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描写儿童的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t the old moon
Comes back nightly.
She points her finger
To the far silent yellow thing
Shining through the branches
Filtering1) on the leaves a golden sand,
Crying with her little tongue, "See the moon!"
And in her bed fading to sleep
With babblings2) of the moon on her little mouth.
孩子的惊叹
随着那轮古老的月亮
每晚去而突亍
她用小手指着
那一轮遥远的、寂静的鹅黄
从枝桠间倾泻而下
透过叶的筛子,洒落一地黄沙,
一个稚嫩的声音惊呼:“看,月亮!”
躺在床上,渐入梦乡
小嘴还呢喃着:月亮,月亮!
1. filter [?f?lt?(r)] vi. 透过;渗入
2. babbling [?b?bl??] n. (= babble)儿语;(婴儿的)牙牙学语声;模糊不清的话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画面非常优美。诗的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婉转,读来意味无穷。诗人用白描手法把寻常话语点缀入诗,不假雕琢,不尚工巧,风味独特。诗的突出特点是,先构思“不觉”之图景来凸现“觉”的真意,寓“觉”于“不觉”之中。后抓住春夜这一特定时辰,在“觉”中写“不觉”,从而突现“觉”。尤其未句“花落知多少”,情致横溢:美好的春天是该珍惜啊!诗小含量大,意味隽永。全诗看似纯粹描写景物,好读好懂,却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慨叹!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前两句集中写“我”的衰老,后两句集中写“童”之天真烂漫。“少小”与“老大”相比极写时间相隔之远,“鬓毛衰”的描写为“不相识”、“笑问”作了很好 的铺垫。“客从何处来”的问话,形象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故乡的陌生。时间把“我”划为异乡人,可“乡音”却牢牢拴住“我”的乡思乡情。这首诗,纯用白描,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一、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的内容一般比较简短,语言凝练,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的描绘,只是选取现实中最有特征性的片断,将作者的情感与表达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在诗歌的“意象”中,往往饱含诗人的喜怒哀乐,蕴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诗歌讲究跳跃,讲究行与行之间的留白。我们可以启发孩子通过联想、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漫步诗境当中,领略诗歌的意境,把诗歌变成故事,把诗歌变成美丽的画面,以弥补行与行的空白。请看北师大版二年级儿童诗《流动的画》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自己读第一节诗歌,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们说说,你们读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
生:读了这几句诗,我仿佛看见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黄色的,有红色的茶花,有白色的杜鹃花……
生:我好像看到山坡上云雾在飘啊飘,还有葱绿的树木和几座房子。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汽车在马路上开来开去。
……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处处风景如画,让我们乘上火车一起去欣赏吧!“呜――”火车开了(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吧。
生: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哗哗地流着。
生:我看到了山上的云雾在自由自在地轻轻地飘着,多么美啊!
生:我看到水库清澈见底,像一面镜子。
师: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真让人陶醉!请用喜爱的感情读读诗句。
以上的教学,教师让学生初读诗歌,展开联想想象,感受诗歌描写的美景。接着,又借助自己的语言和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意境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在火车上看到的美景,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充分理解和感受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感情的心弦已被拨动,水道渠成,读得入情入境,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朱作仁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阅读教学,就必须注重活的朗读。而诗歌又是最重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诗歌的灵魂和生命就是感情。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感情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诗歌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诵读无疑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诗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北师大版二年级冰心的儿童诗《雨后》的教学中,教师先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歌,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动人情景。再分小节指名朗读诗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然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孩子们在水中尽情玩耍嬉戏的画面,以及小哥哥不小心摔倒,妹妹担心摔倒又喜欢摔倒的情景。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小哥哥为什么摔倒了?他摔倒为什么还那样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怎么做?她为什么怕摔又希望摔一跤?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体会孩子们爱玩水的天性,感受雨水给孩子们带来的无比兴奋和快乐,感受孩子们的天真活泼。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获得独特的诗意享受。最后,让学生集体吟诵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借诗习诗,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仿写诗歌是孩子诗歌习作的起步,也是孩子们非常乐于表达的一种写作形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许多孩子可以模仿学过的诗歌,驰骋丰富的想象,写出富有儿童情趣的诗作。同时,通过写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锤炼他们的语言,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更加精炼,更有诗意。《流动的画》这首诗中,省略号是表示作者在火车上还看到许许多多迷人的景色,无法一一写出,是诗歌给我们预留的生成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当一回小小的诗人,展开联想、想象,联系生活所见,模仿书中的诗句,把祖国的美景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来。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诗人只看到以上诗句所描写的景色吗?
