结,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就是练习式小结,利用填空将小块知识体系进行一遍梳理,在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完成知识体系的“抗震加固”。
2.小结甚至可以颠覆思想,运用到讲授新课前。将一节课的体系框架提前“预告”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有更清晰的脉络,在阅读中不自觉的关注被已“预告”过的知识要点,由此,知识的反复强化,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八下《改革开放》一课,我重新对内容进行了整合,将课文内容分为“对内的改革”和“对外的开放”两个环节,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有冲突,在没有“预告”过的班级里,讲述的时候甚至出现过学生跟不上我的教学节奏的情况,不知道我讲到哪了,但是,将小结一提前,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并且对知识框架更清晰了。
3.最常用的方法,当然是将小结放在新课讲完后。这样的小结方式,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逻辑,是最直接有效的小结。
(二)不同类型的课程可以用不同的小结方式
1.归纳式小结法
这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这种方法能将一节课中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使教材中复杂的只是简约化、零散的知识体系化,起到巩固、加强的作用。这种小结形式适用范围普遍,但对于新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常规的小结不能有效刺激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在授课中,这种小结往往用在八、九年级学习的课程中。
2.情境升华小结法
引用学者、专家等权威人物耐人寻味的评论、诗歌作为课堂小结,渲染气氛,激起共鸣。营造一种特定的气氛,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共鸣”,从不同角度体味学习内容。
如九上的《美国南北战争》一课,在文章结尾,让学生赏析惠特曼的《船长、我的船长》,既能利用诗歌中的词语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又能在美文中,感受到林肯强大的人格魅力,从而创设情境,升华感情。自然而然突破了教学难点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学生也能在心灵洗礼中记住了相关内容。
3.引发思考、激励式小结法
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许多人、许多事,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在讲完有楷模作用的人或事后,采用引发思考、激励式小结法作小结,鼓励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
4.讨论式小结法
对于内容头绪繁多、比较杂乱的课,即使用归纳小结法呈现知识点,学生的记忆还是刻板而没有头绪的。这时候就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作课堂小结,启发学生思考以形成学会小结的方式,从而在梳理中明确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授之以渔”上上方式。
5.分类比较小结法
这普遍适用于九年级复习课中。将相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分类、比较,加深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并进一步升华课堂内容,以达到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也可以在无形中养成学生纵向、横向对比历史知识点的习惯、形成良性的学习思维。
6.口诀式小结法
这种形式很受学生喜爱,教学效果也比较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文的编排特点,更适用于七年级阶段。
利用集中反映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的歌谣小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主题。歌谣语言凝练,概括性强而且琅琅上口,趣味性强,便于记忆。
7.精炼概括
课程结束时可用高度概括本科内容的关键词语、句子来做课堂小结,需要时再进行扩展,使枯燥的内容生动起来。
如《》签订的内容,概括为“一厂、两亿、三岛、四口”:即列强可以开设工厂、赔款两亿、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开放沿江四个通商口岸。将条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帮助学生有效记忆。
8.图片、影音资料小结法
在授课结束后,选用图、音乐、视频等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作为课堂小结,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总结,又缓解了课堂气氛。
如八下《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课,都可以用《春天的故事》结课,在歌声中打出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引导学生强化歌词中的“圈”和“诗篇”各暗喻什么事情,形象记忆课文要点。
9.漫画小结法
这种方式与口诀式小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激发兴趣,增强记忆。
如讲到《》一课时,对于的评价有“失败论”、“成功论”和“不彻底论”,在讲到“成功论”的依据时,就可以采用漫画形式来强化学生记忆。
10.学生自主小结法
知识点较少且好理解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在课堂中完成小结,鼓励学生采用以上各种方式归纳所学内容。这不仅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也能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习历史的兴趣贯穿学习始终。
11.练习式小结
可以利用课堂练习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梳理。
针对授课不同的意图或教师的教学风格,每一位教师都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小结方式,让课堂形式丰富多彩,精彩起来。小结的方式远远不仅止于此,需要教师用心去钻研和设计。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反思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的出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仿若受到了捆绑,束手束脚,教师虽然掌握了新课程的理念,但实践起来却找不到门道,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地理教学以“城市化”为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自己观点。
一、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避重就轻”,教学重心游离于课堂目标之外
教师在对“城市化”教学中,对“城市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中,针对乡村以及城市的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重点解读,并发表了长篇大论的讲解,学生听得朦胧,脑子里一片空白,课堂的时间也随之流逝,这部分内容本较为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但经过教师的大讲特讲,浪费时间不说还使得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重视。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说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住地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没有较为合理的定位,在处理教学内容上也多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导致课堂的重心出现偏移[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正确仔细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课堂目标,切实掌握教学上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按照制定的目标,开展课堂教学,紧扣住教学的主题,突出重点,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当,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中,并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二、问题情境创设不当,地理课堂探究弱化
在课堂中教师往往通过填空来带领学生进入到学习氛围中,这就使得学生对城市化问题停留在“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等较为浅显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容易通过书本查找到答案,不同思考就能获得答案,使得学生的思维未能有效调动起来。再加上单一的学习方式,导致课堂的氛围陷入困境,学生也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信息容量非常大,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有效带动起来,其智慧也没有得到挑战,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味到学习的乐趣[2]。在地理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应当采取探究的方式,而要进行探究学习,作为引路者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如何引导学生,将学生带入到情境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带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不断开启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等能力;最后,应当切实把握住重点、难点问题,并能够紧紧围绕其开展教学,并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难题。进行探究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带动起来,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去探究学习。