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剧剧本

儿童剧剧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儿童剧剧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剧;教育功能;创作和表演;认识;思考

中图分类号:J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257-01

一、儿童剧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儿童剧是以适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主要内容,调动戏剧舞台上的种种表现手法,以活泼的形式,载歌载舞地演给孩子们看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和我们所熟知的那种纸质的、书刊的教育读物相比,儿童剧可以算是一个充满着动感的、立体的、观感的教育方式。即使有人说儿童剧中掺带着太多形体动作和表演的成分,对孩子们的教育功能远远少于纸质书刊读物,但是必须意识到作为受众群的是孩子们,这一独特的读者群或者观众群本身具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性,面对这一特点,儿童剧更能直观的、快捷的、形象的将含量更大的教化内容传达给孩子们,使孩子们在视觉的、听觉的、感觉的等综合观感作用下有耐心的、高效的接受并吸收寄予在儿童剧中的教育启示内容。 比如根据动画片改编的童话剧《渔童》故事很简单,告诉孩子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剧中的人物都改编成了小动物,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可见简短的故事,简单的做人道理,同样可以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二、儿童剧创作和表演的再思考

首先,对于儿童剧创作者来说,必须认识到在今天的社会里,儿童教育已经不单纯是以往那种被动式的、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因为孩子们具有比成人更敏感、反应更迅捷的特点,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运用更为科学、积极、健康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在有限的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出能够开发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剧本,以促使孩子们在观看儿童剧的同时激活他们潜在思维的能力。“儿童剧是应当特别讲究结构的艺术,理想的儿童剧应当以单纯的结构表现丰富的生动的内容,而且还要有发人深思的寓意。”这就需要创作者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密切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欣赏能力,在设计出具有童真童趣的剧作的同时能增添更多具有现实教化意义的桥段,设计出更多激发孩子们去思考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在观看的同时学会主动思考。

其次,对儿童表演者来说,一出好的儿童剧只有在好的表演者的演出中获得最终的成功,所以表演者对于好的儿童剧的最终成型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更是将好的儿童剧中蕴含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传递出来的媒介,所以要表演好儿童剧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一出优秀的儿童剧,会滋润千千万万小观众的心田,伴随着他们健康地成长。儿童剧一定要有儿童情趣,要让小观众坐得住、看得懂 ,感兴趣。”这就是说,儿童剧是以孩子们为对象的文学艺术形式,必须时刻把握并揣摩孩子们这一受众群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然后按照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将故事和剧情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这就首先要意识到孩子们最关键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那就是童趣和童真,所以儿童剧表演者必须站在和孩子们同一欣赏层面和感受维度上,怀揣着一颗童心去研究剧本并练习表演,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观看儿童剧的过程中吸收到他们想要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剧的教育作用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要时刻把握现代儿童剧的演出特点,尤其是加入现代科技元素的演出舞台已经使得灯光、服装和化装等刺激视觉观感的要素更为突出,这就在造成孩子们视觉冲击和享受的过程中,对于色彩、声音、形体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新的印象,由此,儿童剧的表演者们要充分利用现代舞台的科技优势,在服装设计上突出扮演的角色的特点,在颜色搭配上选用更为明显的对比色,在角色扮演上打破传统的好人和坏人二元对立的简单模式,增添一些具有中间色彩的角色,使孩子们增强明白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儿童剧的观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不仅仅增长了知识的储备,还能明白更多的人情事理,尤其是对色彩感、形体感和声音刺激等艺术因素具有更广泛的接触,以便对其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基础和平台。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2篇

2007年,我所在的《文学少年》杂志社在辽宁省委宣传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全省策划开展了以“和谐校园、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校园短剧大赛活动。没有想到的是,校园剧活动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唤起了孩子们极大的热情。我们到县区采风时,惊喜地看到,学校的教室、食堂、甚至操场都成了孩子的戏剧舞台,学生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体验着表演的快乐,也享受到了艺术的光芒和温暖。据统计,半年多的时间里,辽宁省共有2700所学校、6万余名师生参与了这次校园短剧的演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园短剧作品。

孩子们喜欢校园短剧,这项艺术形式是其它门类不可替代的。戏剧活动对中小学生练习语言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交流、道具的运用、音乐及舞台的把握,特别是对文学内涵的感悟,都会起到极好的作用。我们几位儿童文学作家也在校园剧的创作和展演活动中找到了一个宽阔的舞台,车培晶、薛涛、肖显志等作家的校园剧创作被搬上舞台,通过电视传媒送给了众多的小观众。因为有了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参与,才使校园剧剧本的文学品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笔者参与创作的校园音乐短剧《喜鹊上学》(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演出)被辽宁省的教育部门推荐参加了全国的“音乐伙伴”校园音乐短剧大赛,这个仅仅八分钟的小节目的写作,竟比我写一本长篇或几个短篇耗费的精力要多,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体会,我觉得是值得的。

为了写出一个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小短剧,我曾和团省委的朋友到农村深入生活,了解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现在,商品经济深入人心,广大农民致富心切,我了解到一些农民朋友只看到眼前利益,缺少长远的目光,在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觉得投入太多不划算。在一些农村,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还非常严重,许多女孩子还没上到初中,就被家长留下来干农活了,于是,我把作品的主题确定在对农村中出现的“读书无用论”的批判上,构思了一个叫喜鹊的农村女孩儿上学的故事。喜鹊的父母都进城打工了,她刚上五年级,就被爷爷强留在家里给果树打农药,爷爷没有文化不识药水的配方,多亏喜鹊用学过的文化知识解决了难题,开导了爷爷,爷爷最后认识到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自己也要找补习班学习文化。《喜鹊上学》在辽宁省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3篇

青春,从这里起跑

这是一个青春激荡的故事,是一出表现年轻人青春懵懂和两代人心灵撞击的戏剧。

一个另类的假日辅导员马丽亚,一道别出心裁的调查题,一个异想天开的大男生陶伟……在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碰撞中,师生间获得了平等的交流,马丽亚带给了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跨越了因青春躁动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苏州市滑稽剧团早在1989年就开始关注青少年体裁,试图把传统滑稽戏融入校园戏剧之中。在《小城故事》和《1,2,3起步走》(该剧曾获2003―2004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奖)获得成功后,剧团创作人员把视点投向了高中生这个更具挑战性的群体。2000年,《青春跑道》的前身――《正方反方》便孕育而生。经过主创人员不断下生活,本子被不断地修改打磨,演员对人物的理解也不断深入,该剧一步步走向成熟。

