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望庐山瀑布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1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4分)

1.

(4分)读拼音写词语

dīng

zhe

yán

lí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6分)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集:①集合,聚集。

②集市。

③集子。

④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⑤姓。

(1)做什么事都要集思广益。

1

(2)昨天我借了本《路遥文集》。

1

(3)今天,集大叔要去菜市场买菜。

1

(4)乡村中很多人都去赶集。

1

(5)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上、下两集。

1

(6)听到铃声,大家都到操场上集合了。

1

3.

(1分)巧排古诗,根据诗的题目把诗句序号整理好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________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②疑是银河落九天。③遥看瀑布挂前川。④日照香炉生紫烟

4.

(6分)按拼音写汉字

yín

________布

________河

________烟

liú

lǐng

飞________

香________

西________

5.

(9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日照________生________,________瀑布挂________。

________直下________尺,________银河________天。

________。

6.

(18分)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匀________

触________

角________

逐________

占________

勺________

融________

脚________

啄________

粘________

痕________

茎________

铺________

柄________

狠________

经________

捕________

病________

7.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②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③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俊秀

②专注

9.

(2分)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________

①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②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③从上到下的④挺直,使笔直

⑤公正的,正义的

⑥直爽,直截

⑦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________①怀疑、仿佛

②难于解,难于断定的

③猜忌

10.

(5分)缩句

①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

②暴风雨像一片巨人的瀑布遮天盖地卷过来。

③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11.

(5分)扩句

①星星布满了天空。

②太阳照射着树林。

③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12.

(3分)快到反义词乐园里来赛一赛吧。

前——________

远——________

晚——________

13.

(5分)修改病句。

①我的作文水平不断进步。

②爷爷经常每天去跑步。

③双休日,去西山玩。

14.

(4分)请为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

A.知晓、明白

B.照射

C.对着,向着

②疑是银河落九天________

A.衰败

B.停留,留下

C.下降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________

A.发出声音

B.表达

C.鸟或兽的叫

④一行白鹭上青天________

A.行业

B.排行

C.行列

15.

(2分)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瀑布。当我看到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快地直泻下来,那么壮观,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

。”

16.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17.

(5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望庐山瀑布》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这首诗是作者看到________时写的。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也是他写的。

18.

(4分)我能按要求默写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前两行诗句:

________

________

《望天门山》的后两行诗句:

________

________

19.

(5分)扩句

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霞。

20.

(5分)缩句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21.

(5分)我知道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飞流直下三千尺

22.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那不是瀑布吗?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

(5分)读《望庐山瀑布》,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4.

(5分)先写出划线词语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5.

(5分)《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14分)

1-1、

2-1、

2-2、

2-3、

2-4、

2-5、

2-6、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15分)

23-1、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2篇

一、拓展阅读,综合学习

古诗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中,而应该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大量阅读古诗,对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诗歌的特点,适当进行拓展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内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课外知识。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课后题中提到的课外古诗也要预习。这样可以把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的学习。

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自行选择写作业的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就可以把教师留的背诵作业给家长背诵,有的学生就比较喜欢把课外的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讲解课内的知识点,然后再利用课外资源,整理一些相关的古诗,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在讲授《望庐山瀑布》时,一定要把课内的这篇古诗讲透彻,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然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李白的其他古诗,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这些诗歌。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接触课外资源的机会,也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想象意境,丰富情感

如果没有了想象,“诗”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韵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讲解古诗时,语文教师要以课本为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融入古诗的意境之中。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很发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第二、三行的意思,然后利用多媒w课件为学生播放瀑布飞流而下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雄美壮阔。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们对庐山瀑布有怎样的印象呢?”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画面,朗读诗词,同时注意灵活把握朗读的节奏。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再让学生朗诵。朗读中,要求学生根据瀑布流下的缓急,读出抑扬顿挫。这样,学生不仅通过课件看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阔,还通过朗读丰富了自己的情感。