生:还有许多美景没有写出来。
师:那你们能想象诗人还看到什么样的美景吗?
生:可以!
师:好!下面请你们来当一回小小的诗人,用诗句来说一说。
生:(沉思片刻)“山上雄鹰展翅欲飞”
师:像诗人那样用整齐的句式说一说,可以说“雄鹰展翅欲飞”。
生:“山坡牛羊成群”“河水清澈见底”
生:“天空朵朵白云”“草地郁郁葱葱”
生:“山峰连绵起伏”“桃花朵朵盛开”
……
师:真了不起!这些优美的诗句如果组合起来,就是一首美妙的诗歌了!你们就是一个个小诗人了!
这些富有韵味、充满稚气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诗心随着文字在自由地飞翔,孩子们表达的灵感也在不断地喷涌。通过练习写诗,孩子们不仅深入感悟诗歌的语言美,还丰富了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培养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一、诵读与仿说――感受言语的生命活性
借助语文教材中的精品美文,通过诵读和积累,沉吟把玩文本里面的好词佳句,扎实训练儿童“听明白,说清楚”的本领。通过诵读,让学生很好地感知文字的画面;通过积累,让语言文字那份美与诗意重回学生的心灵;通过仿说,帮助学生感受言语的生命活性。
1. 常见具体的构句方式
教材中很多文章里的句子都给了儿童有序表达的示范,其中“一连串动作”的句子,最常见。儿童在朗读这些句子中,可以真切地感受语言背后的画面。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中的 “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这 一句,“直”和“伸”按顺序写出了小白兔的先后动作,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这一句,“脱、冲、奔、找”形象地表达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去找春天的情景。在诵读中,引导儿童观察,再模拟情境,师演生说,生演生说,搭建从读到说的链接,“放大”生活的特写镜头,让儿童置身在情境中边看边说,边说边评,课间再观察延伸,激发儿童创说的热情。
像这样,对儿童进行句式表达是有一定的规范图式的训练,可以让儿童习得言语表达顺序要有讲究的写作技巧。
2. 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
教材中的语言是儿童学习语言的范本,那些精巧、生动、富有个性的语言值得儿童诵读、积累、内化和运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先引导儿童在朗读中找出小朋友的具体表现,让儿童理解“有的……有的……”是写此场景中人物的不同反应。接着迁移仿写:大扫除时,同学们有的 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课间十分钟,同学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山上的猴子,有的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有的 _______。要求儿童说看到的情景,个个兴趣盎然,说得妙趣横生。
像这样,对儿童进行关联词、排比、比喻、拟人等句式表达的能力训练,有利于儿童将来对构段方式与表达手法的掌握。
3. 典型独特的叙述描写
课本中诸多叙述描写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其表达形式与表达效果是促进儿童言语能力提升的“语用”资源。如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小柳树和小枣树》中的“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等句子都是把大自然中的一切当作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的生命与灵性,所有的一切都活了起来。我引导学生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说身边熟悉的事物:“文具盒穿着一身粉色的衣服,美极了!”“我写错字时,橡皮就从铅笔盒里爬出来帮助我。”“下课了,毽子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儿童的思维就在诵读瞬间被激活,原本就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他们,各种想像层出不穷,表达准确而生动,活泼而传神,让“静”物鲜活地“动”了起来,读来形神兼备,富有童趣。
这样对儿童进行叙述描写的能力训练,不仅有助于加深记忆和发展想象力,也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和说话能力。
二、还原与阐释――体悟言语的表达实践
体悟言语的形式美,能让儿童产生愉悦的享受,提升儿童的言语感受力,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1. 段落摹写
纵观儿童的写话,存在着句子零散、结构模糊、层次不清的现象,问题在于儿童写话前不会对段落进行整体规划,往往是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如果选取一些典型的优秀范本对儿童进行层递性训练,最终学会连句成段,为说写起步架起一个桥梁。
对于总分式段落,儿童概念比较模糊,我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中:“开始泼水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朗读此段落,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泼水”的,哪句话能“管”住这一段?然后,趁热打铁,模仿这一构段方式围绕“开始自由活动了。……”写一段话。让儿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完善补充,再落笔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水果店的水果真丰富啊!……”,要求根据总起句将水果店水果的丰富写清楚。这种段落布局的训练,使得情节呼之欲出,层次鲜明,内容丰满。这就是模仿学习的精妙之处。
2. 童诗创写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具有潜在的想像力。贴近生活的童诗,能唤醒儿童的诗性,赋予这个世界以童真、童善、童美。例如:在童诗读写课《树》的学习时,我让儿童在快快乐乐读童诗、七嘴八舌话童诗中,打开诗绪,启发诗思,再借助填空补白式创作诗情。
树
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
好多棵树,
有的在学站立,
有的在模仿叔叔,
有的在玩一二三木头人,
不许动,不许动,
大家快乐地不许动。
( )
一( ),两( ),三( )……
好多( ),
有的( ),
有的( ),
有的( ),
( ),( ),
大家快乐地( )。
这首诗触发了儿童的生命旋律,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解读生活,思路一下开阔起来,营造了一个浓浓氛围的诗意场。又因为有一个模仿的框架,创作起童诗来,便是五花八门――有写《白云》的,有写《飞机》的,有写《小鱼》的,有写《鸟儿》的,等等。
3. 绘本听读
虽然只是白描,词人一定是字斟句酌的,在教学时,如果能从关键词入手去把握、深入词作,对词作的理解一定别有一番味道和深意。
一、借助关键词进入作品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在教学这首词时理解题目,我出示“居”字,并演示“居”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演变,学生看到汉字情趣盎然的演变后,再问“居”是什么意思?学生会想到居住的房子,引导学生想象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想象到家是温暖的、幸福的,进而把学生带入这五口之家的幸福情境中。