2003年,《正方反方》正式改名为《青春跑道》,一经亮相便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获得第九届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江苏省首届戏剧文学奖一等奖,江苏省第三届滑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6项大奖。徐春宏团长认为,该剧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在内容上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大胆触及了当今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敏感问题,力求取得“真实感”。其次,该剧在表现手法上追求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不拘泥于祖传套路,也不在现代文明中迷失方向,是滑稽艺术对时代要求的一次勇敢面对和激情追求。

戏一结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便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并对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作出了高度评价。

作为二度“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顾芗在剧中扮演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新型老师”马丽亚。在谈到角色把握时,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对当代教育的理解。为塑造角色,她不断地下生活,要求自己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过程。她力求抛弃那些居高临下、充满说教的教育行为,而是追求一种平等、互动的新角度、新思维,创造出不同以往的教师形象。

该剧另一位主角,“文华表演奖”、“梅花奖”获得者张克勤可谓全剧最出挑的“彩头”。由他扮演的陶伟父亲活灵活现,惟妙惟肖,举手投足,幽默风趣,博得了不断的欢笑和掌声。关于如何把滑稽戏融入青春校园剧,张克勤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演员仍旧需要以人物为中心,不要简单的搞笑和噱头,而是要深入到角色的生活之中,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基准,在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挖掘笑料。

剧本乃一剧之本,一个好的剧本是一出成功戏剧的基础。编剧陆伦章笔下情节的误会巧合、人物性格的醒目夸张,不只停留在简单的“噱”上,而是透露出苏州滑稽戏“含而不露,戏中寓理”的艺术风格。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资深的老编剧,陆伦章在创作中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在该剧五年的打磨中,他始终把深入生活作为第一要素,光是师生座谈会便召开了多达21次,收到学生来信79封,剧本还多次交给学生直接修改。正因为贴近校园,贴近家庭,所以感动了大批青年学生。一位高中生看完戏后写下了这样的感言:“我本来不想看戏,但看了以后却不想离开,因为这个戏里有我的影子,看戏的时候我笑了,也哭了,我真想再看一遍,希望和爸爸妈妈一起看……”

消防是件快乐的事

火童的肆虐,给森林火灾隐患拉响了警报。为此,大家请来羊博士开设消防讲座,却遭到老巴克和狐姨娘两家的“坚决抵抗”。他们强迫孩子在家里学芭蕾和英语,做着所谓的明星梦,结果由于一时疏忽,引火上身……

以儿童剧的形式宣传消防知识,这种创意在全国还是第一次。谈到创作初衷,本剧导演朱海燕说:“现在的孩子特别聪明,懂的东西很多。不过,在防灾避险上他们大多不知该怎么做,我们不愿悲剧发生在孩子身上。公安部和教育部正在联合开展‘消防安全进学校’活动,为做好这项工作,安徽省话剧团与安徽省消防总队联合创作了这台儿童剧。”

消防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可是观众却是天动的小朋友,怎样使两者“心灵相通”呢?

“我们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那我们就采用童话的形式,大量运用拟人化和夸张的手法。而且,我们在表演中融入孩子喜欢的舞蹈、音乐和互动,运用诙谐活泼的方式,使孩子们在欢乐中接受教育。”特别是在贯穿始终的问答互动环节中,小观众们情绪尤为高涨。当狐姨娘想不起火警电话号码时,现场响起了整齐的童声:“119!”当羊博士拿着汽油桶询问起火原因时,剧场里又齐刷刷地喊道:“是老巴克!是狐姨娘!”

由于考虑到亲子剧场的要求,剧组在剧情设置上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在展开消防讲座这一线索的同时,还增添了老巴克一心“望子成龙”的线索,从而“撞击”出了一系列矛盾。安徽省话剧团团长唐大康开玩笑地说:“有个校长曾经跟我说,戏好不好看,就看孩子们在看戏的时候去不去卫生间。我们来上海演出十多场,发现小观众们离座的很少。”

朱海燕认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消防安全教育同样应该从娃娃抓起。我们要使孩子们在走出《老巴克与小巴克》的剧场后学会自救,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坏习惯,并且学会一些消防的技能,比如不能乱扔烟头、破坏电线、丢弃汽油桶等。此外,该剧通过老巴克与小巴克的故事,也给家长们上了一堂子女教育课,不能强迫孩子,要因材施教;不要一心想让孩子当明星,而忽略应有的生活小常识。学习消防知识,提高消防意识,掌握消防技能就是关爱自己、关爱生命、关爱美丽的家园。

来来来,唱一支黄梅调

几个网名为“007”、“蝙蝠侠”、“大力水手”、“蓝精灵”的中小学生约定在暑假里去远足。可就在出发时,他们遇到了流浪艺人顾大浪和一只名叫 “菲菲”的猴子,当发现“菲菲”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谷猴时,他们决心用自己的聪明勇敢与坏人周旋到底。于是,一场“男子汉行动”开始上演了……

这是一部儿童轻喜剧,融合音乐、话剧、舞蹈、戏曲、游戏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地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这一深远主题传达给观众。在近80分钟的演出中,剧场气氛十分活跃,小观众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高兴、激动、紧张、着急,台上台下共同演绎了一个纯真动人的现代童话。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宣传“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并结合安徽黄山的本土地域特色,2003年底,马鞍山市黄梅戏剧团开始了《男子汉行动》的创作。在听取专家意见、和中小学生座谈交流后,主创人员前前后后进行了7次修改。该剧于2004年6月19日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首演,至今已在北京、湖北、南京、苏州等地上演了140余场。

《男子汉行动》的音乐很有特点,它以黄梅戏传统音乐《打猪草》为素材,经过拓展与改动后,旋律更加活泼优美,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不失现代气息。总导演杨康为使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可看性,在舞蹈中融入了当代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并借鉴了大量生活中的形体动作,如跳皮筋和集体舞等,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热情奔放。“能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辛苦也是值得的。”

剧中几处“互动环节”的设置更为全剧锦上添花,掀起了剧场内一阵阵。尤其是邀请小朋友上台配合时,几乎场内所有的小观众都争相举手。杨导笑着说:“小孩子有易动不易静的特质,要让他们参与进来,感同身受,就要不时地给予兴趣点、激动点。”

