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陆游与唐婉

陆游与唐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陆游与唐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1篇

而得知陆游唐婉之间凄美的爱情,又是好些年后的事情了。陆游和唐婉算是少年夫妻,青梅竹马,又恩爱甚笃。年少的我很不明白,唐婉到底为何获罪于唐母,让她竟不顾亲戚颜面一定要拆散这一对有情人?

年岁渐长,才明白,所谓“情深不寿”,即是如此了。

爱情是把双刃剑,有时候能够激励人的意志,有时候却能够消磨人的志气。古时君王宠爱一个女子,宠得太过,使得“从此君王不早朝”,都是要称为红颜祸水的。在陆母眼里,唐婉就是一个这样的祸水,阻碍了陆游的大好前程。情投意合又怎样?“温柔乡是英雄冢”,这大概是陆母笃定的。因此她宁愿选温顺本分的王氏,来敦促陆游勤习诗书,而不是过多关注于风花雪月。

唐婉也被逼改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士程是个好丈夫。可惜,在唐婉眼里,已经是曾经沧海了。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偏偏在沈园两人重见,陆游心中千般思念,万般情思喷涌而出,让他感慨万端地在沈园的墙壁上题下了一首《钗头风》: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一直认为,就是这一首《钗头凤》,成就了他和唐婉的千古爱情绝唱。因为据考证,唐婉读到这首词后,勾起了她对往昔的回忆,曾经的炽热情感让她徘徊神伤。她和了一首《钗头凤》后,不久就郁郁而终了。这等深情,令我等为之唏嘘感叹。

对于唐婉的死,我认为陆游是要负一定责任的。他有三个错处:

一错:唐婉的被休。大约古代,很少有男子为了爱情抗争的。至少在我的认知里,除了《孔雀东南飞》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男子深情到为了女子放弃生命,其他古典爱情里,绝少见到男子的抗争。陆游为了唐婉抗争过吗?应该也是有的,只是太微弱了。敌不过严母的威逼,敌不过他心中的孝义。因此,他一步步地屈服了,看着自己所爱的女子,投入了别人的怀抱。他心中嫉妒,愁苦,不甘,只能够用诗词来遣怀。

二错:唐婉的再嫁。深爱的女子要嫁给别人了,他竟然还能够坐视。他肯定有过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可是,他还是无法也无力去保护她。他的傲然风骨,并不曾为她争取半分怜惜。她是他结发的妻啊!即便是金屋藏娇,或者是沦为妾室,也好过嫁给不爱的人。她的心中一直牵挂的只有他。女子一旦爱上,便无法再放下。一旦她再嫁,他们就再也没有在一起的机会了。唐婉心中的凄苦怕是甚于陆游无数倍。毕竟在古代,一女不事二夫,唐婉要经历多少辗转思虑才嫁给了别人?想必是肝肠寸断,心如死灰了。早知如此,莫如当时不相识啊!

三错:《钗头凤》不应题在沈园的墙壁上。你思念她也罢,放不下她也好,你可以在梦里与她相会,却绝不能够在现实里和她鸳梦重温了。既然两人各有嫁娶,万般深情也只有在梦里诉说,而绝不应该表露出来。爱一个人就应该让她幸福。既然两人已不能够复合,他这样牵牵念念的,让赵士程和陆游的妻子王氏情何以堪?

何况这首词写便写了,就不应该题在沈园,让唐婉看见。他这样做,究竟是希望唐婉红杏出墙来和他再续旧情,还是希望唐婉只恋着他,不要和赵士程琴瑟和鸣?他明知道,这样的一首词,唐婉见了,肯定会回起旧日的美好和心碎。这好比在唐婉刚有点结痂的伤口上又划上一道。由此可见,陆游算不得真正的情深。真正的深情,是希望对方活得比自己好。唐婉要活得好,就应该忘记他,用时间抚平她心中的伤口。而不是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样的话语来质问她。我甚至猜测,如果他没有写出这样一首词,唐婉说不定不会因此而悒郁而终。这样深情的女子,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一缕香魂,竟这样悠悠远去了。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2篇

