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词串教学

词串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词串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词串教学范文第1篇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新学期,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课堂上思维活跃,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小身板坐得笔直,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细致看图,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水下一个世界!”此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一边读着词语,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插上想象的翅膀,和着动人的语言,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词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词串识字;核心素养;识字规律;识字习惯;汉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1-087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特有的识字课文。这类课文将几行排列整齐、语义相关,又能押韵的词语串联在一起,让学生集中识字。这样的内容,特别适合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的第一学段的学生进行学习。

一、词串识字教学的现状:百家争鸣背后的思考

第一学段的词串识字教学的开展需要根据词串的特点,通过特定画面与意境的创设,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词语建构、诵读感悟、迁移积累和写字等过程中形成认知整体,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下的词串识字教学方式最受教师们青睐。

(一)着眼整体式

以二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片断为例。

【读音】

1.识字首先要读准字音。(板书:音)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准动物的名字。

同桌互读,读对了给他大拇指,读错了教他读正确。

2.检查反馈。

(1)出示生字:狮、猴、猩、鹿、斑、袋。

指导:狮(翘舌音)、猩(后鼻音)。

(2)字音读准了,放到词语中还会读吗?让四名学生分别读四行。

(3)“狮子、猴子、猩猩”是轻声。(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

(4)齐读全文。(韵文加上拼音)

3.游戏:“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逐个给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4.游戏:给动物找名片。

课前,老师已在你们的抽屉里藏了词语卡片,请大家找一找。(教师出示挂图)请有词卡的同学读出来,然后贴在动物身上。(请找到动物名片的学生集中站在讲台前,然后请全班学生一起找找具体的动物在哪里)

“猩猩在哪里?”“猩猩在这里。”

“鹦鹉飞上来。”……

5.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这么多的动物,我们再一起来读准它们的名字。

(1)指导:读词串可以像读诗一样好听。(课件出示)每个词串最后都有韵母“u“,这就叫押韵。朗读的时候可以打着节奏来读。老师先示范打节奏,读全文。(学生学习,读好韵文节奏)

(2)出示动物图片以及文字。这些动物都有特点,如猴子很机灵,我就这样读……那老虎是怎样的?你怎么读?(练习读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记形】

1.读准了音,还要会写字形。

出示生字:狮、猴、猩、鹿、斑、袋。

1. 第一组你是怎么记的?第二组你是怎么记的?

2. 写字指导:我们要重点写好这三个字“狮、猴、猩”。它们有什么规律?(左右结构)“犭”要写得窄一点,右边的要写得宽一点,这就叫左窄右宽。

(二)侧重细节式

以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片断为例。

学习第二行:蜡梅、翠竹、苍松。

过渡:冬天到了,百花凋零,树木枯萎。可是,有三种植物却不怕寒冷,它们是谁呀?

【蜡梅】

1.看,这盛开的就是蜡梅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蜡梅是什么颜色啊?黄色。对呀,它就像蜜蜂产生的蜂蜡一样黄,所以蜡梅的“蜡”是虫字旁。

3.谁来夸夸它?( )的蜡梅。

生1:金黄、金灿灿。(评价:你是从颜色上来说的)

生2:香喷喷、香气扑鼻。(评价:你说出了它的味道)

生3:坚强、不怕冷。(评价:你是怎么想到用坚强来夸蜡梅的呀?)

4.一起读一读。(齐读)

【翠竹】

1.你看这是?翠竹(指读)

2.谁来夸夸它?别急,在夸它之前老师有个小提醒:“翠竹”这个词中已经有了一个字表示颜色啦,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翠,是什么颜色呢?是啊,翠就是青绿色)

那我们还能用“青青的”“绿绿的”来说它吗?

那我们就抓住它们的外形特征来夸一夸吧!

(学生说不出来)老师送给大家两个词,可以来夸夸翠竹。(细长、挺拔)

3. 谁来读好它?(指读、齐读。评价:这竹子碧绿碧绿的呢!多挺拔呀!)

