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景片段

写景片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写景片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景片段范文第1篇

小巷又归于沉寂,有几扇窗子在暗淡月光下的雾霭中闪着不明不亮的光。我站在那里,体会这一刻难得的宁静,因为在这宁静的背后又有些什么东西在蠢蠢欲动了,诡秘,性感,危险。我很清楚,此刻的沉默只是一种欺骗,在这小巷朦胧的雾霭中,这个世界腐化的那个部分正在悄悄地活动着。而我只是站着,停在原地,向空旷处倾听。我再也感觉不到这座城市、这条巷子,不知道它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姓名。我只知道,我在这里是不为人知的,处于一种奇妙的置身于事外的陌生境地,没有任何目的、任何消息、任何关系,我却能完全感觉到我周围一切的暗中活动,正如我能感觉到血在我的皮肤下流动。

——《月光小巷》,滕奕丹译

我们沿着那奇妙的湖滨小道往前走去,年代古老的柏树和枝叶杂乱的栗树,向我们投以密密的浓荫。湖面从树丛的枝丫之间,投来骚动不宁的闪光。对岸白云深处是贝拉乔。已经西沉的落日,给它抹上了正在消散的淡淡的彩色霞光。在苍茫的山岗高处,塞尔贝洛尼别墅的微光闪烁的高墙顶端,映照着钻石般的余晖夕照,闪闪发光。

——《夏日小故事》,张玉书译

【相关链接】

茨威格与弗洛伊德

写景片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整合;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费时费力,却收效不明显,很多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半的课堂时间用来对文本进行解读,却发现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低下,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没有策略的引导,就仿佛没有源头的水,丧失了活力。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

加强新旧知识的整合,激活原有的知识,是阅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阅读的过程,是读者跟作者的悄然对话,也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文本信息的过程。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道、理解、运用、综合、评价五个过程。知道指的是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理解是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运用指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而综合、评价恰恰是对新旧问题的梳理和总结、创新。由此可见,加强新旧知识的整合,正好适应了目标体系要求。

一、新旧知识整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善于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有的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不知道也没有意识运用旧的知识去跟新知识搭建一个桥梁。有的学生想去这样做,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运用哪些知识去解释、解答新问题。如,《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文中优美的写景片段的同时,要求学生边赏析,边体会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有的学生提出,文中对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下的月色、荷塘周边的景色的描摹传神而优美,体现出了作者对于荷塘月色美景的喜爱等。如果能够回忆以前学过的朱自清的文章,结合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并结合文中开头感情状态的流露,就不会陷入这种错误的解读中了。

2.教师不重视对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

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得出作者流露的感情是“很喜欢荷塘月色”这个结论,反映出的实质是,学生没有掌握写景散文归根结底是作者的借景抒情,如果教师在让学生赏析之前,先点出写景散文的赏析策略就更好了。写人记叙文,重在体会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记事记叙文,重在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梳理;状物散文除了了解事物特点之外,还应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景散文在赏析美景时,更要把握文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二、加强新旧知识整合教学策略的引导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时引入旧知识

原有知识是零散的、分散的,学生需要有统一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对旧知识的回忆,并梳理出信息的脉络。如,“以”这个虚词的用法,不能简单地罗列出各种语法现象,这样只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机械性记忆,不仅记忆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的记忆疲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古文中出现的“以”这个词的几种情况,结合语境和旧有知识,激活新知识,新旧联系建立起来后,学生的记忆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

2.利用文本的对比阅读,提高领悟能力

教学过程中,有些文本会出现一些相似的文体或者有明显对比的文体,采用对比的阅读策略,可以是不同作家相似文体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也可是相同历史时期反映社会现实作品的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文体、体裁、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的异同均会得到呈现,最终达到对文体的深层次的解读。例如,的两部作品《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两部作品都是同一位作家所做,词牌相同形式相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两部作品对比阅读,学生很容易激活曾经学过的前一部作品的阅读记忆,引起共鸣。

