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住在狮城
狮城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靠近赤道加之岛国特性,使其全年都浸润在海洋的气息中;年复一年,眼中满是盛夏的风景,却没有四季的轮回。初来乍到时可能不习惯这种单调的气候,但待上几月后,却渐渐满足于只需添置夏季衣物的简便与海洋气候带来的舒爽。
狮城环境之干净,城市之美,居住、出行之便捷,是每个离开狮城的中国留学生都非常留恋的。客观点说,这一方面得益于气候,另一方面归功于政府高效、以人为本的管理。公共交通设施(巴士、地铁等)上不能随意饮水、食用零食,否则处以高达500新元(折合人民币约2400元)的罚款。严厉的惩罚措施,及居民早已形成的互相监督的环境,使得狮城的干净与美丽深入人心。地铁四通八达,依托每个地铁站,基本都建设有小区及配套的商业设施,购物十分方便。每个主要的公交站台、地铁出口与附近小区之间都有走道相连,走道上覆盖有雨篷,居民即使没有带伞,也几乎可以不沾湿衣物地回到家中,或至少走到小区门口。这些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令我们异乡学子倍感温馨,相信也为新加坡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加了不少分数。
狮城人口有500多万,其中70%左右是华裔,20%左右是印度裔,剩余的人口主要是马来裔和欧美裔。用我们留学生间经常互相感慨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英语社会。满大街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却用着美式的思维来生活与工作。相比我们中国人比较喜欢以情动人,这些清末民初“下南洋”移民的后裔,处处在践行着法理至上的信条。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狮城的服务人员都害怕被投诉,其工作效率、对待客户的态度,总是令我们满意。同时,由于双语教育的影响,在狮城的华人,总是中英文交杂地说话,又带有一点独特的新加坡口音。这样的口音地域感太强烈,既不是地道的中文,也不是地道的英语,不易听懂。我想,如果有心到狮城留学或工作,需打破可用汉语无障碍沟通这一误解,在语言上的适应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也要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临海之便,为狮城居民奉献了丰富的海鲜特产,辣椒螃蟹、龙虾等都令人胃口大开。加之狮城人口由多国移民后裔组成,各种特色美食荟萃于此,中式的传统炒菜、印度的咖喱口味、马来的娘惹风情、东瀛的寿司鱼片、欧美的快餐文化,应有尽有,使我们可在一城之内尽享各国佳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由于国际学生很多,食堂伙食也是囊括各种风味。一顿午餐的价钱在2新元至6新元之间,以研究生每月大约2500新元奖学金作为比较标准的话,实在算得上物美价廉。
狮城除了美食多多,美景更是数不胜数。最著名的自然是其标志性建筑――鱼尾狮了。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类似,不去看看鱼尾狮,可谓没有来过新加坡。鱼尾狮塑像在新加坡有两处,一处位于Raffles桥边,另一处位于圣淘沙海岸,而这两处都是狮城的著名景区。
学在狮城
就我个人的了解,狮城大学不多,除某些专业高校之外,有名的就是三所: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简称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NTU)和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简称SIM)。其中,前两者是综合性大学,在世界著名高校中排名在40-70名之间;SIM本是专攻管理学科的著名培训机构,于2006年前后成立了SIM University,开始按大学学制招收学员。几所学校的地理位置都很优越,基本位于地铁沿线,交通十分便利;再加上整个新加坡高校不多,国家的教学资源比较集中,三所学校都实力不凡。狮城舒适的生活环境、相对高薪的体系,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的优秀教师,因此师资力量相当雄厚。在我学习进修一年的过程中,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多样化的思维、国际化的背景切实帮助我提高了自身学习能力、拓宽了科学研究视野,令我觉得不虚此行。
一年间,我一直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因此对它有很特别的感情。NTU位于狮城西边,也许是离市中心较远的缘故,校园占地面积广阔,环境非常安逸,处处绿树成荫;同时,因为校园较大,有时两个学院之间就需要通过校园巴士才能到达。与我一同从中国来新加坡留学的几位学生,有的在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有的在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有的在Nanyang Business School,大家总是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现各个院系的学术氛围都很不错。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科研进度把关很严,有时也会与同学们交流人生哲学。院系经常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做讲座,有时还会直接请来这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令我们在书本知识之外能够领略学术大家的风采,并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前沿动态。相比之下,本科阶段的培养更注重综合素质。课外活动多,寓教于乐性强,是我们对NTU培养本科生的一大体会。此外,新加坡政府规定男生年满18岁需服兵役,因此,考上大学的男生在进入大学就读时一般都已20岁,与同年级女生有2岁年龄差。经过兵役锻炼的男生更有担当,做事也更认真负责,与女生微妙的年龄差正好构成了狮城本科生活独特的风景线。
新加坡留学申请
高考成绩已经超过当地本科录取线的20分以上,托福成绩550分以上,或者参加新加坡-剑桥教育考试(GCE)达到A级水平,可直接申请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或者南洋理工大学本科,在校学生基本每个人都有奖学金,如果英语不好,可以先读几个月的语言强化课程。
如果不符合上述条件,可先读语言学校,然后报考当地理工学院。同时,可以申请学费减免计划。即你的每年学费只有20%是你自己负担,其余的全部由政府为你负担,但毕业后必须为新加坡政府工作三年,这三年工作有薪水报酬的,政府为你负担的学费并不用你偿还。参加工作两年左右,可申请攻读大学本科。
申请者如果条件适合,可以通过邮寄或者传真的方式与学校联系,联系信上写明个人的简短情况,说明希望申请该校的何种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或者是本科课程,请求学校寄来一份相应的申请表格和学校简单介绍、课程设置等,同时索取奖学金申请表格,一般学校会及时给你回寄这些材料的。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准备你的各项成绩、证件,以及个人简历、推荐信等,然后填写申请表格,寄到新加坡的大学。留学新加坡一年的总体费用在15万人民币左右,包括学费和生活费,读公立大学则相对便宜一些。
新加坡是全球人才枢纽之一。除了新加坡开放的人才政策,较低的个人所得税和高质量的生活水准也是吸引国际人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外籍人士占新加坡总劳动力的30%。2006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为7.9%,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2006年,新加坡创造了17.6万个就业机会,2007年的就业市场同样是一片蓬勃景象,创造了约23.66万个新工作,创下历史新高。
在新加坡,无论是发展稳定的产业还是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兴行业,都急需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新加坡在近几年不断出台新措施,面向专业人员和技师敞开大门,确保这些专业人才在申请就业准证的过程中获得便利。
新推个人化就业准证
新加坡在去年1月份出台并实施了个人化就业准证(PersonalizedEmployment Pass,简称PEP),这是针对在新加坡已有2-5年工作经验的人士而设立的。这之前,就业准证是和用人单位挂钩的,一般要由雇主协助申请,外籍人士每换一份工作就得重新申请就业准证。与雇主解除劳动关系之后,就业准证也将失效,除非找到新工作,否则就得离开新加坡。但现在,PEP则不和雇主挂钩,允许持有人离职后可继续居留新加坡最长6个月,以方便他们寻求新的就业机会。据悉,特定的就业准证持有人,只要年薪满3万新元,并在新加坡工作2-5年,就可以申请PEP。
此外,如果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不妨考虑申请就业准证资格证书。希望在新加坡寻找就业机会,并且拥有新加坡承认的大学文凭、专业资格的外籍人士可以申请该证书,在线申请地址为http://epec.mom.gov.sg/epec。当成功申请该证书后,将获得长达12个月的社交访问签证,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在新加坡寻找工作。该证书为一次性申请,不能更新。
关键技能列表人才优先考虑
2007年,新加坡人力部还推出了“关键技能列表”,即经过与一些行业代表及政府机构协商后,根据行业内对未来几年人才技能需求的预测,拟定并列明新加坡的支柱行业,例如电子、金融、医疗保健、信息通讯和新兴行业如生物医学、化工、数码媒体等所看重的技能,并根据新加坡劳动市场的走势进行更新。只要外籍人士是属于“关键技能列表”中所列的职位,新加坡人力部便会对他的就业准证申请给予特别考虑。 (可登录新加坡人力部网站查阅政府新出台的“关键技能列表”。)
以金融行业为例,“关键技能列表”中指出金融行业所需人才集中在Asset Securitisation Structurer、Compliance Officer、IT Developm-ent Officer、Operations Officer、Product Controllers/Risk Manage-rs/Analyst、Private Banker等职位。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第五大外汇交易中心,为金融人才提供了无限的就业机会。200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MBA就业报告显示,MBA毕业生中,有48%的毕业生在金融服务行业,有43%的毕业生从事的是金融财务职位。
新加坡就业准证有四种
要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就需要申请就业准证,需要一名新加坡赞助人,一般是外籍人士的雇主协助申请。新加坡共有四种就业准证,根据申请人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收入和职能等方面进行区分。
01、申请P1准证的申请人必须拥有新加坡承认的专业资格或技能,属于专业、行政、高级经理或经理级别的人士,并且基本月薪超过7000新元。