穿过唐时风雨宋时梦,时光回溯到那金戈铁马、民不聊生的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侵略的年代,当时,北宋出生了一名男婴,他就是后来名垂青史的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出生于当时的一个官宦人家,他于襁褓中就随家人颠沛流离,自幼便立志要杀胡救国。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二十年后,陆游已成长为一名英俊儒雅、风流倜傥的青年,在他成长的岁月中,一名温婉、美丽而善良的姑娘与陆游从小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地一起长大,耳鬓厮磨中两人产生了深厚的爱意,这位姑娘,她就是陆游的表妹——唐婉,后来在家人的祝福声中,陆游和唐婉结亲而成为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人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常常是你写诗来我赋词,你绘画来我研磨,风吹晨起中,两人共迎着朝阳听风沐雨,共吟风情;日暮月朗中,两人共对着月亮举杯邀月,共诉衷肠,风花雪月中,两人举案齐眉;花前月下,两人吟诗作对,他们丽影成双,宛若一双蹁跹于花丛中的蝴蝶,翩然共舞着。然而,正当他们沐浴在爱情的暖流中时,陆游的母亲——一位封建礼教下的婆婆发威了,她不满于陆游和唐婉整日诗情画意的生活,她认为正是儿媳唐婉挫败了儿子陆游寒窗苦读、夺取功名的斗志,于是她命儿子陆游一纸休书休了唐婉。多么悲伤的结局啊!摄于母亲的,陆游万般无奈下只能与唐婉恩断义绝,各奔天涯。棒打鸳鸳下,陆游和唐婉后来各自成家,可是曾经的深情厚谊,曾经的相爱弥深,让两人从此相思难耐、情难自拔,在刻骨铭心的相思中,陆游后来终于金榜题名,但是,功名利禄并没有让陆游忘却掉唐婉,为了排解愁绪,他时常独自徜徉于青山绿水间吟诗作画,或者闲坐于深山野寺中探幽访古,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

多年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陆游信步来到过去与唐婉一起游玩过的沈园,这时的沈园,柳舞莺啼,花红叶翠,一条通幽的小道两旁杜鹃花正在傲然绽放,迂回曲折的林间小道似陆游那惆怅满腹的心结让人看不到尽头。漫步在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的沈园中,陆游眼前突然看到唐婉正莲步轻移、满目愁绪地向自己走来,陆游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以为他是在做梦,以为是因为自己思念过度而出现幻觉,可是,当他再次看到眼前的唐婉形容憔悴、面色黯淡的正在用一种既惊又喜、既喜又悲的眼神望着自己的时候,陆游才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在沈园又重逢了唐婉。可是四目相望中,唐婉却在一脸哀怨凄婉的表情中对着陆游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就离陆游远去了,只留下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和煦的春风吹拂着陆游的脸庞,顺着风吹杨柳飘飞絮的远方望去,他看到唐婉正在和夫君赵士程在池中水榭上饮酒用餐,唐婉此时眉头微蹙,有意无意间露出一双玉手红袖在和夫君觥筹交错、浅斟慢饮,看着这似曾相识的场景,陆游不由得悲从中来,于是感慨万端,提笔就在粉壁上提了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多么悲情而伤感的爱情啊,爱情自古以来就既是一首悲歌,又是一曲欢唱,她悲伤的时候可以让山河哭泣、让天地动容;但她欢乐的时候,却又可以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太多的悲欢离合和爱恨情仇让爱情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有时候看到爱情若一名天真的少女,她粉面娇羞、明眸皓齿,婉转回旋的身姿中飘洒出爱情甜美宜人的笑容;而更多的时候,爱情更像一名忧愁的怨妇,她泪流满面、悲痛欲绝,零落吐露的话语中浸透出爱情悲伤痛苦的面容。但不管爱情是甜美的抑或是忧伤的,自古以来,人们追逐爱情就像飞蛾扑火,总是视死如归、义不容辞,正如前面所诉的陆游和唐婉,他们的一生中,既品尝到了爱情中让人甘之若饴的甜美,也痛饮了爱情中让人苦涩难当的伤痛,但不管是甜也好是苦也罢,只有经历了爱情的酸辣苦甜和爱情的缠绵悱恻的人生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痛过方知福、苦过方知甜,丰富的爱的体验才能让人更加珍惜手中已经得到的幸福,完整的爱的生活才能让人更加懂得爱情中得失成败的意义。在中国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和唐婉这样的爱情悲歌不胜枚举,不管是牛郎与织女的浪漫,还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悲情,也不管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抑或是嫦娥与后羿的无奈,在他们的爱情中都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虽然最终他们都不能共结连理比翼双飞,但最初的时候,他们都吮饮了爱情这杯美酒的甘醇,都沐浴了爱情这场雨露的甘霖,他们既嗅到了爱情这朵玫瑰花的芬芳,也触到了爱情这朵玫瑰刺的锋芒,但最终,他们都会放声地说道:“为了爱,我们无怨无悔!”