除了音乐舞蹈,该剧的舞台美术也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形式。无论是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大积木,还是远处寥寥几笔的山石亭台、树木花草,都显得简洁明快、清新可爱,好似儿童简笔画般充满遐想。此外,虚实结合的布景亦为歌舞演出提供了足够的场所,使整台戏细腻又不失大气。

成长的烦恼

同一座楼里,住着三个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叛逆、抗争、渴盼、憧憬,但仍无法排解心中的“郁闷”。三个家庭都经受着“成长的痛楚”,他们焦灼、无助和绝望……终于,在那条洒满阳光的“太阳河”畔,他们逐渐平静下来,开始寻找出路,寻求理解与沟通……

大幕开启,展现的是一幅极为普通的生活场景:写字桌、台灯、沉重的书包、电脑、吉他、白鸽……这一切都勾起了我们记忆中那个略带苦涩的青春时代。马丽父亲的扮演者詹靖波说:“因为自己也是家长,自己的孩子也经历过那个阶段,所以深有体会。如今升学、就业的压力实在太大,家长们的严格要求,只是希望孩子将来不要受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生活。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什么道理都懂,这才使大人们更苦恼、更矛盾。”

老詹说起话来掷地有声,谦虚而实在。谈到儿童剧的现状,他更是带劲儿:“儿童剧的潜力是无穷的,它是一代代儿童成长所必需的教育园地和精神食粮。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的孩子都需要积极向上的东西去激励和鞭策,所以儿童剧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最后,当所有繁杂的布景全被撤掉,在明亮而温暖的灯光照耀下,舞台上呈现出鸟语花香的郊外景色。三个家庭的大人、孩子相聚在“太阳河”这个美丽和谐的地方,走过磨难与焦灼,孩子们慢慢地长大、成熟、懂事;大人们也更显智慧和从容……

亮“声”亮“影”放牛郎

根据红色经典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42年秋,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受到伏击的日本鬼子到处疯狂扫荡,一心想找到藏着八路军伤病员的后方机关。少年王二小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从一名顽皮、鲁莽的孩子成长为真正的英雄,他自告奋勇进山送药,将敌人引入埋伏圈,自己却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下。

音乐儿童剧《二小放牛郎》虽然改编自红色经典歌曲,但却有着独立于后者的观赏体验。副导演苗青说,早在创作之前,剧团曾去当地采风,这才知道王二小根本是个子虚乌有的人物。当年的作词人为了歌颂抗日小英雄,在糅合众多人物原型的基础上,虚构了王二小这么个典型形象。

为了让这个流传几十年的小英雄立体地呈现在舞台上,主创人员围绕他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货郎爷爷、小伙伴、二小娘、狗剩舅舅等,使故事更加紧凑好看。在创作过程中,编剧和导演恰当地考虑到了王二小既是个英雄,也是个孩子,他的天真、鲁莽、顽皮、热情,明显带有孩子的印记。为了突出他最后将敌人引入包围圈、壮烈牺牲的部分,该剧也在之前留下了种种伏笔和交代,使故事更为真实可信。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音乐;相互影响

文学与音乐都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具有密切联系,并且,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具有共性特征,儿童音乐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而儿童文学也具有较强的音乐性,二者相互影响。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深入促进了整个时代教育的发展,各种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融合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的相互影响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的发展,而且对儿童成长有着深刻意义。

一、儿童音乐的文学性

(一)儿童音乐的审美特征

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音色、旋律、音调、曲式、和声等要素上。各种音乐要素的综合形成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旋律、节奏和音色上。首先,儿童音乐的音色需要音乐创作者用心选择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音色,以便给儿童带来美好的审美体验。例如,儿童音乐可以采用童声演唱或运用沉闷鼓声模仿打雷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其次,儿童音乐的节奏主要包括速度、节拍等要素,而儿童音乐的节奏比较鲜明,多采用中速和快速的节奏,来适应儿童的情感体验。最后,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体现音乐思想的主要载体。儿童音乐中的旋律丰富多彩,不同的旋律会影响到儿童的情绪。因此,儿童音乐的旋律主要采用符合儿童成长特点以及儿童心理规律的旋律。

(二)儿童音乐的语言特征

儿童音乐的语言特征主要包括直观模仿、稚拙风格、幻想思维这三个方面。首先,直观模仿的特点,儿童的思维主要表现为具象思维和直接行动思维,不能够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主要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主要依靠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儿童音乐经常模仿自然界的事物或声音,进而吸引儿童的兴趣。其次,稚拙风格主要指儿童文学语言的稚气和笨拙,稚拙风格不仅形式朴素,而且能够表达单纯的心理内涵,再现儿童的思维本性。因此,儿童音乐多呈现欢愉和谐的音乐语言。最后,幻想思维,儿童的生活阅历有限,需要通过想象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不断幻想并创作新的事物和画面。因此,儿童音乐的语言特征具有幻想思维,并且,这种幻想思维正是儿童的童心和快乐天性的呈现。

(三)儿童音乐的典型性

首先,很多儿童音乐都取材于儿童文学作品,充分运用儿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情感来创作具有感染力的儿童音乐。具体来说,有些儿童音乐取材于童话故事,有些儿童音乐取材于古诗。例如,音乐《小红帽》就是取材于儿童经常听的小红帽的故事,将小红帽的故事进行音乐加工,采用适合儿童吟唱的方式。管弦乐《龟兔赛跑》取材于龟兔赛跑这一童话故事,儿童已经十分熟悉故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的时候就能够深刻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而歌曲《咏鹅》取材于古诗《咏鹅》,用音乐形式表达了看到水中鹅嬉戏的惊喜。其次,部分儿童音乐以儿童文学为标题,并从儿童文学中汲取音乐创作素材。例如,德彪西创作的《儿童乐园》钢琴曲组的标题则采用《雪花飞舞》《小牧童》《洋娃娃小夜曲》等文学标题。

(四)儿童音乐的叙述性

儿童音乐经常采用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感情,侧重文学要素的描绘,以增强音乐作品的表现效果。而且,儿童音乐中的文学要素描绘集中在景物描绘,将景物和音乐主题相融合,突出音乐作品的内涵。而儿童音乐的叙述性表现手法主要有摹声、象征和情调描写这三种。首先,摹声主要模仿自然界的鸟鸣、风声、雷鸣等,通过声音来构建景物。例如,贝多芬《黎明》这一音乐作品中通过模仿流水和鸟鸣来构建清新的早晨景象。其次,象征主要通过音色、音区与和声的变化来象征事物,以增强事物空间的层次性。例如,德彪西在《大海》这一音乐作品中采用定音弱奏来象征平静的大海。最后,情调描写表达意境。儿童音乐的情调描写主要通过声音、旋律等构建意境画面,进而表达音乐情感。

