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荷花诗句

描写荷花诗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荷花诗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1篇

学海泛舟: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习作的片段,希望老师们多多指点!

蔚蓝的天空中,镶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它们没有线条,就像只用颜料渲染出来的一般,相互混合着。在遥远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座连绵不断的青山。近处嫩绿的小草,伴着风的吹拂,为春天歌唱着……

聊坛主持:这个片段描写中,我感觉你在抓春天的特点以及观察的顺序上做得不错。你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写出了春天的景象。

李老师:写作顺序很好,但是读起来却觉得干巴巴的,让人感觉不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你要是能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这些景物能活起来就更好了!

许老师:在上面这段景物的描写中,如果能把动态和静态结合在一起,就会与众不同了。你看:

蔚蓝的天空中,镶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它们没有线条,就像是只用颜料渲染的一般,相互混合着。在春风的吹拂下,云朵像绵羊似的在草原上奔跑。在遥远的地方,隐约可见一座座青山。它们连绵不断,犹如一个个少年手牵着手,酣畅淋漓地歌颂着春天的灿烂!近处嫩绿的小草,随着风的吹拂,正为春天歌唱着……

聊坛主持: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看来写景的文章还要注意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

李老师:请大家看看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一泓碧绿的水面上,铺满了荷叶。荷花如妙龄少女般亭亭玉立,风一吹,就随风摆动,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蹈。荷花有的上粉下白,有全是粉红色的,但无论什么颜色,都显得十分美丽。绿盖叠翠,清香阵阵,这让我忽然想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时的荷花不就是诗句真实的写照吗?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2篇

一到荷塘堤埂上,一股股清香扑鼻而来,清新极了。大片大片的荷叶,高高低低挤了满满一池塘,张张都翠绿欲滴,像无数把撑开的小绿伞汇聚在一起。瞧!荷叶上面还有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显得特别漂亮可爱。不远处还有几朵盛开白色的荷花点缀在荷叶当中,快看,那儿还躲着一枝花骨朵,像个桃心含苞待放。密密麻麻的叶柄,深深地扎入池底,给荷叶运输养料,它上面还长满了一颗颗小刺,也许是在保护头上的荷叶不被人采摘。

瞧,还有全合拢的叶子,那样子像停歇在叶柄上的大蜻蜓,只不过没有翅膀罢了!“这就是初生的荷叶。”爸爸告诉我。“哦!‘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这样子的呀!”我说。还有半开半合的叶子,像一顶牛仔帽!“这是小荷长了几天后的样子,再过不了几天,荷叶就全张开了,成大荷叶了!”爸爸接着说。还有刚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像是被哪个顽皮的孩子抛在水面似的。“其实啊!这是荷叶的柄太细了,无法擎起那“重重”的荷叶,所以呀叶柄就露不出水面,感觉荷叶就浮在水面上。你再看看,那些叶柄粗壮的,荷叶就长的高!”爸爸说。这时,我不禁背起了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正纳闷:“为什么诗中说荷花是红色的,而我见到的荷花却是白色的?爸爸告诉我,因为这里看见的是白花藕,而诗中描写的是红花藕。接着,爸爸还教我背诵了王昌龄的《莲曲》,爸爸给我讲了周敦颐的《爱莲说》。

“女儿呀!看看把水往荷叶上抛洒!会是什么样子!”爸爸提议道。“好啊!好啊!”我高兴的说。只见我一把又一把地把荷塘里的水抛洒向荷叶,可水珠不是从荷叶上滑落下来,就是滑进荷叶长柄的地方,聚集成一颗大水珠,大水珠晶莹透明,活像一颗亮晶晶的水钻,漂亮极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荷叶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所以荷叶就不会被水打湿的。我们现在所用的雨具,也都是仿照荷叶表面不沾水的原理造成的。”我接着说:“哦!原来是这样的啊!”爸爸语重心长的说:“是啊!大自然中像荷叶这样神奇的植物叶子还有很多,像芋子叶、花生叶……,植物的奥秘很多很多,你要努力读书哟!”