【苍松】

1.除了蜡梅、翠竹,还有谁也不怕冷呀?(苍松)

2.这个词语中也有一个表示颜色的字,你知道是哪一个吗?对了,是“苍”。苍在这里指深绿色。

3.同样,苍松已经有了颜色,我们可以来夸夸它的外形。(高大)

4.谁能读好它?(指名读,齐读)(评价:多高大呀!你读出了坚强)

5.这三种植物都在冬天坚强的生长着,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岁寒三友”。

我们可要把他们不怕冷的精神读出来哦。(指名读第二行)

6.是啊,冬天这么冷――(出示引读)金灿灿的( )却在寒风中盛开,( )、( )也挺直了它们的身子迎接风雪,给大地带来生机一片。

这样的识字教学法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语言训练丰富。但是在课后思考,这是否真正能够体现词串识字这一特殊文本的教学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寻找答案。

1.着眼整体式教学,重视了读准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扎实地完成识字写字的教学内容。但是,正如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的,词串识字教学要讲究“一专多能”。“一专”就是指识字写字,“多能”是指认识事物的功能、审美的功能、增加儿童文化底蕴的功能,还要能够为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做好铺垫。显然,这种方式忽视了教材“多能”的价值开发。

2.侧重细节式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功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而忽视了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忽视了词串识字这一文本的特点,即识字的功能应该是第一位的。

二、词串识字教学的未来指向:核心素养是应然追求

词串识字教学要真正实现“一专多能”,在课堂教学中,就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字词,还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的热烈情感,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当“一专多能”的词串识字课堂真正实现时,学生就会真正形成学习的品格和能力。

苏教版的词串识字教学内容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词串内容进行编排,另一种是依照生字自身的构建规律进行编排。笔者结合二年级上册《识字4》教学设计展开具体叙述。

(一)创编儿歌,尊重学生主体,激发识字兴趣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蓝蓝的大海上远远驶来一艘大轮船,快到码头了,只见船上的工作人员抓住一个大家伙(出示大铁锚图),用力地抛进岸边的海滩,船就稳稳地停了下来。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出示词“铁锚”,学生读)

3.有个非常聪明的人看到这种情景,就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出示:

船上有只锚,锚有两个爪,能叫船停下。(指导读)

4.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起劲,岸上的小花猫也想来凑热闹。它想让同学们也给它编首儿歌:

岸上有只(猫),(猫)有(四)个爪,(总是喵喵叫)。

(学生自由读,教师随机正音)

指导学生给儿歌取个题目――锚和猫。

5.“猫”和“锚”,老师分不清楚了,谁能帮助老师?(相机渗透“金”字旁,引导偏旁辨义)

6.编课文的叔叔也编了一首儿歌,来告诉我们怎么区分“猫”和“锚”。我们打开课本来读一读吧。

7.交流:说说你发现的不同。

相机指导:船上的锚能让船停下来,这是铁锚的本领。家里的猫“喵喵”叫。小猫是在说自己有什么本领啊?(我抓到老鼠了,我会抓老鼠)那这句话改成家里的猫能抓鼠,好不好?放在课文中读一读,比一比,好不好?

相机指导朗读:小朋友看,这里好多句子最后一个字的发音都有“o”,读上去就很顺口,听上去也特别顺,就像唱歌一样动听。关注这些特别好听的地方,谁再来读?知道了“猫”和“锚”这么多的不同,我们就知道怎么该区分这两个字了。

8.运用说话:

(二)发现汉字魅力,掌握识字规律,形成识字能力

1.“猫”和“锚”右边有个相同的部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出示“苗”)你怎么来记住它?(是啊,在田地里长出来的小植物就是“苗”。田地里长出来的小小的水稻、小麦,我们就叫它们“禾苗”。)

2.含有“苗”的字有很多。看,它们来了。

描 描红

瞄 瞄准

喵 喵喵叫

猫 小猫

锚 铁锚

自己读读,看谁读得最准。

3.难度升级,谁挑战能带上动作读?(可以选择其中一组读)

4.在这些右边是“苗”的字中,你最想提醒其他同学,哪两个字不要混淆?

用上■■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

5.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字。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右边是“苗”的字,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字形很相近,就是左边的偏旁不同,读音也很相近)像这样的字,有相同部件、读音相近,它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形声字。今天我们认识的形声字有――“描、喵、猫、锚”,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区分形声字的方法。(出示:■)

(三)游戏转盘,积极运用识字技能,激活学生主动识字热情

1.大家掌握这个学习形声字的法宝了吗?那我们来玩个猜字游戏,看看谁的反应最快,一下子就能叫出它的名字。用上这样的方式来说――“提手旁,描,描红的描”。

2.挑战升级:同时出示两个词,还有谁能一下子认识?