例如,在进行本课程的设计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信息的收集,以此了解城市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情况,并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城市化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师再结合学生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深化,这就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三、循“书”渐进,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城市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按照地理教科书进行组织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不同类国家的城市化差异时,结合课本对城市化发展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再按照课本进行案例分析。教师没有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先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解,而是直接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主要归咎于教师习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教科书的编排进行教授,这就往往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较多地提到了教师应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一味地按照课本进行教学。教材可以说尽是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书,也就是说尽是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打破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更加不一样的教学氛围,也可以说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梅开二度”。当然,这对教师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能力将教材活化,使教材内容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未来城市化建设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开放式活动来进行教授,提出一些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并使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虎头蛇尾,课堂小结的缺失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也多通过走马观花的形式将小结带过,随之就该课程画下了句号。这种形式的小结可以说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多数教师大刀阔斧地开篇,课程内容也设计地较为全面,但却忽略收尾的重要性,草草地进行课堂小结。如果课堂小结仅是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部分,这就形成了虎头蛇尾的局面,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堂小结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压轴部分,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起到了归纳知识点的作用。而地理课堂小结的形式也是较为多元化的,例如,从整体出发,用图谱形式将课堂知识进行串联,使较为零散的知识得到有效总结归纳,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加深知识影响;也可着眼启发学生的方式,通过制造知识悬念,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进入到下节课的学习氛围中;亦可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通过学生小组探讨,进一步突出知识要点。但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课堂小结,都应当贯彻“突出重点、承上启下、整体串接”的原则。
总而言之,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地理在城市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中总结,不断反思,扭转不合理情况,通过调动学生思维,带动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掌握城市化一课知识要点。
参考文献:
[1]杨桂英.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学习[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学生兴趣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课堂小结的粗浅探索,感觉效果颇佳。在此选择部分与同行们共勉。
一、巧用歌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变繁琐枯燥为简明有趣,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结解题步骤时,我采用了五步走口诀,即“一看(看清题目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二通(通分)、三算(计算)、四约(约成最简分数)、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二、创设悬念
数学课的小结,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考虑设置悬念。比如在教学“约分”这节课中,师生在总结约分方法的同时,我向学生指出: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使分数化简,也可以使几个分数都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但总结了新知识,而且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三、多元处理
课堂小结的设计不应单纯围绕知识与技能,应该多元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课堂小结时围绕知识可以问:“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围绕数学思考可以问:“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和知识点?”围绕解决问题可以问:“想一想,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围绕情感态度可以问:“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和同学们合作得怎样?”等等。
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数学的内容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对于经济类的学生,要侧重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这些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这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掌握知识点,学会方法和应用,靠的是不断地科学总结和实践.下面谈一下高职数学课堂小结的几种方法和注意点.
一、重视对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知识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要忌讳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楚和不系统,因此,教师在小结中,要善于带领学生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如微积分学习中,无极限有哪几种情况?1.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等.2.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3.极限是“∞”的.4.无衰减摆动.再如,怎样求分段点处的导数?答:一般应取左右导数做.当分段点两侧函数相同时,可以直接用导数定义做.
知识点清楚了,就能减少概念的错误,非常重要.
二、重视对解题步骤的总结
数学中的解题步骤,反映了解题的思路,是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去指导解题实践的飞跃,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在课堂小结中,如果可以总结出解题步骤,就应该尽可能的总结出来,这对于指导学生解题非常必要.如:怎样用定义求导数?答:第一步,求增量.第二步,作比值.第三步,取极限.再如:怎样用定积分求两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答:第一步,画草图.第二步,求交点,定限.第三步,代入积分公式计算,注意被积函数一定是“大减小”,以保持非负性.学生亦步亦趋,步步为营,就能到达目的地.
三、重视对方法的总结
四、重视对章节的小结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章节的小结,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具有条理性,较好地掌握知识.如微积分中,求极限方法小结、求导数方法小结、不定积分方法小结、定积分小结、级数小结、求偏导数方法小结等等,教师都应该带领学生详细作出小结,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非常值得重视.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通篇贯穿着教书育人,教师要利用课堂小结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予以点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比学赶帮超的状态,如表扬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表扬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表扬突出进步的小组和个人等,都会取得助推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小结的短暂机会,加大教书育人的力度,这对上好数学课很有必要.