山的伟岸承载着爱的深沉,水的柔情浮现出情的浪漫,总有一份如山的誓言用来抚慰爱的情怀,也总有一份如水的表白用来愉悦情的心田,越过千山趟过万水,爱情,正以一份豁达、一份从容、一份坦荡、一份悠然悄然的走进我们的胸怀,并在我们心中繁茂成一片爱的天堂,浸染在时光中氤氲出一片爱的光茫,这光茫如高山般巍峨,如大海般辽阔,让每个沐浴在光茫中的人都闪烁出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甜蜜,若有爱,就永远都不要让有情人蝶难双飞情自叹。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3篇

我捧着陆游唐婉二人的《钗头凤》,如捧着世间最凄美最珍贵的爱情。独自倚立于沈园,回忆着千年前那个不眠的夜晚。我幻想自己就是陆游,以我的情感去感受他的情感,以我的心去贴近他的心。那是个寻常又不寻常的一天,陆游踩着与唐婉的美好记忆,步步生愁踏入沈园。可是陆游,你怎会想到?你怎会想到苍天会安排你在这个时候邂逅偕夫同游的唐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的,的确是相顾无言,可是他们没有流泪,因为他们的泪早在分别的那一刻,流尽了。

风,挟着冷雨席卷而来,猝不及防的沈园一片凌乱。桃花已落,池阁已闲,多少有情物不堪东风的摧残而化为陈迹?我伫立在风雨中,脸上痕迹未消,分不清究竟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就那么站着,任凭点点雨水打在身上,凉到心底……

面对沈园墙壁,我静默无言。抚摸着那残留的字迹,我能清晰的感受到陆游宣泄在上面的思念、怅恨、痛苦、无奈。我化身陆游,穿越千年回到从前,那些快乐的日子,那些忘记了一切烦恼的快乐日子。唐婉的衣袂飘飘,我的心旌也微摇。画面流转,心弦突然被紧紧扯住,青丝断,两情残,东风乱,怨怨怨。无缘面对佳人苦,忍别恨复生离愁。随着一纸休书的抛下,唐婉眼里唯剩哀怨。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目光牢牢锁住那一步三回头的落寞背影,那梨花带雨的容颜,那欲诉还休的神情,那颤抖的双唇,我的心在撕裂,在疼痛,在滴血,可我无力改变,任凭唐婉绝望的消失在天际。

流觞声把我唤回沈园,我仿佛看见唐婉正笑意盈盈的给陆游斟酒。柔荑轻点,壶中的酒便悄悄爬满美人觚。可是我分明看到,即使刻意掩饰,唐婉的眼神中流露出的依然只有无限的哀伤和眷恋。谁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若相见引起的只有心痛与愁怨,那又何必相见!陆游久久凝视着唐婉,眼前的可人儿在多少个夜晚独自承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无助?多少个夜晚扶着窗台“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痴守?又有多少个夜晚打起“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的强颜?他恨啊!他恨无情捉弄他的苍天;他更恨!他更恨曾经的山盟海誓竟敌不过封建礼教的刀剑严逼。可是,可是,可是,他又能怎样?最后,只有将这一切和着深深的无奈随酒流入心底。罢!罢!罢!

“笑牵牛,别朱颜,浮生恍然已千年。有缘情,无缘见,望断天涯心碎间。忆红尘,斩思念,梦中只为你流连。今生恋,来生恋,不羡鸳鸯不羡仙。”我缓缓低吟,思绪又一次飘飞到千年以前……

犹记起分别后的梦里,自己只为她流连。梦中的唐婉总是对陆游说:“今生缘,来世再续;情何物,生死相许。”然后醒来,枕边一片潮湿。“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如今,陆游华发微生,唐婉空余鬓纹。此情之痛,谁能懂?

压抑,沉默,二人无言。陆游再也无法忍受这静寂,跳入院中借醉挥袖,于是后世就传下了那首千古悼情词: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螅?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p>

一曲《钗头凤》写毕,陆游终于醉倒在残阳里,如血的余辉洒下,是那么绝美,那么幽怨……

唐婉抛下一声遗恨千年的叹息,一方丝帕滑落于地,她选择了毅然离开。只是她没有注意到,在她转身的瞬间,陆游抬起的手欲挽留她的背影,却只抓住了那轻轻飘落的丝帕,入目的赫然也是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钗头凤》的下面,是一行娟秀的小楷: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夫君,珍重!

捧书痴望红颜遥,心碎强欢笑。东风失娇,丁香轻摇,恨天不老怨芳草。

琵琶弦断知音少,似水流年了。为情绝笔,此生谁料?空余残阳斜晖曜。

泪水,无声的从我和陆游心里淌出,“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啊!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4篇

城上斜阳画角②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③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销④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⑤。

此身行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泫⑦然。

【注释】

①沈园:故址在今浙州绍兴,今已修复。 ②画角:绘有花纹的角。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管乐。 ③惊鸿:惊飞的鸿(一种水鸟)。鸿飞动时,姿态优美,古人以之比美女。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这里作者用以比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氏。 ④梦断香销:比喻自己过去生活的消逝和唐氏的死亡。 ⑤绵:这里指柳絮。 ⑥稽山:会稽山,在绍兴。 ⑦泫然:流泪貌。

