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压强课件

压强课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压强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压强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理学 多媒体能力

下面关于应用多媒体对物理教学的帮助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具有突出的优势功能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现代多媒体课件具有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所以它具有开阔视野、方便观察、启迪思维、增强记忆等作用。

在讲《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这节课时,学生对于“流速越快,压强越小”这一概念的接受难度不大,但若从深层次去理解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学生往往显得无从下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采用多媒体讲解,将足球比赛中的“香蕉球”的形成投影于大屏幕上,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球的一侧的气流速度大于另一侧的气流速度,从而产生了一个压强差,正是这个压强差迫使足球不在沿着原来的直线路径飞行,因而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的“香蕉球”。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而且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记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他们往往习惯于静态的分析问题,而对于许多“瞬变”的物理现象,一些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的概念感到比较困惑。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则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使得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事物规律变得容易理解了,一些原本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事物、实验,如今可以通过多媒体得到展示,这样就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降低了教学难度。

比如,我在讲述《电流的形成 》一课时,考虑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导体中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自由电荷没有感性认识,尤其是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时,形成的电流方向与自身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这一概念时,更有难度,为了给学生感性的认识,降低概念的难度,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教学,首先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个封闭的工作电路,是学生认识电流的存在,然后将一段金属导体投影于大屏幕,并用实心点表示自由电子,空气点表示原子核。这样,就把看不见、看不清、摸不到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是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既丰富了学生知识领域,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了认识,进一步深刻地理解抽象的复杂的教学内容。

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新课标》中强调的三维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多媒体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有较大的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往往从表面,较肤浅笼统模糊的印象向确切清晰的感知过渡,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积极的思考,对事物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以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水平。而多媒体教学恰恰能做到将细微的事物扩大化,将变化不定的事物稳定化,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增大了可见度,很好的解决了教学难点,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效率,,对于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预定计划要多的内容和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比原来更多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就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图形和总结性的文章。在传统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的认真板书,这样既浪费时间,有时又会遇到板书不完的情况,被擦去的内容无法重现,而绘制的图形也只能是静态的、间断的,不利于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若把它们预先做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放映、再现。既省去了教师在课堂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又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加速感知、理解进程。例如:在讲“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时,教材上用四副图加以说明,但是这些图都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将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利用flas,讲解四个冲程用缓慢的动作展示出来,在配有声音,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如何合理、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首先,对于多媒体教学地位的认知应清楚,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实践告诉我,,多媒体再好,也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每一节课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毕竟课堂教学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尤其是《新课标》要求三维教学,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还有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指引。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教学是按课件走,还是按学生走,是关注活生生的课堂,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还是流于形式。有些课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但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压强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一、“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

“课件”向“积件”发展,工具型、资料型、开放型的教学平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料库。教师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的运用它们来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课件,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为课堂教学所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例如在物理学科平台方面:《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就是面向初中物理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青鸟师友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一个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集声音、图形、图像、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再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以上三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在多媒体资源处理方面,物理作为一门信息技术邻近学科,物理教师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许多物理教师都在Internet 上建立了自己个人专业网站,并把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放在该网站中,同时还可以把其它网站已有的课件通过Internet 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链接起来,通过长时间教学的积累,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教师也可通过网络共享自己的CAI课件,克服了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提高了课件资源的利用率,充实了网上物理学科资料库,形成网上物理学科联盟,实行资源共享。

因此,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彻底改变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二、电脑模拟物理演示实验等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演示实验全过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自主探讨性实验作用。在传统物理实验室,一方面由于怕发生意外和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失,有许多实验室规章制度,对学生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结果往往和物理理论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一切无不暴露出了传统实验室的弊端。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压强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高中化学;实验;基础

