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赤壁怀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赤壁怀古范文第1篇

关键词:《前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不同

《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代表作,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经久传诵的名篇。这两篇作品写作的背景一致,都是以赤壁为题,但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两部作品的不同。

首先是感情的旷达与无奈。

《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紧紧围绕“乐——悲——乐”,贯穿全篇。可以看出作者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快乐到苦闷,再由苦闷到解脱的发展过程。开篇首先描述月夜泛舟:明月、秋水、凉风,心情怡然自得;但作者马上转笔一变,借“客人”之悲表达自己的感情。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触景生情,赤壁一带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多少英雄豪杰,随着岁月流逝,已经不在。二人生须臾,和浩瀚的历史比较起来,如沧海一粟,一种虚无的情绪油然而生。三抱负无以实现,一心忠于朝廷却落得贬谪的结局,一心想建功立业,却无机会。渴望能借“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摆脱困境,但终究不得。最后诗人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经过一番哲学思辨,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由悲而喜,开怀畅饮。通篇可以看出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显得深沉蕴藉,却缺少了豪放的味道。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浓墨重彩刻画了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及婚姻生活的美满舒适,暗中与诗人此时的失意形成鲜明对比。“周郎赤壁”几个字写出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事业周瑜因赤壁之战名扬天下,而作者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最后感慨“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像梦一样短暂,自己年近半百却一事无成;又是指人生既然像梦一样,在梦里有功无功无所谓。这是自我解脱,有一种淡淡的无奈。

两篇作品中苦闷解决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苏轼“外儒内道”的思想。

其次是江水的柔美和奔放。

《前赤壁赋》中情景交融,作者陶醉在美景之中:初秋时节,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泛起点点银光,作者和朋友喝着美酒,不禁扣舷而歌,吟诵着有关明月的诗句,吟唱着婉转优美的乐曲;白茫茫的雾气轻抚江面,水光和月光远处相接;小船随波逐流,在这短暂的陶醉中,作者感觉自己仿佛要羽化成仙。充分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起笔高唱入云,用“浪淘尽”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以下“乱石”三句,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生动描写,刻画了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尽显豪放派的风格: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最后是历史人物的失败和成功。

赤壁之战上敌对双方的主帅是曹操和周瑜。这一仗中曹操中了反间计,败走华容道,丢了一世名声;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英名远播。

《前赤壁赋》中缅怀的是曹操。“破荆州、下江陵”宛如破竹之势;其水军之多,船队之大令人叹服,曹操面对长江饮酒,横执长矛吟诗,视天下为无物,一副志在必得的神情。就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人物最终被周瑜打败,而今安在?由败者曹操引发已悲,抒发了“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在赤壁之战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用“遥想公瑾当年”六句集中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先从“小乔初嫁了”从细节上写英雄生活的幸福。“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对这次战争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水战的特点和周瑜的卓尔不凡的气势。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这是因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他很渴望有周瑜一样的人物,来扭转这一现状。这正是作者缅怀赤壁之战,并着力刻画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机,同时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己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赤壁怀古范文第2篇

1 以人教版高中新课标教科书语文必修4为代表的很多教材、教参视为倒装句,许多名家也持此说,如唐圭璋、胡云翼、钟振振等。人教版教材视为“应笑我多情”,译为“应笑我多愁善感”,沪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也如之。

2 台湾郑骞先生讲词时说:前面写的周公瑾是小乔初嫁了,小乔是他的妻子,所以这里的“多情”指坡夫人。坡夫人姓王,后来死了。东坡曾写《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来悼念她。故国是东坡的故乡。是说如果死去的妻子魂魄归来,那多情的妻子就会笑他。说小乔初嫁的时候,周瑜这么年轻,就有了这么大功业。你坡将近五十岁了,一事无成。几乎死在柏台监狱里,现在被贬在黄州,衣食温饱都很困难。所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3.叶先生明确不同意郑骞说,叶先生认为:词题《赤壁怀古》,故国呼应词题,应该指赤壁,是三国时的孙吴,指如果周瑜的魂魄来游故国。他前面一直写的是赤壁,是周瑜,所以,我以为故国说的是吴;神游说的是周瑜的魂魄“故国神游”。我今天凭吊你周公瑾,假如周公瑾死而有知,回到你当年的赤壁来,多情应笑——不一定自己的妻子,才对自己多情——多情,是说如果周瑜有情的话,他就会笑,笑我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说的是神游赤壁的周瑜,他应该也多情,笑我苏轼早生华发。(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68页)