【赏析】

《沈园》二首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连同此后关于沈园的多首悼亡诗,构成了一个诗歌系列。陆游被誉为“亘古男儿一放翁”,诗风豪迈,但是在抒写个人家庭的悲欢离合方面,也极尽儿女之情的缠绵悱恻。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特别是唐婉的早逝,给陆游的一生造成了极大的情感创伤。因而即使是到了晚年,陆游对往事仍然难以释怀,《沈园》二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就的。第一首诗,“城上斜阳”,点明了傍晚的时间,惨淡的斜阳映衬着沈园,为我们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以此作为全诗的背景。除了视觉上的斜阳惨淡之外,还配以听觉上的“画角哀”,加深了悲哀之感。在唐婉郁郁而终后,陆游多想再看到她的容颜。但这只能是空想,甚至沈园的景物在时间的流逝中也不复依旧。虽然旧物不再,诗人还是试图找寻以前生活的点滴痕迹,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这样的旧情旧景却只是引起诗人更多的哀叹。当年的唐婉就如“翩若惊鸿”的美丽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两人分开之后,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伤心。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第二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唐婉已逝世四十年了。诗人用 “梦断香销”代指唐婉之死。当日沈园的柳树已老,不再飞绵,诗人此时也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行将就木。因而下句诗人说 “此身行作稽山土”,点明自己终将化作一捧尘土埋葬在会稽山下。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诗人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在这句里跃然纸上。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婉的眷念之情却不会消逝。 “泫然”二字,饱含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其中夹杂着诗人的爱、恨和无尽的悔意。《沈园》二首与陆游慷慨激昂的诗篇风格迥异,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5篇

??苏轼《水龙吟》

今夜,又是一个悠长的深秋雨夜。

秋雨绵绵的静夜里,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如此的静夜,思绪最容易在无边的脑海中向四处蔓延。冷暗无月的深秋夜色中,只听得窗外滴答的雨滴声,在慢慢地浸渍着我的干涸、似乎失去了记忆的心灵。滴答的雨滴,敲动着我那没有旋律的心弦,那心弦似“大珠小珠落玉盘”般乱如细麻。

此刻,窗外的秋雨绵绵,细雨滴滴,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秋寒的寂静。已经供热还算温暖的室内,温暖的气息掩映着淡紫色的窗帘,点缀着我思绪中的浪漫点点。电视中戏曲频道中,正在播放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当代越剧第一女小生”美誉的茅威涛主演的诗化越剧《陆游与唐婉》。

窗外滴答的雨声,内心世界里曾经的浪漫,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千古风流的诗句中,渐渐失曾经的色彩。“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和沈园来。”久演不衰的丝竹之声,让我仿佛听到了天籁般的哭泣之声。在夜的静谧中,深深体会着“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的感叹。心绪便随着茅威涛的深情演唱而翻滚着,两行酸泪也随着“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凄婉而轻轻滑落。我不知道深《陆游与唐婉》的童话是什么味道,深藏的是相思的苦还是思念的累,是生离的愁还是死别的恨,是爱到不能爱还是聚到终须散、繁华过后成一梦那有缘无分的感触……

轻拭了腮边那颗包藏着相思与思念的泪水,将雨夜飘飞的思绪收回。顺手在床头拿起一本宋词,在秋雨夜的寂静中,于静寂暖室的桔黄灯光下,慢慢翻看着。电视里《陆游与唐婉》的凄婉苍凉的曲调,诗化哀怨的唱词,演员淋漓尽致地表演,如声声啼血。我的耳鼓中充盈在那丝竹般的弦乐声中,我冰凉的双手和我慵懒的目光,却停滞在千古风流的、两阕传唱八百余年不衰的词作“红酥手,黄T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墨香中。

一幕《陆游与唐婉》,让我在那残红飘落的花树下,看到了唐婉的无力斜倚,暗暗咽泪的身影;一曲琴瑟相合、举世无双的《钗头凤》,让我在慢读与细听中,读懂了陆游的哀愁,听懂了唐婉的凄婉;人生的千般情,万般愁,尽在恍惚痴怔中。曾经的燕语呢喃,曾经的花前窗下听雨声,都成了昨日旧梦。

婉者,凄婉也。“雨送黄昏花易落”,好凄凉的名字。遥想八百年前邈远的昔日,草木菁华的沈园,在举案齐眉的日子里,她吟诗作画,鼓琴弄瑟。然夜雨绵绵,病榻上泪痕斑斑。悲情,宛如索命尖刀,一点点剜去残存的一丝声息,也许这声声呼唤已是“长条似旧垂“了。西子捧心,是风流婀娜;贵妃醉酒,是娇媚慵懒;而唐婉,更像风中飘落的杨花,单薄、赢弱、淡姿容、轻盈性。身在风中飞,半点不由人。两词交相吟唱如风吟、似惊鸿的演唱,音乐倦了,舒缓了,落英缤纷……

