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这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初中生不能坚持阅读完整本原著,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现状下,老师和学生为了应对中考名著检测,必然用练习代替读原著,这种现象被称为“伪阅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市中考名著检测题以“文段阅读题”或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这些考题力争杜绝“伪阅读”,引导学生回归名著“真”阅读,即从头至尾读原著。要实现名著“真阅读”,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阅读任务。下文,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落实名著“真阅读”。

一、阅读时间的落实

保证适量的阅读时间,是实现名著“真阅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校抽样调查显示,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阅读。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是教师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把名著阅读纳为学生的语文常规作业,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5分钟的名著阅读时间。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文相关的读读背背的任务争取在课堂上多完成一些。这样,名著阅读不占用学生其他科作业时间,家长才会支持,学生也乐意完成阅读任务。

二、阅读计划的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师生必须落实阅读计划,既能明确阅读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又能有效地督促阅读进度。

首先,落实学期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明确本学期要阅读几部名著,同时明确每部名著阅读完成的大致时间。如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涉及《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期中考前阅读《骆驼祥子》,期中考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落实每部作品的阅读计划。

1.明确阅读目标。从头至尾读完整本原著;及时做读书笔记;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2.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进度。明确每天的阅读量有两大依据,一是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二是学生每天需安排的最小阅读时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45万8千字,笔者任教班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为450字/分钟,每天安排15分钟的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的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这部名著需要68天才能读完。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公式“总页数÷68=?”,得出每天阅读的页数,然后要求学生填写日期进度表,明确每天的阅读进度,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落实。

三、阅读方法的落实

1.落实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基本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指导和落实。阅读一部名著,用浏览的方法看序、跋、目录、索引、后记等内容,了解作者的重要主张和书的大纲架构。对每天要完成的阅读内容先用略读的方法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整体感知所阅读章节的内容要点,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再用精读法,或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研读重要语句、揣摩重点字词,或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落实做读书笔记。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教师必须落实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落实读书笔记的格式和形式。学生须掌握读书笔记的基本格式。除了文章内容,还要注明作品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便日后引用时查找核对。名著的文体不同,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诗集《繁星・春水》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摘录经典诗句并加以赏析,或写读后感;科学小品《昆虫记》的笔记形式可以是“叙事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概述情节并注意摘抄名言,或分析人物形象,或写读后感。

(2)落实读书笔记的内容。每读一部名著,教师可以给出读书笔记的范例,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小说的读书笔记,概括内容时要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准确记录小说的细节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大部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很简单:“保尔报复神甫,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被学校开除了。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教师示范如下:“十二岁的保尔因打架被神甫带到了高年级上课(事情的起因),保尔对《圣经》和生活的出入有所质疑,神甫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保尔因为报复神甫对他的侮辱,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事情的经过),被学校开除了(事情的结果)。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每个月八个卢布(细节内容)。领班弗罗霞告诉了保尔的工作内容:倒开水、烧开水、擦刀叉(细节内容)”。学生学习范例,坚持做完了整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也为快速回忆名著内容提供了线索,还为解答试题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落实读书笔记的完成。做读书笔记是艰苦的,教师不及时跟进、落实,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可以一周安排一次检查,查看读书笔记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有缺漏;也可以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巡查,并要求及时纠错和补缺补漏;还可以请读书笔记做得较优秀的同学当老师的小助手,隔两三天检查一次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帮助做读书笔记有困难的同学,并督促其及时跟上阅读进度。

四、阅读内容的落实

教师同样要采取多种方式落实阅读内容,防止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落实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五分钟名著阅读交流。据笔者实践,利用课前五分钟语文活动时间进行阅读交流,是落实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交流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促进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1)根据名著的文体特征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诗集《繁星・春水》适合读、背、赏析;传记《名人传》更适合说说自己的感悟;散文《朝花夕拾》适合提出阅读疑问,师生一起解答;小说《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适合概述或复述故事情节。

(2)每天定人、定量、定时。一般是按座号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提前告知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的起始、结束部分;每位同学交流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降低要求,比如可以让他们用复述的方式,完成普通同学二分之一的交流任务。

