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赞美母亲的古诗

赞美母亲的古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1篇

父母的爱,让人感到世间温暖;父母的爱表现在生活的小镜头中,有首古诗表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千千万万个名言来赞美母亲之爱的 。

是母亲生育了我,是她养育了我,是她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当我傻傻地在幼稚园等待妈妈时,妈妈是最后来接我的,当她气喘吁吁跑到我面前,我讨厌她,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早早地被母亲接走了,而妈妈却是最后一个来的?当时我不理解她,每次看见小朋友被妈妈接走时开心的表情,我很羡慕她们。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2篇

针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强调记忆与默写,忽视整体感知、情感体验和人文内涵的挖掘的现状,提出了注重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和爱国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爱国教育

1审美教育

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自觉养成和锻炼发现美的能力。关注并挖掘古典诗歌中的美学成分,使学生充分感知其中醇厚的美学气息,使古诗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一块芳草地。第一,自然美。古诗词中具有大量自然景物的佳作,特别是山水诗是用诗的语言组建的自然风景画,它是画面斑斓的语言艺术,给人以美的感觉,美的享受,美的陶冶。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展开了一幅春天的画卷,带来了春光之美。第二,生活美。田园诗大多是描绘农家风光和田间生活的,它的情感基调一般是欢快的、温馨的、朴实的。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在当今网络化、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感悟古人和谐的生活画面更具教育意义。第三,哲理美。这类诗重在明理,通过一件事、一处景触发作者哲理的思索,从而道出一个千古不破的真理。如《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巧妙地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及换位思考的道理。《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提示着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扑朔迷离,出路何在的困惑之感。但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第四,文字美。语言的高度凝练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内涵特征,关键字的使用是不少古诗的点睛之笔。如白居易《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并没有直接对花草山水描写,而是通过“红”和“绿”两个字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迷人醉人。

2情感教育

诗词是古人抒感,表达理想的平台,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中的情感教育是学生去除浮躁、感受宁静,认知生命价值、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第一,亲情教育。感恩父母是人性的基本情感,在教授《游子吟》这首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配乐播放,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领悟了诗人的情感。学生入诗境,动真情,想到母亲的辛苦与操劳。第二,友情教育。孔子也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无论是送别还是相遇,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交情。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这些诗词表现了诗人和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或是对远行者的慰藉、或是对相隔万里的朋友间真情问候、亦或是老友相遇时的人生感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普遍情感缺失的情况下,友情的教育弥足珍贵。第三,乡情教育。乡情流淌在古诗中是一种对家乡永恒的依恋,古人由于交通的不便、路途的遥远,长期在外无法与亲人相见,思乡之情往往油然而生。如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

3爱国教育

拿破仑曾说过,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仅是作者的情怀以及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一,保家卫国教育。在学习《十月十四日风雨大作》、《示儿》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领的中原领土,热切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的爱国情怀是何等执着、强烈、真挚。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出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第二,热爱国家教育。古诗词中有不少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学习这些古诗时应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中表现的祖国山河的壮美,并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如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方面描写了自然风光的雄伟,另一方面叶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小结

小学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对自然的欣赏、人文情感的丰富和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4-9.

[2]施丽.古诗词教学的审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5,(8):81-83.

[3]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2,(3):76-77.

[4]李生明.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青海教育,2014,(9):51.

[5]姚忠保.古典诗词中爱国主义主题思想的教育研究[J].语文建设,2014,(8):10-11.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3篇

南京市燕子矶初级中学教师 陈宁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那灯下的温暖

母亲老了。只要一想起她,我的眼中便噙满泪水。

她种了一辈子的地,即使现在老了,依然不肯让自己闲着。屋前、屋后的空地都被她开垦出来,成了菜地。经常,她会提着一大包自己种的蔬菜、采摘的瓜果,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看,这是你最爱吃的油桃,是我和你爸爸早晨刚从家里的桃树上摘下来的。”她依然把我当做孩子,一个从未长大过的孩子。

每次读孟郊的《游子吟》,我的眼泪便会一下子流出来。

诗的前两句,从语法结构上来说,是两个词组,一个是“线”,一个是“衣”。这两个词组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说游子身上的衣服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

诗的第三句,是对母亲行针引线的细节描写。年迈的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密密缝”三字,包含着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担忧、祝愿、希望,以及不舍之情。她切盼儿子早早归来,又生怕儿子迟迟不归。这种博大、深厚、温馨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诗人,便由衷地发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感慨。