02、申请P2准证的申请人必须拥有新加坡承认的专业资格或技能,而且月薪必须介于3500新元到7000新元之间。
新加坡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面积近7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400万,主要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亚籍人,其中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新加坡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所以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英语和华语是其主要的交流语言。
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的最南端,是马六甲海峡上的一颗明珠。经过39年的建设,她已经成为一个生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气候四季如夏,气温介于摄氏24度和34度之间,每年的4-10月份为旱季,少雨燥热,11-3月份为雨季,天气凉爽。这里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基础设施良好,饮食电信交通费用相对其它西方发达国家比较低廉,其东西融合的文化氛围也能让您参与许多有趣的各类活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整洁有序甚至超过了香港。无论地铁、公车、计程车,都非常方便。新加坡也是一个美食天堂,在这里你能品尝到中国大陆各地、港台、东南亚、日本、韩国、欧美各国的风味。
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与完善的,因此它与英国等西方国家教育体制相通。另一方面,由于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大多数的国家,所以它的教育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同时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非常成功、自成一体的教育制度。大体上来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初级学院、职业教育学院、理工专科学院、大学和私立教育机构组成,给海外的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学前教育:一般从1岁半开始,至6岁结束。这当中又分为幼儿看护(从一岁半到三岁),学前班(从四岁到五岁)。中国的孩子可以到新加坡参加学前教育,事前要联系好学校,然后由学校出具证明,以申请学生准证。具体细节下文再说。
学前教育一般以英语和不同种族的母语教育为主,例如华人一般学中文,马来人一般学马来语,然后是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相比较国内的幼儿园而言,在新加坡,孩子们负担轻得多,课程很少,但是相对而言中文和数学的基础比国内要差。
小学教育: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是强制性的,家长如果不送孩子入学,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新加坡有一百多所小学,除了十几所试点性质的全日制小学外,其余全是半天。课程比国内轻,1到3年级主要是以语言和算术为主,包括母语、英语,也有音乐、体育、艺术和手工、公民道德课等。双语教学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政府近两年把中文教育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希望来新加坡留学的孩子来说是件好事。数学普遍比国内浅,这里不强调心算、笔算,一般都用计算器。在小学四年级时,会有一次分流考试,成绩好的升入以高级英语和母语为主的班级,成绩较差的分进教授较为浅显的英语和母语的班级学习。不管是那种班级,孩子们在毕业时都要参加毕业考试,并以此为基础进入中学的不同班级: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大部分的学生(75%以上)会进入快捷班和特别班,余下的进入普通班。
中学教育:分为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特别班教授高级英语,高级母语,相对来讲较为难一些,学生人数只占到10%左右,快捷班以普通英语和普通母语授课,而普通班则以相对简单英语和母语授课,人数可占到65%左右。特别班和快捷班以通过剑桥普通水准考试(GCE O)为目的,四年后如果通过就可进入初级学院、理工学院等继续学习,普通班的学生要经过GCE N 水准考试, 比 GCE O要低一级,通过后再读一年,才能参加GCE O 水准考试。如果无法通过,只能进入职业教育,类似中国的中专和技校。
大学预科教育:这是进入大学的捷径。通过GCE O 水准考试的中学生,大概有一半进入初级学院学习,为期两年。在毕业时参加剑桥A水准考试,然后以此成绩为主要依据申请大学。因为A水准考试被大多数英联邦国家认可,所以新加坡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高校。
大学教育:新加坡有三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五所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淡玛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
三所大学的教育水平较高,在亚太区名列前茅,硬件设施更是世界领先;理工学院颁发类似中国大专的文凭,设施也十分先进。新加坡人的大学入学率达到了52.3%(2003年统计数据),如果不包括理工学院,则是22.6%,也就是说每年有一万二千名左右新加坡人进入这几所大学学习。对中国学生来说,3所大学的入学的申请条件都是要高考成绩(附带详细的在校成绩记录),25岁以下,并要有TOEFL550以上的成绩,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详细的大学介绍及入学要求,可以参考如下网站: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edu.sg
新加坡管理大学 smu.edu.sg
南洋理工大学 ntu.edu.sg
相对而言,政府理工学院的入学标准比较低一些,但也需要高考成绩,需要有TOEFL550或者IELTS6.0分以上的成绩。
私立学校:新加坡也有许多私立学校及政府资助的商业学院,设有一些很受欢迎的课程,如语言、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酒店旅游业、美容及电脑等。这些课程很多与英美等国的学府联办,当你完成了该校在新加坡的课程和通过了这些国家对其专业的考试即可获得文凭。之后,可以到英美等国的母校继续求学。由于私立学校良莠不齐,口碑不一,在选择时要十分慎重。目前新加坡和海外滞留了一批国内媒体所谓的“留学垃圾”,这些多数是被留学中介骗到了一些毫无名气、毕业就业前景很差的学校的学生,往往拿到文凭就是失业的开始。在新加坡这类学校也不少,往往一个班里绝大部分都来自国内,根本谈不上提高语言能力,也无法很好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
生活百科
新加坡是一个整洁有序的社会,生活水准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对中国孩子来说,留学所需的各种费用不菲,但是和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相比,还是较为便宜。下面,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
衣: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新加坡的服装花费相对低廉,因为处于热带,一年四季短裤T恤就可以了,在办公楼里可能由于有空调会很冷,需要多加件衬衣。在国内常见的品牌如Bossini, Hangteng, Giordano 这里都有出售,价格不比国内的贵多少。如果到家乐福这种大超市去买,可以找到25-50元人民币的衣服,质量也过得去。一些国际性的名牌如杰尼亚,路易威登甚至比国内便宜。穿衣完全是丰俭由人,像我这种上班族每年花在服装上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在打折季节购买金利来等级别的衬衣,每件大概140元人民币,西裤也差不多,皮鞋运动鞋好一点的要200元人民币以上,一般的100-200元之间也就可以买到。
食:新加坡是东南亚的美食集散地,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供品尝。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数到熟食中心去吃饭,一般一荤两素的套餐要12-15元人民币,一碗拉面要15-20元人民币,可乐等软饮料大约1元。早餐相对便宜,粥或米粉都在10元以下。每个月的伙食费大致在1000-1500元人民币之间。如果出去下馆子,那就贵得多,四个人去吃四个炒菜加上软饮料,至少要300元人民币。如果自己做饭就便宜得多,下表是常见食品的价格(单位是人民币):
牛奶:每公斤7-10元
猪肉:每公斤30元
牛羊肉:每公斤30-45元
食用油:每公斤10元
面粉:每公斤7-10元
大米:每公斤6-8元
蔬菜较贵,大白菜和土豆每公斤10元,西红柿每公斤12元-15元,青菜类大概每公斤15元,鸡蛋每十个6-8元。
我们全家四口人,每个月自己做饭的消费在2500元以下,已经是大鱼大肉大虾了,果汁牛奶都当水喝,如果出去吃至少要4000-6000元。
住:新加坡的房租很贵,一般的私人公寓(附带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两室一厅的至少要在5000元以上,平均7000元左右。如果只租一间房间,也要2500到3000元左右。如果是租政府组屋,则根据地段不同大概在3500元到4500元之间,一般都包括家具。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事,租政府组屋有很多限制,例如屋主要锁一间房子(这是因为政府规定除了经许可的组屋外别的都不能整套出租),如果被建屋局发现有违规,房客一般不会受罚,但是可能要立刻被赶出去,而房东可能面对收回房子的惩罚。
行: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和的士都不太贵,一般每天乘地铁和公共汽车来回学校的花费在16元人民币以下,相对来讲还可以接受。这里的公共交通十分方便,几乎全部车辆都有空调,车上也不拥挤。打的的价格和上海广州差不多。
申请流程
如果打算申请就读新加坡学校,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父母或监护人将申请表格以及所有需要的文件原件上交给教育部外国学生署柜台,并换取排队编号。大约需要等待30分钟左右可取回文件,并得到一张书面的收据。(如果无法找到监护人,一些留学中介公司可以代劳这一步,不过收费一般不便宜。在以下的步骤中,您可以把监护人换作留学中介)。
2. 申请表格可向新加坡教育部外国学生署索取,索取表格的地址如下:
外国学生组学生分配科教育部
北波那维斯达道 教育部大厦 新加坡 138675 邮区
电话:(65) 872 2220
传真:(65) 776 8616
电邮:contact.MOE@moe.edu.sg
网址:moe.edu.sg?