(3)要求并鼓励学生敢说。每次交流任务结束,教师应对学生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包括肢体语言)是否自然等方面加以点评,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激励引导学生敢开口说,敢声音洪亮地说。

(4)及时纠错或补缺漏。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结束,座位上的学生或指出讲台上同学概述内容的错误之处,或补充其遗漏之处,或解答疑问,教师则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学生读书笔记上的错误、缺漏之处。

2.检查读书笔记。这点,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3.适量的检测。检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使用有阅读练习题版本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共享阅读练习题,加强对章节内容的掌握和答题能力。整本书阅读结束,教师要精编检测题,编写的检测题要广,要细,要重点突出。“广”是指试题涉及的内容全面,涉及作家作品、主要内容、典型事件、写作特色、阅读感受和体验等。“细”是指对名著的主要情节要注意细节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保尔在什么境况、什么时候说的。“重点突出”是指针对考题“深阅读”的倾向,重点训练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和表述能力、对经典语段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落实检测题的复习和巩固。复习方式可以是同学之间在课间互相抽查;也可以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时间,教师进行抽查和点评;还可以是学生结合读书笔记的内容,对检测题进行补充,出题考同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名著“真阅读”,师生都需要韧性,教师要进行有效落实,学生要坚持阅读,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了终身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名著阅读就不再是学生考试的障碍。

参考资料: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1.连词成句,先易再难,逐步增强学生写作自信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外衣。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是因为平时练得太少,缺乏语感。往往写出的作文语言贫乏,语句干涩,读起来淡然无味,失败的写作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自然不喜欢写作。教学中我采用“用词造句,情景写话”的训练方法,逐步增强学生写作自信。这种方法就是每学一课选出本课中所学重点词语或者根据写作需要摘抄五至八个好词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用词连句,情景写话。写作内容广泛:自然、教育、家庭、科幻、军事、社会生活等不限。形式自由可写日记、感悟、书信、故事、童话、小说等。这种做法,给学生很大的写作空间,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能写,也愿意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作同时采用篇幅由短到长,要求由易到难,技巧由专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的梯度原则。写作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设置分段训练的形式,逐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逐步训练,不断拔高要求,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词,写作也有感觉了,写作的自信也建立起来。

2.延伸课本,自由表达,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语文课本中,经典的文章,鲜活的人物,有趣的活动,伤感的人物命运等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学生内心蕴积着很多的想法,急需表达。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书信”“仿写”“续写”等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抒发心中的感触,加强练笔。学生写作热情高,写作效果好。如:学生在《丑小鸭》读后感中写道:我从“丑小鸭”身上懂得了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乐观自信,始终坚持,理想终会成功的道理。发出难道我这只丑小鸭不会成为白天鹅的呼喊;在《由想到的》片段训练中,学生由“方仲永”的悲哀,引经据典,充分阐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彻底明白要想成才只有努力学习的人生哲理;在学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练习,学生热情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给读者展示了不同的皇帝形象:或执迷不悟愚蠢透顶;或知错就改,发愤图强……这种练写,不仅带给学生愉快的感觉,而且极好触发学生好奇爱幻想的特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捕鸟”的有趣活动,自然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及时安排仿写,学生兴味浓,他们用优美的笔触生动记叙自己最难忘的游戏,真情流露,充满生活情趣,读来是一种美的享受。在学了《再塑生命的人》学生在给“海伦・凯勒”的信中写道:你看不见,也听不到,在无尽的痛苦中却没有沉沦,以顽强的生命力,诠释人生的伟大,生命的不屈,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埋怨生活,浪费生命,只有拼尽全力,奔赴生命的终点……正是在学生学了课文感触最深的时候,恰当安排写作,巧妙的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感受了写作的喜悦,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这种做法即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再创造,更是对学生人格的洗礼。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写作情趣