六、重视对知识的拓展
课堂小结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树立远大志向,都极有好处.如学习完复数,可以拓展到电工电子领域里的应用;学习完概率统计,可以拓展到管理决策的某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七、做好课堂小结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留有适当的时间
一般地来说,一节课有3分钟的时间做课堂小结就够了,不要留有太长的时间,以避免挤占正课的时间.不要忘了给课堂小结留有时间.忽视掉这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失去了精彩的结局,失去了“豹子尾”的功能,失去了记忆的“近因效应”,而没有课堂小结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2.课堂小结,贵在质量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学问,精通业务,作出高水平的课堂小结,在知识的概括、归纳和系统性方面,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方面,在解题的技巧方面,在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等诸方面,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完美地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3.课堂小结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在一堂课或着几堂课要结束的时间做,而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4.课堂小结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一、数学结课的基本类型
1.概括总结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教师在小结时利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文字、表格或图形等对一节课或几个知识点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概括.这种小结能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实质的完整性,简明扼要,形象直观,突出重点.
2.拓展延伸式
针对下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未知的、难易适度的新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结尾时作为课内外的纽带,从而达到拓宽、发展教学内容的目的,也为下节课作了铺垫,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完《概率》一节内容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将课堂所学延伸至课外.①你认为街道上一些江湖艺人的有奖游戏公平吗?先调查再思考,与同伴交流.②你买过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吗?猜猜看,买一注有多大的中奖机会?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课后进行讨论,并在下节课开始时发表各自意见.
3.交流互动式
交流互动式是最本位的开放式的结课方式,它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为学生搭建进一步学习的探究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可采用言语交流,游戏互动、组建小组等形式.
案例:在“整式的加减”一节的结课中,有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交流.
(1)这堂课,我学到了:知识上:_______;方法上:_______.
(2)这堂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
(3)这堂课,我还想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_______.
这个小结具有开放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设置悬念式
设置悬念式是指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教师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忆旧盼新,让学生愿意“且听下回分解”,将新旧课程进行衔接,自然地将所学知识延伸拓展.
案例: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有教师在课堂结束时拿出一张圆纸片,问:“这张纸片的面积是多少?谁会算?”有学生马上举起手但又立即放下,说:“老师,这个圆的面积不能求,它缺少条件.”教师追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生(异口同声):“半径.”教师告诉学生圆的半径为10厘米,学生很快给出答案.教师没有结束,而是将圆对折后,问:“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接着,又把半圆对折,问:“现在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像什么?面积是多少?”见学生面露难色,教师告诉学生,这将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结课,既回顾了求圆面积所具备的条件和方法,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使学生在掌握了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习热情.
二、数学课堂小结的原则
课堂教学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是教学设计“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的组合”,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与课程目标结合,我们需要首尾呼应的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上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主动反思,高效教学,从整体来看,要秉承以下原则.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去粗取精、高度概括,抓本质,重核心,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切忌拖泥带水.
2.内外合一,张弛有度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在宏观上保证结课内容的量(3分钟的精要内容设计,不拖沓、不虚张)、序(井然有序的教学过程)、势(利教利学、内外统一的教学态势);在微观上注重情感的激发,创设和谐环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结束,趣犹存”.
3.搭建支架,以生为本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应用价值。
“教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己探索得出数学结论,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时间和空间,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真正“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会用数学”。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师应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
一、精彩引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可以为新课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的引入既要注重数学本质,又要注意适度形式化,引入合情合理,要考虑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简洁性和铺垫性原则。
例如,在讲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我在黑板上写下:1+2+3+ 100=?并向学生讲述这是大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解决的问题,将此故事简单的叙述一遍,然后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此时学生情绪高涨,很快进入角色并把结果5050计算出来。
又如在执教“不等式的证明”一节时,提出问题:往一杯糖水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糖,糖水是否更甜?为什么?
在此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立即抽象出课本中的例题:
已知 ,并且 ,则
引入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得到上述命题的同时,也激发了探索其中奥妙的强烈欲望,在启迪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二、尝试学习
尝试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究问题的解决。尝试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以主动的恣态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若 为等差数列,求 你们会做吗?学生回答:“不会”。教师指出:这个回答不全面(此时学生很惊呀,半信半疑,处于求知状态),并反问学生: 你们不是会做吗?学生恍然大悟,并开绐积极思考这个问题。
三、铺垫探究
铺垫探究是指学生处于尝试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教师给出的一些铺垫,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结构之间搭桥铺路、扫出障碍、弥补缺漏,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新知识的情景之中。在学生思考 的求法时教师演示幻灯:
(1)你们是如何求
的?
(2)等差数列有何特征?
这样 就呼之欲出,很快就自己得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进一步铺垫,可使教学活动情节表现得更加生动有效。继续提问:你们还能得出 的其他公式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头脑处于兴奋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
四、解决问题
“学以悟为根。”解决问题是情景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整节课的高峰期。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因而思维特别活跃,对问题急于弄个水落石出。因而教师此时应用鼓励的目光和语言去帮助学生,使他们顺利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的求和教学中除了发现学生推出了课本上已有的公式 以外,还发现部分学生推出了课本上没有的公式: 。
五、引导小结,促进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作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允忠.数学通报.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18、19页.《数学通报》编辑部,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