4 文继炬老师《〈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题》(《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08年第3期)则认为:“多情”可释为多情人,而不能简单的解作自作多情……此“多情”指周瑜。

5 浦江清先生则认为:东坡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必指当时同游之声妓而言。柳耆卿《玉女摇仙佩》:“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今日白发红颜,亦不妨老学风流也。①

对于以上五说,笔者同意浦江清先生的言论,这里“多情”为“美人”。《汉语大词典》②【多情】义项②指钟情的人。宋张先《南乡子·京口》词:“春水一蒿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宋苏轼《蝶恋花》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懒上雕鞍闷不胜,此心如醉为多情。空垂眼底千行泪,难阻天涯万里程。”清纳兰性德《太常引》词:“无凭踪迹,无聊心绪,谁说与多情?”

即使苏轼其他词作中,“多情”指代“美人”的也较为常见,如:“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苏轼《木兰花令》)“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苏轼《雨中花慢》)“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苏轼《蝶恋花》)

其他词作更是比比皆是,如:“怎奈向,赢得多情怀抱,薄倖声名。”(晁端礼《夜行船》)“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叶梦得《满江红》)

综上,“多情”指代“美人”(“红颜”知己),是完全可行的。窃以为,若此,则东坡是“借他人(歌姬)之酒杯,来浇自己心中之块垒”,全词前后形成对比,通过映衬,表现周瑜年轻有为,英姿奋发、建功立业者的英雄形象;以衬托词人壮志未酬,早生华发、年华虚掷的形象。此也与后“人间如梦”相谐,抑郁沉挫中道出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而“一尊还酹江月”,则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余音袅袅。

顺便说一下,此“多情”,可与其《江城子·密州出猎》之中:“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中“倾城”相参看,“倾城”为借代修辞,代美人(即歌伎)。

《汉书·外戚传》载: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典出《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此后,古诗词中常用“倾城倾国”来形容女子的绝色美丽,或简称“倾城”“倾国”:

一顾倾城国,千金不足多。(张华《轻薄篇》)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阮籍《咏怀》)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李白《白纻辞》其一)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白居易《李夫人》)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柳永《柳腰轻》)

绣帘高卷倾城出。(苏轼《菩萨蛮》)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吴伟业《圆圆曲》)

古语有云:“食色,性也。”对美人的歆羡,对美人的欲望,是人性的最基本要求。其实,我们也不必把坡看做一位道貌岸然者,东坡更应该是位风流倜傥的翩翩君子。对此,可参看林语堂《坡传》的相关章节。此外,苏轼笔记《东坡志林》曾载一小故事:

昨日太守杨君采、通判张公规邀余出游安国寺,坐中论调气养生之事。余云:“皆不足道,难在去欲。”张云:“苏子卿啮雪啖毡,蹈背出血,无一语少屈,可谓了生死之际矣,然不免为胡妇生子。穷居海上,而况洞房绮疏之下乎?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众客皆大笑。余爱其语有理,故为记之。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坡传》里所说: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或译为“是假道学的反对派”)、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坡的全部……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③

我若说一提到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坡的一切了。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东坡确是一位懂得生活情趣的士大夫,他是不会也不屑假作道学、假作正经的,因此,笔者以为,则此“倾城”与“多情”可以互证、相互参看,代指“美人”,林语堂先生所言不虚。

参考文献:

①浦江清著《无涯集·词曲探源续录》,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②《汉语大词典·缩印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③林语堂著、张振玉译《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赤壁怀古范文第3篇

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职语文教材的拓展模块古典诗文诵读 “诗词四首”的第四首。拓展模块中的两首宋词虽都抒发伤感之情,却风格迥异。《一剪梅》深情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恢弘雄放,两词分别代表宋词婉约与豪放的较高成就,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宋词的感性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怀古伤己,并不消极悲观,凸显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强、有畏难情绪的职高生借鉴。