(四)写字教学,教学生书写方法,提升书写美感

1.今天我们学习的形声字都和“苗”有关。看看写好这个“苗”字要注意什么?这个“苗”字横画比较多,写进田字格的时候要注意“横笔等距”,这样写才好看。(学生临写。教师注意其是否能做到横笔等距)

2.还有两个生字与“苗”有关。用上横笔等距的方法,你能写好这两个字吗?同学们试着自己临写一个。

反馈时注意:“苗”在左右结构的字中,还是要注意横笔等距的。但是定好起笔很关键,只有起笔定位好了,右边的“苗”才能写好。结合左边的偏旁观察一下,可以怎么来定位?(关注左边偏旁的交叉点。引导:定位起笔,学生修改,再书写)

3. 学生临写、反馈,教师点评。

三、教学反思

词串识字教学内容只是教学素材,进入教学时还需要教师进行二度开发、三度开发,甚至数度开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并发现识字规律,养成良好的据义辨字的思维习惯,提升他们主动学习语文的能力。

词串教学范文第3篇

一、 看画面之美

“词串识字”的设计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配上了形象、具体的情境图,一串串意思相关的词语,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画面,饱含着浓浓的自然美、人文美、社会美。如二上《识字6》“骏马 秋风 塞北/杏花 春雨 江南/椰树 骄阳 海岛/牦牛 冰雪 高原”。无论从横排看,还是竖排看,从塞北到江南,奶煅暮5旱角嗖馗咴,形象地展现了祖国的辽阔,河山的壮丽。再如一上《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海风 海鸥 浪花/珍珠 鱼虾 海带/港湾 渔船 晚霞”。这一课是围绕“大海”这个中心把词语串起来,每行词就是一幅画卷,整组词串连在一起,就是一幅生动有趣、让人无限向往的赶海画面,给人以美的熏陶感染。二下《识字6》是一组写动物的词串,第一行词语是:“狮子大象老虎”。初读时,学生觉得第一行是关于猛兽的词语,让人感觉凶猛可怕,在学生的认知里,很难有画面美的体验。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将词语进行言语补充,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对动物特点、本领等的关注上,勾勒成一幅优美和谐的野生动物园生态图。如:狮子(头发多),大象(吃香蕉),老虎(一叫人吓跑)。仙鹤(多优雅),孔雀(真漂亮),鹦鹉(学舌会说话)。猴子(满山跑),猩猩(没尾巴),麋鹿(看着“四不像”)。斑马(有条纹),棕熊(本领强),袋鼠(口袋装宝宝)。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品读中,感受到动物大家庭的和谐,体会出自然美的画面。另外,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的留白,行与行之间的分隔,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吸引儿童去补充,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画面,在构成画面的思维图式中,认知经验迅速被激活,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义和将要认识的文字相对应,产生美的画面。画面感是词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在美的情境鉴赏中,享受着识字带来的快乐,产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的美好情愫。

二、 听音韵之美

词串是将原来孤立的汉字,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使其成为合辙押韵的“韵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所以,“词串识字”的朗读目标设定,不能仅仅局限于会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画面,感受美的节奏,在声音之美中,产生无限的遐想。如,二下《识字6》教学片段:

师:看,这里表示动物的词语共有四行,每行三个词语,它们整齐地排列着。现在,老师想把这些词串起来,按照一定的节奏读,请你们闭上眼睛,听一听。(师范读)

师:听完了朗读,你们有什么感受或者是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好像走进了这个场景,真的来到了动物园。

生:老师通过朗读,带我们走进了画面。

生:我感觉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很有节奏,很顺口,就像在读诗一样。

生: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在唱歌一样,很好听。

师:是呀,词串起来读,既像诗,又像歌,是那样的悦耳动听,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生:(表演走路的样子)我听了您的朗读,想到了平常我们走路的时候,“一二一,一二一”,有规律,有节奏地行走,很有动感。

