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慢羊羊教数学

慢羊羊教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慢羊羊教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1篇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许多较为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十分适合未来人才发展以及时下小学生具体实际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儿童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数学教学能否从真正意义上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在思考也在实践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然而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是否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让我们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生活化,体验到解决问题时获得的成功的喜悦?笔者所从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感到缺失的地方还不少,“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哪里重要便去着重解决哪个问题”的现象还真屡见不鲜,孤立解决问题,缺乏连贯性,缺乏整体性,缺乏生活化,致使我们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经验的积累,没有知识的感悟,未能对数学知识的内涵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二、儿童的生活化

儿童也是社会的一个群体,他们与我们的社会不是孤立的,他们受到社会的影响很多。同时他们又是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有他们的童趣、童真,他们有他们的思想和想法。有时他们与我们成人的想法不一样,就像为什么儿童喜欢看动画片,而我们成人不大喜欢看一样,两者的喜好不同。所以我们要设法去找到适合儿童的,找到他们喜欢的生活情境,这里的生活情境有时可以和成人的不一样,只要是儿童喜欢的或者说只要是适合儿童的就可以了。

三、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策略

1、依赖于学生生活去设计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科课程是以数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的一切活动中则必须赋予数学学科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因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这样一点,离开了小学生的实际去让我们的学生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总不能凸显出他们的个性;离开了小学生所面临的生活,他们解决数学问题总不能显现出其亢奋的状态,那么解决数学问题的实际效果则很是不佳。所以设计一些源于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学生学习简单的平面图形知识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玩积木设计自己喜欢的造型,搭积木是适合孩子的生活的,能让孩子们感觉自己在玩,而实际上这种“玩”其实就是孩子们的生活,能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巩固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学生也能感觉到数学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是那么的接近,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依赖于学生生活去促进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里就必须考虑好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致力于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予以解决,但仍然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地发展,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他们既要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又要是学习乃至于实践活动的主体。如何去以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地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呢?要注重通过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利用多变、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观察,在热烈的气氛中相互交流。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课前让学生去了解一些关于商场里的促销活动买商品时的获奖情况,知道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秘密,让学生获得一些具体的现实的生活经验。然后结合学生的经验,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超市老板,自己设计促销方案,促进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当然这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引领,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引领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诱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内部动力。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境;吸引力;魅力;活力;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28-02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情境的感受和兴趣。《数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因此根据现行新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不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乐学、好学并学有所得。

一、情境激趣,让数学富有吸引力

想让课堂富有吸引力,教师必须将知识融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富有吸引力。

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面对这一情况,我想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改变练习的形式用生动的题型去触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开心中巩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应用知识。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这课时,我创设了这么一道题目:“小朋友们这节课学得真棒,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森林,看见大树生病了,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它们吗?能为它们找出问题所在吗?”同时,我出示了几棵生病的大树,上面写着数学竖式。这时,小朋友们几乎忘记了自己的累,争着想当森林中的啄木鸟为这些树治病。就这样,我利用生动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从学生的身边事情入手,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进一步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数学中的计算题,原本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但通过情境的创设和练习的多样化,把数学问题寓于新奇的富有情趣的情景之中,数学也因此富有魅力,这样就克服了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的心情,反而兴趣无比高涨,达到高效率的课堂效果。

二、故事激趣,让数学富有魅力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学本身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许多多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数学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打消学生对数学的厌烦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生动活泼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有其特殊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末尾有0的余数除法”时,我编了一个《喜羊羊分香蕉》的童话故事:一天,慢羊羊村长要请蕉太狼来羊村做客,它叫喜羊羊带上小羊去摘香蕉,喜羊羊就带着30只小羊去摘了100根香蕉,摘完后,喜羊羊对小羊说:“趁村长不在,我们先分几根吃吃,你们每个分3根香蕉,,剩下一根香蕉就给我喜羊羊吧!”喜羊羊怕小羊不相信,还列了一道算式,出示:

100÷30=10÷3=3(个)…… 1(个)

小羊们信以为真,就各自拿着香蕉吃开了。没多久慢羊羊村长来了,知道了这件事,斥责喜羊羊不老实,欺骗了小羊们,要用族规惩罚喜羊羊,吓得喜羊羊连连磕头求饶,小羊被弄得莫名其妙。“童话”说完了,我紧接着问学生:“喜羊羊为什么欺骗了小羊。”慢羊羊村长斥责喜羊羊不老实在哪里?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的兴趣热情高涨,老师趁热打铁,揭示课题。