此时,秋夜窗外的雨越来越急了。孤独在万籁俱寂的夜,正如寂寞的我。我感觉我的世界,已经浓浓地涂上了凝重的颜色,那是夜的寂静。我仿佛能听到静夜是如何从淡紫色的窗帘后的窗台上滑落的。在连弯月都没有的深秋雨夜,细思那个泪流如河的傍晚,没有风雨大作,只有泪眼婆娑中那隐约看到一段文字。多少年之后,它们被锤炼成一首风千古的《钗头凤》。八百年后的今天,我目观传唱的《陆游与唐婉》,细数着几百年来春残花坠的时节,满天的柳絮与枫红,一遍遍的回忆着曾经发生过什么,永无休止。

深秋绵绵细雨的静夜,我挣扎了无数轮回的灵魂,在“雨送黄昏花易落”的轻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目凄风细雨伴秋寒的清冷。依窗望雨滴,虽然尘世繁杂。此刻,我却心静如水。在爱作古、歌如故的曾经,我又想起了陆游的“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的诗句。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6篇

许多人认为命运是很难捉摸的,其实命运也是很简单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不尽相同:有快乐,有幸福,有失落,有坎坷......

自古乱世出英雄,身在南宋的陆游正是一位命运多纣的文学家。

陆游他的一生即悲惨,又充满艰辛。他在年轻时期就十分勤奋刻苦,那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卖力。学有所成后中的进士,由于与当权人秦桧政见不符,被罢黜了官职,这我只能感叹“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后来,与唐婉结婚正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一年后母亲因唐婉不孕,将她赶走,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失落。一年春天,在沈园欣赏风景,却与唐婉和她丈夫相遇,也正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心酸。陆游怀着对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奔赴战场,那就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执着信念。年迈时,他仍然不忘“壮年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雄心壮志。直到82岁,他还高唱“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的豪迈之情。在卧床弥留之际,他仍旧是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牵挂。

命运就是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7篇

我最初知道沈园,是在大学读书时。那时老师讲到沈园的题壁词《钗头凤》,初感这是一首境界凄美的好词。约在1961年冬,长影演员话剧团在全国巡回演出《钗头凤》,红遍大江南北。在哈尔滨演出时,同学们看后反应强烈,有的同学说,何时能到沈园一游呢?话虽是这样说,同学心里明白,这只是说说而已,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远游沈园谈何容易?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1983年6月,我和全国新闻记者团一起,到绍兴采访轻纺工业发展的经验。一次午饭后,我等几人相约去看沈园,却吃了闭门羹。只见破旧的两扇园门上链上了一条铁链,中间一个大铁锁锈迹斑斑。透过门缝向里望,衰草遍地,断垣残壁,景象衰败。几人怅然而归,大失所望。

2000年4月,我和几位朋友到绍兴,又去沈园。景色大变,园中亭台水榭修葺一新,桃李争荣,垂柳拂烟。陆游题诗的粉壁墙前,人头攒动,有人在抄词,有人在默念,有人在拍照,人们沉浸在《钗头凤》这首词的情境里。

又过五年,在西湖畔,不知哪位友人提起了沈园,大家竟兴致勃勃,背诵起《钗头凤》来。及至游沈园,一位同行者抄录全词,行在路上边走边吟,如醉如痴,我感到十分惊讶,这词的魅力何以如此之大?归来后,我找来几个版本的陆游传,研读他的身世和诗词。这期间,对陆游和《钗头凤》原词与和词的一些争议,也有了别于往昔的认识,这可算做是旅游触发的所得吧。

陆游生于1125年,正是金兵开始南下的战乱岁月。他21岁时娶妻,伉俪相得,琴瑟和谐,其乐融融。怎奈其妻难得母意,数遭谴之,陆游无奈,但“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后为其母发现,遂至仳离,泪洒青衫,两情远隔,然昔日恩爱,萦怀不忘。这是两人的婚姻悲剧,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创伤和痛苦的记忆,恰如“孔雀东南飞”,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

后来,其妻另嫁文士赵士程,陆游再娶。

陆游31岁时,春游沈园,与赵士程夫妇不期而遇。其前妻语赵。赵遣仆人给陆游送来酒肴,以尽礼节。有文章称,是其前妻亲送,实为违时违礼之想象,不足采信。意外相逢,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往事如昨,触绪难抑。陆游心中沉寂多年的感情潮水,此时奔流翻腾,他面向粉壁,挥笔写下了千古绝唱《钗头凤》,以抒长恨――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状物写情,委婉缠绵,陆游把他怀有百年之期却一朝被迫离异的痛苦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一腔忧思与愤慨,挥洒壁间。这沈园一见,即成永诀。一时之作,留下终生之悲。