二、借助关键词感悟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常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展开描写,反映人物的特点或思想品质。如果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对人物的形象感受会更鲜活。教学这首词时,讲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我抓住“卧”字,让学生想象小儿是如何卧的?用“趴”可以吗?引导学生理解“卧”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还可以是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此后,再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小儿的活泼、可爱、顽皮、自由、无忧无虑等形象,学生会脱口而出,因为通过“卧”字,小儿的形象已活跃在孩子们心里。
三、借助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理解完这首词后,讲到人物情感,我抓住了“喜”字,问学生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词人的情感?学生很容易找到“喜”字,接着我出示如下填空:我喜欢( ),喜欢( ),喜欢( )……而最喜欢( ),所有的喜欢都相聚,相聚,聚成了一处( )的村居。这一填空是对整首词的概括,让学生在对整首词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内心对乡村田园生活无比向往的情感。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如:我喜欢潺潺的溪流,喜欢轻轻的小草,喜欢勤劳朴实的大儿、中儿,喜欢相濡以沫的翁媪,而最喜欢无忧无虑的小儿,所有的喜欢都相聚,相聚,聚成了一处快乐、幸福的村居。孩子们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深深感受到了词人的“喜”。
四、借助关键词扎实语言训练
语文课应从“学习语言”本身着手,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课内外施以科学而又恰当的语言训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回归语文本色。在教学“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时,我抓住了“媚好”,着力进行语言训练,“媚”字,女和眉组成,女子的眉毛是什么样的?(柳叶一般,弯弯的,美丽的。)“媚好”呢?引导学生想象翁媪是如何让媚好的,翁媪的神态、语言、动作,理解“媚好”即互相示好。此处,可以设计一段翁媪之间相互示好的人物对话,加以恰当的动作神态。如:老爷爷握着老奶奶的手对她说:“老太婆,你这辈子一直跟我过着苦日子,辛苦带大孩子们,谢谢你!”老奶奶慈祥地微笑着说:“老头子,日子虽然苦,这个家有你和孩子们陪着,我很幸福。”这样的对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深入感受到翁媪之间的老来恩爱,相濡以沫。
五、借助关键词深入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完这首词后,我抓住题目中的“村居”问学生,看到题目,你想到了哪首写儿童的诗?学生会想到《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读一读,背一背,继续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写孩子的诗?如:《小池》《小儿垂钓》等,这些诗写出了孩子们的什么特点?这样,学生脑海中对一类儿童诗词会有一个整合。
这种从一点突破,逐步深入的教学方法,收到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材、文本的具体特点,灵活选取,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时我们也要把这种一点突破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2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 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 为嫌衣少缕金华.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在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
河水清清,
在我脚下流。
水中石头大如斗,
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
赤身蹲在,
田边和地头。
口中唤着大花狗,
手里牵着老黄牛。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花影》
【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牧童》
【宋】黄庭坚
关键词: 儿童诗 童心 情感 想象 语言
儿童诗如自然的清风和细雨融进孩子的世界,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传递着无限的快乐。儿童诗富有魅力,因为它来自于最纯真的一颗心,一首诗就是一个最美丽的梦想。儿童诗是从童心里流淌出来的,抒写童心是其艺术品性的核心。童心指孩童般纯真之心。明代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1]儿童诗表现儿童的情感、性灵和体验,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体现儿童心理和意识的诗。儿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性,儿童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是童心的诗意传达,解读儿童诗的关键就是体验童心。
一、感受单纯的儿童情感
诗歌是以抒写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诗则抒写儿童眼中的世界,表现儿童的内心体验。成长中的儿童有着活泼的天性,心灵总是比较纯真,比较率朴,比较明朗的。儿童诗善于抒写儿童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而且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独有的感受,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感溢于言表。[2]
二、体味特有的儿童情趣