“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极言其微小。“三春”,指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即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诗人用“寸草心”和“三春晖”这两个通俗而形象的比喻,赞美了母爱的博大与温暖,寄托着诗人欲报母爱于万一的炽热的深情。谁说区区小草的心,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温情?儿女们又怎能回报得尽慈母的深爱?成语“寸草春晖”,便是对这两句诗的浓缩。

孟郊幼年丧父出身贫寒,他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孟郊为了维持生计,多次出外谋事,奔走衣食。直到50岁的时候,被授予溧阳尉这样的一个小官,便立即把母亲接到溧阳县奉养。

没有人可以忽略,那灯下的温暖。

母亲沧桑的身影,让我泪流满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几度话重阳

诗境,即心境。

亦官亦隐的山水大师王维,断写不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这样的词句来。

然而,正是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传唱千古,成为世人对重阳的重要记忆。

传说晋人桓景从仙人费长房学道,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酒,此祸可消。”桓景依言登高,果然避免了灾祸,这就有了“重阳登高,免灾避祸”之说。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后来,发展为“登高赋诗”,成为一个不可小视的文化景观。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九日》),杜甫的“坐开桑落酒,来把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岑参的“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咏重阳,一时成了文人骚客的雅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随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那种思乡怀亲之情,到了最常见的“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遥知”,意为遥想,知晓。诗人在想:今天是重阳节,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山饮酒,插戴茱萸时,一定会念到我这个客居异乡的游子。诗人的这份“遥想”,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成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4篇

小时候在母亲刺绣的时光里,那些枝枝蔓蔓清而不妖,或盛开、或含苞、或颓去的莲,在母亲的手里变得鲜活。家里的沙发罩、桌布、枕套、被罩,都绣有姿态各异、摇曳芳香的莲。她们都夸母亲手巧心善,母亲也是一株千丝百孔的莲呢。也许,那时莲就成为我的情人,时常在我的梦里莲叶翩浮。

虽然后来母亲突然病逝,我枕着绣有莲花图案的枕套,时常被梦里的清泪浸湿。

自此,我就爱上莲了吧。幻想在江南水乡,渔舟唱晚,采莲徐徐归。幻想是《聊斋志异》里的书生,被荷花三娘子深情相看。幻想是北宋写出《爱莲说》的周敦颐,驻足莲塘月色,低吟浅唱。幻想自己是一朵莲,被母亲绣在了心上。

低眉时光,与莲为伴。我独爱画莲、颂莲、梦莲。那些尺幅不同、色彩各异的莲,在画纸上描眉画目,浅吟低唱,吟咏关于爱、关于品格的故事。我喜欢过度的夸张,把莲花的花瓣画得肥厚、硕大,镜头拉近,淹没莲叶,遮住了天空的月亮。尽管美术老师一再强调,我画的莲过于艺术、过于想象,我却仍爱那我心目中的那朵莲花。

为何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为何莲花只存在于图画和故事的想象里?为何莲花的纯净不属于尘世?为何独莲花出现于慈悲的佛祖身边?为何莲花得到那么多世人的歌颂?为何莲花只生长在洁净的水中?

有太多赞美、吟诵莲花的文字和古诗,但我不敢僭越,因为我怕自己肤浅的语言说不出莲的万分之一美、万分之一品格。古人语,莲是花中君子,也是花之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说莲,不仅是花,也是洁净的爱。

尘世已久不见莲花,始觉牡丹美。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工作太累,感情太累,攀比太累,地位太累,心灵太累……想起早年临摹《红楼梦诗词字帖》时,就很喜欢那首描写妙玉的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每个人初生时,都是一朵洁净的莲花,充满喜悦;只是后来的遭遇,后来的习气,后来的恚恨,后来的魔障,生生把我们的心拉入尘世的泥淖,想长成一株牡丹。

牡丹何其难养。而保持那一份莲的心境,更是不易。

混在都市多年,终于有了自己的蜗居,可以盛放自己的爱。千辛万苦地装修,把家里的沙发背景墙、洗手间整面墙砖、家具细小处、就连厨房的灶具,都装成了莲的造型和风格。心爱的她也是爱莲的人。也许,这也是莲给我们的缘分。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古诗文教学;孔雀东南飞

我们在教学古诗、文言文时,是否能够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多一些美的品味,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三点体会。

一、通读全文,了解结构之美

《艺苑卮言》说《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从此言不难看出其对《孔雀东南飞》结构艺术的赞美。整首诗歌人物形象众多,画面繁复,情节起伏性强,但由于全诗情节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又善于裁剪,表现出清晰完整的结构之美。