据传,陆游前妻在辗转相传中,读到这首词,百感交集,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如果说陆游原词,以爱、恨、悔交织的心情,展现了凄怆酸楚的内心世界,这首和词,则是无可奈何的独言独语的自白、自怨自弃的倾诉。这两首词,熨帖吻合,语言纤丽却又深沉,各说各话情却专一。才思纷呈,幽怨绵绵,堪称珠联璧合,并为千古绝唱。据言,沈园邂逅不久,多愁善感的陆游前妻郁郁而亡。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首和词断非陆游前妻所作。试想,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世风中,她怎能违背“三纲五常”、密意通情、不遵妇道?她作为再嫁之妇,若写这等情词,恐为家庭难容、众人所指。她也绝不会以唱和之词,招动满城风雨,自毁名节。她也不能不顾及后夫赵士程,否则后夫赵士程情何以堪?

倘若仔细推敲原词,足以认定这是他人假托之作。词中写到:“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再如:“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既然是欲笺心事而不能,只能“独语斜栏”,发出“难、难、难”的慨叹,她怎能又赋词唱和?而下半阙写到“怕人寻问”,不得不“咽泪装欢”,为的是“瞒、瞒、瞒”。这明明是第三人设身处地,状其心境,写其心思,述其满腹哀婉、难言之苦。这第三人的文笔词采实为超群,令人叹服。

再者,所传的陆游前妻的和词,从未在宋代和元代人的著作中出现,它最早出现在明代人所著的《古今词统》中,并没有署名。明代与南宋陆游逝世相去200来年,如是其前妻所作,宋代时便应有记载,绝不至于200年后突然出现,而且又无任何证据。

再说“唐婉”。唯在宋末明初周密所著的《齐东野语》中,称陆游“初娶唐氏”,但未言其名。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人指陆游前妻是“唐婉”,这种认定也是毫无证据,这是大胆的假设、臆测的认定。现当代学者、红学家俞平伯等多人认为所谓“唐婉”答词《钗头凤》,是虚拟假托之作。这是可信的求是之论。这首词的作者实为无从考据的“无名氏”。这并无损这首词的文学性与经典性,流传至今的一些无名氏作品,并不因其作者不详而减弱人们对其作品的喜爱与推崇,它们同样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的瑰宝。

近百年来,以《钗头凤》为题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断续出演。出自文艺创作规律,有更多的想象与虚构。剧中陆游前妻为谁,是“唐婉”、“李婉”,还是“周婉”,已经不重要了。我们不必拘泥于史实,求全责备,只要演绎出动人的剧情便好。

陆游的《钗头凤》流播于世,在南宋末年和元、明四百多年,无人质疑。清朝以来,吴骞、许昂霄、关衡照和当代夏承焘等学者,竟然揣度、推测《钗头凤》可能是陆游49岁后入蜀所作,而且是“属意他人”,似是艺妓杨氏。笔者查阅、比较有关资料,对此不敢认同。解开这个扣子并不难,细读陆游诗词原文本即可。有什么比陆游原文本更可信的么?况且陆游在晚年的诗、文中写得清清楚楚,何必舍陆文之真,去作揣度、推测、穿凿,而愈发扑朔迷离,难以自成其说?

研读陆游晚年的诗词,可以窥见陆游在力主抗金、收复河山、亲赴前线的艰难困苦中,虽然远离家乡,但他对前妻的深情,对婚姻悲剧的痛惜,始终不能释怀,正如李后主的名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只是陆游深埋心底罢了,他一旦老而还归故乡,当年的记忆和现实的痛楚便流入笔端。他多次忆及沈园题词,具体而微,真实可信。

陆游65岁又被罢官后,回到山阴鉴湖三山家中。68岁那年,他去沈园,触景伤怀,情不自禁,吟诗一首。他在序言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小园易主,故人早亡,他已垂垂老矣,百感交集。他在诗中写道:“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1199年,陆游75岁,贫困,多病。他又去沈园后,写了《沈园》两首。

其一,在斜阳和凄厉的画角声中,他思往事,忆旧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回首四十年,柳树已老,不见绵绵柳絮,联想自身行将作土,犹来凭吊,泫然泪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陆游进入耄耋之年,步履维艰,自不能再去沈园,但他“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