师:看来,这么美的节奏来源于生活。

师:如果按照一定的节奏读,一行词语读起来就像是一句诗,四行词语读起来就像是一首诗。老师刚才读的时候,想象着画面,读出了自己的节奏,请你们也按照一定的节奏,展开想象,读出画面,品读诗的味道。(学生品读)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并没有代替学生的感知,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下,感受到词串朗读带来如诗如画如歌的美感。由于词串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读,在指导朗读时,可先分别进行横排朗读,注意各排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单个词语所表现的个别事物,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组合画面。再连贯起来,通读整篇词串,连缀几幅画面,构成立体的场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在美好的天地里畅游。最后,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与停顿,注意词串末尾押韵的规律,读出轻重缓急的韵味与乐感来,使得静止的文字符号,变得灵动,具有生命气息,使“词串识字”兼收美文欣赏的效果。

三、 赏汉字之美

汉字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在教学书写汉字时,要先让学生学会“读帖”,注意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在读帖的同时,学会鉴赏汉字的形体之美。如笔画之美,“点”有坠石之势,“横”如肩挑昆仑,“撇”如剑锋出鞘,“竖”像一柱擎天。然而,汉字的美绝不仅止于此,汉字讲究内在的和谐统一,它的美更在于超越线条的结构之美,如左右相呼、上下相应、穿插避让、勾连呼应、参差错落。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或下载书法鉴赏的微课,适时带领学生去鉴赏其中的形体之美。汉字外在的形态,使其具备了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字形美。学生在学会了鉴赏之后,无须多言,便一目了然,以后再学习汉字时,自然带着欣赏美的眼光去认读每一个汉字。

然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语言本身的音韵之美,巧编儿歌,让学生体会音乐之美的同时,根据汉字表象的结构特点,相机画图,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即意美,使得汉字音美、意美、形美水融,在浓浓的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欣赏汉字的独特之美。如教学“日”“月” “木”字时,老师一边念儿歌,“圆圆太阳当空照”“弯弯月牙像镰刀”“一棵树木多枝条”,一边画出这三个字的象形字,学生根据儿歌和图画猜生字。教学“雨”字时,教师在书写四个点的笔画时,同时念出,“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学生在视觉、听觉与想象中,自然降低了学习汉字的难度,汉字之美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已不言而喻。

四、 寻文化之美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肩负传承祖国文化重任的教师,应该赋予识字写字教学厚重的文化含量。由于词串是同一类事物的集合,很多生字的偏旁较为相似或一致,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对比和整合。

二下《识字6》教学片段:

师:(出示生字:狮、猴、猩)最古老的汉字是由一幅幅画演变而来的,字就像画,画就像字一样。在古代称狗为“犬”。

师:(出示“犬”字的象形字)你们瞧,我们的老祖宗先照着狗的样子写了“犬”这个字。到后来,汉字渐渐演变,把“犬”字反了过来,(出示反犬旁)就变成我们今天所写的反犬旁了。带有反犬旁的字,大多表示动物。比如:狮、猴、猩。

师:请查字典,看看还有哪些带有反犬旁表示动物的字?(生查字典)

生:猪、狗、猫……

师:本课生字当中,像反犬旁一样,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字还有“鹿”字,请课后和家长、同学共同去查阅资料,相互交流。

词串教学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65-01

评课是教学研究的常规方式,在评课环节中,评课教师往往会对执教教师课中的遇冷、受挫一带而过。但对执教者和听课教师而言,教学中暴露出的遇冷、受挫,恰恰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某教师执教苏教版一下《识字1》一课,在认读词串后,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说话。该教师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根据提示语说话:春天来了, 。说话时可以用上1~2个刚学的词。二是填空题:春天来了, 轻轻地吹, 细细地下。 发芽了,变绿了。 、和 都开了, 在花丛中采蜜, 也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真美呀!

第一h节,学生并没按教师预想的那样用1~2个词,而是用了好多词串中的词,且有的学生展开了想象:梨花、杏花、桃花开放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有的学生还做了总结:……春天真美呀!

