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性格心理测试

性格心理测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性格心理测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1篇

王小姐已与男友交往多年,感情不错,但当男友提及结婚时王小姐却犹豫起来,原因是王小姐对婚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想到将要与一个男人日夜厮守心里就害怕。最后她到心理门诊咨询,医生对王小姐的性格进行了测试,并做了心理辅导,最后王小姐才决定结婚。贾小姐和陈先生从高中时就是同学,直到大学毕业,现在都在同一城市工作。当他们准备登记结婚时,他们听了一位朋友的建议,去心理咨询师那里测试性格是否“般配”。心理咨询专家在对他们的性格进行测试后,告知他们的性格属于“互补型”,非常适合结婚。

据有关专家介绍,人们在婚前进行心理咨询,说明人们注重婚姻质量,关注内心世界,是自我意识的提高,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体现。越来越多的准新人,对自己和“另一半”在心理上的健康、性格上的和谐等进行心理咨询,这样可以降低离婚率,提高婚姻质量。

刘先生和王女士都是再婚,鉴于第一次婚姻皆因性格不合而破裂,他们对再一次结婚都特别小心。为此,他们也去心理咨询师那里进行性格测试。经过测试后,专家认为,尽管他俩的性格有较大差异,但如果两人能做到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而包容对方的性格弱点,同样也能使婚姻达到和谐,组成幸福美满的家庭。通过心理咨询专家的“把脉”,他们对未来的婚姻做到了心中有数。不久,他们喜结连理。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2篇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兰德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性格已经成为求职应聘时的一个被核准的重要指标。快来测试一下吧,看看你是什么性格。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哪种水果

A、草莓2分 B、苹果3分 C、西瓜 5分 D、菠萝10分 E、橘子 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 B、电影院 3分 C、公园5分 D、商场10分 E、酒吧15分 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 B、依赖你的人3分 C、优雅的人5分 D、善良的人10分 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 B、马 3分 C、大象 5分 D、猴子 10分 E、狗15分 F、狮子 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 5分 B、喝冷饮 10分 C、开空调 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 5分 C、老鼠 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 B、童话神话类 3分C、自然科学类 5分 D、伦理道德类10分 E、 战争枪战类 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

A、打火机 2分 B、口红 2分 C、记事本 3分 D、纸巾 5分 E、手机 10分

9.你喜欢以哪种方式出行

A、火车 2分 B、自行车 3分 C、汽车 5分 D、飞机 10分 E、步行 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 B、黑 3分 C、蓝 5分 D、白 8分 E、黄 12 F、红 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伽2分 B、自行车 3分 C、乒乓球 5分 D、拳击 8分 E、足球 10 F、蹦极 15分

12.如果你拥有一幢别墅,你认为它应当建在哪里

A、湖边 2分 B、草原3分 C、海边 5分 D、森林 10分 E、城中区15分

13.你更喜欢以下哪种天气现象

A、雪 2分 B、风 3分 C、雨 5分 D、雾 10分 E、雷电 15分

14.你希望自己的窗口在一座三十层大楼的第几层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EPQ;"房-树-人"图画;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DF0-054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作为是一类较为特殊、弱势的社会群体,一直是社会各界专家长期关注的问题。但不论是《世界人权公约》还是《儿童权利公约》,还是我国各种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做出精准的定义,与此同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一直都特别棘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妥善的解决方法。笔者以河南新乡太阳村为例,采用EPQ人格测试问卷、"房-树-人"图画以及面访等方式诊断出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辅以个案进行阐述;之后对这些心理问题结合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进行分析,指出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并依据此结果提出解决意见及建议。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样本来源

由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独立自主能力还处在逐步形成阶段,加之这类群体的心智发育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对这类群体心理问题的处理不仅关乎这类群体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着未来局部地域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定稳定。介于此,笔者对河南新乡太阳村的53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EPQ人格测试问卷调查以及"房-树-人"图画心理测试,结果如下。二、 EPQ人格测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结果及分析2.1样本收集情况

本文依托艾森克的人格测试理论,采用EPQ人格测试问卷对新乡太阳村53名成员进行问卷测试,共收回有效问卷51份,有效率为96.23%。调查样本覆盖5-18岁之间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男生25人,女生27人,被测试对象中智力正常。此外,亦结合"房-树-人"图画心理测试对个案进行测试分析,以此确定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2.2模型选择