“外研版”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共有七首宋词,呈层进式编排,“古典诗文诵读”单元强调诵读,学生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感悟,与《一剪梅》比较不同,领悟苏轼这首词的风格特点,提升阅读赏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国际商务专业二年级2班学生。

学生特点: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际能力强。

专业学情: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以英语和HND课程为主,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组内合作、组间交互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

学科学情:学生在“外研版”基础模块中学习了12首古诗词,具备了诗词知识和诵读基础,阅读赏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块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学生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意象,通过分析语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诗人感情世界,获得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理解词人怀古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一些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四、教法、学法、教具准备

教法:指导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悬念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PPT,MP3,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可联网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课时,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朗读评价标准和小组学习评价表,布置、检查个人预习作业,把学生异质分为4组,布置小组预习任务,检查并指导各组整合资料。

学生准备有三:上传个人预习作业;各组完成录音评价任务;各组按要求搜集整理资料,做PPT,准备课堂3分钟发言。

预习为课堂小组探究性学习准备资料,锻炼合作能力、搜集整合信息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全班最优朗读录音,展示小组学习评价表。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了解各组预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设疑(3分钟)

首先,学生回忆并列出《一剪梅》的意象。之后,学生默读并找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描述其画面。老师提出悬念:相比《一剪梅》意象的婉约,《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意象的背后会是怎样的感情?

对比两词意象不同,关注意象背后隐藏的感情,实现由“文”到“情”的过渡;设疑贯穿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三:品读解疑(25分钟)

1.赤壁之景

首先,小组朗读上阙,体会赤壁之景。之后,分析意象和语言,主要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江水是什么样子?词人为什么写江水?其二,可否将“人道是”改为“曾经是”?其三,可否改为“乱石向空,惊涛击岸,堆起千堆雪”?为什么?其四,上阙中的意象共同体现出赤壁什么特点?最后,男生朗读,读出赤壁气势。

分析上阕,体会意象特点,理解作者用词的豪放大气与准确生动。明确豪放词意象的整体特点,提高学生的对豪放词的感性认识。

2.怀古之情

首先,齐读下阙,感受词人情感。之后,分析豪放意象背后词人复杂的情感,主要提出五个问题。问题一,周瑜是谁?问题二,词中周瑜是什么样子?问题三,作者实际情况如何?问题四, “笑”词人什么?问题五,寄托词人哪些情感?最后,全班齐读下阙,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

品读下阕,走入词人内心世界;对比周瑜和苏轼的人生际遇,理解苏轼当时处境和复杂心态,从而培养学生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对比朗读

请课前全班朗读最优者配乐朗读,其他组各派一名代表配乐朗读。得分记入小组成绩。各组按朗读标准评价,并进行点评。

通过再次诵读,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对本词的理解;同学的点评,可以检测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

环节四:归纳破疑(5分钟)

比较《一剪梅》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题材等方面比较,归纳填表。通过比较两词不同,初步了解两词派的一些特点。

环节五:拓展阅读(4分钟)

同学展示整合资料:苏轼豪放词作品《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题材广的特点。

环节六:课后作业(1分钟)

比较学习:秦观的《鹊桥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中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婉约之美和豪放之气。以小组作业形式上交。进一步理解两个词派的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追慕赤壁之景 怀古之情 伤己

(气势宏大、险奇壮阔) 旷达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课前组内分工整合信息,课上组间展示分享信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构了知识。

2.根据职高生自信心不强和畏难情绪,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本词人文信息――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和朗读基础,反复品读文本,感悟用词之精妙和词人复杂情感,比较两首词的不同特点。

赤壁怀古范文第4篇

孑然间,你蓦的追忆起那江南氤氲的美景,联想起了那朋友相别时的悲伤,轻吟起淡然的词句。“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幽远的声音在风中飘走,消融在你心里的尽头,我知道,你想忘记孤苦,忘记无依。但你淡然而笑。