三、细细品读,感悟神韵

阅读不仅可以拓宽人的知识面,还可以陶冶情操。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学生如果想知道一首古诗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就要进行大量的阅读。通过细细地品读,感悟古诗的神韵。每首诗有每首诗的特色,因此,不同的诗,阅读方法也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品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内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品读古诗,然后,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将品读和想象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古诗的内涵,想象古诗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神韵。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学生读完古诗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谁可以加一个词,让题目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通过品读,谁可以说出李白去欣赏庐山瀑布的目的?”通过这些问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讲解《望庐山瀑布》中的重点。让学生思考本文为何要用“望”这个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个字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再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前找一些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并让其他同学描绘自己所想象出的美景。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作业; 分层设计; 自主选择; 差异发展; 爱的评价

小学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对知识和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和爱的评价能促进他们语文素养获得不同的提升。

(一)增加后进生作业量,降低难度,夯实基础知识。增加后进生作业量主要是增加基础知识的量,减少有难度的作业量。以古诗《望庐山瀑布》为例,作业设计:(1)抄写诗句、重点词语;(2)默写古诗、理解诗意及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了记叙文《凡卡》之后,作业可以设计为:(1)抄写新词语;(2)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读到自己满意时把你的朗读录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种具有表现性作业,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后进生不仅能完成目标任务,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虽然作业量较多一点,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是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扎扎实实的掌握基础知识。

(二)增加优等生作业难度,减少作业量,给其充分的发展空间。因为优等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较好,掌握游刃有余,所以要适当减少基础知识性的练习,把他们从简单枯燥的重复练习中解脱出来,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做一些综合性、研究性、灵活性融为一体的作业。以古诗《望庐山瀑布》和《凡卡》为例,对于一两首古诗,优等生总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对于重点句意、词义,不需要再费时间抄写,他们的作业可以是:(1)背诵、默写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2)搜集学习有关庐山瀑布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绘一幅庐山瀑布的画面,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诗句。学完《凡卡》后,作业:(1)浏览课文检查补齐自己没有掌握的内容。(2)学习《凡卡将信寄出之后》,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习写作。这类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对知识领悟力很强,作业的布置以增加难度为主,促使他们在较高的平台上发展、提高。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4篇

一、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习兴趣。

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即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首先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

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把“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手段,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电教手段,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四、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5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起学习兴趣

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强化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诗不是儿歌,学生不能一读就懂。因此有的学生对古诗望而生畏,还没学就有了畏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变畏学为乐学了。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出“庐山风景图”,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最后我给“庐山瀑布”来了个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道:“同学们,庐山风光中最壮观的要数庐山瀑布了,你们看,它在千丈青山的衬托下,飞流直下,溅起一阵阵水雾,多么令人神往!从古到今,我国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为它倾倒,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大诗人李白看了庐山瀑布后写下的诗歌?”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古诗《凉州词》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逦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二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领会诗的字词意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信息技术,指导练习朗读

古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而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则能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欢了,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又如《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自我现实的不满和处境孤寂的心境。诗人表达含蓄,单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领悟诗人的内心情感非常困难。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点击进入“情境再现”: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山头,天上的鸟儿飞得失去踪迹,空中仅有的几朵云也飘走了,加之耳边回荡着低沉、哀怨的乐曲,使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在这特定氛围中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点击进入“配乐朗读”,当他们在众多乐曲中选择好合适的配乐后,反复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情感便自然流露出来。

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说话训练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老师在学习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完《鹅》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学生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五、运用信息技术,了解地理位置,体验课文意境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6篇

在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话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能从经典中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于己于国,大有裨益!”