这种情境的创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想学。学生想学了,自然的学习的效率就高了,轻轻松松地就学会了新知。

三、游戏激趣,让数学富有活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指出:“游戏是显示儿童智力最自由、最自然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儿童可以认识和学习周围世界,并为显示出个人的积极性而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某些游戏中儿童表现出思维敏捷并富有首创精神”。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精神分沓,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些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例如;为了巩固得数是8、9、10的加法练习,我为学生们编排了“送信“的游戏。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挂三个色彩各异,得数是8、9、10的能够插信件的小动物房子图片,然后说:“现在有3只小白兔搬进了新家,他们家的门牌号分别是8号、9号、10号。他们的朋友纷纷写信来祝贺,可是信很多,而且没有写门牌号,只写了一个算式,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当邮递员,算出他们的门牌号,并将信投入小动物的房子里。看看哪一组邮递员算得最快,送得最准时。”这样,学生动起来了,教室立即活跃起来,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得数是8、9、10的加法,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做“小蜜蜂采蜜”、“小猫钓鱼”、“开火车”、“青蛙过河”等游戏。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在游戏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四、操作激趣,让数学富有生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中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能变抽象为直观,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概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的内化。新教材在这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如在教学“认图形”一课时,根据低年级学生认识、理解数学知识的特点,安排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继续往下折,看折出的是几边形,再和同桌交流;学生在围、搭、折、剪、拼等动手操作中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知和体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培养空间观念。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学习兴趣;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68-02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导师。有些兴趣是天生的,而有些兴趣则需要后天去培养,作为师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计算学习兴趣亦是如此。本文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理论指导,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计算兴趣的培养提出几个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途径。

一、以爱心为纽带,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生间没有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用饱满的热情与爱心来感染和教育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学生,更要在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真挚的爱,老师与他们之间平等友爱的关系,有了这样一层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而然会对老师所教的课产生兴趣,从好学、乐学,向善学这一过程发展。

二、以实践为桥梁,加强学生的计算兴趣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在学习计算的时候,让学生能够通过学具,领会与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能力。例如:在学习“5”的分解时,可以让学生两同桌一组,每次拿出5粒玉米,并将其分成两份,两个同学一人一份,每次的分法都不相同,每分一次就在记录单上记一次,学生既掌握了分解的原理,总结出了分解的规律,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更直接,更深刻,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6、7、8、9、10的分解就能够轻易地学会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以寓教于乐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由于中低年段的学生的年龄特点,此时的他们仍未能完全从游戏教学脱离出来以适应小学课堂上的严肃教学,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注意到一点,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计算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学习一系列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邮递员送信的游戏来完成。先选派一名学生作为邮递员,将大信封里的算式卡片发出去,收到算式卡片的同学要把算式和得数读出来给大家听,答对题的同学就可变身为邮递员继续送信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同学们较为熟悉的儿歌,让同学们边唱边玩边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发现计算题中的一些逻辑关系及计算方法,使之逐步地从好学、乐学向善学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以生活相对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可以很好地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的对接,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开始尝试着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初步领会学习数学的妙处,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理解生活中事件与问题。在生活中,孩子们多数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对动画的兴趣及理解力是大人们所无法理解的。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这一兴趣,与之相对接,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在生活中多注意和观察孩子们的喜好与习惯,“喜学生之所喜”,并进行相对应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计算的兴趣。例如:现如今的孩子几乎都知道并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因此,在进行加减法时,可以以此为引子,展开计算教学。先问下学生《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都有哪些羊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最喜欢哪一只羊呢?同学们就非常踊跃地举手,都想说说他们心中的羊,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再问,当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它们总共几只羊呢?当喜羊羊跑出来后,还有几只羊被灰太狼关着呢?如此,学生们的精神全部被调动起来,理解了算理,还能举一反三,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这是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有效途径。

五、以激励为办法,巩固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实践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对某样东西或某样事情的兴趣,很少能长期坚持的。如到商场买了一辆汽车,不买的时候哭着要买,买回来了,就扔在家里的玩具堆里,不再感兴趣。对于计算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这一现象。今天用《喜羊羊与灰太狼》做例子,很新鲜,很感兴趣,但隔天,他们就没什么兴趣了。