创新有趣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能通过实验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化巩固化学概念,不断将抽象性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从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好的为老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但不可替代化学实验。在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最终的现象和效果不明显,还有些实验的可重复性较差且占用课堂时间也长,另外有些实验的污染性太强,不适宜在教室内完成等情况。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能改善和克服这些问题。例如,在教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过程中,通过对压强的改变,并不会造成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若仅仅通过课本的实验,大部分学生可观察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但无法发现其后的颜色相对变浅的现象。此时,老师可通过制作课本实验的原型模拟,在多媒体上以模拟动画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在课件中显示出气体颜色的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看到实验中的颜色变化的区别,并在课件中通过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理解“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此,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能让化学实验的教学更加形象、具体和生动,能将抽象知识通过课件的呈现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清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和有效。

2.通过家庭实验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创造能力,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重视,并通过日常教学的引导来让学生逐渐培养创新能力。化学课堂是与实验密不可分的,因为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实验的具体呈现,能带来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中很多学生并不满足于课堂上的听与看,而是对自己动手操作和感受实验的探究过程更感兴趣,因此老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来迎合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应正确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首先,启发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找到确立相对应的实验用品,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步骤来一步步呈现出实验的现象,并最终得出实验的结果,以这样的思路来设计实验,并结合老师提出的实验问题来进行,可让学生的实验更加有目的性。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之后,可要求学生完成不同人在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比家庭实验。学生在实施这个实验的过程中,首先可利用装置图和文字把自己的设计原理描述呈现出来,接着学生可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这个过程就能不断让学生发挥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并在实验过程形成学生自己的发明与创新,不断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与热情。

3.丰富实验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丰富教学形式,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把教材上有关实验的陈述性文字转化为具体看得见的实验活动,并演示给学生。而为了避免演示性实验给学生带来的枯燥和乏味,可将其变为边讲边实验或者是学生课堂的小组实验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也应重视在实验室里开展的学生实验课,并从实验设计、实验安排和实验组织方面做好周全的准备。引导学生应意识到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重要性和可贵性,并逐渐教育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而在不同实验教学形式的实施过程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带给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可把这种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以活动课程的形式进行。这个实施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直接体验和学习实验,让课程活动能让学生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式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学习在时间、空间以及形式上都有了巨大转变,更进一步为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围绕实验为根本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教学的引导,能让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属性等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和学习,化学实验的学习有一定的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的化学事例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带领学生把化学融入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积极开展演示实验或学生参与的家庭实验等不同形式来不断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9(8):150-153

压强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信息技术;灵动活力

教育信息化在世界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势不可挡的趋势,以网络多媒体教学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各门课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合理地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不仅能够使课程目标更好的完成,还能够对课程的优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讨论研究: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直接经验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无法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制作了相应的Flash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件使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并且把间接的知识,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反复重现同一现象,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如笔者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融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三、运用信息技术。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一堂教学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时间的缩短,还可以增加单位课时听课的学生数,这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又一亮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复杂的图形、表格或总结性的文字,可以事先制成多媒体的幻灯片,动画或网页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给学生,可以加快学生的感知的进程,而教师可以省去了在课堂中绘图、制表等时间。每年中考前学生复习功课的时间非常紧张,我们谁都不愿意浪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宝贵时间,历年中考中数据处理及表格分析的试题是必考无疑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形式,将问题和数据呈现在大屏幕上,对关键词句,边讲边划出,对数据分析可以通过选定方式加以特别注意,容易找出分析的具体数据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大幅度提高。而对于专题性的复习课,可为整个初三年级的学生同时上课,内容充分,形式多样,各种教学课件生动活泼,可以通过网页方式呈现时,能够快捷方便找出不同习题的异同点,不需要重复地擦写黑板,打开第一、第二……页的练习讲义。二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者相比较,使用多媒体课进行教学的效果提高很多,教学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进行了二个多小时的讲座,学生仍然精神振奋,毫无倦意。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深入探究实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四、利用网络资源。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压强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 高效 教学 策略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83-02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握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成果,但由于对新课程的理念领悟不到位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在课堂中往往会急于求成带着知识给学生,而忽略了方式方法反而事倍功半。以下是笔者对初中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几点体会。

要设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活力课堂,高效学习”,实现教学“轻负提质,低耗高质”的目标要求,除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需在哪些方面多下功夫呢?