这个早晨漫步荷塘,我欣赏了荷叶、荷花美丽,积累背诵了写荷叶、荷花的诗句,伴着阵阵荷香我神清气爽。

厢东小学四年级四年级:陈依言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3篇

教学片段: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它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自己读一读,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荷花。

师:谁能介绍荷花的样子?

生: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学生搜集资料介绍荷花)

师:让我们也来欣赏荷花(图片赏花),谁能用几个词或一段话形容你看到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高雅脱俗……

情境是“纽带”,是架起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建立学生与文本知识衔接的纽带。基于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的特点出发,引入古诗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人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美,然后赏荷花、说荷花。用古诗创设情境既解决了北方的学生因“荷花”离生活远而不了解荷花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对荷花的兴趣,它似绵绵春雨启迪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丰富的词语形容荷花美,表达荷花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之中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引用古诗语言,妙语生花

语言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富有启发的语言,能引起学生思考;充满激情的语言,能产生心灵共鸣;生动优美的语言,能陶冶学生情操;亲切温暖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用古诗,使学生一起分享古代文人墨客对荷花的赞誉,从而进一步感受作家叶圣陶笔下的一池清新美丽、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水中荷花。古诗的语言充满了感染力,充满魅力,使课堂融入在诗情画意中,使学生陶醉在画意诗情中。

在介绍荷花的不同姿态时,教师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句体现含苞未放的花;引用唐代李商隐的诗“世间花叶不相论,花入金盘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了解荷叶生命的绚烂;含满果实的莲蓬在秋风中载歌载舞的情景,引用了“叶圆花好千秋韵,玉洁冰清万世新”的佳句。

在引导学生理解荷花的品质时,教师用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使学生感受到荷花自古备受人们青睐,这不仅因为她色香俱佳,更因她卓而不群的性格。荷花娇艳但不失清纯,雍容大度却不哗众取宠,清香中透着谦逊,柔弱里带着刚直……

千古岁月,悠悠诗情,就像片片花瓣带着沁人的芳香在课堂上流淌,在学生心中流淌。古诗的引用使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也成了学生感受古诗文化的课堂,课堂也因古诗的魅力而绽放异彩。

三、运用古诗拓展,情感升华

在《荷花》一课教学结束时,教师把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的《爱莲说》送给学生,伴着音乐让学生走进宋朝周敦颐的名篇佳作中,再一次感受荷花的品质、荷花的精神,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也升华了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意境中留下无限的遐想。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4篇

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笔者广泛阅读前人诗词解析,认真研究一些诗词名句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内容,剖析和领悟诗词中所寄寓的生物学和人文教育价值,并将之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1. 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或生物学知识 我国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人在对自然景观的观察、筛选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情感而创作出来的,所以,有大量的诗词描写了生物学现象,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常用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描写生物个体的特征。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形象地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描写了不同于其他“百花”的个体特征——在秋季开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洁生动地勾画出腊梅在寒冬开放,气味芬芳的鲜明特性。

(2)反映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精确地反映出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并隐含着一条食物链;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说明春天来临,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3)描写生物的生活、生殖、行为等。“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了动物的运动及生活环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则描绘了与植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现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说明了鸟类的迁徙行为。

2. 诗词中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传统的自然科学教育认识中,科学教育是严谨的、理性的,人文教育是感性的,两者界限分明。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两种教育显然不应继续界限分明了,只有把两种教育恰当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同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更好地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在有意识地挖掘自然科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歌颂自然,赞美生灵,热爱生活的诗词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美的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科学知识,更可以使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充满语言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时时得到美和爱的熏陶。

有许多诗句描绘了自然之美,抒发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在学习生物科学的过程中忽然听到这样的诗句,学生往往能感受到大自然不同季节的美,学生也会在对美的欣赏、感受中认同生物科学的美。

很多诗词都是诗人借物言志的产物,其中与生命现象相关的诗词,往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意义、人性伦理等问题的看法,同时又蕴涵着诗人的思想情感,反映了人类永恒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同情、坚毅等,具有深刻的人文教育价值。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借寸草抒发感恩母爱之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表达了对蜜蜂辛勤劳动敬仰和短暂而辛苦的一生的同情。