鉴于调查对象行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本次问卷采用EPQ人格测试问卷,共88道题,问卷调查采用个案疏导与随机发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从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以及掩饰性(L)分别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节所示。2.3数据结果分析

(1) 忧郁、自卑

由数据显示,不管男生还是女生,E分量表的饿得分都低于常模的水平,说明就整体而言,未成年子女人格特征趋于保守,倾向于事前对事件进行计划,但做事喜欢瞻前顾后,不是冲动类型,保守、悲观主义心理。未成年子女往往缺乏自信,常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常将事件失败的结果归结于自身的原因。该结果在其他研究成果中也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案例:"房-树-人"图画心理测试。下图1是太阳村小王画出的"房-树-人"图画,对于房而言,此房没有进入的门,依据"房-树-人"心理特征分心,表明小王不愿意别人走进自身的内心世界,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常常在面临困难之时不会去请教他人,长此以往,小王就会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往往容易形成性格上的孤僻、自卑;从树的画法来看,该树为单线条树,表明小王内心较为忧虑;从该图的整体结构来看,图形较为居中在纸张的中间,表明小王自我意识较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小王属于父亲杀害母亲的一个案例,来太阳村三年多的时间,一直都不愿意与人交流,现在面临中考,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授课老师对他也较为头疼,不愿接受别人的批评自我意识较强,但也伴随孤僻、自闭的心理特征。

图1小王的"房-树-人"心理测试图

(2)敏感、冲动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N数值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在有焦虑、紧张的情绪同时,更伴随着抑郁、冲动。由于儿童时期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影响,对这类群体的心理造成较大的伤害,使之对于外界的关心表现冷淡,担心他人知晓自身的家庭情况,对于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小摩擦,出于自身的强烈保护意识,一般表现的极度的强烈。

(3)古怪、孤僻

可以看出,在P值上,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都低于全国常模,为此,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性格特征也会表现为古怪、孤僻。家庭的不幸使得受访人群敏感,不愿意接受现实,对于社会各界给予的各项竞争不能有效的解决,但自身的自尊心及好胜心又较强,必然希望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家,享受普通人群一样的父母关爱。在现实与需求的矛盾之下,这类人群只会看到差距,但无法自身去排解差距,久而久之,必然使得这类群体出现古怪、孤僻的心理问题。三、造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分析

这类群体的心理问题造成不仅是个人调试的结果,还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父母是子女身体力行的向导,父母的行为特征很大程度上对子女的行为特征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这类群体的父母都是罪犯,本质而言这些罪犯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对其子女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在父母有心理问题的前提下,子女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极大。

其次,监护者因素。家庭是其最主要的场所,父母对小孩的教育方式不当,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有些父母会告知自己的小孩打架一定要将别人打到,这样的教导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小孩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等。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4篇

非常感谢你这般相信我。你这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还特意上网参加有关心理测试,这足以说明你是一个素质高、有修养的学生。

首先应该向你说明的是:心理测试只是帮助个体了解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科学的心理测试应该到专业的机构,在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成长的环境、主观的配合和对测试指导语的正确理解,才能对个体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因此,同学们应谨慎进行心理健康的网上测试,对于网上的测试结果一定要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给予科学的解释,否则就容易给自己贴上标签,产生消极的情绪,反而不利于心理健康。

此外,心理健康的水平是处于不断变化的,每个人在人生成长历程中也都会出现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改变认知态度来维护心理健康。

当然,你所做的MHT-CR测试还算是比较权威的、相对科学的一种。你可能对学习有一定的焦虑倾向,要戒“焦”戒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正视自己的焦虑存在,而不是刻意去消除它,否则会适得其反。日本企业家、心理咨询学家森田曾经提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辅导理念,建议暂时处于心理困惑的个体应该正视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去刻意关注,更不要刻意消除,而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计划做自己的事情,这样转移了注意,消除了紧张,心理状态就会渐趋平和稳定。

其次,学会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尤其是对学习上的期望。或许,自从你进入初三以后,在学习上还没有取得成功感,或者没有达到你家人的期望水平,这些都是导致你焦虑的原因。因此,不妨先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目标比实际水平略高即可。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测试;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心理测试自上世纪初兴起以来,逐渐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心理测试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其结果一方面可以帮助广大大学生个体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给许多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教师提供参考数据。