陆游83岁时,曾夜梦重游沈园,醒来慨叹唏嘘,写出两首七绝。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当年题壁《钗头凤》,既要抒发对前妻之情,又免得为前妻招惹麻烦,故尔当时没有署名。因这词写得好,“观者多疑是古人”,所以陆游84岁在《禹寺》中写道:“绍兴年上曾题壁,观者多疑是古人”。然而陆游是山阴的名门望族之后,人们又称其为“小李白”,他的笔迹终为人们所识。陆游同时代人陈鹄的《耆旧续闻》、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宋末元初人周密的《齐东野语》,都有陆游题壁词《钗头凤》和本事的记载。

陆游与唐婉范文第8篇

钗在古代曾被叫做“笄”和“簪”,是女子束发盘髻的工具,而其最大的作用是装饰,“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随着时代的发展,钗饰的形制、质地也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金钗、银钗、玉钗还是荆钗,都是女子们的心中最爱。而在古人心中,钗的分与合也与爱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人陆游的一阕《钗头凤》千古流传。而在唐诗宋词中,还有大量对钗饰的描写,可见古人对这种饰品的热衷。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曹丽芳将从钗饰的历史起源入手,讲述这种装饰品在古人审美品位中的重要地位。

钗饰之{演变}

起源 结发需用簪钗固定

簪的本名叫做“笄”,是中国古代束发盘髻的工具。在古代,汉族的结发方式,无论是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要用簪钗约束固定。曹丽芳介绍说,依据礼制,女子年十五,如已许婚,则结发上笄,古称“及笄”,须行“笄礼”,以示成年,可以婚嫁。

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曾经发现过陶笄。笄是簪的一种,先秦文献中,因其有特殊的礼仪用意,所以常常与簪并称。秦汉以后,则混同于簪了。在这些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锥形、丁字形和圆柱形的骨笄和骨簪。商代,簪的首部开始有了漂亮的雕刻装饰,如殷墟出土的簪首刻有兽头、鸟头等。西周时期,在骨簪上镶有绿松石,显得更加精致美观,另外也逐渐出现了玉制的发簪。春秋时代,出现了骨钗,现存最早的骨钗实物出土于山西侯马春秋墓。秦汉以后,笄改称“簪,而钗是发簪的一种变体。汉代刘熙所着的《释名·释首饰》中说:“钗,叉也,像叉之形因名之也。 ”是说钗的形状像“叉”,所以名“钗”。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平直多滞板,横斜生姿态,所以钗的插戴多横斜侧,以营造摇摇欲坠、温婉可怜的柔媚之态,所谓“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因此“钗光鬓影”、“玉钗横斜”一直是中国古代仕女的经典意象。

流行 唐代妇女多戴花钗

钗依其功能可分为素钗与花钗。东汉妇女流行花钗制,常于发间斜插六钗,或再另加步摇。曹丽芳介绍,当时贵族妇女的发式以高大为美,“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在真发中掺入假发,梳成浓密高耸的发髻,是当时贵妇的流行发式。此种发髻须插入数根发簪方能固定,也有直接以假发做成的发髻,戴时则须以较长的发簪固定。假髻的流行使得汉代妇女发簪使用数量增多,形制增大,出土的汉簪长度多在20厘米左右,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玳瑁发簪就长达24厘米。两汉经魏晋一直到隋唐,盛行双股素钗的形制,这与高髻的持续风行密不可分。

唐代妇女的发饰极为丰富,常见的有簪、钗、梳、篦、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钿、搔头等。曹丽芳说:“唐代妇女发饰不仅品种繁多,而且插戴数目也极多,而花钗礼衣制的实行更将发饰推向极致,从传世的绘画中可略见当时花钗礼衣的绚丽多姿:盛装的贵妇们扫黛眉、描面靥,抹胭脂、施鹅黄,戴璎珞、着华服,梳高髻,配以满头的金银花钗、梳篦宝钿,让人不由得感叹盛世衣妆的繁复与奢华。 ”

造型 宋钗出现雕花

曹丽芳介绍,宋展出一种造型新异的发钗,“是在金钗或银钗的钗脚上部浮雕出一串折枝花,钗梁则如帽钉一般扣搭在顶端,帽钉通常也做成一朵单独的花,或者是梅花,或者是,而两只钗脚则几乎贴在一处。 ”元代又流行在钗脚上部做出盘旋扭结的花式,或者把两只钗脚做成盘曲的双龙形状,钗梁则常是并蒂花或并结的果儿。

明朝以后,高髻之风日渐式微,当时典型的高髻名为“牡丹头”,其高度已明显收敛。江南一带开始时兴垂式低髻,如“桃心扁髻”、“堕马髻”等。据杨用晦《冠约》记载,“妇人之髻,时样屡易,有金髻、银髻、珠髻、玉髻、发髻、翠髻、字髻”,“妇人之髻,越变越新,或曰松头,又为精头,又有重发,头有一岁而三易新样者”。可见当时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随之而来的是簪钗在使用上的细分。簪钗有长短,使用时,用于发髻正面的簪钗称为“挑心”,用于侧面的称为“掩鬓”,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