当然,诗人与生物学家观察世界的方式有明显的差异,诗词所着意的角度,与生物学研究着眼的角度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如白居易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首诗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赞美了伟大的父母爱。但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看,其实是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但是,诗人诗句中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却是经过千百年的文明积淀,潜存于人类内心的永恒的情感,这在以往的生物学教育中是被忽视的,而在今天却是需要通过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的。

3. 诗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 创设情景,巧妙导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夏日的夜晚,流萤点点,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吗?”这可以作为《新陈代谢中的ATP》的导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那么,除了从现象上来辨认性别外,怎样从本质上确定性别呢?”这可以作为《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导课方式。总之,利用诗词导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使其能领悟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2 一语中的,突破重难点。诗词的语言简洁、生动、优美,教学中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能够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将复杂的重点难点问题顺利攻克。

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有许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此时引用诗词可以有效突破难点。如引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形成但形态不够清晰的特点;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从细胞的不同方位观察,各分裂时期的图像也不同。

另外,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有性生殖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营养生殖,从“阳光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生态系统能量来源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诗词无不简洁生动、高度概括地描述了各种生物学现象。

3.3 编制习题,寓教于乐。由于诗词语言优美、简洁生动,令人人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故可用于编制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强化。试举例如下:

(1)古代诗文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凡是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说明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5篇

在中考语文中,古典诗词鉴赏题分值稳定地保持在5分。怎样使答案准确贴切,是每位考生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紧抓关键词,准确审题。下面举例说明。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街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前人评说这首诗的第二句中“敌”字用得“险而稳”。假如不用“敌”字,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字?试结合全诗说说,“敌”字与你所用的字比较起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险而稳”、“结合全诗”、“表达效果”,也就是说答案必须符合这三个关键词的要求。

参考答案:还可以用“对”字。“对”字偏重于客观的描述,而“敌”字则偏重于主观感受,情景交融,主观色彩浓,似乎是“险”,其实正突出了游子孤独寂寞、不堪相思之苦的悲凄情状,所以说又很“稳”。

学生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往往不注意审题,导致失分。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答案1:还可以用“对”字。信和梦都已经很遥远了,剩下的只有空床对着寒冷的秋天。街下的青苔和红树,在雨中月下显得非常“愁”,全文冷色调,正写出了作者的愁。

此答案的失分在于没有认真审题,把诗句的翻译当作了题目的答案。但事实上本题根本没让你翻译,只是分析“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而已。

答案2:还可以用“配”字。“敌”字用得恰如其分,只有空床敌素秋,思念妻子,青苔和红树等物像借景抒情,表达思念,而“月亮”字更引发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答案同样犯了不认真审题的毛病。题目要求分析“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你却在分析青苔、红树和月亮,根本就没有分析到“敌”字上去,也没有分析到你所要用的字。

答案3:还可以用“配”字。“配”字表达了一种很平稳的心情,“敌”字表达了作者内心一种激烈的矛盾,在深秋时节思念远方的妻子,却只能用书信来传达,既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又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

此答案注意到了“敌”字与你所用的字的区别,却没有分析出本句体现的周围凄冷的环境,没有分析出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也没有分析出为什么“敌”字用得“险而稳”。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本文三四两句描写很有特色,试简要分析。(4分)

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的是三四两句的描写特色,答题时必须紧紧把握三四两句和描写特色,参考答案如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了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下面是学生在实际答题中几个有问题的答案:

答案1:西湖的六月风光与平时不同,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荷花映着太阳,显出不同寻常的红。

此答案的错误在于它将句子的翻译当作了题目的分析,完全没有领会答题的要点,所以很难得分。

答案2:本诗由感受到景色,借景抒情,三四两句描写非常有特色,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的喜爱之情。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6篇

一、创设情境,诱感体验

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一般是从列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直观形象手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变文为画,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有趣,把学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感悟语言,陶冶情感。