3. 外国学生署将寄证明信给父母或监护人,凭证明信可到有关学校确定是否有空位。如果有空位,学校将安排举行水准测试的时间。
4. 在举行水准测试后,学校将在证明信上注明学生的入学水准测试成绩,并寄回外国学生署。
5. 如果该外国学生成功通过学校的测验,外国学生署将寄一封要求捐款给新加坡教育基金的捐款信给父母或监护人。捐款必须在信上规定的限期前捐出。
6. 学校当局收到教育基金后,便会签发一封录取信给外籍学生的价值或监护人,让他们凭这封录取信前往新加坡国民与登记局办理申请学生证的手续。有关申请学生证的手续的详情,请查阅新加坡国民与登记局的网站。app.ica.gov.sg/serv_visitor/student_pass/student_pass_app.asp, 在这个链接里面有详细的申请学生签证的流程。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大概情况,简要翻译如下(建议仔细阅读此部分英文原文,翻译可能会有出入):
申请人必须被新加坡教育部认可的教育机构录取。
必须有本地监护人出面替申请人担保,监护人的条件为:为了方便联系,外国学生需要提供其监护人的个人资料。监护人应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年龄在21岁以上,一般上应与学生同住。学生必须报告校长任何有关监护人的变动。
学生签证的投递日期为开学前6个月到两个月之间,可以通过亲自投递和邮寄的方法,亲自投递到:
Information/Queue Ticket Counter
Visitor Services Centre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4th Storey, ICA Building
10 Kallang Road
(Next to Lavender MRT station)
Singapore 208718
如果邮寄,请寄:
Visitor Services Centre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4th Storey, ICA Building
10 Kallang Road, #08-00
Singapore 208718
Attn: Student's Pass II Unit
中国来的孩子如果是到新加坡的私立学校读语言、商业课程、艺术课程等,可以把申请材料交到新加坡驻北京大使馆:
秀水北街1号,建国门外,北京。邮编100600。
其他的仍然在新加坡申请。一般要交纳5000新元的保证金,申请大学的除外。
7. 学生携带学生准证到学校,校长许可后即可办理入学手续。
特别提醒
1. 申请时间
学校的新学年将在1月份开始,申请第二年入学的申请从6月起开始受理。如要在当年入学,申请的截止时间是该年的5月31日,处理申请的时间一般是4至6周。如到6月30日时仍未能获得确定空位,入学将被推后到第二年1月份。
2. 捐款给教育基金
一般上,外国学生在新加坡学习的申请如被批准,必须每两年向新加坡教育部的教育基金捐款。捐款额固定为每两年1000新元。第一次捐款在入学前缴纳,以后则在1月份。从2000学年起,任何国籍的学生,凡在新加坡中小学校、初级学院和专门学府就读,都必须捐款。目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子女不需捐款。持有P1、P2和Q1工作准证人士的子女如拥有家属准证,就学时也免捐款。不过在2001年1月后批准入学的此类学生也必须向教育基金捐款。
3. 监护人的条件
为了方便联系,外国学生需要提供其监护人的个人资料。监护人应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年龄在21岁以上,一般上应与学生同住。学生必须报告校长任何有关监护人的变动。
4. 学校或初级学院的选择
学生要读哪所学校或初院由家长或监护人决定。能否就读视该校是否有名额分配给外籍学生。
5. 学校举行的水准评估测试
外国学生将在英语、数学和母语三方面接受测试。该测试将由学生申请入学的学校主持。
6. 顶尖小学和中学、初院的入学标准
希望进入新加坡顶尖的30所小学、30所中学和5所初院的外国学生需要参加并通过教育部举行的统一资格考试。在通过该考试后,学生将得到教育部颁发的证明信,允许他们在这些顶尖的学校和初院,及其他学校寻找入学机会。无法通过该考试的学生将得到证明信,允许他们在除这些顶尖学校外的其他学校和初院寻找入学机会。
7. 入学的年级
外国学生入学的就读的年级将根据他在学校的水准评估测试和统一资格考试的成绩、已经修读过的年级(需文件证明)及年龄综合考虑。
8. 统一资格考试时间表
在统一资格考试申请表中,已经附带参加统一资格考试的时间表。学生只许参加一次统一资格考试。考试费为15新元,必须在上交申请表时交清,并不予退款。请在表中清楚标明希望在哪日参加考试,并与表格一同上交。
9. 住宿
请查问学校是否提供住宿。私人学生公寓可在新加坡电话簿黄页中查到。
10. 参加大学先修班
希望参加大学先修班的外国学生必须出示其SPM或GCE“O”水准考试成绩单或相当的文件。
11. 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科的免修
在学生被准入学后,免修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科的申请将以逐件审查的形式批准。申请免修必须通过学校校长将申请送交教育部语言及语言学署研究。
12. 学校月收费
政府和辅助学校,小学的月收费为80新元,中学130新元,大学前教育240新元。独立和自主学校的收费请直接向其查询,其收费将随时间调整。
13. 幼稚园、私人学校、大学/理工学院的入学
希望就读于幼稚园、私人学校、大学/理工学院的外国学生需要直接与这些教育机构联络。这些学生可免捐款给教育基金。
14. 其他
学生在没有有效学生准证的情况下在新加坡学校就读是违反新加坡移民条规的行为。
(小标)申请材料
公证书:
《出生公证》、《学历公证》(若学生是大专/本科在读或毕业生,则需要做《高中毕业公证》以及《大专/本科所有学年的成绩公证》)、《成绩公证》(若学生是大专/本科在读成毕业生,则需要做《高中三年成绩公证》以及《大专/本科所有学年的成绩公证》) ;
2寸相片6张;
中英文《个人简历》;
证明 :
《银行存款证明》(该存款必须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至少定期3个月以上,也可以是等额的外币。父母及本人的中英文(如均在职,必须用单位信纸开出,证明上需注明此人的职务、月薪、负责的工作范围以及工作的年限。)
复印件(A4) :
全家身份证复印件 、护照复印件(若有护照) 。
(小标)就业展望
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约为两万美元,但是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一毕业很难达到这个水平。拥有本地大学学位的毕业生起薪约在2000-2800新币之间,硕士和博士要高一些,约为3000元左右,不排除一些特别好的跨国公司也能提供比这高得多的薪水,但是能拿到的人少之又少。对于理工学院和私立大学的文凭获得者,拿1200-2000元起薪的占了大多数。总体而言,中国留学生在新加坡的就业前景不是很乐观,薪水也不高,职业发展也受到不少限制,大多数人多年来都在技术领域拼搏。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跳槽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一般有5-6年工作经验后找一个月薪3000新币的工作不是什么难事。
总而言之,到新加坡留学必须要慎重考虑,这里不是天堂,在国内遇到的这里也都可能遇到。而且新加坡是个低税收低福利的社会,没有工作几乎就什么也没有。
小贴士:
通过中介公司的一般办理程序:
和中介公司签订服务协议书;
提供个人背景资料、学历、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中英文公证);
留学顾问把申请表与移民厅表格填好;
学生需要付申请费与学校保证金给中介公司,数目根据公司和学校会有所不同;
2-3个月学校检审过后向学生寄出录取通知书,学生取得通知书后去申请护照;
学生需要付一年的学费、护照复印件汇给学校;
【关键词】 海外投资;公费留学;新加坡;国费奖学金
为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近几年中国在加速向海外实施投资并购,尽量把外汇花出去。并购投资额从2002年的2亿美元迅速上升到2008年的205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总投资的50%。从过去历史纪录看,中国并购海外资产的成功率并不高,海外投资经验还很匮乏。最近发生的中铝并购澳洲力拓的失败案例让雄心勃勃的中国收购者看到一个事实:当并购涉及其他国家核心利益资产时,对方是不会轻易买给中国的。
国费奖学金制度的设立,反映出新加坡政府对本国教育水平的认识是清晰的。尽管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八所新加坡大学位列东南亚地区大学排行前列,新加坡在大力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本国教育水平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间的差距,且这种软实力的差距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缩小的。送青年人到更发达的国家,接受更先进的教育,让青年人带着学到的先进知识回来建设祖国,无疑是追赶发达国家,应对本国国际化发展路线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明智之举。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外汇急剧增长,高端人才相对匮乏的经济发展阶段。对高端人才的巨大需求已经形成,启动支持大规模留学计划的条件也已经具备,现在中国每年出国留学人员近15万人次,以自费留学为主。在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的同时,质量却是良莠不齐。真正学有所成,能充实到政府、企业中的优质“海龟”还很有限。反观中国现行的公费留学制度,能申请公费留学的人员范围十分狭窄,申请人的资质需经过各种行政审批,对所申请的国外学校和专业有着各种限制,回国后的安排也不尽合理,使得公费留学的受益者甚少。现行的公费留学制度还是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思路,在教育投资上还存有外汇稀缺条件下不敢放手花钱的心理,没意识到中国当前外汇储备已经如此之高,以至于负责外币资产经营的中司出现花钱难的困境。
从教育经济学理论看,自20世纪50年代,以罗伯特・索罗(1956)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了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因素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后,涌现了至今仍然是非常活跃的大量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出现了包括J・闵瑟尔、T・W・舒尔茨(1963)、G・贝克尔(1975)和J・海克曼(1979)等一大批研究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家。根据贝克尔的观点,作为人力资本的教育能“增加人所拥有的资质以影响未来货币和心理收益”。作为提高人们资质的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如果启动大规模留学生支持计划,必然会使全球教育市场在短期内出现需求大于供给,教育价格被推高,原有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从全球教育市场的长期供给来看,发达国家教育供给总体有富余,有闲置产能,有能力对外出口。从每年在京沪惠等地举办的留学推介会不难看出,很多国家愿意把教育作为一项产业出口给中国,和对中国收购资源的敌视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从目前中国国家的购买力看,按照留学生每人每年花费2万美元计算,支持10万人每年的资助计划则需要花费20亿美元每年,即向世界大学排名前500位的每所大学多派遣200名中国留学生。相比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新增顺差和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规模,中国完全有能力支付每年20亿美元的教育消费。从制度设计来看,中国可以采取对申请到国外优质学校的学生部分给予奖学金,部分给予低息外汇贷款的混合策略,不同于新加坡的国费奖学金制度的完全资助,中国的政策以资金的有偿使用和个人信用体系为约束,形成日后人才回流的保障机制。