学生不会写作,主要是学生读得少,积累得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写出来的,往往以帮同学打扫卫生、辅导功课等来写友谊;以发烧送医院写父爱;以批评教育写老师……事例陈旧,塑造的人物干瘪没特点,语句平淡缺少色彩,这样的作品怎能引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给学生推荐了《骆驼祥子》《简・爱》《昆虫记》《繁星・春水》《水浒传》等古今中外几十部名著。自由阅读既给学生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作品中,那鲜活的人物,精彩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强烈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如饥似渴、如痴如醉。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面增加了,写作表达水到渠成。只读不写是看热闹,读了就写才能让学生深入其中。写读书笔记,或摘录好词好句,或写感悟,或写发现,或写体会不得而一,写作轻松易完成。读书笔记使学生养成写作习惯,很好培养学生写作情趣。几个月下来,厚厚的读书笔记,扎实地记录着学生读书的痕迹,存留着他们最成熟的思考和发现。每位学生为自己的读书成果自豪着,写作情趣有了,写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4.分值点评、做好加减法,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读书;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按《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实际上,大部分初中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与《课标》要求相差甚远。

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并能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那么,处理好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阅读要更好的为写作服务,这应当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要想使阅读更好的为写作服务,首先得让学生多读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提高学生素养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并且认为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历史上名人大家也都十分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白居易的创作生涯中,阅读也是贯穿始终。除了多读,还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的爱好,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三日不读书,自惭形秽,觉得没脸见人,要有这样的感觉。

那么,指导学生读什么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里指出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他要求学生在阅读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有1/3是用在阅读教科书上,而2/3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面的。其中,他特别指出科学书籍的重要性: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学生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说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向学生推荐首选古今中外名著,特别是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目,例如《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繁星春水》、《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夫游记》、《童年》,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其次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名人传记,再就精选各类报刊、励志杂志,例如《青年文摘》、《格言》等,扩宽你知识面的书,例如天文地理,世界文化等内容的书。

还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不求甚解、粗通大意、精读细思等,都是读书的好方法。我认为重要的不是怎么阅读,而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里,读书和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相随;是两条轨道,共同铺就学生成长的道路。他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同时又一再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思考才能更好的积累,就如同《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只阅读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温习旧知识经过思考能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就是说一个只读书学习知识不会思考,没有思考习惯的学生,他所获得的知识就不会活起来,只能是“死的行囊”。只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就像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需要动脑,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增长新知。所以,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知识真正活起来,为我所有、为我所用。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我们要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教给学生读书笔记的方法,像常用的圈点式、心得式读书笔记等,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及时摘录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心得体会,特别是读书时浮现的感触、随想、联想,哪怕它们似乎与正在读的书完全无关。里面的名师导读、批注、知识链接、好句积累、趣味思考都在提醒着阅读者思考并动手,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的灵感,因为这些积累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转化成写作的素材。

第三,要加强常规作文训练的指导。要做到期期有规划,月月有专题,周周有目的,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在本学期第七周作文训练中,我们的专题是“模仿名家名句,巧创自家经典”。我先给学生讲了我在上初中的一个例子:当时老师让写个人小传,其中有一个爱读书的段落,我改写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读书故,两者皆可抛。”这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在老师眼中,已经很不错了,这篇文章让我在同学中间名声大增。接下来还有一次作文课,我已记不清题目和内容了,只记得我摘抄了《儿童文学》上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这篇作文也被老师大肆表扬了一番,说我的作文有深度。虽然我当时心跳加速,脸红耳跳,觉得自己像做贼被当场捉了。因为我们那时候课本以外的书几乎没有,我们写作文都是从来不参考的,就是参考,也是老师积攒的历年学生的优秀习作,像我的这两篇。不过,我从这时自信心、成就感大增,开始真爱上了语文。