二、儿童文学的音乐性

(一)儿童文学的音色

首先,儿童音乐会运用拟声词,进而呈现出音乐美的特征,并且,拟声词能够带给读者强烈的听觉刺激,营造动态描绘、夸张印象等效果。而儿童音乐的拟声词主要分为模仿人的声音、模仿动物的声音、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这三种。其中模仿人的声音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语言效果,例如,龙吟虎啸、牙牙学语等都能够体现特定的语言环境。模仿动物的声音,例如,公鸡的声音:咯咯,蟋蟀的声音:啾唧,青蛙的叫声:呱呱,这些动物叫声能够用声音来代替动物,增强文学描述的形象性。描写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呼呼,雨声:滴沥,雷声:轰隆隆等,自然声音能够加强儿童对自然界事物的形象了解。其次,儿童文学中也会出现摹声,用某种乐器的声音来代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进而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例如,文学作品运用乐器来描写汽笛声、号角声等。

(二)儿童文学的节奏

儿童文学的节奏主要包括两拍、三拍或四拍,其中,两拍的节奏特点呈现为强—弱。例如,《小星星》的每一小节都有两个节拍,并且节拍呈现出强—弱的特点,适合儿童吟唱。三拍的儿童音乐都具有柔和、优美的旋律,能够抒绪,呈现出强—弱—弱的特点,儿童能够跟随节拍去想象自然界中的律动,感受自然界的魅力。四拍的音乐作品呈现出强—弱———强—弱的特点,能够让儿童在音乐中体会到节奏强弱的变化。而儿童音乐中的节拍相当于儿童文学中的音顿,作者通过声音的停顿来展示故事情节,并突出故事叙述的音乐性。另外,儿童文学通过押韵来增强节奏感,尤其是儿童诗歌或儿童歌谣通常采用押韵的方式突出节奏,增强儿童文学的音乐性。

(三)儿童文学的旋律

儿童文学的旋律大多采用鲜明的故事主题来体现,大部分儿童文学的主题都是对善良、勤劳、诚实等高贵品德的赞颂以及对自私、贪婪等丑恶思想的批判,进而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般来说,大多数儿童故事都是讲述正义一方与丑恶一方的搏斗,并在叙述的过程中突出正义方的善良和丑恶方的邪恶。最后,大多数儿童文学故事都是正义战胜了邪恶,呈现出鲜明的故事旋律。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儿童故事都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三、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的融合

(一)儿童剧

儿童剧是戏剧的一种,专门给儿童观看,而戏剧本身便是一种综合艺术,将音乐与文学融合在一起,能够通过声音、形象和色彩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和欣赏需求。并且,儿童剧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特征,采用适合儿童的表演方式,受到儿童的喜爱,而儿童剧的文学和音乐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儿童剧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演出,既有音乐,也有故事情节;其次,儿童剧的语言节奏感十分强烈,强调押韵,是文学与音乐的整合;最后,儿童剧本具有表演性和可读性,儿童可以通过儿童剧表演过程中的音乐艺术和文学艺术展现来进行欣赏,也可以对儿童剧本进行文学阅读欣赏。

(二)儿童动漫

儿童动漫的形式活泼新颖,动漫内容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儿童动漫受到儿童的欢迎。并且,儿童动漫具有文学成分和音乐成分,通过文学来讲述故事,表达感情。通过音乐来营造逼真的现场氛围,进而引起儿童的共鸣。具体来说,儿童动漫主要根据儿童文学故事改编,文学性明显,而儿童动漫中的音乐主要包括声乐和语气,音乐能够补充画面效果,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也可以突出人物形象,进而优化动漫效果。

四、儿童文学与儿童音乐的相互影响

(一)儿童音乐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首先,儿童音乐能够对儿童文学进行再创造。音乐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让儿童深入感受儿童文学故事情节中的美好,增强儿童的审美体验。运用音乐创作的方式对儿童文学进行再创造,让儿童将文学故事唱出来,能够加强儿童对音乐和文学故事的感悟,深入了解文学故事情节,让儿童用心灵倾听儿童文学的内涵,加强儿童对故事情感和音乐情感的把握。其次,儿童音乐能够提高儿童文学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学与艺术具有天然的关系,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文学,向往诗歌。而且,很多文学家也都会与音乐结缘。音乐能够丰富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拓宽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想象,使儿童文学创作者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另外,音乐能够使儿童文学创作者充分认识世界,增加其灵魂的深度,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创作,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哲学高度。

(二)儿童文学对儿童音乐的影响

首先,儿童文学会影响儿童音乐创作的结构和思维。文学思潮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达形式,儿童音乐创作者可以运用儿童文学的题目来设置音乐标题,也可以选用儿童文学故事来创作儿童音乐作品,将音乐与文学相融合,在丰富儿童音乐审美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儿童音乐的文学性,增强儿童音乐的文化价值。另外,儿童文学会影响儿童音乐的创作结构,很多儿童音乐创作者都采用叙事性结构来进行创作,用音乐形式呈现故事情节和冲突,增强儿童音乐的叙事性。其次,儿童文学对儿童音乐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儿童音乐创作者树立儿童本位观念,让儿童音乐创作者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儿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情感,进而促进儿童音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朝霞.浅议当代中国儿童歌曲发展特点[J].科技信息,2009(19).

[2]方婷.音乐中的文学性与文学中的音乐性[J].皖西学院学报,2011(3).