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由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复杂、恋爱困惑、经济条件有限、就业前景迷茫、家长期望过高、意志力薄弱等问题,导致高职大学生心理负荷过重,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各高校为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使用心理测试对刚入学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分析。可以说,做好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工作,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恶性发展的有效措施,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提供第一手资料,还可以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测试使用的软件及方法

1.测试使用的软件

本次心理测试采用的是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量表。该量表简易易行,信息量大,筛选有效性高,测验过程不易引起心理抵抗,对施测人员无特殊要求,是用于新生心理健康筛选、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早期发现的最佳选择调查表。

2.心理测试使用方法

本次UPI心理测试以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购买的大学生心理管理系统为依托,利用学校机房进行网络普查,时间约20分钟。高校大学生心理管理系统可以承担较大团体或者个人心理测试的心理健康普查、心理问题的发现和预警,测试结果能够快速查看,非常适合本次应用。

二、UPI测试结果

本次分析的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连续三届学生的心理普查数据,对结果进行比较,以期寻找心理测试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可行性方法,并探索应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措施与对策。

1.UPI量表的记分方法与筛选标准

UPI量表的60个问题中除4个测伪尺度不计分外,其余56个问题做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测验完毕后标出总分。

第Ⅰ类筛选标准(即可能有心理问题者),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②第25题(项目“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④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

第Ⅱ类筛选标准(即应引起关注的),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①总分在20~24分之者;②第8,16,26题中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

第Ⅲ类筛选标准(即目前状态良好的):不属于第Ⅰ类、第Ⅱ类者。

2.数据分析

(1)总体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该校第Ⅰ类学生,即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学生中:2010级74人,占2.52%;2011级94人,占2.96%;2012级71人,占3.6%。三个年级共有239人,比例在逐年增加。数字的变化意味着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以重视并进一步深化,此外相对而言各个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可能和其专业以及生源构成有一定关系。详见表1基本结果统计。

表1 基本结果统计(单位:人)

从结果可以看出:结果符合常态分布,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2)第Ⅰ类心理问题中性别差异比较

表2 第Ⅰ类学生性别差异比较(单位:人)

注:百分比指的是在第Ⅰ类学生学生中所占比例。

由统计表三年的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大于女生。这一现象可能和该校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男多女少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男生性格以隐忍、内向、冲动的居多,则引发矛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3)四个关键项目因子结果分析

在UPI中的60个心理健康项目因子中,有4个关键项目因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这些学生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症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可能会发生如自杀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等重大事件。参见表3:四个关键项目因子统计。

表3 四个关键项目因子统计(单位:人)

注:百分比指的是在年级学生中所占比例。

三、结论

经过不同角度、不同因子比较分析,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良好的,但仍应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第一,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国内已有研究相当。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相对已有研究,如姜伏莲通过对全国14所高校1996-2000级新生进行调查,绝大部分学校的第Ⅰ类学生检出率在10%左右;冯俊、尚金梅通过对2004-2007连续4年7650例大学新生的UPI结果进行分析,第一类学生占总人数14.1%,此次结果比国内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甚至更好一点。

第二,在关键问题和重要项目因子上,不同年级间无明显差异。

第三,每个年级都存在的不良情况。学生测试时可能没有坦诚、直率地回答问题,掩饰了自己对事情的真实想法;对测试没有足够的重视,随意回答问题,敷衍了事;由于对电脑操作不是很熟悉,造成误点答案等原因造成无效问卷。

四、对策研究

1.加大特殊群体学生的排查力度,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

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调查,对每年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心理问题与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辅导,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另外,可以组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对心理健康档案的重点人群进行跟踪回访,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变化,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课程

课堂是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主渠道,通过讲授,学生可以运用心理相关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可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求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的主要意义。

3.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大学生心理协会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心灵交流,加强朋辈之间的沟通互助,发挥对学生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4.加强心理咨询工作,集中精力应对心理普查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高职院校要设立心理咨询机构,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访谈、电话交流、网上心理困惑解答、心理健康信箱、素质拓展等形式,对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焦虑、紧张、抑郁、敌意、苦恼、挫折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困忧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辅导。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第一级网络,由班级组成。班级设“心理委员”,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及时反映。第二级网络,各系组成心理辅导队伍,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及时干预,及时上报。第三级网络,由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组成,负责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通过三级网络机制,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层层落实,保证和谐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6篇