课例,第六册《荷花》导人新课:让学生背诵有关荷花的诗句。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荷花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优美,而且从不同角度充分表现了荷花的美。

师:荷花是这样的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吧。

(放映课件:在优美的音乐中播映各种形态的荷花,教师配以优美的词句或诗句。所有的学生都被美丽的荷花陶醉了,纷纷发出惊叹声。)

师:谁来说说你赏荷花时的感受。(学生纷纷踊跃发青。)

大多数孩子对荷花缺乏感性认识,单凭从文中的插图和朗读感悟,是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涟漪,感受荷花的美就显得苍白无力。执教者在学生学习课文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并配上优美的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接触、感受荷花的风姿,并由此形成对荷花的鲜活、具体、深刻而丰富的印象和感受,诱发主体积极的情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生命个体涌动与 发展的前奏。

二、比较品评,交流情感体验

教材足语言的海洋,语言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但却用得很传神,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这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反复琢磨,展现个性化的感悟,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处,深入感悟描写的形象感、蕴含的情味感。促进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与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享受读书的乐趣。

课例,《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荷花的这个“冒”字,内涵丰富,但却不易为学生所感悟,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胃”字内涵有所感悟。1,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是多么美呀!荷花是怎么冒出来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眼?(伸、长、钻、探、顶、蹦、露、冲……)2,同学们说得真棒呀,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阐述见解。)课件播映: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的样子,学生欣赏后再说。(使劲、拼命、迫不及待、笔直、一个劲儿、高高、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3,美丽的白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想干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们仿佛是来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或者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也可能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美丽;也许只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再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感悟“冒”的深刻内涵,紧接着超越文本,引导学生想象,搭起学生与课本交流的桥梁,给学生心灵放飞提供一个阔大的平台。既强化了学生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也使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这种鲜活的奔涌着灵性的言语交流情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本活了,语言活了,学生活了。

三、自主选择,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总是以自身需要、价值取向、认知图式、情感结构、已有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情感结构、领悟和意义。体验必然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处于不同的时空情境,参与同样的活动,感知同样的情境或面对同样的语汇材料,所获得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体验,也存在着差异,带有个性化色彩。这种差异和个性化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还主体性于学生,给每个学生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想学、要学,这样才能使学习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由于这种选择的自主性,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吸收、感受、融合、内化也就呈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些独特的感受、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灵性飞扬。

课例,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

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作者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了。是呀,我们也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了,如果你站在荷池而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1:以朗读的形式绘声绘包美读课文。

小组2:画了几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小组3:以课本剧加舞蹈的形式将荷花开放的过程、荷花翩翩起舞、荷花在池中与各种动物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进行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自由组合,可单人、也可同桌、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课文:有的学生进行了感情丰富的刚读,有的采用谈感受的方式,有的则画几幅美丽的荷花画配上解说,更令人惊叹的居然有一个小组以舞蹈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荷花各种形态的风韵,大胆地想象了荷花与动物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情感。通过演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角色演读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此时此刻,学生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舒张,鲜活生动的思想得到了自由的飞翔。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7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34分)

1.

(8分)看拼音,写汉字

jiào

shì

jiā

qīn

qi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áo

dòng

xué

xiào

bān

huì

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0分)读拼音,写汉字。

lín

xuǎn

bǐnɡ

jiào

________目

________时

________择

叶________

比________

ɡù

xuè

mào

zōnɡ

牢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盛

祖________

3.

(8分)我会拼,还会规范漂亮地写出词语来!

guī

jiù

shù

shāo

báo

zhào

y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ruò

yǐn

ruò

xiàn

fèng

héng

guàn

jiāng

mi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6分)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________清香

一________花瓣

一________荷花

一________荷花

一________的画

一________微风

5.

(2分)写出加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________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________

6.

(16分)读一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字

xiàn

yuè

jiān

________望

________制

穿________

________苦

相________

电________

跳________

时________

________石

________代

音________

________强

________言

贡________

明________

________膀

7.

(5分)请你查找资料,为叶圣陶老先生设计一张名片。

叶圣陶

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

职业:________

作品:________

教育思想的精髓:________

8.