手持高额外汇储备的中国,现在又不得不面对美元大幅贬值的可能,表面上看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问题,但从深层次看,今天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尴尬局面实则是人口素质整体偏低,处在国际大分工的低端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里普遍缺少了解国际市场、能应对国际冲击的高端人才,和目前中国经济极高的对外依存度形成尖锐矛盾。知识经济时代中国最需要进口的不是非洲的石油、巴西的矿砂,而是哈佛、耶鲁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时代领导者。买到的资源只够维持一时之需,人的素质提高则可以一代传一代,恳请别把教育放在海外投资的最后一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哈佛;剑桥;因材施教;不教而教
1引言
女儿二次放弃了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终于成功地申请上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她求学道路上的又一个台阶。同事朋友们在向我表示祝福的同时,亦有询问教子成长经验和体会。虽然说读书仅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将这一步走好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是学历与能力有关,与毕业后的就业趋向有关这也是不争的共识。一个人的出生不能由人选择,但是走什么道理是可以选择的,这种选择虽然重在本人,但是,父母的教育与参谋作用还是能起作用的。在此抛砖引玉,谈几点看法供盼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思考。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这个法则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我在学校从教几十年,有一门课程叫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我常对学生们说:“不同成分的材料常具有不同的性能;不同性能的材料应该用在不同的地方去完成不同的功能,合理地利用材料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机械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人材和工程材料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人才是用于社会,工程材料则是用于工程和机械上。共同之处则是合理使用就是成功。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或事故,甚至于有时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令人疼不欲生。有这么一对夫妻,都在学校工作,目睹别人家的孩子去了这个大学那个大学,或许是面子或许是其他什么考虑,二口子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中小学阶段给孩子转了几次学,甚至一度将孩子转去北京的中学学习,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不见有多大起色。最终结局是孩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现在二口子均已退休,终日在家以泪洗面,后悔不已。
我对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认识和培养目标的选择上也不是一下子就确定下来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全家人去一家动物园游玩,因为有一件事情要去处理,我只好把孩子放在一颗大树底下,让她不要到处跑,爸爸办点事情马上就来。当我迅速办完事情回来的时候,发现女儿二只小眼睛盯着地上不停地转。走近后才发现是女儿竟然对地上的一小群蚂蚁的运动规律产生了兴趣。通过此事我发现女儿的注意力很集中,感觉孺子可教也。单位里有一个同事的儿子是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4岁进大学。我在羡慕别人孩子大器早成都时候,也曾经想将女儿培养成重点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因为学习时间一延长孩子就经常生病。这使我很快意识到加大孩子的学习任务会累坏孩子,拔苗助长极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保证孩子每天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不少于其他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武汉市当时的教育政策,小孩子在幼儿园要上一年的小班,一年中班,一年大班。然后至少要上半年的学前班才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读。而且读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必须年满6.5岁。可是我女儿是85年7月底出生,到91年秋天才刚满6岁另一个月。如果91年不入学的话,等到92年再入学那就7岁多了。考虑到中小学学制共有12年,大学毕业后还有研究生教育。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提前送孩子进小学学习。我们二口子当时都在铁路上的中等专业学校任教,恰好隔壁的好邻居阮老师正在我们辖区孩子们对口的小学任教。于是我们就托邻居帮忙开后
门提前将孩子送进小学一年级。因为是行业系统内部的小学,又因为有熟人介绍,所以那所铁路小学(当时叫做铁四小)也没有去认真从户籍本上审核孩子的年龄月份就顺利入学了。
但是随后一个小问题随之产生了,孩子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们都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学前班教育,汉语拼音都学过了一遍。而我女儿则没学过汉语拼音,这岂不是会导致孩子跟不上别的孩子吗?女儿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后也回来说语文课老师在教拼音,班上同学们都学过过拼音。老师提问时别的小朋友们手都举起老高,自己不敢举手,因为以前没学过不会拼。好在妻子读小学时学过拼音,于是她就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的速成训练。另我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以后,女儿的汉语拼音不光跟上了其他小朋友,还参加了学校的汉语拼音直呼音节比赛并得了一张奖状。这件事情使我们二口子兴奋不已。我视乎感觉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相当的天赋。如果将来学文科将不会吃亏。这也许就是女儿由原来偏理科逐渐转入到文科上来的原因吧。其实女儿现在哈佛大学所读的MBA就是单纯的文科。应该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女儿的理科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我始终没有在数理化方面消耗太多的时间。这是基于对她从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和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而作出的方向选择。
从目前看来,女儿的成长道路是对还是错,现在难于定论。但是,不照搬别人的经验,因材施教这应该是没有错的。
3全面发展
理论上说来,中小学属于通才教育。高等教育才属于专才教育。因而中小学教育也叫基础教育。但是,目前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小学三年级就对孩子进行数学培优,参加奥数培训,比赛。孩子们累的昏头转向,家长们也忙的不亦乐乎。诚然;是有的孩子在这条路上走通了。我女儿的表弟冯郎就是如此,小学三年级开始数学培优,初中进了武汉市武珞路中学,高中时被著名的华师一附中录取为奥数班的特等生,主攻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高二时得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全国总决赛的第二名并因此进入国家物理奥林匹克集训队和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免试录取,现在冯郎正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可是,我也看到大多数孩子在这条路上是没有走通。有的孩子因为文化课的学习太畸形,高考总分太低连一个二本都没有考上;甚至有的孩子连理想的高中都进不去。这实在是事倍功半而得不偿失。幸运的是我没有让自己的孩子踏上这条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汉市,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读初中和高中是很多家长的共识。我也不例外,自己年轻时未能读上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不也是因为小时没有学外语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吗?但是当时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要公开考语文和数学二门课程。数学试卷里有不少带有竞赛性质的试题。不少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外校而拼命地让孩子参加各种数学奥赛班。受当时的环境影响,我的孩子也参加了若干次铁路上组织的培优班,但是我却没有让孩子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除了适量做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题外,我还买来磁带教孩子从国际音标开始学习英语,另外也给孩子一些时间看语文方面的课外书籍,每星期六和星期日还留下一半的时间让孩子去玩或带孩子去娱乐。
在一万多小学生参加的公开考试后不久,武汉市外国语学校了新生录取名单,女儿以总分212分的成绩位列第12名。这个名次虽不很出众,但经过半年的初中生活学习后我发现。原来入学总分排前几名的学生基本上全退出了前几名的位置。倒是自己女儿进了前几名,这应该就是全面发展与过度培优导致的结果吧。
在整个初中学习期间,是让女儿通过奥赛获奖的方式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还是走正常高考的路线这是摆在我们二口子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将立足点放在高考上。这样做的原因:1;风险较小,机会较大。2;利于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3;有利于大学读完后的研究生教育和出国深造。4;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将来工作和就业。
基于上述的几点考虑。在初中阶段我们对孩子的培优是有节制的。这就是数学方面适当做一些有相当难度的奥数题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基本内容以利于孩子有能力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大量时间则留给孩子学习外语、扩大外语的词汇量,平衡学习其它各科目。在三年初中期间,女儿在数学竞赛方面虽然有些小的成功,但总的说来成绩不是很突出。除了初二的希望杯得了一块银牌外,未见其它突出的竞赛成绩。但是英语能力方面则进步巨大。按那时大学英语六级的标准进行测试,她可以得分70%左右,通过国内的英语六级考试已经不在话下。这就为随后高中阶段获取新加坡奖学金去新加坡留学奠定了基础。