你在我心中是那么完美,又是那么虚渺,看不清。你尘封的词句使我联想起你的身影,却摸也摸不到。

丙辰中秋,共赏明月。你品着樽中美酒,拂袖而笑,对酒当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用智慧的双眼与明亮对话,用耳廓接受那只有你自己听得到的天籁之音。望着月亮慢慢下移,渐渐地,你有品出酒中的苦涩袭人。思念顿时涌上心头,你迷离间望见了子由的身影,有弥散在夜里静谧的空气中;你又吟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摇了摇头。美酒并没有扰乱你的思维,终于,你无法摆脱你生来的秉性,豁达地聊以,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真挚的祝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知道中秋之夜早晚会离去,便微笑的告别那令你思绪万千的明月。

苏轼,你面对美景,不会一看而了,而会写下:“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的词言。网面对生活中的不顺,苏轼懂得自我开解,吟出“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看破红尘孤舟远行的自足乐观。

赤壁怀古范文第5篇

A老师的导入: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我国的文学在不同的时代出现了不同的文体,唐诗、宋词、元曲分别是唐、宋、元时期的代表文体。宋词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题目――赤壁怀古。从中,同学们能感受到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同学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刚才有的同学已经说得很好,就是苏轼来到赤壁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的雄奇壮阔的景象,联想到三国时的周瑜在这里建功立业,而自己年纪已大却功业未成。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词。

[至此,用时约8分钟]

B老师的导入:

同学们对流行歌曲都情有独钟,可是老师却喜欢古人的流行歌曲,不知道你们是否也一样喜欢,下面请允许老师为大家演唱。(教师放声高唱《明月几时有》。用时4分钟,唱毕。)教师介绍说: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散文《赤壁赋》,词《水调歌头》等作品。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散文成就很高,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为“唐宋家”,书法、绘画的造诣也很高,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已用时约12分钟]

C老师的导入: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本着“七分虚构,三分写实”的原则,给我们创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就有周瑜。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共同学习一首与周瑜紧密相关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用时约2分钟]

D老师的导入:

老师很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学作品,尤其是大文豪苏轼的作品,他的千古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至今还在我的耳旁唱响。同学们知道这是出自苏轼的哪篇名作吗?(学生争相回答:《赤壁赋》。)

对!同学们的记忆非常准确,那么,同学们还记得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吗?(学生又争先回答:“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

今天,老师将带领各位同学一起赏析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写赤壁景色,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至此,用时约8分钟]

听完这四堂课后,笔者想,在当今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改变以往语文课堂的“少慢差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呢?

林斯坦教授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在符合时代和学生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质和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一定时段的教学后,学生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课堂的导入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应力争做到高效、激趣、精巧。下面将结合上述四堂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理解。

A老师的导入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结合怀古诗词的特点进行解题,给学生以理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整堂课都紧紧围绕怀古诗词的特点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不错的导入。

B老师的导入以高唱《明月几时有》导入,确实达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但所选的歌曲是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后,教师未能及时转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而是介绍苏轼的相关常识,这些知识初中早已学过,该教师还用大段的时间来介绍,使学生刚被调动起来的兴趣丧失殆尽。这位老师奉行的仍是前苏联的块状教学模式,课堂的导入仍是“知人论世”式的,似乎不进行作者介绍,这一课就没办法上了。整个导入用时约12分钟,预示着这堂课将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C老师的导入用时仅2分钟,但未能扣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特点,因此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D老师以复习《赤壁赋》导入新课,学生不仅复习了《赤壁赋》中的名言警句,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关赤壁、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等等相关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被激活起来,为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这是一个相对高效的导入。

A和D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导入,为师生共同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做好了充分准备,因此,教学竞赛的结果,A和D两位老师胜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新课导入时,务必将高效、激趣、精巧作为追求的目标,要让学生感觉到“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为学生深入领会文本做“情感蓄势”。

参考文献:

[1]叶禹卿主编.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中学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赤壁怀古范文第6篇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今蒲圻县赤壁乡,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军队于此;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北,亦名赤鼻矶,因唐杜牧与宋苏轼先后在此写下《赤壁》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而闻名。