[3]滕文海.试论血脉相连的音乐与文学[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2).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5篇

在我30年的艺术生涯中,因为工作需要,我从一个京剧演员到评剧演员,又从评剧“改行”到儿童剧演员,在三个不同剧种中大大小小饰演过许多性格各异的舞台形象。从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常宝、《渡口》中的水莲,到评剧《燕青卖线》中的丫环、《挡马》中的杨八姐,至后来在儿童剧《奇特的比赛》中饰演孔雀、《快乐的汉斯》中的汉斯等。1990年10月我又随团赴德国多特蒙德市进行友好演出,通过实践与交流,我受到了锻炼,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认识,使自己的表演水平不断地得到进步和提高。

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儿童剧,更没想到去演儿童剧。1978年我服从组织调动来到西安儿艺。从此改变了我的演艺生涯,走上了陌生的儿童剧艺术创作之路。在艺术实践中我感受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是多么喜爱艺术,多么渴望欣赏到能与他们沟通心灵的艺术。我被他们真挚的感情所激励,所鼓舞,所感动,从此我决心要全身心地把自己的真情奉献给孩子们。

作为演员,无论是在戏曲舞台上还是在儿童剧舞台上,最终完成的是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真实形象。那么如何使演员更好地完成好典型人物形象和角色性格特征的创造呢?我认为,演员在建立起人物的信念,掌握了表演技巧之后,着重要表现人物的情绪,塑造人物的感情核心和灵魂。信念好比人物的骨架,技巧好比角色的身躯,而真情则是人物的神和魂。有神才能将角色演活,有魂才能表演的动人。

展现儿童的情趣,再现儿童的心理特征,满足儿童富于幻想的“戏剧心理”,寻找角色与自我的吻合点,使自己信服,让观众认可,这是演员追求创作的必然之路。每当我透过孩子们那天真纯朴的目光,看到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无不为之激动和欣慰,似乎我也进入了童话世界,我的心也随着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在呼吸、在跳动。正是这种与小观众心灵息息相通的共鸣,促使我的心灵能与孩子们的情感融为一体,相互沟通,使自己形成了童心、童趣,成为孩子们中的一员和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因此,一个演员只有首先建立了信念,才能生动感人的完成一个又一个儿童角色的创造。

80年代创作的童话小舞剧《集邮大王》,构思新颖,表现奇特,作者采用了梦幻的手法,巧妙地将猴子、熊猫、蝴蝶等邮票在舞台上让它们活起来,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我在剧里扮演“猴子”,表演中我首先要把自己当成猴子,树立起猴子的“信念”,并深入琢磨如何把猴子那顽皮、聪明、可爱的形象表现出来?我先从猴子的外形着手,找出模拟猴子的典型舞蹈动作和形象,特别是猴子的眼神和形态,那是表现猴子内心感情的语言。这样,猴子外在形象和内在感情达到有机地和谐统一,构成一个完整生动、鲜明的形象,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演出效果,赢得孩子们雷鸣般的掌声。为此,我这张“猴票”获得了奖励。这使我认识到不论扮演什么角色和人物,乃至花鸟鱼虫、自然中奇物怪兽等,必须先捕捉外部形象和动作特征,在坚定创作信念的指导下,全身心地注入创作真情、实感,才能生动感人地完成塑造角色的任务。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以及聪明才智的素质增长,他们的思维和兴趣也发生着变化。在艺术创造中首先要打动自己,要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一种撞击和震撼,方能迸发出丰富、真实的感情,使人物有血有肉、生机鲜活、栩栩如生、生动感人。在创造角色形象时要重视对剧本进行分析,在戏剧矛盾冲突中去寻找人物性格特征,在人物脉搏里找动作,方能在导演的指导下完成演员的二度创作。

演员成功的表演,首先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准确体现,而能否准确地体现,关键要有正确的体验。体验是演员对主题内容、思想感情,角色性格的理解和把握,没有正确的体验,也就不会有逼真地体现。体现是演员创作角色的辛勤劳动所取得的艺术结晶。要把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在舞台上,演员必须运用大量的外部技巧,使那些最鲜明、最生动、最能代表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个性以及具有深刻内涵和意蕴的潜台词给以充分地表达,才能完成角色性格的体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人物的语音是塑造角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儿童戏中角色的语言,除了性格化外还应具备儿童的特点。我在童话歌舞剧《丑小鸭》中扮演丑小鸭这角色。因为是儿童剧演员,应根据儿童剧的特点和儿童的接受能力,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和情趣盎然的生动语言,让所有的小动物都赋于生命的活力和性格特征,要让孩子看得懂,听得清,理解这些小动物们在特定的规定情景中,它们的所作所为的内在含意。比如表现丑小鸭出壳之始,我先在形体动作上突出表现它的稚嫩和笨拙。不仅长的丑,还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呱呱的叫声,更不用说唱歌跳舞了。就丑小鸭这种既单一又傻笨的鸣叫声而言,准确具体表现出它的纯朴、天真、可爱的内容和层次却大不相同,丰富了其内涵和性格特征。同时我也费心尽力的把丑小鸭几组“呱呱”叫声的语调区别开来。层层递进的语言叫声,让观众感觉丑小鸭的成长是在一点一点走向成熟的过程。比如,它在和哥哥姐姐一起跟奶奶学唱歌时,“丑小鸭”非常认真努力地想唱好歌,结果却适得其反。一会儿一句的呱呱叫声参杂在歌声当中扰乱着大家。在这时所发出的语调应是憨憨的。当它跟哥哥姐姐一起学跳舞时,由于身体笨拙使它无意中踏了娇娇的脚。在这儿为展现丑小鸭的善良纯朴,采用了语调柔和委婉的呱呱,向姐姐们表示谦意,希望能得到哥哥姐姐们的谅解。当鸭奶奶推丑小鸭下水游泳,让它勇敢地面对大自然去锻炼时,它先是恐惧胆怯的踌躇心态,但当自己下水后,经过拼搏终于学会了游泳,并在水里游得如此的自如和优美,上岸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时所发出的呱呱带有几分激动和强烈的兴奋感,包含着对妈妈的爱一起迸发出来。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6篇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省市级院团为了打破镜框式的戏剧演出模式,让戏剧演出更加贴近观众,推动戏剧的良性发展,自主推出小剧场戏剧演出,如哈尔滨话剧院,齐齐哈尔话剧团等;另一方面致力于戏剧艺术的个人或群体,成立独立的文化艺术机构,在无条件自己建造剧院和无演出队伍的情况下,租赁剧场,斥资引进国内优秀的小剧场剧目进行演出,如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黑龙江的小剧场戏剧发展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在起步之初,戏剧界并未重视这一戏剧形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娱乐形式的冲击,戏剧发展陷入困境,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剧场戏剧却红火依然,小剧场戏剧的地位和价值才引起人们的正视。哈尔滨话剧院果断采取以小剧场激活大剧场的演出方式,破解困局,其后,齐齐哈尔话剧团也创作主流戏剧的同时,积极排演小剧场戏剧;哈尔滨先锋文化剧场抓住机遇,投身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浪潮。而正是由于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特殊性,致使其演出构成为三种形态:一是院团原创的小剧场剧目,如《第五天神》、《活性炭》、《如果爱》等;二是引进国内其他城市的优秀小剧场剧目进行展演,如《非诚勿扰》、《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等;三是引进优秀小剧场剧目,对其剧本加以修改,启用自己的演员进行排演,如《隐婚男女》等。这三种形态恰恰体现了当下小剧场戏剧发展的趋势,既致力于自身小剧场剧目的创作和挖掘,提高自身戏剧创作能力,又通过不断引进国内优秀小剧场戏剧来提升自身的小剧场戏剧品味,扩大舆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与此同时,引进好的剧本,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修改、排练并上演,节约创作时间和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得利益最大化,这既是一种借鉴与学习,更是一种碰撞与交流。小剧场戏剧将主流戏剧的精髓作为发展的根基,透过不断创新的戏剧实践,展示各种不同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探寻现今戏剧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艺术品位,从而为主流戏剧提供一条可行性较强的发展道路。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一直以来都遵循着贴近人们现实生活的原则,所有剧目展现的都与现代都市生活息息相关,截取生活中某一面或某一个具有代表性甚至争议性的问题加以阐释,或嬉笑怒骂,寓教于乐,或言辞犀利,发人深省。小剧场戏剧创作题材的单一化。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创作中,真正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剧目偏少,而体现都市情感的剧目则越来越多。如哈尔滨话剧院的《请让我做你的情人》讲述了一对夫妻的“非常”情感,以一个中年男人对平淡的感情生活的理性思考为线索,用一个有趣而略带夸张的戏剧情境,讨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中年人的爱情生活;齐齐哈尔话剧团的《如果爱》讲述了一个婚姻“城里城外”的故事。处在婚姻“城里”的一对年轻人,渴望到城外的世界去看看,结果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浪漫和轻松。又如《爱你不嫁你》,由电视台女主播采访成功商人丁一白做引子,回述了男主人公和初恋情人、离异前妻和后任女友之间的情感纠葛,深刻展现和探讨了美好爱情和物质诱惑之间的无奈和反差,称得上是发人深思的“现实剧”;《构思婚姻》中以作家老高的婚变轨迹为由头,通过表现现实婚姻与想象婚姻间的反差,引发当代人对婚姻进行深度思考,同时结局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而是引发观众的自发思考。尽管大部分都市情感剧目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或者结局留白引人思索,但仍旧称不上先锋性和实验性。可以说,不仅黑龙江省,大至全国,现今的小剧场戏剧很难再像90年代先锋戏剧浪潮一般凸显先锋性。如果严格按照小剧场戏剧的定义来说,或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剧目都不能称之为小剧场戏剧。然而,这不仅是受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左右,更重要的受戏剧发展所陷入的困境所制约。如果专注于小剧场戏剧先锋性的探索,那么,或许会为整个戏剧界的未来发展探寻一条可持续繁荣的道路。但是,这样一种带有先锋性质的不确定能否真正扭转戏剧困顿局面的作法,势必会带来许多衍生的负面的影响。在戏剧发展不景气的时期,没有多少戏剧人敢于冒险开拓先锋性,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符合大众潮流的、符合当下人们关注的方式和题材进行小剧场戏剧的创作,这是一种保守中求突破、前行中求稳定的作法。由于小剧场戏剧肩负拯救低迷话剧市场的重任,因而在获得充足的空间得以发展时,小剧场戏剧不可避免的采取了一种保守的、较为可靠的方式来发展,降低自身的审美格调以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真正富有实验精神的小剧场戏剧少之又少,更遑论戏剧精品。