一、教师激情演绎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讲起课、说起话来辞恳情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这种形象和状态本身就会自然产生一种诱人的魅力,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教师忽视自身的情感投入,上课缺乏激情,情绪低落,表现贫乏无力,教学内容中原有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展现。这样,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造成心灵闭锁,师生交流互动失败,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好,更不要谈什么“活力课堂, 高效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重点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表现:突然情绪“激动”,举起手用力拍打在桌面上,随即,老师把夸张的痛苦表情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惊讶之余,在兴奋的状态中明白一个道理:手打桌子时,反过来桌子也在打手,所以手感到痛。重点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收入脑海中。

二、优化教学语言

舞台上,一个表演出色的演员,可以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和赞许;而在三尺讲台上,一个充满活力、语言感染力强、表达风趣、讲解生动的教师,讲课时同样也会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流畅,表达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吐字有力、富有激情,讲课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形态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对教师偶像的崇拜,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

三、设计递进式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引出都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教师的教学设问循序渐进、高度兴奋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此,可以应用较多的课堂提问,包括物理现象、物理原理、物理实验的设计、结论等。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例如学习《摩擦力》这节新课内容时,当学生看完新课导入视频DD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后停止,老师马上提问:为什么运动的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最后停止?学生凭着生活经验马上回答:因为足球受到阻力(摩擦力)的作用。接着老师要求:同学们利用台面上的实验器材(沙纸、笔、小车等),亲自体验摩擦力产生情景。并问:什么叫摩擦力?它的方向?它的种类?当完成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后,老师接着问:在生活中,摩擦力有没有大小之分?学生答:有。老师趁热打铁提问学生:摩擦力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重点内容的探讨,进入到互动学习的中去。

四、改变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主要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更注重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但它凸显的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把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的成长。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多种多样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从提问开始,科学而巧妙地设问,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并设置适当的障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求、去解决,并勇于创新。课堂中需要观点的碰撞,适当要求学生讨论,开拓学生思维。课堂上的讨论以至争论,是让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思路,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也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形成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对事物的大胆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想象,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或“别出心裁”,从而增进他们的创新技能。

同时突出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对于演示实验避免教师自导自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分组实验放手给学生,帮助学生怕出错、怕麻烦的思想障碍,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语言上要做到科学、规范、简明并富有启发性,既使学生形成规范的物理术语,也能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

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自我修炼,也离不开老教师的指导。一次公开课回馈的信息加上自身的反思虽然还不能算得上成功但是也朝成功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五、活用教学媒体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课件中的文字图片简练、清晰、设计合理,这对大容量的探究实验课及讲评练习课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既争取了时间,也让学生直观地领悟到某些概念和现象。课件中适当设计一些配音和flas,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增强学习中的兴致和趣味。

压强课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物理教学;观察和实验;表现力;演示;模拟;明确目标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概括、总结得出来的,人们无论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还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实际,都离不开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如关于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大气压强的知识,电、磁等场的知识,光、声等波的知识。这些物理知识所涉及的物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就无法直接观察到了。牛顿第一定律等物理规律所描述的则是一种用实验根本无法验证的理想情况。

我个人认为,如果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与物理教学研究整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这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重大问题。之所以如此,这也是由多媒体课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具体而言,它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和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象、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良好的交互性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来补充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是在和计算机的交流对话中完成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计算机按照学生的要求提供信息,同时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判断、调整或修改学习内容,提供新的教学信息。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征是传统的教育媒体很难做到的。

4.省时高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以前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以其特有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能够取得以前传统教学辅助手段所达不到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扩展了每堂课的知识容量,在用到某一板书或板图时,只需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即可,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相当美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物理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分别设计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课件。