这两首诗词虽出自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但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其在选材立意上的共同之处――寄托了他们怀古的幽情,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到见解。两人都是才华横溢、志向远大,却仕途坎坷的文人,他们都为自己空有抱负得不到重用而烦恼。杜牧生性倜傥慷慨,喜议论,好谈兵,而不为时所用,在任黄州刺史时曾登广武山,观黄州赤壁,以《赤壁》诗讥讽周瑜侥幸而成大功,并暗含阮籍当年登此山时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见《晋书・阮籍传》)之慨叹。而苏轼则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累被贬黜,仕途失意,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被贬黄州,游览黄州赤壁,虽心知其非三国古战场,但想到三国周郎年纪轻轻就立下赫赫战功,而自己华发早生,却功业无成,不免有感而发,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共同的遭遇,使他们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并在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事件上悟出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挖掘出历史给后人的启迪作用。杜诗言“周郎亦侥幸成功,设当日东风不竞,则二乔丽质,将归铜雀台中,在宫女分香之列,安得女儿江山,流传名迹乎?”(见俞陛云《诗境浅说》),一吐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抑郁不平之气。而苏轼诗,则神游故国,仰慕英雄,感叹人生如梦,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

如上所述,杜牧、苏轼因共同的人生遭遇又先后在赤壁为官,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了共同的兴趣,但两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历史事件的感悟自然不同。杜牧认为周瑜侥幸取胜,出言讥讽;苏轼对周瑜满怀仰慕,行文奔放。

赤壁怀古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苏轼 豪情 英雄 壮志 情怀

前言:

似乎我面前站着一位风流人士,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间就掌握了战局的胜负,大江奔涌,我们只能在恍惚间才能看见这些英雄了,他们穿越千年依旧让我们赞叹他们曾经的辉煌和豪情。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苏轼一生仕途颇为坎坷,尽管心态平和,但是仍有很多的雄心壮志无法挥发,很多抱负无法实现,心怀仁慈却无法救济苍生,在他屡遭贬谪的时候,情绪有些消沉,当时的军事状况也不是很好,面度曾经赤壁之战的地方,心中不禁感慨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面对的困境,想起当年周公的英勇,以及所创下的伟业,有感而发,《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流传,无数人今天仍在吟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上阕着重写景,即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怀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每次读这首词,我的心中都颇为激动,开篇就是映入眼帘的气势澎湃的美景,让人随着那种气势而动,感受那种雄浑豪迈的英雄气概。

2.1 恢弘、壮阔的景色

眼前似乎站着那位郁郁不得志却旷达飘逸的苏轼,正挥洒笔墨写下满怀的感慨,笔端喷洒出的似乎不是一句句诗词,而是浩然之气,滚滚长江,顿时展现在眼前的是气势恢宏的壮阔篇章。

文章的上阕对景物的描写,主要赞咏赤壁,怀念这曾经出现无数英雄的地方,在读者眼前,流动的江水中似乎看到了羽扇纶巾,风流潇洒的周瑜,但是随着江水的流逝。一代代风云人物也只是成为了过去,在这幅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

苏轼的词多是气势豪迈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作者大手笔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赤壁惊涛图。从聚嵯峨的岩石直入云霄,惊心动魄的巨浪,一排排地冲击着岩岸,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翻卷出千万堆雪一般的浪花。江山景色之奇丽,声势之浩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读苏轼之词,感苏轼之梦,追苏轼之情,他在词语的把握上恰到好处的词的特色,用 “乱”“穿”形象地描写了赤壁岩石的惊险和夺人心魄的美。短短十几字,却将我们带到了赤壁的面前,让我们心情久久难以平息。这就是苏轼词的魅力,苏轼笔墨的神奇。

2.2 儒雅、俊逸的英雄

苏轼对英雄的描述多偏重于儒雅、俊逸却又不失豪迈,本词亦不例外,周瑜的英俊潇洒历来是为人称颂的,苏轼选择怀念他也是情有可原的。

消沉失意的东坡居士站在如此壮丽多姿的赤壁前,灵魂离开了身体,飘到千年之前,回想起当年周公的英雄伟业,但在历史的脚步下,都被带走,留下的是深深的怀念和遗憾。苏轼笔下的周瑜是我最爱的周瑜,记得当年出读这首词的时候,特别爱吟诵那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也许是小女孩对于俊逸潇洒的异性的向往,也许是对他的那种睿智感到佩服,他成为当年学习这首词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句。