    小剧场戏剧审美的低俗化。黑龙江小剧场戏剧也与发展之初大相径庭,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当下社会最受关注的事件、人物、语言,往往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呈现在小剧场的舞台上。为了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很多小剧场剧目开始片面追求“笑果”,使小剧场戏剧流于低俗。搞笑颠覆,缺少饱满的故事情节,充斥着低俗的笑料、网络热点、小品、二人转、反串等,这些零散的元素,本和剧情无关,却被一锅烩成快餐艺术,看似笑点百出却实无意义。并非加诸几句时尚热点词汇、网络语就是与时俱进,就是贴近群众生活,就是创新,必须要注入精神内涵,将流行元素与剧情、人物恰当的融合,达到提升戏剧效果的目的,才是真正的戏剧艺术。王晓鹰在2011年“全国小剧场戏剧展演座谈会”上曾提出,“在当下娱乐之风大行其道的文化消费时代,小剧场戏剧的精神根本:实验性、先锋性和思想价值几乎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相当一些实用主义蔓延、泛娱乐化的‘三低剧目’泛滥,这类制作成本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低的小剧场话剧,刻意低俗,追求无聊,并美其名曰‘为紧张生活减压’。”可见,审美的低俗化致使此类“三低剧目”频现,完全丧失了小剧场戏剧的本质。小剧场话剧赢得市场靠的是走通俗化、大众化、时尚化的道路,并最终将自己融入主流戏剧之中,它最关注的是如何同更多的观众建立起更为牢固的审美约定。小剧场艺术要形成相对稳定而规范的形态,建立独特的审美机制,要能够纳入市场运作,取得商业效益,从而获得常规性,跻身主流戏剧,因此它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使它既保持艺术革新的动势,又能为一般观众所理解和欣赏。引进小剧场戏剧的高端化。引进国内经典的小剧场戏剧不仅能够活跃黑龙江戏剧市场,同时也能够提高戏剧观众的审美品位。近年来,小剧场剧目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进行战略转移,北京、上海着名的话剧制作班底也将知名剧目推向二、三线城市,这是一种以京、沪为起点的文化辐射。哈尔滨话剧院引进的梅婷版海派荒诞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座无虚席,甚至一票难求。先锋文化剧场引进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非诚勿扰》一炮而红,其后上演的北京蜂巢剧场风靡京、沪等地2010年最受争议情感喜剧《请你对我说个谎》和盟邦戏剧略带象征与怪诞色彩的都市喜剧《我不是李白》都赢得了黑龙江观众的追捧与喜爱。从引进的优秀小剧场剧目的火爆程度来看,真正的精品戏剧并不缺乏观众。应该说,观众并非不爱戏剧不懂戏剧,之所以流失,还是在于缺乏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难以引发观众主动观看的兴致。小剧场戏剧市场的起色,有赖于外来小剧场戏剧的登陆,这种引进有助于推动小剧场戏剧的良性发展。不难看出,题材的单一、审美的低俗和引进的高端,实质上暴露出了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致命弱点。“低”的是自我,“高”的是外在:即黑龙江自身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与审美水平仍旧处于低端。任何一种艺术品种,必须依靠自身的价值和活力才能在社会生存,任何外来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本身的价值和活力作为基础,即便市场再繁荣,实际仍是一滩泛着微澜的死水。虽说自1985年至今黑龙江上演了几十部小剧场剧目,形成了一定的常态性的演出形式,但仍未具规模。与北京、上海等小剧场戏剧发展较为活跃的城市相比,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不仅具备演出条件的剧场少,观众认知度小,原创剧目少,演出场次少,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北京市目前对外营业的、座位数在500座以下,经常做话剧演出的剧场如人艺小剧场、人艺实验剧场、东方先锋剧场等共有11家。据统计,2008年上述11家剧场共演出2169场戏剧。目前上海每年能演出150场以上话剧的剧场有四家,均为小剧场,如话剧中心三个剧场、大剧院小剧场、上戏端钧剧场、新光小剧场。2008年上海全年话剧演出剧目81部,2009年91部,2010年创纪录达到185部,其中70%是在小剧场演出的。然而黑龙江省内的戏剧院团致力于小剧场戏剧的少之又少,很多院团缺乏资金,更缺乏人才。队伍老化,优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没有开展创排和演出活动的经费,导致这些院团仅仅能够维持生存,几年内若能推出一部主流戏剧,就已是业绩卓着,更何谈排演小剧场戏剧。院团必须保证经常性的演出,才能以演出实践锻炼并培养戏剧人才队伍,传承发扬戏剧舞台艺术,推动戏剧剧种的发展建设。黑龙江小剧场戏剧的发展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仅凭一院一团之力所能达成。