4谨慎放飞
有人说:机会往往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看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人有远虑时就可能会有所收获。事前研究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永远比事后羡慕别人的成功会更有益。
2000年夏天。因为新加坡与中国间的教育交流关系,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来湖北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若干名。女儿很幸运获得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推荐参加了集中考试。试题是由对方带来的,监考老师也是对方老师。考三门课;华文作文、英语和数学。参加考试的有来自湖北各地的诸如黄冈中学、黄石中学、天门中学、京山中学、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华师一附中、省实验中学、水果湖中学等十余所重点中学的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经过一整天的紧张考试。当晚公布录取名单。很荣幸;女儿不负众望,名列榜首。
新加坡方面的招生人员列出了政策和要求:此批学生到达新加坡后。学制分为二个阶段。首先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读二年中学(中三和中四),这二年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供全额奖学金,后二年升入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高二和高三),如果成绩符合要求,则由新加坡教育部提供全额奖学金。除包吃包住外每年给2200新加坡元零花钱。这四年读书所耗费的奖学金不必以服务的方式回报。但上大学后如享受了新加坡方面的奖学金则需工作几年来回报。
是放孩子出国去读本科还是出国去读研究生?当时在国内是颇有争议的话题。较多的观点认为放孩子去接受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比较合适。因为国外的本科教育已经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国内的本科教育还有相当的精英教育特征,很多人认为国内的本科质量高于国外。但受于实验条件限制,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则高于国内。高中刚毕业就出国,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易于受不良行为干扰。本科学制较长,如无奖学金则自费费用一般家庭难于承受。在国外读研究生一般较易于申请上奖学金,孩子年龄也大些,自理能力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形成,风险将小些。
与我女儿一同去新加坡留学的这一批孩子既不是高中毕业生,也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而是15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她们去国外还得继续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然后在新加坡参加英联邦系统的A水准考试。她们是完完全全的少年留学生。这条路是有相当大的风险。我和妻子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才决定放孩子走出国门去当一个少年留学生。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风险越大,机遇也越大。15岁出去留学虽然不利因素很多。但有利因素也不少。中学阶段接受国外教育对提高英语水平更有利;对锻炼生存能力有利;对申请国外顶尖大学有利。新加坡华人占绝大多数。具有中华文化氛围。只要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继续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就可以扬长避短,走通这条艰难的工薪阶层的求学之路。
被录取的孩子们全都出去了。四年后这批孩子中约有一半以各种奖学金的形式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本科课程,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又申请上了部分奖学金的孩子则去了美国和英国的知名大学。这些大学有: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我女儿也被剑桥大学金融数学专业录取,但由于奖学金过少,自费部分过大,家庭收入无法承担而被迫放弃。一所美国的不错的大学给了一个候补全额奖学金名额,但没有候补上。其他美国大学不同意给予全额奖学金。最终女儿极不情愿地走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金融数学专业,全额奖学金由新加坡航空公司提供,毕业后按所受本科教育年限去航空公司服务相应长的时间。
少年留学,对还是错;利多还是弊多。这不是个答案唯一的选择题。在我看来;少年留学,成功失败都有可能。关键是看父母和留学所在学校如何谨慎而有效地管理。
5不教而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教育相长;也有人说是不教而教。这看起来似乎都有道理。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个人的学习应该是终身的,但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十分有限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前进中,后人应该超越前人。年轻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由向教师学习转为向书本学习才能说是学习进步了。学会学习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样也就达到了不教而教。
女儿在小学时对一些较难的数学题,我采取的是逐一讲解的方法,英文的学习则是从国际音标开始,对照磁带一遍一遍矫正发音。初中后,对于各门学科的学习则是有选择地购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让她自己去看,实在是看不懂的则是讨论式的讲解。高中时已经去了新加坡,对于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她已经学会了自己去图书馆借参考书来解决问题了。由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的较早,因此女儿在国外的学习一直较其他学生适应的更快。出国后的第一学年下来,在英语还未完全赶上新加坡当地学生的前提下,得了班级第一和年级第二的好成绩,美国数学竞赛得分146.5/150(仅一道小题无时间而来不及作出),美国数学邀请赛则进入全世界参赛女学生中的前20名。O水准考试10科全优(全为A1);A水准考试全优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数学金融专业录取。
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问题,我们管得不多。但是也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但这种管教已经由说教改为讨论与参谋。诸如讨论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处理好关系;打算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等等。
在对待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必再管任何事情,一切由孩子作主。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孩子虽然长大,但是社会经历很浅薄,会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足,经常片面的看问题,有可能会做出终身后悔的决定。我女儿 的一个与她一同去新加坡留学的女生,自小对电影艺术感兴趣,在新加坡完成中学教育后,毅然决然地报考了美国一所并非很出名的大学的电影导演专业,家里为此也投入了不少学费和生活费,结果毕业后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工作而处于失业状态。现在本人也感到后悔莫及。
中国的“少年大学生”
出生在福建临安的刘宏自小生长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在县政府工作的干部,母亲则是一位医生。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刘宏就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优秀。
刘宏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是当时在家乡传及一时的“少年大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沾了“跳级”的光。曾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后来又跳到高年级。
刘宏高考那年,恰巧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那时候,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同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年龄最大的是34岁,刘宏考了390分,他所在的学校有8名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刘宏就是其中之一。
刘宏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读完四年本科后,紧接着又参加了厦门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项目,最后拿到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学位。在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成绩优秀的刘宏无疑成了“抢手货”。临近毕业前,共有三个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把他列入接收对象,最后他还是服从分配留在了厦门大学。这种平静的选择,为刘宏以后的发展铺就了道路。
6年拿下美国博士
人生的道路关键时候只有几步,但其中偶然的因素占了很多。刘宏笑谈自己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次“偶然”。
1987年,刘宏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当时,阿姆斯特丹大学到厦门大学挑选进修生,研究印尼问题的刘宏正好符合他们的选择要求,顺理成章,机会落到了他身上。
走出去才能发现差距,刘宏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呆了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到阿姆斯特丹大学后,虽然荷兰语学了一部分,但在研究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由于研究的是东南亚方向,却对当地语言不了解,造成了研究印尼不会看印尼文的局面,而周围的同学不仅懂印尼文,还能用当地语言去交流。看到这种情况,刘宏感觉到,如果不攻破语言关,自己很难有成功的研究,只有掌握了语言工具,自己的研究才会更深入,才会对整个社会的科学理论框架熟悉起来。正当他全身心想攻破语言关时,一个更大的“偶然”又降临在他头上――到美国读博士!