3.引入生活经验解决文本难点信息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最精彩的课堂,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孔子在几千年前开创的教学模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值得我们后人借鉴,路途之中、饭桌之上、闲话之时、促膝之刻,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孔子跟学生畅谈的场所,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阅读教学最终还是要将生活经验引入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旧有的生活经验激活,解决文本信息。例如,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为人民服务》一文时,考虑到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对议论文这种相对枯燥的文本产生共鸣。如果能跟日常生活相联系,走出文本,回归生活,学生会更能深刻领会文中的议论精神,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累了一天,回去乘坐公交车,看到一位老人没有座位,自己究竟让座还是不让座,设想下自己内心的纠结情绪,就很能体会那种奉献精神的可贵了。

写景片段范文第3篇

一、尝试“问、读、划”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盲目地去读,而是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笔去读。这就需要老师课前备课时,在设计问题时最好让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学生掌握了这个方法,就大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挂两枝笔的孩子》一文“陆小亮生日那天……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一文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妈妈送给他的圆珠笔是怎样的一枝笔?”“陆小亮无论到哪,他都不忘挂上这两枝宝贝笔。这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在文中划出答案。

二、老师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朗读、默读的技巧

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要注意不是所有课文、所有段落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练读。

三、学会精读课文,领悟其中的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精读文中的内容,领会文中的写作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通过上下文,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五、学会分层阅读法

在日常语段教学中,仅仅对内容深化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让学生对语段的结构有一定的认识,教会学生从全局看问题。这样才能为整个文章的阅读打下基础。在语段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出现“分层”这两个字,因为学生一听到这两个字心里自然就产生了一种恐惧,他们往往把握不准“分层”的依据,所以我们最主要要做的事情就是教给他们分层的方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把“分层”具体化为:“他们是分几个方面来写的?”“写了几点啊”“写了哪几样东西啊?”等等。总之,我把抽象具体化,在无形中教给了学生分层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课堂教学变得自然连贯。

写景片段范文第4篇

一、增加背诵量,积累词句

背诵,能增加词汇的积累量和句子的积累量,这是写作的根本。古人读书都是以背诵为基础的,唯有背诵足够的词句篇章,才能做到“出口成章”。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背诵量。

为此,我建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背诵内容。一、二年级以背诵优秀的儿歌、儿童诗为主;三、四年级在儿童诗的基础上增加优秀散文、记叙文语段为主;五年级在散文、记叙文语段的基础上,增加经典现代诗歌的背诵;六年级则应增加优秀古诗词、古文及名人名言的背诵内容。

背诵内容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还要顾及学生实际考试的需求,以课外内容为主,课内为辅。如,有些教师或有些学校,强行在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等古文,本人认为是十分不可取的。低年级学生在文字掌握量相当小的时候,对古诗文是难以理解的,背起来累,教起来更累,完全没有必要。倒不如背诵今人创作的儿童诗,既好背又好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句。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再背诵儿歌就不些不太合适了,所以可以加入古诗文的背诵。

二、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

所谓“开卷有益”,广泛的阅读仍然是作文能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在大量背诵的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努力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定期开展读书汇报,读书交流等活动,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于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广泛涉猎原则。写作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字游戏,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更多的知识积累,这就需要课外阅读能够涉猎更多的领域和种类。从知识领域上讲,天文、地理、科技、生物、文学等方面能读则读;从体裁上讲,散文、诗歌、小说、传记等,只要思想健康,尽量多读。

2. 兴趣先导原则。课外阅读,要先建立阅读的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所以初始的阅读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的。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喜欢读什么就让他读什么,不能强求一律按照学校或老师的意愿去读,那样只能是让学生更加讨厌阅读,最后事与愿违。当学生对阅读不再抵触的时候,学校或教师再加以引导,去阅读那些“指定”书目。

3. 文学名著导引原则。文学名著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在兴趣阅读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学生读一些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鲁宾孙漂流记》、《老人与海》等。低、中年级可从拼音版或简化版开始,高年级可适当读完整版。为增强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和学校可适当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撰写读书体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4. 恰当使用现代媒体原则。当今社会,阅读已不再只是纸面上的阅读,现代化的电子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有更为丰富的可读内容,且更为方便快捷。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媒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和《子午书简》等栏目就是非常好的拓展阅读渠道,利用好了,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增加练习量,强化表达

在加强背诵和阅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表达能力的提升,别无他法,唯有多写多练。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表达的训练。