需要强调的是做心理测试,一定要诚实,否则,测试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对待测试结果需慎重,不可完全信赖;切忌测试后生搬硬套,猜忌或悲观。了解自己,乐观上进才是您明智的态度!一起和你的家人来测测看吧。

长假即将来临,你是否选择了外出旅行?旅游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增长见闻,还能修身养性,当然也能透视出你的性格。哪种旅游方式才是你真正需要的,跟随下面的测试便可知晓。

测试方法

阿拉伯数字代表题目序号,英文字母代表答案。例如,假设在第1个题目中你选择“不会去-3”,就接着做第3题,在第3题中选择“会-7”,再接着做第7题,直到得出的答案中有英文字母A、B、C、D、E五项中的一项为止。然后在对应的测试结果中找出答案。

1、你在网上看过的电影还会去电影院看吗?

觉得好看就会去—2

不会去—3

2、你比较喜欢看下面哪类小说?

言情—5

武侠—4

3、你单独一个人生活时,会经常自己做饭吃吗?

不会—6

会—7

4、同事、朋友聚会经常叫你去吗?

会—8

偶尔—9

5、你觉得街上的乞丐都是骗钱的吗?

是—9

不是—11

6、你愿意居住在哪种地段?

繁华—10

安静—8

7、你会经常看笑话或脑筋急转弯吗?

会—13

极少—9

8、开会的时候,上司总会向你征求意见吗?

偶尔—13

经常—11

9、你经常自己加班吗?

经常—11

极少—14

10、你很适应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吗?

很适应—13

不是很是适应—12

11、你看到前面的人掉了一张车票,你会:

提醒他掉了车票—B

什么都不做—14

12、你有和同事争吵过吗?

有—15

没有—C

13、你在家里也常感觉闷得慌吗?

是—14

不是—15

14、你不小心将资料洒落一地,一个同事过来准备帮你捡,你会:

拒绝他的好意—A

让他帮忙—12

15、你总能将尴尬的气氛活跃起来吗?

经常—E

极少—D

测试结果

A.乡村旅游 你很难真正相信一个人,从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总觉得主动相助肯定是带有目的的;时常缺乏安全感,与他人相处也小心翼翼。建议你选择这种能够打开心扉的旅游方式,在乡村有淳朴的民风、热情好客的村民,他们的真诚一定能够温暖你的心。

B.风景胜地 你敢做敢为,有什么话从不憋在心里,不太喜欢他人评论你的所作所为,尤其讨厌那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建议你选择这种比较安静的旅游方式,除了能游览湖光山色,更重要的是自然的纯静感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一些感悟。

C.狂欢探险 你比较内向,人也很和善,做事情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与他人争论,从不说人是非,活得比较压抑。建议你选择这种活泼、刺激的旅游方式,狂欢探险中的刺激能够让你充分释放自我,在尖叫呐喊声中释放压力。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7篇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心态平和的人,觉得他们每分每秒都在收获着宁静和幸福,反观自己,整天被大悲大喜大怒所困扰,像坐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心脏都吃不消。静不下心,随之而来的各种烦恼如同泉水般不断地冒出来,思考受阻,学习的效率便会大打折扣。

谁叫我们处在躁动的青春期呢?谁叫我们学业繁重而鲜有时间去好好认识自己呢?免不掉成长的困惑,免不掉对未来的担忧,我们不得不在迷雾森林里摸索……

当“郁闷”成了口头禅,当皱眉撅嘴占据了整个脸部表情,当抑郁的阴影悄悄笼罩在心头。你是否想过在这漫长的隧道里,为自己点亮一盏灯呢?