(3分)读课文《荷花》填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中描写荷叶数量多的词是________,描写荷叶颜色的词是________,描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

9.

(15分)一字组多词。

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5分)智能拓展。

课外找一首中外名曲,闭目静心欣赏,听乐声想象乐曲表现的画面。然后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或听音乐时的感受写一写,在同学之间做一些交流。

11.

(2分)读句子,选择理解正确的序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A

.

“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

.

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12.

(6分)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大圆盘

________的姿势

________的花瓣

________的公园

________的小莲蓬

________的荷花

13.

(9分)选词填空

茂________  ________封

甜________   ________蜂

________方

________糖

神________  奥________  机________

14.

(5分)课文内容我理解

①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的两位母亲---一位是________,一位是________。

②文中说“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的意思是:

________

③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的意思是:________

你对这两句的理解是:________

15.

(2分)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________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________

16.

(8分)给多音字组词。

露lù

________   lòu

________   行xíng

________  háng

________

觉jué________   jiào

________   佛fó

________ fú

________

17.

(5分)图中所画的是哪个季节?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18.

(5分)照样子写句子。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9.

(7分)选出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嫩黄色(lèn

nèn)________

露出(lòu

lù)________

赶紧(jǐn

jǐng)________

仿佛(fú

fó)________

了不起(le

liǎo)________

花骨朵儿(ɡǔ

ɡū)________

挨挨挤挤(āi

ái)________

20.

(2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写出荷叶非常漂亮可爱的句子是:________。

②写荷花不同开放情况的句子是:________。

21.

(2分)填空

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是:长廊--________--________

22.

(3分)根据拼音写词语。

qīnɡ

tínɡ

________把又圆又大的hé

yè________

当做舞台,不停地yǎn

zòu

________美丽的歌。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0分)

23.

(15分)快乐阅读。

荷花湖

奶奶家屋前,有一个荷花湖,每天暑假,我就到荷花湖观赏那可爱的荷花。

阳光投射到湖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展开一卷(juàn

juǎn)____斑斓的彩墨画。池中的荷花,绿叶亭亭,清淡美丽。几只活泼的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静谧(mì)的画面。你看,湖边那婀娜多姿的垂柳,轻风一(佛

拂)____,更是可爱。

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你瞧,那荷叶上(尊

蹲)_____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湖演奏动听的交响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lù

lòu)_____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我爱清香四溢的荷花湖,更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

________的荷花

________的荷叶

________的露珠

________的光辉

________的小鱼

________的交响乐

(2)想一想,这篇文章描写的荷花同课文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或读音,填在横线上。

一卷(juàn

juǎn)________

一(佛

拂)________

(尊

蹲)________ 着

露(lù

lòu)________ 珠

24.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1)仔细读第一自然段,再回答问题:

①从这一段的中心句,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②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庭院的这个特点?________

A.第1句

B.只有第2句

C.第2,3,4句

D.第1,2,3,4句

③朗读第3句话时,哪个词语要读重音?________

④第4句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红云”?________

A.凤凰树的枝叶

B.凤凰树的花

C.小城

D.火烧云

⑤“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凤凰花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句话,再回答问题:

①把这句话缩到最简:________。

②“一棵棵、一顶顶”可以换成“一棵、一顶”吗?为什么?________

③“撑开的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几个特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所描写的特点?________

A.数量多

B.颜色绿

C.树冠大

D.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

25.

(17分)课内阅读我最棒。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

(1)“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揭开一________

模仿一________

清楚________

(3)“秘密”指的是什么?