有一天,我看到爸爸的手上拿着两个厚厚的东西。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你拿来干什么?”爸爸回答道:“这是书,一本是故事大全,一本是诗词。我拿来后你每天必须读、看、背一首古诗。可是我一点也不愿意读。”

有一天,爸爸妈妈看见我在认认真真地看书,他们就放心地去上班。我就迫不及待地把电脑打开,来玩奥比岛、天书奇谈。傍晚,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见我在打电脑后火冒三丈地说:“今天得把古诗大全全都背完了才能睡觉。这时我感到很委屈。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7篇

一、 巧妙设问

在尝试过程中,设计好尝试问题极为重要。提出尝试问题,也就是尝试目标。这是关系到全局的重要一步。提出的尝试问题要求力求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尝试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媒体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鲜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强化学生感知过程。例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我先用幻灯出示一幅色彩绚丽的三峡行舟图,然后设疑探路:“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要到什么地方去·他是怎么去的·一路上看到哪些景物·诗中都告诉我们了么·”从而启发学生自觉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深刻理解诗歌的意思。

2、联系实际进行比较,激发学生兴趣。提出尝试问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通过比较,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地欲望。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风景区、影视里见到地瀑布时什么样子,然后话锋一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李白描绘的庐山瀑布是怎样的景象·”通过比较,学生沉醉于瀑布的雄伟气势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3、提问的难度要适宜。俗话说:“跳一跳,摘果子。”如果不用跳就可以摘到,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为这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如果拼命跳了数次,还是摘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又超过了现有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桃子”放在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的地方,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到如在教学《鸟鸣涧》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小空非常安静,为何又说时而清脆的鸟叫声’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及时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句启发学生,让他们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通过教学,学生领悟了人闲山中空幽静的氛围,深刻体会诗句的内容。

在古诗教学中,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感悟就属于“跳一跳”的范畴,教师在这方面要精心设问,让学生通过尝试,通过努力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发展智力。

二、激励参与

运用尝试法进行教学,要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先出示尝试题:“1、轻声读课文,讲讲‘晓、眠、闻、蹄、知’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这首诗的意思。”我再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然后请几个小组的学生讲讲诗意,要求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还可以互相补充,最后评出优胜小组。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运用尝试法进行古诗教学,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有一种被肯定,被承认的满足感,为下一步的尝试打好基础。

三、及时反馈

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从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在尝试前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自学课本是吸收信息,学生尝试练习中是输出信息。教师从学生尝试练习中收到反馈信息。判断尝试结果的正误是评价信息。所以教师在学生尝试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判断尝试的正误,对正确的答案进行强化,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矫正。根据学生尝试情况,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例如,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池》的意思后,我要求他们根据诗句内容画出一副初夏池塘的图画。一位学生画了泉眼,柳树,一只蜻蜓停在一朵含苞未放的荷花上,我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最后统一认识:“本诗所写的是初夏的景色,‘小荷’是指刚钻出水面的鲜嫩的荷叶,而不是指荷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多向传递,加强多元交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来灵活调控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自终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能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训练落到实处。

望庐山瀑布古诗范文第8篇

关键词:感受美 鉴赏美 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138-02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哲理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古诗教学,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读诗作画――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如果能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常用以下几种形式:

1、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其中 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 蓝、船之褐等。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教师在教学时,抓住这些特征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诗画结合,一派春和景明、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2、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在解题时,教师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教师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教师又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3、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可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情感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可这样做:

1、 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2、 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三、启发想象――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总之,古诗的语言特别精警、跳跃、含蓄,为读者留下很多的“空白地带” 或称其谓“艺术的空白”。因此,教师需要匠心独运,给予启发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中去作丰富的想象,并进行艺术的再造,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四、探求意蕴――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 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蕴含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的深刻 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 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如叶绍 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一首古 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然而,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一切新生事物、美好事物都具有 旺盛的生命力,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的 艺术趣味,使学生在教师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教学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五、反复吟诵――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一)语言的音乐美。在古代,诗是用于吟唱的歌,故称诗歌。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 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 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李贺的《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马/ 踏/清秋。”这样,古诗 的语言就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二)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 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 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 上升、袅袅游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 形象。谁能将瀑布“挂”起来呢?这“挂”字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工伟力的赞颂。“落”字也很精彩, 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