    黑龙江小剧场戏剧未来发展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7篇

为了把“六一“还给孩子,带给孩子真正的快乐,我园将所学绘本故事改编成绘本剧,师幼齐心,家园齐聚,举行为期一周的“人人都有戏,个个都精彩”的绘本剧巡演活动,让全园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携手,璀璨绽放于大舞台。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绘本剧活动,进一步加大绘本阅读的宣传力度,让家长重新定位绘本,提高家长对绘本的关注度。

2.幼儿能自主接触并阅读优秀的绘本作品,并对绘本阅读感兴趣,学会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在浓厚的表演氛围中,提高表现力,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感受表演的快乐,加强家园合作。

活动对象:

新华幼儿园全体幼儿、家长及其教师

活动时间:

2015年5月26日――2015年5月29日

活动流程:

1.选择绘本,阅读绘本故事。绘本的选择既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还要考虑绘本故事是否适合改编成剧本。

如小班绘本剧《这是什么》,故事中小老鼠形象憨厚可爱,就像小班的宝宝,他们的对话重复、简单,符合小班语言的表述特点。小老鼠探索刷子用处的过程很有戏剧性,刷子有什么用处也给孩子想象、思考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孩子有能力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演绎这个故事。因此,这个绘本剧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

2.创作剧本框架,确定表演形式。首先,根据绘本内容,把故事分成几幕,其次根据每一幕的特点,确定其表现形式,歌舞、角色对话或者其他。

以大班《我选我自己》的故事情节为例,我们和孩子一起将儿童剧分为三幕。

第一幕,“出现竞争对手”,以旁白、舞蹈、狮子和臣民的表演为主。由旁白介绍故事发生的起因,以舞蹈展示臣民的威武,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第二幕,“候选人演讲”,以背景音乐和臣民演讲为主。臣民们分别演讲,推荐自己,担任国王,狮子落选,无精打采离开结束。

第三幕,“各归其位”,以旁白、舞蹈、狮子和臣民的表演为主,由旁白介绍选举后的森林状况,及臣民们的觉悟――选举狮子作为大王,大家一起开心跳舞,狂欢。

小班:考虑到孩子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有限,因此,在绘本剧表演中更多是用音乐、律动等形式展现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同时,对白多用简单、重复的语言。

中班:这个时期是孩子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期。由于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对事物的直观感知和说一句完整对白的能力,同时还会通过模仿学习、发展、掌握和使用各种语言。所以,在中班儿童剧表演中,我们更多以语言来贯穿、展现故事情节,再配合音乐、舞蹈来表现多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大班: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不但能系统地叙述生活中的见闻,而且能生动有感情地描述事物,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所以,大班幼儿既要讲求角色的多样、语言的丰富,更要展现动作、表情的生动与形象,以此让幼儿语言、舞蹈、歌唱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3.创编表演细节。表演细节包括角色对话、故事旁白、韵律舞蹈等内容和形式,且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

以中班《谁的力量大》为例,中班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自我表达欲望强。因此,《谁的力量大》多以角色对话的形式展现故事情节。剧中角色多,包括兔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等家族成员。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剧中的一员。孩子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根据情节自主设计对白,展现了兔宝宝一家的团结和相亲相爱!

4.组合排练。绘本创编完成后,孩子自主选择角色,大胆尝试表演,熟悉角色对话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知道自己的出场方式和时间,直至完整流畅地呈现绘本故事。

5.演出前准备。

场地布置: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大小瓶子,利用超轻粘土等材料,制作出各种花型图案装饰瓶子作为节日礼物;幼儿、教师一道绘制漂亮的脸谱、轮胎进行场地装饰;儿童涂鸦大小不一的油纸伞做成空中悬挂物装饰表演会场。

宣传造势:针对本次话剧制作全园宣传海报,各组、各班结合自身剧本主题,制作相应宣传海报,提前一周放置于校门口进行宣传。同时,在角色选择期间,通过家长会、QQ群、家园桥等方式发动家长积极报名参与剧目表演、会场布置、道具制作、服装采买、剧本录音、配合排练等前期准备工作。

表演前排练: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剧本角色,与家长进行角色对话,熟悉对白,然后根据对白,大胆创编动作,丰富表情。教师在节目表演前进行整体的排练和指导,最后形成一整的绘本剧。

彩排:孩子熟悉演出场地和演出流程,感受组合排练的效果,体验在真实舞台上的成就感。孩子很喜欢到真正的舞台上表演,但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新环境的影响,从而发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忘词、忘记动作等情况,因此,要让孩子提前熟悉表演环境。

6.公演。

小班:2015年5月26日

一场由教师表演的绘本剧――《美丽的梦想》拉开整个“六一”绘本剧表演的盛宴;随后,家长秀+绘本音乐剧《我爱幼儿园》《这是什么》《老虎过生日》陆续登台。各班以班抱团,精彩展现小班幼儿多种才艺;亲子体育游戏《传吸管》《老虎吃汤圆》《拔河》让家长幼儿又哭又笑,在赛场尽情挥洒欢乐的汗水。

中班:2015年5月27日

“‘悦’读越美,‘悦’读越快乐”,结合中班组阅读特色,其题材新颖、破旧立新的绘本剧《摇滚青蛙》《孵娃娃》《水的本领大》《水的力量大》)+爸妈故事PK赛+宝宝PK赛,以班抱团,嗨翻全场!