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焦、刘夫妇的爱情,一是焦母与刘兄的逼迫及焦、刘的抗争。两者并行却又互为依存,交织发展,使诗歌结构明了,层次感强。同时,诗歌善于剪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情节,略去了很多与主题无关的部分。在诗歌开头没有叙述刘兰芝与婆婆在生活中的矛盾以及产生矛盾的原因,而是比兴入题,通过兰芝“诉苦”,仲卿“询母”,焦母“怒责”等细节,将“爱情”和“斗争”两条线索连接在一起,引出下文。结尾处未详写两家失去亲人后的悲伤及具体的后事安排,而是采用两家合葬、鸳鸯合鸣的浪漫主义手法,与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奠定的顾恋、缠绵的感情基调一脉相承,首尾照应。中间叙事以兰芝为中心,焦母、刘兄等人穿插其间,用语精炼,形神兼备。全诗情节严谨清晰,剪裁得当,紧凑利落。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诗歌的结构之美,学会谋篇布局。

二、细细品读,感悟语言之美

《孔雀东南飞》语言不饰雕琢,字里行间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有质朴之美。如文中的“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等都明白如话,浅近易懂。本文虽有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但都是选取人们最熟悉的事物来“引类设喻”,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如描写兰芝辞别焦家时精细打扮中的“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喻体选用的正是民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葱根的长、白、细腻来表现手指的柔美;朱丹是古代常用的红色染料,借此描写兰芝嘴唇的红润也十分贴切。

此外,本文有时为营造一种艺术效果或气氛,常采用铺陈,大力渲染某个情节和事件;有时又惜字如金,尽显简洁,呈现出精炼之美。在教学时,对古诗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解析、翻译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语言之美,以灵活运用于语文实践。

三、静心悟读,体会情感之美

文章浓墨重彩的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之间美好的爱情,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这场凄美的爱情悲剧,珍惜现在,也要感受穿插在字里行间的不易察觉的亲情,感受当亲情与爱情必须做出选择时的更浓重的悲哀。当焦母遣送兰芝回家时,焦仲卿苦苦请求,并发出了“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声音,而当焦仲卿无法改变这一切,“哽咽不能语”,“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纵有千言万语也难述这一离别之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只留下这深情的誓言回响在分开的日子里,夫妻间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这只是表现深厚爱情的开端,那后来的县令遣媒为子求婚、兰芝拒绝后双双殉情,这些情节我们更能见出夫妻间的情深意重。刘兰芝再嫁也不失一种选择,尤其是求婚者还是县令第三郎——门第高于原夫家。对于焦仲卿来说,休了刘兰芝,他母亲也是作出允诺,“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焦仲卿既能娶得娇美的妻子,也能顺母亲的心意。但是,爱情在他们眼里比荣华富贵和生命更加重要,他们双双以死殉情,这是一首忠贞爱情的颂歌。

但焦母对自己的儿子就没有感情了吗?显然不是。她自以为自己还是考虑到儿子的幸福的。“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休掉刘兰芝,可以再娶其他貌美温顺的女子。面对儿子决意赴死前的辞别,“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她也泪流满面,可见其对儿子有深深的爱。她的悲剧在于,站在自己家长的角度来决定儿子的幸福,滥用封建社会赋予的家长的权力,使得自己的爱和儿子的生命一起受到扼杀。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我们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这种悲剧的美,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冯建初.铺张渲染与《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美[J].湛江高专学报,1995,(01).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6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困境出路古诗词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在增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单纯的讲解背诵,不但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机械的记忆反而让古诗词丧失了它特有的意境。为此,每个人都应该反思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该走向何方。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承载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更是整个东亚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悠远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是每一位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古诗词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前贤的思维方法,初步认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况,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人生的理解感悟亦或是对广大农民美好品质的赞扬。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培养创新思维

每首诗都包含这不同的感情,都描绘了不同的故事。通过想象,学生可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身处诗人的时代,走进另一个世界。诗词简洁的话语,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理解。想要真正的深入诗词,就要在脑海中绘制画面,体会诗词的内涵。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加强审美教育

音韵美是诗词最明显的特征。不同的诗词所创建的不同意境,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教师通过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之情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给他们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

当前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检查标准是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这不仅使学生没了对古诗词探索的兴趣,反而使古诗词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部分教师过于看重单个字词的解释,没有把握好学生对整个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它所带来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也不能讲解过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自己悟出来的才是最宝贵的,是忘不掉的。