而到了第二环节,学生已提不起兴趣,鲜有人举手回答,被教师点名的学生,回答得磕磕绊绊。

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共同反思。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笔者做了梳理总结。

1.原因所在。

第一,词串教学不到位,对词串总体面貌、分类特点把握不够,类似词语无延伸、开放性不足,不能为后面的学生说话打好基础。第二,填空练习过于封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第三,说话训练梯度不合理,没有达到循环上升,让学生跳一跳够到“苹果”的目的。

2.调整建议。

词串教学中,在认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找一找每组词的共同之处,如布谷鸟、燕子、蜜蜂都是动物,它们都很忙碌;梨花、杏花、桃花都是植物,都很美,散发芬芳等。

春天来了,还有哪些动物、植物与春天关系密切?如动物:蝴蝶、小青蛙……;植物:迎春花、梅花……“春天给你怎样的印象?读出这种印象。”从总体上把握词串。 给提示语:春天来了, 。先选取写植物的词说一说;再选择写动物的词说一说;最后任意选取词语说一说。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一下《雨点》时,在识字、初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说话。教师问:如果你是小雨点,你想落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回答时基本重复诗歌内容,与教师预想“学生会发散叙述”,从而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相差甚远。教师无奈,反复启发,但效果仍不理想,教学高耗低效。

课后围绕这一环节,笔者组织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讨论。问题主要是诗歌内容理解重点把握不准,对小诗结构层次教学缺失。那么,如何调整教学流程呢?分析教材,雨点在不同环境里的活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不难理解;而雨点活动的不同环境: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则需分析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联系实际,对上述词语反映的事物特点进行认知,并说说它们的关系――池塘汇成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成海洋。在此基础上,读出小诗各层次不同的意境。然后再组织学生发散思维,说说:我想落进 ,去(想) 。这样学生说话便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词串教学范文第5篇

通过做抚摸、拉着、指等贴合课文内容的动作,让学生看动作说动词,引入放飞的情境中,通过“放飞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开始这一课的学习。此处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对学习的期待。

都说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因此在引出课题后我就引导孩子针对课题自主质疑,根据孩子提出的不同的问题,给予总结归纳。与学生共同找出三个关键问题:谁捉了蜻蜓?谁放了蜻蜓?为什么放?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内容,还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在把握这一层次的基础上,相机学习“陶”。考虑到“陶”在本课是出现在姓氏中,学生组词有困难,我出示:陶醉、陶冶、陶瓷、乐陶陶等词语,丰富孩子的词汇积累。

二、多元识字,授之以渔,顺学而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学习默读。我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想办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我巡视检查,进行个别交流。我将需要掌握的字词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精心的编排,逐行出示:

第一行都是体现陶行知和蔼可亲的态度的,在教学时除了教会生字“慈”、通过近义词理解“慈爱、商量”、联系上下文理解“口吻”以外,我让学生带着词串找句子,通过朗读带有词串的句子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和对孩子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读词串,孩子们就能读出理解、读出感情。此处设计不留痕迹地为学生体会、感悟陶行知的人物形象做了铺垫。

第二行是反应孩子不同表现的,通过创设情境现场演绎,体会孩子的天真可爱,其中“舌、抢”是生字。

第三四行都是关于蜻蜓的,其中“蝇、蚊、握”是生字。此处我用一个“读读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内容上形式上找出这组词串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行词语都是写关 于蜻蜓尾巴的作用的,并且结构是相同的。第四行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孑孓”的意思,意在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勤查字典的习惯。

这四组词串的精心安排,不仅扎实有效地学习了生字词,还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强化了学生学习习惯,并且把本文的重点――人物的形象特点、蜻蜓的特征,清晰简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三、角色品读,入境悟情,拓展练笔

学完词串后,我将孩子们由第四组词串直接带入品读课文2-6自然段的环节中,让孩子们在这部分中找出第四组词串所在的自然段,接着让孩子分角色朗读陶行知与孩子们的对话,让学生读懂对话,了解蜻蜓是吃害虫的,是人类的朋友。针对这一部分对话内容通俗易懂,提示语中包含着许多生动的动词的特点,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进行人物对话的表演。在学生评价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抓住关键词把文本与学生的表演相对照,通过可感可知的动作语气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以及孩子们的不同个性――翠贞的严谨、其他孩子的天真、迫不及待。最后通过齐读2-6自然段,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阅读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不急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平时积少成多,才能为今后写作打下基础。为了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我选择了陶行知教育小故事中的一段对话,让孩子们进行填写提示语的小练笔,在模仿练习中,学会用具体生动的词语表现人物的形象。

四、自主读帖,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词串教学范文第6篇

【教材分析】课文是由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起来组成的韵文,共有12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美丽的景物和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进行游戏活动的情景,这些词语排成四行,第一、二行主要介绍了公园的一些美景,第三、四行则介绍了小朋友游玩的项目,其中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押a韵,便于学生诵读。

【教学目标】

1.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2.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本课要求掌握“木、马”这两个字。

3.激发朗读兴趣,进行朗读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难点是读出课文的韵味。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到美丽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声音响亮、兴奋)

师: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准备出发吧!(播放《郊游》,生跟着音乐打节拍)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看图练说

1.学习三、四行词串

师: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看(课件出示公园大门,旁边带有“公园”的生字)这是哪儿?