那就花点时间探索内心,掂量自己的脾性,学点心理知识,重新认识自己。

除了相关书籍,网络上有不少专攻心理的网站,资讯丰富,值得浏览。

改变,从这里开始

这是“心理网”(省略/)的口号。改变,需要勇气!尤其当你陷入某种不良情绪(譬如忧郁)想要挣脱时,更是如此。情绪的波澜可以依赖时间、内心的力量去抚平,或者通过的手段(如音乐、朗诵、阅读等等)辅助消解,以达到尽快恢复好心情的目的。“心理网”就是一个这样的辅助平台,它汇聚了许多心理话题,包含了各种心理测试和治愈手段。

网站设置了“心理杂志”“心理测试”“心理应用”等板块,在“心理测试”一栏,你可以点击参加各类测试,然后综合各项分析,瞧瞧是否吻合你的性格和时下心境。主题有“测试你对尴尬的处理能力”“测试你的危机应对水平”“你有什么优势?”……测试大多活泼有趣,也不失为一种放松解压的好方法。

在“心灵氧吧”板块,设有“心理游戏”“治愈系图片”和“心理短篇”3个小板块。单是“心理游戏”一栏,便有“目测”“敏捷”“减压”“策略”“益智”等分类,从各个角度入手,让心灵放轻松。“治愈系图片”精选美图,并附加寥寥数语的介绍,简单又温暖。

“心理杂志”是整个网站最管用的板块,除了关注社会上的心理热点,它还教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譬如“如果你能更温柔地看待‘讨厌’”“心情不好,问问这5个问题吧”,另外它还提供最新鲜的“心理百科”。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

更好地生活

《心理月刊》杂志关注心灵,关注自我成长,是时下较受欢迎的一本心理杂志,它的中文网站(省略/)是纸质杂志的补充。除了摘取杂志的文章,它还搭建了网友互动平台——博客、论坛、社区,方便交流探讨。

一本面向成人的心理杂志,会有适合我们的内容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家庭现象无非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而在这里,我们会获取心理专家最为缜密的分析,得到一些中肯有益的建议。成熟的观点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网站秉承杂志“更好地生活”的宗旨,为大家提供了新鲜有效的心理资讯。你可以通过“悦生活”板块,分别进入“自我分析”“关系”“自画像”“行为”等专栏,选取适合的文章阅读,这有利于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又或者在“教育”专栏,设想你与家长交换身份,了解一下“让孩子绿色地长大”“孩子网聊,你担心吗?”等话题,说不定你还可以为家长们支支招呢!

其中,“专家专栏”这一板块,专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好读易懂,是我们灵活掌握心理知识的一个有效快捷渠道。

性格心理测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危机;社交焦虑

作者简介:吉梅(1958-),女,江苏盐城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福生(1986-),男,福建泉州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网络时代高职学生角色心理调适研究”(编号:GYE9-E-6;主持人:吉梅);江苏省常州市2010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角色心理实证研究”(编号:K2010348;主持人:吉梅);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权威结构转型的社会学研究”(编号:C-b/2009/1/001;主持人:李艳)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88-03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职生表现出的众多心理问题中,心理危机比较突出。近十年来,分别针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研究成果十分显著,但专门针对高职生的研究报告却十分有限。关于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的研究更是有限。因此,我们确立本课题,拟从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一、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概念界定

(一)心理危机概念界定

关于心理危机的概念,国内多数研究者沿用CaPlan(1964)的定义: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危机会导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二)社交焦虑概念界定

社交焦虑的提出可以回溯到1846年Casper报道的赤面恐怖。法国精神病学家Janet(1903)第一个对社交焦虑进行描述。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日益关注社交焦虑的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社交焦虑可以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中与人交往时由于自己在社会角色与社会行为上无法满足预定的期待目标时所产生的焦虑。可以简单解释为: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

二、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关系

(一)高职生心理危机现状

自杀是自我关系紧张的极端化,是高职生心理危机的直接反应。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一千多名高职生开展“高职生心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1]。

常州某高职院2010级新生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测验,实测3406人,有效问卷3395份(有效率99.68%)。其中第一类为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者267 人(占总人数7.86%),第二类有心理危机问题倾向者749人(占总人数22.06%);有过自杀念头者32人(占总人数0.94%)。

随后,该院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院性心理危机排查显示:除2010级新生外共发现101位有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学生,其中37人有人际关系问题,26人遇到了家人去世、父母离异、违纪受处分等突发事件,10人因性格内向、过于自卑而回避社交,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其他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有1人脾气暴躁,不能自控,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缺乏,有暴力现象(砸门、窗、玻璃等),后送医院治疗。另外,有2人因心理问题吃过药,其中1人被诊断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国内部分研究者的研究报告也关注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其中浙江台州地区某高职院校3145名2009 级新生UPI 测查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I 类学生436 人,占参加测试新生总数的13.9%。南宁某高职院校3545 名2008 级学生UPI 测查结果显示:有严重心理危机问题倾向的I 类学生占总人数的15.4%。陕西某高职院校460 名2008 级学生SCL90 测验的结果表明:20.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均分大于2 分)[2]。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职生心理危机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我国高职生心理危机问题非常突出。