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科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低年级的学生能体会到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就足够了,对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理解诗人的情感,还要能理解为什么,能深入的发现诗中蕴含的其他知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掌握诗词中每句话的意思。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要能完全掌握并一字不差的默写。

2.在朗读中体会意境

古诗词具有无尽的意味。教师在进行合理的引导之后,设定合理的朗读目标,通过小型的朗读比赛,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词,体会诗词所描绘的画面,深入该诗的意境。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简单的讲解一下诗中的部分词意,提示学生这首诗是通过写风桥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心情。经过引导,学生在朗诵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枫桥的景色,在心中勾勒出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仿佛置身其中,在船上听着夜半钟声。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正确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才能让学生引起共鸣。不同的诗传递的感情是不同的。《望庐山瀑布》传达的是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游子吟》表达的是母亲对孩子远行的担忧。学习古诗词,主体是学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找到诗人感情的寄托点,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

4.发挥自身想象力延伸扩展

诗词不仅仅是诗词,也不仅仅是语文。它联系着古今,跨越了学科。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发现和体会更多地东西,这不仅仅是在教会他们诗词,更是在教会他们思考。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教师的思维一般受影响较多,很难发现新的东西。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美好景色。不同的角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发挥想象力,无限延伸。有些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也是很巧妙的,唐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绘制出白雪皑皑的场景。除此之外还有排比,对偶等手法。

四、总结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古诗词的内在美,让古诗词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4,(4):153.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 “问导式”;单元整合;自主合作;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04-0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提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问导式”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有所得。近年来,学校立足于韩立福教授的理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有效转变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改革中,五年级语文组积极展开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引领每一位教师创造性地展开课堂高效性的探究。我们发现,在“问导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单元整组”教学的内容整合、思维拓展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尝试“单元整组教学”,我们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具体如下:

一、整体入手,整合单元目标内容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磨刀”是指师生做好单元整组教学的一切准备,而对教师而言,整体备课就是单元整组教学的基础。

1. 整体备课,整合教学内容

所谓“整体备课”,即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结合单元教材各篇文章的特点和训练重点,在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整体目标分散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1)单元整组目标的确定。备课时依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标准、学生的现状,应当是最基本的依据。但课程标准是相对宏观的,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有所规定,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来具体确定,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总目标细化、分解到每册、每个单元、每篇课文。

以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下册“母亲河”这个单元为例,本单元有3篇课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通过诗歌和散文来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从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语言富有诗韵和神韵,并且每篇课文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所以本单元教学目标定为: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三峡的神韵美。

(2)单元整组目标下教学内容的整合。所谓“教学内容的整合”,指的是对潜藏于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度等语文知识进行增删裁剪,以最终形成语文教学内容。单元整组备课思想下教学内容的整合,其依据是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单元目标的指引下,每课都确立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避免了简单重复,每课都要求突破一个重难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充分考虑了“母亲河”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后,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学生在学校早读刊物《读过》里都学过,主要体会诗人用同一主题表达不同情感以及诗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长江之歌》是歌词,主要抓对应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歌唱来感受作者爱长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峡之秋》学习作者观察与写景的方法:在文章中,作者在早上、中午、夜晚都写到长江,但是由于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3)单元整组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在单元整组目标与教学内容已经明确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为止”的问题。“问导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整体把握、分析比较和梳理、反思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体裁、作者、题材、中心、表达方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等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并质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再适时引导。

2. 整体设计,优化课时安排

有了单元整组备课的依托,我们可以优化单元课时安排,这样可以精简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单元内容不同,课文长短不同,课文难易程度不同,单元课时安排都会有所调整。以“母亲河”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短,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将本单元安排为12个课时:

(1)用1.5课时整体感知。单元整体感知包括解决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画单元整体网络图,针对单元整体及课文提问。

(2)用3.5个课时自主合作学习3篇主体课文。用“问导式”自主合作学习3篇主体课文,根据课文不同,各有侧重点。

(3)用3课时进行拓展延伸,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包括语文天地的自学篇目和老师推荐的自主阅读篇目。

(4)用1课时进行单元梳理。单元梳理即本单元的收获和反思。

(5)用2课时完成作文,1课时考试(两个单元一次考试)。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环节都依靠他们自己的自主合作。而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在适时的地方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四、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而“单元整组”教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时间,这些时间我们都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1. 选文有依托

拓展阅读的篇目以不同的题材、体裁以及形式,拓宽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也可以由教师推荐阅读。

(1)以作者为依托。在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如第五单元“往事”收录了鲁迅和冯骥才的作品,笔者推荐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而鲁迅的作品比较多,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篇目进行阅读。