大班:2015年5月28日

有这样一片《美丽的家园》,里面有《爱照镜子的老虎》、舍己救人的拥有《美丽的花纹》的明明姐姐、等待实现的《小青虫的梦》、都想当国王而《我选我自己》的臣民;最后大家都齐聚在《脸部彩绘》的美丽世界!

全园自助餐:2015年5月29日

经过三天的狂欢,丰富了幼儿的精神食粮,最后,我们来一场真正的营养大餐!通过自助餐给予孩子们充分的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体验自助用餐的愉悦氛围,培养孩子对各种食物的兴趣,让孩子从被动地吃变为主动地吃同时也让孩子从中学会就餐的文明礼仪、遵守规则、谦让和自我管理等各种良好的品质。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与生存。

园长分享:

又是一年 “六一”到!常常遥想,儿时的童年,与小伙伴们田间嬉戏、巷间迷藏、捏泥人、办家家、跳房子每天不知疲倦。儿时的“六一”是最热切的期盼――新衣新鞋的装扮,捏一个泥人,讲一段故事,扮不同剧目,跳一曲舞蹈,甚至还会上街方阵游行表演……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可不知何时,“六一”不再是所有孩子的欢乐,它成了少部分能歌善舞、拥有特长孩子的专利,也成了幼儿园宣传自己的工具,而大多数孩子却成了旁观者。

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本真教育,为此,我园结合绘本剧 “开放、表现”的原则,让每个孩子欣赏多个绘本、选择绘本改编、选择角色、分组排练、制作道具、练习台词、演出等过程,让孩子们在一个开放自然的环境中,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现、表演,并和伙伴、家长、老师一道,自己动手制作童话剧中的道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孩子对绘本深层次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动手创造能力,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同感与合作精神。

儿童剧剧本范文第8篇

实践证明,组织让孩子们参与儿童剧的创作和表演,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种新鲜而又有效的教学手段。儿童音乐剧是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除了要有剧本的创作编排和小演员们的表演外,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的设计也必不可少。通过引导孩子们进行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作力,能够起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作为本次儿童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的指导教师,我想谈谈本次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始终贯彻音乐为主线的编排理念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儿童音乐剧的形式,引导同学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所以本儿童音乐剧的主线应该是音乐,只有紧紧抓住音乐这一主线,才能真正体现本次创作的首要的目的。不能让丰富的创作资源冲淡了音乐这一中心元素。

在这一音乐剧创作中,我引导孩子们将整个剧本内容用音乐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以《高山流水》《牧羊女》《预先警报》《庆胜利》四段主题音乐来贯穿整个剧情。也就是说要指导同学们学会用音乐来诠释剧情,极大地体现了剧目音乐元素的丰富性。而组织同学们选择和编排曲目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的音乐鉴赏和创作的过程。

二、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创作和表演过程中

本次儿童音乐剧《东郭先生和狼》的创作和表演我从一开始就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虽然真正上舞台表演的只有24名同学,但其实全班没一个同学没有参与到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有负责剧本创作的,有负责音乐编排的,有充当剧务的,有当小导演的,有负责服装设计的,有负责化妆和道具的等等。在舞台表演中“东郭先生”“狼”“农夫”为三个主要角色,学生使剧目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剧情内容更加充实。

实际结果表明,只要给每个孩子以充分的信任,就能更好地激发出每个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抱着集体荣誉感积极地参与到创作与表演当中去,并能自始至终地承担起自身角色的责任。总之,让全部的孩子都参与本次儿童音乐剧的创作和表演是我组织本次活动的宗旨。

三、在创作中要充分地体现形象性原则

将音乐元素形象化、舞台化,真正做到音乐、人物、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为增强音乐剧的观赏性,就必须加强整个剧本创作和表演的形象性。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这也是初学者难以把握以致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所在。在本次音乐剧的编排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孩子们在形象性上下工夫。如在表演中,让扮演动物的演员戴上各种头套,是那种仿真的狼头套、牛头套、驴头套。剧本中有一情节,是东郭先生和梨树的对话,我就在道具树上挖一个洞,让小演员说话时把头伸进去,扮演树精,起到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另外,孩子们和我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加入了许多幽默元素即搞笑的成分,如,剧中警报声响起的那一时刻,狼的一家狼狈逃窜的情形,狼爸爸被石块绊倒往前爬的情景,狼宝宝鞋子掉了,在地上滚动的憨态可掬的样子。这些形象化的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将舞蹈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展示了舞台表演不同形式的美,使得整个音乐剧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蹈辅助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正确理解

音乐和舞蹈这两门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将舞蹈有机地融入音乐剧中,能更好地加深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孩子们对韵律,音乐节奏的把控。实践证明,将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本剧开始部分,我引导同学们加入了牧羊女放羊时的独舞表演,体现了牧羊姑娘天真、美好的形象,并在编排和表演过程中注意引导同学们对《牧羊女》这段音乐的理解。结束部分的群舞所配的音乐是《庆胜利》,在表演过程以及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形象地体会到这段音乐欢乐的旋律以及明快的节奏,更能准确地把握本音乐的内涵。

五、激发童趣,引燃孩子们音乐鉴赏和创作的热情,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将音乐教学与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将故事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更受孩子们喜爱。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来表演心中的故事?在排练时我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先把问题提出,让学生商量讨论如何编排如何表演。如我这样问学生:“如果让你演一演这个故事,你选择什么角色?该说什么?”学生们展开讨论,自己在小组中试演,老师抓住关键环节指导并且示范。在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的情节拓展上,我在小组中让学生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农夫打死狼,救了东郭先生,人们会怎样称赞:有的说请农夫吃饭,有的说奖赏他,最后大伙一致同意为他戴花环。于是就有了我们剧中结束部分的群舞表演:16名孩子编织了一个漂亮的花环,给农夫戴上。这一切都来自孩子们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山村孩子对农夫的勇敢和机智的赞美。本次儿童音乐剧创作和表演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是一次音乐课堂的延伸教育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