苏轼将壮迈的笔锋一转,用极其浪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鲜活的周瑜给后人,笔触下的周瑜是让人仰慕的英雄,倾城美女初嫁,将帅战事顺利,人生足矣。词中的周瑜面对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仅率三万兵马拒曹操于长江天险,面对如此劣势,周瑜却只是手摇羽毛扇子,头戴书生青丝方巾,一派儒将装束,对战争形势牢牢把握,一副了然于心的视态。这是苏轼笔下的英雄,这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历史已经化为灰烬,真正的状态我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但我们不可否认苏轼想象下的周瑜没人否认其优秀,他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是让人叹羡的。

一场让人胆战心惊的战局却只是在他谈笑间就干净利落的结束了,定格在读者心中的周瑜再也抹不去,那个儒雅俊逸的周瑜千年之后仍旧是美男子的代表,这都要归功于苏轼笔墨的神奇。

2.3 失意、感慨的苏轼

苏轼用他神奇的笔墨将江山的美景、周瑜的飘逸描绘的完美无缺,面对如画的奇丽江山,神游当年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的场面,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转而想到自己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从古到今多少英雄被带走,面对如此的现实境况,苏轼感到茫然,官途失意。梦想和抱负都被现实打得支离破碎,悲愤郁闷之余,感慨万端,人生只是梦一场,壮志终究难酬,这是他对现实的不满,也是对自己的志向无法完成的郁结。整首词的豪迈在收尾处体现了抱负无法实现的苍凉悲壮。

2.4 情景交融,人景合一,完美境界

整首词读来,读者的心情也是激动难平,起伏不定,雄伟壮阔的美景,鬼斧神工的赤壁,英俊潇洒的周瑜,豪迈的感情,构成整首词的完美艺术境界。整首词绚丽多彩,浪漫不失豪迈,满篇生辉。俊逸的周瑜出现在一个劣势的占据中,背对如画美景,心中胜券在握,谈笑风生,绝世倾城美女此时下嫁,塑造了历史似乎就是在此刻才完美的境界。

苏轼的巅峰之作几乎都是在他政治失意时的作品,也许政治失意是苏轼的悲,却是文坛的喜,他此时的作品千年之后依旧影响后人,依旧绚烂夺目,依旧直达心底,摄人心魄。

结束语:

中国的词坛是光辉炫目的,是姹紫嫣红美丽着的,但是苏轼依旧是最美最绚丽的那朵,苏轼尽管仕途坎坷,却有随遇而安的心态,旷达飘逸、物我两忘的苏轼在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那种英豪磅礴之气挥洒的淋漓尽致,似乎一幅画卷刚展开一个脚,我们心中就开始看到千军万马在奔腾,随着画卷的展开,如诗如画的美景,旷世的英雄,高远的报复一一呈现。只有苏轼可以将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意蕴,这样的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赤壁怀古范文第8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我醉了——

“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

眼前是公瑾爱恋的长江,脚下是周郎鏖战的赤壁。“遥想公瑾当年”,这江水不也似“千堆雪”么?

草船借箭的智谋,火烧赤壁的勇猛,还有周乔爱情的佳话;周郎确是“风流”,确是“豪杰”。傲立于舰舟之上,冲阵于万军之锋,闻江上之涛声,赏冥空之月色;面对的是曹操精兵强骑,铭记的是小乔嘱言寄语,心系的更是孙吴的成败盛衰。

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

想那东坡,不禁驾一叶之扁舟,驶向那巍峨的崖壁。此时的他,也是傲然于舟,也是闻江上之涛声啊;但他的心呢,却已成碎片——一片羡慕,一片怀念,一片愁闷,一片感慨。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

他的手摸到了“赤壁”,他的心也回到了赤壁。恍惚飘然间,他也似处周郎故垒。

哦,那是公瑾么?那多情的人儿在笑我么?

峨冠博带,丹目柳眉;谈笑间,指点江山,“樯橹灰飞烟灭”。公瑾不愧是“美周郎”啊。蓦然,我却已生白发,衣衫风尘,神色颓靡;更怨恨,被昏君谪贬。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