在口头表达训练上,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或者是课间、早自习等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例如,选择最近一段时间内校园、社区、国内、网络上的一些热点事件,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和评论。对于学生的评论,教师应鼓励个性化的看法,不必强求一致,只要不违反伦理、道德、法律等大原则即可。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在书面表达训练上,可根据年级的不同,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一年级可以在有限的文字积累基础上,做一些看图写话的训练;二年级可增加连词成段或篇的想象型训练。即给出三个或四个词语,让学生用给出的词语写一段话,并有完整的语意;三、四年级可以写周记、日记。不要怕写“流水账”,写了就比不写强,写得多了就不会再写“流水账”了;五、六年级可增加片段写作训练,如写景片段、写人片段、叙事片段。也可以写对热点事件的体会或评论。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要留好痕迹,装订成册,长期保存,以备观察分析训练效果。对于书面表达,教师不必详批详改,只需正面引导,掌握基本情况即可,无需加大工作量。

四、增加体验量,提高情商

要写出有一定水平的作文,除了知识和手法外,更需要较高的情商。情商高,才能对人、事、物有更深刻的感悟,才能使作文更加深刻,更加动人。而现在的学生整天除了上学就是与网络游戏为伴,很少接触社会,很少体会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所以就出现了智商高、情商低的现象。情商低导致学生拿到写作题目后,不知写些什么,不知要表达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也流于形式,索然无味。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呢?我认为可以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调控入手来进行培养。

1. 强化道德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教会学生分辨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可以通过讲座、讨论、读道德故事等方式增加体验,也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增加体验,如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最美教心少年”颁奖典礼等,都是强化道德体验的良好教材。

2. 强化健康的心理调控,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善于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增加情感体验,提高情商,就是要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对事物更加敏感,更善于用心去体会生活、感知世界。把这些体悟写进作文,能让作文更有深度,更具感染力。

五、增加实践量,丰富阅历

经历就是是财富,这话一点不假。现在学生拿起笔不知作文写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历的事情太少,缺乏足够的阅历,也就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现在的学生足不出户,过多地面对液晶屏幕,已成不争的事实。是现代化高楼大厦、电子媒体,以及过于封闭的生活空间造成了学生阅历的极度匮乏。我们教育者应该看到这些实际问题,也应该拿出可行的办法,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增加阅历的,体验生活的机会。

写景片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语文;整合阅读;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53-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专题读书网站、数字化图书馆等网络阅读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成熟,多元路径的博客、“空间”等网络交互性读写工具的不断强大,使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发展的深广空间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依托。

一、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的方式和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整合语文阅读教学,较之常态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利用好网络上无限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阅读文本跨越时间、空间的任意整合:加之信息技术对文本编辑的巨大支持能力,也使网络阅读整合变得自由无拘。在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下,可以灵活实施对文本的剪裁、剪接、重组、编辑等任意操作。网络阅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缺失。

1.片段连缀式整合

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将一些有某种意义联系的文本切分、提取并加以分类整合,即为片段连缀式整合。例如,为指导学生赏析鲁迅先生的“写景艺术”,可利用网络环境,打破文本分册的限制,整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雪》、《故乡》等篇目中的写景片段,重新编辑组合在同一文档内,到共享性网络空间(博客、日志等),作为学生主题性阅读的范本。这种阅读,较之于纸版印刷物,更环保,更方便,易于学生对文本进行现场对比、分析、归纳和提炼,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文本阅读具有开放性和永久保存性,利于学生灵活操作,反复回放,即时温习。

2.对接延伸式整合

为深化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文本对接延伸式整合阅读。例如,人教版教材《香菱学诗》一文中,多次写到黛玉的“笑”,表现黛玉性格中热情、率真的一面。为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审视黛玉的性格,可以对接《红楼梦》中集中描写宝黛爱情的几大典型故事情节――第二十、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五等回中的精彩篇章,编辑成阅读文本并发表在网络空间,以此指导学生阅读品析。这种对接文本,延伸了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呈现,使学生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研习揣摩,品味探究,从而理解黛玉在对待自己的恋人、亲戚和朋友等不同对象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态度。以更深刻地理解黛玉超越于世俗印象中孤僻自傲、多愁善感的性格之上,所具有的单纯善良、坦率活泼和心胸宽阔的美好品格。充分运用网络环境的便捷性,笼罩于一个教学目标之下的多个文本链接,拓宽了教材内容,克服了教材文本的孤立性和单一性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局限,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情怀。