有了我这个现身说法,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摩拳擦掌,就等我一声令下了。课后批改作文时,我也很有成就感,几乎每个学生都给我带来了惊喜。薛会峰同学在《紧张也是一种享受》一文开头写道“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初三的生活也如炉子上的水,刚开始是平稳不惊,随着知识越学越多,时间越来越少,紧张感就如同沸腾浩荡的水携裹着压力蒸腾而来。引用了梁衡《夏感》中关于夏天的比喻,进而自然转入对初三紧张生活的叙述;结尾化用冰心《谈生命》中的“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段话巧妙化用名家名句,又紧扣初三的学习、生活,深化了文章立意,传达出了一种积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显示了作为初三学生、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及处理矛盾的能力,又显示了小作者不同寻常的文学功底,令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出她通过读书,书中的一些知识储存在了脑海中,再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感而发。

蚕只有吃进一片片桑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蜂只有采集百花,才能酿造香甜的蜜。写作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经过读书、思考、消化,写作时才能吐出精美的丝、酿造香甜的蜜。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的方法》钟敬文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习惯;实效性;课外阅读交流

目前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近年来,我就培养学生的阅读经典美文的兴趣和习惯做了如下尝试。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中学生阅读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林黛玉小心多疑、寄人篱下的性格,了解了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经典话语。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尤其现在网络的兴盛,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上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读书氛围,走近经典美文

学习应该与书香为伴,师生应该与经典为伍。学生在校园里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也都应该有文化的熏染。于是我校通过开展“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来提升读书氛围,在全体师生中掀起读书。具体办法如下:

1.一条主线――熟读经典诗词、名著

要求:一个月一本名著。(根据名著内容而定)

2.必读书目――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

坚持写读书笔记,学期末举行读书笔记评比。

3.充分利用好阅览室,全部图书实行开放管理,学生可以自行在阅览室选书,或到学校阅览室办理借书

4.认真上好阅读课,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业学习环境,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

5.建立班级图书角

引导学生将家中的优秀图书带到班级中,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不得少于50册,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班级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

6.每个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读书剪贴本或读书笔记本

班级或学校开展相关的评比、展览活动,使阅读记录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7.学校定期做好学生读书活动的检查工作,保证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读好每一本书,保证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8.学校将对各班的阅读标兵,给以必要的表彰

三.形式多样促读书,兴趣浓厚成习惯

1.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故事会或人物评论会或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每月开展“读书吉尼斯”评选。如,读名著之最、背诵古诗之最、背诵《三字经》之最、写阅读日记之最、即兴朗读最棒等项目。每月不同班级根据孩子“读书记录表”中的记录情况,评选出“阅读大王”“读书之星”等。每学年评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

班级网络读书沙龙是一个课外阅读发烧友的协会。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班上热衷课外阅读的发烧友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的组建,为班上学生提供了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精神动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中打网络游戏者锐减,课外阅读之风盛行。

3.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其具体作法是:班级注册一个公共邮箱,在网络上下载纸质书库中缺少的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书目,放入邮箱网盘中,供学生查阅。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我们学校的6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0%,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还读不懂;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科幻小说《哈里・波特》。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权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读的书。

初中学生受自身阅历的影响,对名著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不太可能达到很高的层次。太高的要求很可能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读《水浒传》,要求初中学生对书中众多的人物一一掌握,这个要求显然过高了。不如改成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物,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他。然后通过开展“水浒英雄故事会”的活动,使学生对其他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的要求初中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会,激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那些内容比较深奥,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名著,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的间接兴趣。如观看影片、排练课本剧等。

二、教会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等“文化快餐”的学生来说,较长篇幅的作品使他们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教读课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如苏教版九年级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由此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三、统筹阅读时间

因为名著一般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当然,教师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初中阶段阅读的书目心中有数。在日常的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相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学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阅读《水浒传》;学完《荒岛余生》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去阅读《鲁滨逊飘流记》等。阅读由课内到课外,一气呵成,阅读节奏安排紧凑,无形中就挤出了阅读时间。

四、开展阅读活动

结合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1.开展读书会

一般每个月2次,一个学期7次,教师事先制订计划,确定时间和内容。计划表在学期初交给全体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提早借阅书本,在这期读书会之前把相关书本看完,以便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有话说。每一小组由两个负责人组织读书会,会后每个学生写一些读书感想或读书会散记,然后小组负责人把学生的言语摘录下来编辑成读书小报,并对每一期的读书会打分,包括读书会的组织和读书小报的编辑情况。