1.演示型课件

演示型课件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所具备的文字,图象,动画,音频和视频功能,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交互功能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抽象、复杂,以至于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中用其它手段难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例如,物态变化中的汽、液化,升华和凝华;光学中的反、折射规律,各种光学镜,尤其是透镜成像的虚实及原因;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电荷的移动及电流的形成;磁场及其磁感线;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其它如声、光、电等各种波的传播等等。这些概念或者运动过程,通过计算机来显示动态图形和过程,从而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模拟型课件

模拟型课件是指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现象或者理论上的“理想模型”,供学生观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这些现象与规律的本质。这种类型的课件一般设计成通过使用者控制事件的某些过程,从而发展到不同的结果。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利,而且克服了因各种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许多真实实验的困难。如质点力学,原子裂变,牛顿第一定律等问题,都可以制作成模拟型课件来辅助教学。

3.练习型课件

压强课件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 物理教学 导入新课

一、实验演示法

利用小实验的演示来导入新课,是个好方法。只要小实验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就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这符合亚里士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例如,在讲 “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而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小实验演示,容易做,成功率高。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应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

二、刨根问底法

对某一现象,在学生对它还没有透彻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陷入事先设计好的 “陷阱”中,使他们的回答自相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为解决矛盾而开始新课的教学。

例如,在讲 “自由落体运动”时,学生已知由于重力的作用,手中的铅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看到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篮球与铅球快慢不同(教师演示)。教师可问:“为什么铅球和篮球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铅球比篮球重。”教师可进一步追问:“那么,将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又会怎么样呢?”此时部分同学会说,它们下落快慢介于铅球与篮球单独下落之间;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发生矛盾,问题就在于“物体越重下落越快”这个前提是错误的。接着开始讲新课,学生没有不认真听讲的。这种导入,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媒体课件法

媒体课件法就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方法。有条件的中学都有多媒体教室,只要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课件,就可以进行现代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图片、动画有机地展现在屏幕上,使声音不断地回旋在教室里。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对物理过程认识更清晰直观,印象深刻。我在进行 “焦耳楞次定律”教学时,制作过相应的教学课件,学生学后记忆非常深刻。

四、随机应变法

随机应变法是教师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临时随机地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要求用得恰到好处,而不牵强附会。随机不是随便,必须切合本节课的内容,引用得自然而巧妙。

有一天正当我在讲 “运动的合成”这一节的时候,窗外下起了大雪,有些学生向窗外看,为使教学正常进行,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同学们都向外看,并问:“雪花是怎样运动的呀?”学生答:“斜线向下飘的运动(对于雨就更准确了)。”我又问:“如果没有风,它会怎样运动呢?”学生再答:“直线下落。”我进一步追问:“那么沿斜线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呀?”由此导入新课正是时机。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虽说是 “随机应变”式的,但“机”的几率很小,我们不能刻意地去找“机”再“变”。相反,要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累教学经验,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良机,加以利用。

五、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法指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太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提出下面的问题: “马德堡半球抽成真空后两边用人拉,每边各用多少人才能拉开呢?”

生:一人就足够了。

师:差远了,你们尽量想多点。

生:能要十人吗?

师:要用八匹马来拉。

通过对该实验的讲述,学生能实在地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这样的导入使学生马上进入积极思考,学生兴味盎然,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六、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是指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导入学习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问:“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速度也是矢量,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

一些学生推测:能。

压强课件范文第8篇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加强和引导学生对化学教材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师导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体现教师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1.教师的导,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提问、探究式讨论、交流、互评等手段,达到启发引导、自主探究、促进发展的目的。教师需精心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在导学、导思中精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启发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思维碰撞,从而发现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旁点拨,对重点、难点、关键的地方,通过点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探究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绝不是表面上、形式上的活跃和参与。

3.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到导与学的关系转变,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设计过程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和自我总结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实验的必要性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在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中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在锌板和铜板在稀硫酸中不接触,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1.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值;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等。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