当时,在美国研究东南亚的有8个研究中心,其中俄亥俄州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恰巧就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研究东南亚方向的刘宏就这样又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如愿到了美国深造。
跟所有留美的学生一样,刚到美国的时候,刘宏对美国的人文、环境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最大的心理适应是在学习上,他没想到在美国读博士竟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他说:“在美国读博士跟其他国家不一样,不仅要上很多课,还要经过很多资格考试后,才能开始做博士论文,但在做博士论文前按规定还要会除英语之外的另两种语言。”因为刘宏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所以他要有很多观察和调研,刘宏在读博士期间先花了一年时间到亚洲各地去做调查,又用一年的时间掌握了印尼文和马来文,并通过了考试后才开始写他的博士论文。
总结自己在美国这阶段的留学经历,刘宏很感慨,他告诫将要去美国的留学生们:“去美国留学,首先要在心理上有准备,其次选择做研究时一定要到研究对象身边去,这样才能理解更深。”
新加坡给了他终身教授资格
在读博士的第四年,同很多留学生一样,他也做起了兼职,一份是在本校的研究中心作研究助理工作;另一份是在美国华盛顿的图书馆亚洲研究部做助理研究员。对他来讲,这两份兼职提供的不仅仅是生活补贴,更多的是学习机会。由于他的勤恳努力,被兼职机构作为正式研究员来看待,并允许他参与各种活动,借此机会他对世界各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说目的性很强的打工丰富了他学习期间的视野,那勤恳的学习和艰苦的钻研又为他毕业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博士毕业的刘宏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前去工作,负责做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研究,这一做就是10年。新加坡执行的是英国的管理制度,在经历了10年的辛勤工作后,刘宏如愿拿到了“终身教授”的资格。在新加坡,能成为“终身教授”真的来之不易,任何一所学校对评“终身教授”都是非常慎重的,要通过全世界范围内6个知名教授的评审。
成为“终身教授”后,刘宏应该很踏实了,因为后半生有了非常稳定的职业,应该在四周羡慕的目光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戏剧,正当刘宏一心一意为自己的研究努力工作时,又一个挑战性的机会从天而降,令他措手不及。用他的话说,又是一个偶然。
长达十几年的东南亚研究,纯正的中国背景,再加上他孜孜不倦地追寻,刘宏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不断攀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不假。2004年的时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合并后成了英国最大的大学。拥有36000多人的大学有个新的设想,想开发和涉足一个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确定的领域之一就是“中国研究”。设定此学科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兴起和在全球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校方觉得在大学里增加对中国的教学研究应该很有份量。在经历了英国式的严格选拔后,有深厚研究功底的刘宏在众多候选人中胜出。
英国让他一切从头开始
虽然刘宏知道了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的消息,但是,真的要离开新加坡去英国时,他还是犹豫了:自己在新加坡工作10年了,虽然到了英国也是“终身教授”,但意味着要放弃在新加坡很稳定的环境资源,一切要重新开始。到了英国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这次放弃,也许这样的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有了。从学术的角度考虑,英国是一个文明的发源地,到了英国可能会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更有帮助。反复考虑后,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狠下心辞掉了自己在新加坡的工作。“迈出这一步确实很艰难,要下很大的决心”刘宏说。
去年7月,刘宏正式就任,并在短时间内就着手筹建了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开始了招生工作。今年3月,针对大学生鲜有到中国游学的问题,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第一次推出了由教育部资助的中国夏令营计划,其宗旨在于鼓励大学生到中国,不仅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也亲身体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在将来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学业或职业。曼大中国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在这项全国性的选拔中,成功地赢得了英国教育部中国夏令营的主办权。今年夏天选派了200名大学生到北京。仅为这一项目,教育部就投入了25万英镑的经费。
纳米技术最早是在电子行业获得应用,纺织业采用较迟,至今大量应用不多。Donaldson的纳米过滤器材和Nano-Tex防水溅织物是少量进入市场的产业化产品。据Donaldson人员称,其全部产品中约1/3含有某种纳米材料。至今全球约有100余家院校和工业研究单位正在从事有关纳米纤维、纺织品和聚合物的探索,一些国家的政府大量投入资金,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料,2005年在纳米技术方面投入资金超过40亿美元。美国、欧盟和日本在这方面走在前面,近年在纤维和纺织品纳米技术方面也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发展。
■纳米纤维■
实验室开发的纳米级纤维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大、柔性、透气性、微孔结构、重量轻、杨氏模量高以及功能性好等优点,目前已有少数成功地批量应用。如过滤器,防化学毒性织物的衬里层,组织支架(tissue scaffold)以及一些高端工程应用。一般把直径为100-500纳米的纤维视作纳米纤维。
1934年Anton Formhals发明的电子纺丝方法是今日非织造布纳米纤维电子纺丝的先驱。电子纺丝是采用高压电场的带电荷喷嘴,将聚合物溶液纺丝,溶剂蒸发干燥后形成纳米纤维网材。从严格意义上讲,纳米纤维是亚微米级纤维的非织造布网材。根据最终用途,各种聚合物,如天然,合成和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都可以应用电子纺丝方便地制成纳米纤维网材。由于Akron大学Reneker教授的著作,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了一股纳米纤维纺丝的热潮, Doshi在田纳西州开创了纳米技术公司eSpin Technologies Inc.,用多种聚合物批量生产电子纺丝纳米纤维。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utledge集团进行了电子纺丝的基础研究,决定了某种聚合物可纺制相应纤维直径的终端喷嘴口径。
■应用于军工■
除了用于过滤器材,功能性纳米纤维由于其潜在的抗御化学和生物武器的能力,在军工研究和开发中受到重视。为了保护战士免受毒物伤害并提供必要的舒适性,纳米纤维大有用武之地。纳米纤维衬料防生化军装重量轻、透气、功能广、防化性能好、可以防御有毒液体、蒸气和烟雾。
美国Natick军人中心和政府、工业、院校协作,探索纳米纤维和纳米微粒材料在防护服中的实际应用。其中有一些令人鼓舞的课题,如热塑性弹力聚氨酯的电子纺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它弹性高,无需进一步加工或处理,强度就较高。目前的试验和开发集中在功能性熔喷和电子纺丝;混入纳米级铝、钛料制成网材,再配以其它方法,将反应性化合物加到织物中,获得自去污性能。
添加有其它材料的功能性纳米纤维网材可提高其应用价值。埋有金属氧化物的纳米纤维可以催化有机磷化学武器药剂。最近,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成功地将氧化镁(MgO)埋于聚合物纤维中,仔细地控制该过程,可以把纳米颗粒沉积于纤维表面,使其具有最大的化学反应性,提供较好的防毒功能。电子纺丝技术可以有效地用来开发蜂窝式filter-in-filter聚氨酯纳米网材。这些过滤器材由于纳米级网眼更好地捕捉颗粒,可提供过滤能力。
新加坡国立大学Ramakrishna集团和国防科技局(DSTA)协作,开发了纳米纤维防生化面罩,可以用纳米纤维网材替代活性炭来捕截空气中的毒物,他们将纳米金属材料和环糊精埋入纳米纤维来分解化学毒物。用化学武器模仿剂(simulants)“对氧磷”作初步试验取得成功。最终目标是要开发可以洗涤和耐久性的纳米纤维军服。
同时,MIT的Rutledge教授及其助手开发超级疏水性电子纺丝纳米材料织物,它受纤维表面化学性和形态特性的影响,这些拒水性纳米网材在防护服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宽广的最终用途。
田纳西州大学TANDEC等,在非织造布中加入纳米相Mn (VⅡ)氧化锰(M-7-0剂)作防御材料。M-7-0剂是环境友好材料,属于路易斯强酸氧化剂。据称这类非织造布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安全运输,可根据最终用途制成不同形状、灵活性好、去除化学武器药剂污物和工业毒性的材料。
■应用于生物医学■
康乃尔大学Freg教授及其助手们开发了生物可降解聚合物高比表面积和亲水性材料,可用于药物输送和杀虫剂输送的生物感受器(biosensor)。Freg称,纳米纤维的高比面积,在小体积纤维中感受器活性部位较多。
Donaldson公司在纳米纤维网材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中走在前面,从事纳米纤维业务已有20余年。1981年,其Ultra Web纳米纤维过滤器材产业化生产,并已拓展到新的应用范围,如纳米纤维细胞培养材料和阻隔烟雾服装。2002年,Donaldson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小组,重点研究纳米纤维新的应用领域,并激励合作研究伙伴,合资扩大批量应用;最近开发三维细胞培养介质,模拟体内细胞外基质(ECM)。生物可降解纳米网材,由于其和细胞外基质相似,可以作组织支架(tissue scaffold)。这类支架使细胞相互紧密靠近,而成长为三维组织机构。其关键因素是机械稳定性、生物配伍性、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基质互动性。这些决定着纳米纤维在生物医学中应用。
■最新进展■
近来对纳米级纺熔纤维的兴趣巨大,Hills公司用海?岛方法已研究成功直径250纳米的匀质熔纺纤维。据其称,纤维强度可达到3克/旦,且可卷绕供下游工序进一步加工,Hills已开发出2-0.3微米级海?岛纤维的纺粘织物;亦成功地用岛?海方法制成300纳米直径的纳米管,壁厚50-100纳米,已申请专利。Hills的纳米管纤维可用于防御化学武器,药物释放,微米级过滤和微米级水力学器材(液压装置)。
日本电力公司(NEC)实验室Sumio Ijima(纯夫居岛)于1991年开发了多层碳纳米管,其特点是重量轻,强度高、电性能和耐热性好。美国Dallas得克萨斯大学(UTD)NanoTech研究所的科学家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协作,在纺制多层碳质纳米管纱线技术方面有很大突破,该产品强度高、韧性好、极其柔软、导电传热,可做成“智能化”服装,储电能、防弹、调温、多孔,穿着非常舒适。
■非织造布中应用前景巨大■
颁奖仪式在中国驻美国使馆举行,使馆馆区内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李响等12位优秀博士生获此殊荣。