2.开展朗诵赛

有的书不仅要讲,而且还要朗读,朗读更能体味文字的风格韵律。

可以选择诗歌进行小组朗诵比赛,让学生们制作好幻灯片,配上音乐,把内容显示到屏幕上,让听众也能更好地享受文字带来的美感。朗诵时可以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小组特点。

3.展评读书笔记

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于一段时间内优秀的读书笔记,要在班级甚至在学校内展览。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一、依托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他们对各自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如果说课堂中充满乐趣和魅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托课堂教学,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阅读兴趣,继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文化内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升素养的殿堂。所以,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中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尝试用狼和小羊的口吻去朗诵课文,体会它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培养了他们各自的风格,继而能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狼和羊的性格,这对于理解课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也可以在班上进行情景再现,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去表演狼和羊的动作,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性地参与到其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感受,让他们在掌握字词的同时,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了故事的大意,为今后学生创作寓言童话故事等做好了铺垫。

二、开展互动教学,实现语文教学改革深化

良好的教学方式不是教师一味地去灌输知识,学生盲目地去汲取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掌握其适当的知识,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展互动教学交流与合作,继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所谓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掌握其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学会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的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进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图片上的场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狐狸夸奖乌鸦唱歌好听的目的是什么?狐狸的企图实现了吗?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从这则故事中能够学到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并通过小组交流续写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相遇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通过这种教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找寻答案,实现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三、强化阅读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

阅读滋养心灵。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感悟文本内容的优美之处,让学生受到文本内容情感的熏陶,享受到文本审美的乐趣,从而对文本优美之处进行深层次体验。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小猴为什么要把土地公公o的麦子播种到地里面去呢?为什么第二年土地公公还要拜访小猪、小牛、小猴的家呢?让学生通过去阅读文章分析小猪、小牛、小猴的性格特征以及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猪贪吃所以早早地把麦子吃完了,小猴深谋远虑,所以把麦子用到了关键地方。土地公公再次来到他们各自的家拜访,是想看看麦子的情况,同时测验一下他们各自的使用之处。学生的回答完整的诠释了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思维敏锐,阅读能力大大地得到了提高,也值得教师的称赞。

四、读名家名著,学会撰写读书心得笔记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策略

古今中外名著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加上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基础也参差不齐,我们应思考多渠道去拓展名著导读的途径与方法。如何将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去读书,让他们学会在阅读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加知识底蕴,提升理解鉴赏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一、创境激趣,生成阅读名著的动力

于漪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名著导读“导”的主角应该是老师,而“读”的实施者应重在学生。学生一旦对名著阅读发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求知欲。

1.结合课内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拓展,或介绍作家及其作品的代表作,或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插入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学生对诸葛亮雄才大略的贤臣形象和刘备礼贤下士的明君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设置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对诸葛亮、刘备的认识实在不够,从而主动阅读《三国演义》。

2.通过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体产生了大量可以被名著教学所使用的新型资源,除了一些经典作品被拍成电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等影视作品,还有类似《百家讲坛》《品读》等综艺节目能够让我们直接聆听作家或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鉴赏,并能通过比较,体会原著的魅力所在,真正做到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一次震撼心灵的冲击。

3.图片展示激发阅读兴趣

由于时代背景差异或民族文化差异,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导致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不浓,一时半会难以钻进去读。我们可以用图片展示的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出示《香菱学诗》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行图片的描述,并展开联想,引导学生感知人物,以点到面渗入《红楼梦》中。