钗饰之{质地}

美人最爱昂贵金钗

据曹丽芳介绍,钗饰的精品出自唐代和宋代较多。唐代的钗饰,依质地而分,主要有金属钗与玉钗两大类。金属钗中,金钗是最为昂贵的一种,其天然的华美之质特别适合佩戴在风情万种的美人之首,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中写道:“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杜牧《倡楼戏赠》也说:“无端有寄闲消息,背插金钗笑向人。 ”

银钗质量上虽次于金钗,但因其价廉物美,所以在普通人家最为普及,这在唐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如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诗中再现了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出来观赏的大多是普通人家的女儿,所以在日光的照射之下,看上去一片银光闪闪,非常耀眼。

次于银钗的就是铜钗了,多为一般贫寒人家女儿的饰物,如王建《失钗怨》中写道:“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 ”家境的贫寒阻挡不住女子对美的爱恋,何况这支铜钗是她出嫁时女伴们作为嫁妆赠给她的,上面寄寓着她们之间纯真的友情,所以在她看来弥足珍贵。

贫寒女子荆枝插发

除了金属钗饰,在唐代同样流行玉钗,如沈 期《李员外秦掾斋观妓》:“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高适《听张立本女吟》:“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玉钗中的翡翠钗在诗中出现更多,如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 ”白居易《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玉管清弦声旖旎,翠钗红袖坐参差。 ”

唐代钗饰也常常会由两种材料合成,如温庭筠《菩萨蛮》:“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说的是金玉合成的钗饰。另外,还有以珊瑚、琥珀等材料制成的钗饰,如薛逢《醉春风》:“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罗虬《比红儿诗》:“琥珀钗成恩正深,玉儿妖惑荡君心。 ”

至于家境贫寒到无钱购买钗饰的女子,她们只能以荆枝插发,称为“荆钗”,如李山甫《贫女》:“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 ”白居易《秦中吟十首·议婚》:“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荆钗不值钱,衣上无真珠。 ”

相关诗词

钗头凤

“钗头凤”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发钗的头部用凤鸟作为装饰图案。这种用凤鸟作钗首的发钗,曾见于唐代张鷟《朝野签载》卷三:“杨盈川侄女曰容华,幼善属文,尝为《新妆诗》,好事者多传之。诗曰:‘宿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自怜终不见,欲去复徘徊。 ’”

文人诗咏最爱凤钗

杨盈川即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容华的这首《新妆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多半是因为诗歌整体的意蕴清婉秀雅,而其中少不了“凤钗金作缕”这锦上添花的精彩之笔。中唐诗人王建《开池得古钗》诗中写道:“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 ”这支古钗也是一支装饰有凤凰图案的金钗。凤钗的形象还出现在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李商隐《蝶》“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等诗句中。

在五代以及宋代的词中对于凤钗有更细致的描绘,如李璟《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冯延巳《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柳永《木兰花》“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洪迈《踏莎行》“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等。这些诗词中所提到的凤钗,我们今天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看到或者推断出它的大致风貌。五代吴越国康陵出土了一枚白玉饰片,出土时这枚饰片的位置安放在墓主人的头部,上面镂刻着一只神采十足的飞凤,飘扬起来的绶带衔在口中,研究者基本认定它是一支凤钗的钗首。还有一些传世的绘画中也有类似的饰物,这些都说明唐宋时期在钗头上雕刻凤鸟的造型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记录陆游传世情愁

“钗头凤”之所以被人们所熟知,不是因为它是华贵精致的头饰,而是因其与南宋诗人陆游的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紧密相联的缘故。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是恩爱夫妻,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被迫分离,后来二人各自婚娶。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独游沈园与唐婉邂逅,唐婉以酒肴款待,陆游感伤万分,随即在园壁上题下一阕《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词篇感情深挚,内中有说不尽的眷恋相思与追悔悲愤。唐婉读后百感交集,含泪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的词绝望凄楚,催人泪下。

沈园相见后不久,唐婉就郁郁而卒。在85岁临去世前,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这些哀感绝世的诗词不仅是这段凄美爱情的真实记录,而且也为它增添了深邃悠长的韵味,而作为一个词牌的“钗头凤”也伴随着这个故事长久地珍藏在人们的心中。如今的沈园,陆游当年题词的墙壁已不复存在,后人为了追思这段至死不渝的感情,用陆游传世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两首《钗头凤》词,刻成词碑。如今,人们如果到绍兴旅游,一定会去瞻仰一下沈园里的这座《钗头凤》碑。

相关阅读

钗是感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