金波在谈儿童诗的写作时曾指出:“要给儿童的思想感情穿上一件色彩绚丽的衣裳。”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儿童情趣。[3]儿童情趣就是作品给儿童带来的美感。儿童情趣与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儿童情趣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认识事物直观形象,儿童诗要写得生动形象,活泼幽默,有趣味性,给儿童以美感,能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诗,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长久地贮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优秀的儿童诗诗人总是适时地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敏捷和任,总是以乐观积极的笔调托起童心和童趣。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间拿起笔来,我绝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她的儿童诗《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描绘了孩童雨后水中嬉戏情景,充满童真童趣。诗人含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发现儿童生活中闪光的场面,把雨后玩水的场景写得活泼有趣,表达出了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喜悦和欢乐,充满童稚的兴味。
三、欣赏丰富的儿童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特征,不仅为孩子们所喜爱,而且可以引导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儿童诗是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谢采筏的《海带》:“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找着,/今天总算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作者以无限深情的笔触写出对“海的女儿”的思慕。独到之处在于奇巧的想象:通过海带――“海的女儿”的飘带的优美联想,创造出一个空灵美的“意象”。
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开头就把儿童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不仅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四、咀嚼天真形象的儿童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要求更集中、更凝练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力求表现出“语言的音乐”。儿童不喜欢过于深奥、散漫、冗长的诗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是生动浅显、朴素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美和童心的反映。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的,也是儿童的。儿童诗要用儿童本真的语言表达,用儿童喜爱的方式表达,才更易使儿童们接受和喜爱。
高洪波的儿童诗《笑》:“可是我知道,/你们怕变小,/变小了,/要考试,做作业,背课文/有那么多的烦恼/所以,你们不愿笑!//我想不笑/可又做不到。/有烦恼,也要笑/因此,我总长不高。”这样的儿童诗,语言平易、朴实、口语化,非常贴近当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心态。
儿童诗《月亮》:“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富有很浓的儿童气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拟人化了。这首诗的语言很有特色,树梢上“挂”一个月亮,池塘里“漂”着月亮的倒影,脸盆里“盛”着月亮的倒影,小鸟、青蛙、宝宝便觉得月亮来到了身边,跟月亮好。诗中选用了贴切的动词来表现各种事物与月亮的自然关系,使画面充满了“动感”。每段首句用了一定的量词来限定形象,对引导儿童学习量词十分有用。重复性的句式更加便于儿童记忆和创编。
儿童诗讲求感情真挚,讲求情趣,讲求丰富的想象,讲求修辞炼句,它直接抒写儿童的内心情感,表达儿童的主观情绪,是童心的再现,是充满童趣的诗的意境。徜徉在儿童诗的海洋里,浸润在纯真无邪的童心里,必将收获一份抚慰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张辉.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童心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关键词】语言美;语言表现形式;音乐美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乞丐,胸前的牌子上写着四个大字:自幼失明。一天,他向一位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别的东西。”于是,诗人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此后,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慷慨施舍。(雨果)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出现最早。在古代,早就有用来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诗歌。如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作为儿童早期识字,语言教育读本。中国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更是体现了诗歌文词质美的特性。中国古代的诗歌讲究“炼字炼句”。从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无不看出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苦锤炼和精心推敲。
1、诗歌语言美的表现形式
1.1 丰富多样的语言内在表现形式美:一首诗的诗意、诗情、诗味,是由这首诗特定的语言形式决定的。孩子的诗中,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有的是自描式的叙述;有的是创设新奇的比喻;有的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有的是运用设问的形式;有的是运用排比和顶真等等。
诗歌如此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要求诗歌语言的精炼之美,以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物、丰富的想象、新鲜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到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语言美的无穷魅力。
例如:艾青的《春姑娘》,拟人化的春天变成了一个美丽多情的小姑娘。诗人从“春姑娘”的外貌描写到她的歌声,以童话的形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把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欢乐表达得丰富而又多彩,充满美感。
1.2 诗歌的语言美也伴随外在形式的音乐美:诗歌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准确恰当外,也伴随诗的语言节奏具有音乐性。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反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