(4)蝙蝠发出的________,遇到障碍物就________,传到蝙蝠________,蝙蝠就________。雷达通过________发出的________,遇到障碍物就________,传到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3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40分)

23-1、

23-2、

23-3、

24-1、

24-2、

25-1、

25-2、

描写荷花诗句范文第8篇

我国栽培荷花的历史悠久。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6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碳化莲子;而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像中常有“莲花化生”之形象。古时还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荷花生日”。而荷花在我国古代大量的诗歌典籍中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彼泽之彼,有蒲与荷”的诗句。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更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唐代诗人王昌龄又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吟咏荷花。

千百年来,无论是文人雅客,还是黎民百姓,都对荷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人们讴歌荷花,与荷花产生了解不开的文化情缘。

唐代诗人李白曾以荷花表达爱情,作诗《折荷有赠》云:“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荷花还被赋予了许多神话色彩。因而,在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是描写仙女手持芙蓉,脚踏祥云。李白《古风》诗云:“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就是描写仙女手中拿着荷花,凌空虚步,飞升太空,虹霓般的衣裳拖着宽逸的飘带,反映出了诗人对荷花的美好情感。

民间百姓则从荷花的“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群芳谱》)中悟出生命力之所在,那就是要“通”,通则畅。莲花中有并蒂莲,故常见有描绘两朵莲花生于一藕的吉祥图案,象征夫妻灵犀相通。如喜联: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又因荷花的荷与“和”谐音,所以画荷花与盒子的纹图,就表示“和合”。“和”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中一贯重视天人合一,内外统一。“和”既是和睦、融洽的环境,又是人内在修身养性的需要。

赏荷,又让许多文人品出一种道德的完善,精神的高洁,那就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出淤泥而不染。其流传之久远与影响之广泛当数周敦颐爱莲的故事:

周敦颐,字茂叔,生于北宋中叶,曾为朝廷命官。他办案公平,不畏权贵,深得民心。有一囚犯罪不当死,但酷吏王逵却欲深治。王逵凶悍一时,众人莫敢与争。这时,恰逢周敦颐到任,他独身前往,与王逵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大怒,摔掉手版,愤然说道:“如此尚可仕乎?”言罢,欲弃官归家。王逵见周敦颐态度坚决,只得重新判案。后来,周敦颐升任广东转运判官时不辞劳苦,四方巡行视察,亲自提典刑狱,纠正错案,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被广东百姓誉为清官。

周敦颐因为积劳成疾,晚年辞官归家,在庐山莲花峰下养病。他的住所四周塘泽相连,山青水秀。清澈的水面上,朵朵莲花,轩然昂首;片片荷叶,孤傲超然。周敦颐喜爱荷花的风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来表达自己秉直不阿的性格和宁折不屈的骨气。

周敦颐所赞美的莲花,正是他自己性格的写照。亦表达了其不甘于与污水同流,耿直正派的为人。“周敦颐爱莲”从此成为美谈。《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被人们誉为警句,流传后世。

莲花在佛教中更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如僧人居“莲房”,坐“莲台”,供“莲龛”,穿“莲花衣”,念“《莲经》”,甚至佛家境界可简称为“莲界”。由此我们便可窥见莲(荷)花与佛家结缘之深了。

中国是荷花的故乡。荷花的种子――莲子寿命之长是令人惊叹的。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辽宁省新金县泡子村曾发现古代莲子(或叫化石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运用C14(碳14)科学方法测定,在地下已埋藏大约950年。经播种发芽率仍然很高,所得植株被称为“古代莲”,其形态特征与现代荷花相似,经交换寄出国外,以其寿命之长曾引起国际植物学界的浓厚兴趣。

祖国医学认为,荷花性凉味苦甘,有活血、止血、祛湿除风之功,可用于治疗跌损呕血、水泡湿疮等病症,且其功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一段称颂莲藕的文字,亦写得惟妙惟肖,读来韵味深长:

“莲立于淤泥,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浸。根、茎、花、实,凡品难同。清净济用,群美兼得……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盖莲之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我国人民何时开始食用荷花,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加以佐证,但我们至少可以说,荷花在慈禧的那个年代就已是宫廷中的“御用食品”了。因为慈禧身边的女官德龄在其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述:

“荷花的花瓣也是太后爱吃的一种东西,在夏季里,常教御膳房里采了许多新鲜的荷花,摘下它们最完整的瓣来,浸在用鸡子调和的面粉里,分为甜咸两种,加些鸡汤或精糖一片片地放在油锅里炸透,做成一种极适口的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