3.拓展增益性整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1》在“前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里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时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而实施的拓展增益性整合阅读,在网络环境下,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学生精神食粮的来源。大量的经典名著,都可以在免费阅读网站获取资源。基于教材文本的拓展链接式整合,对于哺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非凡。例如,教读《孤独之旅》,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人生,理解“成长”;教读《塑造生命》,指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懂得何谓“自强不息”;教读《大雁归来》,指导学生阅读《沙乡年鉴》,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然伦理观和社会观,是难得的好“教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21世纪,若能充分开掘拓展阅读的途径和意义,必将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和美好前景。

二、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教学的实践模式及运用

网络环境下的整合阅读教学,当避免散漫、随意、大而无当的阅读形式,务必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统摄下,建立方向性、方法性、目标性的发展型阅读模式,以期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对修炼学生的素养有益。

1.方向性――优化网络阅读资源,支持共享性阅读

作为对语文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的网络阅读,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读什么”,清晰规划学生的阅读方向,而非随意浏览、不加筛选,良莠不分。因此,优化阅读资源,实践共享性阅读,即可真正发挥网络整合阅读的优势。

优化资源,即优化文本素材――得当,优化文本质量――文质兼美,优化文本与教材的有机联系――关联紧密,优化文本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例如,教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端午的鸭蛋》一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端午的鸭蛋》节选于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食物》――汪老散文精品之一。因此,为学生下载《故乡的食物》全文,到共享空间,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阅读。那么,学生的阅读将从一章拓展到全文六章,从“端午的鸭蛋”一种食物扩展到“炒米”、“焦屑”等16种食物。作者在“故乡的食物”中所寄予的乡思乡愁,作者平淡语言中所蕴藏的韵味、趣味和情味都会得到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体悟和思考。因此,优化文本,是优化学生阅读效益的前提。

2.方法性―-体验感悟,独立写作“评论”,催生个性化解读

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呆滞扁平,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潜心探求的意识和发表观点的愿望正日益泯灭。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优质平台。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空间的“回复”或“评论”功能,独立写作阅读“评论”,能激发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独立思考和创意发现。

以笔者指导学生网络阅读《红楼梦》“宝黛爱情篇”为例,在评论黛玉性格过程中,很多学生写出了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例如:

a.黛玉葬花既是一个悲剧,也是一种很浪漫的行为,展现了黛玉天真的情怀。

b.多愁善感并不是黛玉唯一的性情,她也很爱笑,就好像《香菱学诗》里面的情节一样,很多神态都能表现出黛玉天真活泼、热情率真的一面。

c.“黛玉便翻身坐起来,笑道:‘谁睡觉呢?”’这是黛玉最可爱的一面――淘气。她叹的那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听见了,宝玉走进

去发问,黛玉便害羞起来,她便假装睡觉。可是当两个婆子请宝玉离开时,黛玉便立刻坐起来,可见她内心是多么盼着宝玉的到来,这是一种真切的爱!

d.从黛玉教香菱学诗中可以看出她的耐心、细心,她没有因为香菱的第一首诗去责备香菱,反是指出优点和缺点,并且指出做得不好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作为教师最大的优点。并不敷衍了事,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在《香菱学诗》中,我看到的林黛玉是一个真诚、开朗、明亮、善良的女孩子。而在她和宝玉吵架时,我又看到了不同的另一个林黛玉,她其实是内心很。感性、很敏感的人,他会因为生气而掉眼泪,因为宝玉遭难而掉眼泪,会为宝玉担心忧愁,凡此种种都让人看得心酸。黛玉葬花,这个情境我想用“凄美”来形容,好像黛玉葬的不是花,而是自己的委屈、自己的辛酸、自己的眼泪。黛玉,我觉得她更是一个坚强、执著的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尽管在《红楼梦》中读到她哭哭啼啼的,但依然觉得她很坚强。例如在她和宝玉的爱情上,虽然双方都知道会很坎坷。但是她还是很坚强很执著地去守护爱情,这不就是最简单最透明的心吗?