师:谁会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字宝宝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和它交朋友。

师:(课件点击,进入公园,出现课文插图)小朋友,走进公园,你最想去玩的是什么呀?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师领读一次(课件出示两行词串)

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认识的字直接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音读准。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词串(3人),小老师领读(2人)

师:这些生字中,哪个音在读的时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呢?(生说出需要注意的字,并领读一次)

师:这么多好玩的,你最喜欢玩什么呀?是怎样玩的?先和同桌说一说、演一演。

生自由交流后,指名说。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表现自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里尽情表演怎样玩这些项目,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人人参与,个个开心。

师:你们玩的时候高兴吗?

师:让我们高兴地读读它们的名字吧!你可以自己读,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和可以带上动作读。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热闹呀!哪个小朋友能把这些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给客人老师听,好吗?

2.学习第一、二行词串。

师:今天我们来的这个公园不但好玩,而且很美丽。那就让我们边走边欣赏吧!

师: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师领读)

出示两行词串。

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拼一拼,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字难读,就多读几遍,你喜欢的词语也可以多读几遍。

师:(指名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第一行)

师:看到这绿葱葱的树,五颜六色的花儿,大家的心里肯定非常高兴。老师已经从小朋友甜甜的笑脸上看出来了,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好!(指名读、齐读)

师:这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流动的水就叫“流水”。

师:多美呀!你能把它们美美的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两行词。

三、反复认读

师:把四行词串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去拼音读

师:(揭示课题)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3的内容。(板书:识字3)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文,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边读边想象图上的景色。

设计意图:诵读是词串学习的重要阶段,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感。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扩展情境,使课文所描绘的图像在脑海中明晰起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乐趣,获得审美体验。

四、识记生字

1.师: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它们想跟小朋友玩猜一猜的游戏呢?(出示象形字木和马)

2.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

范写:“木”第一笔“一”,写得短些,稍稍往上斜。第二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收笔时要顿顿。第三笔撇要舒展开,第四笔的捺也要舒展,和撇要对称。

马:第一笔好比马的头,要写小些。第二笔好比马的身子。所以这一笔要宽一些。这匹马跑的真快啊!它的腿好长呀!

书空。我们一起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木、马都是象形字,通过让学生观察象形字进行有意识记,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

师:它们还是一对好朋友呢。

3.扩词:谁能给它们找个朋友。

4.练习

(1)打开书本63页,给“木”和“马”描红。

(2)强调坐姿及握笔姿势。

五、总结全文

词串教学范文第7篇

Mudraya研究所生成的“工程学专业英语词汇表”主要适用于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而相对于低级英语水平的大学生而言,其包含的专业词汇还是偏难、偏多。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非常不扎实,所掌握的词汇量也非常小,对于“一般的包含大约2000个词族的专业词汇表”[8],他们中的大多数几乎一半都不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编制出适合低水平学习者需求的“工程学专业英语词汇表”,Ward采用了更为传统的方法:首先邀请5个不同学科的工程学专业教师分别推荐5本大三、大四学生常用的英文教材,然后从这25本教材中各自随机抽取一些页码(约含1万个单词)来建构出一个大约具有25万词数的工程学专业英语教材语料库;其次,使用PaulNation’sRange词汇索引统计软件对所构建的语料库分5个学科专业进行词汇复现率统计;最后选取在工程学5个专业学科语料中复现率都为5或以上(即至少重复出现了25次)的词汇来构成“工程学专业英语词汇表”,其词汇总数为299个[9]。这些词语都是专业教材中的高频词,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密切相关,符合了“词汇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殊目标语境需要”[10]的观点。词汇索引统计的检测表明,这个词汇表“在所选的五个学科教材所构成的语料库中的平均覆盖率达到了16.4%,可谓效果良好”[9]。