驻美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尤少忠主持了颁奖仪式。驻美大使周文重亲临现场为获奖学子颁奖。他指出: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广大留学人员无疑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继续加强与国内的联系,以多种方式回国或为国服务,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获奖学生们纷纷表示,很荣幸能作为留学生代表来领取这个奖励,国家的强盛就是我们在异国他乡最好的“通行证”。因此,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每个人都会心系祖国,都会密切关注国家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大事,并要以我们的学有所成,为国家的繁荣强盛和为民族的发展,尽心效力。
纽约
颁奖仪式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行,驻纽约总领事彭克玉为获奖者颁奖。参赞衔教育领事艾方林主持了颁奖仪式。
彭总领事对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他勉励获奖同学继续努力学习,充分利用在美国的资源,早日学有所成,更好地报效祖国。彭总领事在讲话中还谈到北京奥运会,这是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成功举办本次盛会。彭总领事最后希望获奖同学们继续保持自己刻苦、勤奋、团结、友好的风范,继续树立中国人民的良好形象,作好传播中美友谊的民间外交家,为世界和谐作贡献。
获奖留学生也在会上纷纷表示,这一奖项在海外留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每年报名的同学越来越多,获奖同学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倍感祖国亲切关怀之下,也增加了刻苦学习、多出成绩的压力和动力。他们请祖国放心,无论走到哪里,留学生们的心都与祖国在一起。
东京
来自日本全国各地20余所大学的34名获奖者、留学生代表,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使馆工作人员等130余人参加了在中国驻日本使馆举行的颁奖仪式。驻日大使崔天凯、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孙建明出席颁奖仪式。
崔大使向获奖的34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他说,20多年前我曾由国家公派留学。也当过留学生。我知道,你们比我们更多一份辛苦,更多一些挑战。所以,各位同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虽然大家是自费留学,但你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国家也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们。正如大家所知,国家现在还并不富裕,但还是毅然决然地设立了这个奖项。从2003年以来,已经有1104位留学人员得到了这个奖学金。这些资助,虽然不能解决你们学习和生活的全部问题,但它确实给予同学们很大的帮助和机遇。也是对所有自费留学生的极大鼓励。
崔大使说,今天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一是获奖的34位同学,来自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个民族:二是获奖的同学中,有好几位已经回国服务。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非常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你们回国服务一定可以大有作为。既然全世界都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中国,那么我们各位同学将来发展的前途也一定是在中国。
滨市立大学的朱忆天和东京农工大学的金美兰先后代表本次获奖者在大会上发言。他们表示,作为一名优秀自费留学生应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我国当代留学生的崭新风貌,树立中国留学生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无愧于祖国。
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并致辞。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田小刚主持了颁奖仪式。
傅大使在致辞中首先向获奖学生们表示祝贺,她指出,国家需要人才,尤其是能够“吃透”西方的复合型人才,她鼓励留学生回国服务,同时也鼓励他们留在英国多实践,将来无论回国或留在国外,都能在教育、科研、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的建设发挥作用。
傅大使还特别提到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广大海外留学生表现出的巨大爱国热情,学生们的爱国行动反映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呼声,转变了舆论方向。她深有感触地说,这次经历反映出中国的年轻一代继承了中华民族国难兴邦的传统,表现出他们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和支持,让西方社会为之惊讶。她称这代年轻人是中国第一代没有饿过肚子的一代,也是第一代接受了完整教育经历的一代,他们对中国今后能够稳定地朝前走,能够以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发挥重要作用。傅莹大使强调学生们在海外留学期间首先要学习好,其次要冷静观察,不断完善自己的世界观。此外还要学会善于同西方打交道,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作贡献。
雷丁大学博士生苏世万代表获奖学生发言,他表示,能够获得这项奖励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他对祖国的关怀深表感谢。他还表示,在北京运火炬伦敦站的传递过程中,留英学生学者表现出极强的爱国热情,充分表达了反对祖国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他最后代表获奖学生表达了报效祖国的决心,并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巴黎
驻法大使孔泉亲临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获奖证书。颁奖仪式由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白章德主持。
孔大使在颁奖仪式上讲话。他强调国家在并不富裕、有那么多项目需要用钱的情况下拿出一笔钱来设置这个奖项,并且要把这个奖项长期地办下去,就是为了要鼓励留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取得成绩。这个奖项包含了国家和人民对留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同时,他还向获奖学子的导师以及同事表达了谢意。他说,获奖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科研之路还很漫长,只有加倍努力付出更多心血,才能以实际成果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巴黎第五大学的张申英代表本届获奖学子表示将把荣誉当作再次出发的起点,继续努力,争取能早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微薄的力量,并期望留法学子与所在大学、研究机构建立起友谊和信任,为今后中法交流提供更为坚实的合作基础。
柏林
共有26名在德自费留学人员获得了这一殊荣。驻德大使马灿荣和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京辉参加了颁奖仪式,马大使在颁奖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马大使说,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国家留学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他高度评价了在德留学人员的素质和爱国热情,称他们是我国未来建设的宝贵财富。马大使还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中德两
国关系的形势。他希望广大留德学子能成为中德文化交流的使者,用自己亲身经历,客观地向德国民众介绍中国,让德国人民真正了解和理解中国,为中德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作贡献。
刘公参介绍了奖学金评审情况和我国的相关留学政策,并勉励大家继续努力。获奖留学生纷纷表示,国家为自费留学生颁发奖学金,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留学人员的关怀和鼓励,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服务社会和国家,并作民间使者,为促进中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贡献。
堪培拉
颁奖典礼在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大宴会厅举行。颁奖典礼由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朱小玉主持。驻澳大使章均赛出席了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章大使说,该奖学金项目设立以来,受到广大自费留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他指出,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周年,也是我国扩大派遣留学生30周年。出国留学工作是我国培养高学术水平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家一向非常重视,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举措给了海外学子更大的信心和更多的机遇。
章大使强调,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发展,这为广大留学人员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希望大家更加奋发努力,在学科领域有所创新,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来自昆士兰大学的金永刚同学代表获奖者在典礼上发言,他表达了将继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更好地为祖国发展服务的愿望,并代表在澳学子表达了在迎接北京奥运圣火活动中与祖国同行、与奥运同行的心声。
悉尼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邱绍芳总领事参加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教育组参赞衔领事白刚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学金。
邱总领事对获奖同学表示热烈祝贺。他称赞大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不懈努力、艰苦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是新州中国留学生的杰出代表。邱总领事表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2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每年拨出大量资金表彰优秀自费留学生,反映了国家对自费留学生的关怀和鼓励。这个奖学金既是很高的荣誉,又包含神圣的责任。邱总领事勉励大家心系祖国,以多种形式报效国家。
随后,邱总领事对各位导师表示感谢。他说,正是因为导师们提供机会,悉心指导,学生们才能在各自的专业研究中取得突出的成果,才有实力获得国家奖学金,这既是获奖者本人的荣誉,也是导师和所在大学的荣誉。
获奖代表张玲发言说,感谢父母亲友、导师和祖国对自费留学生的厚爱。她表示,学业结束后将回国进行有关学术研究,为祖国的快速发展和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墨尔本