六、总结

学生计算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招半式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们多研究、多探索,讲究方式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一步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兴趣,使之更快、更好地领会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计算方法,使之慢慢地可以用数学思维方式及算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持续保持,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及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彦飞.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6).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4篇

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如何进行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就成为了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探索出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小学生构建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原则下进行课堂教学,进而使小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

课程改革;新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小学生的特性,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成为了众多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我就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实践,简单谈谈我的教学看法,以期为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背景下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与情感都会被充分地带动起来,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从而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地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节内容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青青草原上要开展羊羊运动会,比赛主要以接力跑的形式举行,四只小羊一组,比赛共分为四个环节,每一只小羊要跑100米,并完成一道计算题才能够交接接力棒。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分到了同一个小组,懒羊羊由于在上课时总睡觉,他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这一组就很难完成挑战。故事讲到这里,学生都很担忧,于是我便让学生想个办法帮助懒羊羊,学生都很期待接下来课程的学习,并在学习中都十分认真投入,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十分活跃,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二、引导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随时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大多数的小组在讨论研究时都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我便引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什么关联,并让学生利用教具来进行拼接。在不断的操作中学生慢慢就找到了分析的思路,并经过思考与总结,将问题巧妙地解决了。通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指导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没有掌握一套完整恰当的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时也往往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做题,这样杂乱的学习方式虽然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发的长远发展。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进行更高效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做题分析时可以有理有据,逻辑清楚,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做题时找到关键点,并通过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来解答问题。我在教学时就注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我则是逐步地引导学生分析,并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将学生做错的或者是不会做的题目都记到上面,以便日后复习翻看。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对于学生不懂或是有疑问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并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回归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与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两人一组测量校园内花坛的周长。在室外上数学课,学生的兴致十分高涨,他们都积极地测量登记,这些数值再也不是单调的数字,而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长度,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其不断深化吸收,进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五、总结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能力,为其发展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冉继平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山窝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朱孟祥,陆明飞.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2)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5篇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应积极的创造教学情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教《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节时,我先让学生把身边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样子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折一折,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具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步骤,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

数学课相对于其他学科显得乏味、抽象,不能吸引学生,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突破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有利于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我在制作课件时,经常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学习知识,思想始终是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掌握的也比平时要好。

比如在讲授《十几减几》一课时,我播放多媒体动画:村长慢羊羊宣布晚上要举办一台晚会,晚会已基本上准备好了,但是其他的12个气球,14个水果,17朵花,还有11个凳子分别还差一些,需要喜羊羊他们帮忙准备齐全,羊儿们听到后不约而同的问慢羊羊"我们还要准备多少呢?"我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来回答,孩子们都愿意帮助喜羊羊他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又例如在讲授《七巧板》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旋转、移动拼出学生熟悉的图案,使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数学好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生活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如:我在教《长方形的认识时》,从学生身边讲起,黑板面、桌子表面等物体就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最后让学生再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是长方形。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让学生懂得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那样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5. 精心设计练习,增强兴趣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巧妙的练习安排还有助于学生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认知建构并将数学知识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单一、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式的练习,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感。形式新颖、情节有趣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受学生的喜欢。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直观形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也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计算方法最多"等,都能使学生各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6篇

一、走进孩子世界,创可爱活泼的情境

一年级的小朋友拥有广袤的天空,他们有一双会飞的翅膀:飞向蓝天摸摸白云;飞向森林瞧瞧动物;飞向海洋抱抱鲸鱼。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情境时,应充分发挥孩子们活泼可爱的特点,让他们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挥舞、快乐地翱翔。如: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课前我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为兔子、乌龟队,并将动物的卡片贴在黑板上。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和人类是好朋友,和可爱的动物也是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动物园里的数字宝宝好吗?动物园门口有很多动物明星的照片,复习数字1至5。带领我们参观动物园的导游是小猴子乐乐,请看乐乐的生活照(由此引出数字宝宝0和0表示没有)……乐乐带大家来到售票处,按身高来买票(由此孩子们自然想到尺子,万分高兴地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和0表示的起点)……接着分别听到鸟叫和青蛙叫(多媒体播出),乐乐带大家来到百鸟园和荷花池(孩子在瞧见鸟儿、青蛙的兴奋中教学0的加减法)……现在,乐乐带领大家来到动物运动场看精彩的比赛(这个环节,完成下列教学:①动物穿好的运动号码服,有号码的老虎、小狗、青蛙、大象、小熊说猜猜我是几,达到掌握尺子上数字的位置;②精彩的龟兔赛跑开始了,我们一起参加吧。兔子和乌龟队比赛开火车,看哪队的火车跑得快,让孩子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熟悉地掌握0的加减法;③在运动比赛中,熊猫遇见了困难,让孩子乐于助人帮助它填补算式,看谁写得多)……最后,比赛结束了我们又回到动物园门口,乐乐很喜欢大家的可爱认真和帮助他人,你有什么高兴的事也想告诉乐乐(由此,进行课堂的回顾)。”这些动物都深受孩子的喜爱,每一环节凸显孩子的气息,每一情境调动孩子的兴趣,孩子手中自然握着五颜六色的彩笔,画出可爱的数字宝宝和写下爱护动物的话语。