“数据驱动学习”辅助词汇意义和用法的辨析ESP特定词汇意义及其用法的辨析往往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比如在商务英语中,如果要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职务——“负责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时,这其中的“负责”是用run,manage,head,beresponsiblefor还是用inchargeof来表达更为准确和地道呢?对词汇语义韵(Semanticprosody)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语义韵或语义联想(se-manticassociation)是一个用来深化我们对单词及其搭配词语之间关系知识的概念。语义韵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单词更宽的词汇关系图,正因为如此,它是一种有用的途径,比如通过它我们可以进行特殊语境下的词汇分析[1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商务英语的一些关键词汇,Nelson构建了一个具有100万词数的商务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来考查商务英语环境下词汇的语义关联。他将自建的“商务英语语料库”与拥有200万词数的“英国国家语料库通用英语样本”进行词汇索引和统计比较,然后将“商务英语语料库”里复现频率比与之对应的“英国国家语料库通用英语样本”里复现率高得多的1000个左右的单词确定为商务英语关键词,并对这些关键词在“商务英语语料库”中的语义韵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务环境下的英语词汇具有特定的语义韵,但这些语义韵并不都是强烈的,常常只是代表了某种语义关联的强烈倾向性,而不是一个固定模式[11]。这对教学的启示是,对商务英语进行语义韵分析可以实现更有意义的教学效果。首先,语义韵提供了一个呈现商务英语词汇环境多样性的机会,并可将其准确地展示出来。学生可以获知哪些词语具有独特的语义韵,哪些词语有着共同的语义韵,而哪些词语显示出两种倾向性。因此,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样的语义主题遍及于商务英语中,而且也知道了不同的单词应该与哪些语义组进行连接。其次,语义韵使学生意识到词汇搭配在商务英语环境里是如何变得固定的,并让他们洞悉商务人士是如何使用语言的。比如通过语义韵分析可以发现,在商务英语中没有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与“boss”一词相关联,而与之近义的“manager”一词却总是与具有积极意义的词汇搭配,并用于正面的语境中。这表明,“manager”这个词是一个更为正式的商务用词,代表一种中性或积极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来展示说明词语的应用环境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工作做好准备或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11]。

“数据驱动学习”辅助ESP写作训练与研究提高专业英语写作能力是大学ESP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如何应用语料库来辅助ESP写作训练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Lee&Swales开展了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博士生ESP写作课程教学实验。参与实验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接触和了解某一特定领域ESP学术写作和口语语料库,并学会如何应用词汇索引软件等工具来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学期结束后,学生被要求去筹建两个学术论文语料库:一个是他们自己所写论文语料库(包括期末论文、学位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等);另一个是专家论文语料库(从他们所学专业领域内知名专家所中遴选合成)。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DDL方式将他们自己的论文和专家的论文进行比较和开展ESP学术写作技巧的学习。在实验结束后,所有学生都要上交一份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写作修辞意识的获取以及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进一步使用语料库语来进行研究的报告,以此来提高学生学术写作的元认知能力。从实验结果来看,这一方式确实有效提高了学生的ESP写作水平,而且“通过词汇检索软件的应用,学习者还掌握了如何灵活地应用他们所掌握的词汇或语法结构来进行创作”[12]。在写作中,流畅语言产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词串(bundles)等涉及多字表达的一个控制。词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们在不同体裁文章中的变化性,虽然它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文章中的差异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但ESP语料库中的词串研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们的重视。Hyland对一个拥有350万词数的论文语料库中“四词格”词串(即由四个单词组成的惯用搭配词组)的形式、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目的是为了研究这些词串在不同专业学科论文中复现率及其在用法倾向性上的差异,并探讨措词在多大程度上对专业写作发挥作用。所使用语料库的论文覆盖了四个典型的跨专业学科,即电子工程学、微生物学、商务和应用语言学,其数据来源包括这四个专业领域里的30本核心学术刊物的120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以及由香港五所大学学生所写的80篇(每个专业方向的论文数为20篇)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该研究首先设定,在每百万词数的语料中复现率为20次以上,且必须在至少10%的论文中出现过的词汇为关键词。其次,应用词汇索引软件将这些关键词在各类专业论文中出现的“四词格”词串进行检索和汇总,然后比较这些词串在四类不同专业论文中出现频率和结构模式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学术写作词串的格式、结构和功能都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性。“词串不仅构成了学术语篇的中心,而且它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区分不同专业学科写作文本的途径”[13]。研究结果也表明语言是具有专业倾向性特征的,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会应用不同的资源来进行他们的论证、构建他们观点的可信度和说服他们的读者,因此促进学生ESP写作学习最好的方式并不是去检索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专业词项,而是给他们呈现一个他们可以理解的特定专业课程的语篇特征。