4.成语俗语激发阅读兴趣

成语故事或是俗语一类的东西,学生比较爱听,我们也可用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向学生讲“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然后问学生:徐庶是何许人也?这里是讲一个什么故事,才形成了这几个俗语。如果学生不知道此故事,也可以先把这个故事说给学生听。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再给出几个有关的成语俗语,让学生在下个时间,把和这个成语俗语有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授之以渔,提升阅读名著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真正引领学生走进名著的海洋,让学生在名著的海洋中自由的遨游。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一是在读上下功夫。首先,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学生由于阅读时间等原因,我们必须要在读上下功夫,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精读就是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对名著作品重要环节等进行细读,并且慢慢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名著的内容、艺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从而获得知识,受到情感的熏陶。而略读法是通过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指的就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如初中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及心理分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甚至是跳读的方式阅读。

二是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如果学生不会做读书笔记,那对名著的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很好地领悟名著的内涵,更不能让名著对学生自己有所启迪和感悟。为了更好地使初中生对所读过的名著有更深的感悟和理解,我们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必须要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除了要让学生摘记下名著中的经典名句及精彩片段外,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名著某些部分的感悟和心得。记录下某些语句或片段,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启迪,记下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和体会。因此,可以说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某一部伟大的作品,更好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三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初中名著的导读,我们仅利用课上的时间去引导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阅读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可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名著阅读要求,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去自主阅读。当然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在课外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老师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以此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

三、讲究策略,激发主体阅读的活力

首先,阅读名著,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教师导航和督促。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围绕文学名著的阅读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设立“阅读节”“读书月”“读书周”“读书日”,以校园读书文化节、读书沙龙、诗会、文学经典阅读协会等形式来推动校园文学名著阅读活动。教师可根据各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讨论后将阅读计划安排表格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容一般包括本学期要读哪几本书,如何读,要完成哪些任务,什么时候完成。

其次,建立班级每日读书汇报表,规定学生每一天的最低读书量,例如,每天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阅读量不得少于3000字(大约6页),多多益善。学生每天要把读到第多少页的页码填写在班级公示栏的“名著读书进度表”。

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阅读水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为学生可持续阅读和终身阅读奠定基础的必经之路。就农村初中生而言,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阻碍着他们的发展,作为教师就必须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精挑细选——给学生筛选好的阅读材料

仔细分析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发现:阅读分析题所占分值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要认真选取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不能太难、太偏。若是文章偏深或生字词太多,会增加学生的工具书使用频率。反复折腾,浪费学生有限的时空,还能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锐减,失去信心。农村的初中生,由于家庭、社会教育环境的限制,他们的见识和知识都贫乏,对部分阅读材料“顺风顺水”的解读。因此,在阅读材料的选取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现实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尽量挑选难度适中并与农村学生的知识视野相匹配的文章,让他们仔细研读,同时逐步指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让他们渐渐地接纳具有时代气息的文章和材料。

二、精荐细择——给学生推荐好的课外读物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一规定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除了做好平素的教学外,还要注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课外知识储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既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通过读书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目前的总体现状看,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还处于一个盲目、随意、无序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初中生阅历浅,鉴别能力较差,可如今的课外读物却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积极向学生推荐有益的、优秀的课外书籍,同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读。课外读物五彩缤纷、浩瀚如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数理化、文史哲无所不包,就读物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五类给学生推荐:一是科学性、启智性的,有利于巩固、扩充知识,进一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读物,如《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杰出少年训练计划》;二是益智性、趣味性的,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各方面知识和才学的读物;三是调节性、生活性的,有助于放松学生的心情、调节他们的情趣的读物;四是教育性、励志性的,有利于激发学生追求进步、追求科学精神的读物,如《伟大的励志书》、《居里夫人传》;五是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如《水浒》、《简爱》、《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童年》、《鲁宾逊漂流记》、《骆驼祥子》、《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上述这些读物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有益身心,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提高语文素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广泛延伸。

三、以写促读,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我们要时常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记录下自己的理解感悟,甚至对文本、对作者的质疑等等,做到读写结合,积累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读书之后留文墨。我们还以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在班级板报开辟“阅读与分享的天地”栏目,定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相互进行交流赏析。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检查督查,让学生保持常态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养成持之以恒的品质。只要我们师生锲而不舍的做下去,学生就会“厚积薄发,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这样也使他们体验和品味到成功阅读的乐趣。

四、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