二、走进现实生活,创具体有趣的情境

美丽的6岁天空,是渺小的又是宽阔无比的。渺小是指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了解不多、认识肤浅。宽阔无比是指孩子们有一颗好奇的心,对身边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有一双发现数学和美的眼睛,提供适合孩子摸索的大舞台,让孩子在生活舞台中央跳跃和舞动起来。如:教学《分类》时,我“请”出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让他们在喜羊羊的带领下,一起走进漂亮、整洁的青青草原。先参观的是美羊羊和懒羊羊新开的文具店,通过对比教孩子喜欢上美羊羊那分类摆放而整齐的文具店,之后引导孩子们动手帮助懒羊羊将同类的物品摆在一起,在动手中体会分类的含义、整齐的美观、帮助他人的乐趣。接着来到喜羊羊的玩具店和暖羊羊的服装店瞧一瞧,将不是同类的物品找出来,通过瞧一瞧、找一找和说一说,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轻松愉悦地加深了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后来,来到沸羊羊的水果摊,提问:刚到货的水果如何摆放顾客更满意?通过思考、合作、动手实践让孩子将分类进行灵活应用和体会劳动的辛苦,学会感恩父母。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村长慢羊羊发明的衣柜、分类垃圾桶等,让孩子深深感触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分类,有了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世界更美丽。

三、走进动画世界,创生动直观的情境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有效性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生本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下面简单来谈谈我的观点。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部分是一堂课的开端,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课堂导入对于优质课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将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图片:衣柜、冰箱、牙膏盒等。学生看到这些熟悉的事物,他们会觉得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这些经常见到的事物,学生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好奇,于是我便会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这样的导入方式,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从而为优质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在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下,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出发,对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思考与探究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都喜爱听故事,那么教师就可以创设出恰当的故事情境,将小学生带入这个故事中,使其身临其境认真地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轴对称(一)”这一节内容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一边给学生讲故事一边展示图片:在美术课上,慢羊羊村长让大家自由作画,并在下课前将画出来的作品展示出来。经过一节课的画图,懒羊羊画了一个青草蛋糕和棒棒糖,喜羊羊画了灰太狼,美羊羊画了一片花丛,蝴蝶和蜻蜓在上面飞舞着。然后村长让大家选出认为最好看的一幅图。故事讲到这里,我停顿了下来,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三幅画中哪幅画最好看,为什么?”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说美羊羊画得最好看,尤其是里面的蝴蝶和蜻蜓最漂亮。顺着学生的思路,我便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蝴蝶和蜻蜓这么漂亮呢?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蝴蝶与蜻蜓的两边是一样的,即对称的,进而引出了轴对称图形。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问题情境的启发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三、寓教于乐,体验学习过程

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使其难以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摸球抽签表演”的活动。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些贴有表演项目的小球,如跳舞、唱歌、说笑话、讲故事、绕口令、诗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然后将这些小球放入一个大箱子中,在活动中,学生按照顺序一个一个进行摸球抽签表演。在活动中,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活动,他们还十分热烈地讨论,既对自己的抽签结果充满了期待,又有些隐隐地担忧,这个心情变化的过程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并努力判断自己所抽到的是什么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大。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可能性大小的深层含义。

总之,构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是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基本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小学数学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慢羊羊教数学范文第8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的数学活动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创设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把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变为需要学生亲历探索而获得的直接经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感受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从而感觉到探究的需要,激发探究的兴趣。并且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技能的同时,获取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速度、路程、时间》教学中,笔者教学设计如下:

创设情境:(出示动画)草原上出示红太郎、喜羊羊、懒羊羊争吵图。

师:草原上它们正在争吵什么?