在中国古代,《诗经》被称为“乐经”,其中的诗章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
诗经・采薇
(人教版六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因此,凡是一首好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走向文字深处的语言美。
(1)语言上的节奏、押韵形成诗歌的音乐性:诗的节奏,是指由于语言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有规律的抑扬顿挫。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末尾使用韵母相同的字,所以又称“韵脚”。押韵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得诗句更加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的节奏感和旋律感,更便于人们朗读和背诵。
当诗句抑扬顿挫的声韵和句式,有着连续反复或间隔反复的稳定变化样式使,就会形成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感。工整、可重复的句式更令人有愉悦感;即使不押韵,或句式变化较大的诗歌,也多采用段落排比,句式间隔反复的方式,再加上优美比喻和拟人,使读者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感染力。儿歌诗歌多采用诗句,诗句连续反复或者间隔反复的语言结构,便于读者领会主旋律。排比的运用有增添诗歌节奏感的功效,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排比和重复常常可以同时使用,不仅仅可以营造强烈激昂的语气,还可以赋予诗百转回肠,绵远悠长的效果。
摇篮曲 陈伯吹
风不吹,浪不跳,风不吹,雨不掉,
小小船儿轻轻摇,红红的花儿绿绿的草,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安稳稳地睡一觉。你笑眯眯地睡一觉。
风不吹,树不摇,风不吹,云不飘,
小鸟儿不飞也不叫,蓝蓝的天空静悄悄,
小宝宝啊,小宝宝啊,
你畅快快地睡一觉。你甜蜜蜜地睡一觉。
这首摇篮曲是陈伯吹创作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它共分四节,每节四行。第一行均以“风不吹”开头,第四行都以“睡一觉”收尾。“浪”、“树”、“雨”、“云”都与风相承接,使这首儿歌的意蕴自然和谐。句末押“ao”韵,注意运用叠词,如“轻轻”、“安稳稳”、“畅快快”、“绿绿”、“笑眯眯”、“蓝蓝”、“静悄悄”、“甜蜜蜜”,使整首儿歌具有明朗的节奏和音韵,极富语言的文学魅力。
(2)音乐美要求诗歌用朴素的、口语化的语言:金波在谈到创作儿童诗时,“作者要努力提炼儿童的口语。”明朗的口语入诗对儿童诗歌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但可以使诗在语言上深浅适度,而且可以使小听众立刻感受到诗的音乐性。生僻的用词、拗口的语言会切断儿童在听觉上的“声音之流”,阻塞儿童思维的连贯性。
刘饶民的《春雨》,是一首韵律优美、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的诗歌。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
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
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
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
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
下小雨啦……××××|
这首诗押“a”韵,一韵到底,语音流畅,无一生词僻字。语言口语化,贴近儿童生活。又采用拟声的修辞方法、双声叠韵的词语、反复的句式、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儿歌呈现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乐音感,创造了富有音乐韵律的境界。孩子听起来悦耳动听,像听音乐;读起来朗朗上口,像在唱歌。
2、诗歌的语言美对儿童的影响
2.1 诗歌是儿童语言学习最好的启蒙材料:诗是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出儿童诗的语言,源于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精炼生活,集中表达抒情中心,对于生活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一当十的效果。
马雅可夫斯基说:“为了一个词,要用掉千百吨的语言矿石。”
《小小的船》是1955年叶老发表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诗中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丰富的想像。前两句把弯弯的月儿比作两头尖尖的小船,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后两句: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充分给孩子语言美的感受,读起来也有很强的可诵性。所以,至今仍是孩子常常吟诵的佳作。
诗是语言的钻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曾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正在给孩子诵读诗歌,当读到“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时,孩子们马上准确地接上“奶奶唱”三个字。
2.2 在欣赏诗歌语言美的同时,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
孩子天性是诗人。诗歌和孩子的思维、表达是相通的。
(1)诗歌篇幅短小而内容丰富。孩子可以在较短时间读完,符合孩子注意力不够持续的心理特点,
(2)诗歌描述富于跳跃,留下想象的空间。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
(3)诗歌富有押韵、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合孩子阅读;
(4)诗歌是专为孩子创作的,无论是描述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感情,都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理想世界。
四季
(人教版一上)
草芽儿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是冬天”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叠词的用法,将修饰语后缀,符合孩子语言的特点,既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草芽、荷叶、谷穗的特点,又是多么的富有韵味呀!“雪人大肚子一挺”将一个顽皮的雪人形象句话到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每一节采用对话的形式,“我是________”,让孩子认识了四季的特点,孩子边读边表演,节奏感明快的语言给孩子留下了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