这些宝贵见解,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凝成的个性化的思想结晶。有益的方法指导,必将激发阅读感悟的新创意和新发现。

3.目标性――达成对文本理解的“入境”和“出境”,推动阅读鉴赏、写作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如前所述,网络整合性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写作“评论”,意在促进学生不断深化、细化文本阅读,推动阅读者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走进文本的深层境界,此为“入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思沉浸,手脑并用,自觉展开与作者、文本的积极对话,终会锻造出审美鉴赏的高尚品格:读写同步,使阅读者及时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不断深思、反刍、提炼精华,就能优化实践写作的思维路径,激发阅读者的创新思维,提升写作技能,此为“出境”。例如,一个学生阅读《故乡的食物》所写的“评论”,已经完全超出了感受文本的层次,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写作活动了――

……“食砗螯”引出了我的回忆,记得那年的中秋节,那一晚夜色真好,心情也格外好。我们在阳台上摆一张大桌子,阳台高,能欣赏到更大的月亮。我们在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芋头、柚子、菱角、柑橘,西瓜,等等。当然,还有我所喜欢的美味的炒田螺……

当阅读者真正自觉地成为阅读的主人,其创新阅读和实践写作能力也会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营造互动交流平台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讨、质疑和评价活动,凝聚成互动交流的强劲激流。在人机互动、阅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阅读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多向与多层次对话,是将网络整合阅读引领到更高境界的阳光之路。这也是网络环境作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显著优势之一。因此,教师运用网络环境整合阅读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催醒学生互动交流的神经,让活泼的生命、活泼的思想跃动、交融、凝聚,构成完美的对话珍珠链。

1.互动交流的启迪作用

仍以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故乡的食物》为例,探究《炒米和焦屑》一节时,学生评论中有一个循环式对话链:

a.“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这一平淡的句子让我有很多感受。

b.为什么一个柚子壳会用一辈子呢?

c.嗯,表现了祖母生活节俭啊!

d.“很多感受”,是什么感受呢?

a.哦,我想“柚子壳用了一辈子”,除了写祖母艰苦和节俭,还表达出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思念!

在上述对话链里,很显然,a、b、c、d四名学生的发言起到了彼此启迪的巨大作用,达成了“语言品味”走向准确和深刻。

2.互动交流,激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同样是对《故乡的食物》的品析交流,对话链如下:

a.《炒米和焦屑》这篇文章中,作者多用动词造型,例如“抓”、“掏”、“执”、“磨”、“铲”、“卷”、“钻”等,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炒米时那种热闹情境,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怀念儿时生活、热爱故乡的情怀。

b.对呀!我特喜欢作者描写“吃炒米”那一段,它使我想到了我家乡的炸油糅,外面一层脆皮,现做现卖,热乎乎的摆在你面前,特别诱人……

c.真的,读了作者写的这些食物,真的让人想到了故乡的食物和童年的滋味……

d.……夏天回家乡的时候,外婆总是会煲好一大锅绿豆沙等我们吃,外婆每次都会下“香草”,味道特别好闻,那绿豆沙的甜香,我吃过一次再没有忘过!

a的发言激励了b、c、d展开丰富的生活联想,使阅读的视角不断外化和延伸,阅读的感受演变成生活的感受,阅读者的情感由文本迁移到生活的世界。

3.互动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砥砺思想和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升华网络对整合阅读的意义

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分享阅读体验、深化阅读感悟的过程。用脑、用手、用口、用心来阅读和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彼此促进,在交流中激励启迪、协作发展,对锻炼学生思维、凝聚思想元气、积淀情感底蕴、培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有裨益。互动交流,使网络整合阅读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写景片段范文第6篇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崔峦语)它是现代公民的一项必备能力。“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吕淑湘语)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是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正式纳入了教材,并按序列进行编排训练。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放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指导思想。

二、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错误认识,即说话不用学。教师也不例外,对口语表达常持漠视、甚至轻视的态度,加之传统的“言多必失”、“敏于事,慎于言”、“敏于行,讷于言”等明哲保身思想的影响和束缚,更使教师在潜意识中对口语交际避而远之,视“能说会道”为“油嘴滑舌”和“耍嘴皮”。他们极力倡导学生多听少说、多看少说、多想少说,这样无形之中使学生丧失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殊不知“能说会道”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