(二)高职生社交焦虑现状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了解到,目前国外对社交焦虑的流行病学研究比较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研究发现社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都达到10%以上。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交焦虑或恐怖起病于青春期,25岁以后才起病的情况较少见[3]。

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发现,我国高职生社交焦虑问题比较普遍。研究发现:45.3%的高职新生存在交往焦虑的倾向[4]。于茜和焦永纪通过交往焦虑量表(IAS)调查得出的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均值M=41.45,标准差SD=9.096)[5]与朱孔香等人运用IAS调查得出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程度(均值为40.80,标准差SD=8.39)[6]比较接近,并且显著高于IAS的美国大学生常模(均值M=38.9,标准差SD=9.7)。

(三)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关系

为了研究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前文所述常州某高职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测验检测出Ⅰ类和Ⅱ类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进行了《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交往焦虑量表》(IAS)测试[7]。

《90项症状清单》(SCL-90)作为一种适用面广、包括精神症状项目多的自评量表,在临床上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该量表得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以总分160分(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标准)为临床界限,超过160分说明测试人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其中,任一因子得分超过2分为阳性,任一种心理问题的阳性因子个数大于2,则说明被测者存在该种心理问题。

《交往焦虑量表》(IAS)主要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总分范围为15~75分,焦虑程度与总分呈正比,大学生平均分为38.9,标准差为9.7。含有15条自陈条目,所有条目与其它条目的总数相关系数至少为0.45,八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0。IAS与其他测量社交焦虑及羞怯量表高度相关(R>0.60)。国内学者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研究,Cronbach α系数为0.81,稳定性、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能够较好地测量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

该测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46份,有效问卷730份,问卷有效率91.25%。其中男生385人,女生344人,年龄均在19~21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SCL-90测验中,有160人总分超过160分或者某种心理问题阳性因子数大于2,占总人数的21.92%;经过调查与访谈发现,这些学生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IAS测验中,有311人得分超过常模水平(38.9分),占总人数的42.60%;得分高于常模水平一个标准差(48.6分)以上的有47人,占总人数的6.44%;其中,得分超过60分(可认为患有社会交际焦虑症)的有5人。可见,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高职生中,社交焦虑十分普遍。

另外,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IAS得分和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如表1所示,分析IAS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相关程度,发现SCL-90总症状、人际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均与IAS得分有非常显著的相关(rR =0.246,0.312,0.292;p

三、社交焦虑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

针对社交焦虑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应对方式,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多年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我们总结出如下模式: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危机预警,运用个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社交焦虑、缓解心理危机。

心理测试主要指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测,一般运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和《90项症状清单》(SCL-90)两个量表。

心理危机排查主要由系部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委员分层次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摸排,主要针对以下12类学生:遭遇突发事件,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社会或自然以外刺激者;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个人感情受挫者;人际关系失调者;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很少,缺乏社会支持者;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与行为异常者;家庭贫困、经济负担重、自卑感强烈者;身体出现严重疾病者, 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者,如抑郁症、恐怖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有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者;身边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者;转系、休学、降级或近期遭受处分者。

前文所述常州某高职院从IAS测验中得分超过常模水平(38.9分)的311人里随机选取40名学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然后运用SCL-90和IAS对预学生进行后测。这40名学生中男生13人,女生27人,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2名被试(女)因故退出。后测时出现1份无效问卷。故最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只有37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24人。

采用SPSS16.0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SCL-90量表前后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5.032,p

本研究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危机排查和心理问卷调查等形式探究高职生心理危机和社交焦虑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出结论: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高职生中,社交焦虑十分普遍,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们建议,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危机排查建立心理危机预警,运用个案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社交焦虑,缓解心理危机。当然,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定量描述高职生心理危机的方式,社交焦虑和心理危机之间是怎么样相关的、有没有因果关系,改善社交焦虑和缓解心理危机之间还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等,这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静.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1):195.

[2]马燕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2):71-72.

[3]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1):55-58.

[4]金艳,等.高职新生交往焦虑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3):235-237.

[5]于茜,焦永纪.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