生:谁跑得快?

师:有没有结果?

(学生争吵不休,一时没有结果)

师:根据它们所跑的路程,你能判断它们谁跑得快吗?为什么?

生:不知跑了多少时间。(需要补充“时间”这一信息)

师:要怎么比?(让学生提出问题)

师:如果路程相同,看谁跑得快,要比什么?(跑的路程一样,看谁先到终点谁就赢)

(课件出示:红太郎4秒懒羊羊10秒)

师:如果时间相同,看谁跑得快,要比什么?(看谁跑得远)

(课件出示:红太郎4秒喜羊羊4秒)

师:下面情况(课件出示):懒羊羊10秒,一共跑100米;喜羊羊4秒,一共跑80米。

你有没有想说点什么?(路程、时间都不同,看谁跑得快,怎么区分?要比什么呢?)(要比每秒跑多少米)追问:为什么要比每秒跑多少米?

懒羊羊 10秒,一共跑100米

喜羊羊4秒,一共跑80米

师:象这样100÷10=10(米),80÷4=20(米),数学上称为速度。如果提供信息,你们能求出速度吗?

1、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中5秒大约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飞行速度大约是( )。

2、磁悬浮列车3分钟大约行24千米,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大约是( )。

3、小龙骑自行车,2小时行16千米,小龙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

板书:

40÷5=8(千米)24÷3=8(千米)16÷2=8(千米)

师:发现什么问题?怎么都是8千米?怎么办?(要注明时间,要用新单位来表示)

40÷5=8(千米/秒)24÷3=8(千米/分)16÷2=8(千米/时)

师:看来速度单位可以用每秒行多少(千米/秒),每分钟行多少(千米/分),每时行多少(千米/时),要体现出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以上例子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将知识设置于同学们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参与热情。感受与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内在数量关系。让学全面认识三种不同比快慢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对速度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初步感知。在认识速度单位时,引发认知矛盾冲突,激发数学思考,促使学生对速度单位的特殊性有充分感知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完善速度单位。逐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建构数量关系,触类旁通,为以后在解决问题与生活实践中认识、掌握其余类似的数量关系积累了经验。

二、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1.巧妙设置问题,引导探究方向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发现问题的动力和解决问题的钥匙。数学的核心问题是思考,学生学习数学如果没有通过自己的主动、独立思考,其学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笔者认为: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室不断呈现出问题,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不同程度的思考,当然,学生的这种思考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没有逻辑的。这时教师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数学思考方法,并促使学生自主灵活地运用方法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学生学完了“圆的面积”,笔者设计如下问题: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如图1),这时所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多了8厘米,求原来圆的面积?

(学生初看,觉得似乎无从下手。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揭示其中奥秘,可让学生冷静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呢?

(课堂上学生在窃窃私语,有部分学生好象已经知道了答案,但还是有些不确定。)

师(微笑,继续提问):长方形的周长会比圆的周长多,多的部分在哪儿?

生A: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

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这与圆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生A(不假思索):不就是两条半径吗?

师:这样我们可以求出圆的半径吗?

生(齐说):可以,其半径为4。

这样,经过教师的巧妙设置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究,原本复杂的问题竟然变得如此简单。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猜想、验证,感悟探究的方法。

“猜想——验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问题提出猜想、收集数据、验证的过程。这个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已的认知结构。学生在解决的问题较难时或解法不太明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条件对解法提出多种猜想,再从条件入手逐一验证已有的猜想,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充实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体验感性认识,又不断积累学习方法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探究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课,从正方形周长=边长×4引入(如图2),根据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请大家大胆猜想圆的周长跟谁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圆周长到底是直径的几倍呢?接下来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测量指定几个圆形物体的直径长度与相对应的周长长度,并填表。

再通过计算、观察、归纳、类比、探究圆周长与直径到底存在什么关系?这样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边操作边思考,问题与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在正方形周长=边长×4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中发现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新知。这个发现仅仅是学生从限定几个圆中得到“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是否存在所有圆的一般规律性呢?还需要让学生找来的多个圆形物体来进一步动手动脑进行再一次验证看看?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从中让学生感悟到合情推理”(归纳或类比)到“演绎推理”(动手动脑进行科学验证)的探究思路、方法。在这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又体验数学知识(或规律)的形成过程,丰富学习数学的“猜想——验证”的基本经验,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有利于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