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梁梳根、副总领事杨月明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总领馆教育组全体领事及馆内各部门负责人也出席了颁奖典礼。
梁总领事在典礼上致辞说,中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世界也离不开中国的发展,这为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他希望大家更加奋发努力,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创新,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来自维多利亚大学的徐贯东代表本年度获奖者发言。他说,获得这个奖只能说明过去取得的成绩,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两个字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无论今后取得多大成绩,永远都不会忘记祖国对我们的培养,难以割舍的中国情怀是每个海外学子的共同心声。
上届获奖者、墨尔本大学李琪博士代表上年度获奖者发言。她说,作为曾经获奖的一员,至今依然为获得过此奖感到自豪,同时也深深感到祖国寄予我们的期望。每当五星红旗在异国他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在海外响起之时,我们心中都是无比的激动与自豪。我们身在异国他乡,但心系祖国。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锐意创新,才是报笞祖国多年培养的最好礼物。只有为祖国的科技发展作贡献,才是最大的荣耀。
澳大利亚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斯文本科技大学顾敏教授作为一名老留学生,对留学生在海外如何取得成功也提出了他的建议。他说,第一要确立人生的总体目标,第二要开阔视野,注意交叉学科的发展,第三要积极融入当地主流文化。
布鲁塞尔
7名在比留学生程凯、张捷、吴天岳、吴廷耀,王桢,刘诚迅和杨听获此殊荣。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到会讲话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使馆教育处薛浣白参赞参加了颁奖仪式。
章大使说,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这个日子举办奖学金颁奖仪式非常有意义。她代表使馆向获奖者表示祝贺,并希望广大在比留学生以获奖者为榜样,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志存高远、敢于创新,发扬“五四”精神和爱国主义传统,把自己的学业、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奋斗不息,追求更广泛意义上的世界和谐,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获奖者对祖国的培养和奖励表示感谢,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获奖作为一个新起点,努力成为创新人才,立足学术前沿,争创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积极促进国内高校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伯尔尼
瑞士有6位自费留学生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他们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顾勤奋、张伟华,苏黎世大学的张(王争),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朱清,柏宇、王晓强。驻瑞士使馆教育处为获奖学生举行了颁奖仪式。驻瑞大使董津义及夫人出席颁奖仪式。全瑞各地学联会、全瑞科协、全瑞中文教师协会以及学生代表共2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由教育参赞黄颖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并宣布获奖学生名单。董大使亲自为6位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向获奖学生表示热烈祝贺,同时希望他们珍惜荣誉,不断进步,学业上更上一层楼,为国家建设和中瑞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更大的贡献。
获奖学生们激动地表示,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国家对自费留学生的关怀,也感谢导师、家人和朋友的帮助。获奖既是对自己学习的肯定和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将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早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斯德哥尔摩
新任驻瑞典大使陈明明亲临使馆教育处,向9名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者、华人教授代表、获奖者的导师和同事代表,联谊会负责人、留学生代表等近50人应邀出席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由教育处二等秘书范锐主持,陈大使发表了讲话。他首先向来宾介绍了近期国内发生的地震灾情,并向关心中国抗震
救灾的留瑞学人和瑞典友人表示感谢。接着,陈大使向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向获奖学生的导师们为中国学生提供的高水平科研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陈大使指出,这项奖学金的设立,在世界各国当中是独一无二的,他勉励各位获奖者珍惜荣誉,以更加优异的科研和学习成果报效祖国。其他同学应以获奖者为榜样,充分利用瑞典科研方面的优势,希望将来看到有更多的在瑞中国留学生获此殊荣。
斯德哥尔摩大学发育生物系博士生戴琦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对祖国的关怀、评审专家的辛勤劳动、以及使馆教育处和国内相关部门的组织工作深表感谢。她说,获奖,是鼓励和荣誉,同时更是责任。我们一定会以此次获奖作为科研路上新的起点,争取今后做出更大的成绩,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颁奖仪式在中国驻荷兰使馆举行,驻荷大使张军,教育处负责人罗平参加颁奖仪式。张大使对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海外留学是艰苦的,学子们对家的感情非常强烈,希望广大留学人员把使馆当成自己的家,常回家看看。张大使介绍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高度评价广大留学生在国家遇到重要挑战和巨大灾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爱国、爱家之心,对于留学人员在短短几天内就为四川地震灾区募集到近4万欧元的捐款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每一位普普通通的留学生,在祖国面对灾害和困难时,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国家分忧解难,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力量源泉所在。
获奖者李越丹说,这份奖励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奖励,它是一份关怀,是一种维系,是我们的祖国关怀我们这些留学人员的爱子之心,是我们的政府维系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温暖手臂。我们为奥运加油欢呼,我们为四川震颤哭泣,如果能够获得祖国的认可和奖励,将是我留学经历中最大的荣耀。
获奖者濮震巍表示,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增强自己的人格力量,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周围的人们,从而消除他们对祖国的偏见和误解。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海外学子的个人价值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服务和奉献中才能真正实现。面对祖国经历的各种困难,海内外的中国人团结一致,使我们最真实地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意义,我们和祖国是永远站在一起的,那些不能击倒我们的东西,只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获奖者叶凯在会后表示,要将自己的奖学金全部用于资助灾区的学生。
赫尔辛基
颁奖仪式在中国驻芬兰使馆举行,驻芬兰使馆代办倪晓京、教育组负责人宗钢出席仪式。
倪晓京代办说,广大自费留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各行各业都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之中。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建设人才,这也为我国在芬兰的留学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施展才华的机遇。希望获奖同学和广大在芬留学人员身在海外继续关注国家的发展和需要,学成后以多种方式回国或为国服务。
获奖留学生都在发言中感谢祖国对广大留学生的关心和鼓励,表示一定利用各种机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为国家服务。
哥本哈根
颁奖仪式暨学术讲座在中国驻丹麦使馆举行。谢杭生大使,科技参赞章宁以及全丹学联、旅丹华人工程师协会的代表和使馆工作人员30余人出席,使馆教育组负责人吴华主持颁奖仪式。此次丹麦共有7位博士生获奖,是历年获奖人数最多的一次。谢大使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对他们获奖致以热烈祝贺,并表示该奖学金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自费留学生的关怀,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旅丹优秀留学人员申请该奖。颁奖仪式前,获奖者代表许维、张隆分别做了题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生物工程和技术》的学术讲座。
颁奖仪式在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内进行。中国驻新加坡使馆临时代办洪小勇、教育参赞周建平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并讲话。来自新加坡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50多名师生,访问学者和获奖者的亲朋好友应邀出席了颁奖典礼。
洪代办在讲话中勉励留学生充分利用新加坡先进优越的科研条件,借鉴新加坡在开放兼容的全球化视野下取得的经验,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一流的科技文化知识,通过回国及其他多种形式为祖国服务,为中新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洪代办特别向陪同这些优秀学生出席颁奖典礼的新加坡教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培养中国学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同时,洪代办还借此机会感谢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我国成功举办奥运所给予的宝贵支持。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杨仪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获得此项荣誉是对海外留学人员的一种鞭策与鼓励,她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