当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很多学校把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唯独没有口语交际教学的一方天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偶有同学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不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就是涨红了脸,半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即使说出来的话,也语无伦次。这里面固然有学生心理的因素,但绝不能否认忽视口语交际教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培养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1、锻炼思维和语言能力的需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下笔成文”的人未必都能“出口成章”,那是因为写文章允许有较从容的时间对语言进行推敲、润色,甚至可以大篇幅地删改重写。而说话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不可能细琢细磨。因此,能“出口成章”的人必定文思敏捷,也就可能“下笔成文”。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锻炼快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对语言符号的运用。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思维借助内部语言得以产生、扩展,并且把思维的结果转换成外部语言输出的一系列心理运作过程。为了提高说话的质量和效率,还必须有观察、记忆、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

2、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需要

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变化,个人的性格和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口语交际中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回答课堂提问,在公共场合讨论问题,在陌生人面前交谈,中学低年级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较高,敢说但不一定注意仪态;高年级学生多数人说话的积极性较低,虽然注意仪态,但不一定肯说。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得较好。以上情形固然与思想认识、知识水平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个性心理障碍。不克服这些障碍,既妨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以后的社交活动。克服这些障碍,除了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之外,比较有效的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从打开“金口”入手,进一步训练学生敢于说话的胆量,继而培养他们说话文明、有礼貌、有内涵等良好的品质。

3、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说话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形式,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看,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非考试所能充分体现的,而时代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却是显而易见的。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在市场经济中,迅速捕捉、正确分析、及时输送信息,将变得极为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言善辩更是竞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四、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如何扭转口语交际教学难登大雅之堂的局面,从而顺利实现语文新课程的目标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解决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老师提问后,插嘴的同学很多,但指名回答时,学生往往非常紧张,不是声音微弱就是词不达意,能大声、完整地回答问题的同学少而又少。

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学生如此“胆小”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学生怕老师;二是课堂中的挫败体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学生怕答错。

针对上述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首先,创设一个宽松、友好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他们在讲话时的过度焦虑。如:课间提前进课堂,和同学们谈天,亲近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那么威势逼人;不要板着面孔上课,多些亲切,多些笑容。

其次,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要批评,要慢慢引导;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了阳光就灿烂”,当学生缺乏表达自信时,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而难于表达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阳光激励,用我们的热情唤起他们的激情。

2、创设口语交际的课堂语言环境

宋代教育学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住学生,振作学生的精神,激起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习热情高涨。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范读的形式,配上适当的音乐,尽可能地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把文中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读完后,他们愣了半天,然后一齐鼓起掌来,他们不禁为语言能这么富有感染力而惊叹。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他们的口语交际奠定了基础。

3、积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

为使口头训练经常化,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很有必要。我的做法是按学号顺序结合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精彩片断演讲。学生提前准备课外阅读片断,并在课前背诵朗读。具体可分:写景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散文拾萃、诗歌赏读等几个系列。同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本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对语言美的感受,既可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更可使口语交际能力有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论据集锦演讲。针对学生议论文空洞、无说服力的普遍问题设计演讲内容,旨在督促多阅读报刊、搜集素材、关心现实生活、积少成多,帮助学生提高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名人名言演讲。以某一句为题写短小的议论的讲稿,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锦上添花,同时也可以从名言警句中领悟人生哲理,从而鞭策自己,塑造自我。

第四阶段,命题口头作文训练。通过上面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即兴口头作文的演讲基础。此时就可以由老师命题或学生命题进行即兴口头作文训练,然后由老师或学生进行点评。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特别注重老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至关重要。在点评中,老师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大力赞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对于演讲中的不足,则以希望的方式提出,以激发学生演讲的兴趣,使演讲时的课堂气氛更为轻松,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心理压力,敢于“张口”。

当然,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绝不仅于此,教师应因人而异,选择适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绝不仅限于语文教学。事实上,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阵地。开展古诗文朗诵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课本剧表演赛、师生共同诵读录音等活动,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语音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度、语言流畅、言之有序、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句式整齐、感情丰富、思维敏捷等。