(2)以单元主题为依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次主题拓展阅读就像是种植一株榕树,课文是榕树主干,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作品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就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就培植了一片茂密的“文学丛林”。

第三单元“母亲河”,我们选择了相关歌词、文章、诗词等篇目,推荐给大家阅读;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战争”,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地道战》《南京!南京》等电影片段,并要求写观后感。此外,还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研究报告”的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总之,针对每单元拓展阅读的篇目,教师都帮学生装订成册,并且还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点滴”读本。

2. 品读有方法

有了很好的阅读材料,还必须让学生静心阅读。阅读的过程,即学生对文章感知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阅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所以,笔者会用一到两个课时给学生静心阅读,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和感悟,并在读本上进行勾画批注。最后,再留半个课时让全班学生交流,可以口头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最终汇成“点滴”心得。

五、单元梳理,把握收获与不足

单元梳理即单元反思,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反思,提高学习者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知识和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那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反思思维。单元梳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自我梳理

针对每节课的内容不同,学生自己总结收获与不足。可以从学习的课文内容本身进行反思,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表现反思,还可以从“问导式”学习方法来反思。反思角度不同,梳理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 习题梳理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出题或小组合作出题、小组互相出题等形式考察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 考试梳理

每个单元结束后,应该有一个小测试,整体把握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包括:单元字词基础,单元课文整体联系,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问导式”的学习方法与“单元整合”的教学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能更好地对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比较,把握梳理,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而如何让这二者更好地结合,如何让学生把对单元的整体感悟更好地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则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创新之路让我们在“问导”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稳,更快。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0).

赞美母亲的古诗范文第8篇

一、汉语拼音。

1、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划出。

转变(zhuǎn zhuàn) 似乎(sì shì) 珊瑚(shān shāi) 解送(jiè jiě)

2、读拼音,填词语。

dàng yàng diǎn yǎ xié shāng yún chèn miǎn lì jué jiàng shén jī miào suàn shuǐ tiān xiāng jiē fù jīng qǐng zuì fàn làn chéng zāi

二、宇词句。

1、查字典的知识。

(1)“荡”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部首为,第七画名称是;“荡”字在字典里共有四种意思( )

(1) 放纵,不受拘束 (2)清除,弄光 (3)走来走去,无事闲逛 (4)摇动。在“荡漾”一词中应选第种解释。

(2)“及”字,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画。“及”字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 )

①比得上 ②赶上 ③到、达到 ④和、跟。

在“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中应选第种解释;( )

2、给下的字选择义项,将序号填在( )内。

(1)“抱怨”的“抱”字,正确的意思是( )。

①用手臂围住②存在心里③孵

(2)“爱不释手”的“释”字,正确的意思是( )。

①说明②消散③放开

3、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改正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万( )具寂( ) ( )之不里( ) ( )然大梧( ) ( )赞( )不己( ) ( )经风箱 ( )成气( )人 ( )

4、选词填空。

(1)无论……都……只要……就……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方向不错,()能到达目的地。

(2)发掘发明发现

小明()每当雨后,蜘蛛都要重新修补蜘蛛网。

5、按要求写句子。

(1)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到我国申奥成功,使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变换句子:

例句:人人都想守信用。没有人不想守信用。还有人不想守信用吗?

大家都知道动物冬眠不是睡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排列错乱的句子,在下面的括号中写上正确的序号。

( )河上有一座小桥。

( )月亮湾的后面有山,山坡上长着梨树和苹果树。

( )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 树、小桥。

( )我的家乡在月亮湾。

( )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 像一片片火红的朝霞。

( )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样的河,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三、阅读。

古诗词

1、按要求默写古诗。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的为人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如《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有的表达了朋友的情深意重,如《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则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如《示儿》中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1)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此段落的中心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鞋匠看到的事物,有的是实在的,有的是联想到的,请分别写在下面。

①实在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

②联想到的事物:_______________。

你悄悄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绚丽的美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走来,走进花园。刹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看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朴朴、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远远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红一黄,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结合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先_________,再_________,后的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第2-5自然段又是按转移_________,即由到到_________,到的顺序叙述的。

(3)在下面的句子后面填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①稻谷笑弯了腰。( )

②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 )

(4)用“_____”标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一)新风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准备6月26日(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后在六(7)班召开各中队中队长会议,布置期末结束工作。请你以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代拟一个通知。

(二)命题作文:

题目:①一次难忘的批评②我真(后悔、可爱、喜欢下棋……)

要求:任选其一,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重点,有中心,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