其次,“语料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发现语言实际用法的事实,这样的信息是其他途径所难以提供的”。通过对词语在大量真实语境中应用的观察和分析,学习者更能深刻、全面地领会词语的多样意义及其灵活用法。再次,DDL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语言学习的便利性,这对教材编写、评估,相关篇章词汇的理解、翻译和教学大纲的编制等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最后,DDL有助于把学习者培养成能够控制自身学习过程的具备多样技能的自主学习者。“词汇法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的融合可以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提升他们的语言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研究能力”[7],即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数据驱动学习”辅助ESP教学的不足DDL辅助ESP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缺乏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及其对语料库的应用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和使用语料库和词汇索引软件等[4]。其次,就如Cheng等人所发现的一样,由语料库索引,特别是对一些大型语料库的检索所产生的关键词及其“微型语境”列表往往数量庞大,让人难以接受[5]。学习者往往缺乏足够耐心去分析或者不知道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取舍,因此这些数据有时难以对他们产生积极的意义。再次,词汇索引软件的应用对文本的规范性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在语料库的构建和对数据的检查上就需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它的应用主要被限定在小型的专业化语料库上[14]。然而,哪怕这些观点都是真的,也并没有减少DDL对ESP教学和学习的价值,相反还进一步强调了有必要加强对ESP语料库的构建和应用性研究。

作者:方宝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

词串教学范文第8篇

一、建构相似块积累词语

苏教版中词串的编排,非常有助于词语的积累运用。所谓词串识字,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词串形成的张力,似一幅迷人的画,生动传神,形象逼真。人教版中也有类似的相似块词语积累。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这种由词语之间产生的场景或情境,与要积累的词语融合在一起,表象(情境)非常丰富,多个词语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图式,存储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之沉淀进人的潜意识内,当外界有相似情境的诱发,凭借语感,便能不假思索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要用词串或相似组块来学词语的根本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把词语组成相似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习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效果。

二、在上下文语境中积累词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中的“雪中送炭”这一新词。单单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比喻义是不够的,而应当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描写“雪中送炭”的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在上下文中去体会“雪”“炭”的文中义和整个词语的意思。把词语的意思与语境中大娘送打糕的事例结合一起积累,就能加深对“雪中送炭”意思的理解与运用。有的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当堂积累词语,而且创设机会让学生课上运用词语。比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什么样呀?文中是怎么形容这只白天鹅的?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生填:(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宽阔的)翅膀 (高贵的)样子 (优雅的)姿态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试着用上我们积累的这些短语,用一段话说说丑小鸭到白天鹅样子的变化,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这样,在理解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使词语与相关的情境在运用中建立起稳定的图式。

三、从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积累词语,效果往往更好。比如在夏季时,常常有雷阵雨。让学生注意观察雨前天空的变化,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并积累下来,像乌黑密布、狂风大作等。下雨时,想想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像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等。雨后,可以用上翠滴、雨过天晴等。常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情境来积累词语或运用词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习惯,而且使这些词语与相关的表象(情境)构成牢固的图式,遇到相似的情境,学生便能运用自如了。

四、在创设情境中积累词语

除了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影视等常用手段,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建立词语和图像的表象联系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理解、积累词语。比如《从现在开始》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猫头鹰上任后,为动物们下了一道什么命令?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并回答: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师:猫头鹰宣布这道命令时什么样?

生:神气极了。

师:谁能学学这位猫头鹰大王,很神气地下这道命令?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猫头鹰要求大家――

生: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师:而我们平时呢?这样要求行不行?大家讨论一下吧,为什么不行?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这种样子,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就叫――

学生:议论纷纷。

师:大家都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这可真难受啊!课文还用了一个词――

学生:叫苦连天!

师:对!咱们现在就来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吧。

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童话场景中体会了词义,积累了词语。

五、从词语出处中积累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